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引言: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水质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包括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水中的超标含量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水质中的重金属进行准确测定极为重要。
重金属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简称AAS):AAS是一种常用的重金属测定方法,它根据重金属元素可以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的可见光进行分析。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灵敏度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AAS被广泛应用于水质检验中对重金属浓度的测定。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简称ICP-MS):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能够对多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将待测样品中的元素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对离子进行定量测定。
ICP-MS具有广泛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对水质中多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同步测定。
4. 电子自旋共振法(Electron Spin Resonance,简称ESR):ESR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有机组分中自由基或单电子转移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自由基与磁场作用后产生的微弱微波信号来分析样品中的重金属。
ESR对于氧化还原动力学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可用于测定钴、锰等重金属元素。
总结: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
水质检验是疾控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重金属的测定是水质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原子量较大的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对
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疾控中心通过测定水样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评估水质
的安全性,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质检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铬等,测定方法可以分为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常用测定方法: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重金属物质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可见-紫外光进行测定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取一定量的水样,将其转化为适合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样品。
(2)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物质的吸光度。
(3)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
在水质检验中,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通常会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对比测定,
并进行质控和质量保证措施。
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水质监测和水源保护具有重
要意义,疾控中心将继续努力提高水质检验技术和方法,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探讨

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探讨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的方法和技术。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镉、汞、铬、镍等。
针对不同的重金属,可以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强等特点,可以准确测定水中的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的测定中还需考虑样品的前处理。
水样中的重金属浓度一般比较低,需要对样品进行富集或提取。
常用的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气相逆流萃取、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目标重金属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实际的水质检验中,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选择和优化。
不同的仪器设备对重金属的测定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
要不断对仪器设备进行改进和更新,以提高测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从样品采集到测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样品的复现性测试、标准物质的校准、空白样品的检测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水质检验中的重金属测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和仪器设备的优化,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准确测定水中重金属含量,保障水质安全。
但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测定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需要。
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

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水质重金属检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重金属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³的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环境中积累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比如铅中毒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镉中毒会导致骨骼疾病,汞中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等。
二、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
这些标准一般包括重金属的种类、检测方法、检测限值等内容。
例如,中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镉、铬、铜、铅、锌等重金属的限值要求,以及检测方法和频次等。
三、水质重金属检测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满足对水质重金属的快速检测需求。
四、水质重金属检测的意义。
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水资源、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体污染问题,保障人类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平衡。
五、加强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执行。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质,各国需要加强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执行力度。
