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及配置摘要:近年来,在经济和政策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基础建设内容也在不断跟进。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充分发展城市生态,景观园林项目的数量持续增加,而且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关键性的绿化建设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景观园林的功能作用,景观园林的设计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植物选型。
同时,根据城市的规划需求,合理地进行景观配置,利用植物构建各种自然景观,在提高城市美观性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发展。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植物选择;配置1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1.1改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利用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和工作场所。
除此以外,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植物利用科学合理的手法进行配置,注重植物的生态特性和景观效果,促进园林绿化建设绿色环保性、艺术感及舒适度等方面的综合提升,能够起到增加环境含氧量、空气湿度和降噪、除尘、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作用。
湿地公园同样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持。
1.2提高景观园林美观性美观性强是景观园林的主要特点,也是景观园林的设计导向。
景观园林中包含多种植物,通过植物之间的搭配以形成各种自然景观,尤其是在艺术元素的作用下,景观园林会更加美观,符合城市的建设要求。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审美更加苛刻,原有的景观园林设计模式和思路明显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然而,科学的植物选型和物种之间的有效搭配,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观园林的美观性,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而且在景观园林的带动作用下,整个城市的美观性都会有所提高,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1.3弘扬传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在满足一定的美学需求同时,还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设计思想、文化符号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为人们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浅析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园林设计是一个综合艺术,其中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来创造出更加美丽、舒适和宜人的环境。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两个方面,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运用进行浅析。
一、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可以进行植物功能配置。
公园中需要有草坪、花圃、树木林地等,而居住区的园林则更注重绿化环境和景观效果。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园林的使用功能,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植物的合理配置。
在园林设计中,对于不同的区域和场所,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置。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选择耐阳光的植物,而在阴凉潮湿的地方选择适合的植物品种。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根系、叶型等特点,以便在园林设计中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布局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
植物的数量、大小、颜色、形状等都需要进行精心的布局设计,以便在整体环境中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可以通过对植物的高低错落、植物的颜色搭配等方式来进行植物的布局配置,从而营造出更加美丽的园林景观。
二、植物造景2.1、植物景观设计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的布局、搭配和造型都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来营造出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
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来设计出山水、湖泊、小岛等不同的景观,从而打造出美丽的园林风景。
植物园艺造景是园林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对植物的修剪、整形、造型等手法,可以将植物打造成各种艺术品,从而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园艺景观。
可以通过对灌木修剪成动物形状、对树木修剪成各种艺术造型等方式来进行植物园艺造景,从而为园林景观增添几分艺术气息。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恰当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
以下是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优先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即根据场地的具体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
例如,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植物,而阴暗潮湿的地方则适宜选择喜阴植物。
同时,还需考虑植物对土壤、水分、气候等方面的适应性。
二、景观效果原则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以景观效果为导向,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的目的。
可以选择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植物,如高大乔木、中小灌木、地被植物等,它们的搭配可以形成独特的立体景观。
同时,还可以选用具有美丽花朵、丰富花色或者漂亮叶片的植物,增加景观的色彩和变化。
三、季节变化原则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要考虑季节变化。
例如,选择一些具有四季景观效果的植物,保证四季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春季选择开花的植物,夏季选择树荫浓密的植物,秋季选择变色的植物,冬季选择具有枝干纹理的植物等。
四、生长速度与空间限制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场地的空间限制。
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些生长迅速的植物会导致场地过于拥挤,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整体景观效果。
因此,需要选择适度生长速度的植物,并合理安排植物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日后因空间不足而需要频繁修剪、调整植物的情况发生。
五、文化与环境融合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场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的融合。
选择一些与场地背景相得益彰的植物品种,可以增加景观的独特性和魅力。
例如,在古建筑附近选择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植物,可以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六、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那些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植物。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建议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建议根据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情况,可以判断该城市的发展水平。
在城市中打造园林景观,也能够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更多放松身心娱乐的场所。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搭配和造景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着整体的质量,所以必须要重点研究植物的配置和造景。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不同的方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此增加美观性和实用性。
