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中几种作画技法

合集下载

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浅析

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浅析

27艺术家The artists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浅析□徐栖桐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一、油画技法浅析(一)平涂法所谓平涂法,即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在画布上以褐色、灰色平涂一层,以此层作为底色,在底色上展开油画创作。

待此层油画干燥后,再进行另外一种单色创作。

平涂法是古典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画法之一,运用平涂法优化素描稿的创作时,需要精准的轮廓塑造,并以明暗色调体现明暗关系,从亮部开始绘制,随后由亮部向暗部进行渗透与蔓延,最终完成素描底稿的创作。

以平涂法进行油画创作,无论背景还是明暗关系均需要采用画布中原有的底色,随后加以塑造。

现阶段,在应用平涂法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常有部分创作者以平涂为基础,再加入一部分透明色与线描。

(二)散涂法散涂和平涂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油画创作中,散涂也可成为分离画法,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画家根据画面所描绘的形体进行明暗关系的创作,在亮部进行强调。

散涂法是德国画家鲍布通对平涂法进行改革后创造出的创作技法,其中每一笔均可通过描绘形体达成色块构成,随后使笔触之间存在相互分离的特点。

在后续过程中,散涂法被一些画家改良,创造出现在较为知名的创作方式一一点彩。

所谓点彩,即将散涂创作油画的手法进行改良,不仅具有散涂画法中散的特点,且进一步将其加强,利用小笔触或是小圆点对画面进行构造,将画面构成整体,并根据颜色展现岀不同的特点。

(三)透明画法与非透明画法透明画法与非透明画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相应的绘制方式展现出油画的光感,并使优化特性得以展现。

就实际绘画而言,在透明画法中,主要利用颜色或是半透明色进行绘制,有效地展现出光投射在油画上的效果。

以透明画法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应用进行分析,创作者利用调色油对颜料进行稀释,并赋予其光感,采用罩染的方式形成色彩重叠,随后形成一种透明的感觉,提升色彩明度的同时实现反射效果。

非透明画法,是指在绘制过程中使用调色油对颜料进行调制,与透明画法相同,但其是利用白色颜料对浓淡进行调节,以油色对浓淡进行覆盖。

油画的七种技法

油画的七种技法

油画的七种技法油画是一种常见的绘画技法,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油画中,有七种常见的技法,它们分别是素描、色彩、明暗、质感、层次、斧法和贴画。

一、素描素描是油画中最基础的技法之一,它通过简单的线条和阴影来描绘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素描可以分为铅笔素描、炭笔素描和钢笔素描等。

通过不同的素描技法,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二、色彩色彩是油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通过不同颜色的运用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氛围。

色彩可以分为冷暖色调、明暗变化、色彩对比等。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增强艺术效果。

三、明暗明暗是油画中表现光影效果的重要手法,它通过对物体的明暗变化进行描绘,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

明暗可以通过调整阴影和高光的对比度来实现,通过合理运用明暗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逼真。

四、质感质感是油画中表现物体质地和触感的重要手法,它通过细致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来描绘物体的纹理和质感。

质感可以分为粗糙、光滑、细腻等。

通过合理运用质感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触觉上的真实感。

五、层次层次是油画中表现空间深度和距离感的重要手法,它通过绘制物体的前后关系和空间分隔来表现画面的透视效果。

层次可以通过调整物体的大小、位置和明暗等来实现。

通过合理运用层次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六、斧法斧法是油画中表现物体形态和纹理的重要手法,它通过粗糙的笔触和刻意的笔法来描绘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斧法可以分为粗糙斧法、细腻斧法等。

通过合理运用斧法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七、贴画贴画是油画中一种辅助手法,它通过将其他材料贴在画布上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贴画可以是纸张、布料、木材等。

通过合理运用贴画技法,可以使画面更具有创新性和视觉冲击力。

以上七种技法是油画中常见的表现手段,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效果。

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艺术家可以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油画作品。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画家,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技法,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作能力。

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远中近处理技法

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远中近处理技法

油画风景写生中的远中近处理技法一、近景处理技法。

1. 细节描绘。

-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近景是离观者最近的部分,需要着重刻画细节。

例如描绘一片近景的草丛,要细致地画出每一根草的形状、颜色变化以及草叶之间的穿插关系。

可以使用小笔触,以体现草丛的丰富性。

对于近景中的石头,要描绘出石头的纹理、表面的坑洼和明暗变化。

- 色彩的纯度和对比度在近景中也较为明显。

比如近景中的一朵红色花朵,其红色可以相对鲜艳、饱和,与周围绿色叶子的对比也会更强烈,这样能突出近景物体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2. 笔触运用。

