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笼养鸡饲养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笼养肉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笼养肉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笼养肉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的养殖场区最重要的就是饲养管理,大家经常被提到:三进两出的原则。

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一点:日常保健,现在的趋势防重于治的理念受到大家的认可。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种鸡苗的选择最好在35g以上;
2、育雏期均匀度管理:雏鸡到场后将弱雏挑出来单独饲养,以保证后期鸡苗的均匀度达到85%以上。

育雏期光照管理。

母鸡:3日龄前24小时光照,以后每日缩短光照2小时,直到8小时光照,公鸡:根据采食速度适当延长光照。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1、环境控制。

温度:舍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20周龄以下的鸡群,鸡舍温度低于18℃时要升温。

湿度:舍内湿度8周前应保持在55%-60%,以后45%-55。

2、育成期料量与体重控制。

母鸡:6-10周龄体重控制标准体重50克以内,11-15周龄体重控制在70克以内,16-22周龄体重控制在100克以内。

3、育成期均匀度控制:体重均匀度。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温度,鸡舍温度保持在18-24℃,管理好饮水系统,避免水线、水箱、乳头漏水,导致粪带水分过大,造成鸡舍湿度过大,冬季避免低温高湿,夏季避免高温高湿。

四、日常保健
俗话说的好,十病九肝,肝脏好,肠道好,肝肠一体化,鸡养起来舒心,肝脏的功能大家耳熟能详的有:解毒、排毒、免疫、分泌合成胆汁、造血与藏血。

合成蛋白质也是也是肝脏的一大功能,外源添加胆汁酸,还能有效的缓解应激,还能降低油脂的添加,从而控制养殖成本,龙昌胆汁酸,保肝不伤肝。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笼养肉鸡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模式,它可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控制和养殖效率。

以下是一些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笼舍设计:确保笼舍设计符合肉鸡的需求。

提供足够的空
间,每只肉鸡的可用面积应满足标准要求。

要使鸡舍通风
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日常饲养管理:饲喂均衡的饲料,注意饲料的品质和营养
成分。

按照饲料供应商提供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进行喂养。

同时,确保肉鸡有充足的饮水,清洁和更换水器。

3.疾病预防和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包括定期进行疫苗
接种和驱虫。

随时观察肉鸡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迹象,
应及时采取措施。

4.环境控制:保持鸡舍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在高温
季节注意降温措施,如利用通风设备、喷雾系统等。

确保
适宜的光照条件,提供适当的光照周期。

5.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积聚物,包括清除粪
便和废料。

定期进行鸡舍的消毒,杀灭病原体和减少臭味。

6.肉鸡管理记录和监控:建立肉鸡管理记录,记录饲料投喂、
健康状况、疫苗接种等信息。

监测鸡舍环境指标,如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

7.屠宰和出栏:根据肉鸡的生长周期,确定适当的屠宰时间,
遵循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屠宰和处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笼养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但请注意,具体的饲养管理需根据地区、品种、养殖规模等因素进行调整和实践。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

笼养肉鸡饲养管理要点消毒雏鸡进场前5天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碱等有腐蚀性的消毒液,防止设备损坏,然后用甲醛熏蒸,并将门窗封严,24小时后开窗通风,此时进出鸡舍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消毒,以免破坏消毒效果,对料槽、饮水器清洗消毒,雏鸡到场后。

每天清扫地面,减少灰尘和鸡绒毛对呼吸道的刺激,以后每隔一天要对全场带鸡消毒,可选几种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时要避开疫苗接种期24小时以上。

温度立体养殖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而且室外温度越低,温差就越大。

育雏一般都在最高层,因为最高层温度最高,这样有利于节约热能。

雏鸡进场芝第一天,温度控制在33~34℃为宜,也可根据雏鸡状态调节温度。

温度适宜时,鸡群分布均匀,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当温度变低时,缩颈弓背,向热源集中。

