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资料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资料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资料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资料

峨眉山(MountEmei)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

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

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

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

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

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

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

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

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

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

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

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上的古建

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资料世界自然文

化遗产峨眉山资料A级旅游景区。

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

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

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

方公里。

气候特点

峨眉山的气候,除受三大因子(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的制约外,地形地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山区内低云、多雾、雨量充沛(地当

著名的"华西雨屏"),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有寒带(海拔3047米以上,年平均温度为3.0℃,极端最低温度为-20.9℃)、亚寒带(海拔2200

米-3047米,年平均温度为7.6℃)、温带(海拔1200米-2200米,

年平均温度为13.1℃)、亚热带(海拔1200米以下,年平均温度为17.2℃,极端最高温度为38.3℃)。峨眉山年平均降水量为192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雪天数为83天,年平均有雾日

为322.1天,年平均日照山麓为951.8小时,山顶为1398.1小时。

年平均雾湘139.4天,雨湘141.3天。[5]

折叠土壤分布

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质多样,土壤类型各异,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亚高山灰化土。土壤垂

直分布明显,可分为四个土壤垂直带,海拔1800米以下属于黄壤、

山地黄壤夹紫色土带,海拔1800-2200米属于山地黄棕壤带,海拔2200-2600米属于地暗棕壤带,海拔2000米以上属于山地灰化土,

山地草甸土带。

折叠水文情况

●概况

峨眉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属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境内有天然河流5条,即峨眉河、临江河、龙池河、石河、花溪河。花溪河在西

北边境与洪雅县共界。其余4条均发源于峨眉山,分别按东、南和

东南方向注入大渡河和青衣江。集水面积在约100平方公里的有峨

眉河、临江河和龙池河。峨眉山风景区位于峨眉河、临江河和龙池

河的上游,景区其主要河流有峨眉河的支流符汶河(含黑水、白水、

黑水河),虹溪河(含赶山河、瑜珈河),临江河的支流张沟河,龙池

河的支流燕儿河,花溪河的支流石河等。[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