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经济学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经济学发展简史

第2章价格理论

2.1 需求理论 2.2 供给理论 2.3 均衡价格及其应用 2.4 弹性理论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3.1 欲望与效用概述 3.2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3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4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第4章厂商理论

4.1 厂商的生产活动:投入和产出 4.2 成本、收益、利润 4.3 成本分析

4.4 市场结构

第5章分配理论

5.1 生产要素分析 5.2 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5.3 社会收入分配

第6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1 市场失灵 6.2 政府干预

第7章国民收入理论

7.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7.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7.3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8.1 失业理论 8.2 通货膨胀理论 8.3 菲利普斯曲线

第9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9.1 经济增长理论 9.2 经济周期理论

第10章宏观经济政策

10.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10.2 财政政策 10.3 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第1章经济学导论

本章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熟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对经济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特征及经济学发展简史等内容。

[引言]由能源危机所想到的……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是建立在大量资源被消耗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有限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未来我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危机,而能源危机有可能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机;第三,尽管我国资源储量有限,但是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资源现象,资源的利用效率极其低下。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科学。它是为解决选择问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本章将从总体上阐述经济学所包含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并进行分析,为以后各章作准备。

返回页首

1.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一词在汉语中有二个含义:一是节省,有效率,就是以较少的劳动、时间和物力耗费取得较大的成果;二是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等经济活动。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社会科学,内容博大庞杂,分支众多,研究者阵营强大,因而难以有标准的定义。这里给出若干定义,以见其内涵。

定义一:经济学是对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定义二: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萨谬尔森)。

其他含义:“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对某一经济部门或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

都会碰到无情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

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

得以理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后隐含了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即:物品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率地利用资源。

1.1.1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1)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思考]那些物品是稀缺的?

答:自由物品:数量无限,自由取用;经济物品:数量有限,付出代价。

欲望无限:“人心不足蛇吞象”,“存天理,灭人欲。”

没有无穷的欲望人类社会和文明就不会进步,但是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理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要注意三点:

(1)资源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社会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的资源的有限性。从这一点来理解,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产生于人类对欲望的求足和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中。某种资源的绝对数量可能很多,但人们所需要的更多;某些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如土地,而人类的需要是无限增长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2)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除自由取用资源外,其它资源都是稀缺资源,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法摆脱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稀缺性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进步,人类的需要会不断增长。需要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永远都要为满足自己不断产生的需要而奋斗。

(3)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而产生的,没有资源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如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种子、机械设备、劳动等稀缺性资源,使之与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自由取用资源相结合,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问题:如何用有限的物品和劳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满足最重要最迫切的欲望?

2)选择(解决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①选择的必要--产生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的产生

②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权衡——满足欲望的代价多寡

3)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经济思维方式(经济活动准则)

(1)机会成本: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另外多项选择中的潜在收益最高的那一项目的潜在收益。(第四章深入学习机会成本)

①资源具有多种用途,才会有机会成本

②机会成本不是实际的支出,而是潜在损失

比如某人有10万元资金,开商店可获利2万元,炒股票可获利3.5万元,买债券可获利1.8万元,如果他选择了开商店,则机会成本就是3.5万元。

[思考]姚明如果上大学每年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答: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 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 000万美元之上。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 000万美元。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实现机会成本最小,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之一。

(2)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把既定资源用于生产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组合点的曲线。

经济学家们常常谈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这是指任何一个社会都拥有一定量的资源,并用于生产各种物品。资源的量是一定的,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的量也是有限的。多生产某种物品就要少生产其他物品。

假定在一个社会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只生产大炮可以生产15万门,只生产黄油可以生产5万吨,在这两种极端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大炮与黄油不同数量的组合。假设这个社会在决定大炮与黄油的生产时提出了A、B、C、D、E、F六种组合方式,则可以作出下表。

可以根据表1-1,我们可以作出图1-l:

