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镇生态调查
木渎镇果树生产和发展方向

木渎镇果树生产和发展方向木渎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市的一个知名古镇,自古以来就以果树种植而闻名。
木渎镇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果树生长,故而果树种植一直是木渎镇的主导产业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木渎镇的果树生产也在不断提升,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本文将就木渎镇果树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现状分析1.果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水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木渎镇果树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据调查显示,木渎镇的果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0亩,主要包括苹果、梨、桃子等水果,以及柑橘类水果。
果树种植面积的增加为木渎镇的果树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2.果品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木渎镇的果品质量逐渐提升,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这主要得益于木渎镇果农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学习和应用。
他们通过科学的育苗、施肥、灌溉等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在果品采摘、包装、运输等环节,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果品的损耗大大降低,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
3.果业市场前景广阔果树产品一直是市场需求大、消费力强的农产品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优质水果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
木渎镇的果树产品由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据调查显示,木渎镇的果树产品主要销往苏州、上海等周边城市,市场前景广阔。
二、发展方向展望1.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木渎镇的果农们应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采用微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溉技术,实施精准施肥、选用抗病虫害的果树品种等,以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和产量。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农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果树栽培和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果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品牌建设,开拓多元化市场木渎镇的果品品质已经有了很高的评价,但市场营销力度相对较弱,木渎镇的果农们应当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多元化市场渠道。
木渎镇果树生产和发展方向

木渎镇果树生产和发展方向木渎镇位于苏州市昆山市,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
该镇有着丰富的果树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合各种果树的种植和发展。
在当前江南果树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木渎镇果树生产和发展方向应如何规划呢?1.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的果树品种木渎镇气候条件适宜果树生长,但具有不同的礼赞特点,因此在选择果树品种方面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适当调整。
如:江苏沙地碧根果,这些果树能够鉴别当地的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且产量不会太低。
同时,这些果树也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做好果树的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果树的栽培管理工作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和灌溉等。
只有加强这些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果树生长的健康和顺利。
通过科学的预防病虫害措施和果树的保护工作,提高果树的品质和产量。
加强对果树的综合管理,对木渎镇的果树种植带来积极的影响。
3.建立果树种植合作社目前,在全国的果树种植已经发展到了集团化、规模化和社会化的阶段。
为了提高木渎镇果树产业的整体效益,建立一家果树种植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和集群发展,会为木渎镇的果树生产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合作社的利益共享机制、社会形象、技术培训、配套服务和科学管理将有助于提高木渎镇果树的品质和产量。
4.打造木渎镇的果品品牌在江南果树产业发展背景下,为了提高木渎镇果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需要总结木渎镇果树发展的经验,统一品种和优化产地园区,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木渎镇果树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推广,可以从果树种植的品种选择、生产过程的管理、营销策略等方面入手,使之形成深厚的品牌核心价值。
5.建立优良的果树种质资源库优良的果树种质资源库是一个镇的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库,也是木渎镇果树生产的重要支撑。
种质资源库将为木渎镇的果树生产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基因库,为果树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还可减少果树品种交配,形成多样性,避免疾病的大面积降临和灾害的发生。
