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因工程技术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转基因生物也开始在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估。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转基因生物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从而赋予目标生物体新的特性。
这些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同一物种,也可以来自不同物种。
通过转基因技术,人类可以为生物精确地选择和导入特定的基因,以实现某种预期的特性。
转基因生物的特点在于其具备与自然界中物种基因不同的性状,以及这种性状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影响。
二、基因工程的安全性评估1.实验室研究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之前,科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室研究。
这些研究通常包括对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进行实验室观察和验证。
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基本特征、表达模式以及是否成功实现预期目标。
2.生物学特性分析除了实验室研究之外,科学家还会将转基因生物引入到特定的生物环境中,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
这些分析往往包括对转基因生物的生存能力、繁殖效果、遗传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了解转基因生物在生物系统中的表现和影响。
3.食品安全评估对于转基因农作物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性评估是食品安全评估。
科学家将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全面的食品安全性评估,包括检测转基因农作物中的外源蛋白质的含量和活性、评估食用后对人体的影响、了解食用该转基因农作物是否会引发过敏等细致的研究。
这些评估结果有助于判断转基因作物是否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4.环境风险评估对于转基因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环境风险评估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
科学家将转基因作物种植于合适的环境中,通过监测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来评估其对环境的风险。
这些评估包括转基因作物的传播性、与非转基因作物的杂交情况、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随着人类对农作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需求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
转基因生物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来自其他物种的DNA序列插入到目标生物中,使目标生物具有一些新的特征或性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转基因生物的引入,确实带来了许多好处,但是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们对其安全性问题充满了担忧和质疑。
那么,转基因生物的真正安全性如何呢?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探究呢?一、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转基因生物还存在着环境安全问题,与传统农作物相比,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可能有更强的抗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性质,对于其他植物和昆虫等其他生物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同时,转基因生物的杂交现象也可能会对其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二、转基因生物的食品安全性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转基因生物中也有非常多的研究。
由于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食品安全不仅仅涉及到人体的健康问题,还牵涉到环境健康和食品质量的问题。
目前,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监管,确保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三、转基因生物的遗传污染问题转基因技术所引发的遗传污染问题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杂交现象的存在,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可能会对传统作物产生遗传污染,特别是在野生母体的存在时,可能会对野生种群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四、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转基因生物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农民群体的影响;二是市场竞争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而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如果对农民群体的支持不充分,则转基因作物的推广难度将会很大。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影响也是转基因生物的一个重要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其中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但与此同时,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应用、影响和安全性四个方面来探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和应用转基因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细胞中,使其生成新的物种。
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序列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体,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转基因技术可用于粮食、烟草、棉花、蔬菜等作物的改良。
通过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可以让植物获得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性状,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药领域,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治疗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新药以及生产疫苗等。
二、转基因生物的影响转基因技术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环境后,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不良影响,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传粉昆虫造成影响,使得蜜蜂等传粉昆虫死亡,导致植物无法繁殖。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转基因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转基因食品中可能含有过多的抗生素或农药等有害物质,进而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危害人的健康。
3、产生基因污染转基因生物可能会通过传播方式,导致非转基因生物的基因被污染,进而导致基因资源的丧失。
三、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1、转基因技术的不确定性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由于水平限制和基因漂变等原因,可能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和性状表现与预期不一致,进而导致可持续性或安全性的问题。
2、转基因的辨识和追踪问题转基因生物的辨识和追踪是实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关键。
但是,目前尚无较好的转基因生物鉴定和检测技术,其真实性仍存在争议。
3、风险评估问题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涉及到对其安全性、健康效应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美国近几年基因制药发展情况
国家
发展策略
投入资金
临床试验
上市品种
产值
美国
支持基础,创新,主导领先水平
100亿
350
110 2001 年
200亿
日本
合作,实用化,信息化
两千亿日元
50种以上
50
五千亿日元
德国
创新,转让,加大投入
100
68 2001年
中国
重视,优先、优惠
20余种
20
30亿人民币
主要国家基因制药产业化概况
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
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制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如我国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4、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思,提高科学家的研究道德水平
(3)转基因动物方面:
(3)转基因动物方面:受到转基因巨型小鼠获得成功的鼓舞,科学家又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科学家还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
(4)转基因植物方面:
预防乙肝不用打针,只要吃几个西红柿就行。这可不是玩笑,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研究,培育出的抗乙肝西红柿顺利通过前三个阶段的测试,明年有望上市。
实质性等同原则:转基因生物与自然存在的传统生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性状表现的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生理性状、分子特性、营养成分、毒素含量和过敏源等是否有等同性。如果实质上是相同的,就应该将转基因生物与传统生物同样对待,视为安全。
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不同观点及论据。
2.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求实的态度。
学习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的理由进行辨析和讨论。
学习难点:(1)从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高度去审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了解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争论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和伦理道德背景。
(3)保证课堂讨论、辩论会,以及社会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而有效地实施。
一、转基因成果1.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 ____,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
