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外交[1]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紧张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并且遍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化和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甚至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
1992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气候变化、水环境危机、贸易与环境等方面折射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国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矛盾与冲突。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由一般的环境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成为各利益集团和国家间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外交实力的较量的焦点。
美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和严重化这一趋势,而作出的环境外交政策将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
1996年4月9日美国国务卿沃伦·克里斯托弗在斯但福大学发表了题为《美国外交与2l世纪全球环境的挑战》的讲话。
全面阐述环境与美国全球政策的关系,认为:“美国全球政策目标同美国如何处理地球的自然资源问题方面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 1997年,美国国务院发表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度环境外交报告,报告中宣称环境外交已经成为美国外交中的一个长期性、重要性的工作。
环境问题开始与美国的对外政策紧密相连。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问题对美国的影响以及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作一个粗浅的分析。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凸现是美国制定环境外交政策时代背景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置不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构成的种种现实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从60年代末开始,以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为标志,尤其是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许多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开始从生态环境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权利斗争。
1979年,勃兰特委员会曾指出:“过去人们常常是从军事冲突,甚至是从毁灭角度来理解战争,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灾难、大规模饥谨等造成的混乱也可能同样危险。
一外交环境恶化和一大片方针 共21页

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① 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美国 ②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在加上美国陷入
侵越战争的泥潭,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 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 ② 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中国边防士兵与入侵的交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一大片” ③70年代外交活动的重大发展—— 恢复联合国席位,与美、日建交,出现建交热潮 ④新时期——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发展同所有国
家友好关系,为建立国际经济秩序而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12.当今我国外交政策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反对的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反对霸权主义 ③反对强权政治 ④反对侵略扩张 A.①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 13.中美两国结束对抗局面,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的标志是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
3、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1年7月——1978年底又有28国 与中国建交
5、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划分
二、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3、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4、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二、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①、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 ②、认为在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表
开展环境外交是实现我国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作者: 李玲 周敏
作者机构: 长春光华学院,长春130033
出版物刊名: 学理论
页码: 53-5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环境外交 环境安全 立场 原则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外交已经成为外交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安全已经纳入我国新安全观中,也是我国建立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
理论和现实告诉我们,军事手段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良好手段。
通过对话、协商、合作的外交手段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
我国在环境外交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环境外交政策;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动构建新型南北关系;三是抵制环境殖民主义,推动建立全球环境合作新机制。
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背景介绍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议题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环境外交政策已成为全球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其环保政策和行动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环境外交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也尤为重要。
二、对我国环境政策的影响1. 环境标准的提升西方国家在环境标准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其对我国环保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我国提升环境标准,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通过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学习,我国可以借鉴其经验,不断提升环境标准,加强对企业和生产活动的监管,推动相关行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2. 绿色技术合作西方国家在环境领域拥有许多先进的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与我国的合作可以帮助我国更快速地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通过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我国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3. 国际合作与减排承诺西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起着领导作用,通过框架公约和减排承诺等方式,推动全球范围内减排目标的达成。
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履行减排承诺,与西方国家携手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共同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三、对我国环境外交政策的启示1.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西方国家在国际环境政策上拥有话语权和领导地位,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通过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环境议程的进步,实现全球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
2. 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西方国家拥有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应当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环保技术,提升自身的环保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结合。
3. 提高环保意识与加强国际合作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启示在于,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号召社会各界积极投身环保事业,推动全社会的环保合作。
浅谈美国的环境外交

、
轻贫穷与饥饿 ,稳定人 口,以及提高经济和环境 生产力 等工作 中 ,在保护和利用 ‘ 全球共有 的 ’ 海 洋 和 大气 层 的 国际 机 构 里 ,加 强 与各 国 的进 一
收 稿 日期 :2 1— 2 0 00 0 — 5
作者简介 :赵ຫໍສະໝຸດ 凯,男,吉林扶余人 ,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 ( 建统一战线》 编辑部副主任科员。 镝
中图 分 类 号 :D 0 8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5 3 2 1 )4 09 — 3 0 8 8 6 (0 0 0 — 0 4 0
环 境 外 交 (ni n et dpo c),也 称 evom na il y r l ma 生态 外 交 (i dpo c) bo il y ,是 当今 国 际关 系 和各 — ma 国 外 交 实 践 的一 个 全 新 领 域 。它 包 括 两 层 含 义 , 其 一 是 指 以主权 国家 为 主 体 ,通 过 正 式 代 表 国家 的机 构 和 人 员 的 官方 行 为 ,运 用谈 判 、交 涉 、缔 约 等 外 交 方式 ,处 理 和 调 整 环境 领 域 国 际关 系 的
一
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 的协定, 确定两国将在空气和 水 源 污染 、城 市环 境 、北 极 生态 系 统 等 1 个 领域 1 进 行 友 好 合 作 ;同年 ,美 国与 墨 西 哥 还 就边 境 河 流水质 污染 问题进行 谈判 并达成 协议 。 此后 ,环 境 外 交 在 美 国外 交 中 的 分 量 日益 加 重 ,到 卡特 政 府 时期 达 到 顶 峰 。1 1 8 3 9 0年 ,由美 1 国政 府 主 导 的 一 个 “ 元 2 0 公 0 0年 全 球 研 究 ” 小
赵 凯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