互相挤压,身体发抖;当温度过高时,饮水量增加,食欲减少,呼吸加快,颈部羽毛有水浸样。

在第一周,温度降至30~C,以后每周下降2℃,立体养殖密度大,要比平养温度低1~2~C,应避免造成热应激而买食量下降。

分群立体养殖肉鸡多采用整体育雏,当雏鸡密度过大时要适时分群,确保雏鸡体重均匀,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龄,分群过早,由于体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笼缝隙中钻出,还会造成空间浪费,从而浪费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龄,分群时采取“留弱不留强”的原则,体重大的健雏放在下层,弱雏留下。

夏季由于温度高可适当提前分笼,冬季由于鸡笼上下层温差大,可适当推迟分笼时间,并且下层笼中多放一只,以减少上下层的温差。

通风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通风,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等病的发生,立体养殖单位鸡舍面积的密度大,所以通风更重要,雏鸡进场后24小时内由于整体育雏空间大,可以不通风。

随着鸡龄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风量,调整进风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阴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适时不断调整,达到舍内空气无异味、不刺眼、不缺氧、较舒适的感觉,给鸡只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土鸡放养技术之笼养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土鸡放养技术之笼养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土鸡放养技术之笼养雏鸡的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1)育雏笼的检查
笼养育雏在育雏之前必须检查育雏笼,看育雏笼的底网是否有破漏,各个侧网和笼门是否严实,水槽、料槽是否完整、牢固。

(2)上笼
1日龄雏鸡运到育雏舍后,应尽快地将雏鸡放进笼内。

开始上笼时,幼雏很小,为便于集中管理(如育雏笼为三层或四层),可将雏鸡放在温度较高又便于观察的上一二层。

上笼时先捉健雏,剩下的弱雏放另外的笼饲养。

然后在笼底铺纸,在上面撒些饲料,再将笼门外边的料槽加满饲料并堆高,让雏鸡在笼内容易见到,便于啄食。

(3)分雏
育雏笼内的幼雏养到15~20日龄,雏鸡已明显长大,活动
能力也增强,应将原来集中养在一二层的幼雏分散到下层各层笼去。

分雏时一般将弱小雏留在原先养的笼内,较大、较壮的雏鸡捉出,养到下层笼内。

(4)调整采食位置
雏鸡通过留在笼门的长孔、纵栅间隔或前网与料槽的间隔来采食。

随着雏鸡的长大,每隔5~10天,根据育雏笼前网箱门的采食空挡调整采食位置,使雏鸡既能方便地伸颈到笼外采食,又不能钻出笼外。

(5)捉回地面雏鸡
笼养育雏过程,如鸡群不整齐,有大有小,小雏则经常钻出笼外;饲养员在喂料、喂水、接种疫苗、断喙时如操作不够细心,雏鸡也常钻出笼外。

在地面活动的雏鸡给卫生与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问题,如育雏舍地面潮湿,还会导致球虫病等发生。

因此,笼养育雏应及时将逃雏捉回笼内。

这可利用雏鸡的趋光性与合群性,在夜间开灯撒料,待雏鸡聚在灯下采食时,进行捕捉。

笼养育雏其他饲养管理措施和平养育雏一样。

鸡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鸡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鸡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一、鸡的养殖技术:
1. 环境要求:鸡舍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和充足的光照,不得有噪声、异味。

鸡舍的内墙、地面和设备要保持清洁,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2. 饲料:饲料质量对鸡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种类选择,定期检查饲料品质,精细化饲料喂养管理,对提高鸡的生产效益、降低饲料成本和预防疾病都具有积极意义。

3. 疾病防治:要加强鸡群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疫病防治制度,注重预防疫病的发生,加强对鸡群的日常检查和疾病处理,提高群体免疫力。

