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一、原理

在不加任何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都会形成冰晶,能导致细胞内发生机械损伤、电解质升高、渗透压改变、脱水、PH改变、蛋白变性等,能引起细胞死亡。如向培养液加入保护剂,可使冰点降低。在缓慢的冻结条件下,能使细胞内水份在冻结前透出细胞。贮存在-130℃以下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的形成。

细胞复苏时速度要快,使之迅速通过细胞最易受损的-5~0℃,细胞仍能生长,活力受损不大。

目前常用的保护剂为二甲亚砜(DMSO)和甘油,它们对细胞无毒性,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

二、操作步骤

(一)冻存

1、消化细胞(同实验二),将细胞悬液收集至离心管中。

2、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3、沉淀加含保护液的培养,计数,调整至5×106/ml左右。

4、将悬液分至冻存管中,每管1 ml。

5、将冻存管口封严。如用安瓿瓶则火焰封口,封口一定要严,否则复苏时易出现爆裂。

6、贴上标签,写明细胞种类,冻存日期。冻存管外拴一金属重物和一细绳。

7、按下列顺序降温:室温→4℃(20分钟〕→冰箱冷冻室(30分钟)→低温冰箱(-30℃1小时)→气态氮(30分钟)→液氮。

注意:操作时应小心,以免液氮冻伤。液氮定期检查,随时补充,绝对不能挥发干净,一般30立升的液氮能用1~1.5月。

(二)复苏

1、准备一个茶缸或1000ml的烧坏,内装2/3杯37℃的温水。

2、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迅速置于温水中并不断搅动。使冻存管中的冻存物在1分钟之内融化。

3、打开冻存管,将细胞悬液吸到离心管中。

4、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5、沉淀加10ml培养液,吹打均匀,再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6、加适当培养基后将细胞转移至培养瓶中,37℃培养,第二天观察生长情况。

三、试剂和器材

器材:液氮罐、冻存管(塑料螺口专用冻存管或安瓿瓶)、离心管、吸管、离心机等

试剂:0.25%胰酶、培养基、含保护剂的培养基(即冻存液)

附:冻存液配制:

培养基加入甘油或DSMO,使其终浓度达5—20%。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视不同细胞而不同。配好后4℃下保存。

细胞的传代培养

一、原理

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

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时也是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各种实验的必经过程。悬浮型细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贴壁细胞需经消化后才能分瓶。

二、材料和试剂

1、细胞:贴壁细胞株

2、试剂:0.25%胰酶、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

3、仪器和器材:倒置显微镜,培养箱、培养瓶、吸管、废液缸等

三、操作步骤

1、将长满细胞的培养瓶中原来的培养液弃去。

2、加入0.5—1ml 0.25%胰酶溶液,使瓶底细胞都浸入溶液中。

3、瓶口塞好橡皮塞,放在倒置镜下观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贴壁的细胞逐渐趋于圆形,在还未漂起时将胰酶弃去,加入10ml培养液终止消化。

观察消化也可以用肉眼,当见到瓶底发白并出现细针孔空隙时终止消化。一般室温消化时间约为1—3分钟。

4、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吹打成悬液,分到另外两到三瓶中,实践培养液塞好橡皮塞,置37℃下继续培养。第二天观察贴壁生长情况。附:消化液配制方法:

称取0.25克胰酶蛋白酶(活力为1:250),加入100ml无Ca2 、Mg2 的Hank’s液溶解,滤器过滤除菌,4℃保存,用前可在37℃下回温。

胰酶溶液中也可加入EDTA,使最终浓度达0.02%。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对开展细胞培养异常重要,工作量也较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备工作中某一环节的疏忽可导致实验失败或无法进行。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器皿的清洗、干燥与消毒,培养基与其他试剂的配制、分装及灭菌,无菌室或超净台的清洁与消毒,培养箱及其他仪器

的检查与调试,具体内容可参阅有关文献。

二、取材

在无菌环境下从机体取出某种组织细胞(视实验目的而定),经过一定的处理(如消化分散细胞、分离等)后接入培养器血中,这一过程称为取材。如是细胞株的扩大培养则无取材这一过程。机体取出的组织细胞的首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理论上讲各种动物和人体内的所有组织都可以用于培养,实际上幼体组织(尤其是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的组织容易培养,分化程度低的组织比分化高的容易培养,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容易培养。取材后应立即处理,尽快培养,因故不能马上培养时,可将组织块切成黄豆般大的小块,置4℃的培养液中保存。取组织时应严格保持无菌,同时也要避免接触其他的有害物质。取病理组织和皮肤及消化道上皮细胞时容易带菌,为减少污染可用抗菌素处理。

由组织并分离分散细胞的方法可参阅有关文献。

三、培养

将取得的组织细胞接入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的过程称为培养。如系组织块培养,则直接将组织块接入培养器皿底部,几个小时后组织块可贴牢在底部,再加入培养基。如系细胞培养,一般应在接入培养器皿之前进行细胞计数,按要求以一定的量(以每毫升细胞数表示)接入培养器皿并直接加入培养基。细胞进入培养器皿后,立即放入培养箱中,使细胞尽早进入生长状态。

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应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观察的内容包括细胞是否生长良好,形态是否正常,有无污染,培养基的PH是否太酸或太碱(由酚红指示剂指示),此外对培养温度和CO2浓度也要定时检查。

一般原代培养进入培养后有一段潜伏期(数小时到数十天不等),在潜伏期细胞一般不分裂,但可贴壁和游走。过了潜伏期后细胞进入旺盛的分裂生长期。细胞长满瓶底后要进行传代培养,将一瓶中的细胞消化悬浮后分至两到三瓶继续培养。每传代一次称为“一代”。二倍体细胞一般只能传几十代,而转化细胞系或细胞株则可无限地传代下去。转化细胞可能具有恶性性质,也可能仅有不死性(Immortality)而无恶性。

培养正在生长中的细胞是进行各种生物医学实验的良好材料。

四、冻存及复苏

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196℃,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砜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冻存,最终保存于液氮中。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

复苏一般采用快融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37℃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

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

培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

一、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

胞系。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内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内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虽然体外细胞与机体细胞存有差异,但并未失去研究的意义。且不论其有许多性状仍与体内相同(如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仍可博动),只从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的角度看,离体细胞仍带有全套的二倍体基因。细胞在培养中的表现,只不过是相应基因关闭/开启引起的现象,这并非是绝对缺陷。恰恰相反,在培养的细胞中某些特定功能的丧失,可为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提供线索。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政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内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

二、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一)贴附型:大多数培养细胞贴附生长,属于贴壁依赖性细胞,判断细胞形态时不能接体内组织学标推判定,仅大致分成以下四型:1、成纤维细胞型: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突起,生长时呈放射状。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外,凡由中胚层间充质起源的组织,如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等常呈本型状态。另外,凡培养中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类似时皆可称之为成纤维细胞。

2、上皮型细胞:细胞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中央有圆形核,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成单层膜。生长时呈膜状移动,处于膜边缘的细胞总与膜相连,很少单独行动。起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如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上皮、肝胰、肺泡上皮等皆成上皮型形态。

3、游走细胞型:呈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胞质常突起,呈活跃游走或变形运动,方向不规则。此型细胞不稳定,有时难以和其他细胞相区别。

4、多型细胞型:有一些细胞,如神经细胞难以确定其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可统归于此类。

(二)悬浮型;见于少数特殊的细胞,如某些类型的癌细胞及白血病细胞。胞体圆形,不贴于支持物上,呈悬浮生长。这类细胞容易大量繁殖。

三、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体内细胞生长在动态平衡环境中,而组织培养细胞的生存环境是培养瓶、皿或其它容器,生存空间和营养是有限的。当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否则将影响细胞的继续生存,这一过程叫传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传代以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都会受一定的影响。另外,很多细胞特别是正常细胞,在体外的生存也不是无限的,存在着一个发展过程。所有这一切,使组织细胞在培养中有着一系列与体内不同的生存特点。

(一)培养细胞生命期(Life Span of Culture Cells)

所谓培养细胞生命期,是指细胞在培养中持续增殖和生长的时间。体内组织细胞的生存期与完整机体的死亡衰老基本相一致。组织和细胞在培养中生命期如何?这要看细胞的种类、性状和原供体的年龄等情况。人胚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培养,在不冻存和反复传代条件下,可传30~50代,相当于150~300个细胞增殖周期,能维待一年左右的生存时间,最后衰老凋亡(Apoptosis)。如供体为成体或衰老个体,则生存时间较短;如培养的为其它细胞如肝细胞或肾细胞,生存时间更短,仅能传几代或十几代。只有当细胞发生遗传性改变,如获永生性或恶性转化时,细胞的生存期才可能发生改变。对此以后将详述。

正常细胞培养时,不论细胞的种类和供体的年龄如何,在细胞全生存过程中,大致都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期:

也称初代培养,即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培养到第一次传代阶段,一般持续1一4周。此期细胞呈活跃的移动,可见细胞分裂,但不旺盛。初代培养细胞与体内原组织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细胞群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也即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性强。如把这种细胞群稀释分散成单细胞,在软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时,细胞克隆形成率(Cloning Efficiency)很低,即细胞独立生存性差。克隆形成率即细胞群被稀释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培养时,形成细胞小群(克隆)的百分数。初代培养细胞多呈二倍体核型;由于原代培养细胞和体内细胞性状相似性大,是检测药物很好的实验对象。

2.传代期:

初代培养细胞一经传代后便改称做细胞系(Cell Line)。在全生命期中此期的持续时间最长。在培养条件较好情况下,细胞增殖旺盛,并能维持二倍体核型,呈二倍体核型的细胞称二倍体细胞系(Diploid Cell Line)。为保持二倍体细胞性质,细胞应在初代培养期或传代后早期冻存。当前世界上常用细胞均在不出十代内冻存。如不冻存,则需反复传代以维持细胞的适宜密度,以利于生存。但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细胞失掉二倍体性质或发生转化。一般情况下当传代10~50次左右,细胞增殖逐渐缓慢,以至完全停止,细胞进入第三期。

