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炎症性肠病IBDPPTppt课件

项目
计分
0
1
2
3
4
一般情况 良好
稍差
差
不良
极差
腹痛
无
轻
中
重
腹泻
稀便每日1次记1分
并发症
每种症状记1分
缓解期
中度活动期
重度活动期
21
CD内镜表现
22
UC的鉴别诊断
UC无特异性改变,各种病因均可引起类似 的肠道炎症改变,需认真排除有关病因
急性自限性肠炎
大肠癌
阿米巴肠炎 血吸虫病 克罗恩病
肠易激综合征 其他
• 入院治疗、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输血 • 贫血者可输血
27
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414
UC的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类药为首选药物 糖皮质激素与5-ASA作用机制相同
机制
SASP
结肠 细菌分解
磺胺吡啶 +
5-ASA
影响 花生四烯酸
代谢
常用
美沙拉嗪 奥沙拉嗪 巴柳氮
注:SASP为柳氮磺吡啶, 5-ASA为5-氨基水杨酸
诱导缓解
缓解期
维持缓解 预防复发
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缓解患者 加用硫唑嘌呤或巯嘌呤诱导缓解者 英夫利昔诱导缓解者
氨基水杨酸制剂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 不耐受者换用甲氨蝶呤 定期使用英夫利昔
34
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419
实用内科学.第13版.2010
CD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并发症)
完全性肠梗阻、瘘管、腹腔脓肿 急性穿孔、不能控制的大量出血
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侵入上皮隐窝内形成隐窝 脓肿
12
病理组织活检:CD
肠壁全层呈急慢性炎症表现,淋巴组织增生,可见多发小脓肿
小儿炎症性肠病健康宣教PPT课件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营养支持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特殊饮食或营养补充。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改善症状,促进孩子的生长 。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去除受影响的肠道 部分。
手术通常是最后的治疗选择,需综合评估。
如何管理小儿炎症性肠病?
如何管理小儿炎症性肠病?
定期随访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的变化
IBD的症状可能会周期性加重或减轻,表现为发作 和缓解。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
如何诊断小儿炎症性肠病?
如何诊断小儿炎症性肠病?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及体检进行初步评估。 详细的病史询问对诊断至关重要。
如何诊断小儿炎症性肠病?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以排除其他消化道疾 病。
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和营养状态。
如何诊断小儿炎症性肠病?
影像学检查
如内窥镜检查、CT或MRI等,以确认肠道的炎症 和损伤程度。
这些检查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减少炎症,控制症状。
通常在青春期前后发病,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接近 。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有哪 些?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
包括腹痛、腹泻、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小儿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有哪些?
非消化道症状
可能还会出现关节痛、皮肤病、眼部炎症等。 这些症状提示可能的系统性影响,需及时就医。
炎症性肠病 PPT精品课件

细菌移居,阳性率达60%。肠腔其他部位 正常菌群移位也增多,细菌滞留能促发CD 发生
因此IBD病人可能存在对正常菌群免疫耐 受缺损
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有一定效果
免疫因素
认为IBD与免疫反应异常重要的关系(质和量) 各种自身抗体→病理损伤→疾病发生
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UC↑
CCA-IgG(结肠炎结合抗体)
Epidermiology features
世界范围
地区差异( Regions difference ) North America/ Europe>Asia
种族差异( Race difference ) The White > the Black The Jews > non Jews
急腹症: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腹泻:为常见症状 原因: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 发性吸收不良引起 特点: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为持续性。糊 状便,一般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 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发病率持续增高——良好的生 活环境:免疫耐受不健全
吸烟能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克罗恩病危 险性,但能有预防UC的作用
快餐食品(甜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 增加CD,UC的发病率。另过敏食物可 能加重肠道反应
感染因素
▪ 与某些感染性肠病有临床症状相似之处 (症状,病理)
▪ 长期探索及可疑病原中,多种渠道检测无 阳性结果发现
饮食无益处
选择性饮食改善症状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正常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增加
基因相关 大部分不同CD
大部分不同UC
微生物因素 细菌群的作用有限
细菌群有重要作用
与类结核杆菌无关
因此IBD病人可能存在对正常菌群免疫耐 受缺损
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有一定效果
免疫因素
认为IBD与免疫反应异常重要的关系(质和量) 各种自身抗体→病理损伤→疾病发生
p-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UC↑
CCA-IgG(结肠炎结合抗体)
Epidermiology features
世界范围
地区差异( Regions difference ) North America/ Europe>Asia
种族差异( Race difference ) The White > the Black The Jews > non Jews
急腹症: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腹泻:为常见症状 原因: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 发性吸收不良引起 特点: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为持续性。糊 状便,一般无脓血或粘液,病变涉及结肠下 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环境因素
发达国家发病率持续增高——良好的生 活环境:免疫耐受不健全
吸烟能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克罗恩病危 险性,但能有预防UC的作用
快餐食品(甜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 增加CD,UC的发病率。另过敏食物可 能加重肠道反应
感染因素
▪ 与某些感染性肠病有临床症状相似之处 (症状,病理)
▪ 长期探索及可疑病原中,多种渠道检测无 阳性结果发现
饮食无益处
选择性饮食改善症状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正常
健康亲属的肠通透性增加
基因相关 大部分不同CD
大部分不同UC
