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点思维与作文

合集下载

回到原点作文【优秀6篇】

回到原点作文【优秀6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回到原点作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到原点作文篇一原点,就是一个人最初的起点,最初的方向,最初的梦想。

正如设计迷宫的商人所说: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的,方向和欲望。

其实迷宫的入口就是出口,这启示我们,要想走出心灵的迷宫,就必须回到心灵的原点。

那么,如何才能回到心灵的原点呢?回到原点,我们需要摆脱名利的羁绊。

当我们一味追名逐利时,我们的双眼已经被名利所蒙蔽。

修齐治平是儒家士人的理想人生,可是在这条理想大道上,有多少人蝇营狗苟,说违心话,做违心事,无所而不用其极。

陶渊明正是看透漆黑的官场,毅然决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脱离官场,种豆南山,饮酒赋诗,好不自在。

诗仙李白正是看透了宫廷的黑暗而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逍遥自在于白鹿青崖之间。

陶潜李白李正是回到原点,方得心灵之自在。

回到原点,我们需要做真正的自己。

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指出童心就是真心。

可是现实中,有多少人利欲熏心,心比海深;道貌岸然,心如蛇蝎。

他们失却真心,整日里机关算尽,结果反误了卿卿性命,到头来后悔不迭。

而一海之隔的宫崎骏,这个日本老头为何能做出让全世界少儿都心动的动画片?原因就在于他那颗赤子童心。

他厌恶算计,内心始终保持着童真。

他凡事都按照自己的真心来做,一举一动都是真实的自己,绝无造作。

李贽宫崎骏正是回到原点,才拥有了一颗真心。

回到原点,我们要找寻真正的幸福。

时代在进步,我们总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好。

可是幸福却总想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越接近,越遥远。

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力发展了,物质财富更充裕了,可是人们并没有比原来更安静悠闲,相反却更加浮躁了。

据调查,世界人均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是英美,不是日韩,而是内陆小国不丹,一个经常被世人遗忘的国度。

试论原点思维培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原点思维培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试论原点思维培养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发展写作思维的重要阶段。

所以在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一学段的作文教学中,以“原点思维”启发学生,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感受品味生活,从中获取写作题材,并联系实际对事物的本身做深刻的发掘和理解,相信学生能够从中获益。

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处于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正是写作能力形成与提高的关键时期。

要想写出真正的好作文,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由于初中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学生自身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原点思维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既恰切又是当务之急。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在《语文教学的常识性回归》一书中的解释,“原点思维”是指以某一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行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不同于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是对问题本身的扩展,它的特点在于“回溯”,即回到问题的原点,防止思维路径脱离原点。

文中举出了这样几个例子,首先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明代,南京清凉寺里有个法号泰钦法灯的和尚,生性豪放不羁,在他眼里,寺里的清规戒律都不是问题。

因此,寺里的很多和尚都不看好他,认为他枉为出家人,但惟独寺里的长老法眼对他异常器重。

有一天,长老法眼突然问“:有一颗金铃系在了猛虎的脖子上,谁能把它解下来?”寺里众和尚都面面相觑,不知所答。

法灯不假思索地回答:“谁能把铃系上去,谁就能把它解下来。

”众和尚听了,都对他的答案感到满意,钦佩他的智慧。

法灯和尚的答案恰恰是巧妙地运用了原点思维。

由于我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对某一事物进行思考探究时,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会不自觉地把事物本身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结果导致“灯下黑”。

法灯和尚并没有在我们正常的思维习惯的作用下考虑其他外在因素,单纯的“就事论事”反而得出创新性、突破性的见解。

第二例:自古以来“水火无情”道出了人类对水火的恐惧感,多少年来,尽管人们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火措施,世界上每年都会有重大的火灾发生,那么,如何应对火灾,保卫我们的生态资源呢?大家立刻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建造森林防火墙,有的说营造隔离带,有的说在空中喷洒药物。

作文之怎样拓展作文思维(结合回到原点)

作文之怎样拓展作文思维(结合回到原点)