一、植物造景设计的意义植物造景环节对整个园林设计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使其心情舒畅。
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了解设计的需求,抓住设计的核心,有针对性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升设计的质量,为园林设计的实施奠定基础。
基于园林自然景观视域下,应将植物视为象征性元素,论述所有元素对应的要求。
相关人士在讨论与论述人的社会实践时,着重说明人对自然的渴望,同时植物是自然的核心象征,所以设计人员应重点考虑时代要素和实质要求,从植物景观入手,了解人类对精神文化的愿望。
对于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来说,设计人员应从自然景观入手,探索其发展历程与法则,突出植物配置严谨性与标准性,使人眼前一亮,保障自然环境的温婉性与惬意性。
植物景观可供人们欣赏,直接影响环境改造质量及水平。
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应了解园林的环境和欣赏功效,抓住时间和空间的连接,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增加设计的文艺性和可欣赏性。
此外,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杂质灰尘,在一定范围内甚至能够达到调节气候、滋养水源的作用。
设计人员一定要把握植物景观的特点,考虑人们对居住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学价值。
二、植物选择及配置的基本原则(一)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的植物共同搭配而成的,所以要想合理地设计园林景观,还需要设计人员科学选择搭配植物。
每一种类型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外观和形态,所选择的植物类型不同,搭配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的材料之一,在植物的选用、植物的数量和植物的布局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以保证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一、植物的选用
植物的选用应该考虑景观设计的需求和条件。
首先是考虑植物的品种,因为不同品种的植物在树形、叶形和颜色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美感。
其次是考虑植物的用途,例如对于公共绿地,可以选择草坪、花坛和灌木等,而对于商业区域,则可以选择悬挂藤蔓和高大的树木等。
此外,还应该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以确保植物可以在所在环境下生长和繁衍,同时不影响景观设计的美观度。
二、植物的数量
植物的数量应该根据景观设计的需求和空间大小进行评估和计算。
大面积的绿化环境需要更多的植物来增加景观的美观度,而小面积的环境则需要使用较少的植物来避免过于拥挤。
合理配置植物的数量不仅能保证景观设计的美观度,也能够减少园林养护的难度和成本。
三、植物的布局
植物的布局应该根据不同的景观要求和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和放置。
例如,采用对称布局意味着植物的分布呈现出一种有序的形式,可以用于公共绿地和大型广场。
而随机布局则体现一种自然、随意和生命力的特点,可以用于野趣公园和生态修复区。
总之,景观园林工程植物配置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品种、数量和布局等因素,以保证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度。
在实际的施工和养护中,还应该注意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在保证景观美观度的同时,也要确保植物的健康和成长。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类园林绿地中,通过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各种园林绿化技术手段,规划和建设各种景观,以丰富园地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市容为宗旨,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工作。
绿化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就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一、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
2.生态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美观性原则:选择植物要注重其景观效果,要考虑植物的株型、叶型、花色、果实和对环境的装饰作用,提高景观绿地的美观性。
4.生长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生长特性,包括植物的根系、生长速度、枝条特点等,避免因植物生长过快、过大而导致园林管理难度加大。
5.抗逆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病虫害、干旱、盐碱、重金属等的抗逆性,选择能够适应外界逆境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绿地的抗逆性。
1.乔木类植物: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乔木类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见的乔木类植物有榉树、柳树、梧桐、槭树、海棠、樱花等,它们树形美观、树干高大,对城市环境起到遮阴、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鸟类的栖息地。
2.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也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其具有矮小且密集的灌木架构,能使绿地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园林灌木包括丁香、栀子花、丝槐、木槿等,它们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还起到装饰园地、遮挡风沙和隔音的作用。
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用于园林覆土层上,能覆盖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杂草数量、保护土壤等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息,还能提高空气质量等。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种植、配置等方面进行植物造景分析,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一、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构思和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植物的品种、高度、颜色等都需要考虑周全。
比如在露天、明亮的广场或者公园内,可以选择大面积盛开的草花、树木和灌木,来达到鲜明的视觉效果;而在密闭的小公园或花园可选择高度不同、各有特色的常绿植物、灌木植物,组成密集的植被,打造出一个人工的绿洲。
二、种植方式植物的种植方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景观的效果。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直接种植、盆栽、垂直种植等。
1. 直接种植直接种植就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根据适宜的浇水和肥料管理,让植物自然生长。
直接种植适用于树木、草花和灌木等种类,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植物,同时也可以使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真实。
2. 盆栽盆栽是将植物放在盆中进行种植,适用于需要移动性、整理性强的地方,比如室内场所。
盆栽植物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温度等,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盆土,营养不良的植株则必须补充适量的肥料和矿物质。
3. 垂直种植垂直种植是将植物根系按照一定的规格分层串联,在墙面或空旷的场所就可以种植出美丽的覆盖墙面和垂直绿植景观。
垂直式种植需要均匀的光线、空气和水分流动,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三、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点缀出自然的美景,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自然的景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悦感。
1. 多层次配置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立体感,为园林带来更丰富的造景效果。
比如,将高大的树木和灌木植物与矮小的草本植物相互配合,既可以保持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致。
2. 色彩配置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
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