- 近景的笔触可以相对厚重一些。

如果描绘近景的树干,用厚涂法可以表现出树干的质感和体积感。

笔触的方向也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确定,如顺着树干的生长方向用笔触,能更好地体现树干的形态。

- 还可以利用笔触的叠加来表现近景的层次感。

比如在描绘近景的一堵旧墙时,先铺一层底色,再用不同方向和颜色的笔触叠加,表现出墙面上岁月斑驳的痕迹。

二、中景处理技法。

1. 概括表现。

- 中景相对于近景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

例如中景中的一片树林,不需要像近景那样细致地描绘每一棵树的枝叶,而是可以将树林看作一个整体,概括出树林的大致轮廓、色彩倾向和明暗关系。

- 可以用较大的笔触来表现中景的物体,以体现其与近景的区别。

比如描绘中景的山脉,用大笔触画出山脉的起伏形状,强调山脉的整体走势,而不是过分纠结于山上的每一个小细节。

2. 色彩协调。

- 在色彩方面,中景的色彩要与近景相协调。

如果近景是暖色调为主,中景的色彩也要在暖色调的基础上进行变化。

例如近景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中景的村庄建筑可以是带有暖色调倾向的土黄色,并且色彩的明度和纯度要比近景略低一些,以体现空间感。

- 中景的色彩对比不宜过于强烈,要营造出一种过渡的效果。

比如中景中的湖泊,其蓝色与周围陆地的颜色对比要相对柔和,让中景在画面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远景处理技法。

1. 简化与虚化。

油画的色彩表现及技法运用分析

油画的色彩表现及技法运用分析

油画的色彩表现及技法运用分析油画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它在创造丰富多彩的画面中,主要依靠颜料和介质的混合品,以及画笔、刮刀和其他工具的使用。

以下是油画的色彩表现及技法运用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颜色和色彩表现油画的色彩表现主要依靠颜料和介质的混合来实现。

颜料种类较多,包括颜料粉末、颜料块以及颜料液等。

此外,常用的介质包括亚麻油、硬蜡、树脂和酒精等。

这些颜料和介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混合和涂布技巧,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效果。

在色彩表现方面,油画表现出极佳的透明性和深度感,以及色彩的鲜艳和丰富性。

油画的色彩又可以被划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其中暖色调包括红、黄、橙等颜色,能够带来热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而冷色调则包括蓝、紫、绿等颜色,透露出深邃、稳重的气氛。

二、技法运用油画的技法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层次感油画的层次感是由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先后涂布颜料和介质所创造的。

画家可以在颜料干透之后,在上一层颜色之上涂抹另一层颜色。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而且还可以让画面出现自然的阴影和高光效果。

2.纹理效果油画采用不同的笔触和刷痕,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纹理效果。

刷痕宽窄不一、方向变化等方式的运用,可以让画面呈现出粗糙的、粘稠的或者光滑的质感,从而使画面更加丰富。

3.混合技巧油画的:颜料和介质可以通过不同的混合技巧,创造出不同的颜色和色彩效果。

画家可以在颜料间混合不同的介质,以便改变颜色的光泽度和稠度。

此外,画家还可以通过“油画中的干刷法”、“拍痕”、图像覆盖和染色等技巧,实现色彩的混合和过渡。

4.质感的扩展画家可以通过添加油漆或者使用刮刀等工具,为画面增加细节和质感。

刮挂技巧可以创造出凹凸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光泽度和颜色。

因此,这样的技巧可以有效地扩展画面的质感和内容。

总之,油画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画家们通过色彩选择和技法运用,可以创造出多样的质感和细节,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油画创作技法及表现研究

油画创作技法及表现研究

在油画创作中,厚重的色彩、灵动的笔触、丰富的肌理,成为古典油画的鲜明特色。

随着现代审美理念的发展,在借鉴古典油画创作技法基础上,当代油画更加强调象征性、抽象性、表现性要素的挖掘,来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

