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合集下载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在中学化学实验及有关实验设计习题中,经常涉及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咨询题。

一样讲来,不管采纳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纳的一样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定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关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要紧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

假如观看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那么证明装置不漏气。

注意:假设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能够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同时一段时刻不下降,才能讲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

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第一要考虑的咨询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截了当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

要解决这一咨询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讲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

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要紧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显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刻内保持不变,那么讲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

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要紧的原理与图1一样。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一般来说,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注意:若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才能说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

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

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

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

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主要的原理与图1一样。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

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不会漏气。

一、使装置密封密封是使装置与环境不再有气体交换。

密封的方式有多种,可用胶塞、弹簧夹、水封等。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这类题目变化很多,很多同学经常出错,因此,无论是从实验还是从理论、应试诸方面,都需要我们掌握好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方法及解题思路气密性检查思路:使要检查气密性装置(及附加的装置)构成一个封闭体系,其系统内有一部分气体,设法改变体系内气体压强(改变温度、鼓气),观察产生的现象(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写方案时既要说明操作方法,又要说明观察到的现象,还要说明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标准,三者缺一不可。

考核的问题有二:一是怎样增大体系内气体的压强;二是能否正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考核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具体步骤:观察装置出口数目,若有多个出口,则通过关闭止水夹、分液漏斗活塞或用水封等方法,使装置构成封闭体系。

采用改变温度、加水增压法、鼓气法等改变封闭体系内气体压强。

观察水柱、水面升降、气泡等现象得出结论。

注: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气密性检查的三种基本方法.改变气体温度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水加压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鼓气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例如:方案操作现象结论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吹气。

试管中的水沿长颈漏斗向上移动实验装置不漏气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用嘴对着导管口吸气。

长颈漏斗下端口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装置不漏气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原理通常是想办法造成装置不同部位气体有压强差,并产生某种明显的现象。

使气压增大的常见方法有:①对容积较大的容器加热(用手、热毛巾、或微火)容器内受热气体膨胀,压强变大,现象是从导管出口(应浸没在水下)排出气泡,冷却时气体收缩,液体回流填补被排出的气体原来的位置,从而形成一段液柱;②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

例谈检查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的7种方法

例谈检查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的7种方法

例谈检查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的7种方法涉及气体进出的实验,在装配好仪器后、装入药品前,均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依据的原理是克拉伯龙方程,其关系式为PV=nRT(P-压强、V-体积、n-物质的量、T-温度、R-常数)。

由克拉伯龙方程可知,改变密闭系统内气体的温度、体积或物质的量,气体的压强也随之改变,这样系统内外就产生压强差。

据此可知,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首先要设法封闭排气口(多借助水、弹簧夹、橡皮塞、小气球或注射器等)使装置密闭,再设法增大或减小装置内部的气压(多采用加热、注水、鼓气或抽气等措施),最后根据是否出现“压强差”现象(如气液交界处是否冒气泡、玻璃管中是否产生水柱、容器内液面是否下降、软胶管是否变瘪等),即可作出装置是否漏气的判断。

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7种方法根据改变装置内部气压(或封闭排气口)的措施,我们把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概括为加热膨胀法、冷却收缩法、鼓气增压法、抽气减压法、注水增压法、浸水增压法和气球封口法等7种。

1.加热膨胀法像“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见图1-a),我们常用加热膨胀法检查其气密性,即:先将导气管口浸入水中,以封闭排气口;然后用手或酒精灯微热试管,使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如果导气管口冒气泡,则装置不漏气。

像“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见图1-b),也可以采用加热膨胀法检查其气密性。

即: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再将导气管口浸入水中,然后用酒精灯微热锥形瓶底部,若导气管口冒气泡,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冷却收缩法若用冷却收缩法检查“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见图1-a)的气密性,其步骤是:首先将导气管口浸入水中,然后用冰冷的毛巾捂住试管(或将试管浸在冷水中),以降低试管内气体温度,使气体收缩;若有水进入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注水增压法像“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见图2-a),我们多采用注水增压法检查其气密性:先从长颈漏斗口注水液封漏斗末端,以封闭一个排气口;再将弹簧夹夹在软胶管上,再封闭一个排气口;继续加水至长颈漏斗管内的水面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以压缩锥形瓶内气体,使气压增大;停止加水后,若长颈漏斗管内的水面一直高于锥形瓶内的水面,则装置不漏气。

