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

合集下载

如何有效遏制沙漠化

如何有效遏制沙漠化

如何有效遏制沙漠化沙漠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它不仅侵蚀着宝贵的土地资源,威胁着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沙漠化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沙漠化的成因。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是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的变化,如干旱、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要有效遏制沙漠化,加强土地管理至关重要。

对于过度开垦的土地,应当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让土地有时间和机会恢复其自然生态。

合理规划农牧业的发展,控制放牧的规模和区域,实行轮牧制度,避免牲畜对同一片土地的过度啃食和践踏。

同时,严格限制滥砍滥伐行为,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关键。

在沙漠化地区,水资源往往十分稀缺。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比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同时,要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影响地表植被的生长。

植树造林是遏制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树木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管理,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此外,发展生态农业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采用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他们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加强对沙漠化的监测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技术,对沙漠化的面积、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监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大对沙漠化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治理方法。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遏制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沙漠化的危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沙漠化的防治工作中来。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一般可分为预防治理和应急治理两个方面。

预防治理:
1、科学综合规划利用:要根据当地水土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土地,完善国土政策,了解地理学家资源和环境质量,加强荒漠化应对;
2、改善山洪水治理:加强山洪水管理工作,通过提高水利设施质
量和改善水资源利用计划,提高水资源保护能力,防止荒漠化;
3、恢复植被:除了合理开垦,适当补充植物,可以有效减缓气候
变化,促进环境恢复,维持荒漠化地区的稳定状态;
应急治理:
1、间断洒水:采用间断洒水或滴灌等方式灌溉,提高水土利用效率,降低荒漠化的影响;
2、开发当地的工业经济:可建立工业园区,给当地的农牧民提供
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过度耕作和开发;
3、人工植树:可加快植物恢复,改变土壤特性,降低地表温度,
减缓气候变化,减轻荒漠化的影响。

防沙治沙保护措施

防沙治沙保护措施

防沙治沙保护措施引言:沙漠化是指非沙漠地区由于人为活动或者自然原因导致土地变为沙漠的过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沙漠化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沙治沙措施。

本文将从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植被恢复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措施。

一、土地治理1.土壤保持措施: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建造固沙林带、土地整理等。

植树造林可以稳定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

建造固沙林带可以截断沙尘、减缓风速,减轻沙尘侵蚀的程度。

土地整理可以通过平整地表、修建排水系统等方式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减轻土壤侵蚀。

2.沙尘源治理:沙尘暴是沙漠化地区最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减少沙尘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可以采取封沙措施,例如喷洒固沙剂、覆盖薄草皮等,以减缓沙尘暴形成的速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手段降低沙尘源的产生。

二、水资源管理1.节水措施:在沙漠化地区,水资源是极度匮乏的。

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以采取节水措施,例如推广水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农业灌溉技术、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浪费,可以减轻沙漠化地区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2.水土保持措施:水是土地治理的基础,因此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利用水的力量来稳定土壤,例如修建堤坝、建设水库、清理河道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流域内的土石流风险、减少水土流失,进而减缓沙漠化的扩张速度。

三、植被恢复1.生态恢复:植被是防止沙漠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推广植树造林、种植抗旱作物等方式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选择具有抗旱能力的植物,例如仙人掌、沙柳等,能够在干旱环境中生长,并且能够吸收和积累沙尘。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植物迁移等方式,逐步恢复受损的植被。

2.草地保护:沙漠化地区通常存在着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

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在人类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那么,防止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呢?
一、设置沙障
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黏土沙障、篱笆沙障、立式沙障、平铺沙障等。

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

二、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
以色列尝试了一种塑料薄膜固沙法,即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沙漠上,并用石头等重物压住。

