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物质的状态

合集下载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3.1.1原子结构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

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n的取值:n=1,2,3,4……∞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电子亚层:s, p, d, f……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图3-13)磁量子数m: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n ,ι相同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普通化学第3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普通化学第3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三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 化合物
2010-3-17
三课时
讲授内容
• 一、钠及其化合物 • 二、铝及其化合物 • 三、铁及其化合物 • 四、硬水的软化
• IA族的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可溶 于水的碱,所以称作碱金属。
•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钠、钾、铷、铯。 以钠为代表,学习钠的有关知识。
一、钠及其化合物
Al
熔点/℃
660
Al2O3 2050
(2)铝的化学性质
4Al+3O2=2Al2O3
与硫、卤素的反应(学生自己写化学方程式)
2Al+6HCl=2AlCl3+3H2↑ H+
Al2O3+6HCl=2AlCl3+3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OH-
Al2O3+2NaOH=2NaAlO2+H2O
剂。
腐植酸钠
腐植酸钠是一种高分子非均一 的芳香族,是多羟基、羧酸的 钠盐,外观为黑色粉状、晶状 固体。溶于水,呈碱性。具有 离子交换、吸附、络合、螯合、 絮凝、粘结等多种功能。
主要规格:
腐植酸 (干基计) ≥60.0% 水不溶物(干基计) ≤15.0%
水 份 ≤15.0% PH 8.0-10.0
•主要用途: 工业方面:用于陶瓷增效剂,钻井泥浆降失水剂, 混凝土早强减水剂,废水处理剂、软水染色剂,离子交换剂、 锅炉水处理剂等。 其他方面:主要用于土壤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养殖池水 处理剂、饲料添加剂及兽药制剂等。
• C. 宝石:红宝石——铬元素

蓝宝石——铁、钛等元素
(2)氢氧化铝Al(OH)3
• 为白色胶状沉淀,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 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碱反应生成偏 铝酸盐。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 +NaOH=NaAlO2+2H2O

第三章普通化学(一)

第三章普通化学(一)

普通化学考试内容一、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二、溶液三、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四、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五、有机化学普通化学考试大纲一、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

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第一节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一.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微观粒子运动逻辑的异常性:能量的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

(1)能量的量子化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处于一些不延续的能量状态中,原子吸收和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延续的,因此原子光谱是不延续的线状光谱.量子:每一小份不延续的能量的基本单位叫量子.。

(2)波粒二象性电子具有粒子性,因为电子具有质量,有动量;大量电子通过晶体光栅,产生衍射图像,证实微观粒子波是具有统计性的几率(概率)波。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描述(1)波函数: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

Ψ (x,y,z)Ψ (r, θ, φ)。

一个决定的波函数Ψ,代表核外电子一种运动状态,习惯上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第 1 页/共8 页(2)量子数1)主量子数n取值:n=1,2,3……∞,意义:表示电子能量的高低和离核的远近。

n越大,能量越高,电子离核越远。

n = 1,2,3,4, ……∞,对应电子层: K,L,M,2)角量子数ι取值:ι=0,1,2……n-1(n个),意义:①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ι= 0, 1, 2, 3……s, p, d, f……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②代表亚层,n与ι共同决定原子轨道能量高低。

第 3 页/共 8 页P 轨道角度分布图d 轨道角度分布图3)磁量子数m:取值:m=0 ,±1,±2……±ι,共 (2ι+1)个,意义:①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②决定亚层中原子轨道的数目同一个亚层的轨道,称为等价轨道。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化学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 g J g molg mol 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 -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 mol kJ mol 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 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 (2)生成1.00mol 的HCl H 2(g)+Cl 2(g) 2HCl(g) (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 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 (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普通化学-绪论

普通化学-绪论

不能迟到早退、旷课,超过三次不计成绩。严禁在课堂 上喧哗和阅读其它书刊,玩手机,听MP3等。
五 信息反馈
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沟通,对课程、教学方法等有何要求 和意见,可向学习委员或班长反映,或直接找老师。
办 公 室: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XX Email: XXX
15
普通化学 General Chemistry
1
General Chemistry
绪论
一 化学
1、化学的定义
Introduction
★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 科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1989)
★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或物质运动)的科学。
★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之间内在联系以及外界条件对变化的影响。
9
General Chemistry
2、普通化学的内容
Introduction
物质的状态
原子结构
普 物质的结构
分子结构

化 学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化学热力学 化学平衡 化学动力学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 沉淀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配位反应
10
General Chemistry
3、普通化学的教学基本要求
6
General Chemistry
Introduction
★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处于承上启下地位的中心学科。
信息电子 新材料
生物技术
冶金
化学
新能源
医药 卫生
军事 国防
衣、食、 住、行
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
7
General Chemistry

普通化学第四章 化学平衡

普通化学第四章 化学平衡
热力学中,标准平衡常数无压力平衡常数与浓度平衡常数 之分。
以后在平衡组成的实际运算中多用标准平衡常数。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7
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其应用
rGmø(T) 与 K ø的关系
平衡时即有: rGmø(T) =-RT lnK ø
此式即为标准吉布斯自由能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由此式可 以看出:
- 得反应: N2O4(g) 2NO2 (g)
K
ø3=
(peq(NO2)/p
ø)2

