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剂邓中甲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清热剂ppt课件

导赤散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渴欲 冷饮,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溲 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病证解析
心经热盛 下移小肠
心经热盛,灼伤津液 ―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心热下移小肠 ― 小便赤涩刺痛
组方分析 木通 — 清心火,利小便 生地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竹叶 — 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甘草梢 — 止淋痛,和诸药 君 臣 佐使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的性质。 2、辨明"热证"的真假。 3、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 4、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 热服方法。 5、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 寒,是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 方法,待阴复其热自退。
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 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阳明气 分热盛
君 臣 佐 使
配伍要点 (1)清营凉血中养阴清热。 (2)清营解毒“透热转气”。 (3)凉血活血相配,止血而不留瘀
犀角地黄汤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 舌绛起刺,脉细数,或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等。 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 尿血等,舌红绛, 脉数。
附方 1. 白虎加人参汤: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白虎汤证兼气津两伤者。 2. 白虎加桂枝汤: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温疟。
3. 白虎加苍术汤: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白虎汤证兼风湿热痹;湿温病。
竹叶石膏汤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 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 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 脉虚数 病证解析: 热病后 热扰心神 ― 心胸烦闷或虚烦不寐 余热未清 余热内扰,胃气不和 ― 气逆欲呕 气津两伤 ― 舌红苔少,脉虚数
中医方剂学第2讲清热剂ppt课件

5、现代用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
23
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 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4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
32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一、来源: 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 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 25
四、方解:
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 2、配伍
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33
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34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23
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 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 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 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 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24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中病即止。 3、阴虚火旺者禁用。 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
32
凉膈散
《和剂局方》
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
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
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
一、来源: 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 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 25
四、方解:
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 2、配伍
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
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33
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三、配伍结构:
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
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
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
l 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
34
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
邓中甲方剂学 清热剂共153页文档

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甲方剂学 清热剂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谢谢你的阅读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谢谢你的阅读
方剂课件第四章 清热剂.ppt

因此,在现代临床上清热剂 常用于治疗多种急性传染性、感 染性热性疾病,同时还治疗一些 非感染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疾 病、白血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中医辨证属里热证者。
第一节 清气分热
清气分热剂,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等 作用,适用于热在气分证。以气分无形邪热弥 漫为其特征,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阴津耗伤。 邪入气分,里热正盛,故症见壮热烦渴,大汗 恶热,脉洪大等,治宜清热、除烦、保津为法。 常用辛甘大寒的石膏、苦寒质润的知母等药为 主组方。由于邪热易伤气阴,故常配伍益气养 阴生津之品,如人参、麦冬、粳米等。代表方 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
余热未尽 身热汗多、口干喜饮 阴津亏损 舌红苔少、脉虚而数 邪热内扰—心胸烦闷、虚烦不寐 胃失和降—气逆欲呕 气虚失养—虚羸少气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竹叶石膏汤--方义分析
君 竹叶、石膏—清热除烦止渴 臣 人参、麦冬—益气养阴生津 佐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使 甘草、粳米—和中养胃调药
1.辨证要点 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己伤, 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 临床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 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之 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加石斛、天花粉、 沙参等以清热养阴;胃火炽盛,消谷善 饥,舌红脉数者,加知母、元参、天花 粉等以加强清热生津的作用。
三、分类 里热证的治疗,根据病邪的部位不同,发病阶段的
不同,病变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清热方法,选择 不同的清热方剂。主要分五大类:
气血之分 气分——清气分热 血分——清营凉血
虚实之别 虚热——清虚热 实热——清热解毒
五脏——清脏热
脏腑之殊
清脏腑热
六腑——清腑热
四、使用注意:一是要辨别热证所在部位。二是辨 别热证真假,勿为假象迷惑,如为真寒假热,不可 误用寒凉,以免雪上加霜,益增其寒。三是辨别热 证的虚实,要注意屡用清热泻火之剂而热仍不退者, 乃阴虚火旺,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 此时切忌再用苦寒,以免化燥伤阴,当以甘寒滋阴 壮水之法,使阴复则其热自退。四是清热剂在遣方 用药方面,对于邪热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 凉药热服,或加用少量热药,此即反佐法,正如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治热以寒,温而行 之”,意在消除寒热格拒的现象。五是要注意苦味 寒凉药物久服每易伤阳败胃劫津,必要时可配醒脾 和胃,护阴生津之品,防生他变。
清热剂ppt课件

