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我们知道近年来中央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快速的增长。然而位于偏远地区等一些相对难以开发的地区来说,政府的土地政策对于那些依靠耕地生活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收入增长十分缓慢,作为农民家的孩子我是深有体会。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就出现了大量的外出务工潮,我也利用暑假短暂的假期,亲身体验了一下农民工打工挣钱的过程,并在结束工作后回到家乡,走访村里的几十户人家,调查各家各户的收入状况以及收入来源。

调查情况:此次调查的是本村随机走访的20户村民家庭的收入情况,采取与村民的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相应的数据。20户村民总计人口90人,其中劳动力有48人,占总人数的53.3%,外出务工54人,占总计人口的60%,在家务农36人,占总计人口的40%。而在家务农的人,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多为较大年龄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外出务工的则大多为20岁到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村民的文化程度90%以上属于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耕地总面积64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收入构成: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政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1)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所得的工资稳定增长,2012年工资性人均收入6000元,到2013年则增长至7000元左右,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占很大的比重,(2)家庭经营收入:这其中主要包括农民的粮食作物,瓜果蔬菜收入以及畜养的牲畜卖出的收入。近年来这些收入比重虽然在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加而减少,但是仍然对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影响。(3)其他收入:比如土地补贴等政策性收入,每年人均也就一两百块左右,虽然比较少但也都在逐年增加。

调查举例:在这我选取一个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四口之家的收入状况,来更直观的展现农民收入的构成。这样一个四口之家,包括一名妇女和劳动力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其中两人外出务工,老人在家务农并照看孩子上学,家里有4亩地。其中外出务工的两人分别从事建筑行业和服务业,从事建筑行业的月薪5000元左右,从事服务业的月薪3000元左右,而每年除去农忙时节以及节假日休息,每人可以工作8个月算,这个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则为64000元。由于缺乏主要的劳动力,家庭经营收入大概为6000元,其他收入2000元。这样一个家庭的年收入约为72000元,人均年收入18000元。这也基本符合我们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由上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这也正好印证为何如今农民工大量的涌入大中城市务工。

调查分析:虽然从调查看来,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其中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随着物价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较为缓慢,而且农民大量靠外出务工挣钱,这也说明我国的“三农”政策并没有发挥太好的效果。然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我暑假的务工体会以及多年生活在农村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1)外出务工者收入增长空间变小,就我最深切的体会,我在暑假做兼职的期间,遇到过从事各行各业的农民工,他们有从事建筑制造业,餐饮住宿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等,虽然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他们都有相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做着那个行业最脏最累的工作却拿着那个行业最低的工资。比如我暑假就简单的做苦力工作,一个月再累也就三千块。是什么制约着他们的收入增长以及社会地位?很显然就是他们的文化素质制约着他们。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他们的适应技术能力差,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信息时代,他们的劳动技能偏弱,外出打工经商的他们也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待遇较差的工作。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用工单位对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对于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的民工,他们只能选择较低的工资待遇来获取工作机会,这就导致了农民工

的收入增长空间不断被压缩。另外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不高,很多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无固定的住所,子女教育得不到保障,个人生活不方便以及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医疗养老保障等。(2)农村自身条件的制约,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产业化经营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个是特色主导产业少,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企业没有与农民真正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仍然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短,农产品加工政治水平低。还有一个是结构调整还只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内在质量上的提高。而农村生产力低下也是一大原因,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进程缓慢,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禁锢了大量劳动力在农业上,造成浪费。政策推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也不明显,近年政府相继推出的一些列惠农政策,除了取消农业税之外,农民的到切切实实的实惠较少。虽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政策虽然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是相比于务工吸引力不大,农村状况和农民生活改变不够大。(3)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的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以及致富信息,是农民生产盲目单一。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技术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很多人即使有增收项目但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便放弃了。(4)农民的负担较重,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家庭大多有两个孩子,我的家庭就是这样。孩子上学要花费相当大的一笔资金,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供养一个子女上大学将近花费一个家庭三分之一的收入。而且家里也会有老人需要赡养,老人生病住院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除此之外家庭的农作物投入,以及其他的一些花费,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太困难。近年来急剧的市场化导致生活费用的增加,飞涨的物价与农民的低收入,缓慢的收入增长形成鲜明的对比。总得来说,农民在现阶段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引入农村,科技下乡之类的活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业等。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上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体会与建议:经过这个暑假的实践活动,我也亲身体验了作为农民走上社会的生活,面对农村诸多不利的发展状况,面对城乡明显的教育文化差异,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农民发展的不容易。走上社会首先我们农民面对的是城市人对我们的有色眼光,其次就是自身没有技术没有技能,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的不容易。这也让我想到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超过几亿的农民,可以说农民是我国的主体和动力来源。而且是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使农民增收,过上不比城市差的生活还需要政府努力。体会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从农村的基础教育就要抓起,加大师资力度,鼓励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

