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GPS复习资料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GPS课件第8讲GPS数据采集与处理-文档资料

武汉大学GPS课件第8讲GPS数据采集与处理-文档资料

适用级别 AA、A AA、A
B B~E AA、A B~E
B
B B~E B~E
中心标志
➢ 基岩和基本标石的中心标志采用铜或不锈钢制作 ➢ 普通标石的中心标志可采用铁或坚硬的复合材料
制作 ➢ 中心用十字丝或直径小于0.5mm的中心点表示
埋石作业 埋石结束后上交资料
9.2 GPS接收机的选用及检验
一般性检视 通电检验 试测检验
1、一般性检视
➢ GPS主机及天线的外观是否完好 ➢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是否齐全完好,
是否与主机匹配 ➢ 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和脱落现象 ➢ 设备的文档及软件是否齐全
2、通电检验
➢ 有关指示等工作是否正常 ➢ 按键及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 仪器自测试的结果是否正常 ➢ 锁定卫星的时间是否正常
8)进行摄动改正
u u'u r r'r i i0 i(t toe) δi
9)计算卫星在轨道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 x r cosu
y r sinu
10) 计算升交点经度L
L Ω 0 Ω (t T)O tω e E
11) 计算卫星在地球坐标系下的坐标
X
x xcoL sycoissiL n
静态:同步级别观测时段超过1小时的定位模式,基线精度可达5mm+1ppm。
项目
AA A
B
C
D
E
快速卫静星态截:止高同度步角观(°测) 时段小于100.5小时10,采用15快速整1周5 模糊1度5 解算1方5 法的定
同时位观模测式有,效基卫线星精数 度可达5≥~410mm≥+41ppm≥。4
≥4
≥4
≥4
第七章 GPS数据处理
GPS定位解算 常用GPS处理软件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复习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复习资料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大第三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 GPS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 .GPS卫星星座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

24颗在轨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倾角为55°,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相距60°。

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度角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卫星,最多可达9颗卫星。

3. GPS卫星的作用:第一,用L波段的两个无线载波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地发送导航定位信号。

第二,在卫星飞越注入站上空时,接收由地面注入站用S波段发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有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电路,适时地发送给广大用户。

第三,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地改正运行偏差或启用备用时钟等。

4. 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美国科罗拉多)3个注入站(阿森松岛,迪哥加西亚岛,卡瓦加兰)5个监控站(1+3+夏威夷)5. GPS信号接收机的任务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对所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变换、放大和处理,以便测量出GPS 信号从卫星到接收机天线的传播时间,解译出GPS卫星所发送的导航电文,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位置,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6. GPS系统的特点: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功能多,应用广。

7. GPS系统的应用前景:①用于建立高精度的国家性大地测量控制网,测定全球性的地球动态参数②用于建立陆地海洋大地测量基准,进行高精度的海岛陆地联测以及海洋测绘③用于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④用于工程测量,成为建立城市与工程控制网的主要手段⑤用于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8. 我国的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在大地测量方面,利用GPS技术开展国际联测,建立全球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测定和精化大地水准面;在工程测量方面,应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城市和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大坝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隧道贯通测量等精密工程;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我国测绘工作者也应用GPS技术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等航测成图的各个阶段;在地球动力学方面,GPS技术用于全球板块运动监测和区域板块运动监测;此外,GPS技术还用于海洋测量、水下地形测绘、军事国防、智能交通、邮电通信、地矿、煤矿、石油、建筑以及农业、气象、土地管理、环境监测、金融、公安等部门和行业。

武汉大学GPS课件 第4讲 距离测量与GPS定位 第5讲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武汉大学GPS课件 第4讲 距离测量与GPS定位 第5讲 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cos z Rz ( z ) sin z 0
cos ζ Rz ( ζ ) sin ζ 0
sin z 0 cos z 0 0 1
sin ζ cos ζ 0 0 0 1
cos θ 0 sinθ R y (θ ) 0 1 0 sinθ 0 cos θ
ε 23 2621.448 46.815T 0.0005 T 2 0.00181 T 3 9 3
Δε、Δφ一般用非常复杂的级数展开式表示
§5.2 协议地球坐标系
1、地球坐标系的定义
起始子 午面
Z 北极点
P(X,Y,Z) H
M
L
X
B
Y
X ( N H ) cos B cos L Y ( N H ) cos B sin L Z ( N (1 e H )) sin B
§5.4 坐标系转换
2、空间直角坐标与站心直角坐标间的转换 X j Xi X ji Y ji Ri Y j Yi Z Z j Zi ji
z 0.6406161T 0.0003041T 2 0.0000051T 3 ζ 0.6406161T 0.0000839T 2 0.0000050T 3 θ 0.6406161T 0.0001185T 2 0.0000116T 3
XB XA YB 1 m A, B R YA TA, B Z Z B A
sin 2 1 0 0 cos2 0
0பைடு நூலகம்cos1 sin 1
sin 1 cos1 0