图1-1生产可能线

在图l-l中,连接A、B、C、D、E、F点的AF线,是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大炮与黄油最大产量的组合,被称为生产可能线或生产可能性边界。AF线还表明了,多生产一单位大炮要放弃多少黄油,或者相反,多生产一单位黄油要放弃多少大炮,因此,又被称为生产转换线。

[思考]“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答: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社会在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六种可能性中选择哪一种?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大炮与黄油的组合达不到AF线,而只能在G点上? 如何使社会生产大炮与黄油的可能性超出AF线,达到H点?等等。

这种“大炮与黄油不可兼得”的情况就是“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由这种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1.1.2经济学与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定义与经济学的定义比较类似,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一种资源有很多用途,如钢铁,可以制造飞机、轮船、大炮等,这就需要选择。选择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一吨钢铁生产什么,汽车还是飞机?若生产飞机,生产多少最好?

(2)怎样生产

用什么方法生产。如蔬菜,是用大棚生产还是传统的生产?是资本密集型生产,还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生产?也要做出选择。

(3)为谁生产

这是分配问题。生产出的产品分配给谁?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欲望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源配置问题。

1.1.3经济学与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充分就业‖问题。

(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

问题。

(3)商品社会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对―大炮与黄油的矛盾‖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都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紧缩)‖问题。

结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作出选择,使用稀缺资源在恰当的时候生产各种物

品,并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资源合理配置: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资源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如何配置和利用资源,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1.1.4经济学与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问题的三种不同解决方式: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靠计划当局的指令性计划解决基本经济问题(分别说明三种

情况)。计划当局象管理一个大公司那样管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在生产力不发达

的情况下,计划经济有其必然性和优越性,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

目标。但在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以后,管理就会出现困难,漏洞也越来越多,计划经济

就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了。

2)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摘自萨缪尔森《经济学》)

市场经济体制下三个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厂商生产什么产品?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也就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如消费者喜欢史泰龙的动作片,好来坞就要不停地的拍摄类似的动作片。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法必然取代成本高的生产方法。如日本的纺织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10美元以上,中国的纺织工人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在日本,纺织业应少雇工人,实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则适宜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最低。为谁生产?是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分配的原则是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不同)。

市场经济的运转是靠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实现的。与计划经济不同。但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缺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第六章我们会专门学习这个问题。

纯粹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各有其利弊,所以现实中的经济制度大都是一种混合的

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

既带有市场成分又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经济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市场价格机制,又有政府的调控和管制。如对于垄断行为,政府就要干预。如美国和中国都是混合经济制度,只不过美国的市场成分多一些,中国的计划成分多一些。

返回页首

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1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核心问题:价格机制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1)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居民与厂商)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价格是一只―看不见的手‖。(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2)微观经济学的三个基本假定

(1)完全理性。个体最优化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价格调节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的前提。(经济行为是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都是自私的,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在做出一项经济决策的时,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一个花费最少,获利最多的方案。这样的人就是“经济人”,有理性的经济行为。)理性的行为也可以表述为:产生最优化的行为。一个经济社会的三个基本组织结构是(分析它们的理性经济行为):

①消费者:花一定的收入进行消费,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②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③政府:对既定目标寻求最优化决策。如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寻求如何以最

少的投入让绝大多数人享受最大的保障,如何做到公平等等。

[思考]某位华侨捐资兴建一所学校,是否符合“经济人”假设?

答:这种行为也是合乎理性的。因为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不仅包括物质利益,同样也有精神利益,他捐资兴建学校,虽然未获经济利益,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也是合乎理性的。理性行为的含义可以延伸为:人在经济生活中不会做与己无利(更准确地说是无益)的事。

(2)市场出清。商品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使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迅速到平衡,可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

(3)完全信息。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迅速、全面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假设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各种信息都充分了解。比如对于消费者来说,完全的信息是指消费者了解欲购商品的价格、性能、使用后自己的满足程度等等。

注意:假设在现实中并非完全符合实际,能不能说假设就没有意义呢?并非如此,经济分析做出假定,是为了在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众多因素中,抽出主要的、基本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假设是理论形成的前提和条件。但假设在大体上不违反实际。

