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
现代良种肉鸡繁育体系

第三章 肉鸡安全生产的良种 繁育保障体系
第一节 现代良种肉鸡繁育体系
内容提要
1 一、育种体系 2 二、制种体系 3 三、繁育体系的形式 4 四、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指标 5 五、生物技术在肉鸡育种上的应用
现代良种肉鸡繁育体系
一、育种体系
育种体系
(一)品种资源场
主要是收集、保存 鸡的品种、品系,包括 国外引进品种和国内优 良地方品种,并且进行 繁殖、观察和研究他们 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状 ,发掘可以利用的基因 ,为育种场提供选育和 合成新的品种。
(二)核心育种场
主要是提供适应生 产需要的品种或品系, 选育或合成具有一定特 点的专门化高产品系并 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筛 选出杂交优势强大的配 套组合供生产上使用。
(三)配合力测定站
主要是进行配合力测定, 即按测定站规定的测定 方案,经过随机抽样, 进行品系间杂交效果的 测定,以确定哪个杂交 组合的杂种鸡生产性能 最佳。
一、育种体系
制种体系
()曾祖代场
原种场为制 种体系的中心,主 要是对育种场提供 的配套系进行纯繁 ,并对原种配套系 的纯系进行保种和 选育提高。
(二)祖代场
(三)父母代场
(四)商品场
主要是引种 、制种与供种。 将原种场提供的 配套祖代单性鸡 ,进行杂交生产 父母代种鸡,供 应二级繁殖场。
由祖代场引 进配套合格的父 母代种雏,按固 定模式进行制种 ,并保证质量向 商品代场供应鸡 苗或种蛋。
主要是向社会 供应商品肉鸡。
三、繁育体系的形式
四、肉鸡生产性能测定指标
1
一定日龄或周龄的体重
测
2
定
指
标
3
一定日龄或周龄的产肉量 达到一定体重所需的时间
(禽生产学课件)第一节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品种是决定家禽生产性能遗传潜力的基础; ●繁育是品种的遗传潜力发挥和种质利用的基本 途径。
(一) 家禽品种的分类
家禽的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 下,利用某些特定群体,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手段选育 出来的、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经济学特点的家禽类群。 其主要性状比较一致,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符合人类的 一定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现代养禽业的支柱—七大体系
1.良种繁育体系 2.饲料工业体系 3.禽病防治体系 4.禽舍设备供应体系 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生产成绩=(品种+饲料 +环境)*管理 6.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 7.防止环境污染
其他, 5%
环境与设备, 10%
繁殖与行为, 10%
营养, 20%
疾病, 15%
遗传育种, 40%
4、 杂交繁育体系的优点
② 加速新品种选育进展
----家禽育种同时要选择提高多个性状,有些性状存 在负相关(如产蛋量与蛋重,体重与蛋料比等),故 一个纯系要同时改良多个性状非常困难。若将这些负 相关性状分散到不同纯系中作为主要选育目标,形成 各具特色纯系,最后通过杂交集合各纯系优点于杂种 后代中,即加快了品种选育进展。
①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 原产于意大利。主 要是单冠白来航鸡,属轻型白壳蛋鸡的优秀品种。
②洛岛红鸡 (Rhode Island Reds) 产于美国。有单冠和 玫瑰冠两个品变种。羽色深红色,目前广泛应用于 褐壳蛋鸡配套系的父系。利用其特有的伴性金色羽 基因,通过特定杂交方式实现后代雏鸡的雌雄自别 。
③新汉夏鸡(New Hampshires) 育成于美国新汉夏 州。由洛岛红改良选育而成。羽色较洛岛红浅,在 现代蛋鸡育种中起一定作用。冠形为单冠。
现代家禽良种繁育体系简介

新 品系 。
7 小 结
当今 畜 禽产 品 市场 的核 心就 是科 学 技术 和 优 良
品种的竞争。优 良禽种是推动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生
产 因素 。发展 现代 养 禽业 , 建 立健 全 良种 繁 育体 系 , 选 育 和 推 广 适 应生 产 发 展 和市 场 需 求 的优 良禽 种 , 是 实 现 养 禽业 “ 优质 、 高产 、 高效 、 安全 、 生 态 ”发 展
四 繁 育 改 良
现 代 家 禽 良 种 繁 育 体 系 简 介
穆 文 利 ( 黑龙 江省齐齐哈 尔市种畜禽指导站 黑龙江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家 禽 繁 育 体 系 是 现 代 禽 种 繁 育 的基 本 组 织 形 饲 养 育种 场 提供 的配套 品 系 ,进行 纯 繁 制 种及 纯 繁
而形成现代家禽 良 种繁育体系。在杂交繁育体系中, 将 育 种 工作 和 杂交 扩 繁任 务 划分 给 相对 独 立 、密 切 配合 的育种 场和 各级种 禽场 来完 成 , 使 各 部 门的工作 专门化、 配套化。 现以四系配套杂交为例 , 将良 种繁育 体系 中各类 饲养 场的任 务和相 互关 系概述如 下 。
避 免 近交 的前 提 下 随机 配 种 ,通 过细 致 的选 择 使 优
6 商 品代 场
