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周长林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周长林课后思考题

以下是微生物周长林课后思考题的正文和拓展:

正文:

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2. 谈谈你对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

3. 谈谈你对微生物学的理解。

4.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医药制造、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哪些应用?

5. 谈谈你对微生态学的认识。

拓展:

1. 微生物在生命体系中的数量庞大,据统计地球上现存的微生物数量甚至比地球上已知的动物数量还要更多。

2. 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多种多样,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发酵过程生产有机物,有些微生物则可以在极端环境下生存。

3. 微生物在生命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参与了物质的循环,还参与了生物进化过程。

4. 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学科,包括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微生物的分类等等。

5. 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在宿主身体内的分布、生长方式、对宿主的影响等等。

有益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有益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姓名:张云鹏学号:20150150543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 摘要: 微生物泛指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它包括了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种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本文选取微生物中的有益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简要阐明有益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放线菌人体健康 正文: (一)乳酸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最早由20世纪初的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指出。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们不仅是研究分类、生化、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在理论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也极高。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而乳酸菌的种类又相当的庞杂,有18个属,共200多种,并且绝大多数是人体内进行生理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细菌。

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调节机体胃肠道正常菌群、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控制内毒素,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繁殖和腐败产物的产生,制造营养物质,刺激组织发育,从而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胞感染、药物效应、毒性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突然的应急反应等产生作用。由此可见,乳酸菌对人类的作用巨大,没有乳酸菌我们将寸步难行。乳酸菌在人体中的含量,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因此可以由人体内乳酸菌的含量来监测人的健康状态。我们经常喝的酸奶里面,就含有相当数量的乳酸菌来提供人体所需。因此,适当多喝酸奶对人体百利而无一害。乳酸菌在工业中也有很多用途,这里不一一陈述。 (二)酵母菌 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它属于高等微生物的真菌类。它和高等植物的细胞一样,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相同的酶和代谢途经。酵母无害,容易生长,空气中、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酵母。有氧气或者无氧气都能生存。 酵母是兼性厌氧生物,未发现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类酵母)。目前已知极少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而在酿酒中,它也十分重要。 酵母菌的用途广泛。 ①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发酵面包和酒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酿酒酵母(面包酵母),在发酵面包和馒头的过程中面团中会放出二氧化碳,使面食变得松软。 ②因酵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如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也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 ③酵母菌中含有环状DNA——质粒,可以用来作基因工程的载体。 ④酵母菌类酵母菌仅零星存在于动物胃肠道微生物群落中,但也有效地改善了肠胃内环境促进乳酸菌等有益菌群繁殖及活力保持,提高胃肠对食物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利用,从而提高食物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机能,对人体有益。 (三)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包括芽孢杆菌属、芽孢乳杆菌属、梭菌属、脱硫肠状菌属和芽孢八叠球菌属等。它们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绪论首页).doc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绪论首页)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绪论首页)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 总学分(时) 70 其中: 理论 34 选 修 课 实验 36 √ 必 教材名称微生物学 与免疫学 沈关 心 主编 2003 年 第5 版 教学 对象 药分1~6, 药理1~2, 03411~ 03418 教学目的 启迪学生为国争光,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为科学发展做出奉献。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免疫概念和功能。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分科,药学微生物学的范畴及与药学专业的关系;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趋向。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一、什么是微生物(0.25学时) 二、微生物的分类(0.25学时) 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0.25学时)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0.5学时) 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0.25学时)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1)促进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 (2)对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贡献 (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4)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教学参考书 1、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周长林,《微生物学》,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3、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4、黄秀梨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美),M.T.Madigan等主编,杨文博等译,《微生物生物学,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科学出版社,2001年 6、M.T.Madigan et al,《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8,9,10th ed),New Jerse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9,2001,2003 本章内容的重点 重点: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本章内容的难点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 三、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四、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姓名 摘要: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的活细胞数。本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旨在了解微生物的纯培养含义和意义、熟练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样品中活细胞的原理、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平板菌落计数法 1.引言 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有意义的结果,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形状稳定的纯培养(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1)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它需要特制的显微操纵器或其他显微技术,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简易单孢子分离法是一种不需显微单孢操作器,直接在普通显微镜下利用低倍镜分离单孢子的方法。它采用很细的毛细管吸取较稀的萌发的孢子悬浮液滴在培养皿盖的内壁上,在低倍镜下逐个检查微滴。将只含有一个萌发孢子的微滴放一小块营养琼脂片,使其发育成微菌落。再将微菌落转移到培养基中,即可获得仅由单个孢子发育而成的纯培养。 (2)平板分离法:微生物的平板分离纯化技术自1880年Koch发明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该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获得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以及在工、农、医、环境、动植物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一项新的重大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建立会对整个生命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学科的相互渗透,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技术将获得新的突破。目前发展的PCR、16S rRNA探针杂交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等已开始用于自然环境中某些特殊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特别是对那些现在认为是非可培养的微生物。平板分离纯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第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第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业务课考试初试 ..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作业务课命题依据)考试科目及代码参考书目,编著者及出版者、版本 710 药学基础综合(一)分析化学部分: 1.《分析化学》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 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1 药学基础综合(二)分析化学部分: 1.《药物分析化学》倪坤仪等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专科)王礼琛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生理学部分: 1.《人体解剖生理学》郭青龙、李卫东主编,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9年8月。 2.《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生物化学部分:1.《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2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吴梧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713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陆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有机化学》王积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3.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陆涛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 714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邱伟光、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1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分析化学习题集》孙毓庆、胡育筑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 812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九版,2008年12月。《医药管理学》邱家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年6月。 813化工原理(考试带计算器)《制药化工原理》王志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 8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816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周长林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 817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邓玉林编,科学出版社。 349药学综合考试内容包含药剂学、药理学、药事法规三部分,参考书目为: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第六版。 《药理学》第三版钱之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药事法理论与实务》主编邵蓉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药事管理与法规》主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350中药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包含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三部分,参考书目为: 《天然药物化学》吴继洲孔令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一版2008年8月《生药学》李萍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8月 《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第一版2002年