深思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呢?重要的就是 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才能 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古人 说得好:“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 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 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 方可用之。”这三番意思代表了认识逐 步深化、文章渐次深刻的一个过程。
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 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 入深。
文章是因为其蕴含的内容的丰富而显得 深刻隽永,由浅入深就是要把你所看到的生 活现象或材料和你所积累的知识联结起来, 一步步将思路纵深发展。
比如一滴水,首先的感觉很容易是 ①一滴水是渺小的,随便一抹太阳一晒它就消失了。 但思路可以纵深延展: ②虽然渺小,但是一滴水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 ③虽然渺小,可沧海也是由无数个一滴水组成的。 ④同时,辩证的来看,一滴水只有在沧海才永不干涸。
10、长头:开篇后迟迟不肯分段;
11、侏儒:字数不足,文章短小;
12、无尾:没来得及收尾或收尾仓促。
怎样拓展作文思维
在用心观察的基础上,对生活 要“多思”,在“多思”的过程中 学会“深思”,然后在“深思”中 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做到“善思”。
小试牛刀:由“牛”去产生联想,尽量多地 写出与牛有关的道理。 提示: 1、深圳拓荒牛,昂首奋蹄
2、牛吃的草,挤出来的是奶
3、牛的“反刍” 4、 蛮牛的犟劲 5、俯首甘为孺子牛 6、初生牛犊不怕虎……
善思就是要学会一定的思维方法。
常用的思维方法: 从性质上分有同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从时间上分有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 从逻辑上分有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同向思维即是想到性质与之相同 或相似的人或事物。
三第 峡一 的个 人穿 过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历史上无数个第一个穿 过“三峡”的人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模板汇总:回到原点等5篇文集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模板汇总:回到原点等5篇文集

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技巧模板5篇篇一:回到原点“原点”本是数学术语,指数轴的正半轴和负半轴的接点,或指直角坐标系里横轴和纵轴的交点。

由此,“原点”可被视为数轴的基点和坐标的中心。

我们不妨把“原点”这个数学术语沿用到自然、人类和社会这几个范畴中去,从而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

从“原点”处于数轴的基点来看,它象征着事物的出发点、根本点,象征着事物的初始状态、原生状态。

对自然而言,它就是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的一瞬间;对人类而言,“原点”就是精子和卵子结合为人的胚胎细胞的一霎时;对社会而言,“原点”就是部分古猿进化为人类,并以某种关系组合起来以便共同的劳动生活、生存繁衍的一刹那。

从“原点”处于坐标的中心来看,它象征着事物的对称点、平衡点,象征着事物的均等状态、中庸状态。

这有点像天秤在两边的秤盘平衡稳定下来以后指针不偏不倚地指向“零”的情形。

用过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装上windows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后便可以运行了,这就是它的“原点”。

在其使用过程中,要下载驱程,储存文件;用久了,还会出现漏洞,积聚垃圾,感染病毒。

电脑因此会遭到攻击,而且运行得越来越慢,甚至死机。

我们不得不整理磁盘,删除插件,卸载驱程,缀打补丁,清理垃圾,隔离或查杀病毒,优化或更新软件,还原或重装系统,甚至对电脑硬盘进行格式化。

这就是所谓的“回到原点”,其目的无非是让电脑恢复到初始状态或者正常状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

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系统也会出现漏洞、积聚垃圾、感染病毒,也会遭受攻击,运行缓慢甚至死机,也必须“回到原点”,即亦必须进行整理、删除、卸载、清理、隔离、查杀、优化、更新、还原、重装,甚至格式化等一系列的操作。

不过,让电脑“回到原点”轻而易举、简单快捷,并且可以完全彻底。

而让自然、人类和社会“回到原点”则曲折艰难、复杂漫长,并且无法完全彻底。

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发展必须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对原点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变革,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

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作文

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作文

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作文在写作过程中,思维的方式和角度对于作文的质量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单一原点思维和多样化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它们在作文中的应用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探讨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作文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写作中的优缺点。

1. 单一原点思维单一原点思维是指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或立场出发进行思考和表达,忽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观察角度。

这种思维模式下,作文往往呈现出较为一致和集中的观点,具有明确而有力的表达效果。

在作文中运用单一原点思维,可以突出一个中心观点,表达作者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立场,从而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此外,单一原点思维还有助于减少作文的篇幅和冗余,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然而,单一原点思维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观点和角度,作文可能会显得片面和缺乏说服力。

读者可能因为缺乏对立观点的考量而对作品的可信度产生质疑。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单一原点思维并不适合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

2. 多样化思维相对于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强调综合不同的观点和角度,通过对比和对立,形成较为全面和多元的思考和表达。

在多样化思维的作用下,作文能够涵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更加全面地呈现问题的多个方面。

多样化思维可以通过引用权威人物、举例、援引数据等方法来支持多个观点。

这不仅能够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还能够展示作者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作文的品质。

然而,多样化思维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多的观点和角度的引入可能会导致篇幅冗长,使读者难以抓住核心,理解和接受作者的意图。

此外,多样化思维也可能导致作文的结构不清晰,逻辑不连贯,需要作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和编写。

3. 单一原点思维、多样化思维与作文在实际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单一原点思维和多样化思维并不是非此即彼、非对立的思维方式,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和共存的。