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初中化学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1.在试管一头塞上胶塞,插上导管,再用手握住试管,另一头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密性良好.当然如果效果不明显的话可以稍稍加热,再观察现象.2.可以把部分仪器放在水中,看有无气泡.3.可以通过某些反应现象判断是否漏气.如初中学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时,如果装置漏气,水在瓶中所占的体积就会减小.或者:一、空气热胀冷缩法这是教材上介绍的常用的一种方法,操作简便行,但有四个缺点:?如果仪器玻璃较厚、装置较大,或者手掌温度与空气温度相差不大时,都不会产生气泡,更不能形成水柱;?每检查一次用时间偏长;?导气管的尾端被水浸湿,不适宜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若装置内已经装入了试剂就不能再行检查。

二、注水法适用于检查启普发生器或类似于启普发生器的装置。

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此法有两个缺点:?装置内部被水浸湿;?如果已装入了固体试剂则不能再行检查。

为了消除上述两种方法中的缺点,现设计了以下三种气密性检查方法。

三、外接导管浸水法在装置的尾端导气管上外接一段橡皮管和20,30cm长的玻璃导管,导管浸入试管内的水中,水进入导管一段高度后不再进入,内外液面高度差较大,把试管上下移动几次,仍然如此,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进入导管很多,液面高度差很小,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四、滴定管压气法取一支25mL滴定管,下端与橡皮管连接,橡皮管变曲成U形与装置的尾端导管连接,滴定管内装满水。

打开滴定管开关,水面下降一段距离后就停止不动,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一直下降不停,表明装置气密性差。

使用此法要注意:滴定管里水面不能超过装置尾端导管30cm高度,否则,压强太大,空气有可压缩性,水有可能流入装置里。

五、滴定管抽气法取装水的一支25mL滴定管,其上端通过单孔橡皮塞和橡皮管与装置尾端导管连接。

初三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初三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初三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呢?通用步骤。

(1)封闭出口。

(2)采用加热法、注水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

(3)观察气泡、水柱、液面等现象得出结论。

一、加热法。

如何检查这个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如图将导管出口埋入烧杯的水中,用手掌焐热烧瓶,观察烧杯中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手,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

若焐时有气泡溢出,移开手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可以安心开始实验。

原理:为什么会有气泡冒出?这是由于焐热烧瓶后,瓶内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所以在水中形成气泡。

而移开手后,试管内温度下降,空气收缩,导致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于是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到导管中,以达到平衡。

所以如果能看的导管口有一小段水柱,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问题来了:1.做实验不是用烧瓶,用试管咋办?抓住试管啊喂!2.手冷脚冷人,捂不热咋办?上酒精灯!3.检查发现装置气密性差咋办?把各接口拧紧一点,顺便看看是不是容器有洞...4.学了这个是不是可以一招走天下?没有啥缺点吗?——还是有的,导气管口浸了水就不能做避免水参与的实验了,比如制氨气、制氯化氢等,它们会溶在水中。

并且,装置内如果装了试剂就不能再这样检查。

二、注水法。

这个装置呢?焐热后气都从漏斗冒出去了。

咋办?方法: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从长颈漏斗上口注水,待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水,当水面升到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说明漏气,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原理:当漏斗下管口被水封住,导气管被弹簧夹夹住时,整个装置形成了封闭效果,此时从漏斗上口注水,锥形瓶中气压会阻止水流下来,于是能保持该水位不变。

三、吹气法。

上面那个,还有一种方法检查气密性~方法:弹簧夹打开时,吹气,观察漏斗下管口是否有水柱形成,形成后夹紧橡胶管,做好水位记号,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说明漏气,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原理:跟前面注水法一样。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气密性是指一个装置的封闭程度和密封性能,通常用来衡量装置内部是否存在气体泄漏的情况。

下面将针对不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归纳:1.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很常见的装置,其气密性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压力测定法:通过在管道系统中加压,然后观察压力是否有明显下降来判断气密性。

-转子试验法:通过在管道系统内输入气体并观察气体流入量以及转子旋转速度来检查气密性。

-气密性密封法:在管道系统的连接处加装密封材料,并通过注入压力对连接处进行密封性检测。

-漏气试验法:将管道系统的连接处浸入水中,观察是否出现气泡以判断气密性。

2.容器和储罐:容器和储罐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下:-气压缓冲检测法:通过在容器内加入一定压力,然后观察压力降低的速度来判断气密性。

-合成气测试法:将容器密封,并注入一种合成气体,然后使用仪器检测容器内的气体泄漏情况。

-超声波检测法:利用超声波器发出的声波对容器进行扫描,观察是否有声波穿透的地方以判断气密性。

3.车辆系统:车辆系统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煤气检测法:在发动机运转时,将煤气引入车辆系统并观察是否有泄露情况。

