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合集下载

第3章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第3章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 ❖ 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内的
景物的图像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记录下 来。 ❖ 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由于飞机向前运动, 胶片也作同步旋转,记录的第二条图像正好与第一条 衔接。依次下去,就得到一条与地面范围相应的二维 条带图像。
缝隙式摄影机
镜头转动式摄影机
3.1.1 摄影类传感器分类
➢ 全景摄影畸变:相片两端的地表景物被压缩。
3.1.1 摄影类传感器分类
3. 多光谱摄影机
多光谱摄影机指对同一地区,在同一瞬间摄取多 个波段影像的摄影机。采用多光谱摄影的目的 ,是充分利用地物在不同光谱区,有不同的反 射特征,来增加获取目标的信息量,以便提高 影像的判读和识别能力。
❖ 又由于扫描总视场为 11.56°,地面宽度为185km,因 此扫描一次每个波段获取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 围为 474m * 185km。
❖ 又因扫描周期为73.42ms,卫星速度(地速)为 6.5km/s,在扫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往前正好移动 474m,因此扫描线恰好衔接。
❖ 自西往东对地面的有效扫描时间为33ms,即在33ms内扫描 地面的宽度为185km,按以上宽度计算,每9.958 μs内扫描 镜视轴仅在地面上移动了56m,因此采样后的MSS像元空间 分辨率为56m * 79m (Landsat为68m * 83m)。
四、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表3-4
波段号 类型
1
Blue-Green
波谱范围 /um 0.450-0.515
地面分辨率 30m
2
Green
0.525-0.605
30m
3
Red

3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3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扫描完成对地面覆盖的。有代表性的航天光机扫描仪是
搭载在美国陆地卫星的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
图仪(TM)和增强型专题制图仪(ETM)。我国研制的
红外扫描仪,属于典型的机载型光机扫描仪。
1 光机扫描仪的组成
光机扫描仪主要由收集器、分光器、探测器、处理
器和记录与输出装置等组成。
遥感
2 光/机扫描仪的成像原理
面状态,像片四周印有井字形细线称为 压平线。如果底片没有压平,则压平线 的影像为曲线或虚影。
此外,有些像片上还注明了航摄机的型号、焦距、机号 及底片号等。
近年来的像片已不在标注气泡、时表、压平线等,框标 则标记在像片的四个角上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即为像片的 中心点。
遥感
与摄影测量交叉部分
A 摄影像片的特征
S D
几何特性、物理特性、信息量大小和可靠程度。
A
U Q
3.1.1 传感器分类
I

⎧ 画幅式 ( 分幅式,框幅式 )

⎪ ⎪
摄影成像


⎪⎪ 缝隙式,全景式
⎨ ⎪
多光谱
⎪⎩ 数码式
成像传感器
⎪⎪ ⎨
扫描成像

⎧ 掸扫式 ( 光机扫描
⎨ ⎩
推扫式
( 固体扫描
, 物面扫描 , 像面扫描
) )
⎪ ⎪ 微波成像 ⎪
遥感
4 、时间分辨率
●指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
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S D
●如:静止气象卫星0.5小时,CBERS 26天
A U
●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意义重大,如天气和
Q
I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监测、土地利用监测等;

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

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

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
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主要是通过图像传感器捕捉光线,然后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最终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具体来说,当光线进入手机相机时,首先通过镜头进行聚焦,使得光线能够准确地投射到图像传感器上。

图像传感器通常采用CMOS或CCD技术,它由许多微小的光电二极管(也称为像素)组成。

当光线照射到这些像素上时,光电二极管会产生电荷。

接下来,图像传感器会将这些电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给相机的图像处理器。

图像处理器负责对电信号进行调整和处理,以提取出更准确的图像信息。

这个过程包括对比度、饱和度、锐度、曝光等参数进行调整,以及去除噪点和纠正畸变等操作。

最后,经过图像处理后的信号将被转化为数字图像,并存储在手机相机的存储卡中。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显示屏或将图像传输到计算机等设备上进行查看和编辑。

总结来说,手机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利用镜头将光线聚焦到图像传感器上,通过将光线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生成最终的图像。

这一过程使得手机相机能够在小巧的体积中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原理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原理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原理红外热成像传感器是一种先进的探测和测量设备,常用于工业、军事、医疗等领域。