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图1-2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注:图中的实线、虚线各表示需求关系和供给关系。

1.2.2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理解要点:(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理论;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思考]在你的周围,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哪些经济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答:微观经济学范畴如蔬菜价格、厂商的产量决策、个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决策等,宏观经济学范畴如所在市(县)的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

1.2.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

二者的研究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自然扩展。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图1-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返回页首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1.3.1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即实证的命题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其检验标准是客观事实,所以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经济如何运行。

回答“是什么”

“我们必须尽力树立一种客观和超然的态度,不管个人的好坏要就事物的真相来考察事物。”--------萨缪尔森

1.3.2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作为二种不同的经济分析方法,具有三个方面的区别。第一,有无价值判断。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而实证分析则避开价值判断;第二,二

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三,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由于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前提条件,不同的人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而实证分析的内容则具有客观性,可以用客观事实来检验其正误。

在经济学分析方法中,实证分析方法是主要的方法,当然规范分析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而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返回页首

1.4经济学发展简史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当代经济学。

1.4.1前古典经济学

经济学思想最早产生于古希腊思想家的著作中,色诺芬在其《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学这个词,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均在其著作中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概念。他们的经济学思想经古代罗马人、早期基督教和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学派的继承与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时,产生了一个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流派,即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贸易顺差和外汇管制。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他们主张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通过贸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不让货币外流。

重商主义的这些主张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观点来看,他们很多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且他们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流通领域,因而,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经济学,而只能说是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4.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1776年开始,至1870年结束,是经济学的形成时期。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也宣布了古典经济学派的诞生。古典经济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主要有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如何增加国民财富,与重商主义不同,他们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而不仅仅是货币,增加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来发展生产。在政策主张上,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即政府不干预经济。他们认为市场体系中的价格是只“看不见的手”,由其来调节经济,可以把个人的利己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因此,价格调节经济就是正常的自然秩序,政府也就没有必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了。

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反映了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

1.4.3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的奥在利经济学家门格尔、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和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等人都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即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被称为“边际革命”,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结束。1890年马歇尔出版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综合了上述三人和当时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代表观点,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的、折衷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坚持自由放任思想,认为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因而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新古典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一个新的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同时也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消费和需求,将资源配置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主要探讨价格如何调节经济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也被称为价格理论。这一阶段的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4.4当代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蔓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危机,新古典经济学论述的市场能比较完善的调节经济的神话被打破,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面对新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冲下,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其他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打破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传统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同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理论中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基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以应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大危机,这也是经济学史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都加强政府干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也形成了当代经济学的由微观和宏观二部分共同组成的格局,新古典综合派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主流经济学派别。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等国出现的滞胀又引起了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主义的再思考,从而导致自由放任思想的再度复兴,以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科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都是自由放任的拥护者。

当代经济学是一个综合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庞大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的内部派系林立,分歧巨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他经济哲学思想的不同而将他们划分为二大派别:一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称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他们坚持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干预或少干预经济;另一派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运行,也称新干预主义经济学。

本章小结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根据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主要研究资源如何得到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理论,主要研究资源如何得到充

分利用。亚当·斯密创立了独立意义上的经济学学科,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发展并完善了微观经济学,凯恩斯及其继承者则发展和完善了宏观经济学。当今经济学是一门由微观和宏观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庞大理论体系,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思想的斗争和妥协中不断向前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学?

2.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

3.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返回页首

第2章价格理论

本章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理论与价格的决定、供给理论与价格的决定,理解均衡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掌握弹性的含义,熟悉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分析其与经济收益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理论问题,而价格要通过市场中的商品供给和需求双方来决定的。本章重点分析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及相应的弹性理论。

返回页首

2.1 需求理论

2.1.1需求

1)需求量与需求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某种给定的价格人们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分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根据定义,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

注意:需求量与需求是两不同的概念

2)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定理

商品的需求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需求的表达。

(1)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

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90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降至60吨。

(2)需求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1所示,横轴OQ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D表示需求曲线。

图2-1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特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3)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注意:需求定理的假设条件。

