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前言

手术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需要各种护理干预来降低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安全。本文将重点讨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1. 术前干预

在手术准备阶段,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前准备。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术前干预旨在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评估患者对镇痛剂的耐受性;

•按照医嘱规定为患者进行输液和肠胃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注意事项,如手术前禁食禁水等。

通过术前干预,可以让患者更为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

2. 术中干预

手术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护士在术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干预。术中干预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根据术中情况为患者进行输血或补液;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等;

•监测患者的配合度和镇静程度。

在术中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 术后干预

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进行充分的护理干预。护士可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术后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的第一个小时;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的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干预是手术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促进患者

的康复。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估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实际效果如何被评估呢?

目前,评估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效果主要依靠以下三个方面:

1.患者满意度。

通过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采取合适的

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感到更为舒适和安全。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向患者询问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以此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

2.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护理干预的另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比使用护理干预前后

的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有明显的降低。

3.医疗资源使用率。

护理干预还可以评估对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评估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

以发现哪些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医院效益的目的。

结论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幸福感。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应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在评估护理干预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资源

使用率等指标,以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妇产科手术已成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但是手术后 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它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与生活质量。因此,综合护理干预在妇 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 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定义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医疗过程中结合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手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营养等方面的干预,实现了对患者的全面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的目的是提高患 者康复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二、妇产科手术后护理的意义 妇产科手术包括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手术,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 殊的护理。手术后的护理能够: 1、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而手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 痛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2、防止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手术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出血等,手术后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产生。 3、促进患者的康复。手术后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 常的生活。 1、生理护理 生理护理是指对患者生理状况进行监测和护理。手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疼痛监测、伤口护理、营养支持等。 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手术后的护理应包括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全,促进患者康复。 3、社会护理 社会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后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生活。包括家属陪护、 社会支持等。 4、文化护理

文化护理是指在患者手术后帮助患者了解并适应医院、医疗制度和医护人员的文化差异。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进行护理。 5、营养支持 手术后患者需要营养支持,护士应帮助患者制定营养餐计划,并监测患者的饮食情 况。 通过对119例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 者舒适度和康复指数提高明显。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前言 手术室是医院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需要各种护理干预来降低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的安全。本文将重点讨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1. 术前干预 在手术准备阶段,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术前准备。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术前干预旨在控制患者的疼痛,保证患者的安全并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评估患者对镇痛剂的耐受性; •按照医嘱规定为患者进行输液和肠胃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注意事项,如手术前禁食禁水等。 通过术前干预,可以让患者更为安全、舒适地度过手术期。 2. 术中干预 手术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护士在术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态度来进行干预。术中干预的目的是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确保手术的安全顺利进行。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根据术中情况为患者进行输血或补液; •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平衡等; •监测患者的配合度和镇静程度。 在术中进行合适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 术后干预 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需要进行充分的护理干预。护士可以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术后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的第一个小时;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有效的疗法;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干预是手术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高患者的功能水平,促进患者 的康复。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估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实际效果如何被评估呢? 目前,评估护理干预在手术室中的效果主要依靠以下三个方面: 1.患者满意度。 通过患者的满意度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采取合适的 干预措施,可以让患者感到更为舒适和安全。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向患者询问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以此来评估护理干预的效果。 2.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护理干预的另一个重要评估指标是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比使用护理干预前后 的数据,可以评估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有明显的降低。 3.医疗资源使用率。 护理干预还可以评估对医疗资源的使用率。通过评估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 以发现哪些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从而达到提高医院效益的目的。 结论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幸福感。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的情况不同,应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在评估护理干预效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资源 使用率等指标,以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各项护理干预措施。