它能够通过探测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量来获取目标的热图像,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图像,以便人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目标的热分布情况。

其工作原理主要依靠红外辐射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外辐射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物体的温度和性质,它们会向外界发射不同波长的光线。

在可见光范围内,物体发出的光线可以被人眼所感知。

然而,物体本身还会发出超出人眼识别范围的红外光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的波长范围通常为0.78至1000微米。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通过感应和探测这些红外辐射来实现热图像的获取。

该传感器由多个微小的热像探测器组成,这些探测器通常以红外微银离子形式存在。

当目标物体发出红外辐射时,红外微银离子会吸收辐射的能量,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被传递到传感器的后端电路进行放大和处理,然后转化为可见光图像。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的关键部件是热像探测器。

常见的热像探测器有热电偶型、焦平面阵列型和混合型。

其中,焦平面阵列型是最常用和成熟的一种。

焦平面阵列型热像探测器是由大量微小的红外探测单元组成的。

每个探测单元都能感应到一个非常小的红外辐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像元。

每个像元都有一个对应的电子元件,用来测量和记录该区域的红外辐射强度。

通过测量每个像元的辐射强度,我们可以获取一个完整的热图像。

为了保证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每个焦平面阵列型热像探测器都需要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它们通常会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

例如,多晶硅和铟锡氧化物等材料能够提供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另外,红外热成像传感器还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和功能。

例如,它们通常具有自动校准功能,可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红外探测单元的灵敏度。

此外,它们还可以进行温度测量和分析,并提供多种测温模式和测温范围选择。

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

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

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

图像传感器工作原理
图像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捕捉图像的电子设备,它可以将光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敏元件的感光和电荷积分两个过程。

感光过程:
当光照射到图像传感器的光敏阵列上时,光子会被感光元件(如光敏二极管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吸收。

这些元件在光的作用下,会产生电子 - 跳跃运动 -形成电信号的过程。

光敏元件的感光效率取决于其材料和结构。

电荷积分过程:
当光子被感光元件吸收后,感光元件会将光子转化为电子。

这些电子会被积分操作电路收集和储存。

积分操作电路通过控制电位,将电子从感光元件中导出,并将电荷逐步积分到存储单元,直到达到设定的积分时间。

积分时间长短决定了图像传感器的曝光时间。

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完成后,电荷积分器将电荷量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这些电压信号被数模转换器(ADC)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处理和编码。

最后,这些数字图像可以被存储、展示或传输。

水下成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水下成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水下成像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水下成像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在水下环境中获取图像信息的设备。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水下成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与陆地上的传感器有所不同。

下面将就水下成像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下成像传感器原理水下成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图像传输和信号处理三个部分。

1. 光学成像光学成像是指将水下物体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过程。

水下成像传感器通常采用激光、超声波或声纳技术来获取水下物体的信息。

其中,激光成像是最常见的水下成像技术之一。

激光束在水中传播时会受到散射和吸收的影响,因此激光成像系统需要通过波束形成、多普勒调制等技术来提高成像质量。

2. 图像传输图像传输是将光学成像获得的数据传输到地面或其他设备进行处理和显示的过程。

由于水下传输介质的特殊性,水下成像传感器通常采用无线传输或光纤传输技术。

其中,无线传输技术包括声纳、蓝牙和Wi-Fi等,而光纤传输技术则采用光纤传输信号。

3.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是对图像进行增强和重建的过程。

由于水下成像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图像质量通常较差,因此需要进行信号处理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信号处理的方法包括滤波、降噪、增强和重建等。

另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视觉算法来提取和分析图像上的信息。

二、水下成像传感器应用水下成像传感器在海洋勘探、水下探测和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海洋勘探海洋勘探是水下成像传感器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

水下成像传感器可通过激光或声纳等技术获取海底地形图像,帮助海洋勘探人员进行海底勘测、沉船探测以及地理地质研究等工作。

水下成像传感器还可以用于监测海洋底层水体的温度、盐度和酸碱度等参数,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2. 水下探测水下探测主要应用于水下管道、水下遗址和水下设备等区域。

通过激光和声纳等技术,水下成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下管道的泄露情况、水下遗址的位置和形态,以及水下设备的状态和损坏情况。