(peq(N2O4)/p
ø)-1=
K
ø
1
/
K
ø
2
(3) 反应方程式乘以系数q,则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原反 应平衡常数的q次方。即
K
ø


(K
ø原)q
上页
下页
主页
2020/12/12
12
4.1化学平衡 状态
4、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eE + f F gG + hH
在标准状态下,标准平衡常数 K ø可表示为: K ø= (ceq(G)/c ø)g • (ceq(H)/c ø)h • (ceq(E)/c ø)-e • (ceq(F)/c ø)-f
K ø= (ceq(B)/c ø)B
K ø= (peq(G)/p ø)g • (peq(H)/p ø)h • (peq(E)/p ø)-e • (peq(F)/p ø)-f
rSmø(298K) = BSmø(B)
= 245.35 + 2×186.80 -222.96 -2×198.59
= -1.19 J•mol-1•K-1
rGmø(600K)

热化学方程式1

热化学方程式1
H2(g)+ )+1/2O2(g)= 2O(g) △H= - 241.8kJ/mol )=H ( ) )+ )=
2H2(g)+ O2(g)= 2H2O(g) △H=-483.6kJ/mol H= 483.6kJ/mol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 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对于相同 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 不同。 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不同
1mol气态 气态H 1mol气态 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 气态Cl 2mol气态HCl, (4)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应生成2mol气态HCl, 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放出184.6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84.6KJ的热量
规律一: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 化学计量数不表示 规律一: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
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物质的量。 分子个数,表示对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当化学计量数不同 不同, 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时,其∆H不同, ∆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若反应逆向进 则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行,则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 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数。 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计量数宏观上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微观上表示原 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子分子数目,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 5、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倍, 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 改变符号, 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改变符号, 但绝对值不变。

第5章物质结构基础《普通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第5章物质结构基础《普通化学》(第五版)PPT课件

pz轨道投影
dxy轨道投影
图5.5 原子轨道形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5
(3) 磁量子数 m 的物理意义:
m 的取值: m = 0,1,2,···l, 共可取2l + 1个值 确定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
除s轨道外,都是各向异性的
p轨道, m=-1,0,+1,有三个伸展方向 d轨道, m=-2,-1,0,+1,+2有五个伸展方向
r2 = x2 + y2 + z2
r
θ
• P(x,y,z)
z = r cos θ
φ
rsin y
x
x = r sinθ cos φ
y = r sin θ sin φ
图5.3 球面坐标变换
r12 rr2 rr2s1in(sin )r2s1i2n 22 82m(EV)0
h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0
31
6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量估算
多电子原子存在能级交错的现象,如何估算主量子 数n和角量子数l 不相同的两个能级的能量高低呢?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教授根据原子轨道能量与量子 数n 和l 的关系,归纳得到了一个近似规律:
l=p
不同时,可以
n =3
l=s
发生能级交错
的现象。
n =2
n =1
l 相同时
n 相同时
图5-11 不同量子数的原子轨道能级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4
5.2.2 核外电子分布原理与方式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要服从以下规则: 泡里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 洪德规则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补充规则,用以解释以上规则 不足以说明实验事实的一些特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学基础》(第2版)胡忠鲠著,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1
3

13:30:28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

13:30:28
普化2-1 物质的状态 溶液 化学热力学初步 化学平衡 化学动力学基础 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普化2-2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 配位化学基础
4
课程介绍

“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框架 物质的形 态与结构 物质的 变化规律 物质的制 备与性质
13:30:28
5
课程介绍


如何学好普通化学
1.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积极实践:做题练习,认真实验。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课前:积极预习,带着问题学习;


(2)课上:认真听课,记好课堂笔记;
13:30:28
22
1.1.2理想气体定律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分压的概念: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种气体单独占有整个混 合气体的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分压。 假设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均是理想气体,则一种气体的压力 不因其他气体的存在与否而改变,

13:30:28
nA + nB pA + pB
pA n A
pB nB
23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分压的概念与道尔顿分压定律 在温度与体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 分压力之和。气体分压力等于该气体单独占有总体积时, 所表现的压力。
13:30:28
24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分压的概念与道尔顿分压定律
N2 pN₂甲= 202.64kPa nN₂甲= 1mol

H2 pH₂乙= 101.32kPa nH₂乙= 2mol
解:混合前, pN₂甲= 202.64kPa pH₂乙= 101.32kPa nN₂= 1mol nH₂= 2mol
VN 2 ( 甲 )
nN 2 pN 2 ( 甲 ) nH 2
13:30:28
11
1.1.1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1.理想气体的概念: 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稀薄气体。 2.两点基本假设: (1) 分子间距离很远(空气稀薄),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 计; (2) 当气体的体积很大(压力小),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 通常很小,与气体所占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
显然,理想气体并不存在。高温和低压下的实际气体,近 似看成理想气体。
(3)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13:30:28
6
课程介绍