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卵巢囊肿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B超或CT均确诊为良性卵巢囊肿。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精神障碍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n=81)和B组(n=82)。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方法。1. 2.1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内插管全麻处理,常规置入导尿管,切口位置是脐轮下方,长度1cm,置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腹压12~15mmHg。于脐部放置套管,长度10mm,并置入斜面窥镜(30°),用以检查盆腔。选择耻骨联合以上3cm和8cm作为第2和第3穿刺点位置,切开长度分别是10mm和5mm,常规置入电切刀和组织钳等器械。检查患者的盆腹腔脏器情况,观察卵巢囊肿周边组织,评估囊肿大小、活动度与形态,确定为良性囊肿后,结合囊肿大小、类型与患者年龄等情况给予附件切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等术式治疗。手术期间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转开腹手术。术后常规置管24h,给予抗感染治疗。1.2.2护理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1)术前1d需看望患者,了解病情、检查结果和患者心理,介绍自己和手术室环境、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消除患者陌生紧张心理等,主要是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包括麻醉复苏)。手术当天麻醉前也要跟患者好好交流,增强患者信心,赢得患者信任。同时对手术间进行准备,术前,护理人员需准备好腹腔镜、气腹机、超声刀及高频电刀等,同时做好调试工作。(2)需准备好器械物品,无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 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在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 巢囊肿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其入院资料登 记先后时间的等距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应用常 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评价两种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出血、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5%高于对照组70%(P<0.05)。结论:在腹腔镜 卵巢囊肿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更佳,对各项临床指标时间的缩短以 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均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加强临床应用与推广力度。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卵巢囊肿;手术室护理;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 卵巢囊肿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一般由生活环境、饮食结构、激素失衡、盆腔 感染、子宫手术史等因素所致,以腹部不适或坠胀感、腰骶酸痛等症状为主要表 现[1]。临床中对卵巢囊肿的治疗多采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用时短等优势 的腹腔镜手术进行,且该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低,能够使疗效得到进一 步提升;通常情况下在围手术期均会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但由于缺乏与患者交流、护理工作不够细致等原因影响到手术效果,进而导致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时间 延长[2]。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40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并重点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卵 巢囊肿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考由中华妇产科学分会和中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实施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实施效果 摘要:当前国家倡导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医院手术室要做 好这项工作,就要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提高社会的 满意度,本论文着重于研究手术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所获得的效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服务;优质;满意度;实施效果 引言 医患关系是医院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要有效解决,开展医疗服务 的过程中就要以患者为中心,达到患者满意。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性 特点,与患者积极沟通,与家属多交流,以实现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保证优质性 和实效性[1]。 一、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 (一)各项工作统一部署 手术室作为服务部门存在特殊性,要提高服务质量,就要积极开展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具体的工作中,要定期召开动员会,所以,医护人员提高思 想认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展开工作,将基础护理做到位,认真开展手术专业护理工作,保证服务的人性化,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二)保证手术环境的舒适度 患者在手术之前需要麻醉,尽量选择轻巧的小被覆盖,且有很好的 保暖性。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对肢体以及颈部和胸部消毒,此时需要用条形被覆盖,还要制作毛裤腿,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使用手术平车接送患者的时时候, 给患者盖的被要使用色彩比较鲜艳的被罩,尽量不要使用传统的条形、墨绿色, 避免患者产生恐惧感,盖被的时候感到亲切。手术室的医生和护士穿的手术服和 戴的手术帽要个性化,不再采用传统的绿色,同时还要保证庄重性,让患者产生

家的感觉。在平车交换间要备有玩具,如果患者是小朋友,在手术之前可以玩耍,身心充分放松,护理人员与其互动,增加亲和力,避免产生紧张情绪。手术室等 候区要有电视以及各种报刊、杂志,患者家属可以在这里观看、阅读,避免等候 期间产生焦躁情绪。 (三)手术之前的合理 在手术之前护士要详细了解手术安排,在手术之前进入病房对患者 访视,与患者谈话,明确患者的心理需求,简单介绍手术访视以及此前需要注意 的事项,让患者阅读宣传册,告知成功例数。临近手术,护士在交换间等候患者,核对之后接入手术间,用干净的小棉被给患者盖上,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2]。进 行静脉穿刺之前要对患者指导,使其积极配合,避免出现留置针阻塞的问题。洗 手护士将各种手术用品准备好,将室内温湿度调节好,做好手术安全核查各种以 及消毒隔离工作。 (四)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巡回护士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做好巡视工作,对于手术过程中需要添 加的特殊用品及时添加,细心观察输液情况,在患者的旁边站立,不能接触到金属,否则会出现电灼伤的问题。如果患者过于消瘦或者过于肥胖,需要使用凝胶垫,有助于预防压疮。如果患者是小朋友或者老年人,为了避免由于躁动而坠床,需要忽视在床边守护。 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护士对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要认真观察,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麻醉师反馈,以对问题及时解决[3]。洗手护士对于手术的进 展要高度关注,做好查对、清点工作。比如,发现无菌台或者无菌物品被污染, 或者怀疑被污染,就要及时更换。手术的过程中,发现缺乏器械或者物品,就要 停止手术并查找,必要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还需要拍片,避免体腔中留有物品。 (五)手术后的护理 将护理做到位,手术之后的交流流程优化,缝合皮肤的时候,巡回 护士就要给病房的忽视打电话做好接患者的准备,防止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各项准