暑热甚,石膏,金银花,连翘; 津气损伤较重,黄连酌减,加重西洋参、 石斛、麦冬。
3、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4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6
主治 病机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
22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石膏、知母、甘草 —取白虎汤之意清热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仿黄连解毒汤之意 清泻三焦之火 犀角、生地 清热解毒 赤芍、丹皮 凉血散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桔梗—载药上行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2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5
木通 生地
29
功用 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 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痒, 阴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 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30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1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15g) 炙甘草一钱(3g)
君
清热泻火
20
臣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玄参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马勃 板兰根 甘草
佐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散壅滞
使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
甘草(兼):调和诸药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气 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热毒化火 热 血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火毒充斥阳明 毒 两 脉浮大而数 (气分) 充 燔 四肢抽搐—热盛津伤,筋脉肌肉失养 斥 之 或厥逆—邪热郁遏,阳气不达,热深厥亦深 证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热迫血燔 舌降唇焦或脉沉细数 血热妄行(血分)
3、现代应用:
小儿夏季热、支气管哮喘夏日发作者属 暑热气津两伤证,均可用之。
54
第六节
清虚热剂
55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6
主治 病机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 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 脉细数。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余热深伏阴分
22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解 毒
石膏、知母、甘草 —取白虎汤之意清热保津 黄连、黄芩、栀子—仿黄连解毒汤之意 清泻三焦之火 犀角、生地 清热解毒 赤芍、丹皮 凉血散瘀 连翘、玄参—“解散”浮游之火 桔梗—载药上行 竹叶—利尿清心除烦引热下行
23
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5
木通 生地
29
功用 主治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1.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目 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 等,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胆湿热下注证。症见阴痒, 阴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 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 脉弦数有力。
30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31
组成
地骨皮 桑白皮各一两(15g) 炙甘草一钱(3g)
君
清热泻火
20
臣
牛蒡子 连翘
薄荷 玄参 僵蚕
辛凉疏散头面风热
马勃 板兰根 甘草
佐
桔梗
清利咽喉
陈皮:理气,疏散壅滞
使 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药上行;火郁发之
甘草(兼):调和诸药
功用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21
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气 大热烦渴,头痛如劈 热毒化火 热 血 干呕狂躁,谵语神昏 火毒充斥阳明 毒 两 脉浮大而数 (气分) 充 燔 四肢抽搐—热盛津伤,筋脉肌肉失养 斥 之 或厥逆—邪热郁遏,阳气不达,热深厥亦深 证 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 热迫血燔 舌降唇焦或脉沉细数 血热妄行(血分)
邓中甲方剂学 清热剂共153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邓中甲方剂学 清热剂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两 脉虚-------气虚之征
.
配伍意义:
和 清 石膏 清透气分余热 胃 热 竹叶 除烦止渴
君
生 人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
臣
津 半夏――---降逆和胃止呕
佐
, 粳米 和脾养胃
使
益
气 甘草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
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
清营汤《温病条辨》
方歌: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 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方歌: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
清补气津又和胃,余热耗伤气津用。
病证解析:
余热留
后 伤 伤 余 身热多汗,脉数-- 恋气分
寒 热 余热内扰―----心胸烦闷
、 温
未 清
清余 伤气 气逆欲呕-----胃失和降 热 津
病 , 口干喜饮,舌红少苔-阴伤之兆 未 两
、气
暑 津 虚烦不寐-----热扰心神
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
病症分析:
证三 焦 火 毒 炽 盛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扰心神
口燥咽干,小便黄赤―热灼津伤焦 火 外 充
吐血、衄血―热迫血逆
毒斥
