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在圆O中,C是弦AB上的一点,联结OC并延长,交劣弧AB于点D,联结AO 、BO、AD、BD.已知圆O的半径长为5,弦AB的长为8.

(1)如图1,当点D是弧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

(2)如图2,设AC=x,ACO

OBD

S

S=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若四边形AOBD是梯形,求AD的长.

【答案】(1)2;(2)

2825

x x x

-+

(0<x<8);(3)AD=

14

5

或6.

【解析】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求出OC的长.

(2)分别作OH⊥AB,DG⊥A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O和△BOD的面积,便可得出函数解析式.

(3)分OB∥AD和OA∥BD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解:(1)∵OD过圆心,点D是弧AB的中点,AB=8,

∴OD⊥AB,AC=

1

2

AB=4,

在Rt△AOC中,∵∠ACO=90°,AO=5,

∴22

AO AC

-,

∴OD=5,

∴CD=OD﹣OC=2;

(2)如图2,过点O作OH⊥AB,垂足为点H,

则由(1)可得AH=4,OH=3,

∵AC=x,

∴CH=|x﹣4|,

在Rt△HOC中,∵∠CHO=90°,AO=5,

∴22

HO HC

+22

3|x4|

+-2825

x x

-+

∴CD=OD ﹣OC=5

过点DG ⊥AB 于G , ∵OH ⊥AB , ∴DG ∥OH , ∴△OCH ∽△DCG , ∴

OH OC

DG CD

=, ∴DG=OH CD OC

?

35, ∴S △ACO =

12AC ×OH=12x ×3=32

x , S △BOD =12BC (OH +DG )=12(8﹣

x )×(3

35)=3

2

(8﹣

x )

∴y=

ACO OBD

S S

=

()32

3582x x -

(0<x <8)

(3)①当OB ∥AD 时,如图3,

过点A 作AE ⊥OB 交BO 延长线于点E ,过点O 作OF ⊥AD ,垂足为点F , 则OF=AE , ∴S=12AB?OH=1

2

OB?AE , AE=

AB OH OB ?=24

5

=OF , 在Rt △AOF 中,∠AFO=90°,

AO=5,

∴75

∵OF 过圆心,OF ⊥AD ,

∴AD=2AF=14

5

②当OA ∥BD 时,如图4,过点B 作BM ⊥OA 交AO 延长线于点M ,过点D 作DG ⊥AO ,垂足为点G ,

则由①的方法可得DG=BM=

245

, 在Rt △GOD 中,∠DGO=90°,DO=5,

∴GO=22DO DG -=75,AG=AO ﹣GO=185

, 在Rt △GAD 中,∠DGA=90°,

∴AD=

22AG DG +=6

综上得AD=

14

5

或6.

故答案为(1)2;(2)y=()

2825x x x -+(0<x <8);(3)AD=14

5或6.

【点睛】

本题是考查圆、三角形、梯形相关知识,难度大,综合性很强.

2.如图,已知直线AB 经过⊙O 上的点C ,并且OA =OB ,CA =CB , (1)求证:直线AB 是⊙O 的切线;

(2)OA ,OB 分别交⊙O 于点D ,E ,A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F ,若AB =4AD ,求sin ∠CFE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5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OC ⊥AB ,根据切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2)连接OC 、DC ,证△ADC ∽△ACF ,求出AF=4x ,CF=2DC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DC=

35

5

x ,DF=3x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sin ∠AFC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1)证明:连接OC ,如图1,

∵OA=OB,AC=BC,

∴OC⊥AB,

∵OC过O,

∴直线AB是⊙O的切线;

(2)解:连接OC、DC,如图2,

∵AB=4AD,

∴设AD=x,则AB=4x,AC=BC=2x,∵DF为直径,

∴∠DCF=90°,

∵OC⊥AB,

∴∠ACO=∠DCF=90°,

∴∠OCF=∠ACD=90°﹣∠DCO,

∵OF=OC,

∴∠AFC=∠OCF,

∴∠ACD=∠AFC,

∵∠A=∠A,

∴△ADC∽△ACF,

1

22 AC AD DC x

AF AC CF x

====,

∴AF=2AC=4x,FC=2DC,

∵AD=x,

∴DF=4x﹣x=3x,

在Rt△DCF中,(3x)2=DC2+(2DC)2,

解得:DC 35

x,

∵OA=OB,AC=BC,∴∠AOC=∠BOC,

∴DC EC

=

∴∠CFE=∠AFC,

∴sin∠CFE=sin∠AFC=DC

DF

35

5

5

35

x

x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偏大.

3.如图所示,CD为⊙O的直径,点B在⊙O上,连接BC、BD,过点B的切线AE与CD 的延长线交于点A,OE//BD,交BC于点F,交AB于点E.

(1)求证:∠E=∠C;

(2)若⊙O的半径为3,AD=2,试求AE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ABC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3)48 5

.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B,利用已知条件和切线的性质证明:OE∥BD,即可证明:∠E=∠C;

(2)根据题意求出AB的长,然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可求解;

(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解.

试题解析:(1)如解图,连接OB,

∵CD为⊙O的直径,

∴∠CBD=∠CBO+∠OBD=90°,

∵AB是⊙O的切线,

∴∠ABO=∠ABD+∠OBD=90°,

∴∠ABD=∠CBO.

∵OB、OC是⊙O的半径,

∴OB=OC,∴∠C=∠CBO.

∵OE∥BD,∴∠E=∠ABD,

∴∠E=∠C;

(2)∵⊙O的半径为3,AD=2,

∴AO=5,∴AB=4.

∵BD∥OE,

∴=,

∴=,

∴BE=6,AE=6+4=10

(3)S △AOE==15,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得

S△ABC= S△AOE==

4.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动点(不与A,B重合),过M点作MN∥BC交AC于点N.

(1)如图1,把△AMN沿直线MN折叠得到△PMN,设AM=x.

i.若点P正好在边BC上,求x的值;

ii.在M的运动过程中,记△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y,试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的最大值.

(2)如图2,以MN为直径作⊙O,并在⊙O内作内接矩形AMQN.试判断直线B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i.当x=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ii. y=,

当x=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其值为2;(2)当x=时,⊙O与直线BC相切;当x<

时,⊙O与直线BC相离;x>时,⊙O与直线BC相交.