饲 养 由父 母 代 场提 供 的 双杂 交商 品 禽 ( A B C D) 进行 商 品生产 , 为市场 提供 商 品禽蛋 或禽 肉。商 品代 场是 借 助有 较好 的遗传 基 础 ,通 过科 学 规 范 的管理
1 品 种 资 源 场
品种 资 源场 用 于 收集 、 保 存各 种 家 禽 的 品种 、 品
畜牧学(扬州大学)禽生产学部分-第三章家禽育种

家禽的育种一、良种繁育体系1.良种繁育体系把品种资源、纯系培育、配合力测定、种鸡扩繁等环节有机配合起来形成的一套体系,叫良种繁育体系。
该体系规模不固定,但环节不可缺少,含保种、育种和制种。
2.体系组成现代良种鸡的繁育包括复杂的育种、保种及制种。
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由育种体系、制种体系和随机抽样性能测验体系三部分组成。
(1)保种与育种(括品种场和育种场两部分)①品种场是基因库,其任务是收集、保存各种鸡品种、品系,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品系和国内的优良地方品种;进行繁殖、观察和研究它们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状况,确定可能利用的基因,提供育种素材。
保种:对原始保种的素材或育成的品系或配套种的原种进行保种。
目的是保持群体的各类基因频率,实现随机交配,避免近交,后代选留时实行各家系等量选留或子代合并选留。
②育种场利用品种场提供的育种素材,选育或合成具有突出特点的专门化高产品系并进行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的配套组合,供生产上使用。
场内的工作纯粹是育种技术工作,指选择亲本、指定配偶,利用各种选育方法选育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合力测定,确定各品系在配套组合中的位置,即探索和利用已知的遗传规律进行系统选择以达到选育目标的过程。
其遗传效应是改变基因频率,通过杂交→近交→杂交的方法。
第一次杂交是丰富基因频率,近交是育种过程,再杂交是配合力测定。
(2)制种将育种体系培育出的各专门化品系,已经配合力测定找出的最优杂交配套组合,完全按育种体系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进行杂交制种,直至生产出商品代。
制种体系包括原种场和各级繁殖场。
繁殖场可分为一级繁殖场(或称一级杂交场)和二级繁殖场(二级杂交场)。
各场的性质和任务分述如下:①原种场(曾祖代场)是整个制种体系的核心,其任务是饲养育种场提供的配套原种或配套纯系,进行纯繁制种。
为一级繁殖场提供祖代种鸡。
原种场除纯繁制种外,还需要对原种配套系进行纯繁保种。
因此,还必须对原种配套系的各纯系进行选育提高工作。
家禽饲养中的羊养殖与育种技术

家禽饲养中的羊养殖与育种技术羊养殖作为家禽饲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肉类和羊毛资源,而且对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家禽饲养中羊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养殖环境的创造、良种选育、饲养管理以及营养与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养殖环境的创造在羊养殖中,营造适宜的养殖环境是确保羊群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以下几点是创造良好养殖环境的关键要素。
1. 圈舍建设羊圈的建设要考虑到温度、光照和气流等因素。
圈舍应该坚固耐用,避免紧凑和潮湿的环境。
充足的光照和通风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饲料储存和供给合理的饲料储存和供给能够确保羊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防止霉变和虫害。
3. 水源管理提供清洁的饮水是保持羊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
水源应该稳定可靠,并保持清洁。
二、良种选育良种选育直接影响到羊养殖的效益和群体品质。
以下几方面是良种选育的主要内容。
1. 品种选择根据养殖目的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羊种。
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肉羊、乳羊、绒毛羊等不同的品种。
2. 繁殖技术选择有优良繁殖性能和疫病抗性的个体作为种羊,通过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
掌握好种羊的繁殖期和合理的配种比例,提高繁殖效果。
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羊群的体检和选择,淘汰不符合标准的个体。
这有助于维持羊群的良好基因质量和繁殖效果。
三、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羊群的养殖效益和健康水平。
以下几点是饲养管理的关键要点。
1. 饲料供给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供给各种营养物质,确保羊群的健康生长。
饲料应新鲜、干燥,并保证充足的饮水。
2. 疾病预防定期为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和除虫工作,加强疫病防控措施。
定期检查羊群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处理。
