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用版

化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用版
化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用版

YF-ED-J593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化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用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化验室安全操作守则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防止中毒

①一切试剂药品瓶要有标签,保管剧毒性药

品应设专柜,并加锁,须与一般药品分开。

②严禁试剂入口,用移液管移取有毒液体

时,不能用嘴吸取,如需以鼻鉴别试剂时,严

禁用鼻子接近瓶口鉴别。

③严禁食具和仪器互相代用。

④对于有毒气体和蒸气,如氮的氧化物、

溴、氯、硫化氢、挥发性酸碱等,必须在通风

橱内进行处理,头部应在通风橱外面,否则可

能引起危害健康的人身事故。

⑤注意遵守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规则,严禁在使用毒物或有可能被毒物污染的房间存放食物,饮食或吸烟。

⑥根据国家劳动保护条例,接触毒物的工种应适当缩短工作日和增加必要的营养,以增进工作人员对毒物的抵抗力。

(二)防止燃烧和爆炸:

①挥发物有机物药品,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如冰箱或铁柜内,易燃物品如汽油、乙醚、笨、酒精及其它低沸点物质等不可放在喷灯、电炉或其它火源的附近,室温过高、启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

②启动易挥发的试剂瓶时(如盐酸、氨水、低沸点有机物等)不可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在室温较高的情况下应先将试剂瓶在冷

水里冷却一段时间再打开瓶塞。

③在试验过程中,对于易发挥及易燃性的液态有机物有必要加热时,应在水浴或严密的电热板上缓缓进行,严禁用火焰或电炉直接加热。

④蒸馏可燃性物质时,应首先将冷水充入冷却器内并确信水流已固定时,再开始加热,如需往蒸馏器内补充液体,应先停止加热,放冷后再进行。

⑤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或衣服上落有氧化剂液滴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能接受火源,以防着火。

⑥高温物体,如灼热的坩埚等要放在不能起火的安全地方。

⑦爆炸类药品,如苦味酸、高氯酸及高氯

酸盐、过氧化氢及高压气体时,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能与其它易燃品放在一起。

⑧在使用危险物品工作时,应使用预防爆炸或养活其危害后果的仪器和设备必要时要用金属有机玻璃或塑料所制的安全罩套进行防护。

⑨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危险物质都必须取用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的最小量来进行工作,并且不能有直接火加热。

(三)防止腐蚀、化学灼烧、烫伤、割伤

①腐蚀类刺激性药品,如强酸、强碱、浓氨水、浓过氧化氢、氢氟酸、冰醋酸、酸性洗涤液、王水或混合等,取用时尽可能戴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等,如果瓶子较大需搬运时,必须一手拖住底部,一手拿住瓶劲腐蚀性的药

品不能在烘箱内烘烤,用移液管取此类液体时,严禁用嘴吸取。

②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内进行,而且必须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下仔细缓慢的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而绝不能相反,在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体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内进行。

③取下正在沸腾的水和溶液时,必须先缓缓摇动或搅拌后才能取下使用,以防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

④切割下班管棒及塞子钻孔,往往造成伤害,往下班管上套橡皮管及塞子时,必须正确选择它们的直径,且须将管端烧园滑,并用水或干油浸湿后才能插入。

①平时要注意偶然着火的可能性,准备使

用于各种情况的灭火材料,包括灭火沙、石棉布、各类灭火器、备用灭火器须按时检验和调换药液。

②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起火时,应先立即用湿布或石棉,将火熄灭,并拨出电炉插头及总电源,易燃的有机物液体或固体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泼。除了小范围可用湿布覆盖外,要立即用灭火沙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来扑灭,精密仪器应用四氯化碳灭火。

③电线着火时,须关闭总电源,立即切断电流再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熄灭在燃烧的电线,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熄灭燃烧的电线。

④常用灭火器类型及适用灭火类型:

灭火器类型药液成份适用灭火类型

酸碱式 H2SO4、NaHCO3 非油类、非电类一

般火灾

高倍数泡沫脂肪醇、硫酸、油漆室内仓库油类、

移定剂、抗烧剂木材纤维等火源集中的

泡沫式 Al2(SO4)3、NaHCO3 油类灭火

二氧化碳液体CO2 电器灭火

干粉灭火 NaHCO3适量润油类可燃气体电器精密

滑剂和防潮剂仪器、文件记录和温水燃

烧物品的初起火灾

四氯化碳液体CCl4 电器灭火

|21| CF2ClBr 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精神仪器等灭火

(五)化学药品的领用与保管

①一切固体不溶物、浓酸和浓碱废液,严

禁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侵蚀管道,残余毒物更应采取妥善处理,切勿任意丢弃或倒入水池中。