【解析】

试题分析:(1)i.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求得相等的线段与角,可得点M是AB中点,即当x=AB=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

ii.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0<x≤2时,△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MNP的面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MNP的面积等于△AMN的面积,易见y=x2

②当2<x<4时,如图2,设PM,PN分别交BC于E,F,由i.知ME=MB=4-x∴PE=PM-ME=x-(4-x)=2x-4,由题意知△PEF∽△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

(2)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先求的直线BC与⊙O相切时,x的值,然后得到相交,相离时x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i.如图1,

由轴对称性质知:AM=PM,∠AMN=∠PMN,

又MN∥BC,

∴∠PMN=∠BPM,∠AMN=∠B,

∴∠B=∠BPM,

∴AM=PM=BM,

∴点M是AB中点,即当x=AB=2时,点P恰好落在边BC上.

ii.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0<x≤2时,

∵MN∥BC,

∴△AMN∽△ABC,

∴,

∴,

∴AN=,

△MNP与梯形BCNM重合的面积为△MNP的面积,

∴,

②当2<x<4时,如图2,

设PM,PN分别交BC于E,F,

由(2)知ME=MB=4-x,

∴PE=PM-ME=x-(4-x)=2x-4,

由题意知△PEF∽△ABC,

∴,

∴S△PEF=(x-2)2,

∴y=S△PMN-S△PEF=,

∵当0<x≤2时,y=x2,

∴易知y最大=,

又∵当2<x<4时,y=,

∴当x=时(符合2<x<4),y最大=2,

综上所述,当x=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最大,其值为2.(2))如图3,

设直线BC与⊙O相切于点D,连接AO,OD,则AO=OD=MN.

在Rt△ABC中,BC==5;

由(1)知△AMN∽△ABC,

∴,即,

∴MN=x

∴OD=x,

过M点作MQ⊥BC于Q,则MQ=OD=x,

在Rt△BMQ与Rt△BCA中,∠B是公共角,

∴△BMQ∽△BCA,

∴,

∴BM=,AB=BM+MA=x+x=4

∴x=,

∴当x=时,⊙O与直线BC相切;

当x<时,⊙O与直线BC相离;

x>时,⊙O与直线BC相交.

考点:圆的综合题.

5.已知:AB 为⊙O 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点E 为⊙O 上一点,AE BE =,BE 与CD 交于点F .

(1)如图1,求证:BH =FH ;

(2)如图2,过点F 作FG ⊥BE ,分别交AC 、AB 于点G 、N ,连接EG ,求证:EB =EG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延长EG 交⊙O 于M ,连接CM 、BG ,若ON =1,△CMG 的面积为6,求线段BG 的长.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210 . 【解析】 【分析】

(1)连接AE ,根据直径所对圆周角等于90°及弧与弦的关系即可得解; (2)根据题意,过点C 作CQ FG CS FB ⊥⊥,,连接CE BC 、,通过证明

Rt CGQ Rt CBS ???,CBE CGE ???即可得解;

(3)根据题意,过点G 作GT CD ⊥于T ,连接CN ,设CAB α∠=,证明

()CMG CNG AAS ???,再由面积法及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下图,连接AE

∵AB 为直径 ∴90AEB =?∠

AE BE = ∴AE BE = ∴45B ∠=? 又∵CD AB ⊥于H

∴45HFB ∠=? ∴HF HB =;

(2)如下图,过点C 作CQ FG CS FB ⊥⊥,,连接CE BC 、

AB 为直径,∴90ACB QCS ∠=∠=? ∴GCQ BCS ∠=∠

∴()Rt CGQ Rt CBS AAS ??? ∴CG CB =

同理()CBE CGE SAS ??? ∴EG EB =;

(3)如下图,过点G 作GT CD ⊥于T ,连接CN

设CAB α∠=由(2)知:CM CB = ∴CM CB = ∵HB HF =

∴45HBF HFB ∠=∠=? ∵GF BE ⊥

∴45NFH NH BH CN BC ∠=?∴=∴=,, ∴CM CB CN == 则:2MEB α∠=

902AEG α∠=?-

∴45EAG EGA α∠=∠=?+ ∴45M MGC α∠=∠=?+ ∴()CMG CNG AAS ??? ∵CMG ?面积为6 ∴6CAN

GAN

S

S

-=

设2122BH NH x OA OB x AN x ====+=+,, 则()CGT BCH AAS ??? ∴C BH x ==

∴6AN CH AN TH ?-?=

1

(22)62

x CT +?= 解得:2x = ∵2BC BH BA =?

∴2210BC =?,则25BC = ∴2210BG B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和三角形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圆及三角形的各项重要性质及判定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如图①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等边CDE ?恰好与坐标系中的OAB ?重合,现将CDE ?绕边AB 的中点(G G 点也是DE 的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到△1C DE 的位置. (1)求1C 点的坐标;

(2)求经过三点O 、A 、1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③,

G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过B 点作G 的切线与x 轴相交于点F ,求切

线BF 的解析式;

(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16:3AMF OAB S S ??=.若存在,请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3)C ;(2)2323y x x =

;(3)323

y x =;(4)128383,M M ??- ????

. 【解析】 【分析】

(1)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 (2)运用待定系数法,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

(3)借助切线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F ,B 的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 (4)当M 在x 轴上方或下方,分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解:(1)将等边CDE ?绕边AB 的中点G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到△1C DE , 则有,四边形'OAC B 是菱形,所以1C 的横坐标为3, 根据等边CDE ?的边长是2,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1C ; (2)

抛物线过原点(0,0)O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2y ax bx =+,

把(2,0)A

,C '

代入,得420

93a b a b +=???+=??

解得3

a =

,b =

抛物线解析式为233

y x x =

-;

(3)

90ABF ∠=?,60BAF ∠=?,

30AFB ∴∠=?, 又2AB =, 4AF ∴=, 2OF ∴=, (2,0)F ∴-,

设直线BF 的解析式为y kx b =+,

把B ,(2,0)F -

代入,得20

k b k b ?+=?

?