浅谈不同生态环境下桑树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的调查

从表 2可看 出 ,7 的 害 虫 数 量 两 区相 似 ,没 有 太大 区 月 别。8 2 月 4日调 查 ,A 区桑 毛 虫 发 生 量 显 著 比 B区高 ,而 桑
瞑数量 A区 明显低于 B区。到 9 3日,B区桑瞑和桑毛虫 月
爆 发 成 灾 。 即使 在 9 4 5日发动 治 虫 后 , 9 8日调 查 , 月 、 到 月
春期于 4 0日和 5 2 月3 月 1日分 2 次对 A区和 B区的害虫 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 见表 1 。 )
表 1 春季桑树 害虫发生 情况
从表 1 可看出 ,A区桑蓟 马 、红蜘蛛 、桑尺蠖 的密度 明 显高于 B区; 而桑象虫 、 桑瞑 、 野蚕 的密 度显著低于 B区, 且
B区这 两类虫的密度仍超过 5 万条 / 6 T , 6 7 I 造成晚秋蚕饲 1
养较大 的损 失,张产茧不到 2 g 5 k ;但 A区即使在 8 月下旬 后没有用药治虫 , 也没有成 灾,秋蚕茧实现 了高产丰收 , 农
林 、社 光 等 山 区桑 的秋 茧 张 产 均 超 过 了 4 g 0k 。 3 结 果 与 思 考
将 处 于 山 区 地 带 的 农 林 村 桑 田设 为 A区 , 于 稻 田地 区 处
的东方村 桑田设 为 B区,两区都按 照各 自的 习惯进 行桑 田 肥 、水 、虫管理 ,定时定 点进 行桑 田害虫 发生情况调查 。
2 调 查 结 果
3 1 桑田的小 气候条件决 定了害虫的发生量 ( . 特别是鳞翅 目害虫 ) 。山丘桑区 由于地势较高 , 对桑 瞑等害虫卵的孵化 率 有 较大 影响 ;而稻 田桑区 由于地 势相对 较低 、地下水位高 , 再 加上 旁边 稻田夏秋期经常灌水 , 形成 比较潮湿的小气候环 境 ,有利于桑瞑等害虫 孵化 , 提高 了孵化率 , 增加 了繁殖系 数。因此 , 建议桑 田病 虫的测报和防治工作要根据桑 田不同 的立地 条件采用 不同的方法 ,以降低虫 害损失 。 3 2 稻 田桑每年治虫 4 . ~5次,特别是 6 中旬、7 月 月上 中 旬和8 月中旬连续用药 , 方面使 害虫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 , 一 另一方面大量消灭 了害虫 的天敌 , 害虫数量 不能得到有效 使
木渎旅游业调查报告自然科学

关于木渎旅游业调查报告- 自然科学关于木渎旅游业现状的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意义):更好的关心我们去熟悉木渎、了解木渎。
以及木渎旅游业进展的优势和弱势,对后来要进展的地方具有指导意义。
2、调查时间:3、调查手段:抽样调查4、调查分析:1)基本状况: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省级文物爱护单位,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西距苏州古城8.5公里(大路里程为15公里)。
东南为金山,南连灵岩山,西北通华山、天池山,北接寒山岭和观音山,占地面积77公顷。
山高海拔201米,为天平、灵岩景区诸山中最高峰。
顶平正。
可聚数百人,故名天平山。
唐代又名白云山。
因山顶正平故名,是一个人文及自然景观都比较丰富的景区。
天平山以怪石、清泉、红枫“三绝”著称,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似封建时代大臣朝见皇帝用的附笏一样,人称“万笏朝天”。
山腰有钵盂泉,又名白云泉,泉水醇厚甘冽,相传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
山东南麓之古枫林,为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莹之地。
深秋季节,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丽,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截止2023年已举办了四届红枫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2)优势分析:天平胜景,一胜在奇石。
这里,山上奇石嶙峋,危耸峭峻,,层层叠叠,林立其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蟠拿撑柱、不行名状”,故人们俗称为“万笏朝天”。
闻名的奇石景观有一线天、飞来石、卓笔峰、照湖镜、鹦鹉石、印石等。
天平胜景,二胜在清泉。
其中尤以白云泉著称。
该泉为山石裂隙中之水汇聚成泉,泉水常年不涸,水味甘洌,为饮用佳品,是天平山镇山之宝。
此外,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十景塘、桃花涧水面,亦成为天平的名山胜水,耐人玩味。
在天平山游玩,既有茶室、小吃部可供餐饮休憩,也有游船、悠悠球、赛马等消遣项目,还有会议室可供商用,设施可以说是比较齐备的,对于渴求放松的游人是个不错的地方。
实行的门票制,保证了维持天平山的正常开支,还增加了当地的收入,并且加深了外来旅客对木渎古镇的印象,仿佛给游客一种走进木渎,边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
苏州环太湖地区民宿发展研究以木渎镇为例

苏州环太湖地区民宿发展研究以木渎镇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住宿方式,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苏州环太湖地区,特别是木渎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代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旨在通过对苏州环太湖地区,特别是木渎镇民宿发展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当地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苏州环太湖地区及木渎镇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分析民宿发展的基础条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梳理木渎镇民宿的发展现状,包括民宿数量、类型、分布、经营状况等;接着,从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经营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分析木渎镇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国内外民宿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促进木渎镇民宿健康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苏州环太湖地区,特别是木渎镇民宿发展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当地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民宿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木渎镇民宿发展现状木渎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紧邻太湖,凭借其优越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木渎镇的民宿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目前,木渎镇的民宿发展已初具规模,从最初的家庭旅馆、农家乐,逐渐发展到如今的主题民宿、精品客栈等多种形态。