3.衰退期:

此期细胞仍然生存,但增殖很慢或不增殖;细胞形态轮廓增强,最后衰退凋亡。在细胞生命期阶段,少数情况下,在以上三期任何一点(多发生在传代末或衰退期),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细胞可能发生自发转化(Spontaneous Transformation)。转化的标志之一是细胞可能获得永生性(Immortality)或恶性性(Malignancy)。细胞永生性也称不死性,即细胞获持久性增殖能力,这样的细胞群体称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也称连续细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在早期文献中无限细胞系也称已建立细胞系(Established Cell Line),现已不用。无限细胞系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第二期末,或第三期初阶段。细胞获不死性后,核型大多变成异倍体(Heteroploid)。细胞转化亦可用人工方法诱发,转化后的细胞也可能具有恶性性质。细胞永生性和恶性性非同一性状。

(二)组织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

所有体外培养细胞,包括初代培养及各种细胞系,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后,都需做传代处理。传代的频率或间隔与培养液的性质、接种细胞数量和细胞增殖速度等有关。接种细胞数量大、细胞基数大、相同增殖速度条件下,细胞数量增加与饱和速度相对要快(实际上细胞接种数量大时细胞增殖速度比稀少时要快)。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系比初代培养细胞增殖快,培养液中血清含量多时细胞增殖比少时快。以上情况都会缩短传代时间。

所谓细胞“一代”一词,系仅指从细胞接种到分离再培养时的一段时间,这已成为培养工作中的一种习惯说法,它与细胞倍增一代非同一含义。如某一细胞系为第153代细胞,即指该细胞系已传代153次。它与细胞世代(Generation)或倍增〔Doubling)不同;在细胞一代中,细胞能倍增3~6次。细胞传一代后,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潜伏期(Latent Phase):

细胞接种培养后,先经过一个在培养液中呈悬浮状态的悬浮期。此时细胞胞质回缩,胞体呈圆球形。接着是细胞附着或贴附于底物表面上,称贴壁,悬浮期结束。各种细胞贴附速度不同,这与细胞的种类、培养基成分和底物的理化性质等密切相关。初代培养细胞贴附慢,可长达10~24小时或更多;连续细胞系和恶性细胞系快,10~30分钟即可贴附。细胞贴附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与多种因素相关的过程。支持物能影响细胞的贴附;底物表面不洁不利贴附,底物表面带有阳性电荷利于贴附。另外在贴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物质如纤维连接素(Fibronectin),又称LETS(Larger External Transformation Substance),细胞表面蛋白(Cell Surface Protein:CSP)等也参

与贴附过程。这些物质都是蛋白类成分,它们有的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如CSP),有的则来自培养基中的血清(LETS)。近年又从各种不同组织和生物成分中提取出了很多促贴附物质。贴附是贴附类细胞生长增殖条件之一。

细胞贴附于支持物后,除先经过前述延展过程变成极性细胞,还要经过一个潜伏阶段,才进入生长和增殖期。细胞处在潜伏期时,可有运动活动,基本无增殖,少见分裂相。细胞潜伏期与细胞接种密度、细胞种类和培养基性质等密切相关。初代培养细胞潜伏期长,约24~96小时或更长,连续细胞系和肿瘤细胞潜伏期短,仅6~24小时;细胞接种密度大时潜伏期短。当细胞分裂相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时,标志细胞已进入指数增生期。

2.指数增生期(Logarithmic growth Phase):

这是细胞增值最旺盛的阶段,细胞分裂相增多。指数增生期细胞分裂相数量可作为判定细胞生长旺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以细胞分裂(Mitotic Index:MI)表示,即细胞群中每1000个细胞中的分裂相数。体外培养细胞分裂指数受细胞种类、培养液成分、pH、培养箱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细胞的分裂指数介于0.1%~0.5%,初代细胞分裂指数低,连续细胞和肿瘤细胞分裂指数可高达3%~5%。pH和培养液血清含量变动对细胞分裂指数有很大影响。指数增生期是细胞一代中活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是进行各种实验最好的和最主要的阶段。在接种细胞数量适宜情况下,指数增生期持续3~5天后,随细胞数量不断增多、生长空间渐趋减少、最后细胞相互接触汇合成片。细胞相互接触后,如培养的是正常细胞,由于细胞的相互接触能抑制细胞的运动,这种现象称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而恶性细胞则无接触抑制现象,因此接触抑制可作为区别正常与癌细胞标志之一。肿瘤细胞由于无接触抑制能继续移动和增殖,导致细胞向三维空间扩展,使细胞发生堆积(Piled up)。细胞接触汇合成片后,虽发生接触抑制,只要营养充分,细胞仍然能够进行增殖分裂,因此细胞数量仍在增多。但当细胞密度进一步增大,培养液中营养成分减少,代谢产物增多时,细胞因营养的枯竭和代谢物的影响,则发生密度抑制(Density Inhibition),导致细胞分裂停止。因此细胞接触抑制和密度抑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淆。

3.停滞期(Stagnate Phase):

细胞数量达饱和密度后,细胞遂停止增殖,进入停滞期。此时细胞数量不再增加,故也称平顶期(Plateau)。停滞期细胞虽不增殖,但仍有代谢活动,继而培养液中营养渐趋耗尽,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此时需做分离培养即传代,否则细胞会中毒,发生形态改变,重则从底物脱落死亡,故传代应越早越好。传代过晚(已有中毒迹象)能影响下一代细胞的机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虽进行了传代,因细胞已受损,需要恢复,至少还要再传1~2两代,通过换液淘汰掉死细胞和使受损轻微的细胞得以恢复后,才能再用。结果反而耽误了时间,这是在实验中应特别注意的。

建立细胞系或细胞株

各种已被命名和经过细胞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或细胞株,都是一些形态比较均一、生长增殖比较稳定的和生物性状清楚的细胞群。因此凡符合上述情况的细胞群也可给以相应的名称,即文献中常称之为已鉴定的细胞(Certified Cells)。已鉴定的细胞可用于各种实验研究和生产生物制品。当前世界上已建的各种细胞系(株)已难胜数,我国也建有百种以上,并在不断增长中。

一、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

体外培养细胞的名称,随培养细胞技术的发展和细胞种类的增多而演变。最早采用的名称为细胞株(Cell strain),以后又出现细胞系(Cell Line)一词,两者曾一度混用致概念不明确,导致文献中也很混乱。我国也曾有类似情况,在我国尚未制定出统一名词前,本书用的名词基本参考Schaeffer,W.I.(1979)和国内有关会议、以及国内外杂志常用名词为准。

(一)初代培养

初代培养又称原代培养,即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物。一旦已进行传代培养(Subculture)的细胞,便不再称为初代培养,而改称为细胞系。

(二)细胞系

初代培养物开始第一次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即称之为细胞系。如细胞系的生存期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持续生存的细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无限细胞系大多已发生异倍化,具异倍体核型,有的可能已成为恶性细胞,因此本质上已是发生转化的细胞系。无限细胞系有的只有永生性(或不死性),但仍保留接触抑制和无异体接种致癌性;有的不仅有永生性,异体接种也有致瘤性,说明已恶性化。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无限细胞系,在国内外文献中对这些名词的应用上也常不十分严格。为概念上的明确,本书中对有恶性的无限细胞系采用“恶性转化细胞系”一词表示可能更妥。而对那些只具永生性而无恶性的细胞系,则用无限细胞系或转化细胞系即可。当前流传的NIH3T3、Rat-1、10T1/2等均属这类细胞系。

由某一细胞系分离出来的、在性状上与原细胞系不同的细胞系,称该细胞系的亚系(Subline)。

(三)克隆细胞株

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称细胞株。再由原细胞株进一步分离培养出与原株性状不同的细胞群,亦可称之为亚株(Substrain)

(四)二倍体细胞

细胞群染色体数目具有与原供体二倍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或基本相同(2n细胞占75%或80%以上)的细胞群,称二倍体细胞培养。如仅数目相同,而核型不同的即染色体形态有改变者为假二倍体。二倍体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限生命期,故属有限细胞系。但随供体年龄和组织细胞的不同,二倍体细胞的寿命长短各异。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可传50代土10代,人胚肾只有8~10代,人胚神经胶质细胞15~30代;如从老龄个体取可传50则细胞生存期更短。由不同年龄供体取材建立的二倍体细胞系可供研究衰老之用。为保持二倍体细胞能长期被利用,一般在初代或2~5代即大量冻存作为原种(Stook Cells),用时再进行繁殖,用后再继续冻存,可供长期使用或延缓细胞的衰老。

(五)遗传缺陷细胞

从有先天遗传缺陷者取材(主要为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细胞,或用人工方法诱发突变的细胞,都属遗传缺欠细胞。这类细胞可能具有二倍体核型,也可呈异倍体。

(六)肿瘤细胞系或株

这是现有细胞系中最多的一类,我国已建细胞系主要为这类细胞。肿瘤细胞系多由癌瘤建成,多呈类上皮型细胞,常已传几十代或百代以上,并具有不死性和异体接种致瘤性。

对已建成的各种细胞系或细胞株习惯上都给以名称;细胞的命名无严格统一规定,大多采用有一定意义缩写字或代号表示。但不论什么形式,均不宜太长,以便记忆和了解,今别举以下几种代表性的细胞名称供参考:

HeLa:为供体患者的姓名(来源于宫颈癌)

CHO: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宫-743:宫颈癌上皮细胞,1974年3月建立

NIH3T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建立;每3天传代,每次接种3×105细胞/毫升。

