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XX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材料

XX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材料XX县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地区,这里诞生了一大批革命英雄和杰出的共产党员,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近年来,XX县积极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并将其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XX县通过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遗址,打造了一批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景点,如XX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英雄烈士陵园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其次,XX县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开展红色主题活动。
县政府大力扶持红色旅游企业,支持农民发展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业态,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组织红色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艺术展演、红色遗址文化节等,吸引了广大游客和市民参与,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再次,XX县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规划。
通过挖掘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乡村文化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村。
这些红色文化村规划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展览馆、红色主题农产品展销等设施,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购买农产品,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最后,XX县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和红色传统节日等方式,加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从小学校到农村文化站,都设置了红色基地和红色教育课程,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
同时,组织开展红色传统节日活动,如红色农民节、红军长征纪念日等,让农民群众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总体而言,XX县在传承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融入乡村振兴规划,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
红色文化不仅是XX县的瑰宝,也是乡村振兴的一张重要名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XX县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加重视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
通过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XX县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实施方案

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战略部署,要求通过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旨在打造具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秀美乡村风貌、优美生态环境和较高生活品质的乡村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重点任务。
1. 传承红色文化,通过挖掘当地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陈列馆、红色主题公园等,加强对红色历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激发农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
2. 打造乡村风貌,加强农村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农村道路、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整体形象和环境品质。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4. 提升生活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四、实施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确保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经费到位。
3.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营造浓厚的建设氛围。
4. 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农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五、保障措施。
1. 健全政策支持,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推动更多乡村加入美丽乡村建设行列。
2. 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考核机制,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方进行通报批评和问责。
中组 中宣 走近红色美丽村庄 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中组中宣走近红色美丽村庄农村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一、引言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层组织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以中组中宣的角度,走近红色美丽村庄,探讨农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典型案例。
二、红色美丽村庄的背景介绍红色美丽村庄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
该村庄地处山区,自然环境优美,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问题,村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三、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3.1 组织村民参与农村振兴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村级权力组织,发挥着组织村民参与农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在红色美丽村庄,农村基层组织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出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了村民参与农村振兴的积极性。
3.2 整合资源,推动农村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在红色美丽村庄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整合资源的作用。
他们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争取到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推动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进步。
3.3 培育乡村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农村基层组织在红色美丽村庄的发展中,注重培育乡村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红色教育,他们让村民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村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农村基层组织引领红色美丽村庄全面振兴的案例4.1 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引领下,红色美丽村庄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修建了通村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问题;建设了供水系统,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4.2 产业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在红色美丽村庄的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们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旅游,推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4.3 社会治理农村基层组织在红色美丽村庄的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建立了村级法律顾问团队,解决了村民的法律问题;组织了社区巡逻队,维护了社会治安;开展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河南宜阳:“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XIANGCUNKEJI 2019年8月(上)7河南宜阳:“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夜幕降临,在河南省宜阳县白杨镇一区村,“一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红色LED 大字闪闪发光。
党的基层阵地不仅亮在乡村,还亮在百姓心上,更亮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路上。
如今的宜阳县,353个村党支部闪亮的党徽,是村子里最美的风景。
党员领航振兴忙莲庄镇养马村村民在自家门前忙碌着,有的拆除旱厕,有的拆掉窝棚。
养马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国说:“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以来,养马村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的违建。
”一名党员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党员干部是中坚力量。
2019年以来,宜阳县积极开展党员“两分两选三公开”活动,通过统一悬挂“共产党员户”门牌、党员佩戴徽章、在主要街道设置公示栏等形式,公开党员的基本信息、服务承诺、监督电话等,让党员亮出身份,并积极发挥在服务群众和推动乡村振兴中的表率作用。
按照党员个人基本情况和居住的区域,由党员自主选择联系农户和群众。
根据各村党员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主动认领村内的红白理事岗、道德评议岗、矛盾调解岗、卫生保洁岗、老年关爱岗、政策法规宣传岗、文化娱乐服务岗、科技致富帮带岗、党务村务财务监督岗、文明新风监督岗、社情民意收集岗和社会治安维护岗12个岗位。
宜阳县还制作了党员工作日志,每名党员每周至少到分包农户家中走访一次,做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和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不能解决的向支部汇报,共同解决,实现矛盾问题不出片、不出村,以自治为核心构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宜阳县通过开展“百堂党课走进党员百场宣讲走进基层”“千名干部走进党校千名党员走进课堂”等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乡村党员干部队伍掌握本领,提升素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领头雁、主心骨。
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案例

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案例一、村级产业振兴示范1. 案例:某山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茶叶和无公害蔬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和购买,带动了村民增收。
2. 案例:某村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带动了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
二、农村旅游振兴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开发乡村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带动了村庄的经济增长。
2. 案例:某村通过修复古老的建筑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打造了独特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三、乡村教育振兴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了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吸引了更多城市家庭选择在乡村就读。
2. 案例:某村通过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了乡村儿童的综合素质,引领了乡村教育的发展方向。
四、农村环境保护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2. 案例:某村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改善了农村的水质和土壤质量,保护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修建硬化道路和改造供水管网,提高了农村交通和生活水平。
2. 案例:某村通过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和智能农机库,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
六、乡村文化传承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举办民俗活动,传承了乡村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
2. 案例:某村通过建设乡村文化艺术馆和图书馆,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
七、乡村卫生健康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建设综合医疗服务中心和培养乡村医生,提高了乡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2. 案例:某村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升了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八、乡村社区治理示范1. 案例:某村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和开展社区议事会,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红色民村经验做法

