部编版三上16-金色的草地ppt

部编版三上16-金色的草地ppt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普里什文苏联作家,许多作品表现了人和大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主要作

品:《飞鸟不惊的地方》《黑色的阿拉伯人》等。蒲公英一种常见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蒲公英朗读课文扫清障碍我会认p

úyīnɡshuǎqiàn蒲公英玩耍打哈欠钓鱼合拢diàolǒnɡ我会写púyīnɡshènɡshuǎhǎn

qiàn蒲英盛耍喊欠diàoérchálǒnɡqùxǐshuì喜睡钓而察拢趣生字归类喜睡喊蒲英盛耍欠钓察拢趣而上下

结构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独体结构识字方法加一加:而+女=耍目+垂=睡字理识字:喜会意字。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

易写错pú上下结构蒲巧记:青草岸,水旁边,杜甫来吹蒲公英。diào不要写成“钩”。钓钓鱼用钓具捕鱼。多音字shèng盛开jiǎ假装盛假chéng盛饭jià假日cháo朝向qiào睡觉朝觉zhāo 朝阳jué觉悟识

字游戏吹蒲公英合拢蒲公英哈欠盛开玩耍词语解释1.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2.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3.假装:故

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4.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集中在一点。5.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词语解释引人注目:吸引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这些花儿真是引人注目啊。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个

任务真的很重要。合拢合到一起。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情或现象。反义词盛开——凋谢快乐——悲伤合扰——张开喜爱——讨厌近义词盛开——开放玩耍——嬉戏假装——装作快乐——欢乐仔细—

—认真观察——察看一本正经——郑重其事整体感知自

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金色的草地”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以及变色的原因文章脉络

抒发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发现了草地变色的秘密蒲公英给“我”和弟弟带来快乐窗前是一片金色的草地草地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趣可爱课堂

演练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动词。(钓)鱼(提)篮子(捡)果子(背)柴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合拢

粗心丑陋下降刻意厌恶张开—()仔细—()美丽—()升起—()随意—()喜爱—()A三

、下面对课文理解正确的是()。A.这篇文章出现了两个人物。B.是“我”和哥哥一起发现的蒲公英的秘密。C.蒲公英的花瓣一直是开着的。字词听写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观赏了美丽的草地,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块金色的草地,看一看那美丽的蒲公英吧。互动课

堂请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课文写的是谁?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开篇点题童年的

欢乐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1.演一演“我”和弟弟的动作。2.说说蒲公英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

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

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动作描写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你觉得,除了上面的动词,还有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来我和弟弟玩耍的场景?一本正经

使劲假装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使劲:用尽全力。假装:故意表现出一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思考:这些词语表现了

“我们”怎样的

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写这个情节呢?天真活泼顽皮写这个情节是为了体现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草地、蒲公英的喜爱之

情,也为下文“我”发现草地会变色作铺垫。变色的秘密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1.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2.为什么作者强调很早去

钓鱼?3.在文中找一找,作者接着又发现了什么?作者是如何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的?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

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很早中午傍晚时间顺序为什么作者强调很早去钓鱼?钓鱼早起,才

能发现蒲公英变色的秘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

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作者又发现了什么?作者的发现蒲公英的花就像

我们的手掌手掌拳头观察细致花朵张开时花朵合拢时根据这一自然段,填空。体会一下作者观察的细致。(1)早晨:草地的颜色是()花瓣形态()(2)中午:草地的颜色是()花瓣形态()(3)傍晚:草地的颜色是()花瓣形态(

)绿色合拢金色张开合拢绿色时间:傍晚早晨——中午——草地颜色:金色——绿色绿色——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1.这片金色的草地

,这朵朵盛开的蒲公英,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2.通过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朗读指导“多么可爱”“多么有趣”要重读,读出对草地和蒲公

