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木渎镇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pdf
大都市边缘区产业转型期工业型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之路
总体规划思路—— “四位一体、相辅相成”
以区域统筹为基础 ——研究城镇功能定位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 ——引导产业转型与升级
以空间协调为核心 ——基于生态保护和合理环境容量的城乡空间布局
以历史保护为重点 ——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6
第二部分 现状分析
7
概况
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都已纳入苏州城市规划区范围。 总人口23.2万,其中城镇人口21.7万。 下辖: 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 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 天池村 3个社区——香溪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7个居委会——同春居委会、翠坊居委会、胥江 居委会、下塘居委会、白塔居委会、花苑居委 会、藏书居委会
苏州市总体规划将木渎镇38.20平方公 里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4
规划背景
木渎行政区划调整
2006年吴中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藏书镇230省道以北地区并入木渎镇,加之穹 窿山风景区,全镇总面积74.59平方公里 。
规划法律环境日益完善
城乡规划法 物权法
木渎自身建设的需要
5
总体规划思路
我们的思考
其他 11%
其他 11%
陕西 湖北
陕西 湖北 湖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西
其他
江苏 28%
居住分布
暂住人口居住区域较为集中。 原木渎镇占98%。
江苏 28%
木渎镇外来人口居住分布
与高新区接壤的金山村、天平村 和西跨塘村三个村,就达到了 15.9万,占总数的64%。
与胥口、横泾相邻的尧峰村和姑 苏村合计5.0万,占20%。
第一产业 0%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一、前言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拥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的老旧落后,木渎古镇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基础设施陈旧、旅游服务水平不高、文化传承缺乏等问题。

为了提升木渎古镇的形象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提升工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将尽最大努力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和文化,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二、整体规划1. 景观提升在木渎古镇主要的道路和广场上,对景观进行提升,包括道路整体沥青铺设,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保护老树木及新植树木的合理配置,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并引入古镇元素,提高古镇整体的美观度和宜居度。

2. 文化传承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将收集到的历史文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进行整理陈列,展示木渎古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并在木渎古镇内开设工艺品店、手工艺品展销点,推动古镇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的文化体验。

3. 旅游服务设施在古镇内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旅游服务。

4. 连接改善修复并改善木渎古镇内的道路网络,改善交通设施,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引导游客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压力。

5. 活动举办定期举办古镇文化节、民俗活动、演出、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吸引游客,促进古镇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三、具体内容及步骤1. 景观提升(1)道路整体沥青铺设对木渎古镇主要道路进行彻底修整和沥青铺设,保证道路质量,提高行车安全性和旅游体验。

(2)绿化植被的更新和优化在古镇内进行绿植的更新,引入具有历史特色的植被,增加美观度并有利于环境改善。

(3)美化沿街商铺外立面对古镇商铺外立面进行整体美化,引入古镇元素,使古镇更富有特色,吸引更多游客。

并鼓励商家进行统一翻新装修,提高整体品质。

2. 文化传承(1)建设木渎古镇博物馆在古镇内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用于展示和陈列木渎古镇的历史文物、图片等,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文化体验。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

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木渎镇穹窿山地区镇域用地规划图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7]24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4.14
【实施日期】2017.04.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江苏省政府关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总体规划的批复
(苏政复〔2017〕24号)
苏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的请示》(苏府呈〔2017〕1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2016-2020)》。

你市要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统筹做好木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法保护好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遗存,合理利用自然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木渎镇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生活舒适、社会和谐的历史文化名镇。

打造苏州西部服务业重镇--木渎现代服务业发展巡礼(一)异军突起的木渎房地产板块

打造苏州西部服务业重镇--木渎现代服务业发展巡礼(一)异军突起的木渎房地产板块

打造苏州西部服务业重镇--木渎现代服务业发展巡礼(一)异军
突起的木渎房地产板块
殷净;雪鸿
【期刊名称】《苏南科技开发》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必然选择,也是谋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这在傍靠大中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有利于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与效益,增强经济含量,有利于拓展城乡居民的就业面,同时可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配套环境,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措施.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殷净;雪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公益林抚育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以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为例 [J], 黄文珍
2.木渎的时光:千年木渎的“青春使命” [J], 李楠;
3.把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中学周先荣
校长访谈录 [J], 陈庄;
4.快速城市化进程下江南古镇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分析--以苏州市木渎古镇为例[J], 赵酉辰;李超君
5.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二小学构建绿色和谐现代化校园培育全面发展素质型人才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

木渎古镇提升工程方案公示为了进一步保护木渎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镇的城市形象,改善古镇的环境质量,提高古镇的旅游品质,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决定进行古镇提升工程,并向社会公示本方案,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

