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课件

05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和监测
疗效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病毒学指标
通过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评估 抗病毒治疗效果,通常在治疗后
3-6个月内应降低至检测下限以下 。
生化学指标
通过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如谷丙 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评估肝脏 炎症缓解情况,正常化表明病情得 到控制。
免疫学指标
通过检测HBV抗原(如HBsAg、 HBeAg等)和抗体变化,了解机体 对病毒的免疫应答和病毒清除情况 。
预防慢乙肝的传播,需加强血液制品管理、推广安全注射、加强婚前检查和健康教 育等措施。
慢乙肝的病理生理机制
慢乙肝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包括免疫 应答、细胞因子、肝星状细胞激活等 方面。
细胞因子如IL-1、IL-6、IL-8、TNFα等在慢乙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 影响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进程。
免疫应答异常是慢乙肝发生发展的重 要机制,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异 常。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慢乙肝概述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方案和疗程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和监测 • 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
01
慢乙肝概述
慢乙肝的定义
01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指乙 肝病毒检测阳性,病程超过6个月 ,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 慢性肝炎表现者。
,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不佳或复发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病毒耐药
长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耐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 此时应根据耐药性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此时应加强免疫调节 治疗,如使用免疫增强剂等。
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精选课件

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治疗部分)
乙肝五项的意义
•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
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 3.乙肝e抗原(HBeAg): 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
抗HBs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抗HBe -
-
+-
++
-
-
+
抗HBc -
+
+-
+-
+
+
+
小
三
阳,
急性 病毒 感染 的潜 伏期 后期
大三 阳,是 急\慢 性乙 肝,传 染性
相对 较强
急\ 慢 性 乙 肝, 传 染 性 相
对
较
弱
急性 乙肝 的早 期。
急性 乙肝 感染 趋向 恢复 或者 为慢 性乙 肝病 毒携 带者
- - --
-
- +-
-
+ +-
①注 射疫 苗并 有抗 体,② 曾有 过乙 肝感 染,并 有一 定的 疫力; ③假 阳性
接种 了乙 肝疫 苗后 ,或 是乙 肝病 毒感 染后 已康 复, 已有 免疫 力。
急性 乙肝 病毒 感染 的恢 复期
未 感 染 过 HBV ,但 目 前 没 有 保 护 性 抗 体
• 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 (酸) 类似 物治疗。
乙肝五项的意义
•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
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 3.乙肝e抗原(HBeAg): 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
抗HBs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抗HBe -
-
+-
++
-
-
+
抗HBc -
+
+-
+-
+
+
+
小
三
阳,
急性 病毒 感染 的潜 伏期 后期
大三 阳,是 急\慢 性乙 肝,传 染性
相对 较强
急\ 慢 性 乙 肝, 传 染 性 相
对
较
弱
急性 乙肝 的早 期。
急性 乙肝 感染 趋向 恢复 或者 为慢 性乙 肝病 毒携 带者
- - --
-
- +-
-
+ +-
①注 射疫 苗并 有抗 体,② 曾有 过乙 肝感 染,并 有一 定的 疫力; ③假 阳性
接种 了乙 肝疫 苗后 ,或 是乙 肝病 毒感 染后 已康 复, 已有 免疫 力。
急性 乙肝 病毒 感染 的恢 复期
未 感 染 过 HBV ,但 目 前 没 有 保 护 性 抗 体
• 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 (酸) 类似 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包括保肝护肝治疗、抗炎治疗等,以 辅助抗病毒治疗,提高疗效。
干扰素
干扰素乙二醇 干扰素。
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
病毒学指标
通过监测血清HBV DNA水平, 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如HBV DNA转阴或明显下降表示治疗有
效。
生化学指标
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可用 于评估肝脏炎症程度,指标恢复 正常或明显改善表示治疗有效。
肝衰竭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乙肝病毒复制是肝衰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病情进 展。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原则
以保肝、降酶、抗病毒为主要治疗措施,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
全。
孕妇患者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肝衰竭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谨慎,需在 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肝衰竭患者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 功能和病毒载量,避免加重病情。
05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 病毒治疗的前景与展望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可进展为肝 硬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并 发症,如门静脉高压、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 癌的风险较高,长期炎症 刺激可导致肝细胞恶变。