英的喜爱之情。“草地”“蒲公英”两个词语读到时候不要拖长

音,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作者的感受反复“多

么可爱”“多么有趣”要重读,读出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草地”“蒲公英”两个词语读到时候不要拖长音,要读出赞叹的语气。加强语气

,表达了对蒲公英的喜爱。小练笔用“多么……多么……”造句。我家乡的老树是多么挺拔,多么苍翠啊。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拟

人把蒲公英当作人来写,更直接地表达出“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对周围的事物要细致观察,多多思考。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朗读全文时,要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把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

,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语调轻松活泼,语速较快。结构梳理草地玩耍——互吹蒲公英新的发现——颜色变化喜爱蒲公英—

—一起睡觉、起床金色的草地细致观察热爱自然主题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

,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拓

展延伸带着你的梦想,自由飞翔;带着你的希望,随风飘荡。张开你的翅膀,你飞了一趟又一趟。寻找你落地开花的方向,实现你内心深处的愿望。? --《蒲公英》《蒲公英》诗言.花语有感张润江随风轻舞逸天涯,时暮悠然伴彩霞。胜景险峰皆过眼,甘将春喜送千家。课堂练

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反义词。——2.文中把蒲公英的开放的花比作__________。张开合拢手掌二、在生活中,只要我

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示例:牵牛花清晨四点左右开放,而到了中午,牵牛花就会收拢花瓣,直到第二天清晨四点左右再开放。还可以介绍哪些?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

三、请你观察一种植物,填写下面的“观察记录单”。观察记录单观察对象观察地点观察时间观察所得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周雪琼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1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备课人 周雪琼 备课内容 金色的草地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描写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后来,作者偶然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做到:①引领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②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③以感悟大自然的美为情感基调,以情境表演体验“趣”来感受快乐,以探究“奇”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④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适当尝试小练笔,利用最佳的表达时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掌握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玩耍”等 词语。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它带给我们的乐趣。 2.体会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情感目标 抓住典型语言信息,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有趣,增加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收集蒲公英的图片及资料,了解蒲公英的特点。(师生)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用时:3分钟) 1.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享受过大自然的哪些快乐? 2.板书课题,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1.学生交流自己享受过的大自然的快乐,如:下雪时赏雪景、打雪仗;下雨时听雨声。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色的草地”的由来。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蓝青华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漳浦县石斋小学 蓝青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重难点: 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教学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学本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3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美”是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蒲公英干花、预习清单。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课题。 1、小小姑娘真害羞,轻轻一碰把头低。(含羞草) 2、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像伞兵,飞到东来飞到西,到处安家忙不停。(蒲公英) 3、介绍蒲公英 4、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最喜欢的猜谜环节入手,再视频

播放蒲公英的一生,既营造了氛围,又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读演结合,感受草地可爱。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金色草地的句子. 2.重点朗读“一大片、长满了、、金色”等词,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3.柔柔的春风轻轻一吹,毛毛的春雨细细一下,蒲公英孩子们个个长高了,纷纷换上了自己的白衣裳。这时候,如果你来到这片草地,你最想做什么事?(睡觉,吹绒毛,编花环……) 4.请2位同学上台表演吹绒毛情景,感受草地带给兄弟俩的快乐。 过渡:这些蒲公英不但给我们带来玩耍的快乐,还带给我们发现的喜悦。聪明的小朋友快来找找。作者在这可爱的草地上还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多管齐下,探究草地之谜。 (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段,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发现草地有什么变化? 2、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类文阅读-16 金色的草地(含答案)