这为水下维修和救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风险。

遥感原理与方法——第三章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遥感原理与方法——第三章遥感传感器及成像原理
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 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对地面直接扫描 光机扫描仪(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多
频段频谱仪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特点: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条线图象,甚至是一幅二维影象, 然后对影象进行扫描成像.
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电视摄像机
第三章 遥感传感器及3.3雷达成像仪
3.1传感器的组成及分类
传感器:收集,探测并记录地物电磁波辐射信息的仪器
收集器 探测器 处理器 输出器
透镜 反射镜 天线
胶卷 光电器件 热电器件
光电倍增管 电子倍增管
胶片 磁带
传感器的分类 按电磁波辐射来源分: 主动传感器,被动传感器 按对电磁波记录方式分: 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 按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的性质不同分: 摄影机,扫描仪,雷达
3.2.1光学机械扫描成像
结构组成:
光学机械扫描仪是借助遥感平台沿飞行方向运动和遥感器本 身光学机械横向扫描达到地面覆盖,得到地面条带图象的成 像装置.主要有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2种,主要由收集器, 分光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等几部分组成.
1)收集器
多光谱扫描仪可用透镜系统也可以用反射镜系统作为收集器, 但是红外扫描仪采用反射镜系统.
探测器:将辐射能转化成电信号输出。
成像过程
扫描仪每个探测器的瞬时视场角为86微弧度,卫 星高度为915公里,因此,扫描瞬间每个像元的 地面分辨率为79m×79m,每个波段由6个相同大小 的探测单元与飞行方向平行排列,这样瞬间看见 的地面大小为474m×79m.又由于扫描总视场为 11.56度,地面宽度为185公里,因此,扫描一次 每个波段获取6条扫描线图像,其地面范围为 474m×185km,扫描周期为73.4ms(1000毫秒=1 秒),在扫描一次的时间里卫星向前正好移动 474m,因此扫描线正好衔接。

成像仪的工作原理

成像仪的工作原理

成像仪的工作原理成像仪是一种能够将光线转化为图像的设备。

它在医学、航天、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像仪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光学成像原理1. 光学投影光线从发光源(如太阳、灯泡等)发出后,经过透镜的折射和散射,最终形成图像。

通过控制透镜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调整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

2. 光学透射当光线通过透明的物体时,会发生透射。

成像仪利用透射原理,使光线通过样品,然后通过光学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

二、传感器工作原理1. 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光电二极管是成像仪中常用的光学传感器之一。

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当光线照射到光电二极管上时,能量会激发电子,使其从价带跃迁到导带。

导电的电子会产生电流,并通过电路输出。

2. 暗电流(Dark current)暗电流是光电二极管在没有光照射时的输出电流。

成像仪的性能好坏受到暗电流的影响,较低的暗电流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三、成像仪的应用1. 医学成像成像仪在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X射线机利用成像仪来捕捉人体内部的X射线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超声成像利用声波成像原理,通过成像仪将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显示在屏幕上。

2. 航天与地球观测航天器使用成像仪来拍摄行星和宇宙的图像,并将其传回地球。

通过观测这些图像,科学家可以了解宇宙的演化和行星的特征。

在地球观测方面,成像仪可以通过卫星拍摄地表图像,用于地形测量、环境监测等。

3. 工业应用成像仪在工业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红外成像仪可以检测工业设备中的热点,帮助预防故障和事故。

激光雷达则可以通过激光束的扫描来生成三维图像,用于测量和设计工业设备。

4. 安全监控与图像处理成像仪在安全监控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监控摄像头利用成像仪将拍摄到的图像传输到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控和犯罪侦查。