二、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

关于什么样的体外培养细胞群,可被确认为是已被鉴定的细胞(Certified Cells),国际上也尚无统一的规定,一般依具体情况而定。在只用作初代培养细胞,只要供体性别、年龄等均一,取材部位及组织种类等条件稳定,做鉴定的项目无需很多,有几项能说明细胞的相关性状的即可。如能长期保存并可供其它研究室使用,特别是做反复传代的细胞,习惯上有以下一些要求,并在刊物上报道时应加以说明。

(-)组织来源

应说明细胞供体所属物种,来自人体,动物或其它;供体的年龄、性别、取材的器官或组织;如系肿瘤组织,应说明临床病理诊断,组织来源,以及病例号等。

(二)细胞生物学检测

应了解细胞一般和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如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异结构、细胞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倍增时间、接种率;特异性,如为腺细胞有否特殊产物包括分泌蛋白或激素等;如为肿瘤细胞,应力求证明细胞确系来源于原肿瘤组织而非其它,并仍保持性性,为此需做软琼脂培养、异体动物接种致瘤性和对正常组织浸润力等实验。

(三)培养条件和方法

各种细胞都有自己比较适应的生存环境,因此应指明使用的培养基、血清种类、用量以及细胞生存的适宜pH等。

三、已建立细胞系或株的鉴定、管理和使用

近些年,当一个细胞系或细胞林建成后,我国常通过组织专家开鉴定会的形式予以鉴定,从学术角度考虑,此举实非必要。按国际惯例,只要研究认真负责地把有关资料在杂志或刊物上报道,详细介绍上述各项目即可。

以前因未建立统一的细胞库时,对已建立的细胞系(株)多由作者单位自行保管,有浪费人力、交流使用不便、细胞易污染和丢失等弊病。我国已初建成小规模贮存细胞机构,待获进一步发展,这对我国细胞培养必将有更大促进作用。

国际上美、英和日本等国已建有细胞库;美国已有美国标准细胞库或细胞银行(ATCC)和人遗传突变细胞库(HGMR)、细胞衰老细胞库(CAR)等,其中ATCC不仅是美国也世界最大的细胞库。ATCC下属有一组协作实验室和一个由众多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ATCC 也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美国卫生研究所中(NIH)的资源库,尤与NCI有密切的关系。ATCC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培养细胞文献中心。ATCC现液氮冻存有3200个已经过鉴定的细胞系(1992),其中包括来自正常人和各种疾病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和来自不同物种的近75个杂交瘤细胞株。ATCC接纳来自世界各国已经鉴定的细胞予以贮存,同时也向世界各国的研究者或实验室免费提供研究用细胞(做盈利性研究时收费。)ATCC接纳入库细胞时,必须符合其入库标准,ATCC入库细胞要求检测项目如下:培养简历:组织来源日期、物种、组织起源、性别、年龄、供体正常或异常健康状态、细胞已传代数等

冻存液:培养基和防冻液名称

细胞活力:融解前后细胞接种存活率和生长特性

培养液:培养基种类和名称(一般要求不含抗生素)、血清来源和含量

细胞形态:类型,如为上皮或成纤维细胞等,融解后细胞生长特性

核型:二倍体或多倍体,标记染色体的有无

无污染检测: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原虫和病毒等

物种检测:检测同工酶,主要为G6PD和LDH,以证明细胞有否交叉污染以及反转录酶检测

免疫检测:一两种血清学检测

细胞建立者:建立者姓名;检测者姓名

以上为ATCC入库基本要求,杂交瘤入库标准尚有所不同,详细情况请参阅ATCC的“Catalogue of Cell Lines and Hybridomas”

细胞的原代培养

一、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二、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胎鼠或新生鼠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三、操作步骤

(一)胰酶消化法

1、器材:将孕鼠或新生小鼠拉颈椎致死,置75%酒精泡2—3秒钟(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酒精从口和肛门浸入体内)再用碘酒消毒腹部,取胎鼠带入超净台内(或将新生小鼠在超净台内)解剖取肝脏,置平皿中。

2、用Hank’s液洗涤三次,并剔除脂肪,结缔组织,血液等杂物。

3、用手术剪将肝脏剪成小块(1mm2),再用Hank’s液洗三次,转移至小青霉素瓶中。

4、视组织块量加入5—6倍的0.25%胰酶液,37℃中消化20—40分钟,每隔5分钟振荡一次,或用吸管吹打一次,使细胞分离。

5、加入3—5ml培养液以终止胰酶消化作用(或加入胰酶抑制剂)。

6、静置5—10分钟,使未分散的组织块下沉,取悬液加入到离心管中。

7、1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8、加入Hank’s液5ml,冲散细胞,再离心一次,弃上清液。

9、加入培养液l—2 ml(视细胞量),血球计数板计数。

10、将细胞调整到5×105/ml左右,转移至25ml细胞培养瓶中,37℃下培养。

上述消化分离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该方法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分离不同细胞。细胞分离的方法各实验室不同,所采用的消化酶也不相同(如胶原酶,透明质酶等)。

(二)组织块直接培养法

自上方法第3步后,将组织块转移到培养瓶,贴附与瓶底面。翻转瓶底朝上,将培养液加至瓶中,培养液勿接触组织块。入37℃静置3—5小时,轻轻翻转培养瓶,使组织浸入培养液中(勿使组织漂起),37℃继续培养。

四、注意事项

1、自取材开始,保持所有组织细胞处于无菌条件。细胞计数可在有菌环境中进行。

2、在超净台中,组织细胞、培养液等不能暴露过久,以免溶液蒸发。

3、凡在超净台外操作的步骤,各器皿需用盖子或橡皮塞,以防止细菌落入。

五、无菌操作的几个注意事项

1、操作前要洗手,进入超净台后手要用75%酒精或0.2%新洁尔灭擦试。试剂等瓶口也要擦试。

2、点燃酒精灯,操作在火焰附近进行,耐热物品要经常在火焰上烧灼,金属器械烧灼时间不能太长,以免退火,并冷却后才能夹取组织,吸取过营养液的用具不能再烧灼,以免烧焦形成碳膜。

3、操作动作要准确敏捷,但又不能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会。

4、不能用手触已消毒器皿的工作部分,工作台面上用品要布局合理。

5、瓶子开口后要尽量保持45°斜位。

6、吸溶液的吸管等不能混用。

附:Hank’s液配方:

KH2PO4 0.06g,Nacl 8.0g,NaHCO3 0.35g,KCl 0.4g,葡萄糖1.0g,Na2HPO4?H2O 0.06g,加H2O至1000ml

注:Hank’s液可以高压灭菌。4℃下保存。

细胞周期的测定

一、原理

细胞周期指细胞一个世代所经历的时间。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一个周期。细胞周期反应了细胞增殖速度。

单个细胞的周期测定可采用缩时摄影的方法,但它不能代表细胞群体的周期,故现多采用其他方法测群体周期。

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很多,有同位素标记法、细胞计数法等,这里介绍一种利用BrdU渗入测定细胞周期的方法。

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加入培养基后,可做为细胞DNA复制的原料,经过两个细胞周期后,细胞中两条单链均含BrdU的DNA将占l/2,反映在染色体上应表现为一条单体浅染。如经历了三个周期,则染色体中约一半为两条单体均浅染,另一半为一深一浅。细胞如

果仅经历了一个周期,则两条单体均深染。计分裂相中各期比例,就可算出细胞周期的值。

二、仪器、用品与试剂

1、仪器、用品:同常规细胞培养

2、试剂:BrdU(1.0mg/ml),甲醇、冰醋酸,Giemsa染液,秋水仙素,2×SSC液

三、操作步骤

1、细胞生长至指数期时,向培养液中加入BrdU,使最终浓度为10μg/ml。

2、44小时加秋水仙素,使每ml中含0.1μg。

3、48小时后常规消化细胞至离心管中,注意培养上清的漂浮细胞也要收集到离心管中。

4、常规染色体制片(见第三部分:染色体技术)。

5、染色体玻片置56℃水浴锅盖上,铺上2×SSC 液,距紫外灯管6cm处紫外照射30分钟。

6、弃去2×SSC液,流水冲洗。

7、Giemsa液染色10分钟,流水冲洗,晾干。

8、镜检100个分裂相,计第一、二、三、四细胞期分裂指数。

9、计算:

细胞周期(Tc)=48/{(M1 2M2 3M3 4M4)/100}(小时)

附:(1)BrdU配制: BrdU 10mg十双蒸水10ml 4℃下避光保存。

(2)2×SSC配制: NaCl 1.75克,柠檬酸三钠?2H2O 0.88克,加水至100ml,4℃保存。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众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是常用的方法。由于流式细胞仪固有的特点――可以准确的进行凋亡细胞的计数。因此,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我们就简单明了地介绍流式在检测凋亡方面的应用。

下面是一幅凋亡过程图。在凋亡诱导剂的作用下,首先是细胞色素C和apa f-1形成复合体,线粒体的功能发生衰退;后是caspase家族激活,磷脂酰丝氨酸外翻,这时细胞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改变,可以看到细胞变小,胞核皱缩;最后是细胞内DNA断裂,形成凋亡小体。

(图1)

在凋亡发生的各个过程当中,都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检测方法:

1、线粒体功能

2、DNA Cycle

3、Caspases

4、Annexin V Assay

5、DNA Fragmentation Assays

基本上涵盖了细胞凋亡的各个期,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做一个简单介绍。

线粒体功能检测的试剂盒有深圳达科为公司代理的试剂盒(产品编号为BVK250)和BD公司出售的盒Apo-Alert试剂盒。其检测主要采用阳离子型荧光染料。原理是:正常细胞中,染料可以在线粒体内聚集,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而细胞凋亡后,其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染料无法进入线粒体,只能在胞质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发出绿色的荧光。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检测。采用488nm激发,其检测波长分别是527nm和590nm。整个实验过程操作简单,只需要30min就可以见到结果。