(完整版)(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其应用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美国政府的GPS政策
美国政府的GPS政策
• SA技术(1990.3.25~2000.5.1)
– Selective Availability – 选择可用性 – 人为降低普通用户的测量精度。方法:
• ε技术:降低星历精度(加入随机变化) • δ技术:卫星钟加高频抖动
(短周期,快变化)
– 由于卫星寿命过短,加之俄罗斯前一段时间经 济状况欠佳,无法及时补充新卫星,故该系统 不能维持正常工作。
– 到目前为止(2006年3月20日),GLONASS系统 共有17颗卫星在轨。其中有11颗卫星处于工作 状态,2颗备用,4颗已过期而停止使用。俄罗 斯计划到2007年使GLONASS系统的工作卫星数 量至少达到18颗,开始发挥导航定位功能。
NAVSTAR GPS 21+3 6 55° 20180km 12h CDMA 1575MHz
1228MHz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GLONASS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
• 卫星运行状况
– 从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起, 至1995年12月14日共发射了73颗卫星。
• 系统构成
– 卫星星座 – 地面控制部分 – 用户设备
GPS原理及其应用
P24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GLONASS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
GLONASS satellite
GLONASS constellation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GLONASS
GPS原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其应用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Galileo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alileo
• 伽俐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2002年3月24日欧盟决定研制组建自己的民用卫 星导航定位系统—— Galileo系统。
– Galileo卫星星座将由27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 星组成,这30颗卫星将均匀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 上,卫星高度为23616km,轨道倾角为56°。
NAVSTAR GPS 21+3 6 55° 20180km 12h CDMA 1575MHz
1228MHzຫໍສະໝຸດ GPS原理及其应用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GLONASS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
• 卫星运行状况
– 从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起, 至1995年12月14日共发射了73颗卫星。
北斗1代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图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用户终端分为
➢定位通信终端 ➢集团用户管理 站终端 ➢差分终端 ➢校时终端等
车载型用户机 便携型用户机
通讯型用户机 船载型用户机
指挥型用户机
GPS原理及其应用
绪论 >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其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alileo
GIOVE A
the GIOVE Satellite
• GIOVE的主要目标:
– 频率信号测试; – 验证一些关键技术(比如铷原子钟、氢原子钟); – 轨道环境特征测试; – 并行2或3通道信号传输测试。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资料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一、GPS网及其建立1、GPS网:采用GPS技术建立的测量控制网,由GPS点和基线向量所构成。

2、GPS静态测量的特点:(1)测量精度高(2)选点灵活,无需造标,布网成本低(3)可全天候作业(4)观测时间短,作业效率高(5)观测、处理自动化(6)可获得三维坐标3、GPS网的建立过程:(1)设计准备阶段:项目规划;技术设计;资料搜集整理;仪器检定和检验;踏勘、选点和埋石(2)测量实施/施工作业阶段:实地了解测区状况;卫星状况预报;确定作业方案;外业观测;数据传输备份;基线解算及其质量控制(3)数据处理:网平差及其质量控制;技术总结;成果验收。

4、几个基本概念:(1)观测时段:从测站上开始接受卫星信号起止停止观测间的连续工作时间段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时段持续的时间称为时段长度。