图像处理算法可以对成像仪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提高安全监控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 以多路、 以多路 信息的仪器 •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其构造与 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 基本上属于多光谱扫描仪 其构造与CCD线阵列 线阵列 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 推扫式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相同,区别仅在于 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通道数多,各通道的波段宽度很窄。
摄影型传感器的特点
◇ 摄影相机胶片记录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 ◇ 响应波段窄,0.4-1.1μm ◇ 图像几何关系稳定、严密(中心投影)。 ◇ 不利于地物信息的实时传输和数字处理,难 以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扫描成像类传感器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 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 对地面直接扫描成像 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 成像光谱仪 )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幅影像,然后对影像进行扫描 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幅影像, 瞬间在像面上先形成一幅影像 成像(线阵列CCD推扫式成像仪 ) 成像(线阵列 推扫式成像仪 •成像光谱仪 成像光谱仪 –以多路、连续并具有高光谱分辨率方式获取图像信息 以多路、 以多路 的仪器
立体观测方式 •HRV –平面反射镜可绕指向卫星前进方向的滚动轴 平面反射镜可绕指向卫星前进方向的滚动轴(x) 平面反射镜可绕指向卫星前进方向的滚动轴 轴旋转, 轴旋转,从而在不同的轨道间实现立体观测 •HRG –通过侧摆可在不同轨道上形成异轨立体 通过侧摆可在不同轨道上形成异轨立体 •HRS –由前视后视相机组成,形成同轨立体 由前视后视相机组成, 由前视后视相机组成
TM各波段特征 各波段特征
对像面扫描的成像仪 •HRV——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线阵列推扫式扫描仪 •立体观测 立体观测
High Resolution Visible
SPOT卫星 卫星HRV扫描仪 卫星 扫描仪
SPOT卫星 卫星HRV扫描仪 卫星 扫描仪
不需要扫描镜 的摆动,像缝 隙式摄影机那 样,以“推扫” 方式获取连续 条带影像。
遥感器的性能
遥感器的性能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具 有实用意义的指标是遥感器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 概念,也是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特征的一个 重要指标。它包括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 率、时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
1、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遥感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 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 节能力的指标。也称地面分辨率。 通常用像元大小、影像分辨率或视场角来表示。 像元( 像元(pixel)是指将地面信息离散化而形成的格网 ) 单元。像元越小空间分辨率越大。 视场角( 视场角(field of view,FOV)是指遥感器的张角即 ) 瞬时视域,又称为遥感器的角分辨率。 影像分辨率(photographic resolution)是用单位 影像分辨率( ) 距离内能分辨的线宽或间隔相等的平行细线的条数 来表示,单位为线/毫米或线对/毫米。
MSS多光谱扫描仪 多光谱扫描仪
•陆地卫星上的 MSS(Multispectral Scanner) 陆地卫星上的 ( ) •由扫描反射镜、校正器、聚光系统、旋转快门、 由扫描反射镜、 由扫描反射镜 校正器、聚光系统、旋转快门、 成像板、光学纤维、滤光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成像板、光学纤维、滤光器和探测器等组成。
专题制图仪 TM(Thematic Mapper) 瞬时视场对应在地面为30×30m2 探测波段增加到7个 扫描改正器: 扫描行垂直于飞行轨道; 往返双向扫描
ETM+ (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1: B #2: G #3: R 光 谱 响 应 #4: IR #5: SWIR1 #6: TIR #7: SWIR2 #8: PAN 0.45 - 0.515 / 30m 0.525 - 0.605 / 30m 0.63 - 0.690 / 30m 0.75 - 0.90 / 30m 1.55 - 1.75 / 30m 10.40 - 12.5 / 60m 2.09 - 2.35 / 30m 0.52 - 0.90 / 15m
收集器:收集来自地物(目标)的辐射能量。 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 探测器:将收集到的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或电能。 如胶片、二极管等 处理器:将化学能或电能等信号进行处理。 如显影、定影、信号放大、变换、校正、编码等 输出器:将获取的数据输出出来。 如扫描晒像仪、阴极射线管、电视显像管、磁带 记录仪、彩色喷墨记录仪等
苏丹西北部撒哈拉沙 漠SIR-A 1981年11月 影像,彩色部分为 Landsat影像。由于干 燥沙漠介电常数较小, SAR能穿透地表,发现 沙漠地表下面有古河 床。
