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排水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05s902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深度图样初步设计说明_secret

05s902民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初步设计深度图样初步设计说明_secret

5 设计说明书5.1 设计依据5.1.1 ××××开发公司关于本工程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和该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

5.1.2 ××××开发公司提供的本工程周围城市市政管道概况资料。

5.1.3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14-87(1997年版)5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9 《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5.1.4 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

5.2 工程概况5.2.1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区×××中路北侧现有居住区内的空地上。

5.2.2 本工程由一栋高层综合楼和一栋机械停车库组成。

规划用地面积为3600m 2,其中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2128.752m ,其中地下为3188.552m ,建筑檐口(女儿墙)高度73.50m ;机械停车库总面积320m 2,高度6.0m 。

5.2.3 综合楼由地下二层设备机房及库房、地下一层超市、地上一至二层商场、三至四层办公室及五层至二十三层住宅等四部分组成;机械停车库为单层建筑。

5.3 设计范围5.3.1 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

5.3.2 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排水系统设计说明

排⽔系统设计说明2.5 排⽔系统设计说明2.5.1市政条件及排⽔制度建筑排⽔系统的任务是将建筑内⽣活、⽣产中使⽤过的⽔收集并排放到室外的污⽔管道系统。

根据系统接纳的污、废⽔类型,可分为三⼤类:1)⽣活排⽔系统;2)⼯业废⽔排⽔系统;3)⾬⽔排⽔系统。

建筑内排⽔体指⽰指污⽔与废⽔的分流与合流。

当有中⽔回⽤的要求时,室内宜采⽤分流制。

当⽆中⽔回⽤且室外有污⽔管⽹和污⽔⼚时,室内宜采⽤合流制。

2.5.2排放规定为了保证城市排⽔管道的安全运⾏,保持环境卫⽣,保护⽔提不遭受污⽔的污染,必须遵守国家和地⽅的有关规定。

1、排⼊城市排⽔管道时,应执⾏《污⽔排⼊下⽔道⽔质标准》(CJ18—86)。

2、排⼊地⾯⽔体时,应根据《污⽔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确定排放⽔量和污染物浓度。

2.5.3 排⽔系统的组成建筑排⽔系统基本要求(1)管道布置合理,排⽔系统能迅速畅通的将污废⽔排到室外。

(2)管道系统内⽓压稳定,避免有毒有害⽓体进⼊室内。

(3)管道及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避免管道渗漏。

(4)尽可能做到清污分流,为污⽔综合利⽤提供有利条件。

为满⾜上述要求,建筑内部排⽔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卫⽣器具和⽣产设备受⽔器、排⽔管道、通⽓系统和清通设备。

在有些排⽔系统中,根据需要还应设有污废⽔的提升设备和局部处理构筑物。

该建筑排⽔的设计由于县城⽆完整的污⽔处理⼚,所以⼤楼排⽔须作预处理,污⽔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城市管⽹。

2.5.4 排⽔系统设计相关原则1、新建居住⼩区应采⽤⽣活排⽔与⾬⽔分流排⽔系统。

2、建筑物内下列情况下⼀采⽤⽣活污⽔与⽣活废⽔分流的排⽔系统:1)建筑物使⽤性对卫⽣标准要求较⾼时。

2)⽣活污⽔须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市政排⽔管道时。

3)⽣活废⽔需回收利⽤时。

3、下列建筑排⽔应单独排⽔⾄⽔处理或回收构筑物:1)公共饮⾷业厨房含有⼤量优质的洗涤废⽔。

2)洗车冲洗⽔。

3)含有⼤量致病菌,放射性元素超过排放标准的医院污⽔。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和运营效果。

本文将从排水管道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等方面,对排水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排水管道选材是排水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常用的排水管道材料有铸铁管、钢管、PVC管和PE管等。

铸铁管具有耐腐蚀性能好、强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钢管则适用于大型厂房和特殊场所,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PVC管和PE管则适用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具有安装方便、不易生锈等特点。

在选材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综合考虑,确保选用的管材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其次,排水管道的走向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宜将排水管道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的重要使用场所布设,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施工难度。

同时,需要避免排水管道与水源水管、电缆、通风管道等交叉和重叠,以防止相互干扰。

此外,排水管道的走向需要保证坡度适当,以便排水迅速,防止管道内产生污物积存。

再次,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排水管道的管径也是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说,排水管道的管径需根据设计排水量、流速、污水性质和管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一般采用较大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大的要求;对于一般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一般采用较小的管径,以满足排水量小的要求。

在确定管径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管道安装和维护的方便性,以确保管道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最后,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口的布置和防止反流。