一、工程背景木渎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距上海市区50公里,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曾为明清时期苏州府辖下的四大市镇之一,素有“江南第一镇”之称。

古镇汇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旅游吸引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木渎古镇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购物。

然而,由于长期的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古镇周边的道路、建筑和环境逐渐老化和破损,给古镇的城市形象和旅游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传承木渎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古镇的城市形象,改善古镇的环境质量,提高古镇的旅游品质,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决定进行古镇提升工程。

二、工程内容1. 道路改造升级:对古镇内的主要道路进行重新铺设和改造,提升道路宽度和平整度,改善交通流线,增加行人通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和观光体验。

2. 建筑修缮保护:对古镇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重点保护古代建筑的原貌和特色,修补古建筑的裂缝和破损,加固古建筑的结构,恢复古建筑的历史风貌。

3. 环境绿化美化:对古镇周边的环境进行绿化和美化,增加绿地和花坛,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宜人的环境氛围,提升古镇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景观。

4. 设施设备配套:增加古镇内的公共设施和旅游设备,设置便民服务站、垃圾分类点、休息座椅等,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

5. 宣传推广活动:开展古镇的文化宣传和旅游推广活动,组织古镇的文化节庆活动和旅游主题活动,增加古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工程实施1. 技术方案:木渎古镇提升工程采用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和保护修复技术,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2. 施工单位:木渎古镇管理委员会将委托专业的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管理。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江苏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
、性别构成
男 女
21-30岁, 49.5%
0 16岁以下 17-2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14
3%
5%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分析
文化程度:较低
暂住人口文化层次总体偏低,大专 及以上仅有3%。
暂住人口学历统计
3% 5%
小学及以下 中学 大专及以上
15

人口分析
暂住人口的群体矛盾和社会问题
租房问题
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 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 出租户7472户。房屋租赁所得成 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 的组成部分。在苏州高新区、苏 州工业园区的许多企业,没有建 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 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 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 80%来自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 园区的企业,这也是木渎镇许多 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暂住人口超过七成来自省外,遍布 全国各地。省内以苏北为主。
江苏 28%
其他 11%
江苏 安徽 河南 山东 四川 陕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苏 安徽 河南 山东 四川 陕西 湖北 湖南 江西 其他
江苏 28%
木渎镇外来人口居住分布
居住分布
暂住人口居住区域较为集中。 原木渎镇占98%。
与高新区接壤的金山村、天平村 和西跨塘村三个村,就达到了 15.9万,占总数的64%。 与胥口、横泾相邻的尧峰村和姑 苏村合计5.0万,占20%。 而市镇上居住的外来人口较少。
西 跨 塘 1 1 6 9 金 山 1 1 1 0 天 平 1 0 1 9 姑 苏 8 7 8 尧 峰 5 8 9 灵 岩 5 4 0 香 溪 3 0 9 翠 坊 3 0 8 花 苑 5 4 2 白 塔 2 3 4 同 春 3 3 4 胥 江 2 5 6 下 塘 1 8 4

木渎镇天平村九组拆迁规划

木渎镇天平村九组拆迁规划

木渎镇天平村九组拆迁规划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拆迁安置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难题。

但在吴中区木渎镇天平村,村民拆迁后不仅“失地不失利”,当地治安也因拆迁而得到明显改善。

天平村位于苏州城西天平山、灵岩山山麓,面积约5平方公里,本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

48岁的村民石寿男搬到“新怡花园”安置小区已经三年,其实拆迁时他是很有抵触情绪的。

因为他家的老房子有700多平方米,每年靠房租就能有10万多元收入。

当时家里还有部分田地,平时吃的蔬菜、粮食,靠地里种植。

他坦言:“当时最担心,家里的这些经济来源会断掉。

”但是,当他了解清楚拆迁政策后,原有的顾虑打消大半。

据了解,为保障拆迁安置农民“失地不失利”,木渎镇天平村成立了社区资产股份合作社,将全村1.6亿元的净资产量化分配给4300名农民,让农民变成股民。

2006年,组建了物业股份合作社,鼓励村民资源投资入股,共同开发三产项目,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目前全村共有4600名村民入股,让村民变股东。

通过社区资产和物业两类股份合作社的经营运作,村级资产、村级经济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村民年均纯收入达3万元。

石寿男拆迁时分到了三套房子,并拿到数十万元补偿款。

他和家人自住一套房子,把两套房子出租,并用部分补偿款入股村里的三产项目,每年村里各种分红的两三万元加上出租房子的2万多元,他和妻子不上班就可以有每年5万多元的收入。