如何客观评估我国的周边外交环境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领土争端问题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的边海形势日益严峻,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那么中国的周边外交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领土的争议和摩擦?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考虑与深思。
(一)我国所面临的严峻的外交局势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在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而且中菲南沙争端还因菲律宾的恶意扩大事态而冲破了以往的外交谈判框架。
无论是在东海还是在南海,除了争端当事国之外,都有非争端当事国势力介入。
美国宣布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并以“航行自由”为幌子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日本也试图介入南海争端。
印度、越南有关公司签署了在南海争议海域共同开发海上油气资源的合作协议,还与日本就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一“海上交通路线”的航行安全重要性进行了确认。
在陆上,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
此外,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较之往年更为突出。
“东突”势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动没有停止;西藏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全形势也面临考验。
有现今局势可以看出当前中国边海形势的特点是:第一,与周边国家领土争议明显化、激烈化;第二,与中国存在领土或海上权益争端的国家间正在相互靠近,使东海与南海联动、陆地与海洋内联的边海形势进一步演进;第三,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对中国与周边邻国边海争端的升级有直接联系;第四,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再次凸显,且受到周边国家安全形势的影响(二)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摩擦与纠纷呢?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试析尼克松政府的环境外交_夏正伟

试析尼克松政府的环境外交夏正伟许安朝内容提要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环境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议题之一。
尼克松政府通过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国际组织,围绕环境监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主题进行外交活动。
尼克松的环境外交体现出其先行一步的外交构想和具体的环境行动。
美国的环境外交因先于其他国家而取得了国际环境领域的有利地位,并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达到一个高潮。
不过,尼克松的环境外交更多地着眼于美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和现实利益,与第三世界为实现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环境主张形成了明显的对照。
关键词尼克松环境外交联合国北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外交领域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研究中一个备受重视的话题,其研究重点一直是他打开中美外交关系和美苏缓和等问题。
然而,不论是美国的环境外交行动还是在国际环境合作治理方面,尼克松开始了美国环境外交的新里程。
通常,尼克松主义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成为尼克松时期美国外交的主要标记。
而尼克松在环境领域的外交主张和举措所论不多。
不仅文献资料披露有限,而且尼克松总统在国际环境领域的想法和政策也很少被提及¹。
本文试图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环境外交的构想与举措,美国环境外交产生的背景及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尼克松政府是如何应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形势的,窥见尼克松政府环境外交背后的意图,以及它对环境领域的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一、尼克松政府推行环境外交的原因美国学者沃尔特#罗森伯姆将美国的环境政策划分为两个/时代0。
第一个环境时代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尼克松总统宣称的/环境十年0的7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
第二个环境时代¹关于这个题目国内外研究不多,目前,直接以尼克松环境外交为主题进行研究的是斯蒂芬#霍普格德的5美国环境外交政策与国务院的权力6(S t eph en H opgood,Am e rican F orei gn Env ironm entalP olic y and P o w er of the S tate),纽约1997年版。
美国环境外交政策