红色民村经验做法"红色民村"通常指在中国农村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和项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取得一定成功的经验做法。
这些做法旨在减少农村贫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建设。
以下是一些红色民村经验做法的例子:1.精准扶贫:•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建立精准的贫困户名单,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效果。
2.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技术培训、设备投入、市场开发等手段,提高农产品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的生产、生活和交通条件。
4.新型农村合作社:•推动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模式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
5.乡村旅游发展:•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家乐、乡村文化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6.农民培训与教育:•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提供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8.科技创新支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村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9.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农村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建设农村自治组织、加强基层治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这些红色民村的经验做法是在中国农村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农村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示范区做法

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示范区做法
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示范区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制定发展规划:建立起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并根据当地
的实际情况逐步落实。
制定规划可以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村旅游和乡村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加强资金支持:建立起有效的资金支持机制,吸引各类投资,并优先支持涉农产业和乡村组织发展。
同时,鼓励政府以及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合作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3.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引进先进的农业技
术和装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鼓励农民合作组织,推动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扶持政策。
4.发展乡村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
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5.促进乡村旅游:挖掘乡村特色,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供旅
游服务和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探索农村文化。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6.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生活条件,推
动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应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遗产。
7.加强组织建设:培养乡村组织的领导干部和人才,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鼓励农民参与乡村组织,推动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发展,激发乡村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打造乡村组织振兴示范区的一些做法,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红色村“扛旗”引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近年来,海丰县附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精心打造红色村、精品村——新山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建设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新山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跻身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镇党委坚持党建带乡建,大力推进新山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红色铸魂”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配强“头雁”。
调整撤换5名村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18名“头雁”,着力打造“遇事冲在前、干在前”“搞建设有思路、破难题有办法”头雁队伍。
二是创新方法。
创新并推广“三明三定”工作法,强化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思路明确、决策科学、组织有力、落实有效。
“三明三定”工作法入选“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
三是当好“先锋”。
“宁可晒黑三圈,不能耽误一天”。
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擎起“虎狮头”、当好“包工头”,示范带动镇、村、组党员干部出实招、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和外出乡贤踊跃参与、捐钱出力,党群同心推进乡村振兴。
新山村一党员带头腾出自家宅基地80多平方米;村民们也纷纷腾出旧房地、菜园地共3130平米,全部用于红色文化馆等村公共设施建设。
新北村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外出乡贤,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二、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围绕市委晓强书记提出的“八大美丽”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
丽乡村示范镇建设。
一是高标规划,科学编制建设方案。
坚持规划先行,找准海
丰县城“南部新城”和与市城区同城化协同发展新定位,聘请浙江乡建专业团队,征求汇集镇、村、组和群众意见,高标准、合理化编制鹿境片区规划建设整体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留住乡愁,改造提升村容村貌。
全域推进14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清拆破败建筑133306平方米,统一规划建设公厕72座、村级垃圾中转站7座和垃圾分类收集点94个,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拆旧复绿,加强村前屋后空地景观点缀,鼓励引导村民栽花种果,建成“四小园”约58600平方米;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纳入村规民约,统一外立面改造,保留“下山虎”“四点金”等地方特色民居,充分利用旧石板、旧门窗、旧瓦罐
等“以旧修旧”,既美丽乡居,又留住乡韵。
三是守住生态,精细打造景观靓点。
按照“盆景”变“风景”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以穿
城而过丽江河一江两岸为脉络,以西闸丽江公园为起点,实施村内外道路景观提升、河体净化、河堤美化、山体绿化工程。
重点推进鹿境五村连片生态美丽宜居
建设,打造具备岭南村居风韵、绿水青山自然景光的湾区示范带“入户花园”。
三、突出资源特色,焕发红色基因新光芒
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培育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
一是深挖红色史料。
加大对全镇革命遗址的排查登记、革命史料的发掘采集力度,目前已认定广东省革命遗址5处,正在申报55处。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
整合新山、新南、新北等村的革命史迹和人物故事,通过红色故事会、主题党日活动、革命
后裔讲述等多种形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村民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擦亮红色名片。
修缮蔡素屏故居、农会旧址和赤卫队队部等革命旧址,连线
规划长约3公里“红色文化长街”,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纳入广东省“东方红城、农运摇篮”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游览节点。
四、突出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
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全镇产业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
一是坚持产业专业化。
利用辖区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禀赋优势,引进农业合作企业8家,成立24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多亩,积极引导圆山菜心和番石榴、新山西瓜和油占米、荣港番茄等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区”米袋子和菜篮子。
二是坚持产业品牌化。
依托地处油占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范围的优势,高标准推广种植油占米优质品种2200亩,注册“新山油占米”商标,打响本土优势品牌。
三是坚持产业特色化。
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公交线路及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引入村民乡贤和社会资本经办“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文旅商店,走好走实“红色文化教育+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子。
目前,已引导发展农家乐16家、特色商铺20余家、精品民宿1家、文创空间4家。
2019年,新山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2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贫困户人年均收入达1.8万元,返乡回流人员超200人,实现家门口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