拆迁前有10万多元年收入,现在是5万多元,怎么还满意?石寿男解释其中道理,拆迁前靠出租虽然有10万多元年收入,但当时7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最多时住了90多名租客,环境卫生非常糟糕。

而最让夫妻俩担心的是,住了这么多人,乱拉电线、用火不规范等现象经常发生,一旦出事故几年收入赔进去都不够。

让石寿男和其他村民更满意的是,安置小区里配备保安,装有摄像探头,还跟派出所联网,种种措施让治安情况有明显改善。

据村委会主任孙伟介绍,拆迁前村里每个月发生盗窃案件约40多起,拆迁集中安置后此类案件发案率下降了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渎镇发展战略1.1社会经济发展路径从春秋末年的山乡小市,唐代的“鱼米之乡”到现在在吴中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工业型小城镇,从解放前寥寥无几的工业布局到目前两大工业园区发展并举的状态,木渎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集工业、商贸、文化、教育、旅游、交通为一体的城镇。

2005年,木渎镇被列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开了古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的篇章,《木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整治规划》以及《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整治规划》等规划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木渎镇政府对古镇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视。

2007年《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又将木渎镇的主镇区纳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木渎镇作为苏州西南部商贸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融入苏州中心城区的速度明显加快。

表1.1 木渎镇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表 1.2 1990年以后木渎镇三产结构的变动情况统计注:数据来源《木渎镇志》《吴中区统计年鉴》纵观历年来木渎镇的产业发展路径,从1991年开始,木渎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开始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份额逐渐增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全镇经济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31.36%,三产结构为0.3:51.48: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

木渎镇的已从90年代的二产主导逐渐转化成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态势。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和工业现代化的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中的衡量工业化的指标,可以判断出木渎镇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中后期。

在新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条件下,对比相关古镇发展的道路,木渎镇必然面临着多种城镇发展的道路选择的可能,而如何在这些可能的发展模式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既成为木渎镇本次规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2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2.1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耕地主要集中于藏书片区(特色农业)本次规划范围共包括9个行政村(天平村、灵岩村、西跨塘村、姑苏村、金山村、尧峰村、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10个社区居委会(香溪社区、同春居委会、翠坊社区、胥江社区、下塘社区、白塔社区、花苑社区、藏书社区、穹窿社区、接驾社区)。

近年来由于村庄合并,2007年木渎镇靠近镇区的姑苏、灵岩、金山、尧峰、西跨塘、天平这6个村改设为社区,原名不变。

木渎镇现状仅有五峰村、善人桥村和天池村这3个村。

考虑到发展的对比性研究,将这些新建社区也纳入镇域研究范围。

表1.3 镇域村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1)基本情况分析1、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尧峰村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除基本农田外的土地征用较多。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各个村人口相近的情况下,按经济总收入、人均所得和年末固定资产值三个要素进行叠加聚类分析,将这9个村(社区)分为3个等级:高级——姑苏社区、金山社区、西跨塘社区、天平社区;中级——五峰村、灵岩社区;低级——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社区;这种经济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现有3村的现实,主要与镇区的远近、本村发展土地的限制以及与高新区的临近程度有关。

图 1.4 农村经济发展聚类统计(2)产业发展分析表格中对于9个村庄(社区)的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和收入分析表明,木渎镇的这几个村庄(社区)基本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天池村和善人桥村的一产比例较高,特别是农业在天池村产业收入中占据主导位置。

在其他村庄(社区)基本不从事农业的情况下,现状中的天池村和善人桥村具有较高的一产和三产比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天池村的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与农业产业收入比例差距较远,这与现状村庄调研中,天池以花卉乔木为主的农业分散生产相对应。

2、金山社区的三产优势较为明显。

特别是从收入来看,有代替二产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与其他村庄(社区)二产突出的优势产业地位相区别。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金山处于木渎镇以北、紧邻苏州新区和木渎金枫工业园区的区位有关,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促进了该村的服务业发展。

表 1.5 典型村庄三产收入及从业结构1.2.2经济发展总量较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7年末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5.6%左右,GDP 总量排全区第二位。

图1.6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2004—2008) 图1.7 木渎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图1.8吴中区2007年各镇、区生产总值木渎镇作为苏州的边缘城镇,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受到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以及新区招商引资所带来的机遇,木渎镇也逐步走向了产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的阶段,在提优第二产业的目标引导下,提出了调优全镇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内企业的,对现有的企业进行全面的排查的策略。