这种方法可有效防止水散失,但塑料薄膜。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荒漠化治理措施如下:一、植被恢复1.恢复利用荒地:可以使用技术来建设雨水收集池,提高土壤含水量,因此增加水源,以增加植物;2.植物驯化:促进荒地植被的复苏,种植特殊有效树种,如拉马特,悉尼铁杆榕,南士兰和红掌,从而避免风蚀和降低植物自然退化;3.植物选择:由于荒漠土壤条件复杂,我们要考虑植物的抗干旱性,抗寒性,耐采光性和耐盐性等,以选择与当地气候适宜的植物;4.多样性种植:不仅要种植有效树种,还要多品种种植,以构建荒漠生态系统,增加水分循环,改善土壤,获得更好的抵御风蚀和植物害虫等效果;二、有机肥料和水管理1.有机肥添加:合理添加有机肥料,帮助土壤增加对水的吸收,改善其保水和保温能力,从而增加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2.水管理:采取拆管、多样灌溉、流量控制等有效水管理措施,以减小淹水范围,消除和阻止农作物灌溉时表层水淹没;3.水资源保护: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止因非法开采砂石和采矿而破坏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增加水源;4.植物绿化:尤其是在下渗条件良好的草原,可以彻底通过有效的植物恢复,降低风蚀,恢复土壤肥沃,促进荒地的植物生物多样性,获得更好的绿化效果;三、物种多样性保护1.保护物种:政府和当地居民都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荒漠环境中的物种,保护这些物种生存的空间。

2.动物和植物保护:人们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护植物,例如合理划分采伐区域,确保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使用森林管理技术,合理规避动物的捕猎;3.物种募集:尽可能收集各地的有效物种,并加以保护、栽培和繁殖,以便向不同地区提供植物资源,缓解荒漠化现象。

四、人类活动限制1.限制滥采:保护和调节森林资源,严格控制采伐森林,禁止滥采有害植物材料,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2.建立城乡绿化:采取城镇剩余沙地绿化和游憩绿化工程,使荒漠地区建设生态休闲城乡绿色景观,减少荒漠化;3.减少人为活动:严格控制人类活动,避免进入荒漠化地带,特别是易受风蚀的地带,不得乱砍乱伐,以免破坏土壤结构;4.生态恢复: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改善荒。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一)

沙漠化的防治措施(一)

沙漠化是指原本不适合生长植被的干旱、半干旱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或气候变化等因素而逐渐形成沙漠的过程。

沙漠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防治沙漠化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为了有效防治沙漠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沙漠化防治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固定沙土,减少风沙的侵蚀,改善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此外,植树造林还能够提高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2. 防风固沙在沙漠化地区,风沙是造成土壤侵蚀和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防风固沙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防风固沙措施包括植树造林、修筑风沙墙、铺设草垫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壤和植被。

3. 合理利用水资源沙漠化地区的水资源非常宝贵,合理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对于防治沙漠化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改良灌溉设施等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土壤的湿润和植被的生长。

4. 科学耕种在沙漠化地区,土壤肥力通常较低,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因此,采取科学耕种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植被的覆盖,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科学耕种包括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合理施肥、轮作等措施。

5. 发展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措施,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减少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保护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防治沙漠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沙漠化防治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沙漠化防治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防治沙漠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耕种、发展生态旅游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的扩散速度,保护沙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和原因1.1 定义荒漠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退化,形成荒漠地区的过程。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的覆被减少、水资源的匮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1.2 原因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 气候因素:干旱气候、高温等 - 土地利用方式不当:过度放牧、大规模垦荒等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等2. 荒漠化防治的目标和意义2.1 目标荒漠化防治的目标是减少荒漠化区域的面积,恢复和保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意义•维护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可以减缓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水资源:荒漠化防治可以改善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减少土地退化,保护农业生产基地,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荒漠化防治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3.1 植被恢复和保护•实施植被恢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或天然更新等方式,恢复受荒漠化影响的植被。

•加强植被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差异化补偿机制等,保护荒漠地区的植被。

3.2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建设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和保护。

•推行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等,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3.3 控制土壤侵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梯田建设、植被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地退化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恢复土壤肥力。