这包括加大监测力度、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等方面,以确保水质重金属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结语。
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
只有加强水质重金属检测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净化环境,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建立更加科学、严格的水质重金属检测标准体系,为构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水样中各种重金属的测定

水样中各种重金属的测定方法1铜、锌、铅、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pp.325-326)本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中的铅锌铜镉。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剂:硝酸,优级纯;高氯酸,优级纯;去离子水;金属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经稀酸清洗并干燥后的0.5000g光谱重金属,用50ml(1+1)硝酸溶解,必要时加热直至溶解完全。
用水稀释至500.0ml,此溶液每毫升含1.00mg金属。
混合标准容液:用0.2%硝酸稀释金属标准储备液配制而成,使配成的混合标准溶液每毫升含镉、铜、铅和锌分别为10.0、50.0、100.0、和10.0μg。
步骤(1)样品预处理取100ml水样放入200ml烧杯中,加入硝酸5ml,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不要沸腾)。
蒸至10ml左右,加入5ml硝酸和高氯酸2ml,再次蒸至1ml左右。
取下冷却,加水溶解残渣,用水定容至100ml。
取0.2%硝酸100ml,按上述相同的程序操作,以此为空白值。
(2)样品测定据表1所列参数选择分析线和调节火焰。
仪器用0.2%硝酸调零。
吸入空白样和试样,测量其吸光度。
扣除空白样吸光度后,从校准曲线上查出试样中的金属浓度。
如可能,也从仪器中直接读出试样中的金属浓度。
表1元素分析线波长(nm)火焰类型本法测定范围(mg/L)镉228.8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1铜324.7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5铅283.3 乙炔-空气,氧化型0.2~10锌213.8 乙炔-空气,氧化型0.05~1(3)标准曲线吸取混合标准溶液0, 0.50,1.00, 3.00,5.00和10.00ml,分别放入六个100ml容量瓶中,用0.2%硝酸稀释定容。
此混合标准系列各重金属的浓度见表2。
接着按样品测定的步骤测量吸光度,用经空白校正的各标准的吸光度对相应的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表2混合标准使用溶液体积(ml)0 0.50 1.00 3.00 5.00 10.00标准系列各重金属浓度(mg/L)镉0 0.05 0.10 0.30 0.50 1.00 铜0 0.25 0.50 1.50 2.50 5.00 铅0 0.50 1.00 3.00 5.00 10.00 锌0 0.05 0.10 0.30 0.50 1.00注:定容体积100ml计算被测金属(mg/L)=vm式中:m—从校准曲线上查出或仪器直接读出的被测金属量(μg);V—分析用的水样体积(ml)2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法(pp.345-346)主要试剂:①铬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于120℃烘干2h并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2829g,溶解于少量水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3mol/LHCl 20ml,再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及防治措施一、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是一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危害的物质,主要包括铅、汞、镉、铬等。
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重金属广泛使用,但往往会被排放到水体中,引起水环境污染。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水质的直接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对水产品的间接污染,通过水产品的摄入,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当前,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据统计,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地表水已经无法达到Ⅲ类水体要求,其中重金属污染占有一定比例。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必须进行定期的监测工作。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和迁移规律的研究;污染源的识别和排放量的统计;水生态系统、水产品和饮用水中重金属的监测等。
首先是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监测。
为了了解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通常需要采集水样,然后对水样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
这样的监测工作需要有标准的采样和分析方法,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是污染源的识别和排放量的统计。
对于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必须了解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还需要统计每个污染源的排放量,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依据,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还需要对水生态系统、水产品和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监测。
水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通过对水生态系统中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
水产品和饮用水中重金属的监测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针对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必须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技术体系,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
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水质重金属含量标准

水质重金属含量标准水质重金属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铬、汞等元素。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对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不同类型的水体对重金属含量有着不同的标准限值。
以地表水为例,对其中重金属含量的标准限值如下,对铅的标准限值为0.01mg/L,对镉的标准限值为0.005mg/L,对铬的标准限值为0.05mg/L,对汞的标准限值为0.001mg/L。
而对于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标准限值更为严格,对铅的标准限值为0.01mg/L,对镉的标准限值为0.005mg/L,对铬的标准限值为0.05mg/L,对汞的标准限值为0.001mg/L。
在实际监测中,我们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来检测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测定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为水质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除了监测,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