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最后就是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制度体系,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减轻农民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增强农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而在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要提高农民的地位,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农民的各项权益。

总结:短暂而又忙碌的暑假实践活动结束后,让还没走上社会的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去关注这些身边的关乎社稷民生的问题,也深切体会到我们国家要建立一个富强繁荣的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当然也体会到我的父母以及千千万万的农民工打工挣钱的不容易,自己也会努力学习去让家庭让国家变得更好!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1)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1)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

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02班姓名:蒙清新指导老师:邓李林学号:20100342048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如今改革开放的航船已驶过三十几个春秋,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本文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内江市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内江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制约内江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充分说明农民工收入状况造成的严重影响及需要迫切解决的紧迫感。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情况增长问题影响改变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郯城人民的命运。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墙壁也会掉土。还不时听见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即便上了学校,一两年也就辍学了。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割机,播种机,全部是人工,每当农忙时节,你便会看到地里忙忙碌碌的,大人小孩,手操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的收割,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冒着炎炎烈日,时间就是生命啊,若遇上大雨那一年的功夫就化为泡影了,那时完全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断优化。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今天,在衣、食、住、行、用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以来,我国提出的农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跨入小康社会,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关于xx村村民经济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X村村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省市XX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对当地村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说明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10年7月14日开始,到2010年8月1日结束,历时19天 (二)调查地点 省市XX村

(三)调查对象 XX村18岁以上村民及XX村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查容 XX村村村民收入现状,XX村概况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XX村村的概况和村民的收入现状,并对村民收入增长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提出建议。 (六)调查方法 基于调查对象的人数多,分布较广,年龄分布和跨度较大,村民文化程度有限的特点,我首先对XX村进行资料调查,即通过走访XX镇人民政府和XX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XX村的大致概况。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实地走访了XX村100户人家,涵盖了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村民。并采用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XX村村村民的收入现状。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全部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状况分析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市西面,属城市近郊镇,距市城区20公里,公路贯穿整个村落,并有河流穿过。下辖14个村民组,农户数1412户,总人口5857人,承包耕地面积3996.38亩(其中田2975.5亩,土1020.88亩),人均耕地0.6772亩;有劳动力4100人,劳均耕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176-31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 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 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 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 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 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 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 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 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 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惠民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 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