这些民宿在设计风格上注重与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融合,提供给游客更加原生态、个性化的住宿体验。
同时,民宿的经营者也开始注重提升服务质量,从客房清洁、床品选择,到餐饮服务、旅游咨询,都力求做到精致和专业。
在民宿的布局上,木渎镇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点。
民宿不仅集中在镇中心区域,也逐渐向周边的风景名胜区、乡村旅游点延伸。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游客更加便捷地游览周边景点,也为民宿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苏州呼吸森林简介

苏州呼吸森林简介
苏州呼吸森林被称为苏州最美的森林公园,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横塘山脚下,是一座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公园,面积达到了7000多亩,是目前苏州市最大的生态公园之一。
苏州呼吸森林内绿树成荫、草丛茂密、溪流纵横,在这里可以亲近自然,走进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奥秘。
森林公园内种植的树木有30多个品种,其中不仅包括国内外名贵树种,还包括中国古代文化代表性树种,如国内仅存的大宋柏。
苏州呼吸森林公园有一条长达5公里的生态自然步道,沿着步道漫步走走,可以感受到呼吸森林内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气息,感受到自然气息。
这里的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颇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抑制病毒和竞技体育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易受空气污染影响的人群来说,对健康有特别的帮助。
苏州呼吸森林内不仅环境优美,还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
游客可以在这里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坐在长椅上品茗休闲,可以听到流水潺潺的清音,放松身心,享受清新的自然风光。
当然,儿童乐园、训练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运动休闲设施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
丰富的体育运动场所,增强了市民的身体素质,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苏州呼吸森林每年还会举办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野外摄影比赛、自然摄影比赛、春季花朵展、寒冬花卉展、绿化志愿者活动等,每一次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与。
总之,苏州呼吸森林是一座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森林公园,是苏州市最大的生态公园之一,不仅环境优美,还有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
对于市民来说,这里是一个完美的去处,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享受自然风光,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体质,学习环保知识等。
所以,相信苏州呼吸森林会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
木渎镇现状调研报告

木渎镇现状调研报告木渎镇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最近,我们对木渎镇的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调研报告:一、概述木渎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苏州市西南约20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
镇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古建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在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二、经济发展1. 旅游业:木渎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镇内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部分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需要提高,游客体验有待优化。
2. 农业与农村经济:传统农业仍然是木渎镇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特色农产品也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但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三、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1. 城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木渎镇面临着城市土地有限、人口增长迅速等问题。
需要加强规划与管理,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城市发展可持续。
2. 环境保护:木渎镇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强,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然而,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
四、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1. 教育:木渎镇的教育事业发展较好,拥有一些优质的学校。
但是,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条件有待改善。
2. 医疗:木渎镇的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紧缺,有限的医疗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需要加大对医疗系统的投入和改善。