0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的重要性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控制病毒复制
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乙型 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特点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隐匿性、病程 长、易反复发作、进展为肝硬化 和肝癌的风险高等特点。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PPT课件

吸烟和饮酒都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 治疗效果,患者应该严格戒烟限酒。
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 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 肝脏的自我修复和免疫功能的提升。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
均衡饮食
患者应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如鱼、瘦肉、蛋类、豆类等,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控制糖分和脂肪摄入
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减轻肝脏负担。
心理支持与辅导
心理疏导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周期长,患者容易出现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 要进行心理疏导。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充分 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 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增强其识别和 清除病毒的能力。
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前景
基因编辑技术
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精 确敲除。
基因疗法
研发基于RNA干扰、反义寡核苷酸等技术的基因疗法,抑制病毒基 因表达。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肝细胞、重建肝脏功能,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提供新途径。
抗炎保肝药物
01
02
03
甘草酸制剂
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 肝细胞膜等作用,适用于 各种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
水飞蓟素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纤 维化等作用,可改善肝功 能,延缓病情进展。
双环醇
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 线粒体等作用,适用于慢 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03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慢性乙肝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21%
21% 18% 12%
替比夫定3 替诺福韦酯4 恩替卡韦5
拉米夫定5 阿德福韦酯6
1.Janssen HLA, et al. Lancet. 2005. 2. Lau GKK, et al. NEJM 2005. 3. Lai CL, et al. Hepatol. 2005. 4. Heathcote J, et al. J AASLD 2007, 5.Chang TT, et al. NEJM 2006. 6 Marcellin P, et al. NEJM 2003.
1
美国肝 病学会3
2015
推荐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替诺福韦酯或 恩替卡韦
中国4
2015
推荐使用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2015
推荐使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
欧洲肝 病学会2
2012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是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是可以信赖的一 线单药治疗药物
2013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是一线用药
13
干扰素 疗程相对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 疗效相对持久 无耐药变异问题
核苷(酸)类似物 口服给药 抑制病毒作用强 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 需要注射给药 • 不良反应较明显 • 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 • • • •
疗程相对不固定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 疗效不够持久 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 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
明显肝脏炎症(2 级以上)
或纤维化(2 级以上)(A1)。
抗病毒治疗
ALT持续处于1~2倍正常上限,特别是 >30 岁者,建议行肝活检或无创性检查, 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B2)。 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一次),年龄 >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 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 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B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干扰素应答者可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 -不良反应较多,较大
2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结束(即
时)完全应答率为40%~60%,持久应 答率为30%~40%
2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HBeAg阴转率约30%-50%
►HBV
DNA阴转率约40%-60% ►ALT复常率约50% 干扰素剂量:3-10MU/次,疗程不少于 6个月
适应症:ALT升高(≥2~≤10×ULN)、HBV DNA阳性 和HBeAg(+)或(-)的慢性乙型肝炎 禁忌症: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不宜用于慢性HBV携带者 剂量和疗程:5MU tiw,疗程:6个月或更长,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应延长疗程至少1年 抗病毒部分有效地病例,延长疗程能提高疗效 应个体化治疗 -完全应答者多数可获持久疗效
13
可治性
治疗目标 一、低标准 1.转氨酶正常 2.e抗原阴转,e抗体阳转 3.HBV DNA转阴,半年以上 二、高标准 1.转氨酶正常 2.表面抗原阴转,表明抗体阳转 3.HBV DNA转阴,不再复发
14
可治性的根据
1. 2. 3.