3.4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畜牧业管理创新:加强畜牧业的规范管理,控制过度放牧等行为。

•科技支撑:推广适应荒漠地区的畜牧业技术,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5 加强国际合作•信息交流和分享:加强国际间荒漠化防治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共同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加大国际援助力度,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防治荒漠化的措施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原本有较多植被覆盖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干旱,植被退化,土壤受到腐蚀和侵蚀的过程。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 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不当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水资源匮乏,进而导致土地干旱;土地利用不当包括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破坏了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的保持;人类活动包括过度开垦农田、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加速了土地退化的过程。

3. 防治荒漠化的措施3.1 种植抗旱植物种植抗旱植物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抗旱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能够在干旱条件下存活和繁衍。

通过大规模种植抗旱植物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3.2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土保持工程包括修筑梯田、建设防护林带、建设水土保持设施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

3.3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解决荒漠化问题的关键。

在干旱地区,要科学规划水资源利用,建设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3.4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合理规划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保护好耕地、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垦土地和滥伐森林。

3.5 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政策支持是防治荒漠化的保障。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荒漠化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和居民参与荒漠化治理工作。

4. 防治荒漠化效果评估防治荒漠化效果评估是判断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提高防治荒漠化工作的效果。

5. 结论荒漠化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通过种植抗旱植物、水土保持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
总是听大人们讲:某某地方的土地又荒漠化了;某某地方又被列入了沙漠地带!都是那儿的土地太贫瘠了!一定是那地方的经济不够发达……每次听到这样的议论,我都会为之心头一震:土地荒漠化?这能怪土地的贫瘠吗?这能怪经济的匮乏吗?对于这样的议论,我都会非常生气。

后来,我查了资料,原来土地荒漠化又称为土地沙漠化、土地退化、沙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我国土地荒漠类型: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非常大: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

对此,我们有什么对策呢?
首先,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

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造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

与此同时,施行退耕
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种树种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载力的跃升应同步进行。

前者离开了后者,沙漠化的治理由于没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后者离开了前者,在强烈风蚀下不可能实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

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

以往,一手植树种草,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治沙漠化,另一只手却破坏荒漠生态系统,制造新的沙漠化土地。

事实上,正是由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尽管我们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实施了防沙治沙工程,却仍然未能在整体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张的步伐。

可以说,近半个世纪来,沙暴频频的真正原因,并非人工植被营造太少,而是天然植被破坏过甚。

小环境的局部改善,抵消不了大环境的整体逆变。

有鉴于此,有必要调整防沙治沙战略,从片面重视发展人工植被转到积极发展人工—天然乔灌草复合植被;从单纯保护绿洲到积极保护包括绿洲在内的整个荒漠生态系统。

只有重建荒漠生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沙漠化扩展的势头,扭转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生态、大
环境。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化产生的根源是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过大造成的。

因此沙漠化的治理应该从提高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减缓和消除过重的人口压力的角度入手。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沙漠化治理却是采用间接迂回的方法。

我国在沙漠化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植树种草。

当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时,土壤风蚀就会基本消失。

种树种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于控制土壤风蚀的原理提出的。

在沙漠化发展严重的农耕地区,主要采取把部分已经沙漠化的耕地退还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达到沙漠化土地恢复的目的。

但由于区域内一部分土地种树种草,与本区域内另一部分土地承载力的大幅度跃升,没有协调同步,或者仅考虑到种树种草,而未在建设基本农田、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上下功夫,导致种树种草与本已过重的人口压力之间矛盾日趋激烈。

(2)围栏封育。

在草原地区牲畜压力过大,过度放牧造成了土地沙漠化。

治理的方式通常采用“围栏封育”,即把草场划分成若干小区,使围起来的草地因牲畜压力的消失,而自然恢复。

其实,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土质本身,而在于我们对环境的认识。

土地荒漠化并不难改善,只要我们重视绿化,保护水土,土地的荒漠化就一定会得到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