艺术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不同的艺术风格百花齐放。

围绕油画创作,需要探讨其技法及表现形式,对未来的发展趋向进行探讨,如油画创作题材的拓深,新技术、新材料的融入,制作工具的革新等等。

不同技法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一、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主要技法对油画艺术的研究,绝非简单运用植物油调和颜料,再绘制出不同的艺术形象。

油画艺术具有综合性,融合了多种造型手法和创作技法。

如写实油画,在二维空间中创作逼真的立体物象;抽象油画,借助于色彩、线条、颜料等,来展现独特的构图与韵律美[1]。

同样,在油画创作中,不同色层厚薄的对比、颜料色彩的调试、笔触的变化所带来不同的画面肌理效果等,都增添了油画艺术的感染力。

(一)油画创作的主要步骤欣赏一幅油画作品,要抓住作品的肌理变化,从中来获得极度舒适的和谐之美。

油画创作要注重色彩明暗、强弱变化,画面层次的错落有致,特别是古典油画,其构图要求更加严谨,对画面色彩的运用更加细腻。

色彩是影响人的视觉的最主要因素,油画作品中富丽堂皇的色彩,更具视觉吸引力。

但通过对优秀油画作品的赏析,精美的油画作品更需要依托其独特的技法来呈现油画艺术的魅力。

例如油画罩染法,通常利用调色油或媒介剂对一些颜料进行稀释,使其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将之涂染在油画的不同色层上。

这种技法最显著的特点是让油画画面呈现润泽、透明的效果,也让油画的不同色层能够直观显现出来。

古典油画的创作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油画家在创作古典油画时,通过多次涂层、多次修饰、多次覆盖、多次罩染等手法,最终获得良好的艺术成品效果。

塑造也是传统油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在塑造中,可以从颜料色彩的明暗变化、色彩饱和度及色彩视觉效果上,增强油画画面的肌理感[2]。

美术学中的油画技法讲解

美术学中的油画技法讲解

美术学中的油画技法讲解油画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绘画技法,在美术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质感和表现力,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本文将从油画的起源、材料、基本技法以及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艺术形式。

一、油画的起源和发展油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真正发展壮大的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油彩来绘制画作,这种新的绘画技法使得作品更加真实、细腻。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画逐渐成为主流绘画技法,并在欧洲各国迅速传播开来。

二、油画的材料和工具1.颜料:油画颜料主要有天然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两种。

天然颜料包括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和动物颜料等,如赭石、羊毛脂、蓝靛等。

人工合成颜料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如锌白、钛白等。

2.油介质:常用的油介质有亚麻油、葵花籽油和腊油等。

不同的油介质会影响颜料的干燥速度、光泽度和稳定性。

3.画布:油画常用的画布材料是亚麻布和棉布。

亚麻布质地细腻、牢固,适合长时间保存作品;棉布则相对便宜,适合初学者练习使用。

4.画笔:油画常用的画笔有扁平刷、圆头刷和细长刷等。

不同类型的画笔适合用于绘制不同的线条和纹理。

三、油画的基本技法1.干刷法:干刷法是指在画布上使用较少的油介质和颜料,使画笔相对干燥,刷出粗糙的纹理效果。

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粗糙的材质,如树皮、岩石等。

2.湿刷法:湿刷法是指在画布上使用较多的油介质和颜料,使画笔湿润,刷出柔和的纹理效果。

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光滑的材质,如皮肤、水面等。

3.薄涂法:薄涂法是指在画布上使用稀薄的颜料,使画面呈现透明的效果。

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透明的物体,如玻璃、水晶等。

4.浓涂法:浓涂法是指在画布上使用浓稠的颜料,使画面呈现浓重的效果。

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浓密的材质,如树叶、草地等。

四、油画的创作实践1.构图:构图是油画创作的基础,它决定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视觉层次。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画面的比例、布局和重点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表达意图。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

油画技法{初学者综合}一.古典透明画法的方法是怎样的(1)素描初稿。

(一幅好画,开头很重要,初稿不需要太细致,但是主体必须要明确)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

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2)纯灰画法。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3)着色。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

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4)薄涂。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

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

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

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

十五种油画基本技法

十五种油画基本技法

十五种油画基本技法十五种油画基本技法油画技法有哪些?学画画网告诉你,油画最基本的作图技法有十五种,十五种之多哦!不过不用担心,今天店铺为大家带来了最全最好的油画技法大全,大家快来学习油画技法有哪些吧!油画技法有哪些?挫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的方法,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