3. 细致管理定期清洁圈舍,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定期修剪羊群的羊毛,保持良好的体貌和羊毛品质。
四、营养与疾病防控合理的营养供给和疾病防控是羊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新品种培育推广

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与新品种培育推广一、引言蛋鸡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家禽之一,其产蛋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和效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成为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探讨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的培育推广。
二、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1. 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概念和原理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鸡进行基因组级别的育种和选择。
通过对蛋鸡群体进行基因组分析和遗传标记的筛选,筛选出具有良好产蛋性能的优良基因型,从而实现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快速提升。
2. 建立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必要性蛋鸡的产蛋性能受多基因贡献影响,传统育种方法较为缓慢,无法快速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
建立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成为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必要手段。
3. 技术体系的构建要点通过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标记的筛选,建立蛋鸡产蛋性能相关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分析模型。
建立基于基因组选择的蛋鸡育种目标设定、群体选择、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优良基因型组合优化等技术体系。
三、蛋鸡新品种培育推广1. 新品种培育的意义通过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培育出具有更高产蛋性能的新品种,将促进蛋鸡养殖业的产业升级和增效。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推动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新品种培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结合鸡种资源的收集和鉴定,筛选蛋鸡产蛋性能的关键基因型,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套繁育技术的研发。
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新品种的推广计划和技术指导。
3.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通过蛋鸡新品种对接不同养殖模式和市场需求,通过示范推广和示范性养殖基地建设,促进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
加大新品种的市场宣传和推介力度,提升新品种在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结语蛋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品种的培育推广,将对蛋鸡养殖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模板共137页

谢谢!
137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模板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பைடு நூலகம்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

进展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两个小组2004年3月1日宣布绘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和遗传差异图谱。 其中鸡遗传差异图谱的绘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负责。
首次成功测绘并组装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幅禽鸟类物种的基因组序 列草图。科学家们选择了家鸡的远祖——红色原鸡为测绘对象,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 个碱基对 。
中速型雌苗