2.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____________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
3.转基因植物方面(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________、_______、抗除草剂、______等全新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以种植________ _______最多,其次是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及___________ ____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它可以让植物具有抵抗虫害、草害和病害的能力,或者让植物产生更多的果实和粮食。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对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控制进行探讨。
转基因技术说明细胞遗传学家通过诱发人工基因重组,将一些外源基因引入到感兴趣的生物体细胞中,从而得到了转基因生物。
这些人工基因在细胞中被转录成RNA,然后翻译成蛋白质。
这样,转基因生物就可以得到一些原始生物所没有的性状。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尽管转基因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生产,但它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风险。
和其他遗传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也可能会导致一些长远的环境问题。
转基因生物植入到生态系统中,可能会使生态环境被破坏,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另外,长期接触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因为人体很难适应一些人工基因,或者引起生物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健康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潜在风险,许多转基因生物在被推广前需要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同时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控制。
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针对长期的可持续性,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必须包括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评估。
风险评估必须遵守规定,必须考虑到转基因生物本身的性质、目的和用途。
在风险评估期间,需要进行验证并确定产生的成果对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需要对有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影响和胁迫作用进行评估。
必须考虑到转基因生物增加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控制为了减轻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进行充分的安全控制。
这包括严格的监测、标记、追踪和回收措施。
必须确保转基因生物的使用是在安全和可持续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实现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时,必须注意国际标准和国内法规的要求。
转基因生物已经被很多国家认为是一种新型食品,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规和标准。
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

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姓名:学号:班级:学院: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单位( )单位( )摘要:概述了转基因生物的历史和现状,介绍了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对其潜在的风险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我国转基因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对策;风险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是指利用基因操作技术改性获得的、具有复制功能或能将其插入基因转移给其它生物的生物,它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00年的15年间, OECD国家共批准10 31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
4%,细菌占1。
0%,病毒占0。
3%,真菌占0。
2%,动物占0。
1%。
由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转基因生物面临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关注。
1 转基因生物的历史和现状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1986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
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1998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为27 800 000 hm2。
ISAAA报告显示, 200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81 000 000 hm2 [1]。
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品质改良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
广泛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延熟番茄、抗虫玉米、抗虫棉花和抗除草剂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等,其中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2%和30% (1998)。
2003年,全球收获的大豆有55%是转基因品种。
如何对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2015级教育硕士学生课程论文题目: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姓名: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遗传学指导老师:2016年3月5日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2015级遗传学何凤明1523120018摘要:简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对转基因生物发展及其管理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在监管中发展Abstract:Briefly describes the biologic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prospect development about manage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Keywords: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safety legislation;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前言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人们已分享到了生物高新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并期待着它们在防治疾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生育需要、延长健康寿命等方面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
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是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由转基因技术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引人注目。
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中去,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从而产生了转基因生物[1]。
实施转基因技术旨在提高各种植物的生产能力、改善品质以及提高抗逆性,从而显现良好的竞争优势。
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祸福相倚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级教育硕士学生课程论文题目: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姓名: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遗传学指导老师:2016年3月5日浅议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其管理2015级遗传学何凤明1523120018摘要:简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及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对转基因生物发展及其管理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 在监管中发展Abstract:Briefly describes the biological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prospect development about manage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Keywords:The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safety legislation;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前言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人们已分享到了生物高新技术带来的诸多便利,并期待着它们在防治疾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生育需要、延长健康寿命等方面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
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是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由转基因技术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尤其引人注目。
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生物体中去,产生基因重组现象,使之表达并遗传,这样就改变了原来生物的遗传物质基因,从而产生了转基因生物[1]。
实施转基因技术旨在提高各种植物的生产能力、改善品质以及提高抗逆性,从而显现良好的竞争优势。
转基因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成功,但它也与科学技术一样是柄祸福相倚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探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