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 _关于灵台县独店镇白玉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村农民收入问题做了一次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我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男丁的外出务工,其次就来源于庄稼的一些微薄收入。对于外出务工的男丁来说,每年基本上可以为家里带回两万元左右,这部分的钱基本上可以提供一个四口人家基本的生活、子女的学费以及就医等。之所以说庄稼的收入是微薄的,是因为我村土地少,每户人家所分的土地也就几亩,再加上劳动力外出,或者遇上灾荒,收获的粮食只够家里吃,更不用说拿去换钱了,如今粮食的价格也不高,所以大多数的劳动力宁愿出去,也不愿呆在家里。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我村在住人口,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普遍较多,除了大多数的男丁外出务工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妇女以及年纪较大的人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 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村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村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四是凝聚力。我村农民整体凝聚力不高,看上去像一盘散沙,缺乏必要的团结精神。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 选题:农民收入状况和农村基本状况调研 XX 村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以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时间:2014.8.2-8.9 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调查对象: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的农民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共25 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7 份,还有一份与村委会书记座谈后的访问结果。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严峻问题,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不断加大对“三农” 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但农民的收入依然是增长缓慢。2014 年的八月份,我就我们安徽省枞阳县里面的一个村子—水圩村展开了农民收入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我们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1. 每个家庭的总人口数、劳动力数、外出打工人数、受教育人数及程度; 2. 每个家庭拥有的农田亩数、是否出租或 扭转给大农户;3. 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哪些,如外出务农、在家务农、在家做生意等等;4. 每个家庭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满意度;5. 影响每个家庭收入的原因有哪些,如资金、劳动力、农产品销售困难、技术、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原因;6. 每个家庭对于吃穿用住行以及医疗方面的保障政策的看法;7. 每个家庭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如发展大棚蔬菜、招商引资办农副产业等;8. 每个家庭对家庭主要收入有何看法或者希望。 此次调查结果因农村主要劳动力不在家、调查范围不广而有些不全面,但还是可以由样本17 户的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结果得出如下分析: 一、农民收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样本17 户(原材料见附带材料)水圩村人均收入分布柱形图由此表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的年收入人均最多的分布在3000-5000 元,次之5000-8000 元,主要集中在人均几千元上,也有一年人均收入过万的,整体来说农民收入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25 户,有效数据为17 户,其中: 纯农业户2 户,半农半外出务工5 户,完全在外务工3 户,半农半在家务工的有1 户,在家做生意的有4 户,依靠基本工资的2 户。其中,2013 年度家庭年收入1 万元以下的1 户;1 万元(含1 万元)以上2 万元以下0 户;2 万元(含)以上3 万元以下8 户,3 万元以上(含)8户;调查显示:当前,水圩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是可以支出相关生活教育等费用的,生活水平质量还算良好,如果考虑较高的物价,生活水平应属于中下等,收入一般可以维持每年日常生活的支出。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一些重要指标的比率由此表可知,农民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现在农民收人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的兑换。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在卖出的同时—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为—年的口粮。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自然是农民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种植较多地区)。粮食收入以后,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农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业养殖也是农民的收入之一,在农村几乎每家都养两三头猪,此外还有牛、羊、鸡等家禽,这些卖掉以后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农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种植上除去种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养殖上,除去幼苗、饲料以及家禽的医药费等,农民一年净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这个数字还是可观的。 可是农民拿着这些钱并不是很开心,接下来钱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统筹、提留。家里孩子增几件新衣服,那拖拉机的大轮子用了好几年了也该换了。剩下的要全部给孩子来年的学费、生活费,或许到了春节还得借—些才能过个好年。 要是遇上了灾荒,天气不好,收不到粮食。交完公粮,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够。要是万一家里有个人生病,恐怕不借钱是看不好了。这借来借去,家里就欠债了,以后的每年得节约,少吃几顿好饭,少穿几件新衣服,还了钱,才能松口气。 农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维持简单的生活,万一有了天灾人 1 / 10

祸就得借钱,可这也不是办法,借了钱总得要还,孩子读书开支最厉害,要赶上了某些乱收费的学校,农民更是苦不堪言。 国家政策整天在喊减轻人民负担,减来减去农民还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政策关键要落实。随着中国将加人世贸组织,外国粮食将进人中国市场,粮食价格将大幅度下降,这样农民收人减少而支出不会有多大变化,农民负担将会更重。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我的实习生活就结束了,在这几天内,我似乎过了半年,又似乎是一瞬间,又好像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醒的时候我就回到了我的学校。 三年时间,应该说是或多或少有些收获,可一走出校门后我才了发现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会,所学的东西少得可怜,连九牛一毛也可以说都不知.     说真的,很有幸我进入的是双叶家具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实习,也可以说是试聘;在双叶信息中心进行编程,是用delphi软件给他们的一分厂的员工进行效益工资和计件工资方面的核算,求出他们的总工资.最后能以报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方面他们同进要求要个有查询的功能,也说是说输入工号可以调出一个员工三个月这内的所有的工资,同时超出三个月 的可以自动消除.同时他们的工作流程是单卡流程,一个卡号,批量的进入,然