-+=??,

解得k =

3

b =, ∴直线BF

的解析式为y x =

+

(4)①当M 在x

轴上方时,存在2()M x ,

211

:[4)]:[216:322

AMF OAB S S ??=???=,

得2280x x --=,解得14x =,22x =-, 当14x =

时,244y , 当12x =-

时,2(2)(2)y =--=

183(4,

)M ∴,283

(2,)M -; ②当M 在x 轴下方时,不存在,设点2323

(,

)M x x x -, 213231

:[4()]:[23]16:322

AMF OAB S S x x ??=-??-??=,

得2280x x -+=,240b ac -<无解, 综上所述,存在点的坐标为183(4,)M ,283

(2,)M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和切线的性质定理等,能熟练应用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AB 是

O 直径,,C D 分别是上下半圆上一点,且弧BC =弧BD ,连接,AC BC ,

连接CD 交AB 于E ,

(1)如图(1)求证:90AEC ∠=?;

(2)如图(2)F 是弧AD 一点,点,M N 分别是弧AC 和弧FD 的中点,连接FD ,连接

MN 分别交AC ,FD 于,P Q 两点,求证:MPC NQD ∠=∠

(3)如图(3)在(2)问条件下,MN 交AB 于G ,交BF 于L ,过点G 作GH MN ⊥交AF 于H ,连接BH ,若,6,BG HF AG ABH ==?的面积等于8,求线段MN 的长度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410

MN =. 【解析】 【分析】

(1)由垂径定理即可证明;

(2)利用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3)由∠MPC=∠NQD 可得:∠BGL=∠BLG ,BL=BG ,作BR ⊥MN ,GT ⊥AF ,HK ⊥AB ,证明:GH 平分∠AGT ,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求得△AGT 三边关系,再求出HK 与GH ,OS ⊥MN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求出OS ,利用勾股定理求MN 即可. 【详解】

解:()1证明:∵BC BD =,AB 为直径, ∴AB ⊥CD ∴∠AEC=90°;

()2连接,OM ON ,

∵点M 是弧AC 的中点,点N 是弧DF 的中点, ∴AM CM =,FN DN =, ∴,OM AC ON FD ⊥⊥, ∵OM=ON , ∴M N ∠=∠,

∵90M MPC N NQB ∠+∠=∠+∠=?,

MPC NQD ∴∠=∠;

()3如图3,过G 作GT ⊥AF 于T ,过H 作HK ⊥AB 于K ,过B 作BR ⊥MN 于R ,过O 作

OS ⊥MN 于S ,连接OM ,设BG=m ,

∵△ABH 的面积等于8,AG=6 ∴HK=

16

6

m +, ∵BC BD =,

∴∠BAC=∠BFD ,由(2)得∠MPC=∠NQD ∴∠AGM=∠FLN ∴∠BGL=∠BLG ∴BL=BG , ∵BR ⊥MN

∴∠ABR=∠FBR ∵GH ⊥MN ∴GH ∥BR ∴∠AGH=∠ABR ∵AB 是直径,GT ⊥AF ∴∠AFB=∠ATG=90° ∴GT ∥BF , 又∵GH ∥BR ∴∠TGH=∠FBR ∴∠AGH=∠TGH , 又∵HK ⊥AG ,HT ⊥GT , ∴HT=HK=

16

6

m +, ∵FH=BG=m , ∴FT=16(8)(2)

66

m m m m m +--

=++, ∵GT ∥BF , ∴

AT AG FT BG

=, ∴6(8)(2)(6)m m AT m m +-=

+,616

m AH m

-=,48(6)(38)m KG TG m m ==+-,

∵222AT TG AG +=, 代入解得:m=4; ∴AB=10,OM=5,GK=24

5,HK=85

,OG=1

∴, ∵OS ⊥MN

∴∠OSG=∠GKH=90°,GH ∥OS ∴∠HGK=∠GOS ∴△HGK ∽△GOS , ∴

OS GK

OG GH

=,

∴OS =

∴MG =

∴5

MN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综合性较强,尤其是第(3)问难度很大,计算量大,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

8.△ABC内接于⊙O,AB=AC,BD⊥AC,垂足为点D,交⊙O于点E,连接AE.

(1)如图1,求证:∠BAC=2∠CAE;

(2)如图2,射线AO交线段BD于点F,交BC边于点G,连接CE,求证:BF=CE;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CO并延长,交线段BD于点H,交⊙O于点M,连接FM,交AB边于点N,若BH=DH,四边形BHOG的面积为2,求线段MN的长.【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6

MN

【解析】

【分析】

(1)先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BAC+2∠C=180°,然后得到

2∠CAE+2∠E=180°,然后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E=∠C,即可得到结论;

(2)连接OB、OC.先依据SSS证明△ABO≌△ACO,从而得到∠BAO=∠CAO,然后在依据ASA证明△ABF≌△ACE,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BF=CE;

(3)连接HG、BM.由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BG=CG,从而得到HG是△BCD的中位线,则∠FHO=∠AFD=∠HFO,于是可得到HO=OF,然后得到∠OGH=∠OHG,从而得到OH=OG,则OF=OG,接下来证明四边形MFGB是矩形,然后由MF∥BC证明△MFH∽△CBH,从而可证明HF=FD.接下来再证明△ADF≌△GH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到AF=FG,然后再证明△MNB≌△NAF,于是得到MN=NF.设S△OHF=S△OHG=a,则S△FHG=2a,S△BHG=4a,然后由S四边形BHOG2,可求得2,设HF=x,则BH=2x,然后证明△GFH∽△BFG,由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可得到2x,然后依据S△BHG=1

2

2,可求得x=2,故此可得到HB、

GH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G的长,于是容易求得MN的长.【详解】

解:(1)∵AB=AC,

∴∠ABC=∠ACB.

∴∠BAC+2∠C=180°.

∵BD⊥AC,

∴∠ADE=90°.

∴2∠CAE+2∠E=180°.

∵∠E=∠ACB,

∴2∠CAE+2∠ACB=180°.

∴∠BAC=2∠CAE.

(2)连接OB、OC.

∵AB=AC,AO=AO,OB=OC,∴△ABO≌△ACO.

∴∠BAO=∠CAO.

∵∠BAC=2∠CAE,

∴∠BAO=∠CAE.

△ABF和△ACE中,

ABF ACE

AB AC

BAF CAE

∠=∠

?

?

=

?

?∠=∠

?

∴△ABF≌△ACE.

∴BF=CE.

(3)连接HG、BM.

∵AB=AC,∠BAO=∠CAO,∴AG⊥BC,BG=CG.

∵BH=DH,

∴HG是△BCD的中位线.∴HG∥CD.

∴∠GHF=∠CDE=90°.

∵OA=OC,

∵∠OAC+∠AFD=90°,∠OCA+∠FHO=90°, ∴∠FHO=∠AFD=∠HFO . ∴HO=OF .

∵∠HFO+∠OGH=90°,∠OHF+∠OHG=90°, ∴∠OGH=∠OHG . ∴OH=OG . ∴OF=OG . ∵OM=OC ,

∴四边形MFCG 是平行四边形. 又∵MC 是圆O 的直径, ∴∠CBM=90°. ∴四边形MFGB 是矩形. ∴MB=FG ,∠FMB=∠AFN=90°. ∵MF ∥BC , ∴△MFH ∽△CBH .

1

2HF MF BH CB ==. ∴HF :HD=1:2. ∴HF=FD .

