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滚动轴承的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合集下载

滚动轴承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滚动轴承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滚动轴承故障及其诊断方法
滚动轴承是一种很常见的机械元件,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市场,用于
转动机械装置的旋转部件。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稳定轴,允许轴在指
定的位置和方向上旋转,以及在转动时减少摩擦和重复负载。

滚动轴承可
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中找到,例如汽车,风能发电机,摩托车,
电机,空调,电气箱等。

滚动轴承可以长期高效工作,但如果不适当地维护和维修它,可能会
导致故障。

常见的滚动轴承故障包括损坏,轴承旋转变慢,轴承外壳发热,内部损坏,轴键变形,低速磨擦,扭矩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找
出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根据现场条件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案。

要有效诊断滚动轴承故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外壳:检查轴承外壳表面,以及固定螺丝和轴承挡圈是否松动、弯曲或破损。

检查底座是否正确安装,轴是否紧固,以及轴承应用的负载
是否正确。

2.状态检查:检查轴承内部和外壳的温度,查看是否有油漆和碳垢,
并检查轴承内部有无异响和异常磁性。

3.拆卸检查:仔细检查轴承内部的轴承衬套、滚珠和圆柱滚道,查看
是否有损坏、磨损或异物。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滚动轴承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滚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一种基础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和传递机械装置的力,承受载荷并降低摩擦损失。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不良维护,常见的故障会在滚动轴承中出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滚动轴承常见故障以及其可能的原因分析。

1. 滚珠脱落滚珠脱落是滚动轴承常见的故障之一。

通常,滚珠脱落的主要原因是疲劳和损坏。

当滚珠接近疲劳极限或者发生撞击时,会引起损坏并导致滚珠脱落。

此外,如果滚珠与内、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足,也会导致滚珠脱落。

2. 席瓦出现磨损席瓦的磨损是滚动轴承中经常出现的故障之一。

一般来说,席瓦的磨损主要是由于其他零部件的磨损或者原材料不良引起的。

如果滚珠或钢球与席瓦的装配不正确,可能会增加席瓦的磨损。

3. 轴承卡死轴承卡死是指滚动轴承无法自由旋转,通常是由于内、外环之间的卡合引起的。

轴承卡死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使用过度或不当,润滑不良,以及进入异物等。

4. 轴承锈蚀轴承的零部件可能会出现锈蚀,这通常是由于滚珠、内外环表面的锈蚀引起的。

可能是由于零件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中,润滑不好或者外界因素作用引起的。

5. 滚珠氧化当滚珠内的氧化物质增加或者表面氧化时,会导致滚珠失去润滑,引起摩擦和热。

滚珠氧化可能会导致分离或者破碎。

氧化通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温度过高、润滑不良或者滚珠表面质量不好等原因引起的。

6. 轴承寿命过短轴承寿命不足可能会导致轴承的失效。

轴承寿命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度负载、滚珠或滚道表面缺陷或者轴向荷载等。

7. 滚珠辊子表面过靠近如果滚珠、滚柱或钢球与内、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足,可能会导致滚珠和滚柱表面过于靠近。