五、未来发展方向1.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对旅游景区的投资,提升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经济新动能。
3. 强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定合理城市发展规划,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4.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保护本地生态环境。
5. 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加大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和医疗设施的条件。
木渎镇2023年总结

木渎镇2023年总结概述2023年是木渎镇发展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木渎镇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木渎镇2023年的发展进行全面总结,并展望未来。
经济发展2023年,木渎镇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首先,木渎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传统农业和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些举措为木渎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并提升了木渎镇的产业竞争力。
其次,木渎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木渎镇的农产品在品质和品牌方面得到了提升,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同时,农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木渎镇的旅游行业增长。
社会事务木渎镇2023年在社会事务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首先,木渎镇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升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来木渎镇接受教育。
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就业和人才培养。
其次,木渎镇注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制度,提高了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木渎镇还积极推动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环境保护木渎镇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2023年,木渎镇进一步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首先,木渎镇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排污和废物处理,改善了环境质量。
其次,木渎镇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经验,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另外,木渎镇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展望未来2023年是木渎镇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展望未来,木渎镇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经济竞争力。
同时,木渎镇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福利服务。
另外,木渎镇还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渎镇生态调查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
(1)地理特征因素
木渎镇在太湖东侧,苏州西郊之丘陵盆地之中,盆地略呈东西走向。
其东北部宽广,西部较窄,镇四周环山,镇西北有驰名中外的灵岩山、穹隆山、天池山、玉峰山、天平山,镇南有清明山、七子山、尧峰山、凤凰山、花园山、和合山。
木渎镇区内地势平坦,整个地势(除东南角和合山,西北角灵岩山、天平山外)由西向东呈缓倾斜之势。
区内除山上出露基岩外,广泛分布为第四系洪积波积冲积相地层。
地貌类型属丘陵冲积平原。
全镇地形高一般为2—5 米。
(2)气象气候因素
木渎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189 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9%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96. 9 毫米,平均无霜日为243 天,平均气压时1016.2 毫米, 全镇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历年平均风速为3.9 米/ 秒。
(3)水文因素
全镇地表水有源于太湖的胥江河东西横贯镇境内,由西向东流入苏州市横塘镇,镇中还有发源于光福铜坑的香溪河,汇流至胥江河,全镇平原地河道纵横交叉。
(4)土壤因素
境内土壤,绝大多数是人类长期耕作熟化所形成的农业土壤,自然土壤极少。
沿江芦苇、叶草丛生的滩地,属草甸地,形成年代只有四五十年或者更短。
全区土壤以水稻土、黄棕土、沼泽土和石灰岩4种类型为主。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1)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水环境质量:区域暴雨多集中于每年5~9 月份的汛期。
本地区位于太湖、长江流域下游,地势低洼,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其特点是上游区地势低洼,客水滞留,易受洪涝侵袭;下游区临江,易受台风暴潮袭击。
灾害的主要有梅雨和台风雨。
此外,局部片区河网水体污染严重,可供水源受水质影响难以满足用水要求,已呈现水质型缺水。
b、空气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属煤烟型和石油型并重的复合型污染。
木渎镇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9,优于上年。
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比例达到90.14%,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木渎镇降水pH范围在3.18~6.92之间,pH年均值4.18,酸雨发生频率为82.89%,酸雨发生频率比上年增加13.78个百分点。
c、声环境质量:木渎镇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6分贝,低于55分贝,质量等级为良。
