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北京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合集下载

2020年北京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20年北京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2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大型电商物流中心机器人及智能化调度系统研发与应用二、候选单位1、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2、清华大学;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4、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5、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6、天津京东深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7、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候选人1、者文明;2、张涛;3、刘旭;4、黄民;5、王振辉;6、肖军;7、黄锋权;8、刘淑情;9、乔晓强;10、赵斌;11、夏江峰;12、宋国库;13、李一鸣;14、朱恒斌;15、商春鹏四、项目简介中国仓储作业效率仍然较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5%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的6%~7%,而仓储又在供应链中位于核心地位,其费用占到物流总成本的47%。

因此迫切需要提升仓储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针对大型电商仓储物流存在商品种类繁多、时效性强、短时并发性高等特点,迫切需要建设面向大型电商物流中心的智能仓储物流体系,研发仓储物流机器人装备及智能化调度系统、提升仓储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及运行效率。

为此本项目研发了大型电商物流中心机器人及智能化调度系统,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大型电商物流中心高密度存储、短时高并发业务需求,提出基于市场运营实时大数据分析、商品相似度聚类的存储布局、储位动态分配方法,建立了大型电商物流中心的仓储系统架构,创建了由穿梭机器人、AGV机器人、拣选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综合管控平台等组成的、货到即时存取式自动仓储系统,实现了物流中心储位动态精准调配与智能物流仓储。

2)针对海量订单处理难题,提出移动AGV动态路径规划、系统能源规划、整体排产的订单优化分配方法与调度策略,建立起基于商品优化布局的订单指派系统。

针对短时高并发业务下多机器人调度需求,提出一种独立决策的快反应底层导航与全局收敛的高层导航干预的混合导航策略、带有节点成本的最短路径算法和交通拓扑规划的多机协同调度及路径规划方法,实现了任务优化调配和货物优化路径储运。

北京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北京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
毕勇刚张 统廖日红李世荣刘春明陈亦力王守中刘 操杨建州董春宏
二等奖
17
2011能-2-001
空间高分辨X射线谱仪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焕玉张承模汪锦州梁晓华崔兴柱彭文溪曹学蕾杨家卫张家宇高 旻
二等奖
18
2011能-2-002
大规模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全过程仿真建模、软件开发及工程应用
张世龙
二等奖
9
2011电-2-005
国标地面DTMB强制标准芯片组
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徐加全阳艳春李洪广戴书胜孙 波李 广赵亚茹张继达
二等奖
10
2011材-2-001
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材料及先进制备技术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清华大学
陈蕴博王淼辉葛学元褚作明白秉哲方建儒左玲立金 康
二等奖
11
2011材-2-002
二等奖
27
2011交-2-001
北京地铁新线开通风险检测及控制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钟茂华刘 建史聪灵张 岚何 理楚柏青石杰红胡清梅王 敏胥 旋
二等奖
28
2011交-2-002
重载提速列车制动材料的研究
清华大学
北京思凯飞翔科技有限公司
周兆英高 波朱 荣熊 威赵 鹏郭 奇刘晓燕
一等奖
11
2011制-1-002
溶浸采矿基础研究与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吴爱祥王洪江尹升华王贻明韩 斌杨保华刘金枝王少勇姚高辉
一等奖
12
2011制-1-003
“绿色”超低损害钻井液与废弃钻井液污染治理新技术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

附件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2015年度)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重大工程类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简介(可公开宣传)简要介绍三部分内容:1.研究目的;2.主要技术创新;3.成果产生的价值。

(限600-1000字)三、主要科技创新主要包括:1.研究目的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2.研究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3.主要技术创新点及其主要内容,每项技术创新点后面要注明该项技术创新所属学科及支撑材料种类和附件序号。