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拍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

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揉揉是指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操合的方法,颜色操合后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线线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油画勾线一般用软毫的尖头绪,但在不同的风格中,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也可勾画出类似书强中锋般的浑厚线条。

东西方绘画开始时都是用线造型的,在早加油画中通常都以精确严谨的线条轮廓起稿,坦培拉技法中排线法是形成明暗的主要手段。

西方油画到后来才演变为以明暗和体首为主,但尽管如此,油画中线的因素也从未消失过。

纤细、豪放。

工整或随意不拘以及反复交错叠压的各种线条运用,使油画语言更为丰富,不同形体边线的处理更是十分重要。

东方绘画的用线也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如马蒂斯、凡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的高手。

扫扫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

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跺指用硬的猪鬃画笔蘸色后以笔的头部垂直地将颜料跺在画面上。

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时候才应用。

拉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即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画中的几种作画技法油画的技法中有好几种,比如多层覆盖画法、直接画法、“色块”作画法、“点彩”分色画法、“干笔”画法、“平抹”画法、抽象画法、拼贴法等等。

油彩颜料盘毛笔手套什么是多层覆盖法多层覆盖法是相对于一次性作画法定义的。

在一次性作画法中,物体的造型及色彩必须兼顾完成,而多层画法是分步进行的。

首先在底色层上或精确或粗略地勾画出素描关系,在不过多考虑细节的基础上薄涂一层颜色,然后铺设覆盖层。

欧洲古代大师在铺覆盖层时通常采用一次完成作画法,这样能保持画面的生动感。

同时也常用坦培拉颜料作底色层,坦培拉颜料含油少,干得快,并且能够提高覆盖层各种色彩的亮度。

什么是直接画法直接画法要求画家功底比较深厚,而且需要熟练的掌握其他的画法。

直接画法是综合各种笔法和刀法,直接在画面上解决形与色的问题,直接画法操作灵活,而且完成作品时间较短。

能够充分的体现油画的艺术技巧。

也是写实派画家常用的技法。

现代的直接画法与古代的直接画法是有所不同的,现代直接画法主要是凭画家瞬间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和扑捉光与色的感觉,用随心所欲的"速写"方式,直截了当地塑造形体,具有即兴而作的清新感。

它能充分发挥画家的艺术创造力,使画家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娴熟的技艺,纵情挥洒抒发情感。

雷诺阿这样说:我作画根本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当我观察一个裸体时,所见到的无非是上千种细微的色调,我得千方百计找到一些生动的色调,以便使我所画的肉体在我的画布上颤动起来。

古典油画中的直接画法是指用不透明色或调和了白色的颜色厚厚地直接着色作画,它区别于提白罩染。

17世纪的荷兰画家在直接作画时,常利用"遮光取景器",36。

根据遮光取景器反射到画布上的投影,直接用平涂法敷出大面积色彩,然后直接着色,刻画物体。

37,弗美尔的《吉他演奏者》即是一例。

什么是“色块”拼接法色块作画法是直接画法的一种基本方式,完美使用这一技巧的艺术家是19世纪法国画家保罗·塞尚,38。

"色块"是指艺术家运用蘸满颜色的画笔在画面上"摆"出的块状笔触。

这些色块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具有可视形象的画面整体。

绘画的全过程都是在色块的交织中进行的。

什么是“点彩”画法"点彩"即使用小号油画笔以色点形式塑造物体。

在这种纯粹的表现形式中,色点是未经调和的纯色,颜色以极小的形状直接运用。

什么是抽象画法抽象画是针对有具象内容的绘画作品而言的。

抽象画强调画面的点、线、面、色彩、笔触、肌理等纯绘画语言的构成,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喻和内涵。

它是作者与观赏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同时又是作者智慧的体现。

什么是“拼贴”法拼贴法即是在绘画过程中,为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运用实物,如报纸、画片、相片等,根据设计意图剪裁成所需的形状,粘贴到画面上。

通过绘画本身产生的肌理、轮廓线的运动变化、色块的对比呼应,改变粘贴物的物质性,具象或抽象地表达作者的意蕴。

注意事项油画是美与艺术的结合,没有一个好的意境和感悟,只有以上的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优化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展示心灵的多样化。