排水口应合理布置在建筑物内外,以满足排水要求;同时,还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污水的回流,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排水口时,还需要考虑污水疏通设施,以便日常维护和清洁排水系统。

综上所述,排水设计是建筑水暖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排水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选材、管道走向、管径确定和排水口布置等因素,以确保排水系统安全、高效、可靠地运行。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施工图)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依据为:(1)工程项目区修测电子地形图1:500;(2)《项目区域现状管线探测资料》2、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1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城市工程管线规划规范》GB50289-2016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66、《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13年版)3、计算公式与设计参数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参照各城市标准)q=2995.282(1+0.634LgTe)(t+9.587)0.776t=t1+t2其中:Te——设计暴雨重现期,取3年;t——降雨历时(min),取15分钟;雨水流量计算公式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南北两侧均取0.85F——汇水面积(ha)排水管道设计参数V=1nR23I12其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污水管道采用UPVC或者PE双壁波纹管取0.010;雨水管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取0.0135)。

4、设计概述本次排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道路沿线雨污水管道设计;桩号K0+000~K0+043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99雨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500~DN600,桩号K0+000~K0+043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西侧,桩号K0+043~K0+088污水管道单侧布置于道路南侧,管径DN400,管道具体位置详见管综标准横断面图。

(1)雨水部分:本次雨水管道设计结合新建道路坡度,设置一条DN500~DN600的雨水管道收纳道路及沿线片区的雨水。

第一段:桩号K0+099至桩号K0+043,雨水走向由东向西,雨水管径DN500。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都江堰市龙池后勤服务中心排水工程,应业主委托进行设计,排水管道平面布置按业主提供资料进行设计。

二、主要设计依据及采用的技术指标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给水排水管道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7-98)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8—2002)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7. 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规范及强制性标准三、工程设计1.概述:本次设计的污水管道都接入污水处理站;雨水排入附近的河道。

排水体制:设计采用雨、污水分流制排水体制。

2.工程概要及施工安装注意事项:(1)管材:雨水:双壁波纹管污水:双壁波纹管(2)坡度:雨水坡度:1%,污水坡度:1%。

(3)检查井:检查井参照图集06MS201-5.(3)雨水口:雨水口平面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设计、监理单位现场确定。

(5)沟槽处理意见:开挖边坡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确定,当场地紧张时,可直壁开挖,但须按照规定进行支护处理。

沟槽回填必须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回填材料不得含有有机物、淤泥、玻璃瓶以及直径大雨25mm的硬物。

五、施工说明:1.管道地基: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与道路软基处理一并考虑,要求排水管地基承载能力达100kPa以上方可进行管道施工。

2.管道施工:一般采用达到设计路基后反开挖沟槽施工。

3.管道回填:管两侧回填石屑至管顶以上500mm,,石屑层以上回填原土, 分层夯实,虚铺层厚300mm,若无坚土,则用石屑回填。

密实度要求见《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4.管道施工完毕后,应遵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进行闭水实验后(雨水管道可不作)方可覆土。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对建筑物、道路、园林等场所进行合理的水的排放和运输的设计方案。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场所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水淹、积水和地基沉降等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排水设计的目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并着重介绍建筑物排水设计中的重点问题。

排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建筑物内的雨水、洗涤水、污水等废水,保持室内干燥和清洁,并将废水合理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

同时,排水设计还应考虑降低水的渗透性和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排水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1.合理利用地形和排水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类型。

2.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和排水要求,确定合适的排水量和排水能力。

3.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设计合理的排水布局和管道走向。

排水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1.收集并分析建筑物周边地形、水文和气候等资料,确定排水条件和要求。

2.确定排水系统类型和排水方式,如地面排水、地下排水或组合排水。

3.绘制排水布置图和管道走向图,确定管道尺寸、坡度和连接方式。

4.进行排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模拟,确定排水量、排水速度和排水能力。

5.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如井口、检查井、沟渠和雨水收集设备等。

6.编制排水设计说明书和施工图纸,包括排水系统的布置、参数和规范要求等。

在建筑物排水设计中,重点问题主要包括:1.地基排水:建筑物地基的排水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合理设置排水系统和地下水位降低设施,可以避免地基沉降和土壤液化等问题的发生。

2.雨水排放:重点考虑建筑物屋面和天台的雨水排放,通过设置合适的雨水收集设备和排水系统,可将雨水有效地排放到外部排水系统中,避免水淹和积水等问题的发生。

3.污水排放:合理设置建筑物污水管道和排水设施,通过合理的管道布置和管道尺寸选择,可有效地排放污水,并避免污水回流和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

4.排水系统的维护:排水系统的维护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建筑物排水设计应考虑设备和设施的易维护性,以方便日常维护和排障。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