手术室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室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是进行各种手术操作的场所。手术室 中的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非常重要。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理 的重要性,希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手术室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手术室护理的价值在哪里 1.提高手术安全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 术的风险。他们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和无菌操作,减少了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的发生。 2.保障患者的手术体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关怀和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度过手 术过程中的紧张和恐惧。他们提供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到被关注和照顾,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3.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在手术过程中,还包括术后 的护理和指导。他们会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提供相 应的护理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他们的存在和关心,可以让患者感到 安心和信任,更好地配合康复计划。 4.保障手术质量和效率: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紧密合作,协 助完成手术操作。他们熟悉各类手术的要求和流程,能够提供准确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存在可以提高手术的效率,保障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二、手术室护理为何那么重要 1.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手术室护理人员负责确保手术室的环境安全,包括 清洁卫生、无菌操作和预防交叉感染等。他们会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和清洁, 保证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无菌状态,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安全的手 术环境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手术室护士是医生的得力助手,他们熟悉各类手 术操作的流程和要求。在手术过程中,他们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给予必要的药物等。他们的存在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 3.管理和监测患者病情: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程监测和记录。他们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他们也负责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参考。 4.提供术后护理和指导: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并不仅限于手术过程,他们 还承担着术后的护理和指导工作。他们会对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及时处理患者的 不适症状,并提供相关的护理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心理支持和安慰: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生理和心理挑战。手 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会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他们的紧张和 焦虑情绪,增加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三、手术室护理的具体工作内容都有哪些 1.准备手术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会认真准备手术室,确保手术器械 和设备的完好无损,消毒无菌。他们还会调配所需药物和液体,确保手术过程中 的需要。 2.协助手术操作:手术室护士会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确保器械的清洁和 无菌。他们会为医生递刀、缝合伤口,协助手术操作的进行。在手术中,他们会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反馈给医生。 3.提供患者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他们会 帮助患者更换手术服、固定好患者的身体位置,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他们也 会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4.监测患者病情:手术室护理人员会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 数据。他们会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 取相应措施。他们还会及时与医生沟通,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哪些是护理在手术室中面临的挑战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控 制的效果评价 摘要: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力的手段,旨在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 严重程度。本研究旨在评价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并 提供科学依据来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减少患者感染风险。 关键词: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手术部位感染控制; 引言: 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成为了手术室护士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手 术室综合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措施,通过整合各种预防措施和管理策略, 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1.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定义和目标. 1.1 定义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手术室环境中实施的针对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 的全面干预措施,旨在预防、控制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手术室综合护 理干预包括但不限于有效洗手消毒、无菌操作、环境清洁、手术器械消毒与灭菌 等方面的措施。 1.2 目标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目标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患者的安 全性和康复质量。通过严格遵守手术室操作规范,以及采用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内源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

