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和降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年变化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年较差: 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平原 (盆地)大于高原;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1 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①气温的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100米),气温越低(0.6℃) 正温:上冷夏热 逆温:上热下冷
①太阳高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 阳辐射强
④日照时间: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气系统受 热过程
下垫面状况 大气保温作用
19.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其原因是 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注意:影响我国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部的高压脊,在其控制之下会出现高温干 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份伏旱天气
例题讲解 气温的影响因素
文字
以亚欧苔原带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气温对地 4分 理环境的影响
备考建议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图、示意、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气 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等,难度较大。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特别注意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体现综合思维。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气温分布及成因

气温分布及成因方法平台1.思维步骤:理解大气热状况—归纳影响气温的因素—解释气温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关键:高中理论要与初中世界、中国区域的气温分布特点(等温线区域图)紧密结合。
必懂原理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太阳辐射是能量源泉;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有关;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城市等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1、图表分析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原因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①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特点从世界7月和1且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上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一)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汽温就低。
从图上可以看出,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这说明气温的分布,除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与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这是因为表面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在南半球要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三)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这表明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四)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0一30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
这是因为:7月份太阳直射北纬200附近;沙漠地区少云雨,太阳辐射强度大;沙漠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增温快。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等温线的弯曲判读1、判断南北半球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所以无论冬夏季节还是南北半球,气温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高纬在北方;南半球则相反。
高中地理课件1中国的天气与气候(降水好)人教版

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3、水旱灾害
读某月份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 月份(一月、七月),图中A所在地区气温低的 (1)该图是_____ 原因是海拔高 _______ ,因此,该地区农业中 ______ 畜牧 业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等原因,这一地区的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往往较高。 吐鲁番 (2)图中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有“火洲”之称的 ________ ,该地发 灌溉 葡萄、哈密瓜 展农业依赖 ______条件,著名的农产品有 ________ 、_______等。 图中另一高温地区是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重庆,其气温高的原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降水量沿该线 变化的趋势是
雨 热 同 期
气 候 复 杂 多 变
我国位于亚 洲东部,太 平洋西岸。 海陆热力差 异显著,季 风盛行。
高温期与多雨期 一致,水热配合 好。 有多种多样的温 度带(五个温度 带和一个高原气 候区)和干湿地 区(四类) 1.跨纬度多。 2.东西距海 洋远近不同 。
1.夏季全国普 遍高温使需热较 多的作物 — 水稻、 玉米种植地区大 大向北扩展。 2.雨热季节配 合好,有利于树 木、牧草、农作 物生长。
常绿阔叶 林
季雨林
荒漠
不同的温度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反映在 农业上,有耕作制度的不同和作物品种的不同
三、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一
读图回答
1、800毫米等降水量 线通过___ __河 秦 岭、淮 附近至_____ 青藏高原东 南边 缘。它与我国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查漏补缺热点梳理地理经典题训练 02(解析版)

一、知识规律回顾1.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①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②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2)①大陆与海洋:大陆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大陆热容量小。
②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夜晚高。
③低纬与中高纬: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是中高纬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冬季相反,故冬夏季获得的热量差别很大;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
赤道洋面上气温年较差最小。
④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
平原地区则相反。
2.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①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其天气变化过程如下。
②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其天气变化过程如下。
[特别提醒](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
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
如我国北方春季的沙尘暴天气。
(2)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云雨区都出现在冷气团一侧。
(3)准静止锋是冷暖气流相遇作拉锯式移动的锋,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往往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2)气旋和反气旋(3)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在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气旋与锋面系统叠加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
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比较说明如下表:(4)①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②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少雨。
③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
暖温气流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⑤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如西风带)多雨,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高中地理之气温

气温一、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二、气温的时空变化1、气温的时间变化(1)日变化①最高:地方时14时左右。
(因为太阳辐射把热量给地面,地面辐射把热量给大气需要一个过程。
)最低:日出前后。
②日均温:把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测得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
③气温日较差及其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影响因素:1)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阴天气温日较差)。
2)地形(凹地气温日较差>凸地气温日较差),如山谷气温日较差高于山顶气温日较差。
原因:低凹地形,通风不良,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处,且受地面影响较大。
凸地因风速较大,且与四周大气接触广,受地面影响小,温差小。
特殊: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降低,晚上保温作用弱。
3)海陆即下垫面比热容(陆地气温日较差>海洋气温日较差)。
4)纬度(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越小,日较差越小。
5)季节(中纬地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冬季气温日较差)。
原因:太阳辐射日变化夏季比冬季大得多。
低纬地区太阳辐射日变化随季节变化很小,极地地区冬有极夜、夏有极昼,两地太阳辐射日变化随季节影响变化不大,日较差不大。
6)植被(裸地气温日较差>绿地气温日较差;沙土日较差>粘土日较差;深色土日较差>浅色土日较差)。
(2)年变化①气温最高与最低月份温馨提示1)地面储热,因此年内气温最高和最低值落后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月份1~2个月。
2)南半球相反。
3)海洋延后一个月。
(海洋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②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均温最高值与月均温最低值之差。
1)随纬度升高年较差变大,因为太阳辐射年变化随纬度增大而增大。
赤道附近,昼夜几乎相等,最冷月和最热月热量收支相差不大,年较差很小。
极地地区,昼夜长短变化大,冬寒夏凉,年较差大。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 考点21 中国的气候(解析版)