讨论:需求定理的例外。

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况包括:第一,以英国经济学家吉芬而得名的―吉芬商品‖,在特定条件下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会减少;而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增加。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名画、名车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第三,投机性商品。某些商品的价格小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常情况变动;大幅度升降时,人们会因不同的预期而采取不同的行动,引起需求量的不规则变化,如证券、黄金市场常有这种情况。其需求曲线可能表现为其他不规则形状。

2.1.2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本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

(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包括互补品和替代品。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如钢笔和墨水。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如,当大米的价格不变而面粉的价格上升时,面粉的需求量会减少,而其替代品大米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4)消费偏好。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等原因,消费者的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量。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政府的政策。政府是鼓励消费还是抑制消费也会影响需求量。

(6)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2)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即:

=……)

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成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即:=其中,表示商品的需求量。

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需求量变动: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如图2-2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

图2-2需求量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需求情况的变化。

图2-3 需求的变动

返回页首

2.2供给理论

2.2.1供给

1)供给量与供给

供给量是指厂商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当非价格因素不变时,在某一给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根据定义,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供给也分个别供给和市场供给。

注意:供给量与供给是两不同的概念

2)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

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分别用商品的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供给的表达。

(1)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

当价格为1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只有10吨;当价格为2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为53吨;依次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公斤时,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到122.5吨。

(2)供给曲线: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4所示,横轴OQ

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

图2-4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的特点: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注意:供给定理的假设条件。

讨论:供给定理的例外。

供给定理的例外情况有:第一,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第二,某些特殊商品,如土地、文物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

2.2.2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它们各自对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影响如下:

(1)商品的自身价格。一般说来,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小。

(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价格,替代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减少。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当玉米的价格不变而小麦的价格上升时,小麦的耕种面积就会增加,而玉米的耕种面积就会随之减少。

(3)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4)生产的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相反,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使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5)政府的政策。如赋税政策、价格政策、分配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等。

(6)厂商的预期。当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当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就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量。

2)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即:

=……)

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仅看成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即:=其中,表示商品的供给量。

3)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供给量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相同的,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是不相同的。

(1)供给量的变动: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如图2-5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b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到a点,又从a点运动到c点。

图2-5供给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表示整个供给情况的变化。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基础期末试卷

2016--2017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卷) 《经济学基础》 一、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 2.资源是指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必需的生要要素,包括()、土地、()、企业家才能。 3.经济学根据竞争激烈程度与厂商数量的程度,把现实中的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4.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5、一个经济周期一般要经历()、()、()和复苏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研究政府对市场制度的调节问题 B.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 C.研究企业如何赚取利润的问题 D.研究如何使人变得更无私,以缓解资源稀缺性问题 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 A.实际支付的金额 B.愿意支付的金额 C.愿意支付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之差 D.获得额外的满意程度 3.以下那种情况指的是边际效用()。

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效用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

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 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 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 4.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咖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增加 C .茶等咖啡的替代品需求减少 D .茶等咖啡的替代品需求增加 5.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可变 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D.在这时期内,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固定的,也至少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6.某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其互补品的()。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价格上升。 7.以下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有()。 A.私人汽车 B.无线广播 C.河流里的鱼 D.草坪 8.经常项目帐户的顺差意味着()。 A.出口大于进口 B.出口小于进口 C.出口等于进口 D.出口的增加大于进口增加 9.如果某人刚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0.下列哪一种方法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 B、提高人口增长率 C、发展新技术 D、降低人口增长率

经济学基础教案(供参考)