这种情况会增加轴承的滚动摩擦,进而导致轴承过度磨损和损坏。

8. 轴承过度负载轴承的负荷过大可能会导致滚珠、钢球或滚柱过度变形或者应力过大。

过度负载的原因包括电机过载、不恰当的安装方式或者传动系统设计不良等。

9. 不当润滑轴承的润滑对于轴承的正常工作非常重要。

不正确的润滑可能会导致轴承失效。

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LOGO
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LOGO
主要内容
1 2 3 4
轴承相关简介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滑动轴承故障诊断与分析
参考文献
LOGO
轴承(Bearing)是机械中的固定机件。当其他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 相对运动时,用来保持轴的中心位置及控制该运动的机件,就称之为 轴承。轴承是各种机电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在各个机械部门有着 广泛的应用。
LOGO
小波包分析
小波包分析(Wavelet Packet Analysis) 是一种比小波分析更精细的分析方 法,它将频带进行多层次划分,并对小波变换中没有细分的高频部分做进一步 分解,从而提高时频分辨率。 小波包分解是一种分解更为精细的分解方法,它不仅对低频段部分进行分解, 而且对高频段部分也进行分解,并能根据分析信号的特征,自适应地选择相应 的频带,使之与信号频谱相匹配,从而提高时频分辨率。因此,小波包分析可以 提取振动信号中能量突出的频带,分析其频率特征,找出故障产生的根源。
故 障 诊 断 技 术
时频域分析 光纤诊断分析 油液诊断分析 轴承润滑状态监测诊断法 声学诊断分析(基于声发射)
热诊断(热成像诊断和温度诊断)
LOGO
基于振动信号诊断技术及分析
基于振动信号的诊断技术能够诊断大多数滚动轴 承故障,其优点是可在运动中测得轴承信号。目 前国内外开发生产的各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与监 测仪器大都是根据振动法的原理制成的。 步骤:
LOGO
小波变换
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 移运算对信号(函数)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最终达到高频 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 的要求,从而可聚焦到信号的任意细节,有人把小波变换 称为“数学显微镜”。 小波分析是调和分析的重大突破。它继承和发展了Gobor 变换的局部化思想,同时又克服了窗口大小不随频率变化、 缺乏离散正交基的缺点,不仅是比较理想的局部频谱分析 工具,而且在时域也具有良好的局域性。通过小波分解能 够把任何信号(平稳或非平稳)映射到由一个小波伸缩、平 移而成的一组基函数上,在通频范围内得到分布在各个不 同频道内的分解序列,其信息量是完整的。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特征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特征

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特征
滚动轴承内圈的故障特征可能包括:
1. 轴承内圈出现裂纹,这可能是由于装配过盈量太大,配合不当,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或者制造质量不良,轴承材料内部有缺陷。

2. 轴承内圈的金属剥落,这可能是由于冲击力或交变载荷使滚道和滚动体产生疲劳剥落,内外圈安装歪斜造成过载,间隙调整过紧,配合面间有铁屑或硬质杂物,或者选型不当。

3. 轴承内圈的表面出现点蚀麻坑,这可能是由于油液黏度过低,抗极压能力低,或者超载。

4. 轴承内圈咬死,这可能是由于严重发热造成局部高温。

5. 轴承内圈磨损,这可能是由于润滑不良,超载、超速,装配不良、间隙调整过紧,或者轴承制造质量不高。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故障特征及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谐波法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范文

《谐波法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范文

《谐波法电机轴承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机作为各种机械设备的重要驱动力源,其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

其中,电机轴承的故障诊断对于预防电机故障和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谐波法在电机轴承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提高电机轴承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谐波法的基本原理谐波法是一种基于信号处理和频谱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

在电机轴承运行过程中,由于轴承的磨损、裂纹、异物侵入等故障,会导致电机振动信号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安装在电机上的传感器进行捕捉和记录。

谐波法通过分析这些振动信号的频谱特征,提取出与轴承故障相关的谐波成分,从而实现对轴承故障的诊断。

三、谐波法在电机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1. 信号采集与处理:首先,通过安装在电机上的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

这些信号包含了电机轴承运行状态的各种信息。

然后,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以便更好地提取出与轴承故障相关的特征信息。

2. 频谱分析:经过预处理的信号进入频谱分析阶段。

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等频谱分析方法,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从而观察到信号的频率成分和能量分布。

在频谱图中,可以观察到与轴承故障相关的谐波成分,如轴承内圈故障、外圈故障、滚动体故障等对应的特征频率。

3. 故障诊断:根据频谱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知识和经验,判断电机轴承的故障类型和严重程度。