(限5页)四、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情况4.2直接经济效益综述(限1000字)4.3 应用情况、推广程度及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限2000字)4.4 社会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等)、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及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限2000字)五、主要证明目录11六、主要候选单位情况七、主要候选人情况八、第一候选人诚信承诺书本项目参加201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我作为项目的第一候选人做出如下承诺:1. 本推荐书严格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推荐工作的具体要求填写,保证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不存在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形;2. 本推荐书所提交的知识产权证明材料,均已征得未列入项目候选人的权利人(含发明专利的发明人)的同意;所提交的论文著作,均已征得未列入项目候选人的作者的同意;3.本推荐书所提交的所有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知识产权证明、销售合同、技术合同、应用证明、第三方评价证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业批准文件、代表性论文著作等)均未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或其他省部级政府科技奖励项目中使用过。

项目第一候选人(签字):九、推荐单位意见十、主要附件目录《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填写说明(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重大工程类)《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申报推荐书》(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重大工程类)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评审依据,应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基于超级网络和移动互联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重构技术及应用二、候选单位1、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2、北京交通大学;3、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4、北京工业大学;5、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安徽博微广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候选人1、张可;2、高自友;3、刘浩;4、闫学东;5、魏运;6、李静;7、伍毅平;8、吴建军;9、张建强;10、赵箐;11、赵晓华;12、高亮;13、杨子帆;14、赵净洁;15、郑宣传四、项目简介.针对交通领域主体众多、应用难以集成、数据不能共享、业务无法协同等长期困扰的问题,北京市通过持续整合交通行业数据和应用,初步构建了交通运行监测协调体系。

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体系的发展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以融合共享开放的理念推进与社会资源对接,重构综合交通运行感知数据体系,深化数据多元复用,重构升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服务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项目团队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支撑下,通过政府与社会协同、产学研联动,经多年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应用实践,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创立了面向协同运行感知服务的综合交通复杂超级网络构建技术。

成功解决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与协同服务的网络理论基础问题,实现了综合交通复杂网络的重构,为实现“简单的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向“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多维交通信息复合本征提取”跨越奠定了基础。

2.提出了统筹全社会资源的综合交通运行精准感知体系构建方法及关键技术。

融合移动互联技术和互联网+交通新业态的全新社会信息资源,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感知资源的重构,为从根本上解决综合交通系统运行状态获取能力和感知精度不足的难题,提供了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解决路径。

3.攻克了基于综合交通网络特性的复合运行特征多维提取与多元复用技术。

解决了高复杂度交通运行大数据在综合交通网络运行本征层面、面向多主体差异化需求实现分析和应用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综合交通运行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重构。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污水深度生物脱氮技术及应用二、候选单位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北京工业大学;3、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4、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5、哈尔滨工业大学三、候选人1、王爱杰;2、彭永臻;3、程浩毅;4、梁斌;5、刘文宗;6、邵凯;7、侯锋;8、张亮;9、崔丹;10、韩京龙;11、王鸿程;12、李智灵;13、邵彦青;14、孙移鹿;15、祁淑敏四、项目简介.2015年“水十条”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对污水排放标准强制性执行的新阶段。

我国城镇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的低碳氮比特征突出,处理系统普遍面临着进一步提标减排的压力,氮素污染物(总氮)深度削减的需求尤为迫切。

然而,常规生物脱氮工艺对污水内部碳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总氮达标强烈依赖外部碳源投加,从而造成外部碳源“投不起”和污水深度脱氮运行成本高昂的问题。

同时,水中混入含氮毒害性有机物的情况下,有机氮生物解构难成为制约此类污水深度脱氮效率的工艺难题。

该项目围绕低成本深度生物脱氮需求,在生物脱氮机制、过程优化调控和新型脱氮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造性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以关键技术为核心的优化集成工艺实现了大规模工程应用。

主要创新点如下:【控碳脱氮】——发明了污水碳源优化分配与多相循环利用调控技术,突破了低碳氮比污水碳源利用难题。

针对低碳氮比污水深度脱氮过度依赖外部碳源投加的问题,发明了污水原有碳源优化分配与多相循环利用调控技术,发展了碳源可控调节型生物强化脱氮工艺系统,显著提升了有限碳源条件下污水的深度脱氮效率;针对外部碳源“投不准”、COD深度达标难的问题,发明了反硝化碳源精准投加技术,有效提升了深度脱氮工艺的运行稳定性与经济性。