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单一原点思维突出中心观点,再通过多样化思维引入相关观点和证据,可以使作文既有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又有全面和有力的论证。

2020原点的优秀作文5篇

2020原点的优秀作文5篇

2020原点的优秀作文5篇回到原点,是审视昨天,找回不该丢失的东西;是着眼明天,思考未来的方向,重新出发。

正因如此,回到原点不是无意义的重复,不是单纯的缅怀过往,而是生活螺旋式的上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原点的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点的优秀作文1原点是X轴与Y轴的公共点,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一方。

我不知道原点是否会孤独,会无奈的笑,眼里含着泪水却不需要流出。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向很多事情,开心的,亦或是不开心的。

那大段大段的回忆,被撕碎之后,埋在脑海中最深的礁石之下。

一件事,忘记它是不可能的,只是会变成碎片,零零星星的浮荡在那些尘土之中;或是溶入海水之中,消失。

它只是消失了,而不是被遗忘了。

那残留的缕缕碎石,亘古不变。

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生命里匆匆的流水,逝去连水渍也不舍得留下,阳光一出来,便只会唱着骊歌。

不会留下浅浅的痕迹,更没有深深的脚印。

我就像是那个原点吧,只是别人生命的交汇点,却不属于任何一方。

看着幽幽微微扬起的嘴角,我的泪水就想流出。

这个高傲的`孩子,她是不是也会偷偷的哭泣?当她又站在第一名的宝座上时,那高傲的弧线是不是也有无奈。

她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孩子,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太多了,连哭都不会了。

当她把帽子给我捡起的时候,我心里便有一种莫名的悸动,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这么一个女孩子,总让人想起一些美好的回忆,美好的却有遗憾的回忆。

不明白为什麽那些生命中有这麽多的错误的相遇,错的一塌糊涂,让我都很无奈。

我们就是上帝手中的玩偶,不需要相信什么命运,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巧合,有的只是必然的结果。

无奈。

GF的笑脸就模糊在这个雪花飞舞的季节。

我看着智能训练上的那一道题潸然泪下,原点是X轴与Y轴的公共点,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一方。

我们每个人都是原点,那些自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对方也许早已忘记。

我们每个人都是原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便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是原点,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是原点,孤单的原点……原点的优秀作文2总有一种期待,回到原点。

以原点为题的作文5篇600字

以原点为题的作文5篇600字

以原点为题的作文5篇600字在这无限宇宙之下,“原点”无处不在,可以是长城的起点的、黄河的源头,也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以原点为题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原点为题的作文1我总爱蹲下来,看地上时光的痕迹,像一行行蚂蚁穿越我的记忆。

我们曾微笑着说,我们停在时光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高晓松说:“回忆是一种病,悲伤是一种残疾。

”可年少的我们却始终情愿痛。

在那个落叶飘零的季节,我认识了玥,一个喜欢落叶的女孩。

玥的脸上总有干净的笑容,她是个快乐的女孩,并带给别人快乐,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么肆无忌惮。

我喜欢牵着玥的手,她的手好柔软好温暖。

我总是说,有玥牵着我,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们就这样牵着手穿梭于一季又一季的流光中。

玥说会和我永远牵着手走下去,我一直这样相信着。

每天,我们会一起等待那破晓黎明的第一道光芒,看万物睁开惺松的睡眼,然后就是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要去哪打发时间。

我们恰好都不是乖巧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当“老夫子”正激情飞扬的时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

我牵着玥的手在风中奔跑,任风肆意地扬起我们的头发。

我们通常是气喘吁吁地跑到很远的地方,然后停下来哈哈大笑。

费尽心思去寻找向往的乐土,小心翼翼地注视着身旁快速流走的世界,生怕错过某些景致。

我们喜欢漫无目的地走路,喜欢体验迷路的惊险;我们喜欢躺在草地上看澄澈的天空,喜欢安静地听杰伦的歌;我们喜欢看烟花在夜空绽放、旋转、升华,喜欢做很多喜欢的事,享受着简单的快乐。

玥说,在这个善变的世界中,唯一不变的会是我们,我们会一直快乐着。

虽然时间会冲淡很多事物,但却无法使我们的友谊黯然。

直到玥离开了,我还是这样坚定不移地认为着。

当华美的落叶落尽时,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

去年叶落的时候,玥回来了。

我的兴奋如喷泉般不可遏止。

可是当我再次牵起她的手的时候,感觉有点冰凉,触摸不到我期盼已久的手心的温度。

走在我们的小路上,她沉默了,不再说她又看到什么什么树落叶了,不再小心翼翼地拾起那落满一地的忧伤。

初三议论作文-回到原点.doc

初三议论作文-回到原点.doc

初三议论作文-回到原点回到构图的起源“起源”是一个数学术语。

它指的是索引轴的正负半轴的交点,或直角坐标系中水平轴和垂直轴的交点。

因此,“原点”可以被视为数轴的基点和坐标的中心。

我们不妨在自然、人类和社会的范畴中使用数学术语“起源”,从而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