4. 饮水管理:水可占鸟体重的60%-70%。

喂水采用自动喂水器,保持水质清洁并有一定的消毒能力。

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神托、过滤网等设施,做到饮水量充足且及时。

二、鸡的饲养管理:
1. 饲料投喂:要正确控制饲料投喂量,按照每只鸡每日需要量进行饲喂。

饲喂时,应混合各种饲料,达到适宜的营养需要。

2. 清洁卫生:要保持鸡舍内墙、地面、设备和饮水器等卫生干净,减少鸡群间的传染病等疾病的发生。

3. 环境控制:要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情况,为鸡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 疫病预防:要加强鸡群的卫生保健工作,注重预防疫病的发生,定期检查鸡的身体状况,以及定期接种免疫疫苗等工作。

5. 饮水管理:要保证饮水质量和数量,注重水的消毒和更换,保证鸡群身体健康。

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技术

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技术

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技术肉鸡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笼养,笼养肉鸡要怎样管理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肉鸡笼养的日常管理一、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1.保持舍内干燥,饮水系统要经常检查,饮水器不要漏水和溢水。

2.保持舍内清洁卫生.每天至少清粪一次,寒冷季节要在中午换气时清粪,以便及时排出氨气。

3.工作人员在舍内动作要轻,不要有特殊音响,尽量避免引起鸡群的骚动。

4.灯泡要每周擦一次,坏灯泡及时更换,以保证应有的照度。

二、观察鸡群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等状况,挑出病鸡,捡出死鸡,以及检查饲养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1.随时观察鸡的采食量情况,每天应计算耗料量,发现鸡采食量下降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

2.挑出停产鸡停产鸡一般冠小萎缩,粗糙而苍白,眼圈与喙呈黄色。

主翼羽已脱落,耻骨间距离变小,耻骨变粗者应淘汰。

对于一些体重过轻,过肥和瘫痪,瘸腿的鸡也应及时淘汰。

如发现瘫鸡较多要检查日粮中钙、磷及维生素D3含量与饲料的搅拌情况等。

3.挑出病鸡每天均应注意观察鸡群,发现食欲差,行动缓慢的鸡应及时挑出并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如发现大群突然死鸡且数量多,必须立即剖检,分析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疫病流行。

每日早晨观察粪便,对白痢、伤寒等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每天夜间闭灯后,静听鸡群有无呼吸症状,如干、湿啰音、咳嗽、喷涕、甩鼻,若有必须马上挑出,隔离治疗,以防传播蔓延。

4.应经常观察鸡蛋的质量如蛋壳,蛋白、蛋黄浓度,蛋黄色素,血斑,肉斑蛋,沙皮蛋,畸型蛋,尤其是蛋大,破蛋率高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捡蛋捡蛋时间固定,每日上午、下午各捡一次(产蛋率低于50%,每日可只捡一次)。

捡蛋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破损,破蛋率不得超过3%。

鸡蛋收集后立即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消毒后送蛋库保存。

四、认真按时完成各项作业每天的开关灯时间,喂料喂水、捡蛋、清粪等工作应按规定的作业时间准时进行与完成。

饲养鸡的日常管理技巧

饲养鸡的日常管理技巧

饲养鸡的日常管理技巧饲养鸡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进行日常管理。

正确的日常管理技巧可以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鸡蛋产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饲养鸡的日常管理技巧。

首先,健康的饲养环境是确保鸡只健康成长的基础。

建议饲养者要定期清理鸡舍,保持鸡舍内部的清洁和卫生。

清理鸡舍时,要彻底清除粪便、积尘和废弃物,确保鸡舍内环境的干净和通风。

此外,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良好的饲养鸡的饲料和饮水系统。

其次,饲养鸡需要科学而合理的日常饮食管理。

饲养者应根据鸡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

饲料应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同时,要确保鸡只有充足的饮水,为它们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并定期更换水源,避免饮水受到污染。

此外,合理的日常鸡群管理对于饲养鸡的健康和生产力也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合适的鸡只数量。

不同品种和类型的鸡只对于饲养环境和饲养密度有不同的要求,饲养者应根据鸡只的需求和饲养设施的大小,合理控制鸡只的数量。

其次,进行定期的鸡只检查和疫苗接种。

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可以帮助饲养者及时发现和预防常见的鸡只疾病,保证鸡只的健康。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鸡只饲养记录,包括饮食记录、生长记录和疫苗接种记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指导。