类文阅读-16 金色的草地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 我们站在轮船上看大海,海水总是碧蓝碧蓝的。但是,如果舀一勺海水看看,就会发现海水并不是蓝色的,而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太阳光在变戏法。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时,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由于透射力最大,能(克制克服)阻碍,勇往直前。它们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被海水和海洋中的生物所吸收。而蓝光、紫光等,由于波长较短,一遇到海水的(妨碍阻碍)就纷纷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甚至被反射回去,只有少部分被海水和海洋表面生物所(吸引吸收)。 大海看上去是蓝色的,就是因为这部分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蓝光和紫光进入了我们眼中。海水越深,被散射和被反射的蓝光就越多,看上去也就越蓝了。 (选自《大地纵横》 2005年第9期) 1.用“/”画去文中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下面正确的说法后面打上“√”。 (1)海水是倒映天空的颜色。() (2)海水本身就是蓝色的。() (3)海水只反射太阳光的蓝颜色。() (4)海水反射太阳光的七种颜色。()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海水不是我们看到的色的,而是。这是因为太阳光在,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4.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也可以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的智慧 小姑娘,只有五岁。 有一天,她拿了一朵刚摘的花给我看。我看见在靠近花蕊中间的花瓣上,有一粒草籽般的小黑点。 知道这上面的小黑点是什么吗小姑娘问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知识点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两个小兄弟和蒲公英之间的有趣的故事,文章叙述条理清楚,富有童趣,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 字词部分: 一、生词 草地、窗前、蒲公英、谢廖沙、一本正经、茸毛、 假装、打哈欠、寻开心、揪掉、引人注目、钓鱼、 返回、傍晚、走近、观察、花瓣、合拢、手掌、黄色、随意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许多----众多仔细----细心 观察----查看喜爱----疼爱 反义词:假装-----真实合拢-----张开 傍晚-----黎明开心-----伤心返回-----出发 三、短语

一本正经地喊、吹茸毛、朝我脸上吹、 走近草地、随意揪掉、手掌张开(合拢)、 花瓣合拢(张开)、仔细观察、攥拳头、开心的日子 四、同音字 注:注意、注目,住:停住 查:调查、查看,察:观察 进:走进、进去,近:接近 返:返回、往返,反:反方向 五、量词 一片草地一朵小花一种花 六、成语 含有数字的成语 一本正经千千万万两全其美三言两语 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七、多音字 假(jiǎ)假如假想(jià)假期放假 觉(jiào)睡觉;(jué)觉悟觉醒觉察 混(hún)混水;(hùn)混乱混合混战 八、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引人注目: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九、AABB式词语 许许多多千千万万风风光光风风雨雨 三三两两平平安安大大小小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认认真真 句子部分: 一、句式(会造句) 1、并不是………而是…… 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2、最……,一起……一起…… 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二、修辞 1、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比喻) 2、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拟人) 篇章部分: 一、文章第二段和第四段,都使用了精准的动词,这些词语同学们要认真品读和积累。 二、读第四段,体会作者用时间顺序来写文章。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刘冬梅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金色的草地》教案 石寺镇惠新学校 刘冬梅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个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学情分析: 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本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兄弟

俩的故事。故事涉及小朋友在草地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这些内容一下子就能抓住孩子们的心。由于学习这篇课文的孩子都生长在城市,对“蒲公英的变色”理解起来会有难度。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需要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苏联的普里什文,译者茹香雪,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教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

第16课金色的草地 设计依据与构思 《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 课文中“很早”“中午”“傍晚”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及描写草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样貌的词句,表明作者留心观察了事物的变化。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然后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最后自己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然后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接

着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和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2. 联系实际,在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读中感受。