在△ADF 和△GHF 中,

AFD GFH ADF GHF FH FD ∠=∠??

∠=∠??=?

, ∴△ADF ≌△GHF . ∴AF=FG . ∴MB=AF .

在△MNB 和△NAF 中,

90BMF AFN ANF BNM MB AF ∠=∠=???

∠=∠??=?

, ∴△MNB ≌△NAF . ∴MN=NF .

设S △OHF =S △OHG =a ,则S △FHG =2a ,S △BHG =4a , ∴S 四边形BHOG

. ∴

. 设HF=x ,则BH=2x .

∵∠HHG=∠GFB ,∠GHF=∠FGB ,

∴△GFH∽△BFG.

∴HF GH

HG BH

=,即

2

x HG

HG x

=.

∴HG=2x.

∴S△BHG=1

2

BH?HG=

1

2

×2x?2x=42,

解得:x=2.

∴HB=4,GH=22.

由勾股定理可知:BG=26.

∴MF=26.

∴MN=NF=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圆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找出图中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不与A、B重合),D为的AC中点,过点D作弦DE⊥AB于F,P是BA延长线上一点,且∠PEA=∠B.

(1)求证:PE是⊙O的切线;

(2)连接CA与DE相交于点G,CA的延长线交PE于H,求证:HE=HG;

(3)若tan∠P=

5

12

,试求

AH

AG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

13

10 AH

AG

=.

【解析】

【分析】

(1)连接OE,由圆周角定理证得∠EAB+∠B=90°,可得出∠OAE=∠AEO,则

∠PEA+∠AEO=90°,即∠PEO=90°,则结论得证;

(2)连接OD,证得∠AOD=∠AGF,∠B=∠AEF,可得出∠PEF=2∠B,∠AOD=2∠B,可证得∠PEF=∠AOD=∠AGF,则结论得证;

(3)可得出tan∠P=tan∠ODF=

5

12

OF

DF

=,设OF=5x,则DF=12x,求出AE,BE,得

2

3

AE

BE

=,证明△PEA∽△PBE,得出2

3

PA

PE

=,过点H作HK⊥PA于点K,证明∠P=

∠PAH,得出PH=AH,设HK=5a,PK=12a,得出PH=13a,可得出AH=13a,AG=10a,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证明:如图1,连接OE,

∵AB是⊙O的直径,

∴∠AEB=90°,

∴∠EAB+∠B=90°,

∵OA=OE,

∴∠OAE=∠AEO,

∴∠B+∠AEO=90°,

∵∠PEA=∠B,

∴∠PEA+∠AEO=90°,

∴∠PEO=90°,

又∵OE为半径,

∴PE是⊙O的切线;

(2)如图2,连接OD,

∵D为AC的中点,

∴OD⊥AC,设垂足为M,

∴∠AMO=90°,

∵DE⊥AB,

∴∠AFD=90°,

∴∠AOD+∠OAM=∠OAM+∠AGF=90°,

∴∠AOD=∠AGF,

∵∠AEB=∠EFB=90°,

解析几何专题训练理科用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 1、若直线m my x m y mx 21=++=+与平行,则m =_-1____. 2、若直线2+=kx y 与抛物线x y 42 =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 1 ,02 3、若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2,1n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rctan2π- (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4、已知抛物线2 0x my +=上的点到定点(0,4)和到定直线4y =-的距离相等,则 m = -16 5、已知圆C 过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且圆心C 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C 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16 3 6、已知直线1l :210x y +-=,另一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3)d =,则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 4 π 7、已知直线:0l ax by c ++=与圆1:2 2 =+y x O 相交于A 、B 两点,3||=AB , 则OA ·OB = 12 - 8、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1:10l x y -+=与2:30l x y -+=所截得线段的长为22,则 直线m 的倾斜角是 0015,75 . 9、若经过点(0,2)P 且以()1,d a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l 与双曲线132 2 =-y x 相交于 不同两点A 、B ,则实数a 的取值围是 2215,3a a <≠ . 10、(理科)设曲线C 定义为到点)1,1(--和)1,1(距离之和为4的动点的轨迹.若将曲线

C 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 45,则此时曲线C 的方程为__22 142 y x +=___________. 11、等腰ABC ?中,顶点为,A 且一腰上的中线长为3,则 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2 12、如图,已知OAP ?的面积为S ,1OA AP ?=. 设||(2)OA c c =≥,3 4 S c =,并且以O 为中心、A 为焦点的椭 圆经过点P .当||OP 取得最小值时,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22 1106 x y += . (二)选择题 13、“2a =”是“直线210x ay +-=与直线220ax y +-=平行”的( B )条件 (A )充要;(B )充分不必要;(C )必要不充分;(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4、如果i +2是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02 =++n mx x 的一个根,则圆锥曲线 12 2=+n y m x 的焦点坐标是( D )(A))0,1(±; (B))1,0(±; (C))0,3(± ;(D))3, 0(± 15、已知:圆C 的方程为0),(=y x f ,点),(00y x P 不在圆C 上,也不在圆C 的圆心上, 方程0),(),(:'00=-y x f y x f C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B ) (A) 方程'C 表示的曲线不存在; (B) 方程'C 表示与C 同心且半径不同的圆; (C) 方程'C 表示与C 相交的圆; (D) 当点P 在圆C 外时,方程'C 表示与C 相离的圆。 16、若双曲线221112211:1(0,0)x y C a b a b -=>>和双曲线22 2222222 :1(0,0)x y C a b a b -=>>的 焦点相同,且12a a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2222 1221a a b b -=-; ②1221 a b a b >; ③双曲线1C 与双曲线2C 一定没有公共点; ④2121b b a a +>+;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 序号是( 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y P x o A

几何练习题精选

几何练习题精选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1、在ABC ?中, 90=∠BAC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与AB 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 求证:EM DM AM ?=2 2、 如图2,已知梯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BC ,过C 作该圆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BC ?相似于EDC ? 3、 如图3,D B ∠=∠,AE ⊥BC , 90=∠ACD ,且AB=6,AC=4,AD=12,求BE 的长。

4、 如图4,O Θ和O 'Θ相交于A ,B 两点,过A 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 、D 两点, 连接DB 并延长交O Θ于点E ,证明:(1)AB AD BD AC ?=?;(2)AC=AE 题型二、截割定理与射影定理的应用 1、 如图5,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一点,DE 交CB 于M ,MN//AE 于 N ,求证:MN=MB 2、 如图6,在ABC Rt ?中, 90=∠BAC ,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2:1, 求AD :BC 的值。

3、 如图7,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是半圆上异于A 、B 的点,CD ⊥AB ,垂足为D ,已 知AD=2,CB=34,求CD 的长。 4、 如图8,在ABC ?中,DE//BC ,EF//CD ,若BC=3,DE=2,DF=1,求AB 的长。 题型三、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9、AB ,CD 都是圆的弦,且AB//CD ,F 为圆上一点,延长FD ,AB 相交于点E , 求证:BD=AC ;(2)DE AF AC AE ?=?