【解构脱氮】——发明了微生物激活加速含氮有机物快速解构氨(胺)化技术,突破了含有机氮污水总氮污染物深度消减的关键限速步骤。

针对含氮毒害性有机物制约污水总氮消减和达标排放的问题,发明了弱电介入和微氧介入两种生物激活调控方法,构建了新型厌氧水解酸化工艺系统,大幅加速了含氮有机物的氨(胺)化进程。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doc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 .doc

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公告栏)一、项目名称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交通行业复杂实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二、候选单位1、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3、北京工业大学;4、东华软件股份公司;5、北京东华合创科技有限公司;6、北京通途永久科技有限公司三、候选人1、葛昱;2、吴国全;3、隋莉颖;4、王立勋;5、陈智宏;6、翁剑成;7、黄建玲;8、侯志国;9、王伟;10、李伟;11、程磊;12、梁泉;13、史英;14、杜勇;15、于海涛四、项目简介随着城市治理、交通行业管理模式和交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复杂巨系统的交通运输系统越来越依赖于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

而长期以来,交通行业业务系统严重依赖于国外软硬件平台,客观上带来了采购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信息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在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突破交通行业实时数据高效处理,保障业务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成为促进国产软硬件集成适配和产业扩张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2010年以来,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先后两次承担“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研发和交通行业解决方案攻关,以交通行业复杂实时业务系统向国产基础软硬件平台迁移与优化为目标,从业务实时性保障、兼容性测试、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典型行业应用平台研制四方面开展创新技术研发,形成如下创新成果:1)首次提出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交通行业实时、高可用流式数据处理、缓冲与存储优化技术,提高了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实时业务的响应性和可扩展性;2)创新性地提出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复杂业务系统端到端兼容性测试与分析技术,自动检测并辅助分析复杂业务系统迁移前后在功能方面的不一致,有效提升了国产软硬件整体兼容适配水平;3)攻克了国产基础软硬件环境下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储、高频查询和实时显示难题,融合内存镜像、分区和索引技术,满足交通行业复杂实时业务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处理需求;4)研制了国内首个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的综合交通应急保障平台, 并突破了基于多维物联感知的重大活动时空影响智能监测与跨领域协同保障技术。

提名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提名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提名公示1. 背景介绍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励和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北京市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项目,授予科学技术奖项。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区,北京市的科学技术奖项一直备受关注。

2. 提名公示的意义提名公示作为科学技术奖项评选的起始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名公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即将评选的项目,增加其公信力和透明度。

也可以引导更多相关人士对这些项目进行关注和评价,提高科学技术奖项评选的质量和公正性。

提名公示是科学技术奖项评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评选标准和要求2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评选的标准和要求是什么?评选出的项目必须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项目的成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能够体现出科技的前沿水平和应用前景。

评选项目的团队或个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得有违规行为,确保科学技术奖项的公正和权威。

4. 我的观点和理解对于提名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意义的行为。

通过公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项目,增加公众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和认识。

公示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和共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公示可以为评选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提高评选质量和公正性。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次对提名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的全面评估和文章撰写,我对这一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提名公示对于科学技术奖项评选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评选标准和要求对于保证奖项公正和专业的重要性。

我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北京市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科技成果,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1. 申报类别:科学技术进步奖(社会公益类)2. 项目名称: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及其应用3. 候选单位(含排序):北京师范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4. 候选人(含排序):邹学勇,张春来,程宏,王仁德,郭中领,高尚玉,董光荣,吴晓旭,亢力强,常春平,靳鹤龄,石莎,伍永秋,黄永梅,刘玉璋5. 项目简介:本项成果属于环境与资源领域。

全球发生土壤风蚀的沙尘源地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公里,位于风沙区的城镇数量近万座。

仅中国境内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风沙区就有近1630座城市和建制镇,这些城镇集中位于“一带一路”陆路经济带。