微生物因素 细菌群的作用有限
细菌群有重要作用
与类结核杆菌无关
《炎症性肠病》PPT课件(2024)

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 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 验结果
2024/1/29
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 学研究及危险因素分 析
20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分析
预测炎症性肠病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 点领域
探讨炎症性肠病与其他疾病的关联性 和共病管理策略
2024/1/29
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出解 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21
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炎症性肠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 恩病和未定型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 IC)。
2024/1/29
4
发病原因及机制
2024/1/29
发病原因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 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环境、 免疫和肠道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在 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普及炎症性肠病的基本知识, 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度
2024/1/29
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呼吁公众关注自身健康
介绍炎症性肠病的预防措施和 自我管理方法,促进公众健康 生活方式的形成
2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3
14
04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2024/1/29
15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措施
肠梗阻
定期肠道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狭窄或梗阻部
位。
2024/1/29
肠穿孔
避免过度扩张肠道,及 时处理肠道炎症。
消化道出血
癌变
定期胃肠镜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出血点。
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肿 瘤筛查。
16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
2024/1/29
炎症性肠病IBDPPT课件

影响因素
包括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改善IBD患者的预后。
02
IBD病理学特点
肠道组织结构改变
肠壁增厚
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增厚,影响肠道 正常蠕动。
肠道狭窄
慢性炎症导致肠道瘢成溃疡,易导致出 血和感染。
治疗手段不足
复发率高
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
IBD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 。
新型药物研发动态
生物制剂
针对免疫系统的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取得显著进展,如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等。
小分子药物
针对炎症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正在研发中,具有潜在的 治疗前景。
肠道菌群调节剂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治疗IBD的新型药物正在不断涌 现。
精准医学在IBD中应用前景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IBD的高危人群和预测疾病进程,为个体化治 疗提供依据。
免疫分型
通过对患者免疫系统的详细分析,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 方案。
疗效预测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 精准的治疗建议。
基因多态性
多个基因与IBD发病相关,不同基因型患者临床 表现和预后存在差异。
3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 引发IBD。
肠道微生态失衡问题
肠道菌群失调
IBD患者肠道内菌群种类 和数量发生变化,有益菌 减少,有害菌增多。
肠道黏膜屏障受损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黏 膜屏障受损,易引发感染 和炎症。
生物制剂种类
包括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精神心理因素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改善IBD患者的预后。
02
IBD病理学特点
肠道组织结构改变
肠壁增厚
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增厚,影响肠道 正常蠕动。
肠道狭窄
慢性炎症导致肠道瘢成溃疡,易导致出 血和感染。
治疗手段不足
复发率高
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疗效。
IBD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影响生活质量 。
新型药物研发动态
生物制剂
针对免疫系统的生物制剂在IBD治疗中取得显著进展,如 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等。
小分子药物
针对炎症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正在研发中,具有潜在的 治疗前景。
肠道菌群调节剂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治疗IBD的新型药物正在不断涌 现。
精准医学在IBD中应用前景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有助于识别IBD的高危人群和预测疾病进程,为个体化治 疗提供依据。
免疫分型
通过对患者免疫系统的详细分析,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 方案。
疗效预测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 精准的治疗建议。
基因多态性
多个基因与IBD发病相关,不同基因型患者临床 表现和预后存在差异。
3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肠道免疫系统, 引发IBD。
肠道微生态失衡问题
肠道菌群失调
IBD患者肠道内菌群种类 和数量发生变化,有益菌 减少,有害菌增多。
肠道黏膜屏障受损
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黏 膜屏障受损,易引发感染 和炎症。
生物制剂种类
炎症性肠病-PPT优选全文

裂隙状溃疡、上皮样肉 芽肿、粘膜下层淋巴细 胞聚集、局部炎症
链接
治疗
治疗目的 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 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强调休息、饮食和营养 ➢ 禁食不耐受食物 ➢ 严重者需支持治疗 ➢ 对症治疗 权衡利弊 ➢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治疗
治疗目的 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 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 病情严重程度 病变范围 病情分期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 病情严重程度 病变范围 病情分期