4.00 33..0500 2.50 2.00 1.50 1.00 00..0500
优质型雄苗
小母鸡100~120日龄上市,1250~1500克/只
2002年2月5日 2002年5月5日 2002年8月5日 2002年11月5日 2003年2月5日 2003年5月5日 2003年8月5日 2003年11月5日 2004年2月5日 2004年5月5日 2004年8月5日 2004年11月5日 2005年2月5日 2005年5月5日 2005年8月5日
现代白壳蛋鸡全部来源于单冠白来航品变种,通过培育不 同的纯系来生产两系、三系或四系杂交的商品蛋鸡。一般 利用伴性快慢羽基因在商品代实现雏鸡自别雌雄。
褐壳蛋鸡特别重视利用伴性羽色基因来实现雏鸡自别雌雄。最主要 的配套模式是以洛岛红(加有少量新汉夏血统)为父系,洛岛白或 白洛克等带伴性银色基因的品种作母系。
速生型雌苗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中速型雄苗
小母鸡70~80日龄上市,1250~1500克/ 只
2002年2月5日 2002年5月5日 2002年8月5日 2002年11月5日 2003年2月5日 2003年5月5日 2003年8月5日 2003年11月5日 2004年2月5日 2004年5月5日 2004年8月5日 2004年11月5日 2005年2月5日 2005年5月5日 2005年8月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黄羽品系♂ × 隐性白羽♀
优质黄羽品系♂ × F1 黄(麻)羽♀
F2(优质黄羽商品代)
0.00
2002年2月5日 2002年5月5日 2002年8月5日 2002年11月5日 2003年2月5日 2003年5月5日 2003年8月5日 2003年11月5日 2004年2月5日 2004年5月5日 2004年8月5日 2004年11月5日 2005年2月5日 2005年5月5日 2005年8月5日
优质黄羽肉鸡
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 ,两广以优质鸡生 产为肉鸡业的主体。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南、北京 等省市优质鸡生产的规模化也逐渐扩大。
南方广东活鸡市场的优质鸡是指临开产前 的项鸡(小母鸡),饲养期在120天以上 的本地鸡(或土鸡)或90~100天以上的 仿土鸡(如石歧杂鸡类型),上市体重 1250~1500克;香港活鸡市场要求饲养 105~110天以上的小母鸡,上市体重为 1900~2200克。
红原鸡基因组序列草图为参考框 架,分别对来自英国、瑞典和中 国的三个肉鸡、蛋鸡和乌鸡品种 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识别出约200万个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一、标准品种与我国丰富的地方品种
标准品种
经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选育,按权威性 的育种组织制定的标准鉴定承认的,列入 标准品种志的品种。 对家禽的体型、外貌、羽色等进行选择, 而对生产性状考虑得较少。
白洛克鸡(White Plymouth Rocks)
50年代后期与科尼什鸡杂 交,出现极好的肉用性能。 主要特点:早期生长快、 胸腿肌肉发达,羽毛洁白, 属体美观,并有一定产蛋 水平。所以现代肉用仔鸡 业多用白洛克型鸡作母系, 同科尼什型鸡杂交生产肉 用仔鸡。
白科尼什
原产于英格兰,为 著名的肉鸡品种。 肉用性能好,但产 蛋量少。 目前主要是用它与 母系白洛克品系配 套生产肉用仔鸡。
第三章
家禽品种和育种
——现代商品杂交鸡的育种
第一节 家禽品种及杂交繁育体系
家禽的品种: 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生 态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 家禽的某些新类型,通过选 择、选配和培育等手段选育 出来的具有一定生物学和经 济学特点的家禽类群。
驯养、驯化
凭经验习惯的选留 采用品系繁育和品系 配套杂交制种技术
新汉夏鸡(New Hampshires)
由洛岛红鸡改良 选育而成 在现代蛋鸡商业 杂交配套系中起 着一定作用。
横斑洛克鸡(Barred Plymouth Rocks)
也称为芦花鸡,属于兼 用型 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间的 横斑,此特征受一伴性 显性基因控制,可以在 纯繁和杂交时实现雏鸡 自别雌雄。
原始品种
标准品种/地方品种
商用品系配 套杂交种
进 展
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两个小组2004年3 月1日宣布绘出鸡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和 遗传差异图谱。其中鸡遗传差异图谱的 绘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 所负责。
首次成功测绘并组装出鸡的基因组序列 草图。这也是迄今完成的首幅禽鸟类物 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科学家们选择了 家鸡的远祖——红色原鸡为测绘对象, 绘出的草图中约包含10亿个碱基对 。
体形三黄(黄羽、黄皮、黄胫)或黄麻 羽、麻羽等类型的鸡种。包括饲养150天 以上的阉鸡和饲养100天、体重900克的 泰和丝毛乌骨鸡。 小母鸡健康、有神、美观、冠脸红润、 羽毛油光发亮、胫骨小、皮薄毛孔细小、 胸腹部脂肪沉积适中、体型团圆、酷似 开产前小母鸡的体态。
屠体皮肤光滑、皮下脂肪黄嫩、几乎没 有毛孔,皮薄紧凑有形,色香味俱全, 肉质鲜美、细嫩、鸡味浓郁。 适宜制作广东“白切鸡”的原料。