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B
• 由 SIR-A 改进 • 搭载在挑战号航天飞机, 1984.10 • 检验 L 波段在以下方面的 探测能力: - 土壤湿度
SEASAT 卫星
• • • • • 发射时间: 1978.6.28 第一个星载 SAR 系统 运行 105 天 用于地球海洋遥感探测 以 110 Mbits/S获取 数据
洛杉机地区 SEASAT 图像, 1978
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SIR-A
• 由 SEASAT 剩余部件建成 • 搭载在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 1981.11 • 主要应用于地质探测 • 验证了 L 波段对干旱沙地 具有几米的穿透能力。 • 在二天内获取超过1千万平 方公里的地表SAR图像。
- 地质结构和岩石特征 - 海洋波浪谱
遥感技术与应用
遥感技术与应用
第三讲 遥感传感器及其成像原理
遥感传感器
遥感传感器:收集、探测、处理和记录物体电磁波辐 射信息的工具。它的性能决定了遥感的能力: 电磁波波段的响应能力(探测灵敏度、波谱分辨率)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及其几何特性 获取地物电磁波信息量的大小和可靠程度 成像的方式
无论哪种遥感传感器,都是由收集器、探测器、 处理器、输出器等四部分组成的。
3、时间分辨率
是指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 的时间间隔。
时间分辨率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遥感器本身设计的时间分辨率,受卫星运 行规律影像,不能改变; 另一种是根据应用要求,人为设计的时间分辨率, 它一定等于或小于卫星遥感器本身的时间分辨率。
4、辐射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表征遥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最小辐射功 率的指标,归结到影像上是指影像记录灰度值的最 小差值。 摄影成像时,摄影胶片的灵敏度很高,一般认为摄 影成像的灰度是连续的,因此辐射分辨率对像片而 言是没有意义的。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扫描方 式遥感器的辐射分辨率取决于它所记录的目标辐射 (主要是反射)功率的最小值。对热红外波段的遥 感器来讲,其辐射分辨率也称温度分辨率。
多光谱HRV 全色HRV
光谱范围:0.51~0.73µ 6000个探测元件 D=10m×10m 对应地面60km 两台平排 3km重迭 117km宽 6 bit编码
多光谱HRV 全色HRV
波段1 0.50~0.59µ 波段2 0.61~0.68µ 波段3 0.79~0.89µ 3000个探测元件 D=20m×20m 对应地面60km 8 bit编码
雷达成像仪
•特点 特点 –主动式遥感 主动式遥感 –雷达信号(距离、方位、相对速度、反射特 雷达信号( 雷达信号 距离、方位、相对速度、 性) –穿透特性 穿透特性 •分类 分类 –真实孔径雷达 真实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 –相干雷达 相干雷达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强度是系统参数和地面目 雷达接收到的回波强度是系统参数和地面目 标参数的复杂函数。 标参数的复杂函数。 •系统参数: 系统参数: 系统参数 – 雷达波的波长 – 发射功率 – 照射面积和方向 – 极化等 •地面目标参数与地物的复介电常数、地面粗 地面目标参数与地物的复介电常数、 地面目标参数与地物的复介电常数 糙度等
有效扫描
1 2 3 回摆 6
MSS的扫描过程 MSS它是经过了辐射校准(系统噪声改 粗加工产品,它是经过了辐射校准( 粗加工产品 )、几何校正 系统误差改正)、 几何校正( )、分幅注记 正)、几何校正(系统误差改正)、分幅注记 (28.6s扫描 扫描390次分一幅)。 次分一幅)。 扫描 次分一幅 •精加工产品,它是在粗加工的基础上,用地面控制 精加工产品, 精加工产品 它是在粗加工的基础上, 点迸行了纠正(去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点迸行了纠正(去除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特殊处理产品。 特殊处理产品。 特殊处理产品
对物面扫描的成像仪 •红外扫描仪 红外扫描仪 •MSS多光谱扫描仪 多光谱扫描仪 •TM专题制图仪 专题制图仪 •ETM+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增强型专题制图仪
红外扫描仪
扫描成像过程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第一个镜面对地面横越航线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 当旋转棱镜旋转时 方向扫视一次,在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 方向扫视一次,在扫描视场内的地面辐射能,由刈 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人传感器, 幅的一边到另一边依次进人传感器,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 经探测器输出视频信号 •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和调制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 在阴极射线管上显示出一条相应于地面扫描视场 内的景物的图像线, 内的景物的图像线,这条图像线经曝光后在底片上 记录下来。 记录下来。 •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由于飞机向前运 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 接着第二个扫描镜面扫视地面 胶片也作同步旋转, 动,胶片也作同步旋转,记录的第二条图像正好与 第一条衔接。依次下去, 第一条衔接。依次下去,就得到一条与地面范围相 应的二维条带图像。 应的二维条带图像。
MSS的成像过程 的成像过程
扫描仪 光学纤维 扫描镜 摆动± 89° 摆动±2.89° 185km 85km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