解析几何试题库完整

解析几何题库 一、选择题 1.已知圆C 与直线x -y =0 及x -y -4=0都相切,圆心在直线x +y =0上,则圆C 的方程为 A.2 2(1)(1)2x y ++-= B. 22(1)(1)2x y -++= C.2 2(1) (1)2x y -+-= D. 22(1)(1)2x y +++= 【解析】圆心在x +y =0上,排除C 、D,再结合图象,或者验证A 、B 中圆心到两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2即可. 【答案】B 2.直线 1y x =+与圆221x y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切 B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C .直线过圆心 D .相离 【解析】圆心(0,0)为到直线1y x =+,即10x y -+= 的距离2d = = ,而012 < <,选B 。 【答案】B 3.圆心在y 轴上,半径为1,且过点(1,2)的圆的方程为( ) A .2 2(2)1x y +-= B .2 2(2)1x y ++= C .2 2(1) (3)1x y -+-= D .2 2(3)1x y +-= 解法1(直接法):设圆心坐标为(0,)b 1=,解得2b =,故圆的方程为22(2)1x y +-=。 解法2(数形结合法):由作图根据点(1,2)到圆心的距离为1易知圆心为(0,2),故圆的方程为2 2(2)1x y +-= 解法3(验证法):将点(1,2)代入四个选择支,排除B ,D ,又由于圆心在y 轴上,排除C 。 【答案】A 4.点P (4,-2)与圆2 24x y +=上任一点连续的中点轨迹方程是 ( ) A.2 2(2)(1)1x y -++= B.2 2(2) (1)4x y -++= C.2 2(4) (2)4x y ++-= D.2 2(2) (1)1x y ++-= 【解析】设圆上任一点为Q (s ,t ),PQ 的中点为A (x ,y ),解得:? ??+=-=224 2y t x s ,代入圆方程,得(2x -4)2 +(2y +2)2 =4,整理,得:2 2(2) (1)1x y -++= 【答案】A 5.已知直线12:(3)(4)10,:2(3)230,l k x k y l k x y -+-+=--+=与平行,则k 得值是( ) A. 1或3 B.1或5 C.3或5 D.1或2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测试题答案版(供参考)

解析几何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过点(1,0)且与直线x-2y-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x-2y-1=0 B.x-2y+1=0 C.2x+y-2=0 D.x+2y-1=0 2.若直线210ay -=与直线(31)10a x y -+-=平行,则实数a 等于( ) A 、12 B 、12 - C 、13 D 、13 - 3.若直线,直线与关于直线对称,则直线的斜率为 ( ) A . B . C . D . 4.在等腰三角形AOB 中,AO =AB ,点O(0,0),A(1,3),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则直线AB 的方程为( ) A .y -1=3(x -3) B .y -1=-3(x -3) C .y -3=3(x -1) D .y -3=-3(x -1) 5.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 A . B . C . D . 6.若直线与直线关于点对称,则直线恒过定点( ) 32:1+=x y l 2l 1l x y -=2l 2 1 2 1-22-02032=+-=+-y x y x 关于直线032=+-y x 032=--y x 210x y ++=210x y +-=()1:4l y k x =-2l )1,2(2l

A . B . C . D . 7.已知直线mx+ny+1=0平行于直线4x+3y+5=0,且在y 轴上的截距为3 1,则m ,n 的值分别为 A.4和3 B.-4和3 C.- 4和-3 D.4和-3 8.直线x-y+1=0与圆(x+1)2+y 2=1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切 B 直线过圆心 C .直线不过圆心但与圆相交 D .相离 9.圆x 2+y 2-2y -1=0关于直线x -2y -3=0对称的圆方程是( ) A.(x -2)2 +(y+3)2 =1 2 B.(x -2)2+(y+3)2=2 C.(x +2)2 +(y -3)2 =1 2 D.(x +2)2+(y -3)2=2 10.已知点在直线上移动,当取得最小值时,过点引圆的切线,则此切线段的长度为( ) A . B . C . D . 11.经过点(2,3)P -作圆22(1)25x y ++=的弦AB ,使点P 为弦AB 的中点,则 弦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 A .50x y --= B .50x y -+= C .50x y ++= D .50x y +-= 0,40,22,44,2(,)P x y 23x y +=24x y +(,)P x y 22111()()242 x y -++ =2 321 22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立体几何 G5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8.、[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 (1)证明:CF⊥平面ADF; (2)求二面角D- AF- E的余弦值. 图1-4 19.、[2014·湖南卷] 如图1-6所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 =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底面ABCD; (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 19.解:(1)如图(a),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所以CC1⊥AC.同理DD1⊥BD. 因为CC1∥DD1,所以CC1⊥BD.而AC∩BD=O,因此CC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1O∥C1C.故O1O⊥底面ABCD. (2)方法一:如图(a),过O1作O1H⊥OB1于H,连接HC1. 由(1)知,O1O⊥底面ABCD O1O⊥A1C1. 又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 因此A1C1⊥B1D1,从而A1C1⊥平面BDD1B1,所以A1C1⊥OB1,于是OB1⊥平面O1HC1. 进而OB1⊥C1H.故∠C1HO1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OB 1=7. 在Rt △OO 1B 1中,易知O 1H =OO 1·O 1B 1OB 1=237.而O 1C 1=1,于是C 1H =O 1C 21+O 1H 2 = 1+12 7 = 197 . 故cos ∠C 1HO 1=O 1H C 1H = 23 7197 =25719. 即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 19 . 方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因此AC ⊥BD .又O 1O ⊥底面ABCD ,从而OB ,OC ,OO 1两两垂直. 如图(b),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 (0,0,0), B 1(3,0,2), C 1(0,1,2). 易知,n 1=(0,1,0)是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2=(x ,y ,z )是平面OB 1C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OB →1=0,n 2·OC →1=0,即???3x +2z =0, y +2z =0. 取z =-3,则x =2,y =23,所以n 2=(2,23,-3). 设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 cos θ=|cos 〈,〉|=??????n 1·n 2|n 1|·|n 2|=2319=25719. 故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 . 19. 、、[2014·江西卷] 如图1-6,四棱锥P -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 图1-6 (1)求证:AB ⊥PD .