Caspase家族可以检测的分子非常多,也有不少商业的试剂盒可以应用。即使没有相应的试剂盒,只要有相应抗体基本上是可以检测的,具体的方法是参照细胞内蛋白检测的步骤。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形态特征改变,细胞膜的改变是这些特征中较早出现的一种。在凋亡细胞中,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外侧。Annexin-V是一种35-36 KD的钙粒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它对PS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细胞凋亡时,可以和外翻的PS结合,从而可以检测凋亡的细胞。发生死亡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PS也外翻,因而也会阳性。因此,常用的凋亡试剂盒除了采用Annexin-V标记之外,还会加一种DNA染料,常用的有PI和7-AAD,由于死亡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染料可以进入细胞内和DNA结合,从而可以发荧光,区分出死细胞。

下图给出的是在使用FAS单抗诱导前后的检测结果,横坐标是Annexin-V FITC, 纵坐标是PI,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中右上象限代表死亡的细胞,左下象限是存活的细胞,右下象限是凋亡的细胞。

在采用Annixin V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时,要特别强调一点:该方法适用于悬浮生长的细胞,如:淋巴细胞等细胞的检测。对于贴壁生长的细胞,由于在胰酶等消化处理过程中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会造成较高的假阳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尽管目前,包括国外也有一些单位采用该方法检测贴壁生长的细胞。我不推荐用该方法检测。因为其重复性较差,且需要操作时非常小心。

(图2)

DNA周期检测原本是用来反应细胞各个期,即细胞增殖状况的。利用细胞内DNA能够和荧光染料,如PI结合的特性。细胞各个时期由于其DNA含量不同从而结合的荧光染料不同,流式检测的荧光轻度也不一样。G2-M期DNA含量是G0-G1的两倍,而S期介于两者之间。

但是由于发现凋亡的细胞DNA含量较少,因而可以在细胞G0-G1期前面有一个亚二倍体峰,从而认为是凋亡细胞。但是由于死亡的细胞本身其DNA含量也是减少的,因而非常难于区分凋亡和死亡的细胞。在90年代,该方法曾经风靡一时,现在看来,那时的实验结果

需要推敲。尽管,经典的流式检测资料给出的图是认为凋亡的细胞是紧挨着G0-G1期峰的一个峰,死亡的细胞峰离G0-G1期峰较远,但是这种典型的结果似乎很难获得。有其它的替代方法,完全可以不用这种方法。

下图横轴代表PI的荧光强度,纵轴代表细胞数目,各个期根据荧光强度可以简单的进行区分。

(图3)

晚期凋亡的细胞由于DNA的断裂,因而可以出现DNA ladder,从而也就有了经典的检测方法TUNEl。流式也能进行Tunel检测,其检测原理与经典Tunel原理基本一致。以BD公司的为例,其利用TdT能将荧光素标记的dUTP标记到断裂的DNA末端,从而使凋亡的细胞具有荧光。但是由于在细胞内标记,细胞需要进行固定处理,操作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法,容易造成假阳性。建议采用原装大厂的试剂盒,并且严格的设立对照。经过预实验方法稳定后再进行大规模实验。标本处理后,均可以用荧光纤维镜进行观察,拍照。流式检测后,可以进行精确的计算凋亡百分比。这一点,经典TUNEl是做不到的。

(图4)

细胞冻存和复苏

细胞冻存和复苏 细胞低温冷冻贮存是细胞室的常规工作。细胞冻存与细胞传代保存相比可以减少人力、经费,减少污染,减少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 冻存和复苏的原则 冻存细胞的理论基础 当细胞冷到零度以下,可以产生以下变化:细胞器脱水,细胞中可溶性物质浓度升高,并在细胞内形成冰晶。 如果缓慢冷冻,可使细胞逐步脱水,细胞内不致产生大的冰晶;相反.结晶就大,大结晶会造成细胞膜、细胞器的损伤和破裂。复苏过程应快融,目的是防止小冰晶形成大冰晶,即冰晶的重结晶。 细胞冻存方法 预先配制冻存液:20%血清培养基 10%DMSO (二甲基亚砜)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1ml于冻存管中,经胰酶消化后,加入适量冻存液,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1×106—5×106细胞/ml),密封后标记冷冻细胞名称和冷冻日期。 慢冻程序 标准程序(放哪里?) 当温度在-25 ℃以上时,1-2 ℃/min

当温度达-25 ℃以下时,5-10℃/min 当温度达-100℃时,可迅速放入液氮中 简易程序 将冻存管于4℃放置1小时,于-20℃放置1小时,通过线绳将装有冷冻管的纱布袋固定于液氮罐罐口(-70℃),放置1小时,后直接投入液氮中(-196℃) 细胞复苏方法 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迅速投入37℃水浴中,使其融化(1分钟左右)注意防护(冻存管爆炸)! 5分钟内用培养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以上 低速离心10分钟 去上清,加新鲜培养液培养刚复苏的细胞 低温保护剂的应用 在细胞冻存时加入温保护剂,能大大提高冻存效果。 常用的低温保护剂是DMSO,它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可迅速透入细胞,提高胞膜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冰点,延缓冻结过程,能使细胞内水分在冻结前透出细胞外,在胞外形成冰晶,减少胞内冰晶,从而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 注意事项:

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背景知识: 细胞培养的传代及日常维持过程中,在培养器具、培养液及各种准备工作方面都需大量的耗费,而且细胞一旦离开活体开始原代培养,它的各种生物特性都将逐渐发生变化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和体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新的变化。因此及时进行细胞冻存十分必要。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复苏细胞应采用快速融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融化,避免由于缓慢融化使水分渗入细胞内形成胞内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伤。 细胞冻存 操作步骤: 1. 配制含6-10%DMSO的10%小牛血清的冻存培养液,冰上预冷; 2.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把单层生长的细胞消化下来,悬浮生长的细胞则直接将细胞移至15ml离心管; 3. 离心500rpm,5min; 4. 去除胰蛋白酶及旧的培养液,由慢至快,滴入配制好的冻存培养液,用吸管轻柔吹打使细胞均匀(在冰上进行);一般一个小方瓶冻一支或者一个10cm培养皿冻2支。 5. 将细胞分装入冻存管中,每管1ml(若冻存多于1支,则每支要均匀分装); 6. 在冻存管上标明细胞的名称,冻存时间及操作者; 7. 冻存:放入装有异丙醇的程序降温盒中,-70℃冰箱中放3天左右,取出冻存管,移入液氮容器内。 注意事项: 1.从增殖期到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以前的培养细胞都可以用于冻存,但最好为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一次培养液; 2.将冻存管放入液氮容器或从中取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免冻伤;

细胞冻存和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细胞冻存和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背景知识: 细胞培养的传代及日常维持过程中,在培养器具、培养液及各种准备工作方面都需大量的耗费,而且细胞一旦离开活体开始原代培养,它的各种生物特*都将逐渐发生变化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和体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新的变化。因此及时进行细胞冻存十分必要。细胞冷冻储存在-70℃冰箱中可以保存一年之久;细胞储存在液氮中,温度达-196℃,理论上储存时间是无限的。 原理: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复苏细胞应采用快速融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融化,避免由于缓慢融化使水分渗入细胞内形成胞内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伤。 主体内容(操作步骤): 一、材料 (一)仪器 1. 净化工作台 2. 离心机 3. 恒温水浴箱 4. 冰箱(4℃、-20℃、-70℃) 5. 倒置相差显微镜 6. 培养箱 7. 液氮冰箱 (二)玻璃器皿 1. 吸管(弯头、直头) 2. 培养瓶 3. 玻璃瓶(250ml、100ml) 4. 废液缸 (三)塑料器皿 1. 吸头 2. 枪头 3. 胶塞 4. 移液管(10ml) 5. 15ml离心管 6. 冻存管(1~2ml) (四)其他物品 1. 微量加样枪 2. 红血球计数板 3. 记号笔 4. 医用橡皮膏 5. 移液枪 (五)试剂 1. D-Hanks液

2. 小牛血清 3. 培养液 4. 双抗(青霉素、链霉素) 5. 胰蛋白酶(0.08%) 6. 1NHCl 7. 7.4%NaHCO3 8. DMSO(分析纯)或无色新鲜甘油 四、操作步骤 (一)细胞冻存 1. 配制含10%DMSO或甘油、10~20%小牛血清的冻存培养液; 2.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把单层生长的细胞消化下来,悬浮生长的细胞则直接将细胞移至15ml离心管中、; 3. 离心1000rpm,5min; 4. 去除胰蛋白酶及旧的培养液,加入适量配制好的冻存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计数,调节冻存液中细胞的最终密度为5×106/ml~1×107/ml; 5. 将细胞分装入冻存管中,每管1~1.5 ml; 6. 在冻存管上标明细胞的名称,冻存时间及操作者; 7. 冻存:标准的冻存程序为降温速率-1~-2℃/ min;当温度达-25℃以下时,可增至-5℃~-10℃/ min;到-100℃时,则可迅速浸入液氮中。也可将装有细胞的冻存管放入-20℃冰箱2h ,然后放入-70℃冰箱中过夜,取出冻存管,移入液氮容器内。(二)细胞复苏 1. 从液氮容器中取出冻存管,直接浸入37℃温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 2. 从37℃水浴中取出冻存管,打开盖子,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加到离心管并滴加10倍以上培养液,混匀; 3. 离心,1000rpm,5min; 4. 弃去上清液,加入含10%小牛血清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接种培养瓶,37℃培养箱静置培养; 5. 次日更换一次培养液,继续培养。 五、注意事项 1.从增殖期到形成致密的单层细胞以前的培养细胞都可以用于冻存,但最好为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一次培养液; 2.将冻存管放入液氮容器或从中取出时,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免冻伤; 3.冻存和复苏最好用新配制的培养液。