农民家庭收入和生产生活支出调查问卷

农民家庭收入和生产生活支出调查问卷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1、省(自治区、直辖市),市, 县,______ 乡;姓名______ 。 2、您家里是否有人员外出务工(限在本乡镇以外务工,下同)。 A、是; B、否 二、调查内容 (一)农民家庭收入基本情况 2005年家庭纯收入元,人均元,人均比2004年增加(减少填负数,下同)元。其中,家庭种田纯收入元,比2004年增加元;外出务工收入元,比2004年增加元;其他收入元,比2004年增加元。 (二)农民外出务工情况(无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的不作答) 1、外出打工每个人平均月总收入大约在。 A、500元以下; B、500—600元; C、600—700元; D、700—800元; E、800—900元; F、900—1000元; G、1000元以上 2、您家里主要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工主要从事行业。 A、建筑业; B、运输业; C、采矿业; D、工业制造; E、服务业; F、其他

3、每年家里主要外出务工人员在外打工的时间长度大约个月。 4、您家里主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年龄大约岁。 5、您家里主要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6、在外打工期间,企业给农民工上“三险”;工资被拖欠。 A、是; B、否 7、在外打工期间,感觉到打工工资的变化是在。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8、外出打工最担心的是。 A、拿不回工资; B、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欺负; C、担心家里的承包地种不好; D、医疗保障; E、工伤; F、其他方面 (三)农民生产和生活费支出情况 1、家里每年收入用于经常性支出的主要是哪些方面,按每年花费多少前五项依次 是、、、、。 A、食品(指现金购买的); B、衣着; C、交通通信; D、文化娱乐; E、医疗; F、子女教育; G、当年使用的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灌溉等) 2、家里收入用于非经常性支出的项目,按开支大小,依次是、、、。 A、购买耐用消费品(如电视、自行车、手表、厨具等); B、农业机械(如手扶拖拉机、农药喷洒器具等); C、盖房

关于村村民经济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X X村村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及新中国成立了六十周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为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在2010年暑假期间,我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市XX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对当地村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说明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从2010年7月14日开始,到2010年8月1日结束,历时19天(二)调查地点 贵州省遵义市XX村 (三)调查对象 XX村18岁以上村民及XX村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查内容

XX村村村民收入现状,XX村概况 (五)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XX村村的概况和村民的收入现状,并对村民收入增长因素及成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提出建议。 (六)调查方法 基于调查对象的人数多,分布较广,年龄分布和跨度较大,村民文化程度有限的特点,我首先对XX村进行资料调查,即通过走访XX镇人民政府和XX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XX村的大致概况。然后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实地走访了XX村100户人家,涵盖了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村民。并采用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XX村村村民的收入现状。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全部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三、调查状况分析 (一)、XX村概况 XX村位于遵义市西面,属城市近郊镇,距遵义市城区20公里,公路贯穿整个村落,并有河流穿过。下辖14个村民组,农户数1412户,总人口5857人,承包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人均耕地亩;有劳动力4100人,劳均耕地亩。村内有省级优质稻试验基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5%,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31元。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日照121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78天,年平均降雨量1250—1350mm,年平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完整版_1

编号:TQC/K345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 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 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 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 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 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 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 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 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3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

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

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 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平顶山市叶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来自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分析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及分析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较去年同期的2790元增加265元,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198.5元,较去年同期的187.16元增加11.34元,增长6%;经营性收入658.3元,较去年同期的632.5元增加25.8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经营性收入65.8元,较去年同期59.1元增加6.7元,增长11.3%,林业经营性收入31.9元,较去年同期28.3元增加3.6元,增长12.7%,牧业经营性收入165.6,较去年同期156元增加9.6元,增长6.2%,第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395元,较去年同期389.1元增5.7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1637.6元,增加219.46元,增长15.5%;财产性收入560.6元,较去年同期552.2元增长8.4元,增长1.5%。从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转移净收入增速加快;财产净收入增幅较小。 1、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落,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 受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我县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偏低,红芸豆市场价3.0元,

同比下降1.0元,下降25%;谷子市场价1.6元,同比下降1.03元,下降39.3%;12种主要农产品价格较2015年同期全部下跌,跌幅最高的为黄瓜、张杂谷3号、黍子,跌幅分别为-53.3%、-44%、-43.5%。跌幅最低的为豌豆、大豆、绿豆,跌幅分别为-10%、-9.7%、-1.7%。全县种植面积最大、占农民收入份额最多的玉米跌幅也达到26%。由于龙头企业,小杂粮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加工率低,种植业收入无法提高,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据上半年对六种主要农资价格的监测,呈现“两升四降”:碳铵、棚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2.5%;尿素、复合肥、地膜、农用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2.6%、0.1%、16.3%。 玉米价格下跌,羊产业持续低迷,影响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受到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国内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从去年9月份开始快速下跌,我县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当前玉米平均市场价0.85元/斤,同比下降0.3元,下降26%,羊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户因