最后,要保持良好的饲养者与鸡只的关系。

饲养者应经常观察鸡只的生长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应对异常情况,如发现鸡只出现疾病症状或行为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要给予鸡只适当的关爱和注意,包括定期为鸡只修剪爪子、翅膀以及清洁羽毛,保证鸡只的舒适和健康。

综上所述,正确的日常管理技巧对于饲养鸡的健康和产量至关重要。

建议饲养者要注意鸡舍的清洁和卫生、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合理控制鸡只数量、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以及良好的饲养者与鸡只的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鸡只的生产力和饲养效益。

此外,定期进行鸡只健康检查是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

笼养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笼养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笼养鸡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笼养鸡是一种常见的鸡的养殖方式,适用于家庭和小规模养殖场。

本文详细介绍了笼养鸡的养殖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饲养环境、饲养设备、饲料和水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笼养鸡的养殖工作。

【正文】引言:笼养鸡,作为一种常见的鸡的养殖方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小规模养殖场。

相对于放养,笼养鸡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管理更加便捷、环境因素较易控制等。

然而,要想成功养殖笼养鸡,我们必须仔细注意相应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笼养鸡的养殖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希望能为有意从事该项工作的朋友提供帮助。

一、饲养环境及设备1. 笼舍选择:笼舍应具备适宜的通风条件,且保持干燥整洁,为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笼子建议采用金属材质,具备良好的耐用性和抗腐蚀能力。

2. 笼具布局:在笼舍内合理设置饲料槽、饮水器、垫料等辅助设备。

饲料槽和饮水器应足够宽敞,容易操作和清洁。

垫料可以选择木屑、麸皮等,要保持干燥,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的配方:根据不同阶段的鸡的饲养需要,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确保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在选择饲料时,可以咨询养殖专家或者购买有信誉的饲料品牌,以确保质量。

2. 定时供给:要建立起合理的饲喂制度,充分满足鸡的饥饿感。

通常情况下,应定时为鸡提供新鲜的饮水和饲料,但要注意是否过量,以免造成浪费或者鸡过度肥胖。

三、健康管理1. 定期检查:要经常对鸡进行体检,定期观察鸡的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有需要,可以请兽医进行专业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疫病预防:加强鸡舍内外的卫生管理,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垫料,控制粪便和尘埃的扩散,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三、留言总结笼养鸡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养殖方式,但要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仔细按照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细心养殖。