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手术室综合护 理干预中,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经常洗手消毒,戴好手套、口罩等 防护物品,并落实无菌操作要求。另外,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非常重要 的一环,定期对手术室内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保持手术场所的洁净和无菌 状态。同时,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手术器械的 无菌性。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旨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的风险,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复质量。这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严格执 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卫生和手术部位的无菌状态。通过有效的干 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疗效。 2.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主要组成部分. 2.1 环境管理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气候控制。在手术室中,需要对 气温、湿度和空气流通进行严密控制,以确保手术环境的适宜性,并减少微生物 交叉感染的风险。此外,还应定期检测和维护手术室的空气过滤设备,确保其有 效工作。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灭菌与消毒。手术室应遵循严格的消毒程序和 灭菌方法,对手术器械、工作台、手术床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杀菌,以防止微生物 污染和传播。垃圾处理也是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环节。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与处置能够减少可能造成感染的污染源。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临时储存区域,并 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将垃圾分类、封闭包装和转运至特定处理场所。手术室综合护 理干预的环境管理部分涉及到气候控制、灭菌与消毒以及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措施,旨在建立和维持无菌环境,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2 患者管理 包括术前感染风险评估、术前洗刷、抗菌药物使用策略等,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术中和术后感染的风险. 以及术后伤口护理。患者管理是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 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术前感染风险评估,对患者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防控措施。术前洗刷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进行全身或局 部的消毒清洁,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此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 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于我科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 对象,并且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 龄40.11岁,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 年龄39.02岁。并且分别采用护理干预、规护理策略。对比观察两组伤口感染率、愈合情况及对服务满意度的评定,评价两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前,常规组和对照组在平均得分上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上无明显差异;在进行不同的护 理治理措施后,观察组的效果明显要高于常规组,从实际得效果看,常规组和观 察组在护理前效果大致一致,在进行治疗联合护理干预策略之后,观察组的效果 明显要好,差距明显拉大。结论: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使用护理干预策 略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的伤口愈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伤口感染;手术室外科;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科手术是临 床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 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手术室外科护理工作中,要做好外科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保证手术室的安全。近年来,随着实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增多,医院的手术室 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手术室内做好外科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成为了一 个重要的课题[2]。为了提高医院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需要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从而降低医院手术室的感染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手术室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手术室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 细节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组成科室,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手术室工作往往操作强度大、时间长,伴且有高风险,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难免产生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拒绝甚至抵触配医护人员工作,引发机体出现一些列不良生理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手术室对于临床科学有效护理模式要求更为迫切。本文主要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26.03)岁。观察组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865.79)岁。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对比不影响后续研究(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密切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变化,术后安抚患者情绪,给予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护理。采取有效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疾病健康知识、手术治疗注意事项以及麻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也可以向患者讲解典型手术治疗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愈信心。(2)术中护理。指导患者在不影响手术治疗前提下选择合适体位,以亲切语气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态。整个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纵,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当出现异常时应立即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调控室内温度,维持约22-26℃,预热冲洗液。(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配合主治医师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清洗,引流固定,当患者体征稳定后,将其护送至病房。适当调整病房温度、湿度、光照等物理条件,及时打扫卫生。叮嘱患者及其家属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每天少食多餐,保障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指导患者适当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 的应用 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 年2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 分组,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行手 术室关爱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机体应激反应以及术后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耐受性的优良率(97.69%)比对照组高(8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7,P<0.001);观察组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及舒 张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1%)低于对照组(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1,P<0.001)。结论手 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 机体应激反应,平稳患者心率和血压,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应用 引言 由于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的不同,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了解也不一样,再加上 自己的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在面对陌生的手术室环境时心理、生理等方面, 易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同时,手术过程中由于大量输液、身体暴露较广、麻 醉药物抑制神经中枢等原因,患者易出现低体温、寒战等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患者在手术时出现低体温易引发应激反应,使内分泌紊乱,延长苏醒时间。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次研究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 应激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2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60例,采用 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130例。观察组男72例,女58例;年龄38~62岁, 平均年龄(49.63±7.98)岁;病程6~12d,平均(8.96±0.84)d;手术具体类型:下腹部手术56例,心脏手术41例,颅脑手术33例。对照组男70例,女60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48.33±7.28)岁;病程5~13d,平均 (9.61±0.63)d;手术具体类型:下腹部手术54例,心脏手术45例,颅脑手 术31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采用手术治疗;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相应 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认知严重障碍;③护理配合度较差。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依据常规手术护理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密切监测 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麻醉处理,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 呼吸。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术前访视。提前1d到病房中进 行访视,要求访视前完成对患者临床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后在访视时讲解乳腺癌 知识、手术方式与优缺点,并录制手术室环境的视频,消除患者的陌生与恐惧感。讲解麻醉、手术配合注意事项,叮嘱患者禁食8h、禁水6h。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不良情绪严重者,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以诚恳的态度进行开导,鼓励患者与手术结束且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交流,重构心理平衡,保持积极 的心态。叮嘱家属陪伴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避免患者产生孤独、 无助之感,并安慰家属,避免其过于担忧而影响患者。②术中护理。术中提前到 病房接待患者,做好患者信息的核对工作,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科室等, 核对术中带药,避免差错。手术室温度以22~25℃为宜,湿度控制在50%~60%。入室后通过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麻醉后询问是否存在恶心感,如果存在及时 处理。密切监护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不可随意谈论患者病情, 遮盖患者非手术区部位,保护患者隐私,并尽可能控制手术时间,缩短隐私位置 的暴露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中注意对患者体温的控制,对输入液体、

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论文

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5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76例。实验组男性37例,女性3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9.51±2.32)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5例,中学37例,大专及以上34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者33例,椎管内麻醉者43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5例,肿瘤科手术11例,泌尿外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1例,神经外科手术12例。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3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7.97±3.04)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6例,中学39例,大专及以上31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37例,椎管内麻醉39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21例,肿瘤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9例,神经外科手术18例。所有患者语言表达能力良好,无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进行血常规、血压、