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

习题一 空间解析几何 一、填空题 1、过两点(3,-2)和点(-1,0)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 2、直线2100x y --=方向向量为 。 3、直角坐标系XY 下点在极坐标系中表示为 。 4、平行与()6,3,6a =-的单位向量为 。 5、过点(3,-2,1)和点(-1,0,2)的直线方程为 。 6、过点(2,3)与直线2100x y +-=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 7、向量(3,-2)和向量(1,-5)的夹角为 。 8、直角坐标系XY 下区域01y x ≤≤≤≤在极坐标系中表示为 。 9、设 (1,2,3),(5,2,1)=-=-a b , 则(3)?a b = 。 10、点(1,2,1)到平面2100x y z -+-=的距离为 。 二、解答题 1、求过点(3,1,1)且与平面375120x y z -+-=平行的平面方程。 2、求过点(4,2,3) 且平行与直线 31215 x y z --==的直线方程。 3、求过点(2,0,-3) 且与直线247035210x y z x y z -+-=??+-+=? 垂直的平面方程。 4、一动点与两定点(2,3,2)和(4,5,6)等距离, 求这动点的方程。

5、求222,01z x y z =+≤≤在XOZ 平面上的投影域。 6、求222 19416 x y z ++=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域。 7、求2z z =≤≤在XOZ 平面上的投影域。 8、求曲线222251x y z x z ?++=?+=? 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曲线。 9、求曲线 22249361x y z x z ?++=?-=? 在XOY 平面上的投影曲线。 10、求由曲面22z x y =+与曲面2222x y z ++=所围成的区域在柱面坐标系下的表示。

解析几何大题题型总结(1)

圆锥曲线大题训练1 (求范围)例1、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1)3()2(22=-+-y x 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12=?ON OM ,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定值问题)例2、已知椭圆C :12222=+b y a x (0>>b a )的离心率为2 2,点(2,2)在C 上。 (1)求C 的方程; (2)直线l 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 与C 有两个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证明:直线OM 的斜率与直线l 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例3、已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 k ( x — 1 )(k >0),曲线C 的方程为 y 2 = 2x ,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系原点。求证:OB O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定值 例4、已知双曲线C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条渐进线的夹角的正切值为724,点A (5,49)是C 上一点,直线l :)4(4 5>+-=m m x y 与曲线C 交于M 、N 两点。 (1)求双曲线C 的标准方程; (2)当m 的值变化时,求证:0=+AN AM k k

例5、已知椭圆C :)0(122 22>>=+b a b y a x 过A (2,0),B (0,1)两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及离心率 (2)设P 为第三象限内一点且在椭圆C 上,直线PA 与y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x 轴交于点N ,求证:四边形ABNM 的面积为定值。 (轨迹方程)例6、已知点P (2,2),圆C :x 2+y 2—8y=0,过点P 的动直线l 与圆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 ,O 为坐标原点。 (1)求M 的轨迹方程; (2)当|OP|=|OM|时,求l 的方程及△POM 的面积。 例7、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一个顶点为B (0,-1),离心率为 36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A (0, 2 3)的直线l 与椭圆交于M 、N 两点,且|BM |=|BN |,求直线l 的方程。

初二几何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2.△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 10,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 4.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 积为8cm,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 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6.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_______. 7.如图,分别延长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交于E、F,若DF=2DA, 8.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B=30°, 那么AD等于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是 [ ] A.30° B.45° C.60° D.75° 2.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 A.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梯形 3.如图,DF∥EG∥BC,AD=DE=EB,△ABC被分成三部分的 面积之比为 [ ]

A.1∶2∶3 B.1∶1∶1 C.1∶4∶9 D.1∶3∶5 4.已知:AB∥CD,EF∥CD,且∠ABC=20°,∠CFE=30°, 则∠BCF的度数是 [ ] A.160° B.150° C.70° D.50° 5.如图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和 BC相交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线段 三.解答题

解析几何试卷及答案.doc

《解析几何》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 1=, 2=?,则摄影= 2 。 2.已知不共线三点)5,2,3(),5,1,2(),3,2,1(--C B A 则三角形ABC 的 BC 边上的高 为 8 。 3., = 时+平分,夹角。 4.自坐标原点指向平面:035632=-++z y x 的单位法矢量为 ? ?? ???32,31,92 。 5.将双曲线?????==-0 1 22 22x c z b y 绕虚轴旋转的旋转曲面方程为 1222 22=-+c z b y x 。 6.直线???=+++=+++00 22221111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与X 轴重合,则系数满足的条件为 ?????? ?====00,02 2 1 122 1 1 21A C A C C B C B D D 。 7.空间曲线???=+=-0042 2z x z y 的参数方程为 ?????==-=242t z t y t x 或?? ? ??=-=-=2 4 2t z t y t x 。 8.直纹曲面0222=-+z y x 的直母线族方程为 ???-=-=+) ()()(y w y x u uy z x w ,或 ? ? ?=--=+sy y x t y t z x s )() ()( 。 9.线心型二次曲线0),(=y x F 的渐近线方程为 0131211=++a y a x a 。 10.二次曲线027522=+-++y x y xy x 在原点的切线为 02 1 =+-y x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 二次曲线0126622=-++++y x y xy x 的图象为( B )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doc

解析几何解答题 2 2 x y 1、椭圆G:1(a b 0) 2 2 a b 的两个焦点为F1、F2,短轴两端点B1、B2,已知 F1、F2、B1、B2 四点共圆,且点N(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 5 2.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k≠0)的直线m 与椭圆G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Q 为EF的中点,问E、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0, 3 3 )、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已知双曲线 2 2 1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 ,动直线l : y kx m 与圆 2 2 1 x y 相切,且与双曲 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P1 (x1, y1 ), P2 ( x2 , y2) . (Ⅰ)求 k 的取值范围,并求x2 x1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P1A1 的斜率为k1 ,直线P2A2 的斜率为k2 ,那么,k1 k2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抛物线 2 C : y ax 的焦点为F,点K ( 1,0) 为直线l 与抛物线 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B两点,点 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D .(1)求抛物线C 的方程。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u u u r uu u r 8 (3)设 FA ?FB ,求BDK 的面积。.9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中点 T 在直线OP 上,且A、O、B 三点不共线. (I) 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的斜率; ( Ⅱ) 求PAB面积的最大值.1 2 ,点 P(2,3)、A、B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