《经济学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 规定学时: 48学时 开课学期:大一上学期 任课教师:周扬程 第一讲学时2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该明确什么是经济学,了解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经济学十大原理,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含义与运用,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含义与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导入案例1—1:关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重要性水,一个沉重的话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吨,为全球人均拥有量的1/4。城市贫水状况更为严峻: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380座城市缺水,128座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城市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此损失的工业产值达2300亿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我国城市年缺水量将达200亿立方米。几乎全世界所有主要城市在进入21世纪时都将面临水危机。 素有"东方水都"之称的上海,三面临水,头上还顶着"一盆"太湖水,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近些年由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一些河段受污染,导致该城市水厂取水口"节节败退"。每到枯水季节,太湖流入黄浦江的水减少,加上受潮水顶托,黄浦江下游的污水和东海咸潮上溯,造成向江浙两省"借水"吃的窘境。 导入案例1—2 《南柯一梦西》——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选择性的关系 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使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问题1:空气、水、食物、钻石任你选择你最喜欢哪样? 分析:据说,人如果3分钟不呼吸就会憋死,3天不喝水会渴死,7天不吃饭会饿死,对于人的生存来讲,空气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水和食物,没有钻石照样能好好活着。那么现在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要哪个?勿容置疑,当然会是钻石了,是不是你的价值体系出现了错误? 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而不要付出任何代价,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所有资源十分充裕,丝毫不存在“稀缺”那么你还有偏好吗?你还能够作出选择吗?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资源的稀缺就不会有经济学,因此经济学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欲望所需的资源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无论社会还是个人,稀缺性都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社会和个人都无时不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正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正因为存在稀缺性,满足不了人们所有的欲望,才会产生研究它分析它的意愿以便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也正是由这种稀缺性决定的。 问题2: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将用来做什么? 时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如果给你一个小时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或睡眠、娱乐,或打工赚钱。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在此时间是宝贵的,你必须将你的时间作最合理的安排。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提高,结果企业赚到的利润减少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降低了,出售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最终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了。 因此,这就面临一个抉择的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稀缺性所引起的选择问题。 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如何进行分配的一门学科。 经济学即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一开始就面临着经济问题;说它年轻,是因为在亚当·斯密以前,经济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思想或理论往往是哲学、法学或其他什么科学的副产品。如果把1776年亚当·斯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体制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2、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3、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共同作用的结果。 4、支持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低于均衡价格。 5、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 6、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7、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支出法、收入法以及部门法。 8、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主要是:公开市场活动、贴现政策以及 准备率政策,这些政策也称为货币政策工具。 9、投资函数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二、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C) A.研究政府如何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科学 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并进行消费的学说 】 C.研究如何更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2、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D )

A、个人收入 B、其余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3、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C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多余的农产品 D、对生产者予以补贴 4、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 C ) A.预算线的斜率 B.等成本线的斜率; / C.边际技术替代率 D.边际报酬。 5、关于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正确的说法是( A )。 A、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 B、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小 C、基尼系数越大,收入不公平程度越小 D、洛伦茨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不公平程度越小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 D ) A、时间长短 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 7、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可以( D ) A.亏损 B.利润为零 C.获得利润 D.上述情况都可能存在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D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04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练习题 (一)填空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答案: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答案:消费者剩余提示:消费者心理宁愿付出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就是消费者剩余。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 和的特征。答案:满足感相对性主观性提示:效用是人主观上对某种物品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感是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答案:偏好提示:偏好是人们在购买一种或多种商品或服务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就是对商品或服务的排序选择。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答案:上升达到最大下降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先越来越慢地递增后递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答案:满足感的增量 提示:这种增量可以是正数也可以为负数。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答案:消费者剩余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答案:增加减少 提示: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收入效应是指收入的增加引起人们对劳动闲暇的增加,从而引起劳动供给的减少。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答案:利率 提示:消费者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定储蓄或消费的,如果银行利率足够高,那么消费者会选择储蓄;如果消费者认为银行利率低于资金的时间价值,那么就会选择消费。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答案:未来收益率 提示:消费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收益,所以家庭投资决策最终取决于一项投资的未来收益率。(二)单项选择 1.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C 提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为基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归属感和友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自我发展、自我理想的实现等,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 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答案:C 提示:不同的人对萝卜和白菜的效用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因此体现了效用的主观性,A、B、D都不能反映题干的内容。 3.“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了效用的() 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经济学基础2012年试卷