显微技术

荧光显微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摘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展现活的生命状态全部特点的最小单元。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但是由于细胞体积微小,细胞内组分微量而复杂,涉及的生化反应非常迅速,使得细胞研究尤其是单个活细胞的研究具有很大的难度。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并结合其它一些生物实验技术对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荧光显微技术再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细胞;生化反应;荧光显微技术。 显微技术是细胞学中最基础的研究手段之一。它直观、立体,一直是观测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命现象的有力工具。RobertHooke首先运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栎树皮具有的细胞结构。在此后的300多年里,各种显微技术在细胞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早发展起来的可见光显微镜将人们引入到一个以前一无所知的单细胞世界,后继发展起来的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和微分干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较大细胞器及其运动,到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对细胞超微结构、表面粗糙度和纳米结构等生动直观的研究,以及结合活体染色或荧光染色可以对核酸、蛋白质和一些酶或受体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定位观察。显微技术在空间分辨率、检测灵敏度、图像与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 分子发射荧光的机制:当物质分子吸收某些特征频率的光子以后,可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或第二电子激发态中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和各个不同转动能级。处于激发态的分子通过无辐射弛豫(例如与其它分子碰撞过程中消耗能量或者诱发光化学反应而消耗能量等)降落至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再由这个最低振动能级以辐射弛豫的形式跃迁到基态中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发出分子荧光,然后再无辐射弛豫至基态中最低振动能级。 在细胞中,一些物质如叶绿素等,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发射荧光,这种荧光称为自发荧光;另有一些物质本身虽不能发荧光,但如果用荧光探针标记后,经紫外线照射亦可发荧光,这种荧光称为继发性荧光。细胞内自发性荧光一般都很微弱,且易被漂白,难以检测。荧光显微技术多是利用荧光标记技术使某些特定成分产生继发性荧光,对细胞进行研究。荧光探针可以将活细胞的光学特性与生物学特性紧密的联系起来,对研究细胞结构、生理行为、物理化学特性极为重要。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复试内容 复试参考书目 复试准备 复试资料

中国药科大学2013年招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我校各学科所属学科门类 我校各学科所在的学科门类为:学科代码为1006**,1007**,1008**的学科属于医学门类;“思想政治教育(030505)”属于法学门类;“生物化工(081703)”属于工学门类;“生物学(071000)、生物医学工程(077700)、化学(070300)”属于理学门类;“企业管理(120202)”属于管理学门类。 二、复试时间安排 3月31日-4月8日,进行科学学位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 三、复试比例 确定原则:全校总复试人数与全校招收统考生总计划数的比例为1.5:1.生源数达不到1.5:1比例的学科,上“国家线”考生全部参加复试。已录取的推荐免试生不参加复试。 四、复试内容与方式 复试总分400分,分为两大部分。 1、专业课笔试,满分为200分 科学学位研究生笔试考试时间为: 4月1日上午9:00-12:00。 各学科复试的专业课笔试考试科目见《中国药科大学二○一三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综合测试(含技能考核、英语测试、面试),满分200分。原则上在4月2日-4月3日完成。具体时间由各学科自行确定。 综合测试成绩的计算方法:复试小组全体成员对考生成绩的平均分。 综合测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每生20分钟。 五、填报导师 综合测试结束后,由各学科组织考生填报导师志愿表,每位考生必须填报2个不同导师志愿。 六、录取成绩计算方法

我校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最终录取成绩为:总成绩=初试成绩+科学学位专业课笔试成绩(总分200)+综合测试成绩(总分200)。 如果1:1拟录取名单最后一名有相同分数时,则初试成绩分数高者优先录取。 如果考生出现在1:1名单上则必须在本学科录取,如不录取则该考生与该录取计划一同收回。 对愿为西部地区委托培养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七、调剂原则 1、校内调剂 ①符合国家相关调剂政策; ②仅限于复试人数未满招生计划数的学科; ③调入学科与调出学科的初试考试科目须相同或相近; ④各学科接收调剂的考生须是在我校科学学位研究生复试名单上的考生; ⑤先在本院(部)内各学科间调剂,然后在学校内各院(部)间调剂。本院(部)内学科间调剂要在院(部)复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各院(部)间调剂要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进行。 2、校外调剂原则 (1)调入原则: 我校非医学门类且达到国家线考生数未满足招生数的学科均可接收校外调剂考生。但接收考生的本科毕业学校须是“211工程”高校。 (2)调出原则: 考生向校外调出,须考生或委托人(须有书面委托函,且委托人须带本人身份证件)将具有考生本人亲笔签名的调剂申请书和调入单位研究生招生部门的接收函送交到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将办理相关手续。 八、同等学力加试与“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复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