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备皮,术前禁食禁水等常规准备,术前做好仪器等消毒准备,术中指导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术后进行止血操作,同麻醉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①术前访视:有效的术前访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访视前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心理状况等常规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访视内容及方式,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细致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将手术疼痛、导尿管、术后并发症及恢复状况制成手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术中体位、手术室环境、术前注意事项等。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保护患者隐私,向患者讲解麻醉感及疼痛的感受能力,观察患者的语言、表情变化,及时与患者交流身体变化情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变化,应给予安慰鼓励。护理人员操作应轻柔、有序。③术后护理:患者清醒后立即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当患者术后出现躁动、情绪不稳定情况时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术后护理人员应进行回访,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术后运动,指导患者及家属减少压疮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手术配合情况及焦虑状况。(1)患者出院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

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柔性护理干预的应用

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柔性护理干预 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柔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于我院产科行剖宫术的102位产妇作为 研究对象。根据入抽签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采 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手术室护理中柔性护理干预模式。我们 对比了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以及焦虑、抑郁状态。结果研究组的VAS评分、HAMA评分和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偏低。此外,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这种差异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P值小于0.05。结论通过在手术室中为剖宫产产妇 采取柔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减轻她们术后的疼痛程度。此外,这种护理干 预还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况,使她们在术后更好地恢复和调整心理状态。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具有可行性和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室护理;柔性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对于产妇来说,手术室护理环节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完善,人们对于产后护 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柔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剖宫 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1]。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 产妇手术室护理中柔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推动剖宫产产妇护理质 量的提升和医疗服务的改进。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经过我院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接收工作后,共计有102例 剖宫产产妇被纳入研究范畴。采用了入抽签法将这些产妇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了51例产妇。在研究组中,选择了年龄跨度在21岁到33岁之间的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该院进行手术的10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54例干预组患者则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进行护理干预,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干预组心率正常50例,有变动4例,焦虑状态5例有,49例无,不良反应51例无,3例有,而对照组心率正常33例,有变动21例,焦虑状态22例有,32例无,不良反应46例无,8例有,统计分析可知总有效率98.15%,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到手术室中,不仅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快速的好转,而且显著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标签:护理干预;手术室;护理;效果 手术室护理中。手术室是其最重要的场所,对于患者而言,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患者本身要承受身体以及心理的巨大负担,患者往往担心手术是否顺利以及治疗费用等等,而产生一系列的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2]。在手术室实行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急诊手术和约定时间手术实行的护理,目的是在护理中采取多项措施,主要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其自然心态面对手术,这样对于疾病的恢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3]。该研究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通过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108例该院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9例,女59例,年龄在2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 ± 13.48)岁。手术类型有:泌尿外科42例,骨科37例,妇产科19例,胸外科9例,神经外科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传统护理方法(对照组)在进行术进行中手术室。手术前,监测患者的心率,根据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各项必要检查,并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手术进行中,要保持手术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麻醉师要按照正常流程对患者进行麻醉,根据手术需要指导患者做出合适的卧位。手术过程中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创口进行无菌包扎和创口止血,并向患者家属讲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 1.2.2 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干预:护

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评 价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5月-2020年 12月期间收治30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 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手术室预见性护理,观察指标: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切口感染率的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6.67%,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6.67%,P<0.05。结论:手术室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明显降低手术患者切 口感染率,且其对此护理模式满意度高。 【关键词】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 切口感染属于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并发症,该病症的出现,不仅会增 加患者术后疼痛感,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其术后恢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手术 治疗效果,或者是造成患者病情的加重,致使引起医患纠纷[1]。切口感染症状的 出现与众多因素有关,例如,不规范的手术操作、未及时予以护理指导措施、未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等。为避免手术室切口感染风险,应加强护理干预,基于此, 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0年5月-2020年 12月期间收治30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 理干预与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后效果进行了评价,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年5月-2020年 12月期间收治30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例。组别资料可对比:对照组中男/女:8/7,年龄均值为(46.9±2.7)岁,切口类型:5例为Ⅰ类切口、6例为Ⅱ类切口、4