通过对比正常轴承和故障轴承的频谱图,可以准确地诊断出轴承的故障。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频谱图,监测轴承故障的发展趋势,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四、技术研究与优化为了提高谐波法在电机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准确性和效率,可以进行以下技术研究与优化:1. 智能诊断算法: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算法的智能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系统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降低对专家知识的依赖。

2. 多传感器融合:将多种传感器(如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融合使用,从多个角度捕捉电机轴承的运行状态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图解电机轴承常见故障

图解电机轴承常见故障

图解电机轴承常见故障电机进入市场后,轴承系统发生的问题相对要多一些,有些问题是电机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有的则是客户的使用和维护问题。

本人从事电机市场维护工作,将在市场上获取的处置经验特整理修葺并与大家分享。

轴承过热问题是本人现场处置频次最多的,表征、情形五花八门,主要有:●轴承缺油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或是润滑脂流失,或是由于电机运行时间过长、油脂出现劣化失效。

●加油过多或油质过稠、油脏污、混入颗粒杂质。

●轴发生挠曲、传动装配校正不正确而导致偏心、传动皮带或联轴器过紧等,致使轴承受到额外不均衡弯扭力,摩擦损耗加大。

●端盖或轴承安装精度不高,配合太紧或太松;●法兰端盖的盆腔结构与设备形成封闭空间,将轴承装置密闭起来,摩擦热散不出去,不断累积,导致轴承过热。

●电机运转过程中的振动不可避免,轴承中的润滑脂可能因之流失,以致轴承干磨发热直至过热烧毁。

●轴电流的影响。

由于大型电机的定子磁场有时不平衡,在轴上产生感应电动势。

磁场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铁心局部有锈蚀、电阻增大,以及定子和转子之间的气隙不均匀导致产生轴电流而引起涡流发热。

为了防止电机轴承产生涡流,在电机一端轴承座下面垫加绝缘板,同时要在轴承座底螺栓、销钉、油管和法兰盘加好绝缘板套,以切断涡流通路。

电机运转状态下轴承锈蚀的故障相对较少。

一般是由于轴承端盖螺栓紧固不到位,致使电机在运行中进水,润滑剂失效后造成。

电机长期不运行,因潮气的持续侵蚀轴承也会锈蚀。

保持架松动易导致在运转时保持架与滚动体产生碰撞、磨损,严重时会使保持架铆钉断裂、润滑条件恶化,导致轴承抱死。

新轴承保持架存在的材质、产品精度、组装精度等方面的缺陷是保持架故障的主要原因。

轴承滚动体疲劳剥离的原因很多,轴承内、外圈滚道缺陷、轴承游隙过大、轴承超期使用、轴承本身材质存在缺陷等都会导致滚动体剥离。

轴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处的大载荷、高转速状态也是轴承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

滚动体在轴承内、外圈滚道内不断旋转、滑动,滚道本身的缺陷使滚道表面凸凹不平,过大的游隙使滚动体在运动承受高频率、高强度的冲击载荷,再加上轴承本身的材质缺陷以及轴承的超限期使用将造成轴承滚动体的疲劳剥离。

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法研究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法研究第1章绪论1.1研究的⽬的和意义滚动轴承是⽣产机械中的地位⽆可替代,当然也最易损坏的部件。

其运⾏状态会直接影响整台机械⼯作效率、精度寿命和可靠性。

滚动轴承的损坏会导致⽣产机械剧烈振动,并伴有强⼤噪声,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加⼯质量,严重时会导致⽣产机械的损坏或机械事故。

随着电机的⼴泛应⽤及其⾃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对其安全性、精度和故障诊断的准确性的要求也随之提⾼。

传统的诊断⽅法不仅成本较⾼、准确率偏低,并且更新费⽤⾼,已然不能满⾜⾼科技设备的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本⽂在虚拟仪器的环境下,利⽤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会对现在和将来的⽣产技术提供强有⼒的帮助。

