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案例一)

创设浓厚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成长

《大鹿》教学案例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利用故事导入法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发动他们的情绪想象。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我在《大鹿》一课中利用故事导入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复习欣赏《龟兔赛跑》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快进来咱们”,并从动画中的小兔导入歌曲《大鹿》等内容创设浓厚的音乐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参与音乐活动:

(一)设计情境,见境生情。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龟兔赛跑》,这节课,我们班的张文婷同学带来了一张《龟兔赛跑》的光盘,老师截取了其中龟兔冲刺决胜负这一段请大家欣赏。

谁能告诉我龟兔决胜负的时候,其它小动物在干什么呢?

学生答:在给乌龟和兔子加油。

你们想不想给他们加油呀?

学生们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为乌龟和兔子加油的行列中。

(二)进入情境,入境受情。

今天老师想让你们用一种新的口号来为他们加油。出示节奏难点“跑跑跑快快”。同学们练习。

结合欣赏曲《龟兔赛跑》中龟兔最后冲刺的片段录音放光盘,学生们高喊着节奏口号,挥拳跺脚为乌龟和兔子加油。

小兔在和乌龟的比赛中输了,垂头丧气的往家走,忽然从后面传来了枪声。(教师打鼓模拟枪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师跟录音按节奏读歌词)

学生答:小兔被猎人追赶,大鹿把它给救了。

说的好极了!刚才我们听的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大鹿》。

(案例二)

构建学生的课堂

欣赏课《欢乐颂》有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我越发感到:时代不同了,师生都一样。以前我总把自己放在高位置上俯视学生,得意于老师的权威,尤其是上欣赏课,我的夸夸其谈会让他们听得入迷,没办法,谁让我把教材外的东西多览了一些呢,学生只能伏首听耳。不过今天这样的如法炮制,却让我失去了绝对的优势,除了我要更多地倾听于学生之外,还总觉得在交流上缺少点儿真情。事情是由“贝多芬”引起的——

我们就要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了:歌曲《土拨鼠》、欣赏曲《欢乐颂》。其实,刚刚学完第二课就有学生问我:“老师,该学贝多芬了吧?”我说:“是的”。心想:等着吧,讲欣赏可是我的强项,会让你听个够。没曾想一到上课,这个学生拿出了文曲星,要给大家读贝多芬的故事,我一看有人想替我了,便顺势满足了他,接着又有几个学生举着书示意也要“发表”,好!我一并准许……学生读着、享受着自信,我听着、思忖了许多。快下课了,我灵机一动向学生宣布:第三单元我们采用自学及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随后我把这一方案也推广到了其他几个班。于是,“资料”铺天盖地地来了——网上下载的、书上复印的、个人手抄的图文资料;录音磁带、cd、vcd、电脑光盘等音像资料,还有小小的mp3也放在耳边让我独自享受一会儿,丰富得简直要把贝多芬搞个明白,我感到了学生的“伟大”,感到了他们那种充满活力、蓄势待发的能量。不能坐以待毙了,要从新进行案头准备。我再次阅读教参(尽管是教了几个回合)、学习新课标对欣赏课的要求、大量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

料(包括他的生平、作品、趣事、家庭、朋友、老师、演出经历乃至评论家眼里的贝多芬等)、购买了多片欣赏教学软件,似乎建造了一个“贝多芬的庭院”。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述着、补充着,还结合原词把《欢乐颂》唱了一遍又一遍,群情激昂、振奋,做着指挥的手势连我也带动起来了,六(4)、六(5)班同学不但用口琴吹奏,还为旋律编配了下三度和声,使音乐有了立体感,我连忙引导他们在歌曲的半终止和终止处进行了变化的处理,加深了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学习和对音响效果的感受。

多媒体教室的内容总汇,是每个人大显身手的地方,他们不但自己学会了歌曲《土拨鼠》,就连较难的6/8拍旋律也唱得动了情,不爱张嘴的学生都投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之中,至于《欢乐颂》的整个乐章,贝3(英雄)、贝5(命运)、贝6(田园)等交响片段、《献给爱丽斯》、《月光》(小语12册将讲到)等钢琴名曲更是让他们听得入了神,最后我干脆把鼠标也交给了学生,即刻那种当“老师”的自豪便毫无掩饰地喜上眉梢。在欣赏当中我不时地把他们领进我的“贝多芬的庭院”,适时加上自己的见解或评论,不露痕迹的示范性演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后来他们不再把查询的资料推给我了,而是留给自己展示,并从中学会了筛选和整理。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内化,演说起来更加自如,不断的文思、乐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享受,我欣赏着——既欣赏作品、也欣赏学生。

在本单元的内容学习中,我们共收集图文资料近百页、音像资料17件,课件9片次,涉及教材以外的贝多芬作品十几部,其中利用上网、文曲星等现代化手段查询资料的占80%,教学中拓宽了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教师角色的转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学”相长,获益匪浅。虽然上了四课时,但师生仍有意犹未尽之感,正象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对贝多芬的爱与敬,历经人世沧桑、劫难而不衰减,距离逾远逾受到珍视。”

实践证明,让音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构建学生的课堂,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案例三)

在竞赛中开展听音视唱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案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听”应作为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如果说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听的审美能力,那么听唱培养的则是学生的记忆力与再现能力。

在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我根据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以外部活动和游戏为兴趣的特点,在上课前,我把学生分成蜗牛队和黄鹂鸟队来展开听音视唱的音乐游戏竞赛,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听音排序

听音游戏开始了,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各选派出两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头上戴一个音符头饰,随意站成一队。教师先给一个标准音,然后按照乐句中音符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弹奏出来,戴头饰的同学则按照师弹奏的顺序从新排成一队。教师分别弹奏出的音符是“5 、3、1、6”,戴头饰的同学们屏住呼吸、侧耳倾听,恐怕自己给队里抹黑。很快根据自己的判断从新站成一队。教师再弹奏出第二组音符“5 、3、2、1”,请另外一组的同学进行比赛。

二、评委评判

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是全班同学。教师只起一个辅助作用。当一个同学听辨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准确的用手势判断对错。遇到有争议的时候,教师及时补充,给予标准答案。凡是判断正确的队能够获得一个小奖杯,于是欢呼声一片。教室里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看的出来,同学们对这种形式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三、听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构成单位是乐句。乐句的主要音符顺序听出来后,教师再分别请代表视唱完整乐句(1)55 535 ︱16 5 ︱;(2)55 532 ︱13 2 ︱;比赛难度加大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却更高了。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一首歌曲的主要乐句非常轻松地学会了,再学唱歌曲就轻车熟路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