发斑----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壅 上
身热下利―热邪内迫,逼津下趋 盛 下 痈肿疔毒―热壅肌肤,气血郁滞 三 内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火毒炽盛
热
一以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臣
生 粳米、甘草―益胃生津,防大寒伤中
佐
津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特点:
清透、滋养、护中
.
【附方】 ❖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 功效: 清热,益气,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气阴两伤证。 ❖白虎加桂枝汤:白虎汤加桂枝; 功效: 清热,通络,和营卫。 主治:温疟。 ❖白虎加苍术汤:白虎汤加苍术; 功效: 清热祛湿; 主治: 湿温病。
第四章 清热剂
概念: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 立法依据: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属于“八法”中的“清”法 适应范围: 里热证。
.
分类:
(1)清气分热——热在气分证 (2)清营凉血——邪热传营,热入血分诸证 (3)清热解毒——温疫、温毒,或疮疡疔毒 (4)清脏腑热——脏腑火热证 (5)清 虚 热——虚热证
瘟大 头
病证解析:
恶寒发热―邪正交争
.
配伍意义:
黄连―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君
毒 泻 黄芩―清上焦之火
臣
火
解 黄柏―泻下焦之火
佐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
《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前军督护刘车者, 得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干 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余思作此黄 连解毒汤。”
.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热上 证中
二 焦 邪 郁 生
又可助君药清营凉血解毒 臣
营 热 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
解养
轻清透泄
佐
黄连—清心解毒
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配伍特点:
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 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
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
病证解析:
.
注意事项:
(1)辨清“热证” 的性质。 (2)辨明“热证” 的部位。 (3)辨明“热证” 的真假。 (4)寒凉之品易伤脾胃阳气,注意保护脾胃功能 (5)入口即吐者,可少佐姜汁,或采取凉药热服方法。 (6)如屡用清热泻火而热不退者,乃因“寒之不寒,是 无水也“之缘故,宜用滋阴壮水的方法,待阴复其热自 退。
便泻 下清 火上 通泄
山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
臣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荡涤中焦燥热内结
薄荷--―清头目,利咽喉
佐
竹叶---清上焦之热
甘草、白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 使
又能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
配伍特点: 清上与泻下并行,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 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 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 称为“以泻代清”。
.
白虎汤《伤寒论》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 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病证解析:
盛阳 证明
气 分 热
壮热面赤―内热熏蒸,
烦渴引饮―胃热津伤盛
里 热
伤热 灼
大汗出― 里热迫津外泄炽 津
脉洪大有力―热盛于经
.
配伍意义:
石膏―清解,透热出表,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君
清 知母―一以助石膏清肺胃之热,
.
《局方·卷之六治积热》 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
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 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 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 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 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病证解析:
分邪 证热
初 入 营
身热夜甚,口渴―热灼营阴 热扰心神―神烦少寐,时有谵语 口反不渴―热蒸营阴 目常喜开或喜闭―阴阳不相既济 斑疹隐隐―热伤血络,血不循经
舌绛而干,脉细数―-热伤营阴 .
分邪 耗 热伤 内营 传阴 营
配伍意义:
犀角―清解营分之热毒
君
玄参、生地、麦冬― 既可养阴保津
毒清 阴透
方歌: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病证解析 :
口渴、咽燥,唇焦―热伤津液
面红目赤,口舌生疮, 火性上炎 咽痛吐衄
睡卧不宁、谵语狂妄-火热内扰心神
便秘溲赤
里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 .
胸脏 膈腑
积 热 , 聚 于
配伍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连翘―清热解毒、透散上焦之热
君
黄芩―清胸膈郁热
解散
一以复已失之阴血
芍药 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佐
配伍特点: 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 动血之患,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1. 气分热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 语不眠。
2. 血分热毒证:热病吐血、衄血,发斑。 3. 热毒疮疡:外科痈疡疔毒。 4. 热毒(湿热)下利(痢)、湿热黄疸。
扰热 神心 伤热 络血
身热谵语, 舌绛起刺,脉细数 斑色紫黑、吐衄、便血 尿血、舌红绛
热迫血行
分热 毒 炽
证 蓄 漱水不欲咽―蓄血在内,津液失布
盛
血 喜忘如狂--瘀热扰心
于
瘀 大便色黑易解--血为热迫,渗于肠间 血
热
.
配伍意义:
犀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
君
毒清 瘀凉 生地――凉血滋阴生津
臣
热血
一以助犀角清热凉血以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