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的评价标准。
任何一种技术及其产品的释放都有威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可能,转基因生物亦然。
转基因生物安全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安全,而是一种相对的安全,即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包括转基因产品的市场投放,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可控、可以忍受的,不会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
这样一种安全、可控、可忍受的状态,便可称为转基因生物安全[3]。
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的负面效应与不足,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行政管理之效率与水平降低私权主体依靠个人力量实现自我安全保护的高昂成本,建立一种无论于国还是于民都是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的监管与保护机制。
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就是要将这种新的安全价值观延伸到生物安全与生物技术发展的关系中,将生物技术的发展放到整个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去讨论。
让转基因这一科学方法和技术在符合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立法和有力的监管中健康发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的为整个人类服务,造福于人类。
1 转基因生物存在的安全性问题1.1生态环境方面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有些栽培植物会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从而将栽培植物中的基因转入野生种中。
若在这些地区种植转基因植物,则转入基因可以漂流到野生种中,并在野生近缘种中传播。
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的具有某种抗性的基因有可能通过杂交转移到其野生或半驯化种中去,这种转移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将增强这些植物杂草化的特性,并最终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个可能是存在近缘野生种,基因可从栽培植物转移到野生种中,如果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发生基因漂流后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从而增加杂草控制的难度。
特别是若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则会带来灾难[4]。
1.2 生物多样性方面转基因动物一般都具有某种普通动物所不具备的优势特征,如果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将有可能通过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破坏原有自然生态平衡。
转基因植物可能因其较强的野外适合度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如一棵抗害虫的转基因松树会由于种子抗虫而大量保留下来,最终在数量大大超过其他物种,导致森林群落遭到破坏。
有学者指出,在转基因植物中,病毒基因在所有细胞和所有时间都存在,其重组的风险大大高于普通植物,因此当转基因作物释放达到一定面积,而这些作物又都在表达大量的病毒基因时,转基因微生物也存在取代其他物种的可能性,并导致生物多样性发生无法挽回的损失[5]。
1.3 人体健康方面转基因生物作为食品进入人体,很有可能出现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美国报道过转基因西红柿导致厨师过敏的事件。
在进行转基因作物试验时,一般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人食用这种含抗性基因的作物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食用转入生长激素类基因的动植物可能对人体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影响,一般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和监测出来;另外,转基因微生物可能与其他生物交换遗传物质,产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强有害生物的危害性,最终引起疾病的流行。
有研究者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还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据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报道,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4点:①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②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③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6];④转基因农作物常以抗生素作为标记基因植入,会导致人体产生抗药性,一旦患病可能无药可治。
这些都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问题。
2 生物安全管理立法现状2.1国际现状国际上制定有关生物技术安全的制度、规定和指南等,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1985年,由联合国环境署(UNEP)、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工业组织(U2NIDO)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但该小组的工作只是综述生物安全的现状,并没有提出任何建议。
1989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设立了以制定法规和规范释放为主要目标的“生物技术工作组”(BIOTASK)。
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1986年和1992年连续发布了有关重组DNA安全问题和生物技术安全问题的文件(Teso,1993)。
FAO于1991年4月在罗马召开了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第4届会议,所发文件《生物技术和植物遗传资源以及生物技术守则ⅡI》中提到经遗传修饰生物体处理和释放的安全准则与法规。
进入90年代,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更加促进了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大会由许多国家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编,1992)和《生物多样性公约》①均在有关条款中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
在《2l世纪议程》的第16章,“对生物技术无害环境管理”D款中指出:“收集关于生物安全的数据,并制定~个国际议定原则框架,作为应用于生物技术安全方面的准则,包括审议达成一项国际协议的需要和可能性”。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2条“用语”中就将生物技术作为《公约》的~个专门用语来加以说明。
在第8条“就地保护”的g款中指出“制定或采取办法以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体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风险,即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
在第19条(3)款中又提到“缔约国应该考虑是否需要一项议定书,规定适当程序,特别包括实现知情协议,适用于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由生物技术改变的任何活生物体的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并考虑该议定书的形式”。
此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拟定就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到1998年8月已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并拟出了议定书的初稿,供每次缔约国大会讨论。
缔约国大会计划到1998年12月底,最迟不晚于1999年2月底,完成生物安全议定书并召开“议定书”实施大会。
然而,直到2000年1月24~28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非常会议(续会)在蒙特利尔召开,法律起草小组才提交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草案》的终稿,并于29日晨获大会通过。
该议定书计划于2000年6月5曰~2001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各国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签署[7]。
2.2国内现状中国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第一个法规是针对基因工程药物制定的,即1990 年制定的《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标准规定,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必须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该标准只对生物技术产品的品质加以限制,对基因工程实验研究、中间试验及应用过程等的安全性未做具体规定。
我国生物药品研究和临床试验是按照新药和新产品开发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的。
1993年12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①,农业部以其为基础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②,于1996年颁布实施。
国家科委的管理办法是一个总纲,共由6章组成,规定了我国基因工程工作的管理体系,按潜在危险程度将基因工程工作分为四个安全等级,并规定了审批权限。
农业部的实施办法由6章和6个附录组成,内容较为具体、针对性强,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在结构上与科委的管理办法一样。
农业部的管理办法不包括医用遗传工程药物,这类药物由卫生部按照新药审批办法进行管理。
2001年7月11日,我国农业部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我国农业部转基因安全委员会在全国都设有授权检测点,负责检测国内转基因产品。
2002 年3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新的《农业转基因产品管理条例》及其相关办法,《条例》中规定,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必须依法予以标识。
2002 年7月1日起,我国卫生部发布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必须依法予以标识[2]。
我国己建立较完备的法规体系、监督体系和技术体系,各级政府都设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负责部门。
同时,全国已经有28000名负责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执法管理人员接受了相关培训,其中8300名已获得执法证书。
但是,相对国际发达国家,我国在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方面,尚有相当差距[8]。
3 展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3.1生物安全的法制管理体系构建策略第一,完善我国的生物安全法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