在欧美国家仅少数城镇受风沙危害,城镇防沙技术研发未受足够重视;广大的非洲、中亚和西亚国家境内受风沙危害的城镇数量众多,但受研发资金和科技水平限制,至今没有开展城镇防沙技术研发。

构建城镇防沙理论,研发城镇防沙技术,开发具有可复制性的城镇防沙技术模式,是受风沙危害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急迫需求。

本项成果在地表起沙起尘量估算→风力作用下定向传输到某一城市(镇)上空的沙尘量估算→城镇防沙单项和整体技术体系优化、技术模式构建及其应用→城镇防沙工程实施后的效益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技术研发框架下,取得了以下技术创新:(1)建立了分别适用于中国风沙区的耕地、沙地(漠)和草灌地的土壤风蚀模型(组),解决了国际上缺少针对沙地(漠)和草灌地的土壤风蚀模数计算问题;基于该模型(组)发展出可用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起沙起尘量计算方法和技术,为定量评估区域性沙尘释放奠定了基础。

(2)以“3S”技术和风沙运动理论为支撑,在定量评估区域性沙尘释放强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进入大气中的沙尘在风力作用下定向传输计算方法和技术,用于估算可能到达某一城市(镇)上空的沙尘量。

该方法和技术为制定不同规模和重要性的城镇防沙工程目标,优化防沙技术体系提供了可靠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推荐华夏医学科技奖项目公示
公示内容(需包括如下方面)
项目名称: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双靶向精准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完成单位(含排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完成人(含排序):李家平、杨建勇、彭宝岗、范文哲、王于、黄勇慧、张应强、吴艳琴、赵月、姚望
项目简介(600—1200字,与申报推荐书“项目简介”一致):
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提高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

李家平教授等率先提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双靶向精准治疗模式,该模式旨在将局部微创介入与系统靶向治疗相结合,全面精准灭活肿瘤,以期减轻肿瘤负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确切延长生存期,为政府和临床提供了对中晚期肝癌精准个体化的防治策略,为优化医疗资源及提高我省肝癌患者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完成人明确了双靶向精准治疗的适用条件和最佳获益人群,制定了临床决策路线,初步总结出对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癌高危患者,联合TACE可使生存期延长4个月;与单纯索拉非尼和单纯TACE比较,双靶向精准治疗可分别延长患者11.5个月和5个月生存期;对于不可切除肝癌经TACE 治疗降期后,挽救性手术切除对肿瘤反应为部分缓解和存在微血管侵犯的患者较单纯TACE可分别延长患者生存期25月和28月,但对于肿瘤反应为完全缓解的患者无明显优势。

此外,该模式还明确指出了TACE不能使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获益,且增加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证实经局部治疗达到完全缓解的不可切除肝癌继
续服用索拉非尼并不能使患者获益。

同时,该团队深入疗效机制研究发现OPN 和avβ3是肝细胞癌的重要预后指标,并系统阐明了MAT1A 与MAT2A的表达转变通过整合素avβ3对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这种机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相关性,为确立肝癌新的个体化联合治疗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该团队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SCI论著100余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累计达150多次,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主编人卫版专著《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学》,主要参与撰写我国首部《肝细胞癌TACE临床实践指南》;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开展10余项中晚期肝癌微创介入与综合治疗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探索肝癌治疗新模式,连续6年作为大会主席或执行主席承办国内外肝癌微创介入与综合治疗各类大型学术会议,邀请近千位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指导,连续5年开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养近千名介入医生。

主要完成人2017年被授予“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2018年荣获中国介入医师分会“中国介入新锐奖”,2019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

现任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介入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

目前该治疗模式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如中山三院、南方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大型三甲医疗单位,不仅提升了各单位对肝细胞癌介入与综合治疗的水平,还能有效减少TACE和索拉非尼的过度治疗,预估节约全省医疗资源达6480万元之多。

总之,该种双靶向精准治疗新模式,局部与系统相结合,优势互补,可操作性强,为中晚期肝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客观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应用单位清单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4.珠海市人民医院
5.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发表论文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