小学奥数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学习奥数的重要性 1. 学习奥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奥数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奥数,可以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智商水平也会得以相应的提高。 2. 学习奥数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奥数是不同于且高于普通数学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所以,学习奥数对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3. 为中学学好数理化打下基础。等到孩子上了中学,课程难度加大,特别是数理化是三门很重要的课程。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奥数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那么对他学好数理化帮助很大。小学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对中学阶段那点数理化大都能轻松对付。 4. 学习奥数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孩子刚学奥数时都是兴趣盎然、信心百倍,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也相应加大,这个时候是最能考验人的:少部分孩子凭着天分,凭着在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和愈挫愈坚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学了进去、收到了成效;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熬了下来;不少孩子更是或因天资不足、或惧怕困难、或受不了这份苦、再或是其它原因而在中途打了退堂鼓。我以为,只要能坚持学下来,不论最后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会有所收获的,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益处。 六年级几何专题复习 如图,已知AB =40cm,图中的曲线是由半径不同的三种半圆弧平滑连接 而成,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cm2。(π取3.14)(几何) 有7根直径都是5分米的圆柱形木头,现用绳子分别在两处把它们捆在一起,则至少需要绳子_____分米。(结头处绳长不计,π取3.14)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π取3)

解析几何专题训练理科用

解析几何专项训练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 1、若直线m my x m y mx 21=++=+与平行,则m =_-1____. 2、若直线2+=kx y 与抛物线x y 42 =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 1,02 3、若直线l 的一个法向量为()2,1n =,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arctan2π- (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4、已知抛物线2 0x my +=上的点到定点(0,4)和到定直线4y =-的距离相等,则 m = -16 5、已知圆C 过双曲线 116 92 2=-y x 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且圆心C 在此双曲线上,则圆心C 到双曲线中心的距离是 16 3 6、已知直线1l :210x y +-=,另一条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1,3)d =,则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 4 π 7、已知直线:0l ax by c ++=与圆1:2 2 =+y x O 相交于A 、B 两点,3||=AB , 则OA ·OB = 12 - 8、若直线m 被两平行线1:10l x y -+=与2:30l x y -+=所截得线段的长为22则 直线m 的倾斜角是 0015,75 . 9、若经过点(0,2)P 且以()1,d a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l 与双曲线132 2 =-y x 相交于 不同两点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2215,3a a <≠ .

10、(理科)设曲线C 定义为到点)1,1(--和)1,1(距离之和为4的动点的轨迹.若将曲线 C 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 45,则此时曲线C 的方程为__22 142 y x +=___________. 11、等腰ABC ?中,顶点为,A 且一腰上的中线长为3,则 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2 12、如图,已知OAP ?的面积为S ,1OA AP ?=. 设||(2)OA c c =≥,3 4 S c =,并且以O 为中心、A 为焦点的椭 圆经过点P .当||OP 取得最小值时,则此椭圆的方程为 22 1106 x y += . (二)选择题 13、“2a =”是“直线210x ay +-=与直线220ax y +-=平行”的( B )条件 (A )充要;(B )充分不必要;(C )必要不充分;(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4、如果i +2是关于x 的实系数方程02 =++n mx x 的一个根,则圆锥曲线 12 2=+n y m x 的焦点坐标是( D )(A))0,1(±; (B))1,0(±; (C))0,3(± ;(D))3, 0(± 15、已知:圆C 的方程为0),(=y x f ,点),(00y x P 不在圆C 上,也不在圆C 的圆心上, 方程0),(),(:'00=-y x f y x f C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B ) (A) 方程'C 表示的曲线不存在; (B) 方程'C 表示与C 同心且半径不同的圆; (C) 方程'C 表示与C 相交的圆; (D) 当点P 在圆C 外时,方程'C 表示与C 相离的圆。 16、若双曲线221112211:1(0,0)x y C a b a b -=>>和双曲线22 2222222 :1(0,0)x y C a b a b -=>>的 焦点相同,且12a a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2222 1221a a b b -=-; ②1221 a b a b >; ③双曲线1C 与双曲线2C 一定没有公共点; ④2121b b a a +>+;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 序号是( B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y P x o A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大题专项练习

解析几何解答题 1、椭圆G :)0(122 22>>=+b a b y a x 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短轴两端点B 1、B 2,已知 F 1、F 2、B 1、B 2四点共圆,且点N (0,3)到椭圆上的点最远距离为.25 (1)求此时椭圆G 的方程; (2)设斜率为k (k ≠0)的直线m 与椭圆G 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 、F ,Q 为EF 的中点,问E 、F 两点能否关于 过点P (0, 3 3)、Q 的直线对称若能,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2、已知双曲线221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12A A 、,动直线:l y kx m =+与圆22 1x y +=相切,且与双曲线左、右两支的交点分别为111222(,),(,)P x y P x y . (Ⅰ)求k 的取值范围,并求21x x -的最小值; (Ⅱ)记直线11P A 的斜率为1k ,直线22P A 的斜率为2k ,那么,12k k ?是定值吗证明你的结论. @ [

3、已知抛物线2 :C y ax =的焦点为F ,点(1,0)K -为直线l 与抛物线C 准线的交点,直线l 与抛物线C 相交于A 、 B 两点,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D . (1)求抛物线 C 的方程。 ~ (2)证明:点F 在直线BD 上; (3)设8 9 FA FB ?=,求BDK ?的面积。. { — 4、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 ,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为1 2 ,点P (2,3)、A B 、在该椭圆上,线段AB 的中点T 在直线OP 上,且A O B 、、三点不共线. (I)求椭圆的方程及直线AB 的斜率; (Ⅱ)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 、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训练

专题八圆

8.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中心角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n ,边数n;公式举例: (1) n = n 360 ;

(2)有关计算在Rt ΔAOC 中进行. (2) n 1802n ? = α 二 定理: 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三 公式: 1.有关的计算: (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 180 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 1 360R n 2=π; (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圆柱侧(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πrR.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四 常识: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A B C 第5 A B C 第6 O E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d=r ; 直线与圆相离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 两圆外离 d >R+r ; 两圆外切 d=R+r ; 两圆相交 R-r <d <R+r ; 两圆内切 d=R-r ; 两圆内含 d <R-r. 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圆中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2010红河自治州)如图2,已知BD 是⊙O 的直径,⊙O 的弦AC ⊥BD 于点E ,若∠AOD=60°,则∠DBC 的 度数为( ) ° ° ° ° 2、(11哈尔滨).如上图,AB 是⊙O 的弦,半径OA =2,∠AOB =120°,则弦AB 的长是( ). (A )22 (B )32 (C )5 (D )53 3、(2011陕西省)9.如图,点A 、B 、P 在⊙O 上,点P 为动点,要是△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11),安徽芜湖)如图所示,在圆O 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 的长为( ) A .19 B .16 C .18 D .20 5、(11·浙江湖州)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BAC =90°,AB =3, BC =5,若把Rt △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则所 得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