细胞冻存与复苏步骤原理及注意事项

培养细胞的冷冻保存与复苏 ?概述?冻存过程 ?冷冻保存与复苏的原理?冻存结果 ?冷冻速率?讨论 ?冷冻保存温度?冻存细胞的复苏 ?复温速率?非玻璃化冻存细胞的复 苏 ?冷冻保护剂?主要材料 ?冷冻保存方法?复苏过程 ?非玻璃化冻存方法?结果 ?主要材料?讨论 ?冻存过程?玻璃化冻存细胞的复苏 ?冻存结果?主要材料 ?讨论?复苏过程 ?玻璃化冻存方法?结果 ?主要材料?讨论

? Polge等人(1949)发现了甘油对低温下贮存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她们仍 然以精子进行研究发现,加入甘油能够大大提高贮存于-790C下精子的存活率。接下来的重大进展就是Luyet(1951)与Lovelock(1953)等多位学者发现了电解质浓度对贮存细胞的损伤作用。她们的结论就是,电解质浓度增大就是造成贮存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冷冻理论后来得到Merryman(1956)、Rey(1957)以及Smith(1961)等学者的继续与发展。 1949年至1960年这一段时间可以称为冷冻保存的“甘油时期”,这一时期对生物材料的冷冻保存一般都就是以甘油作为保护剂。Lovelock(1959)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保护剂,这就就是人们熟悉的二甲基亚砜(DMSO)。而且,用于冷冻保存的仪器也有明显的发展。目前,无论就是冷冻保存理论、各种保护剂、冷冻用品与设备以及各种生物材料的保存与复苏技术都已十分成熟与完备。 返回页首 ?冷冻保存与复苏原理 在低于-700C的超低温条件下,有机体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极其缓慢,甚至终止。水在低于零度的条件下会结冰。如果将细胞悬浮在纯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内外的水分都会结冰,所形成的冰晶会造成细胞膜与细胞器的破坏而引起细胞死亡。这种因细胞内部结冰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细胞内冰晶的损伤。如果将细胞悬浮在溶液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外部的水分会首先结冰,从而使得未结 冰的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如果将细胞暴露在这样高溶质的溶液中且时间过长,

细胞冻存和复苏实验

实验步骤一、材料准备 1. 仪器:净化工作台、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冰箱(4℃、-20℃、-70℃)、倒置相差显微镜、培养箱、液氮冰箱。 2. 玻璃器皿:吸管(弯头、直头)、培养瓶、玻璃瓶(250ml、100ml)、废液缸。 3. 塑料器皿:吸头、枪头、胶塞、移液管(10ml)、15ml离心管、冻存管(1~2ml)。 4. 其他物品:微量加样枪、红血球计数板、记号笔、医用橡皮膏、移液枪。 5. 试剂:D-Hanks液、小牛血清、培养液、双抗(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0.08%)、1NHCl、7.4%NaHCO3、DMSO(分析纯)或无色新鲜甘油。 二、细胞冻存 1. 配制含10%DMSO或甘油、10~20%小牛血清的冻存培养液。 2.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胰蛋白酶把单层生长的细胞消化下来,悬浮生长的细胞则直接将细胞移至15ml离心管中。 3. 离心1 000 rpm,5 min。 4. 去除胰蛋白酶及旧的培养液,加入适量配制好的冻存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计数,调节冻存液中细胞的最终密度为5×106/ml~1×107/ml。 5. 将细胞分装入冻存管中,每管1~1.5 ml。 6. 在冻存管上标明细胞的名称,冻存时间及操作者。 7. 冻存:标准的冻存程序为降温速率-1~-2℃/ min;当温度达-25℃以下时,可增至-5℃~-10℃/min;到-100℃时,则可迅速浸入液氮中。也可将装有细胞的冻存管放入-20℃冰箱2 h ,然后放入-70℃冰箱中过夜,取出冻存管,移入液氮容器内。 三、细胞复苏 1. 从液氮容器中取出冻存管,直接浸入37℃温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 2. 从37℃水浴中取出冻存管,打开盖子,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加到离心管并滴加10倍以上培养液,混匀。 3. 离心,1 000 rpm,5 min。

细胞培养基础知识详解-细胞的复苏、传代和冻存

细胞培养基础知识详解 细胞的复苏、传代和冻存实验操作指导 整理:江耀伦李美娣 1 细胞复苏 细胞复苏的原则-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 1.1实验前准备 (1)将水浴锅预热至37℃ (2)用75%酒精擦拭紫外线照射30min的生物安全柜内部台面。 (3)在生物安全柜中按次序摆放好消过毒的离心管、吸管、培养瓶等等。 1.2 细胞复苏培养 (1)根据细胞冻存记录取出需要复苏的细胞。 (2)迅速将冻存管投入到已经预热的水浴锅中迅速解冻,并要不断的摇动,使管中的液体迅速融化。 (3)约1-2 min后冻存管内液体完全溶解,取出放入离心机中以1000 rpm/min速度离心3~5 min。 (4)用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的外壁,再拿入生物安全柜内。吸弃上清液,向离心管内加入1 mL培养液,吹打制成细胞悬液。 (5)将细胞悬液分装入培养瓶或者培养皿内,将培养瓶/培养皿放入37℃,5% CO2的培养箱内过夜后换液继续培养,换液的时间由细胞情况而定。 1.3 初学者易犯错误 (1)水浴锅未预热或者未预热到37℃。 (2)水浴锅内冻存管太多,导致传热不佳,使融化时间延长。 (3)离心前忘记平衡,导致离心机损坏和细胞丢失。 (4)一次复苏细胞过多,忘记更换吸头和吸管,导致细胞交叉污染。 1.4 细胞传代 1.4.1 传代前准备 (1)预热培养用液:把已经配制好的装有培养液、PBS液和胰蛋白酶的瓶

子放入37℃水浴锅内预热。 (2)用75%酒精擦拭经过紫外线照射的生物安全柜内台面和双手。 (3)正确摆放使用的器械:保证足够的操作空间,不仅便于操作而且可减少污染。 1.4.2 细胞传代 (1)取出预热好的培养用液:取出已经预热好的培养用液,用酒精棉球擦拭好后方能放入生物安全柜内。 (2)从培养箱内取出细胞:注意培养瓶取出细胞时要旋紧瓶盖,用酒精棉球擦拭显微镜的台面,再在镜下观察细胞。 (3)将培养瓶放入生物安全柜后打开瓶口,同时用酒精棉擦拭瓶口消毒。 (4)加入消化液:小心吸出旧培养液,用PBS清洗(冲洗),加入适量消化液(胰蛋白酶液),注意消化液的量以盖住细胞最好,最佳消化温度是37℃。 (5)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消化细胞,若胞质回缩,细胞之间不再连接成片,表明此时细胞消化适度。 (6)弃去胰蛋白酶液,加入新鲜的培养液终止反应。小心吹打成细胞悬液。 (7)将细胞悬液吸入10 mL离心管中。平衡后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1000 rpm/min离心5 min。 (8)弃去上清液,加入适当体积的培养液,用滴管轻轻吹打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9)将细胞悬液吸出分装至2-3个培养瓶中,加入适量培养基旋紧瓶盖。 (10)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量,必要时计数。注意密度过小会影响传代细胞的生长,传代细胞的密度应该不低于5×105/mL。最后要做好标记。 (11)继续培养:用酒精棉球擦拭培养瓶,适当旋松瓶盖,放入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传代细胞2-4 h后开始贴附在瓶壁上。 1.4.3 注意事项 (1)严格的无菌操作 (2)适度消化:消化的时间受消化液的种类、配制时间、加入培养瓶中的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消化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细胞形态的变化,一旦胞质回缩,

细胞冻存和融化

细胞冻存和融化 细胞冻存是细胞保存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冻存技术将细胞置于-196℃液氮 中低温保存,可以使细胞暂时脱离生长状态而将其细胞特性保存起来,这样 在需要的时候再复苏细胞用于实验。而且适度地保存一定量的细胞,可以防 止因正在培养的细胞被污染或其他意外事件而使细胞丢种,起到了细胞保种 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冻存的形式来购买、寄赠、交换和运送 某些细胞。细胞冻存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保护剂--终浓度5%.15%的甘油或 二甲基亚砜(DMSO),可使溶液冰点降低,加之在缓慢冻结条件下,细胞内水 分透出,减少了冰晶形成,从而避免细胞损伤。采用"慢冻快融"的方法能 较好地保证细胞存活。标准冷冻速度开始为-1 到 -2℃/min,当温度低于-25℃时可加速,到-80℃之后可直接投入液氮内(-196℃)。 背景知识: 细胞培养的传代及日常维持过程中,在培养器具、培养液及各种准备工 作方面都需大量的耗费,而且细胞一旦离开活体开始原代培养,它的各种生 物特性都将逐渐发生变化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和体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 断有新的变化。因此及时进行细胞冻存十分必要。细胞冷冻储存在-70℃冰 箱中可以保存一年之久;细胞储存在液氮中,温度达-196℃,理论上储存时 间是无限的。 原理: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 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 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复苏细胞 应采用快速融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融化, 避免由于缓慢融化使水分渗入细胞内形成胞内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伤。 主体内容(操作步骤): 一、材料 (一)仪器 1. 净化工作台 2. 离心机 3. 恒温水浴箱 4. 冰箱(4℃、-20℃、-70℃) 5. 倒置相差显微镜 6. 培养箱 7. 液氮冰箱 (二)玻璃器皿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为了保存细胞,特别是不易获得的突变型细胞或细胞株,要将细胞冻存。冻存的温度一般用液氮的温度为-196℃,将细胞收集至冻存管中加入含保护剂(一般为二甲亚砜或甘油)的培养基,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冻后,最终保存于液氮中。在极低的温度下,细胞保存的时间几乎是无限的。冻存过程中保护剂的选用、细胞密度、降温速度及复苏时温度、融化速度等都对细胞活力有影响。 复苏一般采用快速融化方法,即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后,立即放入37℃水中,使之在一分钟内迅速融解,然后将细胞转入培养器皿中进行培养。 一、细胞的冻存 (一)仪器、用品与试剂 细胞培养箱、液氮罐、普通冰箱、-80℃超低温冰箱、离心机、冻存管、离心管、冻存盒、倒置显微镜、吸管、废液缸、添加有0.02%EDTA 的0.25%胰蛋白酶消化液、细胞冻存液(10ml体系:含7ml培养基、2ml FBS、1ml 甘油或DMSO)、细胞培养基(如添加有10%FBS的RPMI1640)等。 (二)方法 1、取旺盛生长的、已基本上快要长满细胞的培养瓶,小心吸干瓶内培养液。给每个培养瓶中加入1-2ml胰蛋白酶消化液,37℃消化细胞。 2、待大部分细胞从瓶壁脱落下来后,加入3-5ml细胞培养基终止消化。

