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修改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修改
3. 一个重点
重点治理已遭沙 丘入侵、风沙危害严 重地段。
4.荒漠化防治的有效措施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有计划 地恢复荒漠植被,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治理。
植物固沙
梭梭林(三年生)
沙拐枣固沙林
在活化沙地上恢复的人工植被
5.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西
海陆 位置

改善灌溉技术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利 于 防 治 荒


6. 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 流域综合治理等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 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 防治
当井的数目不很多,而且间隔很远 的时候,在以井为中心的裸地之间还有 大片正常的牧场以维持牲畜的生存。
当人口和牲畜的数量增加时,不得不打 更多的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而这样做的 结果最终导致整个牧场的毁灭。
4.另一种荒漠化现象 ——次生盐渍化
在荒漠地区作物生长必须依靠水源灌溉。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活动
根据图,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 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
点拨:
上图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 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一、土地石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
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等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t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ppt

03
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利工程, 调节水资源分布,增加荒漠地 区植被覆盖率和土壤含水量。
梯田工程
在适宜的荒漠地区修建梯田, 改善土壤质地和水源条件,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防风固沙工程
通过设置防护林、草方格等防 风固沙工程,阻挡风沙侵蚀,
保护荒漠地区生态环境。
生物措施
*维吾尔自治区在荒漠化防治中,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包括生态修复、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保护利用、植被恢复 等。
治理成果
经过多年的治理,*维吾尔自治区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 90年代的8.3万平方公里下降到目前的5.3万平方公里,治理 效果比较显著。
05
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生态保护和恢复
甘肃省荒漠化防治案例
采取措施
甘肃省在荒漠化防治中,加强了沙化土地治理,采取封禁保护、植被恢复、生态 修复等措施进行治理。
治理成果
经过多年的治理,甘肃省的沙化土地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的11.5万平方公里下降 到目前的8.1万平方公里,有效地遏制了荒漠化扩展的势头。
*维吾尔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案例
采取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意义和目的
意义
荒漠化防治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生态文 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目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缓或逆转荒漠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退化土地的恢复和治理
恢复植被
通过恢复自然植被,提高土壤 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促进土
01
02
03
植被恢复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1)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B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解析】 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 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荒漠中出 现了草原,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 下水水源。
(2)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
的是( C)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5、(2014江苏地理)下图为 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 回答。
(1).该区域修建水库的 主要目的是(A ) ①保障城镇用水 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 ④发展水产பைடு நூலகம்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图示区域有沙漠、绿洲,应该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气候干旱而水源缺乏;修建水库目的是调 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6.[2014·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 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 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 范围内。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 解析 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
7、(2014郑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千米,其中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 。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 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 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2)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B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超载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境状况。冬春两季多大风,受风沙威胁严重。 ⑶.沙坡头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果?
草方格沙障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存 活。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此阅读材料介绍了苏联垦荒区的自然背景、垦荒导致的严 重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是: 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 易而形成难。
如何调节农、林、牧三者的关系?特别是“退耕 还林”、 “退耕还牧”?还在如何解决农、牧民的 能源问题?
这些都是涉及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的必需,短期的 经济损失和给生活带来不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 府要给农牧民一定的补贴。在此之前,农民一时想不 通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造林种草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课堂探究】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 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目前面 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 的防治过程中,“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重要措施之 一。阅读课本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在该河流域 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则、措施。
【课前预习】
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的退化 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 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合理利用水资源
❖ 合理利用水资源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控制人口增长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治理荒漠化措施

治理荒漠化措施

治理荒漠化措施
治理荒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态恢复、合理利用和
管理等。

具体措施如下:
(一)植被恢复措施:增强区域植被覆盖度,可以采用人工植树
造林、天然植被恢复、草皮种植等方法。

利用植物覆盖可以减缓水土
流失速度,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最终达到防止荒漠化的效果。

(二)水资源治理:在干旱地区开展防沙治沙和治理土地沙漠化,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大水源培育和长江源头的生
态保护力度,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保护防治荒漠化的
目的。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强区域地表
层土层厚度,避免土壤侵蚀与荒漠化。

在劣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
还能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四)加强管理: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管理,加强对植被、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管理,对违法开垦荒漠的行为进行严厉
打击,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了解
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荒漠化的治理中来。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不是荒漠的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采伐等,导致土地退化,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最终形成荒漠。

荒漠化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因此,荒漠化防治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植被恢复植被是维持土地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因此,植被恢复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植被恢复可以通过人工造林、天然恢复等方式实现。

在人工造林方面,应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沙柳、胡杨等,同时要注意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

在天然恢复方面,应采取保护措施,如禁止过度放牧、禁止采伐等,让自然恢复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水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水库、修建水渠、开展水土保持林等。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土地流失,如修建防风林、植被覆盖等。

三、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土地质量较差,因此,应采取科学的耕作方式,如合理施肥、轮作制度等,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管理,禁止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行为,保护土地资源。

四、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荒漠化地区,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可以通过开发旅游景点、推广旅游产品等方式实现。

此外,还应加强旅游管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五、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荒漠化防治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

此外,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荒漠化防治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一: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自然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弹性",一旦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压力超越了生态环境的"弹性"限度,就容易发生土地荒漠化,而一旦减轻了这种压力,生态环境就可以恢复。

重点是解决好生态环境恢复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的矛盾。

例如:河北省沽源县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了禁牧的难题,为大面积土地恢复地力,恢复植被创造了条件。

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更新改换品种,已发展适合舍饲圈养的小尾寒羊28万只、奶牛8 700头;二是把11.7万hm2天然草场全部承包到户,打破了吃"大锅草"的局面,解决了管护问题;三是帮助农民种植高效牧草4万hm2,建牛羊圈舍2万间,使大面积草场得到恢复;四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建设高效农业,引导农民种植错季蔬菜,解决了农民"花钱"问题,为大面积退耕还草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缓解对土地的依赖
注重扶持发展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把荒漠化区或潜在荒漠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商品优势,搞好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为沙漠化土地恢复和治理创造条件。

三:对生态脆弱区域进行人口环境容量评价
对敏感生态区域或生态脆弱地区,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人口环境容量评价研究,建立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区域最大人口承载量以及生产发展方向,必要时可进行生态移民,以恢复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减轻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为土地荒漠化整治服好务
在沙漠化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当地经济服好务,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我国北方沙化区降水偏少,水资源相当紧缺。

从总体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进一步开源潜力不大。

从长远计,应以节水为重点。

在流域用水上,要上、中、下游统筹考虑,统一调配,限定上、中、下游各段的用水量,保证下游实现生态平衡的最低限度用水量;在地下水开采上,要进行科学规划论证,加强管理,慎重开采地下水,保证合理水位,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浅层水位下降,造成土地沙化。

引洪淤灌、拉沙造田是运用天然降水治理沙漠化的有效经验,应大力推广。

发展节水灌溉,搞集约式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为沙漠化土地整治创造条件是有效途径,应该坚持。

五:大力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