部编版三上16-金色的草地ppt

部编版三上16-金色的草地ppt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普里什文苏联作家,许多作品表现了人和大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主要作 品:《飞鸟不惊的地方》《黑色的阿拉伯人》等。蒲公英一种常见植物。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蒲公英朗读课文扫清障碍我会认p úyīnɡshuǎqiàn蒲公英玩耍打哈欠钓鱼合拢diàolǒnɡ我会写púyīnɡshènɡshuǎhǎn qiàn蒲英盛耍喊欠diàoérchálǒnɡqùxǐshuì喜睡钓而察拢趣生字归类喜睡喊蒲英盛耍欠钓察拢趣而上下 结构半包围结构左右结构独体结构识字方法加一加:而+女=耍目+垂=睡字理识字:喜会意字。表示人们在庆祝活动中欢笑。 易写错pú上下结构蒲巧记:青草岸,水旁边,杜甫来吹蒲公英。diào不要写成“钩”。钓钓鱼用钓具捕鱼。多音字shèng盛开jiǎ假装盛假chéng盛饭jià假日cháo朝向qiào睡觉朝觉zhāo 朝阳jué觉悟识 字游戏吹蒲公英合拢蒲公英哈欠盛开玩耍词语解释1.玩耍: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活动;游戏。2.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3.假装:故 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4.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注:集中在一点。5.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词语解释引人注目:吸引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这些花儿真是引人注目啊。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个 任务真的很重要。合拢合到一起。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情或现象。反义词盛开——凋谢快乐——悲伤合扰——张开喜爱——讨厌近义词盛开——开放玩耍——嬉戏假装——装作快乐——欢乐仔细—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洪刚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教学预设 三口中心学校 洪 刚 教学要求: 1.学生独立识字6个,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片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 4.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同时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

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课件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语。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 3.指导学习生字。 三、理解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2.交流讨论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 2 )齐读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他们开心吗?(板书带来快乐) ( 3 )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4 )点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李维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窗前的草地上有许多蒲公英,每当它开放时,草地就变成了金黄色。“我”和弟弟常在这片草地上玩耍,这些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蒲公英早晚是合拢的,只有中午才张开黄色的花,草地也因此而变成金色的,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2、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那么在这片草地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现在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金色的草地》。 2. 复习字词,玩吹蒲公英的小游戏。 二、(一)教学课文第一段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写了那两件事? 指生汇报 2、作者的眼里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3. 介绍蒲公英 (二)教学课文第二段。 1. 出示图片,在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指导说话:我觉得吹蒲公英真是一件________的事! 3.同学们这张图片写的是课文的那个自然段? (2)理解“一本正经” 师:谁来装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生:谢廖沙 师:叫我吗?有什么事?(听到你喊弟弟,好像真的有什么事跟弟弟说似的,连老师都被你骗了)在情景中指导学生朗读。 师:好像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一本正经”。(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一本正经”的读一读这段话。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出示课件或课文的插图) 3看图演一演 同桌之间互相提醒,演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词? (三)教学第三自然段 1.这片草地还会变颜色呢!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草地分别在什么时间变成什么颜色。圈出和它有关的词语,然后同桌交流。 2、学生上台圈画,并回答颜色。 过渡:草地一天时间里变了三次颜色,可真神奇啊。老师也