(2)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信号进行观测。

(3)基线向量:利用进行同步观测的GPS接收机所采集的观测数据计算出的接收机间的三维坐标差,简称为基线。

(4)同步观测基线:利用同一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确定出的基线向量被称为同步观测基线(5)闭合环:由多条基线向量首尾相连所构成的闭合图形(6)复测基线:在某两个测站间,由多个时段的同步观测数据所获得的多个基线向量结果称为复测基线(7)同步闭合环:三台或三台以上的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为同步环(8)独立基线向量:若一组基线向量中的任何一条基线向量都无法用该组中其他基线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则该组基线向量就是一组独立的基线向量(9)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基线所构成的闭合环即非同步观测环也称为异步环(独立观测环闭合差的大小可作为评定基线解算结果质量的有力指标)5、GPS网的质量及质量控制:(1)质量=精度+可靠性+(成果适用性)(2)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指标)和质量改善(措施)(3)影响GPS质量的因素:GPS基线向量的质量(依赖于观测数据和处理方法);常规地面观测值的质量(观测方法);起算数据的精度、数量和分布(网的设计及已有成果的质量);GPS网的结构(网的设计和外业观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的完备性(数据处理软件及其解算方案)二、GPS处理的技术设计1、技术设计的依据:GPS处理规范及规程;测量任务书或测量合同书;其他规范与规程2、GPS网的精度和密度设计:用途/目的→GPS等级(AA、A、B、C、D、E)→精度密度设计。

武汉大学GPS原理与数据处理GPS定位中的误差源实用PPT

武汉大学GPS原理与数据处理GPS定位中的误差源实用PPT

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的“多路径误差”。
卫星位置
作为未知数、相对定位或差分定位
缺点:不能同时将所有误差均作为参数来估计
§3.4 卫星星历误差
1、定义:由星历所给出的卫星在空间中的位置与其
实际位置之差。
2、星历类型
➢广播星历
由GPS的地面控制部分所确定和提供的,经GPS卫星 向全球所有用户公开播发的一种预报星历。
VS2 μ μ 2 r 2a
r (1 e 2 )a 1 e cos f s
cos
fs
cos E e 1 e cos E
μ1 3
2 f aμ
f
f1
f2
c2
( R
) 2a
f
c2
e sinE
4、解决相对论效应对卫星钟影响的方法
分两步:首先假定卫星轨道为圆轨道的情况;然后 考虑卫星轨道为椭圆轨道的情况。
第一步:假设卫星轨道为圆轨道的情况,则e=0 取m=398600.5km3/s2,c=299792.458km/s,R=6378km,a=26560km
则可得到:
μ1 3
2 f aμ
f
f1
f2
c2
( R
) 2a
f
c2
e sinE
4.451010 f
解决方法: 在地面上将要搭载到卫星上去的钟的频 率调低,调低后的频率为:
广播星历和IGS精密星历给出的卫星位置之差(m)
测距码以群速度在电离层中传播。
在地面上将要搭载到卫星上去的钟的频率调低,调低后的频率为: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相对论效应
卫星速度
1、GPS测量误差的分类
在GPS测量中,被测站附近的物体所反射的卫星信号(反射波)被接收机天线所接收,与直接来自卫星的信号(直接波)产生干涉,

武汉大学GPS课件第8讲GPS数据采集与处理-精选文档

武汉大学GPS课件第8讲GPS数据采集与处理-精选文档
实施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要求。
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
数据处理软件是否符合要求。
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章 GPS数据处理
GPS定位解算
常用GPS处理软件
§8.1 GPS定位解算
1、解算流程
读取星历文件 解算卫星位置 读取观测文件 定位结算 结果输出
2、读取星历文件
一般性检视 通电检验 试测检验
1、一般性检视
GPS主机及天线的外观是否完好 各种零部件及附件、配件是否齐全完好, 是否与主机匹配 需紧固的部件是否有松动和脱落现象 设备的文档及软件是否齐全
2、通电检验
有关指示等工作是否正常 按键及显示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仪器自测试的结果是否正常
Z
5) 计算升交距角 (未经改正的)
u 'ω f
x
春分点 M
z Y
y

i
升交点
6) 计算卫星向径 (未经改正的)
r ' a ( 1 e cos E )
X
7)计算摄动改正项
δ C cos 2 u ( ') C s in( 2 u ') u uc us δ C cos 2 u ( ') C s in( 2 u ') r rc rs δ C cos 2 u ( ') C s in( 2 u ') i ic is
适用级别 AA、A AA、A B B~E AA、A B~E B B B~E B~E
中心标志
基岩和基本标石的中心标志采用铜或不锈钢制作 普通标石的中心标志可采用铁或坚硬的复合材料 制作 中心用十字丝或直径小于0.5mm的中心点表示
埋石作业 埋石结束后上交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大G P S复习资料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子午卫星导航系统采用6颗卫星,并都通过地球的南北极运行。