活动期和缓解期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癌变 其它并发症 (肠大出血 、肠穿孔 、肠梗阻 )
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直中肠毒结性肠巨癌结变肠发生的机制? ➢其发它生并中发毒症性巨结肠诱因? ➢中毒性巨结肠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腹泻次数每日4次以下,临床症状轻 ➢中度:临床症状介于轻、重度之间 ➢重度:发病急,结肠广泛受累,大便频繁伴
明显粘液脓血便,发热,脱水等全身中毒症, SR增快,Hb下降
临床分型
临床类型 病情严重程度 病变范围 病情分期
病变范围
✓直肠、直肠乙状结肠 ✓左半结肠(结肠脾曲以下) ✓广泛性或全结肠 ✓罕见的情况 区域性结肠炎
✓这一现象反映环境因素微妙而重要变化 与IBD发病有关(如饮食、吸烟、卫生条件或
暴露于其他尚不明确的因素 )
遗传因素
➢ IBD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而患者配偶的发病率不增加。CD发病率单卵双胞 显著高于双卵双胞
➢ 研究发现IBD的发病有一定的基因、染色体基础 ➢ 不同种族、人群遗传背景的不同 ➢ 目前认为,IBID不仅是多基因病,而且也是遗传
炎症性肠病演示ppt课件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炎症 性肠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未定型结肠炎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遗传因素
炎症性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涉 及多个基因区域。
02
免疫因素
肠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是炎 症性肠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03
环境因素
饮食、感染、药物使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免疫 系统的平衡,从而诱发炎症性肠病。
发展新型治疗方法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研发更加有效和 安全的治疗方法,包括新型药物、生物制剂和细胞治疗等 。
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
促进炎症性肠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包括遗传学 、免疫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等,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
谢谢聆听
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 黏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 状。
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营养不良等全 身表现。
分型
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直肠 炎、左半结肠炎和全结肠 炎等类型。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 合分析。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克罗恩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 症。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和内镜检查 等,综合判断可确诊炎症性肠病。其中,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取 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摄入和利用情况。
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炎症 性肠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未定型结肠炎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遗传因素
炎症性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涉 及多个基因区域。
02
免疫因素
肠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是炎 症性肠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03
环境因素
饮食、感染、药物使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免疫 系统的平衡,从而诱发炎症性肠病。
发展新型治疗方法
针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研发更加有效和 安全的治疗方法,包括新型药物、生物制剂和细胞治疗等 。
推动多学科合作研究
促进炎症性肠病相关领域的多学科合作研究,包括遗传学 、免疫学、微生物学、临床医学等,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
谢谢聆听
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 黏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 状。
全身症状
可有发热、营养不良等全 身表现。
分型
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直肠 炎、左半结肠炎和全结肠 炎等类型。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 合分析。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克罗恩病、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 症。
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和内镜检查 等,综合判断可确诊炎症性肠病。其中,内镜检查是诊断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并取 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摄入和利用情况。
炎症性肠病护理课件

随访安排
建立有效的随访机制,及 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
THANKS
感谢观看
程度和频率。
记录病情
患者应记录每日病情变化,包 括排便次数、便血情况、腹痛 位置和程度等。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 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及 肠镜检查,以评估病情。
及时反馈
患者如感觉病情加重或出现其 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
馈。
病情评估标准
01
02
03
疾病活动性评估
通过肠镜检查结果、临床 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 评估疾病的活动性。
免疫抑制剂副作用
感染、出血、肿瘤等,处理方法为及时就医 并调整药物剂量。
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处理方 法为控制饮食、监测血糖血压等。
其他药物副作用
根据具体药物不同而异,处理方法一般为停 药或换药。
04
CATALOGUE
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监测与评估
病情监测方法
观察症状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泻、 便血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内镜检查等综合诊断。
02
CATALOGUE
炎症性肠病患者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合理饮食对于炎症性肠病患 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需注意饮食卫生
、营养均衡和个体化原则。