首先,加强工业废水的治理,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的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重金属的输入。
此外,加强城市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也能有效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
总的来说,水质重金属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水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水质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和治理,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为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高、比热容大、电阻率小且具有毒性的金属元素,主要包括汞、铅、镉、铬、砷和镍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但过量的重金属对生物体具有显著的危害性,甚至能够导致致病、致癌。
在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验时,重金属的测定是重要的环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重金属测定方法。
首先是汞的测定方法。
汞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量非常低,但由于人类活动,汞的排放量逐渐增加。
汞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氨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水样中的汞转化为氢化物,然后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汞的含量。
其次是铅的测定方法。
铅是最常见的重金属之一,与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有较强的亲和力。
铅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阳极溶出-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水样中的铅转化为蒸发物,然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铅的含量。
疾控中心水质检验中重金属测定方法有汞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镉的原子吸收光谱法、铬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砷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对水样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水体中铅的方法广泛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也可以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示波极谱 法 。在测定含铅较高的废水水样时 ,为了避免大量稀释引入 的误差 ,可使用双硫腙光度法 、原子吸收法 、子荧光法 。 4. 3 排放标准
2008年 7月 第 21卷第 4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Jul. 2008 Vol. 21 No. 4
水体中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及其检测方法和排放标准
陈永厚 1 蒙宽宏 23 刘际洲 3
常见的铬化合物有六价的铬酐 、重铬酸钾 、重铬酸钠 、铬 酸钾 、铬酸钠等 ;三价的三氧化二铬 (铬绿 、Cr2O3 ) ;二价的氧 化亚铬 。其中 ,仅三价铬与六价铬具有生物意义 ,如食物不 能提供足够的铬 ,人体会出现铬缺乏症 ,影响糖类及脂类代 谢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 ,通常认为六价铬的毒性 比三价铬高 100倍 ,零点几克的六价铬就可以致命 ,且六价 铬更容易为人体吸收而在体内蓄积 。 2. 2 检测方法
金属镉在自然界中常以化合物状态存在 ,正常环境状态 下 ,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金属镉毒性很低 ,仅具微毒 ;但其化 合物毒性很大 ,不同种类化合物毒性不一 。硫化镉 、硫磺酸 镉属低毒类 ;氧化镉 、硫酸镉 、硝酸镉等属中等毒类 。
随着城市工业化 、都市化的发展 ,大量的镉进入水中 。 镉较其他重金属容易为农作物 、蔬菜 、稻米所吸收 ,随着食物 链进入动物体内 ,通过饮水和食用动 、植物食品进入人体 ,主 要积聚于肝及肾 。造成了 : ( 1 )肾伤害与低分子量蛋白尿 ; (2)对骨头的的危害 ; ( 3)对吸呼系统的危害 ; ( 4 )对心血管 系统的危害 ; (5)致癌性 。 1. 2 检测方法
由于镉的毒性强烈 ,对环境中镉污染应严加控制 。向水 体中排放含镉及其化合物应受到严格限制 ,《污水综合排放 标准 》中规定含废水中总镉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 0. 1mg/L;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规定 ,地面水中的镉最高容许浓度 为 0. 05mg/L;为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 》规定 ,镉不超过 0. 01mg /L。 2 铬的毒害性与检测
汞 (Hg) ,俗称水银 ,是一种很重 、银白色的液态过渡金 属 ,也是在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元素 。汞是一种有毒的 重金属元素 ,在环境的各个介质中都可能含有汞 ,形成汞的 天然本底 。在多数地区 ,汞的本底浓度并不构成对人体的危 害 。汞的环境污染多数是由于人类开发和使用汞而造成汞 的释放产生的 。水体中汞的污染源主要是仪表厂 、食盐电 解 、贵金属冶炼 、温度计及军工等工业废水中 。 3. 1 毒害性
(1. 南岔林业局 ,黑龙江 南岔 153100; 2.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哈尔滨 150040; 3.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哈尔滨 150025)
摘 要 :水体中常见重金属污染物 (镉 、铬 、铅 、汞 )的特性 、对人体的毒害机理与危害 、对水体中各金属及其化 合物的检测方法和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
直接吸入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镉快速 、干扰
收稿日期 : 2008 - 01 - 22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 ( GB06C20302)资助 作者简介 :陈永厚 ( 1962 - ) ,男 ,黑龙江伊春人 ,高级工
程师 。 3 为通讯作者 。
少 ,适合分析废水和受污染的水体 ,萃取或离子交换浓缩火 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适用于分析清洁水和地表水 。石墨 炉吸收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 ,但基体干扰比较复杂 ,适合分 析清洁水 。此外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或示 波极谱法也可以用于镉的测定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是镉及其 多种元素同时测定的方法 ,简便 、快速 、干扰少 ,适合于地表 水和废水的测定 。 1. 3 排放标准
综合排放标准 》中的规定为 0. 05mg/L。 4 铅的毒害性与检测
铅 ( Pb) ,银灰色重金属 ,溶于硝酸 、热硫酸 、有机酸和碱 液 。不溶于稀酸和硫酸 。具有两性 :既能形成高铅酸的金属 盐 ,又能形成酸的铅盐 。
水体中铅的污染来自矿山开采 、冶炼 、蓄电池 、橡胶生 产 、染料 、印刷 、陶瓷 、铅玻璃 、焊锡 、电缆及铅管等部门排放 的废水 。 4. 1 毒害性
我国对含铬水体的排放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工业企 业设计卫生标准 》规定 ,地面水中的六价铬最高容许浓度为 0. 05mg/L ,三价铬为 0. 5mg /L;《工业“三废 ”排放试行标准 》 规定 ,含六价铬的工业废水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 0. 5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中规定 ,总铬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 1. 5 mg /L ,六价铬为 0. 5mg/L。为保障居民引用水安全 ,《生活饮 用水卫生标准 》规定 ,六价铬不超过 0. 05mg /L。 3 汞的毒害性与检测
- 2002) [ S ]. 2002.