《经济学基础》 试题 班级 姓 学 第 页 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判断正(√)、误(×)题(2’×) ( ). 当经济学家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他们指的是所有经济决策都涉及权衡取舍。 ( ).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 ).如果苹果和橘子是替代品,苹果价格的上升将使橘子的需求减少。 ( ).像钻石这样的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往往很大(大于)。 ( ).预算约束线是向消费者提供了同样满足程度的一组商品组合。 ( ).如果一个企业在同等规模的工厂内雇佣更多的的工人,最终会边际产量递减。 ( ).短期中企业的产品价格低于其生产的平均成本,该企业应该停业。 ( ).对于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产品的价格。 ( ).折旧是经济中设备和建筑物磨损的价值。 (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那么乘数的值是。 二、单项选择题(2’×) .经济学是研究( )。 .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满足为止 .如何避免进行权衡取舍 .下列那一项不是去度假的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 .如果你留下来工作可以赚到的钱 .你用于买食物的钱 .你用于买飞机票的钱 .你看百老汇表演所花的钱 .以下各项都使手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除了( )。 .手表价格上升 .用于制造手表的技术进步 .用于制造手表的工人工资下降 .制造者预期未来手表价格下降

.低档物品是收入增加引起的哪一种变动的物品?().供给增加.供给减少 .需求增加.需求减少。 .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为()。 .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除以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该物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越陡峭,越可能的情况是()。 .富有价格弹性.缺乏价格弹性 .单位价格弹性.以上各项都不对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称为()。 .权衡取舍率 .边际替代率 .边际权衡取舍率 .边际无差异率 .消费者任何两种物品的最优购买量是()。 .在预算约束线不变时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 消费者达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 .两条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交点 .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的一点

经济学基础教案

经济学基础简明教程 教案 (三年制高职) 教师:杜俊创 班级:16经济管理高职

《经济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基础课,直接培养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经济学基础具体教学目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处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要求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要求 1、在教学目标上,西方经济学以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以掌握经济理论为基础。 2、在课程内容体系上,西方经济学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培养学生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为核心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在教学方法上,西方经济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4、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以参编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讲授与多媒体结合。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明确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稀缺性、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稀缺资源的资源配置与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难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 二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线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二、均衡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一、微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决定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本章首先介绍决定价格的两种因素:需求和供给,然后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说明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最后从量上分析价格、收入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程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理论、掌握供求规律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掌握价格形成的条件、过程、变动及其对经济的调节,能运用弹性理论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问题。

经济学基础知识习题集(全部带标准答案)

判断题(红色为正确) 1、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它均不变。作为价格因素,会导致被考察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点的上移。 2、一般来说,越是人们需求的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弹性也就越低。 3、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最有效的。 4、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核心是“自由放任”。 5、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它均不变。作为价格因素,会导致被考察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点的上移。 6、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是西方经济学中序数效用论分析的工具。 8、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企业产出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9、经济学中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GDP。 10、充分就业不意味着没有失业。 11、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公民从该国所获得的收入。 12、凯恩斯主义建立的社会背景是是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 1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考虑价格不变,其它影响因素变动时的情况,后者刚好相反。 14、所有商品的需求都会表现出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的趋势。 15、在需求曲线的同一条弧的同一点上,涨价和降价所产生的需求弹性数值是不相等的。 16、边际土地没有级差地租,但不意味着没有地租。 17、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是西方经济学中基数效用论分析的工具。