2.自1974年以来,GPS计划已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实验三个阶段。

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

3.按照《规范》规定,我国GPS测量按其精度依次划分为AA、A、B、C、D、E六级,其中C级网的相邻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5~10km,最大距离为40 km。

4.协调世界时是综合了世界时与原子时的另一种记时方法,即秒长采用原子时的秒长,时刻采用世界时的时刻。

5.卫星钟采用的是GPS 时,它是由主控站按照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的协调世界时(UTC)进行调整的。

在1980 年1月6日零时对准,不随闰秒增加。

6.当GPS信号通过电离层时,信号的路径会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这种距离改正在天顶方向最大可达50 m,在接近地平线方向可达150m。

7.在GPS定位测量中,观测值都是以接收机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的,所以天线的相位中心应该与其几何中心保持一致。

8.当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步观测。

9.按照GPS系统的设计方案,GPS定位系统应包括空间卫星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

10.在接收机和卫星间求二次差,可消去两测站接收机的相对钟差改正。

在实践中应用甚广。

11.卫星星历误差实际上就是卫星位置的确定误差。

也是一种起始数据误差,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

12.GPS网的图形设计主要取决于用户的要求、经费、时间、人力以及所投入接收机的类型、数量和后勤保障条件等。

13.根据不同的用途,GPS网的图形布设通常有点连式、边连式、网连式及边点混合连接四种基本方式。

选择什么方式组网,取决于工程所要求的精度、野外条件及GPS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立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 C )坐标系。

A、地心坐标系B、球面坐标系C、参心坐标系D、天球坐标系2.我国在1978年以后建立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的推荐值,其长半径和扁率分别为( A )。

A、a=6378140、α=1/298.257B、a=6378245、α=1/298.3C、a=6378145、α=1/298.357D、a=6377245、α=1/298.03.我国西起东经72°,东至东经135°,共跨有( D )个时区,我国采用东8区的区时作为统一的标准时间。

称作北京时间。

A、2 B、3 C、4 D、54.双频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L1和L2信号,利用双频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 C )对观测量的影响,所以定位精度较高,基线长度不受限制,所以作业效率较高。

A、对流层折射B、多路径误差C、电离层折射D、相对论效应 5.GPS卫星信号取无线电波中L波段的两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作为载波,在载波2L上调制有( A )。

A、P码和数据码B、C/A码、P码和数据码C、C/A和数据码D、C/A码、P码6.在定位工作中,可能由于卫星信号被暂时阻挡,或受到外界干扰影响,引起卫星跟踪的暂时中断,使计数器无法累积计数,这种现象叫( A )。

A、整周跳变B、相对论效应C、地球潮汐D、负荷潮7.我国自行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 B )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A、两颗工作卫星B、两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星C、三颗工作卫星D、三颗工作卫星和一颗备份星8.卫星钟采用的是GPS 时,它是由主控站按照美国海军天文台(USNO)的( D )进行调整的。

在1980年1月6日零时对准,不随闰秒增加。

A、世界时(UT0)B、世界时(UT1)C、世界时(UT2)D、协调世界时(UTC)9.在进行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时,需要计算在开阔地带流动站工作的最远距离,已知TRIMMRKⅡ(UHF)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天线的高度为9m,流动站天线的高度为2m,则流动站工作的最远距离为( A )。

A、18.72mB、16.72mC、18.61m D、16.61m 10.基准站GPS接收机与TRIMMRKⅡ(UHF)数据链无线电发射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波特率为( D )。

A、4800B、9600C、19200 D、38400三、名词、概念解释(15分)1. 伪距:GPS定位采用的是被动式单程测距。

它的信号发射时刻是由卫星钟确定的,收到时刻则是由接收机钟确定的,这就在测定的卫星至接收机的距离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两台钟不同步的误差影响,所以称其为伪距。

2.数据剔除率答;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实测星历答:是一些国家根据自己的卫星跟踪站观测资料,经过事后处理直接计算的卫星星历,它需要在一些已知精确位置的点上跟踪卫星来计算观测瞬间的卫星真实位置,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精密星历。

这种星历要在观测后1~2个星期才能得到,对导航和动态定位毫无意义,但是在静态精密定位中具有重要作用。

4. 观测时段答: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5. 黄道: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它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

它就是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观测者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