通过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及设备,合理的饲料管理,以及健康管理的实施,我们可以确保笼养鸡的身体健康和高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窑洞笼养鸡饲养管理技术陕北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中部,其中部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差,沟壑纵横,人口密度平均67人/ 平方公里,其中北部茆状丘陵沟壑区,由于垦殖历史较早,人口密度达100~153人/平方公里,远大于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规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负载低于20 人/平方公里的标准.陕北整个丘陵沟壑区90%的土地为坡梁地,年均降水量只有300~500 mm.面积占陕北总面积的60%,但人口占陕北总人口的69%.人口压力大,植被差,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为黄土高原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也是陕北最贫穷的区域. 陕北窑洞是在黄土高原天然黄土层下孕育生长的.它依山靠崖,妙居沟壑,深潜土原,凿土挖洞,取之自然,融于自然,是"天人合一"环境观的最佳典范.陕北窑洞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生土材料施工简便,便于自建,造价低廉,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因为窑洞是在地壳中挖掘的,只有内部空间(洞室)而无外部体量,所以它是开发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节地的最佳建筑类型.窑洞深藏土层中或用土掩覆,可利用地下热能和覆土的储热能力,冬暖夏凉,具有保温,隔热,蓄能,调节洞室小气候的功能,是天然节能建筑的典型范例.窑洞一般有6 m深,4 m宽.洞门用块石砌成半圆形,饰以精致的格扇,花式多样.这些窑洞具有独特的特点:不破坏地貌,不占用耕地,向地下争得居住空间,冬暖夏凉.冬天,窑洞里的气温比室外高13℃左右;夏天,比室外低10℃左右.此外,窑洞很幽静,听不到喧闹之声.当然窑洞也有缺点,就是采光不良,夏季潮湿,洞内通风差.基于陕北生态治理的考虑和舍饲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引导当地农民致富,我们在陕北推出了规模化窑洞笼养鸡技术.主要推广区域集中在陕北丘陵沟壑区. 1陕北窑洞笼养鸡的优缺点陕北窑洞笼养鸡技术就是利用陕北窑洞数量多,造价低,冬暖夏凉,非常安静等诸多优点,将窑洞作为鸡舍,结合现代集约化笼养鸡技术发展规模养鸡,促进陕北窑洞笼养鸡事业的大发展.1.1陕北窑洞笼养鸡的优点①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新建鸡舍,充分利用废旧窑洞,规模可大可小.一般年份,一个家庭妇女, 用一孑L 窑洞饲养300~400只蛋鸡,年纯收入可达 4000元以上.②改变了陕北传统散养鸡的习惯.窑洞笼养鸡便于科学管理,提高了陕北养鸡业的经济. ③发展陕北窑洞笼养鸡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养鸡业的副产品鸡粪是优质的农家肥,可以上地施肥,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④陕北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利用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便于调节鸡舍内温度,有利于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1.2陕北窑洞笼养鸡的缺点①窑洞通风不良,尤其在冬季舍内封闭较好,有害气体含量较高.②窑洞前后部及上下层温度不均匀,对产蛋鸡群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 2陕北窑洞笼养鸡饲养管理配套技术由于陕北窑洞笼养鸡的技术特点,决定了陕北窑洞笼养鸡饲养管理不同于其它地区,笔者参与了陕西省农发办重点推广项目"陕北窑洞笼养鸡配套技术推广"(编号:98—54),通过大量的窑洞笼养鸡实践,认为要针对这一特定的小气候特点,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采取简单可行的措施,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1鸡苗关,即良种鸡苗的引进和选购,此为养鸡量11.7~11.9 MJ/kg,蛋白质18%.