责任编辑 :史永纯
—6—
参考文献 :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生
活引用水卫生标准 ( GB5749 - 2006) [ S ]. 2006. [ 2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9) [ S ].
1996.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GBZ 1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 ,都可以在人体内蓄积 ,并 容易被皮肤以及呼吸和消化道吸收 。能破坏中枢神经组织 , 对口 、粘膜和牙齿有不利影响 。
各种汞化合物的毒性差别很大 ,元素汞 、 汞是剧毒物 质 ;有机汞中的苯基汞分解较快 ,毒性不大 ;甲基汞进入人体 很容易被吸收 ,不易降解 ,排泄很慢 ,特别是容易在脑中积 累 ,毒性最大 。人体对汞及其化合物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消化 道 ,一般有 95%以上的有机汞化合物易被肠道吸收 ;无机汞 在中离子型和金属汞的吸收水平较低 ,平均为 7%。同时 ,进 入人体的无机汞还可以转化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 ,产生更大 的毒害作用 ,严重时会引起全身中毒 。 3. 2 检测方法
冷原子吸收法 、冷原子荧光法和原子荧光法是测定水中 痕量 、微量汞的特效方法 、干扰因素少 ,灵敏度高 。双硫腙分 光光度法是测定多种金属离子的通用方法 ,如能掩蔽干扰离 子和严格掌握反应条件 ,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分析效果 。 3. 3 排放标准
我国规定环境中汞的最高容许浓度 (按汞计 )如下 :地面 水为 0. 001mg /L ,饮用水不超过 0. 001mg/L;《工业“三废 ”排 放试行标准 》中规定汞的最高排放浓度为 0. 02mg/L;《污水
镉 (Cd) ,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 ,是人体非必需元素 。 镉与锌矿 、铅锌矿 、铜铅锌矿共生 ,是提取锌的副产品 ,多用 于电镀工业 ,其次用于制造合金 、焊料 、染料和涂料色素 ,以 及用于制造塑胶的稳定剂 。
环境中镉的主要污染来源是 :铅锌矿的开采 、选矿和冶 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 ;合金钢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电 镀镉的生产废水 ,染料 、农药 、油漆 、玻璃 、陶瓷 、照相材料等 生产和加工过程 。 1. 1 毒害性
铬 (Cr)是一种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无毒 ,化学性质 很稳定 ,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元素 ,主要分布于岩石 、 土壤 、大气 、水及生物体中 。环境中的铬污染主要来自于铬 的开采 、冶炼 、铬盐的制造 、电镀 、金属加工 、制革 、油漆 、颜 料 、印染工业 、照相材料等行业的废水 、燃料燃烧排出的含铬 废气 、废水及废渣等 。 2. 1 毒害性
关键词 :重金属 ;水污染 ;重金属检测 ;排放标准 中图分类号 : X523 文献标志码 : A
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指镉 ( Cd) 、铬 ( Cr) 、铅 ( Pb)和汞 (Hg)等 。笔者结合黑龙江省攻关课题对各种重金属危害性 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 ,为进一步控制与治理水污染提供科学 的依据 。 1 镉的毒害性与检测
—5—
铬的测定可采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硫酸亚铁铵滴定等 。清洁的水 样可直接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 。如测定总铬 ,用高 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 ,再用二苯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测定 ,水样含铬量较高时 ,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法 。 2. 3 排放标准
我国对铅的排放也制定了相应的标准限制 ,如《污水综 合排放标准 》中规定铅的浓度最高限额值为 1. 0mg /L;为保 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中规定 ,饮用水 中铅的浓度不得超过 0. 01mg/L。
为防止由于水体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而造成大规 模的人群பைடு நூலகம்毒事件 ,首先要从污染源开始做好监控 ,严格按 照排放标准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设备改造 ,定期进行污水检 测 ;其次要在重要水源地建立长期的水质监测工作制度 ,定 期定点进行取样检测 ,一旦发现水质受到污染 ,应及时向主 管部门汇报 ,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 ;再次要加强宣传 教育力度 ,提高群众对受污染的水体 、水产品及其他食物的 辨别能力 ,自觉远离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