详细描述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新 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质 来源。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 并发症等情况,评估疾病 的严重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结肠镜检所见及X线钡剂灌肠检查。
12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
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抑制剂 4.手术治疗
13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腹泻 与炎症导致肠黏膜对水钠吸收
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 (1)病情观察 (2)用药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肠道炎症致长 期频繁腹泻有关。
2. 潜在并发症:肠梗阻、腹腔内脓肿、 吸收不良综合征。
29
(八)预后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治疗好转 部分病人因出现并发症而手术治疗,
预后较差。
30
谢谢大家
26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和措施
1.疼痛:腹痛 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
狭窄肠段而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 (1)病情观察 (2)用药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27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和措施
2.腹泻 与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
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有关。 (1)病情观察 (2)其他护理措施
28
(七)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4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2.疼痛:腹痛 与肠道炎症、溃疡有关。
(1)病情监测 (2)其他护理措施
15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
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 (1)饮食护理 (2)营养监测
16
(七)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肠道炎症致长期 频繁腹泻有关。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炎症性肠病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疾病概述
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3
疾病概述
IB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种族 差异,以北美、北欧最高,亚洲较低; 近年IBD在世界范围发病率有持续增高 的趋势; IBD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2.遗传因素 3.感染因素 4.免疫因素
5
一、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6
(一)概念
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7
(二)临床表现
结合X线、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的特征 性改变。
排除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 肠道肿瘤。
25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 适用于活动期病人,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 最有效的药物,初量要足、疗程充分。
3.免疫抑制剂 4.抗菌药物 5.手术治疗
19
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CD)
20
(一)概念
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 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 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全身表现以及肠外损害。
21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消化系统 腹痛:最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间歇性发作。 腹泻:常见。
(2)全身表现
发热、 营养障碍 肠外表现
22
(二)临床表现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 轻者:仅有右下腹或脐周轻压痛 重者:常有全腹明显压痛。部分病例可触及腹 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
起病缓慢,病程长,呈慢性经过。
1.症状
(1)消化系统 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
(2)全身表现 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重症: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清 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3)肠外表现
8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 轻者:仅左下腹轻压痛 重者:消瘦,贫血貌,常有明显腹部压痛和鼓肠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 黏液脓血; 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 • 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3.自身抗体检测 4.结肠镜检查
• 是本病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5.X线钡剂灌肠检查
11
(四)诊断要点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腹痛、里急后重、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克罗恩 病、肠结核等。
2. 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 癌变、大出血、肠梗阻。
3. 焦虑 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关。
17
(八)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
18
(九)预后
慢性过程,有多次缓解和复发,不易 彻底治愈。
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良好,轻型病例经 治疗后病情可长期缓解。
少数暴发型、有并发症、年龄超过60 岁者预后较差。
3.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 腹腔内脓肿
23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 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X线检查
• 小肠病变作胃肠钡餐检查 • 结肠病变作钡剂灌肠检查
4.结肠镜检查
24
(四)诊断要点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腹 泻、体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 痛、腹块、肠瘘、肛周病变、发热等表现者。
3.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癌变 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
9
4.临床分型