急性乙肝痊愈后可达到上述标准 黑猩猩感染乙肝后也可达到上述标准(包括 cccDNA的清除) 临床上也可见上述慢乙肝痊愈(自愈或治愈), 这种清除都是通过自身特异性免疫的出现
37
LAM+AVD联合治疗LAM-R,HBsAg(-) 肝硬化阻止失代偿发生
五年分析结果
38
病人分组
► A组:临床耐药,共42例,35例(83%)继
用ADV ► B组:基因耐药,28例,均加用ADV ► 其他:54例对拉米夫啶持续有效地继续使用 LAM
2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干扰素α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结束(即
时)完全应答率为40%~60%,持久应 答率为30%~40%
2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
►HBeAg阴转率约30%-50%
►HBV
DNA阴转率约40%-60% ►ALT复常率约50% 干扰素剂量:3-10MU/次,疗程不少于 6个月
适应症:ALT升高(≥2~≤10×ULN)、HBV DNA阳性 和HBeAg(+)或(-)的慢性乙型肝炎 禁忌症: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 不宜用于慢性HBV携带者 剂量和疗程:5MU tiw,疗程:6个月或更长,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应延长疗程至少1年 抗病毒部分有效地病例,延长疗程能提高疗效 应个体化治疗 -完全应答者多数可获持久疗效
13
可治性
治疗目标 一、低标准 1.转氨酶正常 2.e抗原阴转,e抗体阳转 3.HBV DNA转阴,半年以上 二、高标准 1.转氨酶正常 2.表面抗原阴转,表明抗体阳转 3.HBV DNA转阴,不再复发
14
可治性的根据
1. 2. 3.
急性乙肝痊愈后可达到上述标准 黑猩猩感染乙肝后也可达到上述标准(包括 cccDNA的清除) 临床上也可见上述慢乙肝痊愈(自愈或治愈), 这种清除都是通过自身特异性免疫的出现
37
LAM+AVD联合治疗LAM-R,HBsAg(-) 肝硬化阻止失代偿发生
五年分析结果
38
病人分组
► A组:临床耐药,共42例,35例(83%)继
用ADV ► B组:基因耐药,28例,均加用ADV ► 其他:54例对拉米夫啶持续有效地继续使用 LAM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PPT课件

预防
意外暴露HBV后预防
- 血清学检测: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 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 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 接种过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抗-HBs<10mIU/ml 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 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20g,于1 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针和3针乙肝疫苗各20g
主要内容
认识乙肝病毒 乙肝的危害 抗乙肝病毒治疗指征 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及选择
病原学
电镜下HBV颗粒
HBV病毒结构示意图
乙肝病毒发现历史
澳抗:美国科学家Blumberg于1964年从澳 大利亚土著人血中发现一种特殊的抗原, 叫做澳大利亚抗原
肝炎相关抗原:澳抗是一个与肝炎相关的抗 原,英文缩写是HAA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年12 月10 日制定
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 HBeAg阳性者治疗指征为HBV DNA≥105 拷贝/ml, HBeAg阴性者为HBV DNA≥104 拷贝/ml,ALT 正常 或升高。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HCC - 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 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口服。无固定疗程 - 干扰素:因其有导致肝功能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可 能,应十分慎重。如认为有必要宜从小剂量开始
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 接触传播。但日常工作和生活等无血液暴露的 接触无传染性。
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痊愈
病情稳定
代偿性肝硬化
急性感染
慢性肝炎
肝硬化Biblioteka 肝癌死亡慢性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课件

详细描述
总结词
病毒学检测是确定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详细描述
病毒学检测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检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定量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毒复制情况和治疗效果。