1.2国内外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近现代以来,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机构及学者在电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理论、技术与⽅法等⽅⾯进⾏了⼤量的研究分析⼯作,发表了诸多研究成果。

在国外,美国南卡罗林娜⼤学运⽤振动响应的多参数多频率的⽅法,对具有裂纹的和损伤的故障轴承进⾏诊断,⽬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美国宾州⼤学采⽤alpha beta -gamma跟踪滤波器和Kalman滤波器,对轴承故障的智能预⽰实现了完美成功。

⽇本九州⼯业⼤学运⽤基因算法优化组合特征参数,成功诊断出⼯况滚动轴承微弱故障。

意⼤利的Cassino⼤学,使⽤⾃谱技术对出现的轴承进⾏检测,判断故障轴承的初始问题,到⽬前为⽌也取得了有效的研究成果。

国外的这些技术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研究更有技术的故障轴承诊断系统。

在国内,当滚动轴承存在故障时,⼤都以振动检测为主,因为轴承故障后常伴随巨⼤的声响,以及明显的外观表现。

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图所⽰。

或⾃⾝故障等多个⽅⾯的原因,会对故障造成误判或错判,如:声级计传感器易受到噪声的⼲扰,不能准确、⽆失真的反映滚动轴承的真实信号,温度传感器由于易受到外界温度的⼲扰,也常会出现误判或者错判等等。

工业电机滚动轴承失效分析与防治措施

工业电机滚动轴承失效分析与防治措施

工业电机滚动轴承失效分析与防治措施摘要:在工业电机中,滚动轴承是不可缺少的基础部件之一,也是最易造成损坏的一种机械零件,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及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滚动轴承失效分析防治措施1 前言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的重要零件,它具有摩擦系数低、运动精度高、成本低廉、互换性好及对润滑剂黏度敏感性低等优点,但它同时也具有承受冲击能力差、滚动体上载荷分布不均匀等缺点。

因此在工业电机运行中常会出现轴承发热、产生噪声,甚至整个轴承烧毁等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工作,因此分析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及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变得尤为重要。

2 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2.1 轴承的疲劳剥落轴承的内外滚道和滚动体表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既承受载荷又产生相对滚动,在周期性的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产生交变应力,随着轴承使用的时间延长,这个应力的循环次数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这些受力体就会出现疲劳小裂纹,继续下去,由于应力作用和润滑油的侵蚀,裂纹逐渐扩展,进而使表层发生剥落坑。

如图1所示。

疲劳剥落是轴承失效的主要形式,通常也是用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表示轴承寿命。

当出现疲劳失效后会造成轴承运转时冲击载荷、振动和噪声的加剧。

2.2 轴承的磨损失效轴承的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导致其工作表面金属不断磨损而形成的失效。

电机中常见的磨损形式有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两种。

磨粒磨损是由于轴承封闭不严,致使滚道和滚动体之间侵入了尘埃或其它硬质异物,它们充当了磨粒的角色,而在轴承工作表面形成犁沟状的擦伤。

这时会造成轴承游隙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

粘着磨损是由于润滑不良,局部摩擦生热,尤其是在频繁起动的电机中,电机的频繁起停大大增加了内外滚道和滚动体之间的滑动摩擦,造成局部变形和显微焊合现象,严重时表面金属可能局部熔化,接触面上作用力将局部焊接点从基体上撕裂而产生剥落区,从而使轴承运转精度降低,振动和噪声增大,甚至造成轴承报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滚动轴承的故障分析判断方法轴承在机械中主要是起支撑及减少摩擦的作用,因此轴承的精度、噪声等都直接关系到机械的使用及寿命。

转动轴承在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转动轴承状态好坏直接影响旋转设备的运行状态,尤其在连续性大型生产企业,大量应用于大型旋转设备重要部位。

因此实际生产中作好转动轴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搞好设备维修与治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经过长期实践与摸索,积累了一些转动轴承实际故障诊断的实用技巧。