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
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
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
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
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
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植物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
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
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
一般常用速生树和长寿树适当配植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
但是树种搭配必须合适,要满足各种树木的生态要求,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速生树与长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的搭配,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
如纪念性园林常绿树比例就要大些。
植物种植设计应该注意植物相互之间的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
还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木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别的植物。
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统一、对比植物造景要综合考虑时间、环境、植物种类及其生态条件的不同,使丰富的植物色彩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使园林绿地的各个分区地段突出一个季节的植物景观。
在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段四季要有景可赏。
植物景观组合的色彩、芳香、植株、叶、花、果的形态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主次分明,从功能出发,突出一个方面,以免产生杂乱感。
园林景观植物设计原则一、地带性植物的运用二、植物设计原则1、适地性与人文性2、功能性与经济性3、统一性与协调性4、生态性与多样性5、艺术性与时效性三、植物空间的营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
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
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
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
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
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
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
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
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
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
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四、植物色彩的搭配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同的植物色彩营造不同的景观性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冷色系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暖色系则喧闹许多,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其中橙色给人一种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
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一般从冷色系、暖色系、互补色系、对比色系四方面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应用。
1、冷色系冷色系主要是指蓝色、青色以及邻近的色彩,给人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根据情况采用冷色或倾向冷色的植物,如胡椒木、黄杨、冬青等植物,可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和视觉感。
在炎热的夏季和温度较高的南方,为了营造出宁静休闲、宜人停留的气氛,植物色彩宜选择冷色调,给人凉爽的感觉。
植物宜多选用蓝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
夏季冷色系花卉不足时,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具有清爽宜人的效果。
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医院、小区较幽静的环境等绿地。
2、暖色系在色彩学中,暖色系主要指红色、黄色、橙色以及它们的中间色,带给人强烈的喜庆感,营造欢乐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植物造景中,暖色系植物的温暖、明亮色彩,给予人们一种备受欢迎的感觉,使人游走其中、心情舒畅。
暖色系植物有提高温度的作用,春秋两季景观营造及严寒地区植物配置,宜多用暖色系花卉,如扶桑、杜鹃、丰花月季、黄花鸢尾等。
在暖色系花卉较少的北方,设计时宜多用银杏、红枫、紫叶李等植物。
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售楼处、小区主入口、会所主入口、酒店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公园主入口、重要景观节点等绿地。
3、互补色系在光学中,两种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也是对比最强的色组。
色彩中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
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
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花木与花卉装饰中,应该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相同数量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铺装广场上、灰色建筑前,作用更大。
如三色堇,黄色的品种与紫色的品种的对比,鸢尾品种间与品种间黄色与紫色的混合配植。
在受光的亮绿色草地上、浅绿色受光落叶树前面,栽植大红的花木或花卉,亦能得到鲜明的对比。
互补色系主要运用于公园、生态河边等场地绿化。
4、对比色系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
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
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比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关系。
对比色系主要运用于花山花海等大场地或较具有个性的场地绿化。
五、植物配置手法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灌、地被、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叫植物配置。
根据不同的场地性质及功能要求,要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营造风格各异、风景优美的的园林景观。
根据种植形式及所呈现的景观风格,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分为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和混合式种植。
1、规则式种植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绿篱、模纹花坛、整形树木、整形草坪等植物品种,采取中轴对称式、行列等距种植,形状规整,在构图上呈几何形,表现出整齐、严谨、庄重和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西方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主要以平整的草坪、花坛(包括模纹花坛)、绿篱及绿墙、行道树、树阵种植来表现。
规则式绿化主要运用于公园轴线绿化、人行道绿化、树阵广场等。
2、自然式种植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
与规则式相比,植物种植不成行列式,无固定的株行距,以孤植、丛植、组团式种植为主,特别是地被以自然生长、无人工造型的形态,展现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
自然式种植主要用于中式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
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步移景异,选择的植物注重姿态美、色彩美、味香,展现植物的自然风韵之美。
在景观布局上,没有明显的轴线,以错落有致、自然曲折的方式营造宁静致远、曲径通幽、生动活泼的多样景观空间。
自然式种植主要以自然花境和自然之物组团来表现。
自然花境较多运用于公园、溪边等可亲可达之处,自然之物组团较多运用于房前屋后作为遮挡、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