四、简答题(30分)1. 简述GPS网的布网原则。

(10分)答:为了用户的利益,GPS网图形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GPS网的布设应视其目的,作业时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或者附合路线形式,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3)GPS网内点与点之间虽不要求通视,但应有利于按常规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控制时应用。

(4)可能条件下,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GPS点进行联测;新布设的GPS网点应尽量与地面原有控制网点相联接,联接处的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

(5)GPS网点,应利用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

2. 如何减弱GPS接收机钟差。

(10分)答:①把每个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当作一个独立的未知数,在数据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

②认为各观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间是相关的,像卫星钟那样,将接收机钟差表示为时间多项式,并在观测量的平差计算中求解多项式的系数。

此法可大大减少未知数,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与钟误差模型的有效程度。

③通过在卫星间求一次差来消除接收机的钟差。

3.如何重建载波?其方法和作用如何?(10分)答:在GPS信号中由于已用相位调整的方法在载波上调制了测距码和导航电文,因而接收到的载波的相位已不在连续,所以在进行载波相位测量之前,首先要进行解调工作,设法将调制在载波上的测距码和卫星电文去掉,重新获取载波。

重建载波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码相关法,另一种是平方法。

采用前者,用户可同时提取测距信号和卫星电文,但用户必须知道测距码的结构;采用后者,用户无须掌握测距码的结构,但只能获得载波信号而无法获得测距码和卫星电文。

五、论述及分析题(25分) 1.根据下列控制网的图形,用三台双频GPS接收机作业,相临点之间的距离约1km,仪器迁移时间约20~30分钟,已得分知接收机的使用序号和天线编号如下表,时间为2005年1月17日。

请回答下列问题。

(20分)①根据右图编写定位的先后次序,并根据考试当天的时间在相应位置上写出GPS文件格式;②根据下图PDOP值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段,填入GPS作业调度表中;③根据控制网的图形的观测顺序和观测时间填写GPS作业调度表;序号机号 1 2919 2 2930 3 5306武汉大学测绘学院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GPS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试卷标准答案 A 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 目前正在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GPS 和GLONASS 。

我国组建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欧盟计划组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称为GALILEO 。

2. 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部分组成的。

其中地面监控部分是由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和通信及辅助系统组成的。

3. 利用IGS精密星历进行单点定位时,所求得的站坐标属ITRF 坐标系。

4. 测码伪距观测值所受到的电离层延迟与总电子含量(TEC) 成正比,与信号频率的平方成反比。

5. GPS卫星信号调制采用二进制相位调制法,当信号为“0”时,载波的相位不变化,当信号为“1”时,载波的相位变化180度。

6. 在GPS定位中,我们在接收机间求一次差后可消除卫星钟差参数,继续在卫星间求二次差后可消除接收机间的相对钟差参数,再在历元间求三次差后可消除双差整周模糊度参数。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整周跳变:在载波相位测量中,整周计数是0[,]itt时间段内的累积值,()rF则是一个瞬时观测值,观测时若由于卫星信号被挡等原因而引起累积工作中断,则当信号恢复跟踪后整周计数将会丢失N,这种()Int出错()rF 正确的现象称整周跳变。

2、多路径误差:经测站附近的反射物反射后的卫星信号若进入GPS 接收机就将与直接进入接收机的信号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产生偏差,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径误差。

3、静态相对定位载波测量:利用载波相位测量的观测值,确定处于静止状态,同步跟踪相同的GPS卫星的若干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坐标差)的定位方法,成为静态相对定位载波测量。

4、导航电文:是GPS卫星发播的用于导航定位的信息,包括卫星在空间的位置、卫星钟差、卫星工作状态、电离层延迟等,是二进制代码。

5、相对论效应:由于卫星钟和接收机钟所处的重力位不同,运动速度不同而导致钟的误差,前者为广义相对论效应,后者为狭义相对论效应,对GPS卫星而言,其综合影响平均为4.451010f,可在生产原子钟时调低其频率的方法来解决,其变化部分需用公式加以改正。

6、GPS RTK技术:是GPS差分测量中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他的组成由参考基准站、流动站、以及数据通信链。

参考站把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站坐标信息实时发送给流动用户,流动用户结合本身的观测值进行实时结算,获得精确的坐标。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为什么在一般的GPS定位中广泛采用双差观测值?答:在载波相位测量中,多余参数的数量往往非常多。

解算数千个未知数时不仅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对计算机以及作业人员的素质也会提出较高的要求,此外,此外未知参数过多对解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