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第 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第 章物态变化教学案教案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会使用酒精灯;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课前预习】

1、通常情况下物质的三种状态是指,、。

2、实验室常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使用时应用酒精灯火焰的的部分加热。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盖灭,不能。

3、物质的三态变化和有密切关系。测量温度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4、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5、常见温度计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6、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7、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例题分析】

例1、常用温度计上的标度常采用温标标度,符号是℃。请写出以下几个温度的读法: 25℃:;℃:;

-8℃:。

例2、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是、、。

(c)

例3、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至℃,每小格是℃。

使用前需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体温计的玻璃泡(能、否)取离人体读数。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体温,测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体温计显示较高的温度)

【巩固练习】

1、物质一般以_____ 、_____ 、_____三种状态存在,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_有关。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__来测量,它是根据

A B C D

30

20

甲乙

30

40

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常用的温标是_________,用符号_____来表示,这种温标是这样规定的:把__ ____作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100度。

4、冰的温度很低,如-℃,读作。

5、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沛县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5℃。

D.沛县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6、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在探究“水

的沸腾”时,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

确的是______。

7、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用来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为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

A 37℃

B 38℃

C 36。5℃

D 35℃

8、体温计使用后消毒方法正确的是()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

B、放在沸水中煮

C、用医用酒精檫拭

D、用清水冲洗

9、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右图中甲、乙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水的温度是℃。

10、如下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

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二《汽化和液化》(1)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知道什么是蒸发现象;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

3、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了解液体的沸点,记住水的沸点大小。

【课前预习】

1、在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物质由变为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2、我们看到过,涂抹在手背上的酒精很快变干了,同时也感觉到手背处变凉了。

这是因为酒精由变成了,即酒精蒸发了,在这个蒸发过程中,酒

精(“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3、只在上发生的现象,叫做蒸发现象。蒸发在温

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需要。

4、在家中做饭时我们把水烧开,这个现象叫。沸腾时,水从液态变

为,而且速度很快。

5、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气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6、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态氧的沸点是-183℃,读作。

【例题分析】

例1、夏天用口“吹气”的方法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从而使水的温度。

例2、用扇子扇风人会感到凉爽些,这是因为

()

A、扇子能发出凉风

B、扇子把空气的温度扇低了

C、风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

D、风使人体的汗液出不来

例3、水沸腾实验。描述水沸腾前后的情景,总结水沸腾时的规律:

1、水沸腾前水中气泡,沸腾时水中气泡;

水沸腾前水的声音,沸腾时水水的声音。

2、将所得的数据用图像画出来,由图像可知: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是;停止加热,水沸腾,可见沸腾需要。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此时水的沸点是℃,它与有关。

4、总结沸腾的条件:首先温度必需达到,还要。

5、与蒸发相比,沸腾是在液体的和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巩固练习】

1、夏天撒到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____ 现象。蒸发是液体在______ 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的______ 进行的汽化现象。

2、沸腾是液体在_______ 同时发生的____ 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

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都要____ 热。

3、当小孩发高烧时,不少妈妈的应急退烧办法是在小孩的手心和脚心上擦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 _时能吸收患者身上的_____ _,使患者的体温_____ _。

4、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

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

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

合理 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什么_______ __________。

5、人在夏天出汗时扇扇子感觉凉快,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温度计的示数

将( )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无法确定

6、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液体蒸发时不需要吸热,而沸腾时必须吸收热量。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而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液化现象;液化时放热;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课前预习】

1、烧开水时,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的锅盖时,就变成了,附着在锅盖上,同时水蒸气“吸热”或“放热”,使锅盖也变热。

2、物质由变为叫做液化,液化时气体会。

3、用注射器吸收一些乙醚液体,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当针筒中的乙醚消失时,再推动活塞向里压缩,就会观察到针筒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是通过方法使乙醚液化的。

4、研究表明,和的方法都能使气体液化。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中的。

【例题分析】

例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例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例3、空气中有氧气、氮气、氢气,现在用降温的办法使它们液化,根据沸点表可判断:

首先被液化的是什么;

最后被液化的是什么。

(沸点表:液态氧:-183℃;液态氮:-196℃;液态氢:-253℃。)

例4、刘娟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妈妈做家务,她在一次消灭房间里的蚊子时,用的是如图所示的气雾杀虫剂。刘娟同学用这种杀虫剂喷洒了—一会后,手明显感觉到盛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她摇了摇金属罐,明显感觉到罐里有液体,她又通过阅读说明书得知这种杀虫剂是用一种极易挥发的化学原料和药物配制而成的。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金属罐变凉的原因。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现象;

(2)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是现象;

(3)夏天洗好的衣服晾干了是现象;

(4)把气态煤气装进煤气罐是现象。

2、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现象面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的(选填“上”或“下”)。

3、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液化现象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现象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汽化现象

D.冬天,小河中的水面上会上升“白气”——汽化现象

4、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水缸中的水结成冰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汽化而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这种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 B.汽化 C.液化 D.沸腾

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表面先变湿,后变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蒸发后液化

C.先液化后熔化

D.先汽化后液化

8、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9、夏天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在玻璃上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与你猜想的依据:(1)我的猜想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

(2)猜想的依据是。

三熔化和凝固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课前预习】

1.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熔化,例如:冰变成水的过程就是。

2.冰熔化时,温度,需要吸热。

蜡烛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

3.有些固体在熔化时,虽然不断的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这类固体叫做。

另一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的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这类固体叫做。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非晶体没有熔点。