18、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有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选择 1. 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D、既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2. 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物品 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C.必须用货币购买的物品 D.稀有的物品 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ABC均正确 4. 完全竞争厂商MC=AC=AR时,则它( )。 A. 只得到正常利润 B.是否得到最大利润尚不能确定 C. 肯定没有得到最大利润 D. 肯定得到最小利润 5. 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原因可以是:( ) A.彩色电视机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E.黑白电视机价格上 6. 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的需求曲线相切,在该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 性:(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7. 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A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A.1年内 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9.-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A.财产效应 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A.2亿元 B.3亿元 C.4亿元 D.5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 、()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 、()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 、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 、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 、假设就是对两个或更多的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就是未经证明的理论。() 5 、通过验证证明正确的假说就是理论。() 6 、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7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8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经济学基础(专科)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专科)复习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研究货币本质的出发点是( )。 A.货币的起源 B.货币的职能 C.货币的形态 D.货币的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马克思是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 2.银行券和辅币等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是( )。 A.金属货币 B.代用货币 C.纸币 D.第三代货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 3.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 )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A.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 4.被称为第三代货币的货币形态是( )。 A.可兑现信用货币 B.金属铸币 C.电子货币 D.代用货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电子货币被称为第三代货币。 5.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中,( )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A.货币名称 B.货币材料 C.货币单位 D.价格标准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中,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6.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 )。 A.货币的价格标准 B.货币单位 C.货币名称 D.货币材料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货币的价格标准。 7.在不兑现的货币制度下,纸币被广泛接受,是因为( )。 A.纸币代表金属货币 B.纸币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 C.纸币代表商品 D.纸币由国家财政发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当代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是由国家垄断发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所以会被广泛接受。 8.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典型的货币制度是(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典型的货币制度是金银复本位制。 9.金本位制有多种类型,其中( )具有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等特点。 A.金币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经济学教学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811438785.html, 《经济学基础》习题集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系部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讲导论(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基本框架)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能帮助生产的各种手段,它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和() A.厂房 B.机器 C.森林 D.企业家才能 4、对经济学家来说,非理性意味着() A.人们无意识地伤害自己 B.人们采取恶毒的行为 C.人们故意采取与自己的最大利益相悖的行为 D.人们做出反常的选择 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国民收入 B.经济增长 C.个体经济单位 D.失业 二、简答 1、你的姑妈正在考虑开一家五金店。她计算,租店面、购买货物和雇佣工人每年要花费50万元。此外,她要辞去薪水为每年5万元的会计师工作。如果你姑妈认为她一年可以卖出价值是53万元的商品,她应该开这个店吗?解释原因。 2、清朝李汝珍所写的《镜花缘》一书中,描写了“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在热闹喧哗的市场上,买者手中拿着货物,高叫价格太便宜了,非要卖者加价不可。卖者却觉得价格太高,已经很过意不去了,两人争执了许久。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却出现了混乱局面。结合所学,谈谈什么是理性人假设?你能举一个你身边的例子吗?理性人假设等同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吗? 第二讲价格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咖啡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 咖啡需求曲线右移 B. 咖啡伴侣等咖啡互补品需求下降 C. 茶等咖啡替代品需求减少 D. 咖啡需求量上升 2、需求定理表明() A. 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 B. 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最新《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 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0.6YD,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

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培训学校 暑假各科目话术 (内涵科目)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 (涉及年级) 小学二年级至高三