中考地理考点总动员考点21 中国的气候【考点梳理】考点1 我国气温分布及特点1.气温分布特点(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我国1月0 ℃等温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我国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气温最高处在海南省。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2. 我国的温度带: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自南向北将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及一个青藏高原区。
考点2 我国降水分布及特点1. 我国降水分布及特点(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4)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2. 气候的干湿状况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考点3 我国的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1)气候类型: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气候。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气温主要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差异大;降水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 季风气候显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或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重难突破】1. 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基本特点(规律)原因[来源:学科网]影响名称[来源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退得晚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退得早,南涝北旱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地区最大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地理

13.(2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2)说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线(铁路线) (2分)和河谷地区(2分)。 因素:水源(2分)。
13.(2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3)图13中铁路沿线西瓜甘甜可口,西瓜种在在沙砾层之下 的土壤里,沙砾层有15厘米左右,再铺上碎石。简述铁路沿线 气候特点, 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地表沙砾、碎石对西瓜生长
.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9、季风区和非季风
非 季 风 区
大兴安 区大致以________ 岭 、___ ____山、 阴 山、 贺兰 巴颜喀拉山、______ 冈底斯 ________
山为界。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km 范围内 的平地面积/100 km )}/500。读沿102°E和35°N我国地 形起伏度图,完成下列各题。
2 2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华北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 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 ,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 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985万人。2009年12月1日国家 颁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⑶分析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区位优势。(3分)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大约有多少度? 1.我国冬季南热北冷 ,南北温差大
-30℃
跨将近 50个纬度。冬季 每年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 所以,我国冬季越往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 空气频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 北去,气温越低。 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 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我国南方 西部地区的高原和山 南方低,太阳辐射强度 由于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中间有重重 地因海拔高 ,气温偏低. 弱。再加上北方昼长也 山岭作屏障,所以受冬季风的影响弱,降 比南方短,太阳辐射时 温程度远比北方小。由此可见,冬季风的 间短 ,自然北方获得的 影响使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更加悬殊。 20℃ 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影响气温的因素

云南小伙需不需要外出避暑?
宾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地带。
地理问题的分析一定要在时空背景下进行。
纬大地海洋天下人
2024年春播进程图
3.气温的变化之温差问题
昼夜温差/日较差 年温差/年较差
最高气温出现14时左右; 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陆地大于海洋 内陆大于沿海 高原 大于 平原 低纬 大于 高纬 晴天 大于 阴天
气温的日变化
凸地
凹地
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 迅速,故气温日较差小
白天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地面为热源,通 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夜晚常为冷空气沿山 坡下沉汇合,加上辐射冷却,日较差大。
“白天气温蹭蹭上升,就像一秒入夏,早晚没有 了阳光,又感到冷飕飕。”
常年4月气温起伏大 全国大部犹坐过山车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 并简述原因。(12分)
气温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 因为(湖面海拔约3800米)海拔高(2分), 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 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2分),空气稀薄,白 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分)。
课后练习:图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推 测P地属于: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吐鲁番 盆地年平均气温只有14.5℃,然而日最高气温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极端 最高气温可达49.6℃,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当地居民建立了半地窖式(一半埋 在地下)的房屋。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地质剖面。 (1)说明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夏季气温最高 的地区有“中国热极”之称的自然原因。 (2)从气候角度简析当地居民建立半地窖式 房屋的原因。 (3)在吐鲁番地区某果园中,人们在果树下 土壤表层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丙地大雾天气较多,下图是气温垂 直分布的4种情形,其中最不利雾气天 气形成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3)题,①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利于污染物扩
散。其他三种情形,在不同高度均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
趋势 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 洋上向北凸出;7月份大陆上等温 线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内陆 地区
海拔高的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海拔低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地形
沿海
暖流流经的地区等温线向高纬 弯曲,寒流流经的地区等温线
洋流
地区 向低纬弯曲
活动:结合上表,请同学们用等温线绘绘气温的水平变化趋势。
纬度:太阳高度的大小
太阳辐射
日照时间长短:昼长、地势、天气状况 地势高低:大气厚度、大气透明度
大气成份:CO2、H2O,固体杂质(大气污染程度)
3
高气压、高气压带
、
气压
决
影 大气环流
低气压、低气压带
定
响
风
较高纬 较低伟 风带
气
海
陆
温 度
温 的
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垂直向上的变化
带 及
因 素
下垫面
地形
第 1 讲 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专题: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导入: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判断造成该区域南北温度 差异及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其 他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 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幅度。一般, 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1)垂直方向: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
每升高1 000米气温约下降6°C。
(2)水平方向
地区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全球
海陆 间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呈递减
解析 第(1)题,由于地理纬度差异,高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 阳辐射不同,使纬度较低区域温度比纬度较高区域高。①处有 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对所经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温度较同纬度低。
答案 (1)太阳辐射 洋流
(2)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 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风坡、背风坡 阳坡、阴坡
蒸 发
洋流
地面性质
的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
状
改变大气的成分
况人类Βιβλιοθήκη 动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面特性
•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6(1)(2)]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要求。
•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
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
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 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解析:第(2)题,应从气温、晴雨、风、气压 等方面描述。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 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 气流运动弱,气温高且变化小。
答案:(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 较稳定(波动小)。
小结:
作业:
谢谢
扩散。答案 (3)A
核心规律:
1.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气温最 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 的情况。一般,低纬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陆地 日较差大于海洋。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之中,就北半球而言,太阳辐射最强在夏至日, 最热月在7月;太阳辐射最弱在冬至日,最冷月在1月。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大陆推迟一个月。南半球与北半 球季节相反。
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材料示意与成都和昆明对比, 所以应排除纬度和海拔两个因素,应从地形对气 流运动的影响分析。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 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 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
答案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 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 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