建筑给排水设计说明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负责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设计标准、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建筑物内部的供水和排水安全可靠。

本文将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常见设备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和人流量,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并将它们合理布局在建筑物内外,以满足使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地形、降雨量、地质条件等,以预防水灾和管道堵塞等问题。

其次,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前期调查、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

前期调查是对建筑物内外的供水和排水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周边环境的状况、供水和排水设备的位置和状态等。

设计方案阶段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制定出满足需求的水供排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确定管道的走向和施工方法等。

最后,施工图设计是根据设计方案,制定出具体的施工图纸,包括给水和排水管道的尺寸、材料、连接方式等,以指导施工和安装。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设备包括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

给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箱、水垫板等,用于将地下水或城市自来水供应到建筑物内部。

排水设备包括排水管道、排水阀门、排水井等,用于将建筑物内部的污水或雨水排放到污水处理厂或排水河道。

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的原则,采用节能的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物的给水和排水系统也要与建筑物的其他系统进行协调,如电力系统、供暖系统等,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总之,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用途、设计标准、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计算书一、格栅各部尺寸设计计算Qmax=0.02m3 ,K总=3设栅前水深h=0.3,过栅流速取v=0.8m/s,用细格栅,栅条间隙e=8mm,格栅安装倾角α=60°.栅条的间隙数:=10栅槽取栅条宽度S=0.01m.B=S*(n-1)+en=0.01×9+0.008×10=0.17 m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B1=0.1 m,渐宽部分展开角α=60°,此时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67m/s.L1===0.10 m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L1/2=0.05 m过栅水头损失:栅条为矩形截面。

取k=3:h1=kh0 ,h0=sina ,式中 h1——过栅水头损失,m;h0——计算水头损失,m;g——重力加速度,9.81m/s²;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取3;ζ——阻力系数,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h1=2.42sin60°×3=0.276 m栅槽总高度,取栅前渠道超高0.3 m,H1=0.6 mH=0.6+0.276=0.876 m栅槽总长度L=L1+L2+0.5+1.0+=2.00 m每日栅渣量,取W===0.06/d (采用人工清渣)二、沉淀池的设计计算由于该处理站规模较小,故选用竖流式沉淀池,它具有占地面积小,排泥方便,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

其计算草图如下:图5沉淀池总有效断面面积:A = Q / v式中:A——初沉池总有效断面面积,m2;Q——设计流量, m3/h;v——废水上升流速。

设废水上升流速 v=0.5mm/sA = Q / v = 63/ (0.0005*3600) = 35 m2中心管断面面积 f=q/ v式中: f——中心管断面面积,m2;q——池子设计流量,m3/s;v ——中心管内流速,取30mm/s 。

设计流量为0.02m 3/s ,则f = q / v= 0.02/ 0.03 = 0.67 m 2水力表面负荷 q = f A Q+=67.03563+=1.76 <2 m 3/(m 2·h)中心管直径 D =πf4=π67.0*4= 0.9m喇叭口直径 d 1 = 1.35D= 1.35*0.9 = 1.22m反射板直径 d 2 = 1.30d 1= 1.30*1.22 =1.58m喇叭口与反射板间的高度 h 3 = 11d v qπ式中 : q ——池子设计流量,m 3/s ;v 1————缝隙出流速度,一般不大于20 mm/s ;d 1——喇叭口直径, m/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 设计依据1.1设计合同依据我公司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1.2设计规范、标准1.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2.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3.1红炉镇政府提供1:500地形图;1.3.2红炉镇政府提供的相关道路排水设计;1.3.3道路专业提供的相关施工图设计图纸。

2 设计原则2.1排水管道施工图设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2.2满足需求原则。

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

2.3 满足接入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原则。

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平面布置、高程布置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

2.4 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2.5 满足选材优化原则。

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

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2.6 满足综合协调原则。

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条件。

3工程概况3.1工程基本情况本项目红炉镇场镇道路白改黑工程全长704.425m,共分为2段:A线道路,长543.749m。

其中A K0+000~A K0+380为白改黑路段,总宽约25m, 车道宽约14.9-15.1m,人行道两侧各宽约3.7-7.1m。

A K0+380~A K0+543.749为新建道路,该段道路接永荣路,总宽25m,车行道宽15m,人行道两侧各宽5m。

B线道路,长160.676m,总宽约22m,车行道宽约12.0-12.2m,人行道两侧宽约3.7-5.6m。

3.2排水工程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包括道路段雨、污水管网设计。

3.3排水现状道路段周边地块雨水呈散排,雨、污水管道未建。

4 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4.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久性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

4. 2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

4.3 设计规模雨水量计算按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和流域汇水面积计算,根据地块和道路设计的情况选用适当的暴雨重现期P和径流系数ψ。