另外大力发展商贸业,建立四大商圈以及四大市场,通过产业载体的集群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到西串联整个镇区,打通与苏州高新区的联系,为城镇的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表1.9 历年来吴中区各镇三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长桥38.8 40 41.3 41.2 41.97 49.57 甪直38.20 38.10 38.40 38.50 38.35 39.18 车坊37.5 38.1 37.3 59.1 59.67 59.28 郭巷41.6 42.5 41.5 45.8 46.27 47.33 藏书41.9 41.8 40.2 39 40.03 40.79 木渎37.40 38.40 40.10 41.50 41.77 41.47 胥口43.5 39.6 27.8 25 25.46 24.54 横泾43.4 42 41.6 36 36.28 37.02 浦庄37.1 33 32.2 39.4 35.12 40.38 渡村36.9 36.8 36.4 36 39.64 41.89 东山40.7 40.7 40 39 38.86 39.93 光福38.7 38.7 39.4 39.3 38.06 38.01 西山40.4 42.6 44.3 50.8 52.07 52.94注:数据来源《吴中区统计年鉴》(村)社区“退二进三”项目推进速度迅速,以金枫路为轴心的创新创意产业街区逐渐形成,科技创业产业园区大量发展,其中包括吴中(木渎)科技创业园,金枫高新产业创业园等。

1.2.3外来人口比重较大,居住、教育等服务配套设施欠缺(1)外来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从人口分布来看,木渎镇人口仅次于吴中区中心城区排名第二,并且从2001年以来,木渎镇也是外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地区,从镇域及镇区外来人口总人数及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来看,木渎镇的在吴中区各镇及街道中都高于中心城区处于领先地位。

外来人口总数2007年23万人,比中心城区多7万人,镇域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接近90%,镇区达到62.3%。

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高比重成为木渎镇的重要特点之一。

随着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受苏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外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以江苏苏北地区居多,所占比例是:27%,安徽占17%,河南占14.3%,山东占10%,四川6%,其他省份占25%。

图1.10 吴中区分镇(街道)外来人口横向比较(2007年)(2)外来人口导致木渎镇私房出租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员绝大部分居住在私房出租户内,2007年共登记私房出租户7472户。

房屋租赁所得成为木渎镇户籍人口年均收入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没有建设员工生活区,将大量员工的生活问题推向社会,致使西跨塘村、金山村、天平村的私房居住人员80%来自新加坡工业园区、高新区的企业的员工,这也是产生木渎镇许多社会问题的主要根源。

表1.11 各村(社区)私房出租户(7472户)(3)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难以解决通过对木渎镇大量企业以及居住在集宿区的外来人口的调查发现,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来人口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木渎镇本镇学校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子女上学还受到很多规定的限制。

1.2.4 古镇保护缺乏特色,旅游发展实力较弱1998年起,木渎先后投资2亿元对古镇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修复了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灵岩山馆等明清私家园林,整治了山塘老街、中市街、南街、西街及古河道。

为了统筹木渎古镇旅游业发展,成立了木渎旅游发展实业公司。

2000年起,每年举办“木渎旅游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

但与其他江南古镇相比,旅游业在木渎镇的发展中并不占据重要的位置,旅游业对城镇GDP的贡献率,以及对城镇人口的就业等等带动作用都不大,而且木渎镇的旅游收入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人次较少。

通过部分水乡古镇的形象定位可以看出,木渎古镇特色和定位不明确,目前以“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为口号,但是该定位缺乏对木渎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挖掘。

木渎的历史已经有2500 年,漫长的历史演化在木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古文化保护和开发的不多,特别是明清以前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与国内其他古镇相比,知名度明显不足,旅游市场也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

1.2.5 小结综合木渎镇的现状,对木渎镇目前面临的几大关键问题进行梳理:(1)区域融合,空间重组木渎镇处在区域空间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不管是融入苏州主城区还是与苏州高新区的互动发展,都需要木渎镇对自己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思考,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统一。

当前木渎镇面临着严重的空间资源紧缺的状态,这就要求木渎镇要通过调整空间用地结构及不同用地的分配比例为未来城镇转型创造条件。

(2)品牌塑造,产业转型几大江南古镇产品同质化明显,区位相邻,特征类似,大都是重复性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

木渎镇作为后来居上的历史文化古镇,一方面受到其他古镇发展的竞争,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木渎镇通过对其发展路径的总结,为本镇的发展寻找出路,挖掘文化优势,塑造个性品牌,打造城镇特色。

另外木渎镇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近代外贸经济,到现在现代市场以及产业体系的构建三次转型。

从其产业结构历年的比例也可发现,木渎镇正从以工业为主的小城镇转化为二三产共同驱动的模式。

面临目前产业空间发展的限制,考虑到城镇竞争力的提升、功能的演化以及现有支柱产业发展的提升空间,木渎镇的产业正朝着高科技化、创新化的趋势发展,对原有产品的提升与新型产品的创新对发挥古镇品牌优势极其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