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月 考 历 史 试 题

本卷共 25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 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

表明

A .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2.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欲拜故秦骑士李必、骆甲为骑将时,两人以“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相拒。有 学者据此推论,秦朝的统一

形态是不完善、不完备、不彻底的。该推论的研究视角是

A .军事制度

B .法律制度

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4.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把《国语》

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 宗伯典礼,司马主兵,司寇掌禁,司空掌土,皆听于冢宰者也。冢宰,治之本,天下之大政宜见于冢 宰。”由此可见他主张

A .君民共治

B .复立宰相 C

?废除皇权

D

?君主立宪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

5040 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

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 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

作才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 .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保留罗马法注重形式的传统 10 .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提到:

知,这些基督徒是住在这里东方国家里的,至于说到黄金白银,他并不 航印度的真实意图是

A .掠夺黄金白银

B

.传播基督教

C.印证地圆学说 D .找寻基督徒

11. 与法国相比,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 学领域的探索。造成这种不同的主

要原因是

A .两国社会环境的差异

B .两国文化环境的差异 C.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D .两国地理位置的差异 12. 1850 年普鲁士宪法规定: “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

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大资产阶级和容克所控制) ,国家预算上院(国王控制)可以全部通

过或者全部否决” 。这一规定

A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B.使两院权力超过国王 C.国王仍具有否决权 D.使资产阶级和容克独立掌权 13.巴黎公社公告:“鉴于僧侣事实

上是君主制度反对自由的罪恶活动中的帮凶。为此决定:教会与国家 分离;属于宗教团体的所谓永世产业,即所有动产和不动产,现宣布为国家财产。

”该决定

A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 .废除了资产阶级议会制 C.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与某些国家反教会相似

C ?政治制度

D 文化心理

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都附于《春秋》经之

下。《隋书 ?经籍志》史部所列史书共计十三类。这一变化表明

A .唐代以前经史不分 B.史学取得独立地位 C.史学体例趋于完备 D.官修史书得到重视 《三国志》卷三O 《魏书》称:

5. 6. 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A .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论语?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种人生选择的是

A .王位世袭制

B .世卿世禄制

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

”据此可知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D .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以下践行了孔子这

C .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7.

8. 9. .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性

D

.维护罗马法律的权威性

我们的国王及其先王每年派出船只,找寻那些基督徒,据他们所

需要。”据此推断达?伽马远

A .社会主义商品体系的建立

B ?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14.严复《法意》 (今译《论法的精神》 )卷一按语: “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 西文则通谓之法” 。这一按语

表明

A .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

.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

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 ?“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

15.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

“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

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

A .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16.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江湾南境客商

投资建厂者,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 化学制造之属略备。这反映出该地区

A .棉纺织业为主

B .工业门类齐全

C 地理位置优越

D .自然经济解体 17.在 1962年 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

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 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

18. 中英美三国在 1943 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 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A .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B.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C.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 .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9. 20世纪前半期,随着战争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创新不再只是一种商业活动,它同样会发 生于诸如医疗和战争之类种种非商

业活动中。这里强调的技术创新

A 脱离商业活动 B.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 C.与战争联系密切 D.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0.1945 年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

织业的所有部门, 享受着低息贷款、 官价外汇、 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交财政及税利达 4378 亿元, 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23.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 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

民收入年平

均增长率为 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 38%和 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B .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D

.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

A .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 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 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 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1. 建国初期的历史教学, 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识主要借鉴苏联经验。

1953 年,通行全国的历史教科

书参照苏联课本编写; 1959 年《历史教学》杂志开始公开谈论学苏联“必须结合”中国“教学的实际” ,要

防止简单的机械的类比和牵强附会。导致 50 年代中国历史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左倾思潮出现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中苏关系恶化

D.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2. 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 1964年

5 月中旬到

6 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

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 “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 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

”“要搞第三线基地,

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我 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A. 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B. 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C. “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D.

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

24. 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这表明人民公社

25 .读1982 — 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

% 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大家庭逐渐消失 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题?第2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29题?