从“原点”是数轴的基点的观点来看,它象征着事物的起点、基点,事物的初始状态、原始状态。

对大自然来说,这是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的时刻。

对人类来说,“起源”是精子和卵子结合成人类胚胎细胞的时刻。

对社会来说,“起源”是一些猿进化成人类并结合成某种关系的时刻,这样共同的工作生活、就可以生存和繁衍。

从“原点”在坐标中心的观点来看,它象征着事物的对称点、平衡点和事物的平等状态、黄金分割状态。

这有点像两边天平平衡稳定,指针不偏不倚地指向“零”的情况。

任何使用过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安装了windows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后,计算机就可以运行了。

这就是它的“起源”。

在使用过程中,下载驱动器并保存文件。

如果长时间使用,会有漏洞、垃圾堆积和病毒感染。

结果,计算机会受到攻击,运行越来越慢,甚至崩溃。

我们必须清理磁盘,删除插件,卸载驱动器,修补,清理垃圾,隔离或消灭病毒,优化或更新软件,恢复或重新安装系统,甚至格式化计算机硬盘。

这就是所谓的“回到原点”,它的目的无非是将计算机恢复到它的原始状态或正常状态,减轻负担,轻装上阵。

自然、人类和社会系统也会有漏洞、垃圾积累、病毒感染,也会受到攻击,运行缓慢甚至崩溃,还必须“回到原点”,即还必须执行一系列操作,如整理、删除、卸载、清理、隔离、杀死、优化、更新、恢复、重新加载,甚至格式化。

然而,让计算机“回到原点”就像0+一样简单快捷,而且可以完全彻底。

但是让自然、人类和社会“回归原点”是曲折而艰难的、复杂而漫长的,而且不可能彻底彻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必须遵循“否定的否定规律”。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在更高的阶段重复旧阶段的某些特征,继承和改变起源,从而构成事物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螺旋上升和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训练
根据文章构思的需要,在 “相约”之前或之后加上 适当的词语,作为文章标 题,写一篇文章。
一般思路是与他人约会, 如果把题目定为“相约自 己”,就会有出其不意的 效果。相约自己,是对自 我的一种期待,相约自己 是对自我充满信心。与自 己的心灵有约,将享受到 人生的幸福和美丽。
我们都是世界的新人。我们应 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好生 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如果你不能做一棵青松屹立山 巅,就去做峡谷中的一墩灌木 ,但要做最好的小丛摇曳在溪 边。事情巨细都有,但大小并 不是决定成败的原因。要想成 功,就要走自己的路。记住: 你就是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维大冲浪: 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交流 构思。
我认识的一位姑娘对此也感触 殊深。她一直想当歌星,可她的 面容却成了拦路虎。她锯齿獠牙 ,其丑无比。最初登台演唱时, 为了盖住难看的牙齿,就极力把 上唇往下伸。她使出浑身解数, 要表现出魅力。结果呢?欲盖弥 彰,弄巧成拙。可是就在那天的 观众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听了 姑娘的歌认为她很有天赋。
“姑娘啊,”他坦率地说,“我 一直在观看你的演出,我知道你 想掩盖什么。你为自己的牙齿感 到难为情!”姑娘十分窘迫,那 个人继续说:“那有什么呢?再 说,你想掩盖的牙齿使你与众不 同,倒会使你走运的!”姑娘接 受了他的忠告,忘记了自己的獠 牙,只考虑听众,最后终于成了 杰出的歌唱家。
• (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原点思维方式构 思,自拟标题,自定主题,写一篇文章。 • 德国汉堡有一座野生动物公园,展示各 种野生动物。公园中有一处房子,门口 一块木牌上写着一个问题:自然界最危 险的动物是什么?并注明,打开房门即 可得到答案。请想一想,当我们打开房 门时,会看到什么呢?
看到一面镜子, 照见人自己。
范文例析:
• 你就是你
• [ 美] 多丽丝·卡耐基

