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教育最有价值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西方有位学者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谁都希望自己幸福,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无庸置疑的是,我们都认可童年对于人一生幸福的重要性。对人的一生而言,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在众多的教育内容中提倡国学经典教育,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他一生幸福的根本。

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例:1孔子学院2中外文明史的几个巧合:中国的孔子与印度释迦摩尼生于同时代,两人年龄只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由此可见一斑。西方讲究的是哲学,我们有的是思想。国学不仅仅是咱们看到的规范言行举止。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体现出来的对事物、对人、对自然的看法都是未来人生的价值所在。举例《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先生所作,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其内容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但却能指引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向。我非常喜欢其中的语句,像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十二个简单的文字,意思就是不能浪费光阴,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意思,就是要逐步做事,一步一步来。“幼不学,老何为”呢?就是说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不耻下问,否则将来不会有什么做为。“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人生价值追求什么是幸福!在中国,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属于清贫。

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门生,夫子常常赞叹他。但他在所有同学里,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一箪食一瓢饮,吃饭连一个饭碗都没有。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当作饭碗盛饭;喝水用个瓢,没有杯子。过这样的生活,他非常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由此可知,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我们不要忘了孩子的培养是为了将来他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而不是单单为了挣多少钱,精神上空虚、乏味甚或一生的不如意的心理体验。

思想教育缺失了、就会出许多问题。我们现在在中国,据调查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有八人自杀未遂。也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如果40分钟讲下来的话,就已经有20多人自杀了。并且都是青少年。这个现象是结果,原因在哪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否认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可是人精神空虚、人心浮躁、追求危机,物欲横流。

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大约有1.5亿人口困扰于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还有报道称,到2020年,抑郁症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人类健康公敌。专家表示,从临床上看,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在情绪上比较低落,很难高兴起来,对周围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虽然抑郁症不像其他精神病那样“招人注意”,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治疗,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一、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道德价值的层面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

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时间。我们是正处于文化变迁之中,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是在流行网络语言,确实存在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国学的精粹成为学生们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如何做人。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三)国学润滑师生和谐关系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寻找教育的切入点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位先哲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受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掌心里的“小太阳”、“小皇帝”,这种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致使许多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随着他们的成长,一部分学生逐渐暴露出人格上的缺陷。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爱心缺乏部分学生爱心缺乏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比较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理解长者的爱,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对他人缺乏爱心。他们永远处在被爱的暖阳中,却不愿意用爱回报别人。他们对父母不“知恩”,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应该的。在这种思想意识的支配下,多数学生在家不懂得孝敬父母,很少帮父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父母也缺少体贴,不理解父母的难处,少有不顺,有的便大发雷霆。这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更谈不上“图报”了。这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是:做事首先考虑自己,表现得比较自私;与同学相处不够宽容,心胸比较狭窄;对他人缺少同情心,表现得比较麻木。这些学生共同特点就是“苛以待人、宽以待己”。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的爱,成为我们教育的首要任务。

第二、规范意识弱化学生公德意识弱化的表现就是非观念的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