回首漫长的数百年西画东渐历程,我们可以归纳出两种不同文化情境中中国本土的油画活动,前者中国早期油画的核心为“流”——“欧西绘画流入中土”(潘天寿语);后者中国油画的核心为“融”——“融入民族的血液”。

这样,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中国早期油画的历史跨度,应是自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其中包含了画法参照、材料引用和样式移植的文化交流过程,——这是近代西画东渐的“中国模式”。

而其典型的事例,可以将我们的关注视角,主要聚集在北方的清宫油画、南方的十三行外销油画和东部的土山湾画馆油画之中。

油画发展变迁清宫油画的画法参照明清之际的西画东渐,起于耶稣会士来华活动。

在利玛窦进呈明神宗天主像等西来贡物前后,在中国本土已经出现来自于游文辉、倪雅谷等神职人士之手的油画作品。

然在康熙年以降的清宫院画中,西画东渐则形成更具规模的高峰。

其中以西方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和王致诚为代表的新体画派,逐渐构成与娄东派、虞山派传人一派和唐岱、冷枚为首的参照西画技法一派相并立的艺术势力,而且随着雍、乾隆时期的院画发展,郎世宁的这种“折衷主义”新画体影响力日益增加,并逐渐形成了清宫院画的主要格调之一。

郎世宁(JosephCastiglione,1688—1766年)是康熙年间来华最迟的一位油画家。

同时他也又是在清宫中活动持续时期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位外籍画家。

在西画的技法和中国画的传统技巧以及笔墨材料之间,郎世宁选择了独特的折衷路线和方案,“创造了以油画为本、中法为辅的中西结合的新画法,”并由此逐渐形成郎世宁新体绘画风格。

——事实上,关于郎世宁艺术“奕奕如生”、“设色奇丽”的结语背后,正是郎世宁“新体绘画”以“强其师吾国画法”为代价所进行的多种努力。

在清朝内务府的档案中,关于“油画”的绘制记录多处可见。

其中反映出郎世宁等传教士画家在清廷中的油画活动,大致有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油画传授活动。

清廷内务府“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曾有几处关于郎世宁曾有向中国人传授油画技法的记录。

比如雍正元年曾有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玠、葛曙、永泰六位“画油画人”在郎世宁处学画。

二是装饰性通景油画。

比如《清档》(乾隆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记:“传旨着郎世宁画重华宫通景油画三张,七月二十五日交讫”。

另如《清档》(乾隆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记:“郎世宁奉命到畅春园皇太后常居坐落处画通景油画二张,八月初七贴讫。

”通景油画多以透视法为主的“线法画”为特色。

“其画乃胜国时(明朝,编者按)利玛窦所遗,其彩色以油绘成,精于阴阳向背之分,故远眎如真境也。

”三是独幅油画。

有学者认为,郎世宁作品“立轴、横卷、画册皆有之,而属油画者,今其遗品中,殆未之见。

”但事实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郎世宁署名的油画,这是我们目前所知道郎氏唯一的一件油画原作。

”这幅作品即是《太师少师图》。

由此可见,郎世宁在更多的场合是放弃了欧洲油画的传统材料和样式,而以熟谙透视、明暗和油画色彩诸法的面目,进行其新体绘画的实施。

因此,郎氏所从事的绘画创作,多以“西法中国画”的面目形式出现,而郎世宁油画艺术的创作却相对有限。

对朝廷而言,郎世宁的油画技艺是次要的辅助技术,而重要的是迎合宫廷需求的各种装饰功能。

其中,油画技法让位于透视法,欧洲化的油画依附于中国化的宫廷装饰,通过主要以焦点透视为核心的线画法的运用,油画占有了局部的一席之地。

自康熙年间以来,包括郎世宁在内的一些传教士画家使油画技法与线画法结合,传授焦点透视技法的科学方法,培养出一被专门用焦点透视作画的画家。

因此,所谓郎世宁新体绘画的完整面貌,是这种采用焦点透视的绘画,其成为清画院的一门新画科,多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之中。