3、1000rpm 离心5分钟,收集细胞沉淀。 4、加入适量细胞冻存液,调整细胞密度在1-10×106个/ml。 5、将上述细胞悬液小心分装入冻存管中,拧紧冻存管盖子,标注清楚细胞名称、冻存日期等内容。 6、置4℃普通冰箱中预冷30min或者1h。 7、将冻存管放入冻存盒中,立即转移入-80℃超低温冰箱过夜。 8、将冻存管转移入液氮罐中,在记录本上记录清楚细胞冻存管的位置、名称等信息。 (三)注意事项 1、冻存细胞的生长状态要好,建议在冻存前24小时内对培养基进行换液,冻存前培养瓶中细胞的密度不宜过高。 2、冻存液的配方可根据细胞种类之不同进行适当调整,血清的浓度可以更高一些,甘油和DMSO的浓度也可在5-20%之间调整。 3、最好在冻存后的数天里任意选取一支所冻存的细胞进行复苏,用以鉴定冻存效果。 4、DMSO有毒,应戴手套操作;将冻存管放入液氮罐中时,应防止被溅出的液氮冻伤。 二、细胞的复苏 (一)仪器、用品与试剂 37℃水浴锅、离心机、离心管、培养瓶、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吸管、废液缸、细胞培养基、70%酒精浸过的棉球等。 (二)方法

细胞冻存与复苏-注意事项

方法: 冻存液最好现配:按1:3:6(或1:2:7)配冻存液1份DMSO3份血清和6份培养基(养细胞时用什么培养基冻存时就用什么培养基)。取生长状态量好的细胞进行冻存处理,对于贴壁细胞: 1 吸出旧培养液加PBS冲洗一次 2胰酶消化 3加培养基中止消化,有的细胞是加血清中止 4离心收集细胞,不同细胞离心率不一样(以上仅为贴壁细胞,悬浮细胞收集就用第四部)5吸出离心管上清液,加1ML 的冻存液重悬细胞,移到冻存管,放4度半小时,-20 度两小时,-70度过夜,再放液氮长期保存 悬浮细胞:直接离心收集,PBS洗涤 注意事项: 1.错误的时机: 细胞状态不好(长的太过了,培养液已经很黄;细胞可疑污染;细胞已经开始凋亡或崩解; 连续培养超过二个月,细胞性状已有改变改变)。

最佳时机:细胞增殖旺盛,情况稳定,试验效果良好,复苏后两周内。 1.细胞太少: 冻存时细胞浓度低于1-5×1000,000/ml。(复苏很难成功)。 解决: 离心后调整细胞浓度。(不要重新洗细胞)。 1.盖子不紧: 冻存管的盖子一定要拧紧,否则复苏水浴时会渗水,造成污染。 解决: 选择原配的管子和盖子(不同牌子/型号的颜色会有差别)。 1.单薄的冻存盒: 放在-80度的冻存盒,壁太薄,细胞在被迅速降温。 解决: 选择厚壁泡沫塑料盒,或塞入大量干棉花。(冻存的原则:缓降!) 1.-80度太久: 放在-80度冰箱的时间超过半年。(冰箱的温度难以恒定:开门/关门,电压不稳等)解决:

尽快转入液氮。 1.液氮不足: 液面不能漫过所有细胞。 解决: 定期测量液氮储备,保证细胞全部浸在液面下。 1.取错细胞: 找不到/拿错冻存管。 解决: 每支冻存管都标上细胞的名称,冻存时间,并记录在册。 二、细胞复苏: 方法: 1.从液氮容器中取出冻存管,直接浸入37℃温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 2.从37℃水浴中取出冻存管,打开盖子,用吸管吸出细胞悬液,加到离心管并滴加10倍以 上培养液,混匀; 3.离心,1000rpm,5min; 4.弃去上清液,加入含10%小牛血清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接种培养瓶, 37℃培养箱静置培养; 5.次日更换一次培养液,继续培养。

细胞复苏与冻存

细胞冻存与复苏 原则:慢冻快融 在超低温的液氮中进行冻存(-196度)。在冻存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改变,细胞内部结构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细胞快速冻存时,将会受到很大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温度急速下降时细胞脱水少,还会使细胞内结冰。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会造成蛋白质和酶的变性,以及细胞器的损伤,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因此,冰冻细胞时,应使温度缓慢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水分渐渐脱出,使细胞内不结冰。由于冰冻细胞体中的冰晶体很小,融化时必须快,以防这些微小晶体转化为较大的冰晶体。因此,细胞的冻存和融化过程要在缓冰速融”下进行。一般冷冻时,在-30度之前药缓慢降温,速度控制在每分钟下降1度,—30度以下可快速冷冻,使温度降至—196度。 冰冻时还要加入5?10 %的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为冷冻保护剂。因为二者分子量小,容易穿透细胞降低细胞内的冰点,并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加上缓慢冻存,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在细胞外形成冰晶,从而避免细胞损伤。 在细胞复苏过程中,必须快速溶解,否则容易造成细胞外溶解的水分进入细胞内重新形成冰晶,造成细胞死亡。 一、细胞复苏 如果冻存前细胞状态好,而且冻存时间长,复苏用的培养液没问题的话,复苏细胞出现问题最可能的原因是解冻时间过长和解冻后没 有及时稀释接种

KEY: 1.冷冻细胞之活化原则为快速解冻,以避免冰晶重新结晶而对细胞造成伤害,导致细胞之死亡。 2.细胞活化后,约需数日,或继代一至二代,其细胞生长或特性表现才会恢复正常(例如产生单株抗体或是其它蛋白质)。 Protocal (以贴壁细胞系tsA201 为例) 1. ?准备材料:37C?40 C水浴,37 C预热培养液,离心管、血球计数盘与盖玻片 2. 细胞实验室进行常规消毒,紫外照射30 min 以上,超净台开启通风10 min。培养液孵温至于37 °C 3. 培养液回温后喷以70 % 酒精并擦拭,移入无菌操作台内。将7-10 ml 左右新鲜培养基移入离心管中,备用。 4. 带上厚手套用镊子将冻存管从液氮保存罐中取出(操作人员 应戴防护面罩及手套,防止冷冻管可能爆裂之伤害),检查盖子是否旋紧(由于热胀冷缩过程,此时盖子易松掉)。立即放入40 C水浴中,轻摇冷冻管使其在快速全部融化(如果冻存管封闭不严格,在水中出现气泡,那么细胞无法继续使用),以70 % 酒精擦拭冻存管外部,移入无菌操作台内。 5. 将细胞悬液移入已加培养基的离心管中,稍微吹打混匀,低速离心(1000rpm ,4min )去除上清,加入适量培养液重悬,计数,调整细胞浓

常规细胞冻存和复苏方法

常规冻存方法 下面以肿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为例,介绍常规冻存细胞的详细过程。 ?主要材料 (1)仪器设备:普通冰箱和-700C~-800C超低温冰箱、液氮冻存罐、高速离心机等; (2)冻存管:容量为1ml或1.5ml; (3)冷冻保护液:一般是以5份小牛血清、4份细胞培养基与1份DMSO 混合而成。现配现用,或配制后放入普通冰箱冰盒内冷冻保存。使用前,于室温下水浴溶解; (4)待冻存细胞:各种肿瘤细胞或杂交瘤细胞。 ?操作过程 1.待冻存细胞悬液的制备 (1)按常规方法消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培养物,制备单细胞悬液,并计 算细胞总数; (2)将细胞悬液以800~1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夜; (3)向细胞沉淀物中加入冷冻保护液,轻轻吹打混匀,使细胞密度达1×106~ 1×107个/ml; (4)按每管1~1.5ml的量分装于冻存管内,拧紧管盖; (5)在冻存管上做好标记,包括细胞代号及冻存日期。 2.分级冷冻

(1)先将冻存管放入普通冰箱冷藏室(4~80C),约30min; (2)接着将冻存管臵于普通冰箱冷冻室(-100C~-200C),约30~60min; (3)将冻存管转入低温冰箱(-800C),放臵过夜; (4)最后将冻存管投入液氮保存。 3.记录 做好冻存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冻存日期、细胞代号、冻存管数、冻存过程中降温的情况、冻存位臵以及操作人员。 ?冻存结果 如此冻存的细胞,其存活率可达90%以上。 ?讨论 在使用DMSO前,不要对其进行高压灭菌,因其本身就有灭菌作用。高压灭菌反而会破坏其分子结构,以致降低冷冻保护效果。在常温下,DMSO对人体有毒,故在配制时最好带手套。 在将细胞冻存管投入液氮时,动作要小心、轻巧,以免液氮从液氮罐内溅出。若液氮溅出,可能对皮肤造成冻伤。操作过程中最好带防冻手套、面罩、工作衣或防冻鞋。 应注意控制冻存细胞的质量。既要在冻存前保障细胞具有高活力,还要确保无微生物污染,这样的细胞才具有冻存价值。另外,在每批细胞冻存一段时间后,要复苏1~2管,以观察其活力以及是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的冻存与细胞复苏