-煤油检测法:在煤油管路中注入煤油,然后观察是否有漏油现象来判断气密性。

-液压检测法:通过加压液体并观察压力的变化来检测车辆液压系统的气密性。

4.真空设备:真空设备的气密性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气体渗透法:在真空设备内部注入一定浓度的气体,然后观察浓度变化来判断气密性。

-氦气检测法:在真空设备中充入氦气,并使用氦气探测仪来检测气体泄漏情况。

-漏气检测法:在真空设备上加装密封材料,并使用压缩空气对密封处进行气密性检测。

以上是一些常见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的归纳,不同的装置可能会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具体的检查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气密性检查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并遵守相关检查规定。

高考化学科之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高考化学科之各种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归纳

2016高考理综化学科一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归纳一、基本方法:①受热法:②压水法:③吹气法。

二、操作要求:①形成封闭出口:②采用加热法、水压法、吹气法等进行检查:③观察气泡、水柱等现象得出结论:④若连接的仪器很多,应分段检查。

三、实例,【例】】检查图A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焙容积大的部位,看水中的管口是否有气泡逸出,过一会儿移开培的手掌或毛巾,观察浸入水中的导管末端有无水上升形成水柱。

若焙时有气泡溢出,移开焙的手掌或毛巾,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2】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方法: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将导气管插入烧杯中水中,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若导管末端产生气泡,停止微热.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方法: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打开a・用酒精灯微热B.若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4】如图(1)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2)若用手招热现象不明显,该怎样检羚该装置的气密性?解答:(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手紧招烧瓶,c中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冷却.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2)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干燥管末端的管口放入水中.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烧瓶B.c有气泡产生,移开酒精灯冷却.有少量水进入干燥管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不漏气。

方法2:在干燥管尾端接一小段橡皮管,用止水夹央紧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加水,若加水一定量之后,分液漏斗中水不再滴下,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例5】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叙述1: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球形漏斗球体高度约1/2处,做好水位记号。

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叙述2: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小结
在中学化学实验及有关实验设计习题中,经常涉及装置的气密性检验问题。

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现就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

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jpg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

注意:若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才能说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

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

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jpg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

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3.jpg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

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主要的原理与图1一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4.jpg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

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不会漏气。

一、使装置密封
密封是使装置与环境不再有气体交换。

密封的方式有多种,可用胶塞、弹簧夹、水封等。

二、增大或减小装置内气体的体积
这步的实验原理为物理学的克拉柏龙方程。

首先我们要考虑体积与温度、压强、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改变体积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其次还要考虑实验条件发生变化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从而思维方式做及时的转变。

三、观察气液交界处的变化,然后作出气密性好坏的判断
下面用三道例题来加以解释在不同情况下检验装置气密性的不同方法。

例1.检验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bmp
按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步骤,首先将该装置的管口用水封;第二,对于类似于大试管的体积比较小、器壁比较薄的仪器(如圆底烧瓶、锥型瓶等),都可采用最简单的改变体积的方法,即用手捂或用酒精灯微热的升温方法。

第三,观察气液交界处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那么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例2.用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

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由支管导出;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

需要时再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适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时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制气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首先根据题意分析,该装置是一个简易的启普发生器装置,体积比较大,器壁比较厚,通过手捂升温对气体体积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该装置又是不能被加热的,因此通过改变温度来改变体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但是根据克拉柏龙方程可以通过改变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或物质的量的办法来改变体积。

方法一:改变装置内气体的压强。

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方法二:改变装置内气体的物质的量。

塞紧橡皮塞,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这时漏斗内的水面和试管内的水面相平,停止加水后,从侧管口向试管内鼓气,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加紧弹簧夹,漏斗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例3.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为粗略地测定周围环境中SO2的含量,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2.jpg
已知: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保证玻璃导管的下端浸没在水中。

根据图3所示和已知条件,该装置已经密封,气液交界处在玻璃导管内,其变化情况可能有两种,一种情况是使试管内气压增大,玻璃导管内液面上升,若玻璃导管内液面和试管内液面高度差不变,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第二种情况是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试管内,浸没在水中的玻璃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根据题意,由于装置中存在一个单向阀,不可能增加装置内气体物质的量,所以第一种方案不可取,因此选择第二种。

由图可知减小试管内气压的办法是将注射器慢慢向外拉,通过减小试管内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来减小气压。

从以上三题可以看出,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实验原理,其次考虑实验条件发生变化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那么就不会出现一遇到检查气密性的问题,有的同学就立即想到用手捂升温的办法来改变气体的体积了,而是思维方式做及时的转换,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是很有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