在清宫院画的郎世宁活动时期前后,其实有不少西方传教士画家和中国本土画家从事油画的零星或间接的记载。

比如意大利画家格拉蒂尼曾向宫廷内的画学生教授透视画法和油画技法。

在1711年,马国贤曾经记载了格拉蒂尼的画室,其中他的七、八个中国学生用油画颜料在高丽纸上画中国风景。

而“迄今为止,人们不知道马国贤的油画水平如何,只有一幅早期的屏风画《桐荫仕女图》,有可能是他来华时期,由他或他的学生画的”。

在清朝内务府的档案中,还有“法兰西人王致诚”、“意大利人潘廷璋”和中国人“丁观鹏”、“王幼学”、“张为邦”等画油画的记录。

但是,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另一位与郎世宁名声相近的,来自法国耶稣会的传教士画家,他就是王致诚(JeanDenisAttiret)。

事实上,王致诚在供职清宫期间绘制的作品为数众多,“除了几幅为教堂绘制的宗教画外,他还应皇帝及各类人士之约,作过二百多幅肖像画,其中有皇帝本人及皇亲国戚的,有满、蒙、汉文武大臣的,也有外国使臣及传教人士的。

当然,他的主要作品都是按乾隆的旨意制作的,且绝大多数是与中国画师与清廷的其他外国画师合作而成的。

”可以说,王致诚作品突出的特色及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其油画艺术方面,这在遗存的王致诚的油画作品,如《乾隆射箭油画挂屏》和若干少数民族首领功臣油画肖像中得以显现。

在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清档》档案中,王致诚的相关“油画”事项有诸多记载。

如“乾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内称为本日太监毛团传旨:万方安和挂屏着西洋人王致诚画油画。

”乾隆十九年七月“承恩公德保领西洋人王致诚往热河画油画十二幅”。

“乾隆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员外郎郎正培奉旨:西洋人王致诚热河画油画脸像十幅,着托高丽纸二层,周围俱镶锦边。

”事实上,王致诚在清廷内的油画活动,同样是一种“很不顺利”的艰难历程。

《燕京开教略》曾经写道:“德尼(按即王致诚)画法虽精,奈皇上以中国时尚,惟好水画,德尼不能尽其所长。

皇上谕工部曰:水画意趣深长,处处皆宜,德尼油画虽精,惜油画未惬朕意,若使学习水画,定能拔萃超群。

即著学习其法。

至于写真传影,则可用油画也,令知朕意。

”由于油画在清廷的特殊境遇,造成了这种艺术无法以独立和完整的面貌,大量出现在清宫院画之中,而只能是相当有限的范围体现其艺术价值。

那就是写真肖像。

所以,以油画而擅长的王致诚,只有在绘制肖像时,才能完全运用其油画技法所长进行创作。

但是,王致诚的“油画脸像”绘制,由于宫廷特殊的要求和限定,使他的油画艺术的施展空间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1743年,王致诚在一封信中,曾经说自己主要是在丝绸上画水彩,或是用油彩在玻璃上作画,很少采用欧洲的方式作画,除非是为“皇帝的兄弟们、他们的妻子和几位有血缘关系的皇子和公主”画像。

而王致诚的如是境遇,正好也说明郎世宁的独幅肖像油画少见的缘由。

“由于清代宫廷的油画,除了小部分皇族肖像外,大部分是用于装饰用的屏风和墙画,这些供装饰用的油画不可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建筑物重新翻修时就会被掩盖或堆放在仓库的角落,所以当年尽管有不少宫廷画师画过油画,但留下来的作品极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体绘画”在清宫中所处的文化境遇。

以郎世宁、王致诚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为了适应中国的欣赏习惯和宫廷的需要,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放下油画笔,开始接触中国的纸、绢、笔、墨和砚,学习中国画的技巧而创作,综合了中西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在作品中,他们采用了例如:人物用西法,背景用中法,或干脆由中国画家来画;面部塑造采用正面光源,以减轻明暗度的差别,使光线和体积原则有所减弱等方法。

——总之,他们集中于透视和明暗画法的变通,适应清宫“古格”和“雅赏”的需要,以此显现清宫油画折衷主义色彩的画法之变。

外销油画的材料引用19世纪上半期,随着耶稣会的解散和乾隆朝代的过去,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及其影响日见式微,其宗教势力影响的范围已经逐渐进入低谷。

在这时期的来华者行列中,逐渐增添了诸多非传教士身份的外籍人士,他们通过多种非宗教或官方的途径来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