高二数学解析几何专项测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70 分.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上. . 1.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22 164x y -= ,则该双曲线的焦距为 . 2. (2018 年 01 月期末)抛物线 x 2 = 2 y 的焦点到其准线的距离为 . 3.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抛物线 x 2 = 2 py (p > 0)的准线方程为 y = -1,则实数 p 的值为 . 4.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点 F 为双曲线22 142 x y -=的左焦点,则点 F 到双曲线的右准线的距离为 . 5.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 (a > 0,b >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是y ,它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 y 2 = 4 x 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是 . 6. (2018 年 01 月期末)已知双曲线22 221x y a b -= (a > 0,b > 0)的右焦点与右顶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之比为 2,则该双曲 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7. (2017 年 11 月月考)设 F 1 , F 2 分别为椭圆 C : 22 193 x y +=的左、右焦点,若点 P )在椭圆上,则 ?PF 1 F 2 的 面积为 . 8.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抛物线经过点 P (-2,4),则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 9. (2018 年 01 月期末)已知抛物线 y 2 = 2 px ( p > 0 ) 上一点 p 到焦点的距离为 5,到 y 轴的距离为 3,则 p = . 10. (2016 年 09 月月考)若关于 x = x + b 有两个不同解,则实数 b 的取值范围是 . 11. (2018 年 01 月期末)设 F 1 、 F 2 分别是椭圆 C : 22 12516 x y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椭圆 C 上,且点 P 到左焦点的 距离是其到右准线25 倍,则 P F 2 = . 12. (2017 年 11 月月考)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 1169 x y +=,则椭圆内接正方形的周长为 .

高等数学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练习题与答案

空间解析几何与矢量代数小练习 一 填空题 5’x9=45分 1、 平行于向量)6,7,6(-=a 的单位向量为______________. 2、 设已知两点)2,0,3()1,2,4(21M M 和,计算向量21M M 的模_________________, 方向余弦_________________和方向角_________________ 3、以点(1,3,-2)为球心,且通过坐标原点的球面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4、方程0242222=++-++z y x z y x 表示______________曲面. 5、方程22x y z +=表示______________曲面. 6、222x y z +=表示______________曲面. 7、 在空间解析几何中2x y =表示______________图形. 二 计算题 11’x5=55分 1、求过点(3,0,-1)且与平面3x-7y+5z-12=0平行的平面方程. 2、求平行于x 轴且过两点(4,0,-2)和(5,1,7)的平面方程. 3、求过点(1,2,3)且平行于直线51 132-=-=z y x 的直线方程. 4、求过点(2,0,-3)且与直线???=+-+=-+-012530 742z y x z y x 垂直的平面方 5、已知:k i 3+=,k j 3+=,求OAB ?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116,117,116 2、21M M =2,21cos ,22 cos ,21 cos ==-=γβα,3 ,43,32π γπ βπ α=== 3、14)2()3()1(222=++-+-z y x 4、以(1,-2,-1)为球心,半径为6的球面 5、旋转抛物面 6、 圆锥面 7、 抛物柱面 二 计算题 1、04573=-+-z y x 2、029=--z y 3、53 1221-=-=-z y x 4、065111416=---z y x 5 219 ==?S

空间解析几何(练习题参考答案)

1. 过点Mo (1,1-,1)且垂直于平面01201=+++=+--z y x z y x 及的平面方程. 39.02=+-z y 3. 在平面02=--z y x 上找一点p ,使它与点),5,1,2()1,3,4(-)3,1,2(--及之间的距离 相等. 7.)5 1,1,57(. 5.已知:→ →-AB prj D C B A CD ,则)2,3,3(),1,1,1(),7,1,5(),3,2,1(= ( ) A.4 B .1 C. 2 1 D .2 7.设平面方程为0=-y x ,则其位置( ) A.平行于x 轴 B.平行于y 轴 C.平行于z 轴 D.过z 轴. 8.平面0372=++-z y x 与平面0153=-++z y x 的位置关系(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 D.重合 9.直线 3 7423z y x =-+=-+与平面03224=---z y x 的位置关系( ) A.平行 B.垂直 C .斜交 D.直线在平面内 10.设点)0,1,0(-A 到直线?? ?=-+=+-0 720 1z x y 的距离为( ) A.5 B . 6 1 C. 51 D.8 1 5.D 7.D 8.B 9.A 10.A. 3.当m=_____________时,532+-与m 23-+互相垂直. 4 . 设 ++=2, 22+-=, 243+-=,则 )(prj c += . 4. 过点),,(382-且垂直平面0232=--+z y x 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0.曲面方程为:442 2 2 =++z y x ,它是由曲线________绕_____________旋转而成的.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100题专题训练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100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8. 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 A B C O M N

空间解析几何及向量代数测试题及答案

军教院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7题,2分/空,共20分) 1.四点(0,0,0)O ,(1,0,0)A ,(0,1,1)B ,(0,0,1)C 组成的四面体的体积是______. 2.已知向量(1,1,1)a → =,)3,2,1(=→b ,(0,0,1)c →=,则→ →→??c b a )(=__(-2,-1,0)____. 3.点)1,0,1(到直线???=-=03z x y x 的距离是___66 ___________. 4.点)2,0,1(到平面321x y z ++=的距离是__ 3 147 ___________. 5.曲线C:220 1 x y z z x ?+-=?=+?对xoy 坐标面的射影柱面是___2210x x y -+-=____, 对yoz 坐标面的射影柱面是__22(1)0z y z -+-=_________,对xoz 坐标面的射影柱面是____10z x --=__________. 6.曲线C:220 x y z ?=?=?绕x 轴旋转后产生的曲面方程是__4224()x y z =+_____,曲线 C 绕y 轴旋转后产生的曲面方程是___222x z y +=_______________. 7.椭球面125 492 22=++z y x 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共4题,第1题10分,第2题15分,第3题20分, 第4题10分,共55分) 1. 过点(,,)P a b c 作3个坐标平面的射影点,求过这3个射影点的平面方程.这里 ,,a b c 是3个非零实数. 解: 设点(,,)P a b c 在平面0z =上的射影点为1(,,0)M a b ,在平面0x =上的射影 点为2(0,,)M a b ,在平面0y =上的射影点为3(,0,)M a c ,则12(,0,)M M a c =-u u u u u u r ,13(0,,)M M b c =-u u u u u u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