04
CHAPTER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旨在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病情进展。
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并需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免疫应答,达到清除病毒、控制病情的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PPT课件
目录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展望与挑战
01
CHAPTER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肝脏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和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
总结词
肝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直接抗病毒药物
利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毒清除和肝细胞修复。
免疫调节剂
将直接抗病毒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干扰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
总结词
病毒学检测是确定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病毒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详细描述
病毒学检测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检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的定量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毒复制情况和治疗效果。
04
CHAPTER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核心,旨在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延缓病情进展。
抗病毒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需长期坚持,并需定期监测疗效和副作用,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毒免疫应答,达到清除病毒、控制病情的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PPT课件
目录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展望与挑战
01
CHAPTER
慢性乙型肝炎概述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疾病,可导致肝脏炎症、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肝脏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脏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肝脏的大小、形态、质地和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
总结词
肝脏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发现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直接抗病毒药物
利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毒清除和肝细胞修复。
免疫调节剂
将直接抗病毒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干扰素)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药物治疗
中国乙肝防治指1南0
e抗原(-)乙肝
俗称“小三阳”
HBV DNA 104拷贝/L
转氨酶(ALT)
正常
升高(>两倍)
HBV DNA <104拷贝/L
无需治疗: 每隔6-12个月定期随访一次
可考虑穿刺活检, 如果有明显活动性病变,则需积极治疗
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药物治疗
中国乙肝防治指1南1
需抗病毒治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俗称“小三阳”)—— HBsAg+、HBeAg-、抗HBc+、HBV-DNA+
• “小三阳”携带者(ALT正常)
不需要抗病毒
H治BV疗DNA的阳性与否或水平高低,并不能决定是否慢性乙肝,
• “小三阳”慢性也乙不肝能(决A定LT是异否常需)要治疗
需抗病毒治
疗
8
免 疫 耐 受 期
直接抗病毒作用
病毒
4
免疫清除
干扰素
免疫识别 免疫抗病作用
病毒
5
单纯抑制病毒复制
“假性核苷”
6
直接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口服给药
HBV DNA抑制作用强 无免疫调节作用 副作用少 耐药风险