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的冻存与细胞复苏 细胞冻存是细胞保存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冻存技术将细胞置于一196~C液氮中低温保存,可以使细胞暂时脱离生长状态而将其细胞特性保存起来,这样在需要的时候再复苏细胞用于实验。而且适度地保存一定量的细胞,可以防止因正在培养的细胞被污染或其他意外事件而使细胞丢种,起到了细胞保种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细胞冻存的形式来购买、寄赠、交换和运送某些细胞。细胞冻存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保护剂--终浓度5%.15%的甘油或二甲基亚砜(DMSO), 可使溶液冰点降低,加之在缓慢冻结条件下,细胞内水分透出,减少了冰晶形成,从而避免细胞损伤。采用"慢冻快融"的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细胞存活。标准冷冻速度开始为-1 到 -2℃/min,当温度低于-25℃时可加速,到-80℃之后可直接投入液氮内(-196℃)。复苏细胞时则直接将装有细胞的冻存管投入40℃热水中迅速解冻。 材料:冻存管,离心管,细胞培养用材料,500 mL烧杯,胶布,搪瓷杯,75%酒精棉。 药品:培养基(RPMI1640或DMEM),小牛血清,0.25%胰蛋白酶溶液,二甲基亚砜(DMSO)或甘油,0.5%台盼蓝染液,液氮。 仪器:4℃冰箱,-70℃冰箱,液氮容器,微量加样器,水浴锅,离心机。

(一)细胞冻存 1.取待冻存的细胞用胰酶消化(见相关实验细胞传代培养部分),用培养基将细胞冲洗下来。8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收集细胞。如果是悬浮生长的细胞,则可直接离心收集细胞。 2.加入适量冻存液(10%甘油+90%培养基,或者10%DMSO+90%培养基)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浓度宜大,3×106个/mL左右,并可适量增加牛血清浓度至20%。 3.细胞悬液装入冻存管中。用胶布封裹,做好标记(写上细胞种类、时间及冻存条件等)。 4.冻存管在4℃下存放30 min,转放-20℃ 1.5~2 h,再转人-70℃ 4-12 h后即可转移到液氮内(-196℃),注意进行登记。 (二)细胞复苏 1.取一搪瓷杯盛上适量自来水加热至40℃左右。 2.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管立即投人40℃水中迅速解冻。 3.取出冻存管,用75%酒精清洁管口,打开。 4.离心去上清收集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洗1次,加人3 mL新鲜培养基,于小培养瓶中培养。

细胞冻存和复苏

细胞冻存和复苏 一、实验原理 细胞冻存及复苏的基本原则是慢冻快融,实验证明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作保护剂,这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复苏细胞应采用快速融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融化,避免由于缓慢融化使水分渗入细胞内形成胞内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伤。 二、细胞传代(分瓶) 1、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次序: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min,然后工作台预工作15min以除去臭氧,再开始试验。 2、准备工作:⑴用75% 的酒精喷下戴手套的双手,同时用酒精棉球擦拭生物安全柜台。⑵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状态,是否已经长满培养瓶,需要进行分瓶(传代)。 3、将培养皿中培养液(含有10%的胎牛血清,含血清的培养液配置方法:5ml的血清+45ml的基础培养液DMEM等)用塑料吸管吸去,贴壁加入PBS洗涤一次,以去除残留的血清(血清会抑制胰酶对细胞的消化)。 4、根据培养瓶的大小(常见为10ml和6ml的培养皿),加入适量的胰酶(10ml的加1ml),置于37℃培养箱,消化1分钟,观

察到贴壁细胞消化下来了(或倒置显微镜观察贴壁细胞逐渐趋于圆形时),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终止胰酶消化。 5、用吸管吸取冲洗皿底,将细胞悬液移至15ml离心管中离心1 000 rpm,5 min,21℃。 6、酒精喷下离心管,进入安全柜,弃上清,重新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然后根据需要分瓶,置37℃培养箱继续培养。 三、细胞复苏 1、从液氮容器中取出冻存管,直接浸入37℃温水中,并不时摇动令其尽快融化(本实验室直接放培养箱融化); 2、加入PBS10ml,洗去DMSO,离心1 000 rpm,5 min; 3、弃去上清液,加入含10%血清的培养液,接种培养瓶,培养箱培养; 4、次日换液(培养液由红色清亮透明变浅变黄需换液),继续培养。 四、细胞冻存 1、取待冻存的细胞(按上述把贴壁细胞消化下来),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 2、加入1-1.5ml冻存液(含10%的二甲基亚砜DMSO和90%血清的DMEM培养液),吹打混匀; 3、移入冻存管(标记好细胞名称、冻存时间、冻存者),放入冻

细胞冻存和细胞复苏的方法步骤

细胞冻存和细胞复苏的方法步骤 点击次数:3337 发布时间:2011-4-12 细胞的冻存 一、概述 目前,细胞冻存最常用的技术是液氮冷冻保存法,主要采用加适量保护剂的缓慢冷冻法冻存细胞。细胞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冷冻,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细胞脱水使局部电解质浓度增高,pH值改变,部分蛋白质由于上述原因而变性,引起细胞内部空间结构紊乱,溶酶体膜由此遭到损伤而释放出溶酶体酶,使细胞内结构成分造成破坏,线粒体肿胀,功能丢失,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体也易破坏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容物丢失。如果细胞内冰晶形成较多,随冷冻温度的降低,冰晶体积膨胀造成细胞核DNA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致细胞死亡。因此,细胞冷冻技术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可以使冰点下降,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慢速冷冻方法又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胞内形成冰结晶的机会,从而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 二、细胞冻存操作步骤: (1)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将多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去掉,用0.25% 胰蛋白酶消化。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悬浮生产细胞则不要消化处理。然后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10分钟)。 (2)去上清液,加入含20%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于4℃预冷15分钟后,逐滴加入已无菌的DMSO或甘油,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细胞浓度为3×106~1×107/mL之间。(3)将上述细胞分装于安瓿或专用冷冻塑料管中,安瓿装1~1.5mL在火焰喷灯上封口,封口处要完全封闭,圆滑无勾。冷冻管要将盖子盖紧,并标记好细胞名称和冻存日期,同时作好登记(日期、细胞种类及代次、冻存支数)。 (4)将装好细胞的安瓿或冻存管装入沙布袋内;置于液氮容器颈口处存放过夜,次日转入液氮中。采用控制降温速度的方法也可采用下列步骤:先将安瓿置入4℃冰箱中2~3小时,再移至冰箱冷冻室内3~4小时(此步可省略),再吊入液氮容器颈气态部分存放2小时,最后沉入液氮中。 细胞冻存在液氮中可以长期保存,但为妥善起见,冻存半年后,最好取出一只安瓿细胞复苏培养,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继续冻存。

细胞冻存与复苏应用方向、发展历史和冷冻技术

细胞冻存与复苏应用方向、发展历史和冷冻技术 概述 细胞培养技术自1907年开创以来,历经一个世纪现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细胞培养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令天,细胞株的冷冻保存和解冻复苏这一基础技术日益得到重视。 低温保存是活体组织保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冷冻保存一般是指在0~196℃进行保存,就是将体外培养物悬浮在加有或不加冷冻保护剂的溶液中,以一定的冷冻速率降至零下某一温度,并在此温度下对其长期保存的过程。主要有-20~40℃冰箱保存、-60~80℃深低温冰箱和液氮(-196℃)超低温保存等。 应用方向 1. 医学方面 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由于它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功能细胞。 根据发育阶段和取材来源,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两大类。骨髓和脐血是成体干细胞的主要来源。 骨髓干细胞在骨髓中含量极少,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十万分之一,所以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首先必须具备先进的冻存与复苏技术。 而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将解决包括癌症等一系列为人们所知的“绝症”。而“冬眠”技术对医学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2. 生物学方面

细胞冻存技术是生物学保存物种的重要手段。在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动物、植被随时可能面临灭绝危险的今天,更是尤为关键,虽然不是治本的方法,但至少可以尽可能的留下那些曾经存在的生命痕迹。 发展历史 1. 1776年,Spallanzani最早发表了“冷”处理对“细胞”生命活动影响的报道。 2. 十九世纪中后叶,许多早期的工作者(Prevost,1840;de Quatrefages,1853;Mant egazza,1866;Scheuk,1870)重复研究了低温处理对精子活动的影响,得出了和Spal lanzani相似的结论。即“冷不能杀死精子”。 3. 1900年前后,科学家基本上肯定了生物成份能够在零下温度储存的事实。 4. 二十世纪50年代,Luyet等多位学者发现了电解质浓度对储存细胞的损伤作用,他们的基本结论是。电解质浓度增大是造成储存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5. 1972年,Mazur等首先根据中国仓鼠组织培养细胞的低温保存实验数据分析,提出关于冷冻损伤的两因素假说目,即冰晶损伤和溶液损伤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随着温度的下降,细胞内外的水分结冰,所形成的冰晶会造成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破坏并引起细胞死亡。这种因细胞内部结冰而致的细胞损伤即就是冰晶损伤(Intracellul ar ice damage)。冰晶损伤是由冷却速度过快造成,冷却速度越快,冰晶损伤越大。 同时随着温度的下降,细胞外部的水分会先结冰,从而使得未结冰的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细胞膜上的脂质会因长时问暴露在高溶质的溶液中而受到损坏,细胞发生渗漏,导致在复温时大量水分渗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这种因保存溶液溶质浓度增高而致的细胞损伤被称为溶液损伤(Solution damage)。溶液损伤是由冷却速度过慢,使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中暴露的时间过长而造成,冷却速度越慢,此损伤越严重。 主要技术