第16课《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本文主要描写了、和三个场景。 早晨,草地是的,中午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成的。 明确:蒲公英盛开兄弟俩玩耍草地的变化绿色金色绿色 (2)这是一片怎样神奇的草地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探索小小的蒲公英隐藏的秘密吧! 学习任务四:关注有趣画面,感受无限快乐 1.阅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文中的这片草地出现在哪儿?为什么作者称它为“金色的草地”?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1)这片草地在“我”家窗外。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一段开篇点题。作者通过日常观察了解了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会变成金色,为后文作铺垫。 4.阅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兄弟俩自由玩耍的快乐画面。 5.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 交流要点: 这一自然段是对兄弟俩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表现了“我”和弟弟的活泼、调皮,从中可以感受到草地和蒲公英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学习任务五:研读重点段落,体会观察的细致 1.默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找出草地的颜色变化,并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 2.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3.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 (1)“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说明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的观察。 时间:早晨——中午——傍晚 (2)不同的时间,草地是颜色是不同的。 颜色:绿色——金色——绿色 (3)作者观察得可真细致呀!这草地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呢? 4.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蒲公英花瓣的特点——能张开、合上。 5.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出示图片展示) 6.总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不同时间草地颜色的变化,还说明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观察细致,让我们想象到了有趣的画面。 学习任务六:体会作者感情,学习观察记录 1.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呢? 明确:最后一句。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连用两个“多么”以及“可爱”“有趣”抒发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体验到了观察带来的快乐。 2.你还想用什么句子来赞美这片草地呢?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陈明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16.金色的草地(第2课时) 17.教学目标: 18.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 19.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20.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21. 22.教学重点: 23. 24.1、 25.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6. 27.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8.教学难点: 29. 30.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32.教学课时:两课时 33.第2课时 34.课时目标: 35.1、 36.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语句,能体会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的快乐。 37. 38.2、根据相关内容理清蒲公英颜色在一天内三个时段的变化情况,并理解变化的原因。39.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0.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 4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片什么颜色的草地?(金色的草地) 42.让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老师来写,请同学们看。 43. 44.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5.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46.1.师:金色的草地长在哪儿呢?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 47.提示:①课文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这块草地生长的地点,找找。 48. 49. 50.②这句话中那两个词是写地点的词语?(乡下、窗前) 51.2.师: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而不是绿色的呢? 52.提示:读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原因。 53.(当蒲公英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54.明确:盛开,就是正在开放的意思。反义词:凋谢 55.(课件1)我们一起看看盛开的蒲公英花? 56.生评, 57.师再评:草地上的蒲公英就是这样的充满朝气的,金黄色的花朵。 58.3.师:一朵花能形成金色的草地吗?师读第一段,看看通过哪些词,你知道了不是一朵花而能形成金色的草地的?(“一大片、长满”可以

部编版16《金色的草地》

灵南小学三上语文备课稿

(1)关注“仔细观察”。 (2)再读课文,把草地变色的原因用波浪线划出来。 (3)早上,草地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 中午,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 傍晚,草地___________,因为蒲公英。 (4)体会比喻句。 (5)抓住颜色“金色、绿色”和形状“张开、合拢”来理解。 (6)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7)完成作业本第5题: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3.学习第4自然段。 (1)面对着这片草地,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引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如果将句中的这两个“!”改成“。”后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了还是浅了?你体会到了吗? (2)所以作者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能理解这句话吗?你觉得它好在哪里? 作者把蒲公英当做成了什么来对待? (3)指名读句子。 【板块三】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 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板书:认真观察) 2.出示课后“交流平台”的句子,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 观察的作用: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交流课前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同时,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出示“初试身手”) 4.完成作业本第6题:小练笔。 5.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陆正恒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教学设计人教

2金色的草地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1.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1.同学们见过草地吗?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2.直接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 (1)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认读新词比赛。 (2)小组词语开火车比赛。 (3)“顺风耳”比赛。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4.交流经验。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例:“而”下加“女”,耍耍耍。 “扰”添一撇,拢拢拢。 “衣”服长肥,装装装。 “取”字会“走”,真有趣。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中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5)巩固检查。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 公开课教学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16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 教学 2021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学 16金草 文本简析: 文本《金色草原》主要讲述我的房子前面有一大片蒲公英草原。每当蒲公英盛开时, 草原就会变成金色。我的“兄弟”和我总是可以在这片草地上自由地玩游戏,但有一次我 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变化的原因。因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 欢的花。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俄罗斯乡下迷人的风景,体会到大 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还通过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是对课文的精读。它讲述了两个住在农村的孩子(兄弟)的故事。内容也相 对简单。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自然的热爱,体验自然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增强观察和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 “草地游戏”和“蒲公英变色”上。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的自然和童年生活背景下研究这本书。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在表达意义中的作用,掌握典型的语言信息,理解语言表 达意义的微妙之处。通过情境表演、情感朗读、比较发现、数据补充、读写结合等教学环 节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图片,并以多种方式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草原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 相合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课文,在阅读时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图片,并以多种方式理解 课文中的关键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草原变色的原因。教学困难: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完整版