大学与中学教学方法的不同 大学 授课内容多,练习少,课后 需认真看书及时复习做习题 完全靠自觉 老师课后辅导时间较少,有 问题要靠自己多动脑筋,多与 同学讨论。
7
中学
授课内容少,练习多,保 证听懂掌握
学习有老师安排家长督促 老师大部分时间与学生相 处,有问题可及时问。
p总 = p1+ p2+ p3 + ·· pi = ∑ pi ·+ ·
13:30:28
26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分压的概念与道尔顿分压定律 ∵ p总V p1 p2 p3 ) ( n1 n2 n3 )RT ( V ∴ 得:
p总V n总 RT
普通化学
13:30:28
1
课程介绍

课程安排 教材:《现代化学基础》(第2版), 崔爱莉,沈光球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课时间: 周二 上午1、2节(AM 8:00-9:45)实验(立教楼D406) 时间第7、8、11、13周 周二 下午5、6节 (劝学楼A204) 成绩评定方式: 1)平时作业、实验报告、考勤等—— 30% 2)期末考试—— 70%


分体积定律:分体积是指混合气体中任一气体在与混合气 体处于相同温度下,保持与混合气体总压相同时所占有的 体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种气体的分体积的代数和: 即 已知
pV总 n总 RT
又pV1 n1 RT
pV2 n2 RT
V1 n1 可得: V总 n总
V2 n2 V总 n总
Vi ni 即 V总 n总
2 理想气体定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摩尔气体常数
pV R nT

R = 8.314 m³ · -1· -1 或 kPa· · -1· -1 · mol K Pa dm³ mol K R = 8.314 J · -1· -1 mol K
13:30:28
16
1.1.2 理想气体定律
2



13:30:28
课程介绍

主要参考书: 《普通化学》 (第5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北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普通化学原理》(第3版).华彤文, 杨骏英, 陈景祖, 刘淑珍编著.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


《普通化学》(第2版).同济大学普通化学与无机化学教 研室.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0
nH 2
H2
nH 2
13:30:28
RT 96.8 0.355 8.314 298
pV nRT
0.0139 mol
30

例:在一个连通容器中,当活塞关闭时,容器甲盛有
1mol N2,压力为202.64kPa;容器乙盛有 2mol H2, 压力 为 101.32 kPa, 打开活塞使两种气体混合,求混合后,混 合气体的总压力和各自的分压力。(假定温度不变)

13:30:28
20
例:惰性气体氙能和氟形成多种氟化物 XeFx。实验测定在 80℃,15.6 kPa 时,某气态氟化氙试样的密度为0.899(g· dm 3),试确定这种氟化氙的分子式。
M
RT
p
Mp 根据 RT
0.899 8.314 353 M 169( g mol 1 ) 15.6
Vi xiV总
pi xi p总
13:30:28

pi Vi p总 V总
28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A,B两种气体混合 分压定律:V、T 恒定
nA p A p总 n总

分体积定律:P、T 恒定
nA VA V总 n总
13:30:28 29


例:实验室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在298K时收集氢气 的压力为100.0kPa, 体积为0.355 dm³ ,已知此温度下水 的饱和蒸汽压为3.2kPa,求收集到的氢气的分压和氢气 物质的量是多少? 解: 理解氢气的压力为100.0kPa含义, (1) pH₂ = p总 – p水 = 100.0 - 3.2 = 96.8 kPa (2) p V

VN 2 ( 甲 )
nN 2 pN 2 ( 甲 )
RT
混合后, n总 = nN₂ + nH₂ = 3 mol
VH 2 ( 乙 )
nH 2 pH 2 ( 乙 )
RT
V总 VN 2 ( 甲 ) VH(乙) ( 2
nN 2 pN 2 ( 甲 )

nH 2
pH(乙) 2
)RT
13:30:28
13:30:28
普通化学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13:30:28
8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气体 液体 固体
13:30:28
9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


气体 液体 固体
白云、大海和冰山构成了水的三种物态。
13:30:28 10
1.1 气体

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 理想气体定律 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式

分压的概念与道尔顿分压定律


则: p总V = n总RT
= ( n1+ n2+ n3 + ·· ni ) RT ·+ · = n1RT + n2RT + n3RT + ·· niRT ·+ · = p1V + p2V + p3V + ··+ piV · · = ( p1 + p2 + p3 + ·· pi ) V ·+ ·
pV nRT
m n M
m RT M
m M RT pV
13:30:28 18
1.1.2 理想气体定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方程的运用 求密度(ρ)
pV nRT
m n M
m V
nRT V p
m 有M n
m nRT p
13:30:28
mp nRT


证明该定律: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设:混合气体中含有1. 2. 3…. I 种气体,物质的量分别n1, n2, n3 … ni

温度和体积是恒定的,即混合气体中各种气体的温度和体 积都与混合气体相同。
若各组分气体均为理想气体,即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3:30:28
25
2.理想气体的分压定律与分体积定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相关单位换算:

1 atm = 760 mmHg = 1.01325×10⁵Pa≈101 kPa 1 kPa⋅dm³= 1 J = 0.239 cal

1 cal = 4.184 J
13:30:28
17
1.1.2 理想气体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