《经济学基础》试卷A

××××职业技术学院试卷 20 —20 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随着手机价格及使用资费的下调,人们对固定电话的()。 A需求量减少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增加 2.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A服装B化妆品C食盐D汽车 3.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60-2P时,均衡价格为12,当需求函数变为Q d=40-2P 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 A低于12 B高于12 C等于12 D难以判断 4.某日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4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日X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40单位B减少40单位C增加120单位D减少120单位 5.已知商品甲的价格为15元,商品乙的价格为10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的时候,商品甲的边际效用是60,那么商品乙的边际效用是()。 A 10 B 15 C 40 D 60 6.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 A保持不变B开始时趋于上升,然后下降 C一直下降D开始时趋于下降,然后上升 7.通常情况下,电信行业属于()。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竞争市场C寡头垄断市场D完全垄断市场 8.基尼系数越接近1,表明收入分配()。 A差别越小B差别越大C绝对平等D绝对不平等 9当企业的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80%,产量增加50%,则该企业处于()阶段。A规模报酬递增B规模报酬不变C规模报酬递减D无法确定 10.经济滞胀是指()的现象。 A产量与物价同时下降B产量与物价同时上升 C产量增加而物价下降D产量减少而物价上升 二、判断题(下列每小题说法中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写“√”,错误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写“×”。每小题1分,共10分。) 1.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 d= 2.1,则厂商提高价格会增加销售收入。() 2.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 4.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来越小,曲线AC与A VC会相交。() 5.当完全竞争厂商处于关闭点上时,其生产单位产品的亏损额为AFC。() 6.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必定盈利。()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一、概念识记 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 1.C , 2.C , 3.B , 4.A , 5.C , 6.B , 7.D , 8.A , 9.B ,10.D 三、多项选择 1.ABD , 2.AC , 3.AC , 4.AD , 5.ABCD , 6.BCD , 7.ABCD , 8.BCD , 9.ABC ,10.ABC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答案详见教材。 六、应用 1.某学生1小时可读8页经济学,或10页心理学,他每天学习8小时。请画出他阅读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写出函数式;分析他多读1页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所示。 2.试分析计算你读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1)会计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明细费用项目及金额,汇总明细项目金额即得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2)机会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因读大学所放弃的各种选择机会,预计各种选择的可能收益,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基础 3.有人说,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愿意多生孩子,请做个小型调查,验证这一说法,并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答:一般来说,城里人生养孩子要放弃更高的薪水和升迁机会,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高于农村人。 4.答案略。 5.答案略。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 一、概念识记 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 1.B, 2.A, 3.C, 4.A, 5.B, 6.C, 7.B, 8.A, 9.B,10.B 三、多项选择 1.AB, 2.ACD, 3.ABC, 4.AD, 5.BD, 6.AD, 7.BC, 8.ABCD, 9.ABC,10.ABCD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1~5,答案详见教材。 6.富有弹性的商品,宜用低价策略;缺乏弹性的商品宜用高价策略。 六、应用 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Q d=30 000-20P,供给曲线是Q s=5 000+5P,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供求平衡时,该商品的销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该商品的最高限价是400元/吨,这将对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分数:A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正确的,将其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2.下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是( ) A.小汽车 B.时装 C.食盐 D.化妆品 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 4.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 )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B.水平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垂线 5.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短期是指( ) 年内B.全部生产要素都可随产量而调整的时期 C.只能根据产量调整可变生产要素的时期 D..只能调整一种生产要素的时期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B.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C.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D.既有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有企业退出该行业 7.劳动的供给曲线(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向后弯曲 D.是一条水平线 8.当某项经济活动为别人带来好处,又不用获得好处的人付出任何代价,这叫做( ) A.正外部性 B.负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搭便车 年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被称为( )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 D.国内生产净值 10.在影响总需求的财产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中,最重要的是( )A.财产效应B.利率效应 C.汇率效应 D.财产效应和汇率效应 11.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时,1亿元的自发总支出增量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 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12.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可以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来说明( ) A.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B.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C.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D.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使价格水平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第1章导论:经济学基本知识 1.1 知识要点 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 (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 (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它一般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是: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或模型)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5)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美在联系得理论。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4、我们一般把运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称为经济学的思维。 1.2 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B 1.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稀缺4 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是经济品的次优使用价值。1 宏观经济学 .不带价值判断(的研究),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3 微观经济学5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答案【中南大学版】

第1章经济学导论 一、课后练习 [选择题] 1. C 2. A 3.A 4. C [判断题] 1.√ 2.√ 3.× 4. √ 5. √ [简答题] 1.答:由于资源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来讲是稀缺的,这就注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他所想要的。这里提到的稀缺(scarcity)是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经济学研究对象就是基于稀缺性假设条件下如何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 2.答:两者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宏观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4)基本假设不同。(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答: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实或证伪,因此,实证分析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涉及到是非善恶、应该与否、合理与否的问题。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因而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规范分析不具有客观性,不同的分析者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技能题] 对全班同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调研,并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对成绩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将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并分别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对其中反应 的状况进行阐述。 二、观念应用 [分析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国家能否在短时间内利用政策法规实施循环经济? 答案提示:短期内要做到全面推广还不可能,因为受到技术、废弃资源再利用成本和人们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长远看,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循环经济的全面推广 与实施。 [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