本文将主要对转动轴承常见的故障诊断并做出分析。

一、转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方式及要点转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是滚子和滚道剥落、凹坑、破裂、腐蚀和杂物嵌进。

产生的原因包括搬运粗心,安装不当、不对中、轴承倾斜、轴承选型不正确、润滑不足或密封失效、负载分歧适以及制造缺陷。

根据经验,对转动轴承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实用方法是振动分析。

振动分析对于转动轴承的诊断是将由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加速度信号,经过1kHz的高通滤波器往除低频信号后,对其进行包络处理,将调制信号移至低频,最后进行频谱分析,以便找出信号的特征频率。

根据转动轴承的结构特点、使用条件不同,它所引起的振动是频率在1kHz以上,数千赫乃至数十千赫的高频振动(固有振动),通常情况下是同时包含了上述两种振动成分。

因此检测转动轴承振动速度和加速度信号时应同时覆盖或分别覆盖上述两个频带,必要时可以采用滤波器取出需要的频率成分。

考虑到转动轴承多用于中小型机械,其结构通常比较轻薄,因此传感器的尺寸和重量都应尽可能地小,以免对被测对象造成影响,改变其振动频率和振幅大小。

转动轴承的振动属于高频振动,对于高频振动的丈量,传感器的固定采用手持式方法显然分歧适,一般也不推荐磁性座固定,建议采用钢制螺栓固定,这样不仅谐振频率高,可以满足要求,而且定点性也好,对于衰减较大的高频振动,可以避免每次丈量的偏差,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实用中需留意选择测点的位置和采集方法。

要想真实正确反映转动轴承振动状态,必须留意采集的信号要正确真实,因此要在离轴承最近的地方安排测点,在电机自由端一般有后风扇罩,其测点选择在风扇罩固定螺丝处有较好监测效果。

另外必须留意对振动信号进行多次采集和分析、综合进行比较,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1转动轴承故障的频谱和波形特征(1)径向振动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其低倍频处有波峰,若有多个同类型故障(内滚道、外滚道等),则在故障特征频率的低倍频处有较大的峰值;(2)内滚道故障特征频率有边带,边带间隔为l倍频的倍数;(3)转动体特征频率处的边带,边带间隔为保持架故障特征频率;(4)在加速度频谱的中高区域若有峰群忽然生出,表明有疲惫故障;(5)径向诊断时域波形有垂直复冲击迹象(有轴向负载时,轴向振动波形与径向相同,或者其波峰系数大于5,表明故障产生了高频冲击现象)。

2转动轴承的故障诊断方法转动轴承的振动信号分析故障诊断方法分为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两种。

简易诊断的目的是初步判定被列为诊断对象的转动轴承是否出现了故障;精密诊断的目的是要判定在简易诊断中被以为是出现故障轴承的故障种别及原因。

由于转动轴承自身的特点,一旦损坏普通维修很难修复,大多采用更换的维修方式进行处理;而精密诊断的主要作用是理论研究和在特殊场合(例如无配件的情况下)判定设备能够坚持运行的时间,进步设备的使用效率。

所以一般情况我们采用轴承简易诊断方法就可以满足日常设备维护的需要。

下面对轴承的常见故障以及轴承的简易诊断法作重点先容。

二、转动轴承常见故障分析1.滚道声滚道声是由于轴承旋转时转动体在滚道中转动而激发出一种平稳且连续性的噪声,只有当其声压级或声调极大时才引起人们留意。

实在滚道声所激发的声能是有限的,如在正常情况下,优质的6203轴承滚道声为25dB~27dB。

这种噪声以承受径向载荷的单列深沟球轴承为最典型,它有以下特点:(1)噪声、振动具有随机性;(2)振动频率在1kHz以上;(3)不论转速如何变化,噪声主频率几乎不变而声压级则随转速增加而进步;(4)当径向游隙增大时,声压级急剧增加;(5)轴承座刚性增大,总声压级越低,即使转速升高,其总声压级也增加不大;(6)润滑剂粘度越高,声压级越低,但对于脂润滑,其粘度、皂纤维的外形大小均能影响噪声值。