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6分贝,评价等级为好。
(2)人工环境现状以及问题
a、公路环境:干路交叉口不通畅:苏州市的大部分拥堵的交叉口都是平路交通和环路出入口交叉,使得道路情况变得复杂,造成交通的混乱。
比如木渎镇新华路由于周边属于新华村拆迁范围,多年来道路一直处于破坏状态,虽然有部门做一些短暂的维修,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有重型车辆路过后,或者1、2个月后,路面又变得坑坑洼洼,特别是下雨天,路面道路积水严重。
b、农田环境:
1.木渎区内耕地总量逐年减少,人地矛盾逐步显现。
现有耕地数量较少。
现有耕地基本集中在五峰村、善人桥村、天池村、尧峰村这4个村。
而尧峰村2007年改为尧峰社区后,城市化发展有了一定程度加速,农田的土地征用较多。
2.规模化经营程度低,土壤质量不高
长期传统的耕作经营方式造成农村居民点布局零星分散和耕地细碎化分布。
农用地利用未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分散化经营模式影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根据土壤等级调查,土壤等别大都在二等-五等,等别不高,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低产田,影响农田产出效益的提高。
三、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1)社会经济概况
木渎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8年,全镇经济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8亿元,增长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680美元,增长14.25% ;第三产业增加值31 亿元,增长31.36% ,一、二、三产之比为0.3:51:48.7 ;实现国地两税销售(开票)收入256 亿元,增长15.2% ,其中工业销售(开票)收入154 亿元,增长15.8% ;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4.1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 亿元,分别增长21.76% 和17.09% ;镇级可用财力3.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 元。
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9 元,增长12.09% ,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2.5 元,增长11% ,城乡居民银行储蓄存款年末余额41.2 亿元,人均储蓄 5.28 万元,人均增长12.58% 。
(增长数是与2007 年相比)
(2)土地利用现状
木渎镇土地总面积7459.38公顷,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6.63%,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0.62%,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2.74%。
城镇建设用地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共27.96平方公里,总人口21.70万人,人均用地128.87平方米。
镇区主要分为五大片区:穹窿、藏书、老镇区、新区、金桥工业园。
b、居住用地
总用地为908.28公顷,人均41.86平方米。
其中动迁安置房用地四处、为打工者服务的集宿区三十多处(其中条件较好的四处)、各类学校十二所。
c、公共设施用地
总用地为250.63公顷,人均11.55平方米。
主要集中在金山路、中山路沿线。
初步形成四大商圈:香港街传统类商圈、金枫路创意类商圈、长江路物流市场类商圈、凯马汽车城。
d、工业用地
总用地为813.73公顷,人均37.50平方米。
主要集中在木渎新区和金桥工业园,藏书片区沿苏福路有少量工业用地零散分布。
一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木渎新区的金枫工业园,二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金桥工业园。
(3)农村环境
在木渎镇部分的农村区域,部分废品收购站经营者,将收购来的大量废品、杂物擅自堆放在公共场所及道路上,其中将收购来的地沟油垢桶集中堆放在路边,不但污染周边环境,且油桶内垃圾散发出阵阵臭味,导致周边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重点生态区调查
木渎镇地处太湖之滨,灵岩山麓,是风景区重要的旅游城镇。
木渎镇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
保护第一,才能延续千年古镇的文脉,保住木渎的历史之根。
为保持古镇保护区周边的生态农田环境和真山真水的特色以及其与灵岩山互为依托密切关系,木
渎古镇保护区范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包括古镇内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完整体现历史文化风貌的沿街、沿河风光带等。
主要指山塘街、下沙塘、西街、下塘街和南街等沿街沿河以及吴家场、陆家场、中市街、双桥(斜桥和朱巷桥)等传统风貌较为集中的地段。
重点保护区显的传统街巷的构成要素和环境要素包括传统民居立面、台基、街巷界面、道路铺地及绿化、小品等。
为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改善传统民居内部空间,更新生活设施。
按照传统方法与形式对破旧的传统民居进行维修,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
对民居残破或缺失部分的修补必须与建筑整体相协调,保持历史形态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目前重点保护区占地约34公顷,古建筑为(建筑面积33717平方米)加上已修缮开放景点榜眼府第、古松园(含姚建萍刺绣艺术艺术馆)、羡园(严家花园)、虹饮山房以及明月寺等景点(建筑面积13073平方米)共占地为362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790平方米,近几年又修复了姜窑天主教堂,西街严国馨(严家淦祖父)故居等历史建筑以及对邾巷桥、虹桥、西安桥、小日晖桥等桥梁驳岸进行修复整治,确实是一项既艰难又十分繁复的工程。
五、风土人情调查
木渎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吴文化底蕴深厚,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 处。
1983年以来,木渎先后投资2亿多元加快历史文化的保护、挖掘和开发,打响了“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姑苏十二娘”旅游文化品牌。
木渎所处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盛,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果蔬湖鲜饮誉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