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总结新人教
版
本文档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总结(新人教版)。
以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1. 均田制度
- 均田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旨在实现平均分配土地的目的。
- 均田制度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科举制度
-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 通过科举考试,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进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3. 农业技术的改进
-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技术不断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 种植农作物的方式、使用工具和耕作技术等方面的改进,促
进了农业的发展。
4.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产生了积极影响。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
请同学们重点掌
握并加以复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概念1. 中国古代史通常指的是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这段历史包括了朝代更替、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诸多方面。
2. 历史事件的影响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二、第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朝代更替、重要事件、人物评价等。
这一单元的历史背景对理解当前世界非常重要。
三、知识点详解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甲骨文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3. 西周:西周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和文化遗产。
4.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文化上百家争鸣,科技上发明丰富。
5.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
四、重要时间点1. 朝代建立时间:夏朝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约始于公元前1600年,西周约始于公元前1046年。
2. 重要事件: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3. 重要人物:如夏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等。
五、复习与巩固1. 请根据以上知识点,尝试总结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2. 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谈谈你的理解。
六、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记忆和理解。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历史学习,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人民:和平、民主中共: 国民党:独裁反共,发动内战美国:扶蒋反共,维护利益国民党重庆谈判原因:1.找借口发动内战。
2.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中共同意谈判原因(毛泽东为何去重庆谈判):1.为了尽可能避免内战,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2.通过谈判揭露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
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
1945年10月10日签署了“双十协定”。
在军事方面未达成协定。
全面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二课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转战陕北。
利用“蘑菇战术”与敌人周旋。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五个月的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孟良崮之战解放了山东解放区。
1947年6月30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解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重庆谈判第三课时间 代表人物 歼敌数目辽沈1948.9 林彪、罗荣桓47万多淮海 1948.11 55万多平津 1949.1152万多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消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全中国的进展。
第四课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50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宣告结束。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同步知识点整理:第2课 抗美援朝(word精编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2课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中国出兵的原因:(1)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朴宪永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3.性质:反对侵略的正义战争。
4.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5.经过:①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
6.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1.精神及英雄人物: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英雄人物:赴汤蹈火无所畏惧、以身躯堵住枪口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视纪律重于生命,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还有杨根思、毛岸英等。
2.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3.战争结果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
4.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战斗。
5.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①这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②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框架》八下历史第一单元可是打开新中国历史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呢。
这一单元主要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那内容可老丰富了。
咱先从新中国的成立说起。
在经历了漫长的革命斗争后,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这就好比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整个中国都迎来了新的生机。
我就记得我去参观天安门的时候,站在那广场上,看着天安门城楼,脑海里就浮现出当时那盛大的场景。
毛主席的声音仿佛还在空中回荡,周围的游客们也都一脸的崇敬。
那时候我就在想,当年的人们得多激动啊,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就像一个刚起步的孩子要面对无数的困难一样。
国内经济千疮百孔,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
物价飞涨,我听爷爷说,那时候钱就跟纸一样,上午能买一袋米的钱,下午就只能买一把米了。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经济。
土地改革也是巩固新中国的一个超级重要的举措。
以前啊,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里,广大农民没地种,只能给地主当长工,受尽剥削。
土地改革就像一场及时雨,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我老家就有这样的例子,我有个远方亲戚,他以前就是给地主种地的,一家老小常常吃不饱饭。
土地改革后,他家分到了地,那干劲儿可足了,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收成也越来越好,家里的日子也慢慢变好了。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接着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了。
美国那时候想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这咱能答应吗?当然不能!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战士们那可都是英雄啊,在冰天雪地里,吃着炒面配雪,和装备精良的美军作战。
我看过一些关于抗美援朝的纪录片,里面的场景真的让人震撼。
志愿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长津湖,为了完成任务,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很多战士就这么被冻成了冰雕,但他们的姿势依然保持着战斗的状态。
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耐心的,更是需要懂得知识点,那么,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点学习的怎么样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949,10.1下午2时)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8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之二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投机商囤积大批物资卖不出去,纷纷破产.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要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要点总结新人教版本文档将总结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以帮助学生复和理解课程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定义:指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
2. 古代文明的重要特征:- 写字与文字的产生和使用- 城市的建立和发展-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 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建立3. 三大古代文明:- 黄河文明:以中国黄河流域为中心,出现了文字、城市、官制等特征。
- 约旦河文明:以古巴比伦等城邦为代表,发展了水利灌溉、贸易等经济活动。
- 尼罗河文明:以埃及为代表,发展了巨型建筑、墓葬等文化特点。
二、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与贡献1. 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 儒家思想的主导:以仁、义、礼、智、信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
- 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的发明。
- 中医与药物: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医学研究与实践。
- 文艺作品:如诗歌、五行曲、小说等的创作。
2. 中华古代文明的贡献:- 影响东亚地区: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如丝绸之路的开辟、科技成就的传播等。
三、对比与评价1. 三大古代文明之间的比较:- 黄河文明注重道德伦理,约旦河文明注重法律规范,尼罗河文明注重神权制度。
- 黄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统一,约旦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分散,尼罗河文明的政治组织较集中。
2. 中华古代文明与三大古代文明的比较:- 中华古代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道德伦理与社会秩序。
- 中华古代文明的科技成就相对较多,对世界文明有较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重点讲述了黄河文明、约旦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和中华古代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该单元通过对比与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回顾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答:(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6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3)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
(4)采用公元纪年,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
(5)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答:(1)它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
(2)这支歌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能起到居安思危的作用。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的历史意义。
答: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光荣使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5、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北京。
(2)会议主要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②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会议召开的意义: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6、开国大典时间、地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天安门广场。
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答:(1)国内:①从根本上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是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②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迅速实现和巩固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中国人民站起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共同纲领: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内容:①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⑤以北平(北京)为首都⑥采用公元纪年
2、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决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解放军总司令。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
(4门礼炮齐鸣28响: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
(2)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3)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国历史由此拉开新的篇。
、191年10月x藏和平解放:
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国旗象征:红色,革命;大五角星,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各行各业革命人民;小星围大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6、土地改革:
(1)19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7、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90年10月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0年6月美国侵略朝鲜):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联合国军”)。
(2)、战斗英雄:黄继光(上甘岭战役)、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
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19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也为中国的经济建
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新中国内政与外交
1194年9月五四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即性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一次代表大会推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任国务院总理。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联是第一
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外交成就是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3、193年中国与印度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
大会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问题。
周恩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3——19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意义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①193年底,鞍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年,196②.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19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形成了以鞍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193——196年三大改造:19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