滚道声产生源于受到载荷后的套圈固有振动所致。

由于套圈和转动体的弹性接触构成非线性振动系统。

当润滑或加工精度不高时就会激发与此弹性特征有关的固有振动,传递到空气中则变为噪声。

众所周知,即使是采用了当代最高超的制造技术加工轴承零件,其工作表面总会存在程度不一的微小几何误差,从而使滚道与转动体间产生微小波动激发振动系统固有振动。

尽管它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可采取高精度加工零件工作表面,正确选用轴承及精确使用轴承使之降噪减振。

2.落体转动声该噪声一般情况下,都出现在低转速下且承受径向载荷的大型轴承。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下运转,轴承内分为载荷区与非载荷区,若轴承具有一定径向游隙时,非载荷区的转动体与内滚道不接触,但因离心力的作用则与外圈接触。

因此,在低转速下,当离心力小于转动体自重时,转动体会落下并与内滚道或保持架碰撞且激发轴承的固有振动和噪声,并且有以下特点:(1)脂润滑时易产生,油润滑时不易产生。

当用劣质润滑脂时更易产生;(2)冬季经常发生;(3)对于只作用径向载荷且径向游隙较大时也易产生;(4)在某特定范围内也会产生,且不同尺寸的轴承其速度范围也不同;(5)是断续声;(6)该强迫振动常激发外圈的二阶、三阶弯曲固有振动,从而发出该噪声。

通过采用预载荷方法可有效降低该噪声,减少装机后轴承工作径向游隙,选用良好润滑剂亦能有所改善,有些国外企业采用轻型转动体,如陶瓷滚子或空心滚子等技术措施来防止这种噪声的产生。

3.尖叫声尖叫声是金属间滑动摩擦产生相当剧烈的尖啼声,尽管此时轴承温升不高,对轴承寿命和润滑脂寿命也无多大影响,也不影响旋转,但不动听声令人不安,尤其是承受径向载荷的大型短圆柱滚子轴承常有此噪声,其特点为:(1)轴承径向游隙大时易产生;(2)通常出现在脂润滑中,油润滑则较罕见;(3)随着轴承尺寸增大而减小,且常在某转速范围内出现;(4)冬季时常出现;(5)它的出现是无规则的和不可预知的,且与填脂量及性能、安装运转条件有关。

这种噪声可采用减少轴承径向游隙和采用浅度外圈滚道结构来防止。

4.保持架声在轴承旋转过程中保持架的自由振动以及它与转动体或套圈相撞击就会发出此噪声。

它在各类轴承中都出现,但其声压级不太高且是低频率的。

其特点是:(1)冲压保持架及塑料保持架均可产生;(2)不论是稀油还是脂润滑均会出现;(3)当外圈承受弯矩时最易发生;(4)径向游隙大时轻易出现。

保持架兜孔间隙及保持架与套圈间隙在轴承成品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因此彻底消除保持架声十分困难,但可通过减少装配误差,优选公道的间隙和保持架窜动量来改善。

另一种保持架特殊声是由于保持架与其他轴承零件引导面间的摩擦引发保持架的自激振动而发生的喧嚣声。

深沟球轴承的冲压保持架较薄,在径向和轴向平面内的弯曲刚度较低,整体稳定性差,轴承高速旋转时就会因弯曲变形而产生自激振动,引起“蜂叫声”。

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且油脂性能差的情况下,运转初期会听到“咔嚓、咔嚓”的噪声,这主要是由于转动体在离开载荷区后,转动体忽然加速而与保持架相撞发出的噪声,这种撞击声不可避免,但随着运转一段时间后会消失。