•美洲家禽协会(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 编写的《美洲家禽标准品种志》 •英国大不列颠家禽协会的《大不列颠家 禽标准品种志》
1998年最新版的《美洲家禽标准品种志》 一书,被承认为标准品种,其中鸡有104 个品种、384个品变种,鸭有14个品种、 31个品变种,鹅有11个品种、15个品变 种,火鸡有1个品种、8个品变种,总计 130个品种、438个品变种。
A
B
A ♂ Х A ♀ B ♂ Х B♀ A♂ Х AB B♀
优点:距离短,遗传进展传递快 不足:在父母代不能利用杂交优势提高 繁殖性能;扩繁层次少,供种量少
三系杂交
纯 系 A B C
祖 代
父母代 商品代
A♂ХA♀
A♂ Х
B ♂ Х C♀
BC♀
ABC
优点:父母代母本的繁殖性能可获 得一定的杂种优势;供种数量大幅 度增加 相对较好的一种配套形式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速生型雄苗 速生型雌苗
小母鸡55~60日龄上市,1500克/ 只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2002年2月5日 2002年5月5日 2002年8月5日 2002年11月5日 2003年2月5日 2003年5月5日 2003年8月5日 2003年11月5日 2004年2月5日 2004年5月5日 2004年8月5日 2004年11月5日 2005年2月5日 2005年5月5日 2005年8月5日
中速型雄苗 中速型雌苗
小母鸡70~80日龄上市,1250~1500克/ 只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2002年2月5日 2002年5月5日 2002年8月5日 2002年11月5日 2003年2月5日 2003年5月5日 2003年8月5日 2003年11月5日 2004年2月5日 2004年5月5日 2004年8月5日 2004年11月5日 2005年2月5日 2005年5月5日 2005年8月5日
(二)蛋重
蛋重的一般变化规律为:刚开产时蛋重 较小,随着年龄的增加,蛋重迅速增加, 经过约60天的近似直线增长过程后,蛋 重增长率下降,蛋重增量逐渐减少,在 约300日龄以后蛋重转为平缓增加,蛋重 逐渐接近蛋重极限。
第二节 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特点
产蛋性状 肉用性状 生理性状 伴性性状 其它性状
一、产蛋性状
产蛋数 产蛋率 产蛋总重(egg mass)
产蛋量的遗传特点
遗传力较小 与蛋重呈负相关 与产蛋期体重呈负相关
影响产蛋量的主要因素
性成熟(开产日龄) 就巢性 产蛋强度
现代蛋鸡一般分为白壳蛋鸡、褐 壳蛋鸡和浅褐壳蛋鸡三种类型。
现代白壳蛋鸡全部来源于 单冠白来航品变种,通过 培育不同的纯系来生产两 系、三系或四系杂交的商 品蛋鸡。一般利用伴性快 慢羽基因在商品代实现雏 鸡自别雌雄。
褐壳蛋鸡特别重视利用伴性羽色 基因来实现雏鸡自别雌雄。最主 要的配套模式是以洛岛红(加有 少量新汉夏血统)为父系,洛岛 白或白洛克等带伴性银色基因的 品种作母系。 利用横斑基因作自别雌雄时,则 以洛岛红或其他非横斑羽型品种 (如澳洲黑)作父系,以横斑洛 克为母系作配套,生产商品代褐 壳蛋鸡。
重要的鸡标准品种 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
•轻型白壳蛋鸡 •世界上最优秀的蛋 用型品种,也是目前 全世界商业蛋鸡生产 中使用的主要鸡种。
洛岛红鸡(Rhode Island Reds)
目前广泛用于褐壳蛋鸡生 产,用作杂交父系。利用 其特有的伴性金色羽基因, 通过特定的杂交形式可以 实现后代雏鸡自别雌雄。
选育阶段:
纯系的选育 配合力测定 选出杂交组合
扩繁阶段
Biblioteka 以固定的配套组合传递 纯系的遗传进展 将不同纯系的特长组合 在一起,产生杂交优势 满足市场对商品鸡的需 求 按固定的方式向下垂直 进行单向传递
(二)杂交繁育体系的形式
两系杂交 三系杂交 四系杂交
两系杂交
纯 系
祖 代 父母代 商品代
《中国禽类遗传资源》,2003
共收集了186个地方禽类遗传资源,其中: 地方鸡种108个 地方鸭种35个 地方鹅种36个 其它地方禽种 7个
二、现代鸡种
(一)标准品种与现代鸡种(配套系) 标准品种注重血统的一致和典型的外貌特征, 尤其是羽色、冠形、体型等 现代鸡种是在标准品种(或地方品种)的基础 上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出的,具有特定商业 代号的高产鸡群,也称商用品系(commercial strain、variety)或配套系。
优质型雄苗 优质型雌苗
小母鸡100~120日龄上市,1250~1500克/只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2年1月26日 2002年5月26日 2002年9月26日 2003年1月26日 2003年5月26日 2003年9月26日 2004年1月26日 2004年5月26日 2004年9月26日 2005年1月26日 2005年5月26日
浅褐壳(或粉壳)蛋鸡是利用轻型白来 航鸡与中型褐壳蛋鸡杂交产生的鸡种。 因此,用作现代白壳蛋鸡和褐壳蛋鸡的 标准品种一般都可用于浅褐壳蛋鸡。
肉鸡
一般分为白羽快大型肉鸡和优质黄羽 肉鸡。
白羽快大型肉鸡
目前世界上肉鸡生产的主要类型。其父 系无一例外地都采用科什尼,也结合了 少量其他品种的血缘。母系最主要为白 洛克,
九斤鸡
北京鸭
中国鹅
丰富的中国地方家禽品种
•我国幅员广大,养禽历史悠久,家禽 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不少地方 品种。 •养禽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