2021年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收入情况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间就到了升入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个暑假也成为了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我决定对农民的收入情况进行以及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以上,做大范围的调查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几经思考,我决定对我的老家——沈庄村进行调查。 沈庄村地理位置:沈庄村隶属与平顶山市叶县,地形以平原为主,紧邻许南公路,有河流通过,东有大型水库(正在兴建中)。 沈庄村具体情况:沈庄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汉族,在外务工人员占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和儿童。沈庄村共有耕地1000亩以上,人均耕地2亩左右。 沈庄村农民现阶段收入情况:经过对沈庄村农民的走访调查发现,收入主要两部分。一、粮食收入。据调查发现每亩地每年中种两季,除去化肥、农药等支出,年收入仅为500元左右。二、在外务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务工10个月,每个月平均工资1000元计算,该农民年均收入10000元。这两项收入几乎占总收入的90%以上。其次还有个别农民通过饲养牲畜获得一定的收入。考虑到平均两个壮年劳动力

有两个孩子,两个老人,这样综合算来,沈庄村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为4400元左右。 从以上沈庄村的各项情况可以看出,沈庄村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没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亩地和一个未建成的大型水库。因此,沈庄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村。想要使这么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庄富裕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充分的利用那仅有的资源——耕地与水库。 一、从耕地说起,耕地直接产出的是粮食,而单单卖粮食已经被证明在现阶段是不能够提高农民收入的。而结合现阶段沈庄村的具体情况(没有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沈庄村的唯一出路就是进行粮食的深加工。经过在市场上的调查发现,小麦的单价是0.8元每斤,而经过初步加工的面粉的单价则达到了。。。。。元每斤,而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速冻食品如饺子、汤圆等,单价更是达到课惊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发现,只要对粮食进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更重要的一点是进行粮食加工这一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所以,只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走粮食深加工这一路线是可行的。 具体措施:(1)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农村设立乡镇企业;(2)吸引人才,国家应加大对于回农村工作的大学生的补助。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使农民增收?2011年7月份开始,对我的家乡——岳阳市平江县瓮江镇塘城村,历时2个月的时间,深入127个农户,采取听介绍、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 一,工资性收入。指的是农户家庭成员从行政事业单位、其它非企业组织、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得到收入。这个数字为元,占总收入的%。 二,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元,占总收入的%。说明这个层面是农民收入的重头。再往细处看,①从种植业、畜牧业等一产获得的收入为元。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第一产业增收的主导因素。②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为元,这说明以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 三,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在外寄回、亲友赠送及家庭获得的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转移性

收入为元。 2004年以来,我村落实中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大绿工程”,进行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项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村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6篇)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第 1 篇: 1、农民收入问题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收入相当低,增收十分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622 元,折合为320 美元,平均每一天不足 1 美元。更值得注意是,仍然有相当数量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 元贫困线标准,2003 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 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 100 美元)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人口总数。2003 年公布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 年相比,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 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贫困人口,可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约束,难度十分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情景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 而1997 年以来平均仅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 年我国农业劳 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F要到达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增长率要到达 12.2 %。即使研究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将农村人均GDF目标确定为社会平 均水平一半即1500 美元,每年增长率也要到达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年份有16年,而城乡 差距缩小年份仅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 —1983年和1995—1997年两个阶段。其中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到达了一个新高,为 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 年扩大到3.23:1 。近几年来,尽管诸多 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能够超过5%,可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一样地区之间农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 小趋势。总说来,呈现出明显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一样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由东向西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突出表现:一是 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6%左右,初中文

2020年农民收入调查报告4篇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 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年底全国尚有29 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 25元(1 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 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同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 %之间。而 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 d 为446 元,大约相当于54 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 美元左右。到2 2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 d 要达到3 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 d 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 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 —19 3年和 5— 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 年为2.56:1,19 3年缩小到最低,为1. 2:1;然后不断扩大,到 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 6:1;然后降低到7年的2.47:1;从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