防止保持架噪声措施如下:(1)为使保持架公转运动稳定,应尽量采用套圈引导方式并留意给予引导面的充分润滑。

对高速工况下的圆锥滚子轴承结构给予改进,将滚子引导的L型保持架改为套圈挡边引导的Z型保持架;(2)轴承高速旋转时,兜孔间隙大的轴承其保持架振动振幅远大于兜孔间隙小的保持架振动振幅,因此兜孔间隙取值尤为重要;(3)要留意尽量减小径向游隙;(4)尽量进步保持架制造精度,改善保持架表面质量,有利于减小转动体与保持架发生碰撞或摩擦产生的噪声;(5)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洗技术,对零配件和合套后的产品进行有效彻底的清洗,进步轴承的洁净度。

5.转动体通过振动当轴承在径向载荷作用下运转,其内部只有若干个转动体承受载荷,由于与套圈的弹性接触构成的“弹簧”支承使转动体在通过径向载荷作用线产生了周期性振动,而转轴中心因此会上下垂直移动或做水平方向移动,同时引发噪声。

这类振动称之为转动体通过振动,尤其是在低速运转时表现更为明显。

而其振幅则与轴承类型、径向载荷、径向游隙及转动体数目有关。

通常该振幅较小,若振幅大时才形成危害,因此常采用减小径向游隙或施加适当的预载荷来降低。

三、转动轴承正常运行的特点与实用诊断技巧在长期生产状态监测中发现,转动轴承在其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并且重复性非常好。

正常优质轴承在开始使用时,振动和噪声均比较小,但频谱有些散乱,幅值都较小,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如表面毛刺等所致。

运动―段时间后,振动和噪声维持一定水平,频谱非常单一,仅出现一、二倍频。

极少出现三倍工频以上频谱,轴承状态非常稳定,进进稳定工作期。

继续运行后进进使用后期,轴承振动和噪声开始增大,有时出现异响,但振动增大的变化较缓慢,轴承峭度值开始忽然达到一定数值。

我们以为,此时轴承即表现为初期故障。

这时就要求对该轴承进行严密监测,密切留意其变化。

此后,轴承峭度值又开始快速下降,并接近正常值,而振动和噪声开始明显增大,其增大幅度开始加快,当振动超过振动标准时(如ISO2372标准),其轴承峭度值也开始快速增大,立即超过振动标准,又超过峭度正常值(可参照峭度相对标准)时,我们以为轴承已进进晚期故障阶段,需及时检验设备,更换转动轴承。

轴承表现出晚期故障特征到出现严重故障(一般为轴承损坏如抱轴、烧伤、沙架散裂、滚道、珠粒磨损等)时间大都不超过一周,设备容量越大,转速越快,其间隔时间越短。

因此,在实际转动轴承故障诊断中,一旦发现晚期故障特征,应果断判定轴承存在故障,尽快安排检验。

转动轴承简易诊断法:(1)振幅值诊断法这里所说的振幅值指峰值XP、均匀值X(对于转动轴承来讲,应是加1K高通后测得的值)。

峰值反映的是某时刻振幅的最大值,因而它使用像表面点蚀损伤之类的具有瞬时冲击的故障。

另外,对于转速较低的情况(如300rpm以下),也常采用峰值进行诊断。

从参数的选取上来讲,一般的检测仪器的峰值丈量都采用加速度峰值。

均值是对时间均匀的,它的诊断效果与峰值基本一样,其优点是丈量值比较稳定;因而它适用于像缺油、磨损之类的振幅随时间缓慢变化的故障诊断。

一般用于转速较高的情况,参数一般都选择加速度均值。

(2)波形指标诊断法波形指标定义为峰值与均值之比(XP/X)。

该值用于转动轴承简易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当XP/X过大时,表明转动轴承发生了磨损。

(3)峰值指标诊断法峰值指标定义为峰值与均方根值之比(XP/Xr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