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

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

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 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不知大体, 有人反对。 通览大局,

(1) 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在政治制度上“没有建树”的主要原因。

(6分)

2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 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 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 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一一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

材料二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

“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

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 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6分)

(2)材料二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李贽思想主张产

生的相同时代背景。

(4分)

28.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济贫法》是由一系列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救济或赡养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

1662年

制定的《居住法》规定各教区有救济贫民的义务, 但各教区出于财政上的考虑只对本地区的贫民提供救助,

对外来贫民则不愿提供帮助。

1795年出台的斯频汉姆兰制度,规定

“每个贫苦而勤劳的人每周应得到

3先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A .组织军事化

B ?行动战斗化

C 贸易自由化

D ?生活集体

在我们要讲的汉唐宋明清五个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

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旧。只因宋初太祖太宗 立意把相权拿归

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他们种种措施,自始就不断 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 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一一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试从中央政府组织和选贤与能方面说明“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4分)

(2)

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

令维持自己的生活,无论这笔钱是来自他自己或是他家庭成员的劳动或是来自济贫税的补贴”

,劳工工资

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部分由教区补贴,亦称工资补贴。这导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造就 了贫困、鼓励了懒惰,对贫困劳工“帮助过多和没有帮助都会同样损害人的感激和自立精神”

材料二 18 世纪末期以来古典经济学思想已为英国社会尤其是上、中层社会所接受,成为了主流的 经济思想,人们开始相信自由放任理论才真正符合当前的经济要求。

1834 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

案》,主要内容是:一、组建“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 ,使之负责全国贫困救济的管理,包括贫民、 济贫院、儿童教育等方面。……三、济贫院纪律严苛,受救济者按类别分区居住,有能力的人必须接受强 制工作。 ——摘编自高潮、徐滨《英国 1834 年济贫法改革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

( 1)根据材料,指出 1834 年济贫法相比以前有何发展?( 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34济贫法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9 分)

请考生在第 29、30 二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 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公元 954 年至公元 959年,后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显德元年)己未, (世宗命令赵匡胤)一概简阅,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 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戊戌,诏宰臣李

穀监筑河堤。役丁夫六万,

三十日而罢。(显德二年)正月乙未颁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是岁,诸道供到 帐籍,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 钱。除朝廷法物、军器、官物及镜,并寺观内钟磬、钹、相轮、火珠、铃铎外

, 其馀铜器,一切禁断。

(显德五年)乙丑,楚州防御使张顺赐死,坐(定罪)在任隐落榷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也。

德六年)二月庚辰,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又疏导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

——摘编自薛居正《旧五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措施。 (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历史影响。 30.(12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利用其特权扩大侵略权益,在重要职能机构安排英员,而海关总税务司这 一价值重大的机构,英人全力以争,以期在对华贸易中维护自身的利益。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 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此职多由内务府和户部满旗司员派充,有时由各省督抚或将 军兼任,未形成制度化和专业人才所掌管的近代海关。加之此时粤海关自身监督不力,各职员从中收受贿 赂,中饱私囊,故建立一支近代化的海关管理机构势在必行。英国人赫德从 1863 年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 务司。

赫德任职期间,制定出各项海关管理制度,同时将各地的海关行政和人事任免集中于手中,对各地分 关实行直接的统一领导,大量雇用有技术有经验的洋员,并颁布《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 重新制订征税规则,税率有长期的统一标准,保证关税的稳定征收。同时,建立新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仿 照英国财政部的国库制度、吸收西方先进的会计制度而制定的。人员录取采用考核之法,赫德坚持“考试 任用实为海关人事制度之核心” ,在全球公开选拔招考。 ——摘编自周瑶《赫德与晚清海关》

(1)根据材料,指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背景。

(3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历史作用。 高三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2B 铅笔在

6 分)

9 分)

姓名:

. ()(分)

(2)原因:(3分)

趋势:(6分)

27. (1)主张: (6 分)

(2)指导思想: (2 分)

时代背景: (4 分)

28. (1)(4 分)

(2)背景: (6 分)

影响:(3分)

29. 30任选一题做答,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2分)

(1)

(2)

高三考试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6. (1)结束三公九卿制,开创三省六部制;结束乡举里选制(察举制),开创科举考试制。(4分)

(2 )原因:宋初统浩者弱化相权;学术中衰;缺乏人才;承袭五代积弊。(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趋势: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皇权逐渐加强;选官制度走向

公正、客观。(6分)

27.(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6

分)

(2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2分)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队伍壮大。(4 分)

28. (1)由教区负责(地方管理)发展为全国集中(中央)管理;由教区工资补贴发展为严格禁止对

有工作能力的人提供救济;为救济而救济的思想转变为救济、就业与经济发展兼顾的思想。(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原有济贫法的弊端;古典经济学思想成为主流。(6

分)

影响: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局部范围内激化了矛盾。(

3 分

29. (1)鼓励垦荒;裁汰僧尼;统一铸钱;整顿军队;严肃吏治;兴修水利,疏浚河道。(6

分)(2)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后周的经济军

事实力,为北宋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6

分)

30 (1)英国扩大对华侵略;传统海关制度弊端;海关人员良莠不齐,贪赃枉法。(3

分)(2)赫德任职期间,对中国海关管理制度、关税制度、会计制度、人事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中国

海关管理的近代化;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扩张。

(9

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