细胞复苏、传代、冻存过程

一、细胞培养(复苏、换液、传代、冻存)(已正) 进行细胞培养前,将所用物品放入超净台中,打开紫外开关,照射20-30分钟。紫外结束后,打开鼓风,使超净台自净5-10分钟左右后开始操作。 1.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配制50ml培养液(45ml基础培养液+5ml的胎牛血清+500ul的青霉素/链霉素)(如果基础培养基中自带青/链霉素就无需添加) 2.细胞复苏: 将细胞冻存管从液氮或者-80℃取出后迅速置于37℃水浴箱中水浴,不停地晃动使其迅速溶解,大约1min。将溶解好的细胞冻存管喷上75%的乙醇消毒后拿到超净台中,用1ml的无菌大枪头将其混匀后转移至无菌的15ml离心管中,这时向其中缓慢滴加配好的培养液2ml,混匀,1000rpm, 3分钟。然后弃掉上清,加入1ml配制好的培基使沉淀的细胞重悬。在T25的培养瓶中加入4ml配好的培养基,然后用1ml无菌的大枪头将重悬好的细胞转移至T25瓶内,使用十字混匀的方法将瓶内的细胞铺匀,从超净台中将T25取出,拿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铺匀,如铺匀了喷上75%的乙醇,放入37℃ 5%CO2的孵箱内。(将细胞冻存管从液氮或者-80℃取出后迅速置于37℃水浴箱中水浴,不停地晃动使其迅速溶解。1000rpm, 离心3分钟。弃掉上清,然后加入1ml配置好的培养基使沉淀的细胞重悬。此时将其转移到T25瓶内,再加入4ml配好的培养基,使用十字混匀的方法将瓶内的细胞铺匀,从超净台中将T25取出,拿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铺匀,如铺匀了喷上75%的乙醇,放入37℃ 5%CO2的孵箱内。) 3.细胞换液: 复苏的细胞在37℃ 5%CO2的孵箱内孵育4-6个小时后就应该给细胞换液,去除未贴壁的死细胞(贴壁生长的细胞)。贴壁生长的细胞具体过程如下:将原培养基弃去,然后用高压无菌的PBS冲洗1-2次,每次3-5ml,最后一次洗完后倒掉瓶内残余的PBS,小心的用1ml无菌的大枪头加入5ml新鲜培养基,喷上75%的乙醇,放入37℃ 5%CO2的孵箱内。悬浮生长的细胞具体过程如下:将培养瓶内的培养液混匀,用1ml无菌的大枪头将培养液小心的转移至15ml 无菌的离心管中,1000rpm,3分钟去上清,加入1ml配制好的培基使沉淀的细胞重悬。在T25的培养瓶中加入4ml配好的培养基,然后用1ml无菌的大枪头将重悬好的细胞转移至T25瓶内,使用十字混匀的方法将瓶内的细胞铺匀,从超净台中将T25取出,拿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铺匀,如铺匀了喷上75%的乙醇,放入37℃ 5%CO2的孵箱内。 4.细胞传代: 当细胞生长到80%-90%时,其的生长状态和细胞形态都比较好时,即只要判断细胞处于生长对数期,这时就可以进行细胞传代了。贴壁生长的细胞具体过程如下:将原培养基弃去,然后用高压无菌的PBS冲洗1-2次,每次3-5ml,最后一次洗完后倒掉瓶内残余的PBS,小心的用1ml无菌的大枪头加入1ml %胰酶消化,放入孵箱,1-2分钟后取出,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开始由长梭形变成圆球形时,喷上75%的乙醇,拿到超净台里,加入2ml培养基终止消化,用1ml无菌的大枪头或无菌的塑料吸管反复吹打,尽量使

细胞冻存与复苏步骤、原理及注意事项(知识资料)

培养细胞的冷冻保存与复苏 Polge等人(1949)发现了甘油对低温下贮存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他们仍然以精子进行研究发现,加入甘油能够大大提高贮存于-790C下精子的存活率。接下来的重大进展是Luyet(1951)与Lovelock(1953)等多位学者发现了电解质浓度对贮存细胞的损伤作用。他们的结论是,电解质浓度增大是造成贮存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冷冻理论后来得到Merryman(1956)、Rey(1957)以及Smith (1961)等学者的继续和发展。 1949年至1960年这一段时间可以称为冷冻保存的“甘油时期”,这一时期对生物材料的冷冻保存一般都是以甘油作为保护剂。Lovelock(1959)等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保护剂,这就是人们熟悉的二甲基亚砜(DMSO)。而且,用于冷冻保存的仪器也有明显的发展。目前,无论是冷冻保存理论、各种保护剂、冷冻用品和设备以及各种生物材料的保存与复苏技术都已十分成熟和完备。 冷冻保存与复苏原理 在低于-700C的超低温条件下,有机体细胞内部的生化反应极其缓慢,甚至终止。水在低于零度的条件下会结冰。如果将细胞悬浮在纯水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内外的水分都会结冰,所形成的冰晶会造成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破坏而引起细胞死亡。这种因细胞内部结冰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细胞内冰晶的损伤。如果将细胞悬浮在溶液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外部的水分会首先结冰,从而使得未结冰的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如果将细胞暴露在这样高溶质的溶液中且时间过长,细胞膜上脂质分子会受到损坏,细胞便发生渗漏,在复温时,大量水分会因此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死亡。这种因保存溶液中溶质浓度升高而导致的细胞损伤称为溶质损伤或称溶液损伤。当温度进一步下降,细胞内外都结冰,产生

细胞复苏的步骤

细胞冷冻与复苏是细胞培养的常规工作,可以解决细胞因为连续继代造成的退变或转化。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以及细胞冻存和复苏后都需要细胞计数。 一、细胞冷冻保存 1、材料: 生长良好之培养细胞、新鲜培养基、DMSO (Sigma D-2650)、无菌塑料冷冻保存管(Nalgene 5000-0020)、0.4%(w/v)trypan blue(GibcoBRL15250-061)、血球计数盘与盖玻片、等速降温机(KRYO10SeriesII) 2、冷冻保存方法: (1)传统方法: 冷存管置于4℃10分钟--->-20℃30分钟--->-80℃16~18小时(或隔夜)--->液氮槽vaporphase长期储存。 -20℃不可超过1小时,以防止胞内冰晶过大,造成细胞大量死亡,亦可跳过此步骤直接放入-80℃冰箱中,惟存活率稍微降低一些。 (2)程序降温:利用已设定程序的等速降温机以-1~-3℃/分钟之速度由室温降至(-80℃以下)-120℃,再放在液氮槽vaporphase长期储存。适用于悬浮型细胞与hybridoma之保存。 3、步骤: (1)冷冻前24-48小时更换半量或全量培养基,使细胞处于指数生长期。 (2)配制冷冻保存溶液(使用前配制):另取一离心管,加入培养基、血清,逐滴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至20%浓度,即制成双倍的冻存液,置于室温下待用。 (3)离心收集培养之细胞,用加血清的培养基重悬起细胞,取少量细胞悬浮液(约0.1ml)计数细胞浓度及冻前存活率。 (4)取与细胞悬液等量的冻存液,缓慢逐滴加入细胞悬液,并晃动试管,制成细胞冻存悬液(DMSO最后浓度为5~10%),使细胞浓度为1~5×106cells/ml,混合均匀,分装于已标示完全之冷冻保存管中,1~2ml/vial,并取少量细胞悬浮液作污染检测。严密封口后,注明细胞名称、代数、日期。然后进行冻存。 4、注意事项: (1)欲冷冻保存之细胞应在生长良好(logphase)且存活率高之状态,约为80~90%致密度。冷冻前检测细胞是否仍保有其特有性质,例如hybridoma应在冷冻保存前一至二日测试是否有抗体之产生。 (2)细胞在液氮中可长期冻存无限时间,而不会影响细胞活力;在-70度可保存数月。 (3)注意冷冻保护剂之品质。DMSO应为试剂级等级,无菌且无色(以0.22micron FGLP Telflon过滤或是直接购买无菌产品,如Sigma D-2650),以5~10ml小体积分装,4℃避光保存,勿作多次解冻。Glycerol 亦应为试剂级等级,以高压蒸汽灭菌后避光保存。在开启后一年内使用,因长期储存后对细胞会有毒性。本方法中先制备双倍冻存液,可避免DMSO直接加入时释放的热量对细胞的损伤。缓慢逐滴加入细胞悬液是使细胞逐步适应高渗,可降低细胞受损。DMSO可能引起部分白血病细胞株的分化,可换用10%甘油冻存。 (4)冷冻保存之细胞浓度: ①normal human fibroblast:1~3×106cells/ml ②hybridoma:1~3×106cells/ml,细胞浓度不要太高,某些hybridoma会因冷冻浓度太高而在解冻24小时后死去。 ③adherent tumor lines:5~7×106,依细胞种类而异。Adenocarcinoma解冻后须较高之浓度,而HeLa 只需1~3×106cells/ml ④other suspensions:5~10×106cells/ml,human lymphocyte须至少5×106cells/ml。 (5)冷冻保护剂浓度为5或10%DMSO,若是不确定细胞之冷冻条件,在做冷冻保存之同时,亦应作一个backup culture,以防止冷冻失败。 (6)冻存可用10%~90%的血清,一般高浓度血清有助于维护细胞活力,此处介绍20%终浓度有利于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