我小时候极为敏感和怯懦。我有一 位十分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做 得漂亮是蠢事。她常说肥衣耐穿,瘦 衣易烂,并要我按照这条标准穿衣。 我从不参加晚会,也没有任何嗜好。 我上学后从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课 外活动,就连体育锻炼也不参加,我 的怯懦达到了病态程度。
鳄鱼最需要鳄 鱼皮。
(3)以“疯牛病探源” 为话题,运用原点思 维,自拟标题,写一 篇文章。
疯牛病产生的原因是 牛吃了牛骨粉做的饲 料,这是人为了利益 破坏了动物的自然规 律。
(4)以“中国足 球”为话题,运 用原点思维,自 拟标题,写一篇 文章。
中国足球原来学欧洲足球,长 传冲调,学来学去学不好。后 来学南美的风格,健力宝足球 队到巴西训练,但是桑巴舞也 跳不好,学来学去学不像。中 国足球应该走自己的路,按照 自己的素质条件,发展自己的 风格,这样才有希望。
急中生智:
• 宋朝时毗陵有个12岁的小姑娘,能 读善写,非常有才华。一次有人捡 到一枚破铜钱,上有依稀可辨的 “开元”(唐玄宗年号)二字,便以 此为题要这位姑娘作诗,目的是想 试一试她的学问和智慧究竟如何。 周围围了许多人看热闹,等待她出 丑。因为这个破铜钱,确实没什么 可写。出乎人们意外,小姑娘略想 了想,提笔一挥而就。
我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比我大好几 岁的男人。婆家是个矜持自信的家 庭。我尽了最大努力,企图让自己 像他们,可就是学不像。他们要把 我从自身躯壳中拉出去的每一份努 力都适得其反。我不仅依然故我, 而且被他们向自我中驱使得更深。 我变得紧张而烦恼。我躲避一切朋 友,甚至连门铃响都害怕!
然而,一句偶然的话改变了我的整 个生活。一天,我婆婆和我讲起她 是如何把自己的孩子抚养成人的。 她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总是坚持 他们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他们”, 这句话妙极了!我才恍然大悟,原 来我一直在设法使自己按照一种与 自己不相符合的标准作人,而我所 吃的一切苦头,其源盖出于此。
一夜之间我就变成了另一个人!我开 始变得我就是我。我认真研究自己的特 性,努力认识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长 处。我分析了自己对颜色和款式的喜好 与要求,尔后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 穿着打扮。我走出家门,广交朋友。我 参加一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小的—— 当他们让我表演节目时我真吓呆了。然 而,我每讲一次话就增长了一点勇气。 这当然是个很长的过程,可是我今天已 经变得很愉快了,这是从前做梦也不敢 想的。
• 半轮残月掩尘埃, • 依稀尤有‘开元’字。 • 想得清光未破时, • 买尽人间不平事。 • 请点评这首诗。
•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原地区, 有一位经营苹果园的杨格先生, 他种植的“高原苹果”味道好, 无污染,在国内市场上很畅销。 可是有一年,在苹果成熟的季节, 一场冰雹袭来,把满树苹果打得 遍体鳞伤;而杨格已经预订出了 9000吨“质量上等”的苹果,而 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看来只有 降低处理,自己承受其中的经济 损失了。
• 但是杨格具有出色的应急智能, 善于把“不利”因素变为“有 利”因素。想出了对策,他拟 定了一段广告词,结果使这批 受伤的苹果极为畅销,以至后 来经销商专门请他提供带疤痕 的苹果。 • 请你想想杨格怎么拟广告词, 你试着拟一段广告词,百字以 内。
–杨格的广告词是这样的: “本果园出产的高原苹果 清香爽口,具有妙不可言 的独特风味;请注意苹果 上被冰雹打出的疤痕,这 是高原苹果的特有标记。 认清疤痕,谨防假冒!”
原点思维与作文
导入课题:
以“发现”为题,以 某某发现什么为主要 内容,构思一篇文章。
思维定义:
• 所谓单一原点思维就是指以某一 原有的事物为原点,围绕其所进 行的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 原因和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思维 形式。
对自己 • • 对原本 物事人理 深入发掘
意义探究
作用
• 由于人们思维习惯的作用,在考查 某一事物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 一事物本身排除在思考范围之外, 而去考虑其它原因,结果导致问题 不能解决,单一原点思维打破人们 的思维定势,对对象作反观自照从 而促进创意的产生。在写作上单一 原点思维能帮助你挖掘事物的内涵, 使文章立意深刻。
(2)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原点思维 方式构思,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 在纽约,一只用鳄鱼皮制成的女式 提包,按尺寸大小标价1500-4000 美元,因此,很多人都将鳄鱼皮看 成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很多人都需 要鳄鱼皮。巴塞蒂斯皮特先生花了 几年时间调查:“谁最需要鳄鱼皮 ?”请你想想看,结论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