16 金色的草地 【课前解析】 关注场景: 课文开头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写了“我”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并解释了变化的原因。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场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 关注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以及细致观察的好处。 关注实践活动: 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并交流观察所得,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3.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4.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重点】 1.概括文章描写的场景,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交流、讨论的方式;运用实践策略使同学们继续练习细致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盛、耍”等13个生字,会写“窗前、蒲公英”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教师叙述: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课件出示1: 预设:谜底是蒲公英 2.教师导入新课:是的,同学们猜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蒲公英有关的文章。 课件出示2: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 教师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蒲公英。 课件出示3: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蒲公英简介,对蒲公英加以了解。 2.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我会认中的生字。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本文共有六个我会认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这些字音读准,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 (2)学生自主学习。 (3)教师检查朗读课文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矫正。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读错的地方,举手指出来,并进行改正。 预设1:第二段“使劲一吹”中,“劲”字没有儿化音,所以不要读成儿化音。 教师强调:是的,朗读课文时要读准确,有儿化音的读出来,没有的就不能读出来了。请读错了的同学把这句话重新再读一遍。 读错了的同学重新朗读这一句,进行改正。 预设2:第二段中“一本正经”的“经”字应该读一声,不应该读三声。 教师强调: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读错了的同学把这句话重新再读一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6课《金色的草地》图文讲解 电子教材 ▼▼▼▼

视频

知识点 01 我会写 蒲pú(蒲扇、香蒲、蒲公英) 英yīng(英雄、英俊、英姿飒爽)盛shèng(盛开、茂盛、盛气凌人)耍shuǎ(玩耍、戏耍、耍手腕) 喊hǎn(呼喊、呐喊、哭天喊地)欠qiàn(哈欠、欠缺、亏欠) 钓diào(钓鱼、垂钓、钓竿) 而ér(而是、而且、从上而下) 察chá(观察、察看、明察暗访)拢lǒng(合拢、聚拢、拉拢) 趣qù(有趣、趣事、自讨没趣) 喜xǐ(喜爱、喜好、喜闻乐见) 睡shuì(睡觉、睡眠、呼呼大睡) 02 多音字 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朝zhāo(朝阳)cháo(朝上)

03 近义词 快乐一一欢乐观察一一观测喜爱一一喜欢 仔细一一认真一本正经一一不荀言笑 05 反义词 盛开一一凋谢仔细一一马虎合拢一一分开 一本正经一一嬉皮笑脸引人注目一平淡无奇 06 理解词语 盛开: (花)茂盛地开放。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假装:故意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仔细:当心、细心。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07 句子解析

1.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 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这样写的好处是更加真实形象的描绘出蒲公英的花是如何张开、合拢的。 08 问题归纳 1.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本课主要讲了“我”和弟弟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以及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16 金色的草地 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16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说出草地变化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懂得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并和同学交流,明白观察能让人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草地变化情况以及变化的原因,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喜欢猜谜语吗?嘘!听好了,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对,谜底就是蒲公英。(出示词语:蒲公英)咱们再来读一读。 介绍蒲公英: 你们看到过蒲公英吗?你来说一说 瞧,这就是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这上面白白的,一根一根的就是蒲公英的绒毛,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这绒毛里带着蒲公英的种子,绒毛飞到哪里,蒲公英就在哪里安家。每当春天来临,蒲公英就会开出一朵一朵黄色的小花。这金色的花瓣簇拥在一起,不但美丽,而且把整片草地都染成金色的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金色的草地。(齐读课题) 一、预习展示,认读生字词 1.想亲自在那金色的草地上走一走吗?那可不能两手空空呀!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提示: 英:不要只读下面,应读“yīng”; 耍:声母是sh,不是s; 拢:读“lǒng”,不读“lóng”,不要只读右边; 钓:不要读成“sháo”,应读“diào”。 (2)加拼音读。 (3)去拼音读。 2.理解词语:“盛开、合拢、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三、梳理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过渡:生字宝宝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草地管理员说大家可以拿到入场券了,让我们赶紧进入课文中瞧瞧吧!生字宝宝都藏到这些课文中去了,还认识他们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