污水按城市综合污水量(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的85%)和规划人口进行计算。

4.4 基本设计参数⑴最大设计流速:排水管道V max=5.0m/s;⑵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 min=0.6m/s。

⑶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⑷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度:市政排水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N400,最小设计坡度控制在i=0.003。

⑸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5 雨水系统5.1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q=2822(1+0.775Lgp)(t+12.8p 0.076)0.77(L/S·Ha)·暴雨重现期:道路P=2年,临时排水管涵P=1年·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 (min)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

·综合径流系数:ψ=0.75。

·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

5.2雨水管道布置雨水管道沿道路双侧布置。

雨水管布置于人行道下,雨水管中心距路缘石1.5m,雨水管径DN400。

道路路幅为一块板,雨水口设在机动车道边,双篦雨水口。

本设计雨水接入下游雨水排水系统。

6污水系统6.1污水量计算本设计污水量按该片区《控规》污水量计算,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 max=Q ave×(1+0.1)×K z(L/S)式中Q 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

Q ave :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控规》确定。

0.1:雨水渗入量系数 K z :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Q=vA (l/s ) 水力计算按满宁公式:2/13/21i R v n= (m/s ) 过水断面:A=(θ-sin θcos θ)r 2 (m 2)——h ﹤D/2水力半径:r R os θθθθ2)sin (-= (m ) Or :A=(π-θ+sin θcos θ)r 2 (m 2)——h ﹥D/2)(2cos sin θπθθθπ-+-=R (m )n :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3,塑料管取n=0.009。

6.2 污水管道布置污水管道沿道路右侧布置。

污水管布置于人行道下,污水管中心距路缘石3m 。

本设计污水接入下游污水排水系统。

下游污水系统未建成以前本段污水管道不得投入使用。

7 管材、基础及接口 7.1管材本工程排水管道采用HDPE 双壁波纹管,人行道上埋深小于4.0m ,环刚度SN ≥4000N/㎡;人行道上埋深大于4.0m 或设置于车行道下,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做法详见大样图。

双壁波纹管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用聚乙烯(PE )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19472.1-2004)要求,及各企业的产品标准及安装操作手册。

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

7.2接口双壁波纹管接口形式采用双橡胶圈承插连接,详细作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

7.3基础双壁波纹管采用砂垫层基础,做法详见大样图。

人行道上管道埋深大于4.0m 或设置于车行道下,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做法详见大样图。

8 检查井、跌水井及其它构筑物 8.1 检查井8.1.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

本次工程检查井埋深均小于6.0m ,检查井均采用矩形混凝土块砌筑检查井。

5..8.1.2检查井井盖、盖座、爬梯均采用新型复合材料(GRP )成品,井盖、盖座车行道上采用重型,人行道上采用轻型。

8.2雨水口8.3.1 本工程采用浆砌条石双篦雨水口,雨水篦为新型复合材料成品。

8.3.2 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N300mm ,以>2.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

8.3.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以保证有效收水。

9 管道施工9.1管道放线本工程排水管道放线均按检查井坐标表严格放线,检查井坐标点为主线管道轴线投影与检查井横轴线交点。

9.2现场复核本工程雨、污水上下游管线必须接顺。

设计要求在施工放线时首先复核上下游现状管渠、接纳水体等的位置、标高、断面尺寸等,若与设计有不符之处,必须立即通知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9.3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必须在路基成型后,按先深后浅的原则进行施工。

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开挖边坡应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施工安全。

沟槽开挖边坡最陡值根据不同土质按1:0.1~1.5控制(详见管道开挖断面图),如果现场条件不允许,必须采取加支撑等措施。

对于填方地段,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

9.4地基处理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2Mpa(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

沟槽在填方地段、地基受到扰动或沟槽超挖的,管道基础以下必须分层夯实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0%。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如淤泥、杂填土等,必须进行换填。

换填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原土、砂石、浆砌片石、素混凝土等,具体采用材料及换填深度按相关设计图说。

9.5管道安装所有管道的安装必须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的规定。

9.6测试与试验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

所有的污水管道在回填前还必须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做管段闭水试验。

9.7沟槽回填管道、涵洞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有特殊要求的,按相关设计图说)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

回填材料及压实度应严格执行本设计相关设计图说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相关规定。

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

10 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

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

11 其他11.1本说明及设计图说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11.2管道施工顺序应为由管道下游至上游敷设。

施工中发现问题,或设计资料之间、设计与现场情况之间有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质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11.3本工程中排水管道、检查井井盖、盖座及雨水篦在施工时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材料,但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并经设计单位认可。

附:排水主要工程量表本工程量表仅作为施工图设计预算参考,实际发生量以施工现场核实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