实践证明,高浓度日粮育雏有利于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理想.育雏期营养供给分为两个阶段:0~3周饲料浓度为:能量12.1~12.5 MJ/kg,蛋白质21%左右;4周及之后供成功的基本保障.鸡苗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生产实践中,好多养鸡户认识不到鸡苗的重要性,或者不注意鸡苗的选择和订购,结果从根本上出现失误,导致即使是好年景也出现养鸡不赚钱,甚至亏本的现象.可见,鸡苗关对养鸡成败的重要意义. 在陕北窑洞笼养鸡技术推广过程中,先后引进过来航鸡,罗斯鸡,罗曼鸡,海赛克斯,海兰鸡,尼克鸡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但由于我国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各地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在各地区表现各异.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良好的鸡种,不可求新求异.其次应当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疾病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的鸡苗,不可贪求便宜,购买条件差的种鸡场鸡苗. 随着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同时期和阶段,褐壳鸡蛋和白壳鸡蛋均占过优势,目前白壳鸡蛋的价格略高于褐壳鸡蛋,笔者认为白壳蛋鸡与褐壳蛋鸡各有千秋,引进鸡苗前应做好充分调研和了解,要注意市场需求和行情,并确定需要饲养的品种,然后再选择父母代场家,重点考察和查验引种证明,引种时间,引种数量,种鸡群,孵化室及设备等.2.2给饲料浓度为:保持能量不变,蛋白质降为19% 左右.2.2.3密度雏鸡生长发育很快,所以密度要及时调整;鸡龄越小,密度越大,鸡龄越大,密度越小.所以,当鸡群防疫,转群,断喙时一定要疏散密度.密度过大,小鸡没有足够的采食饮水空间,也没有宽松的采光和休息空间,势必影响小鸡的生长发育,一部分鸡吃不饱,喝不好,休息不好,生长发育受阻,最后变成弱雏,成年后鸡群不整齐,大小不一,产蛋高峰不高,持续时间不长,这样就直接影响到鸡群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在养鸡生产实践中,1月龄内的鸡苗一般要求晚上不关灯,水料不断,以便小鸡自由采食和饮水,一部分白天没有吃饱的鸡可以继续采食和饮水.2.2.4湿度,湿度不能过大,否则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鸡群发病.养鸡生产上杜绝在炉子上烧水,或者在炉子上放水壶.另外,要及时清理粪便,并打扫卫生,一般要求夏季每周3次,冬季每周2次.2.2.5通风主要关系到空气质量,窑洞不能有过大的氨气味,浮尘和脏物,窑洞是小鸡长期生存生活的环境,保持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通风,是鸡群健康发育的根本保证.所以,在养鸡实践中,必需处理好保温和通风这一对矛盾,既要保温,又要通风,二者有机结合,才能避短扬长.2.2.6均匀度均匀度是培育达标后备鸡群的关育雏关鸡苗引进后要严把育雏关,高的小鸡成活率是陕北窑洞笼养鸡成功的第一环节.所以, 育雏舍的大小,空间,热源提供方式,温度,光照,密度,湿度,通风等一定要符合小鸡的代谢生理和生长发育需要.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育雏期一定要按相应的饲养手册操作.2.2.1育雏温度育雏舍的起始温度必须保证在34~35.C.小鸡对温度要求较严,所以,在养鸡实践中一定要看鸡施温,窑洞温度过高时,鸡群表现张嘴,散开,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脱水,死亡等现象; 而窑洞温度过低,则会出现拥挤,踩踏,小鸡伤寒,白痢,肺炎等现象.一般情况下,一周内的小鸡要求 33~36℃,前3 天为34~35℃,后3 天为33~34℃为宜;关键是一定要恒温,即昼夜温差越小越好,尽量做到温度恒定;温度计的高度与鸡背的高度一样高为宜.一般来讲,育雏温度从33℃开始,每周减少 2℃,直至21.C;光照从24 小时/天开始,每周减少2小时,至12小时。