(1)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2)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重型、中型
(3)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 全结肠炎以及区域性结肠炎
10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2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
控制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 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3.免疫抑制剂 4.手术治疗
13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腹泻 与炎症导致肠黏膜对水钠吸收
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 (1)病情观察 (2)用药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肠道炎症致长 期频繁腹泻有关。
2. 潜在并发症:肠梗阻、腹腔内脓肿、 吸收不良综合征。
29
(八)预后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治疗好转 部分病人因出现并发症而手术治疗,
预后较差。
30
谢谢大家
26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和措施
1.疼痛:腹痛 与肠内容物通过炎症
狭窄肠段而引起局部肠痉挛有关。 (1)病情观察 (2)用药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27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和措施
2.腹泻 与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
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有关。 (1)病情观察 (2)其他护理措施
28
(七)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4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2.疼痛:腹痛 与肠道炎症、溃疡有关。
(1)病情监测 (2)其他护理措施
15
(六)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
腹泻及吸收障碍有关。 (1)饮食护理 (2)营养监测
16
(七)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肠道炎症致长期 频繁腹泻有关。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炎症性肠病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疾病概述
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 CD)。
3
疾病概述
IBD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种族 差异,以北美、北欧最高,亚洲较低; 近年IBD在世界范围发病率有持续增高 的趋势; IBD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岁。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环境因素 2.遗传因素 3.感染因素 4.免疫因素
5
一、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6
(一)概念
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 临床表现: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7
(二)临床表现
结合X线、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的特征 性改变。
排除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及 肠道肿瘤。
25
(五)治疗要点
治疗目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1.氨基水杨酸制剂 2.糖皮质激素
-- 适用于活动期病人,是目前控制病情活动 最有效的药物,初量要足、疗程充分。
3.免疫抑制剂 4.抗菌药物 5.手术治疗
19
二、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CD)
20
(一)概念
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从口腔至肛 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 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全身表现以及肠外损害。
21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1)消化系统 腹痛:最常见,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间歇性发作。 腹泻:常见。
(2)全身表现
发热、 营养障碍 肠外表现
22
(二)临床表现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重者呈消瘦贫血貌。 轻者:仅有右下腹或脐周轻压痛 重者:常有全腹明显压痛。部分病例可触及腹 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
起病缓慢,病程长,呈慢性经过。
1.症状
(1)消化系统 腹泻、黏液脓血便与腹痛。
(2)全身表现 活动期:低热或中等度发热 重症: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清 蛋白血症、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3)肠外表现
8
2.体征
慢性病容,精神状态差 轻者:仅左下腹轻压痛 重者:消瘦,贫血貌,常有明显腹部压痛和鼓肠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 黏液脓血; 显微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 • 粪便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结肠炎。
3.自身抗体检测 4.结肠镜检查
• 是本病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5.X线钡剂灌肠检查
11
(四)诊断要点
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和黏液脓血便、 腹痛、里急后重、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克罗恩 病、肠结核等。
2. 潜在并发症:中毒性巨结肠、直肠结肠 癌变、大出血、肠梗阻。
3. 焦虑 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有关。
17
(八)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
18
(九)预后
慢性过程,有多次缓解和复发,不易 彻底治愈。
大部分病人的预后良好,轻型病例经 治疗后病情可长期缓解。
少数暴发型、有并发症、年龄超过60 岁者预后较差。
3.并发症
肠梗阻:最常见 腹腔内脓肿
23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 粪便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X线检查
• 小肠病变作胃肠钡餐检查 • 结肠病变作钡剂灌肠检查
4.结肠镜检查
24
(四)诊断要点
慢性起病,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腹 泻、体重下降,特别是伴有肠梗阻、腹部压 痛、腹块、肠瘘、肛周病变、发热等表现者。
3.并发症
中毒性巨结肠 直肠-结肠癌变 大出血、急性肠穿孔、肠梗阻等
9
4.临床分型
(1)根据病程经过分型:
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
(2)根据病情程度分型
轻型、重型、中型
(3)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直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左半结肠炎、 全结肠炎以及区域性结肠炎
10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