HBsAg血清学转换罕见 长期治疗-药效降低
免疫为基础的治疗 干扰素治疗 注射给药
HBV DNA抑制作用较弱 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氨酶的短期波动甚至升高 • 与核苷类似物直接抑制病毒不同,干扰素治疗HBV DNA下降要较晚或
较慢
评估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需要治疗时间至少6 个月
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最好的指标是e抗原血清学转 换而不是单纯的HBV DNA载量的降低
定期随访对于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非常重要
病毒性肝炎系列科普讲座
慢性乙肝的正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而抗 病毒治疗就是针对乙肝的治病源——乙肝病 毒的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药物抑制病毒的 复制或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 从而达到延缓肝脏炎症病变的发展,改善患 者的预后。
2
•目前抗病毒治疗只有两类药物: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3
干扰素
婴幼儿期
免
疫
清
反复清除
除
( HBeAg + / – )
期
年轻时期
持续缓解 肝硬化 肝衰竭 肝癌
病变晚期
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
9
e抗原(+)乙肝
俗称“大三阳”
HBV DNA 105拷贝/L
转氨酶(ALT)
正常
升高(>两倍)
HBV DNA <105拷贝/L
无需治疗: 每隔6-12个月定期随访一次
穿刺活检, 如果有明显活动性病变,则需积极治疗
干扰素 32%
12%
核苷类似物
16%
12%
21%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20
13
转氨酶异常,尤其是高于正常值2倍到10倍者 免疫清除期患者(青少年时期) 不希望长期用药者如儿童、学生,尤其是生育
期妇女应以干扰素为首选 追求更高目标如表面血清学转换者(核苷类似
物极少出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
美国肝病防治指南2007年修改版
14
正确处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应答)
更换治疗方案 自行停药不仅可能会复发,更有可能会发生
急性加重 哪由怕于病核情苷类缓似解物也治疗不可能能自会发行生停病药毒变,异任,何因此停接药都
必须受在该类医药生物的治疗指的导患下者无进论行如何都不能突然停药
17
直接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免疫为基础的治疗 干扰素治疗
免疫受抑制
晚期肝病
干扰素不耐受 或无应答者
免疫功能较好的患者
转氨酶高 尤其是>正常值2倍者
代偿期肝病 基因 A型 年轻患者
18
干扰素α
• 普通干扰素,如罗扰素、赛诺金等 • 聚乙二醇干扰素,如派罗欣、佩乐能等
核苷类似物:
• 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 • 恩替卡韦 • 替比夫定
19
50
%
40
30
20
10
0
疗效评估:治疗1年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
副作用较多 无耐药风险 HBsAg血清学转换更常见 有限疗程
HBV DNA:乙肝病毒基因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7
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俗称“大三阳” )—— HBsAg+、 HBeAg+、抗HBc+、HBV-DNA+
• “大三阳”携带者(ALT正常) 治疗
不需要抗病毒
• “大三阳”慢性乙肝(ALT异常) 疗
益处
•持久应答 •肝病的严重程度
Marcellin, 2007年亚太肝病学年会
•年龄、时机 •基因型
•合并症、费用
关键不是那种治疗方 法最好,
关键是哪种治疗方法 更适合
风险
•副作用 •耐药/变异
12
是否是初次治疗?
• 初治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宜首选干扰素,干扰素治疗无效仍 可选择核苷类似物,反之则比较困难
15
核苷类似物耐受性很好可用于老年体弱者 肝病晚期,如已经发生肝硬化者 存在干扰素禁忌症者,如免疫抑制的患者 干扰素治疗无效者
核苷类似物治疗可能会很长, 3年、5年或者10年,目前还没确切的治疗时间, 因此,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必须要做好长期用药的准备
16
采用该类药物前要做好长期用药的心理准备 耐药变异是这类药物最大的风险,切忌随意
能否接受长期治疗?
• 不能接受长期用药者宜首选干扰素 • 希望短期内实现病情缓解者如学生首选干扰素
有无生育要求?
• 有生育要求者,无论男女,均宜首选干扰素,怀孕在抗病毒 治疗停药后6个月最为安全,干扰核苷类似物,肝硬化者不适合采用干扰素 治疗
中国乙肝防治指1南0
e抗原(-)乙肝
俗称“小三阳”
HBV DNA 104拷贝/L
转氨酶(ALT)
正常
升高(>两倍)
HBV DNA <104拷贝/L
无需治疗: 每隔6-12个月定期随访一次
可考虑穿刺活检, 如果有明显活动性病变,则需积极治疗
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药物治疗
中国乙肝防治指1南1