②每个工作人员应该知道室内可燃气、水阀或空间的位置,以便必要时可以控制,分析室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离开时要关闭一切电源、热源和水源。

③化学试剂应分类存放,专人保管,非保管人员未经允许不准随便进入药品库,严禁将火种带入药品库。

④设专配制各种试验用药品及各类溶液。化学试剂和药品由专职配药人员,除配药人员外,不经领导批准一律不准从药品库领用各类药品和试剂。⑤各类药品、试剂的领用,配制和使用应有完整的记录,各组从药品库领

出的药品试剂要随时存入药品柜内加锁专人保管。

⑥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清楚了解本岗位所用药品和试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毒性和腐蚀性及防护措施。

⑦实验室所有试剂和药品一律不能食用。

⑧未经批准和允许,所有试剂和药品一律不准携离实验室。

⑨化验室所有化学试剂的分类及安全存放条件第一类,易燃液体(易燃类),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常见的有乙醚、汽油、丙胴、苯、乙酸、乙脂、甲苯、甲醇、乙醇、二甲苯和异丙醇、醋酸丁脂等。

对这类试剂的存放要求阴凉通风、理想的存放温度为-4℃至+4℃,室温最高不能超过

30℃,并且要同其它可燃物和易发生火药的器物隔离放置。

第二类:剧毒性危险品(剧毒类),此类专指由消化道侵入极小量即能引起中毒致死的试剂,如氰化钾、氰化钠及其它氰化物,氧化砷、升汞、某些生物碱等。

此类存放要阴凉干燥,与酸类隔离并应专柜加锁。

第三类:强腐蚀性危险品(强蚀类):指对人体皮肤、粘膜、眼、呼吸气管及金属等有极强的腐蚀性的液体和固体而言,如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冰酣酸、磷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硫化钠等。

此类存放处要求阴凉通风,并与其它药品隔离放置。应选用抗腐蚀性材料制作料架,料

架不宜过高,以保证存放安全。

第四类:燃烧爆炸性固体(燃爆类),其中遇水反应十分强烈,爆炸燃烧的有:钾、钠、锂、钙、电石等。其它引火点低,受热、冲击磨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甚至爆炸的有:硫化磷、赤磷、镁磷、镁粉、锌粉、铝粉等。

此类要求存放室内温度不超过30℃理想温度在20℃以下,与易燃物、氧化剂均需隔离,最好用防爆料架,万一失火,不致扩大影响。

第五类:强氧化剂(强氧类),这类药品都是过氧化物或有强氧化能力的含氧酸及其盐,在适当条件下,也要发生爆炸并可与有机物、镁、铝、硫等易燃固体形成爆炸混合物。属于此类的有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高氯

酸盐、重铬酸钾及其重铬酸盐、高锰酸钾及其它高锰酸盐、氯酸钾、过硫酸铵、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

此类存放要求阴凉通风,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理想温度为20℃以下,要与酸类、木屑、炭粉、硫化物、粉类等易燃物、可燃物、易被氧化物质进行隔离,并注意散热。

第六类:贵重药品(贵材类),凡单价较贵的特纯试剂和稀有金属、元素及其它化合物、黄金铂金制品均属此类。

此类应与一般药品分开,便于存取和加强管理。

第七类:其它类,不属于以上几类的不易燃烧、爆炸,无腐蚀无毒的一般试剂属于此类,保管时反应注意避光,避高温,加强管理

以免变质失效。

(六)化学灼伤、创伤、中毒急救措施

一、灼伤

①火灼:

皮肤发红为一度灼伤:涂以95%的酒精并浸纱布盖于伤处或用水止痛法。

皮肤起泡为二度灼伤:除上述方法外,还可用3~5%的高锰酸钾或多或5%的新制丹宁溶液,用纱布浸湿包扎。以上两种灼伤也可在伤处立即涂以獾油,效果良好。

皮肤灼焦破为三度灼伤,需用消毒棉包扎后去医院治疗。

②酸灼:强酸溅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5%的饱和碳酸氢钠或者说0%氨水清洗伤处。

氢氟酸灼伤:立即用水及上洗冲伤口至苍白色,并涂以甘油与氧化镁糊(2、1),或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清洗后包扎好,严防氢氟酸侵入皮下和骨骼中。

强酸溅入眼睛内:先用水冲洗,然后用功%的碳酸氢钠冲洗,随即到医院治疗。

③碱灼:强碱溅在皮肤上,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冲洗,严重者去医院治疗。

④氢化物灼:先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再用硫酸铵溶液漂洗。

⑤溴灼:用1体积(25%氨水与1体积松节油和10体积酒精的混合液洗涤、包扎)。

⑥磷灼:用3%的硫酸铜的酒精溶液润湿纱布包扎(不可用水配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