例为Ⅲ类切口;研究组中男/女:9/6,年龄均值为(46.2±2.6)岁,切口类型:3例为Ⅰ类切口、5例为Ⅱ类切口、7例为Ⅲ类切口。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指导其合理禁食 禁水,告知其术前相关注意事项,有效疏导不良情绪,术后访视期间向其叮嘱切 口管理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实施手术室预见性护理:(1)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应多主动与患者 进行沟通交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手术治疗知识等,并对其疑惑进行解答,以此缓解各类不良情绪。(2)优化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应严格落实无菌 操作原则及消毒制度,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预防感染规范制度,以确保各项手术 操作均配套有标准的操作参照依据,保障手术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可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流程。(3)术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应由固定医护人员指导其使用抗生素 药物,并严格以无菌抗生素使用标准来正确使用此药,一般情况下,于切皮 90min前予以患者抗生素药物。(4)改进消毒方式:在对患者的切口及周围皮肤 进行消毒时采用皮肤清洁液,等待消毒液彻底性被挥发后,即可进行铺巾步骤, 并贴有皮肤保护膜。完成切口操作后,即可对切口保护套进行放置,并借助于保 护垫围住切口,术中所使用的冲洗液应加温至37℃左右[2]。(5)落实择期手术 排序原则:在对手术室进行安排时,应优先对清洁程度较高的手术进行安排,确 保两手术之间有足够时间进行紫外消毒照射,时间必须超过1h以上,亦或者是 借助于含氯消毒剂进行拖地及表面物体擦拭,同时,需使用消毒净化器进行手术 室空气消毒。 1.3观察指标 统计切口感染情况,调查(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份100分)对护理服 务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计算,若P<0.05,即可判定存在统计学差异。

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新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舒适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舒适程度、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率、血压等临床生命体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生命体征,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舒适护理;手术室;应用;效果评价 手术可引起患者应激反应,对内分泌、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干扰患者的诊疗[1]。临床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焦虑,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舒适护理干预是近年来被引入到临床中的一种在手术室中进行开展的全新护理干预模式,其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身体上不适,使患者在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精力充沛、感到安全和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能够促使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2]。为了使手术室护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本次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干预组58例患者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6~76岁,平均(51.8±6.7)岁。其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例,行骨科手术9例,行心胸外科手术8例,行胃肠外手术12例,行泌尿外科手术11例,行妇产科手术17例。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1~71岁,平均(52.4±7.4)岁。其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例,行骨科手术10例,行心胸外科手术9例,行胃肠外手术13例,行泌尿外科手术9例,行妇产科手术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给予全新的舒适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术前1 d医护人员访视患者,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

整体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疗效等方面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情况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1 d 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开始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1 d的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降低手术室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相关护理人员应当予以重视。 标签:整体护理;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 手术在国民的心目中一直是个严肃的话题,这主要是由于手术的好坏往往能直接决定患者的存亡,因此多数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焦虑不安、暴躁失落等一系列生理或心理的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对患者手术的成功百害而无一利,通常会影响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从而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等[1]。随着各类护理干预模式的推广和发展,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并将护理干预的模式从单纯地减轻病痛理念上升到提高身体和精神的治疗效果。按照目前的护理干预模式,整体护理的方法被部分医院用于手术室患者的治疗中,希望能够降低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手术应激反应[2]。但至今尚无研究证实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在手术室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本文就此问题着手,对比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降低手术室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7例。两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的护理方法,如术前测量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汇报相关医师,提前准备好术中所需的各种用具,保持手术室清洁卫生等。而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对于手术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由于疾病常常会出现抑郁、难过、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对疾病情况及自身状况的未知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面情况。同时对

手术室针对特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手术室针对特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第一篇:手术室针对特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手术室针对特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摘要:通过对特殊患者(年龄≥70岁和≤3岁,实验室检查阳性,意识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等)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内涵,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 关键词:特殊患者;个性化优质护理;手术室 Abstract:Based on a particular patient(age≥70 years and≤3 years,laboratory tests positive,consciousness,language barrier,etc.)to implement personalized quality care,enhance operating room quality care connotation,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physician satisfaction,reduce security risks.Key words:Special patient;Quality nursing;Operation room 2012年卫生部《2012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在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探索优质护理的实践形式。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因其专科化的特殊原因,使之在护理方面与病区既有共性又有区别[1]。我院是一所三甲大型综合医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100%。我科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对特殊患者开展个性化优质护理。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中心手术室2014年全年手术量17975台,术前共探视11531手术患者,其中特殊患者3406人次,包括高龄患者(≥70岁)1546人次,低龄患者(≤3岁)769,实验室检查阳性664人次,其他427人次。 1.2方法 1.2.1专人完成术前探视和术后访视。每天由专人到病房,对次日的择期手术患者做术前探视,同时完成术后患者的随访工作,并将探视和访视情况记录。同时,第二天的择期手术患者,主要由此位护士接待。此位护士熟知特殊手术患者情况,接待时能第一时间做出相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