需抗病毒治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俗称“小三阳”)—— HBsAg+、HBeAg-、抗HBc+、HBV-DNA+
• “小三阳”携带者(ALT正常)
不需要抗病毒
H治BV疗DNA的阳性与否或水平高低,并不能决定是否慢性乙肝,
• “小三阳”慢性也乙不肝能(决A定LT是异否常需)要治疗
需抗病毒治
疗
8
免 疫 耐 受 期
直接抗病毒作用
病毒
4
免疫清除
干扰素
免疫识别 免疫抗病作用
病毒
5
单纯抑制病毒复制
“假性核苷”
6
直接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口服给药
HBV DNA抑制作用强 无免疫调节作用 副作用少 耐药风险
HBsAg血清学转换罕见 长期治疗-药效降低
免疫为基础的治疗 干扰素治疗 注射给药
HBV DNA抑制作用较弱 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氨酶的短期波动甚至升高 • 与核苷类似物直接抑制病毒不同,干扰素治疗HBV DNA下降要较晚或
较慢
评估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需要治疗时间至少6 个月
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最好的指标是e抗原血清学转 换而不是单纯的HBV DNA载量的降低
定期随访对于坚持完成整个治疗疗程非常重要
病毒性肝炎系列科普讲座
慢性乙肝的正规治疗就是抗病毒治疗,而抗 病毒治疗就是针对乙肝的治病源——乙肝病 毒的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药物抑制病毒的 复制或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乙肝病毒, 从而达到延缓肝脏炎症病变的发展,改善患 者的预后。
2
•目前抗病毒治疗只有两类药物: 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3
干扰素
婴幼儿期
免
疫
清
反复清除
除
( HBeAg + / – )
期
年轻时期
持续缓解 肝硬化 肝衰竭 肝癌
病变晚期
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
9
e抗原(+)乙肝
俗称“大三阳”
HBV DNA 105拷贝/L
转氨酶(ALT)
正常
升高(>两倍)
HBV DNA <105拷贝/L
无需治疗: 每隔6-12个月定期随访一次
穿刺活检, 如果有明显活动性病变,则需积极治疗
干扰素 32%
12%
核苷类似物
16%
12%
21%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20
13
转氨酶异常,尤其是高于正常值2倍到10倍者 免疫清除期患者(青少年时期) 不希望长期用药者如儿童、学生,尤其是生育
期妇女应以干扰素为首选 追求更高目标如表面血清学转换者(核苷类似
物极少出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
美国肝病防治指南2007年修改版
14
正确处理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正确看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应答)
更换治疗方案 自行停药不仅可能会复发,更有可能会发生
急性加重 哪由怕于病核情苷类缓似解物也治疗不可能能自会发行生停病药毒变,异任,何因此停接药都
必须受在该类医药生物的治疗指的导患下者无进论行如何都不能突然停药
17
直接抗病毒治疗 核苷类似物
免疫为基础的治疗 干扰素治疗
免疫受抑制
晚期肝病
干扰素不耐受 或无应答者
免疫功能较好的患者
转氨酶高 尤其是>正常值2倍者
代偿期肝病 基因 A型 年轻患者
18
干扰素α
• 普通干扰素,如罗扰素、赛诺金等 • 聚乙二醇干扰素,如派罗欣、佩乐能等
核苷类似物:
• 拉米夫定 • 阿德福韦 • 恩替卡韦 • 替比夫定
19
50
%
40
30
20
10
0
疗效评估:治疗1年后的e抗原血清转换率
副作用较多 无耐药风险 HBsAg血清学转换更常见 有限疗程
HBV DNA:乙肝病毒基因
HBsAg:乙肝表面抗原
7
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俗称“大三阳” )—— HBsAg+、 HBeAg+、抗HBc+、HBV-DNA+
• “大三阳”携带者(ALT正常) 治疗
不需要抗病毒
• “大三阳”慢性乙肝(ALT异常) 疗
益处
•持久应答 •肝病的严重程度
Marcellin, 2007年亚太肝病学年会
•年龄、时机 •基因型
•合并症、费用
关键不是那种治疗方 法最好,
关键是哪种治疗方法 更适合
风险
•副作用 •耐药/变异
12
是否是初次治疗?
• 初治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宜首选干扰素,干扰素治疗无效仍 可选择核苷类似物,反之则比较困难
15
核苷类似物耐受性很好可用于老年体弱者 肝病晚期,如已经发生肝硬化者 存在干扰素禁忌症者,如免疫抑制的患者 干扰素治疗无效者
核苷类似物治疗可能会很长, 3年、5年或者10年,目前还没确切的治疗时间, 因此,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必须要做好长期用药的准备
16
采用该类药物前要做好长期用药的心理准备 耐药变异是这类药物最大的风险,切忌随意
能否接受长期治疗?
• 不能接受长期用药者宜首选干扰素 • 希望短期内实现病情缓解者如学生首选干扰素
有无生育要求?
• 有生育要求者,无论男女,均宜首选干扰素,怀孕在抗病毒 治疗停药后6个月最为安全,干扰核苷类似物,肝硬化者不适合采用干扰素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