铝的熔点是℃;冰的熔点是℃;固态酒精的熔点是℃。

5.固体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 __熔点。

6. 物质由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叫做凝固,例如:水结成冰的过程就是。

7.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如:冰的熔点是℃,水的凝固点是℃。而非晶体则凝固点。

8.物质在凝固时要热量。

【例题分析】

例1、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

例2、王老师在上物理课时给同学们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和。这些物态变化所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例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凝固()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巩固练习】

1、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现象。

2、固体分为 和 两类。

晶体

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

做 。非晶体在熔化时 熔点。 3、A 、B 两种物质受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其中纵坐标表示

物质的温度,横坐标表示加热的时间。根据图像回答:在A 、B 两种物质中,属于

晶体的是______,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

4、2000多年前,秦王建造了一座夏宫,宫殿里支撑屋顶的铜柱是空心的,盛

夏时,人们把冬天窖藏起来的冰块装入铜柱,冰_______时通过铜柱向四周

________,使整个宫殿温度________。而北方农民在冬天往菜窖里放几桶水,则

是利用水凝固时_________来防止蔬菜冻坏。

5、以下事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

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湖水结冰

6、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

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

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

凝固图象的是 ( )

A B C D

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

过程的是 ( )

8、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

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

熔化图像如图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

______(填序号)。

分析图像A 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温度间温度时间温度时间

温度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升华和凝华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课前预习】

1、物质能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物质也能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

猜想: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答。例如:。

2、物质能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物质也能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

猜想:物质能否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答。例如:。

3、物质由态直接变成态,叫做升华,升华需要热;

物质由态直接变成态,叫做凝华,凝华需要热。

4、生活中有许多升华、凝华现象,例如:

冬天,冰冻的湿衣服也能变干,是现象;

初冬,室外铁丝网上出现针状的霜,是现象;

冬天,房屋后的积雪不见阳光,也逐渐变少,是现象;

夏天,人们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棒包装纸外面有“白霜”形成,是现象。【例题分析】

例l.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有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其原因是( )

A.衣服上的冰,先熔化成水,然后再蒸发使衣服变干

B.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变为水蒸气使衣服变干

C.衣服上的水结成冰后自动脱落使衣服变干

D.上述三种现象同时发生使衣服变干

例2.冬天早晨,在房屋顶上,树林上都能看到霜,其形成原因是( )

A.地面上的水结成的小冰粒 B.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小冰粒

C.空气放热凝华成小冰粒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

例3.用久了的白炽灯或日光灯管的两端玻璃壳上会发黑,其原因是( )

A.灯丝在升华 B.灯丝在凝华

C.灯丝先升华,后凝华 D.灯丝先凝华,后升华

例4. 文娱演出时,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

演员好象在云中飞舞。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

A.喷射的真实的烟雾;

B.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成的“雾”。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雾”

【巩固练习】

1.物质由___ 态直接变为___ 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需要____ 热。 2.物质由气态___ 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 ,这个过程需要____ 热。

3.为防止虫蛀衣物,放入衣物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其原因( )

A.樟脑丸熔化了 B.樟脑丸先熔化,后汽化

C.樟脑丸升华了 D.樟脑丸汽化了

4.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房间内玻璃窗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其形成原因是( )

A.水在玻璃窗上结冰而成

B.空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固态

C.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先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凝华成冰

5.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逐渐变细,其原因是( )

A.钨丝升华 B.钨丝汽化 C.钨丝熔化 D.钨丝凝华 6.下列物态变化中,在吸、放热条件上与凝华要求相同的是(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都不是

7.有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碘消失了,变成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时,碘蒸气消失,烧瓶壁上出现碘颗粒。这个过程说明( )

A.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B.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C.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D.升华、凝华郜耍放热8.在下面列举的现象中,不是升华现象的是()

A.碘加热时变为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萘制的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9.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

A.雾的形成 B.湿布变干了 C.冰冻衣服干了 D.都属于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卫生球变小 B.露水的形 C.水结成冰 D.雪的形成1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

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C.结束游泳上岸后身上会感到有点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12.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

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凝华 C.凝固和液化 D.汽化和升华

14.液态的露和固态的霜都是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有时会形成露,有时会形成霜。

是什么因素影响水蒸气形成露还是霜呢请你提出一个猜想。

五、水循环

张双楼矿校贾广运编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2、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的情况。

3、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课前预习】

1、如下图示,在()内写出物态变化名称,在【】内写出对应的吸热、放热情况。

2、阅读课本p46页图2-39“水循环示意图”,将对应的水的状态变化填入图中的空格。

3、物质从转变成叫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有、、、、、。

4、物态变化时总要或,吸热时物体的能量,放热时物体

的能量,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的转移。

5、举例说明水资源的作用有:;;

等。

6、地球表面的 %被水覆盖着,其中淡水资源仅有 %,能为人类利用的

淡水资源更少,而且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

荒”。

7、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节约用水的:

. 【例题分析】

例1、写出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吸热、放热情况:

云:,;雾:,;雨:,;

露:,;霜:,;雪:,;

雹:,;

例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请解释这些“白气”形成的原因:

①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②夏天冰棒周围会冒“白气”

③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水面上出现大量的“白气”

【巩固练习】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2、人工降雨时,撒布在云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使云中的水蒸汽变成水滴,

形成降雨。水蒸汽变成水滴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泼在地上的水慢慢地变干了

B、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6、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

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7、有些宾馆、饭店的洗手间里装有感应式热风干手器,洗手后把手放在它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一会儿手就烘干了。它能很快把手烘干的理由是:(1)热风提高手上的水分温度,加快手上水分的;

(2)热风同时。

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

简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