键指标,通过均匀度的正确评价,可以预测鸡群开产的整齐性,产蛋率递增速度,产蛋高峰值和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问长短.均匀度达80%~85%,为合格鸡群;均匀度达85%~90%,为良好鸡群;均匀度达 90%以上,为优秀鸡群. 2.3育成关育成期的关键是抓体重控制,提高均匀度.实践证明,16~18周龄体重均匀度与产蛋的持久性及成活率呈正相关.所以,育成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并且将均匀度提高N85%以上.具体做法是:每周随机抽取总数5%的鸡(不少于30只),空腹进行称重,将其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对比,若体重超标,下周则不予增加饲料,维持本周饲料量.若体重低于标准,下周应适当h.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8~10日龄进行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湿帘通风为好. 2.2.2营养供给传统饲养供给育雏日粮浓度:能增料,但不能太多,拟定一个加料计划,使体重在3 周时间内达到标准.同时根据均匀度的高低,将群体分为大中小3群.2.3.1 5生物效价要高.2.5防疫关鸡群的健康是鸡群生产性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本保障,由于现代笼养鸡技术的飞速发展,围绕养鸡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物流迅速传送,像鸡苗,疫苗,饲料,原料,药品,人员,车辆,产品等相互交流,这些有可能构成传染源和传播媒介,而多年的养鸡实践告诉我们,鸡的传染病,常发病无孑L不入,无时不在.因此,商品鸡场一定要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免疫,防疫时要注意疫苗的生产厂家,日期,规格,免疫剂量,免疫途径等,同时要做到不漏鸡,无空针,防确实,防一致.2.6窑洞消毒平养育成地面用粗糠作垫草,垫cm左右,冬季略垫厚一些.调节好饮水线高度,并检查每个饮水器乳头是否漏水,漏水必须立即修复, 笼养把用具全部放入窑洞内,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15~40 ml/m3加上7.5~20 g/m3的高锰酸钾薰蒸12h以上,再打开门窗通风.对窑洞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除草消毒,窑洞内用lo%~20%石灰溶液喷雾或浸泡地面,待干后,室内地面用清水清洗干净, 干后待用.饮水器用醋酸消毒,浓度为10%~20%. 2.3.2转群防应激转群前3 d,小鸡饲料中加入电解质或维生素.饲料更换要采用逐渐过渡法进行. 转群时冬天选晴天,夏天选在早晚凉爽的时间.尽量能在l d内转完,并把体重大小一致的分在一起便于管理.体重轻的可留在育雏室内多饲养1周.转群时防止人为伤鸡. 2.3.3转群初期饲养管理小鸡转群后,由于环境消毒关要针对陕北窑洞笼养鸡鸡病流行特点把好消毒关,定期消毒是鸡群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主要措施,不敢轻视.消毒时对不同的消毒剂,要有所选择,做到有的放矢.一般养鸡户采用交叉消毒的方式,减少了盲目性,值得推荐.消毒前应彻底清扫窑洞和用具,浓度要适中,消毒要彻底.消毒剂的种类有氯制剂,碘制剂,过氧乙酸,双链季胺盐类等. 2.7高产关鸡群开产达5%,即更换产蛋高峰料. 产蛋高峰料的浓度是:能量11.91 MJ/kg,粗蛋白质 17%~18%.此时,饲料中钙,磷含量摆到了突出重的变化,需要适应,要防止炸群.注意观察鸡能否都喝得上水,1周后鸡熟悉以后,才能按育成鸡的管理技术进行正常操作.2.3.4限制饲养采食量比自由采食减少10%~要的位臵,为了满足产蛋高峰的需要,饲料中钙含量要求达到3Yo~4%,有效磷达到0.4%~0.45%.但根据鸡产蛋的生理特点,蛋壳的钙化时间主要在夜间,因此建议饲料中钙含量适当留有余地,每天下午15:oo~16:00再一次性补给块状贝壳,这样做有利于钙的直接吸收利用,可提高蛋壳品质,且由于饲料中钙含量低而饲料适口性好.高峰期是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时期,因此,高峰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蛋鸡品种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进入高峰期,高峰期持续6~9个月左右.鸡群进入高峰期以后,新陈代谢非常旺盛,产蛋率在85%以上,一般都在92%~97%之间,所以,日常管理一定要科学规范,营养物质全面,易吸收,所有成品及原料供应渠道稳定不变,要水料不断,保证鸡群吃饱喝20%.使生长略受抑制,防止过早性成熟(过早开产),控制体重增长,维持标准开产体重,减少采食量,从而节省饲料,降低体内脂肪积蓄,预防产蛋鸡出现脂肪肝综合症.2.3.5称重每周末随机取5%的鸡称重,对照标准检查限制饲料的数量是否合适,以决定调整下周的给料量,并检查鸡群体重的均匀度.2.3.6光照控制转群第1 d应每5 m2用15 W白炽灯整夜照明,目的是防止转群的惊吓扎堆.前一周灭灯后要密切注意鸡群,防止炸群,扎堆,根据鸡群呼吸声判断鸡群是否转群后感冒.18周前光照保持8~12 h恒定光照,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 2.4饲料关养鸡生产上,养鸡户一般选择预混料足,为了减少应激,建议高峰期不要更换饲料;光照时间为16 h左右,高峰后期为16.5~17 h,光照强度为3.5 lx,随着高峰期的持续延长,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均要适当延长和增加,使鸡群的产蛋性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或浓缩料,然后按照厂家推荐比例进行配制.不论采取那种方法,应做到营养全面,价格合理为标准.一般要求营养指标要高,营养素搭配比例科学,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3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的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