总结词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是美国环境外交政策中 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 挑战。
详细描述
美国在环境援助方面做出了一些承诺,但也 常因国内政治因素和贸易利益等方面的考虑 而未能充分履行。同时,美国在向发展中国 家转让环保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限制和壁垒 。
环境条约与协议参与的案例
总结词
美国参与的环境条约和协议是推动全球环境 保护的重要法律框架,但美国在其中的表现 并不尽如人意。
加强环境执法与监管
美国加强了对跨国环境违法行为的执法和监管力度,与各国共同打 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
提供环境援助
美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援助,支持其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和加强环境管理能 力建设。
促进技术转移
美国积极推动环保技术的国际转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 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跨国环境管理项目的案例
总结词
跨国环境管理项目是促进国际环境保护 合作的有效手段,美国在此方面虽然有 所参与但进展缓慢。
VS
详细描述
尽管美国参与了诸如“亚马逊保护计划” 等跨国环境管理项目,但其在执行层面上 的投入和效果并不理想。与其他国家相比 ,美国在跨国环境管理项目中的贡献和成 效相对较小。
环境援助与技术转让的案例
国内政治与经济挑战
政治制度与利益集团
01
美国政治制度对环境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和挑战。
经济利益与就业
02
环保政策对一些重污染行业和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
响。
社会文化与价值观
03
美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环境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
有重要影国环境外交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外交[1]
国际环境法两大原则的确立
n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推动了国际环境合作,国家保护环境的能力普遍增强, 从而使国家在在环境方面的主权实施更到位。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
2020/11/23
环境外交[1]
两个问题
n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气候变化问题呈现出何 种景色,有何特点?
n 如何评价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政 策和立场?
环境外交[1]
一、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气候变化问题
观察视角:一个地球、两个世界
环境外交[1]
国际环境法两大原则的确立对各国的双重影响
n “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的政策开发本国自 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 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 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是
是
不明确 是
是
是
是
是 环境外交[1]
结论
n 中国的立场稳中有变,日趋积极与合作。
环境外交[1]
影响中国谈判立场的三大因素
减缓成本
所谓减缓成本是指国家为解决某个环境问题而付出的 代价,主要指经济上的成本。
n 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的减缓成本越高,中国 就越不愿意承诺减排义务,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态度 就越消极。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具有如下区别于其它 外交活动的特点
n ⒈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国际环境保护关系或国 际环境关系
n ⒉环境外交是涉及国家和国际社会和平安定的 重要因素 ⒊科学技术性,对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很 大 ⒋很强的公益性 ⒌环境外交的主体广泛、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是否支持灵活机 制?
不明确 是 否
是否支持其它形 式的国际气候合 作机制?
是否强调以人均 排放量为基准?
不明确 是
是 是
犹豫 不明确 是
是
是
是
是
在技术上,转向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 是
展互利技术合作和建立兼顾市场规律和保护全
球气候大局的技术推广机制;在资金上,转向
强调探讨扩大融资规模的新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是环境外交[1]中国未来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路线图
4.强制性绝对减排 3.有条件自愿承诺绝对减
排 2.有条件强制性相对减排 1.自愿承诺相对减排
环境外交[1]
n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中国在20世纪20年 代参与量化减排的可能性最大
环境外交[1]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外交面临重大挑战 首先,是对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
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的重大挑战。
其次,是对中国传统国家利益观的挑战。
最后,是对中国的外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 挑战。
环境外交[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3
环境外交[1]
2.中国什么时候开始量化减排?
环境外交[1]
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基本立场的变与不变
时间 议题
是否承诺量化减 排?
1991
否
1999
否
2001
否
2005
否
2007
否,但同意 未来以“可 测量、可报 告、可核查” 方式采取减 缓行动
是否要求发达国 家率先减排温室 气体?
是否要求发达国 家向发展中国家 提供资金和技术 援助?
环境外交[1]
世界环境七大国表现出风格各 异的环境外交
n 德国,日本——世界环境领跑者 n 中国、巴西和印度——国际环境事务的
积极参与者 n 俄罗斯——旁观者(搭便车) n 美国——拖后腿者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1]
二、中国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
问题:
1.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是一个负责任的成 员吗?
环境外交[1]
当代环境外交活动的发展趋势
n ⒈参与的国家和组织越来越多 ⒉已经形成环境外交的观念和理论,环境外交 学正在环境外交实践中日趋成熟 ⒊当代环境外交活动有比较牢固而共同的条件 和基础 ⒋领域和影响逐步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将成 为国际关系的热点 5.规模大、规格高、活动频繁
n 6.成效显著,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7.公开性和透明度日益增强
双重影响
n 气候变化 排放限制
国家发展选择受限
n 气候变化 强
排放限制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
要求国家有更强大的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1]
环境外交
n 环境外交是于1989年由日本提出的,在 国际社会防治全球环境问题 资源危机,保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兴 的,独立的外交领域,它是环境外交主体通 过外交方式去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 对外活动的总称.
环境外交[1]
n
生态脆弱性
生态脆弱性是指一个国家的环境生态系统对于某一环 境问题的化解和恢复能力。
在中国,气候变化导致的的生态脆弱性越高,中国越 愿意承担减排温室气体,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就会 越合作。
。
环境外交[1]
n
公平原则
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成员之间承担的责任 越公平,中国承担减排义务的可能性就越大, 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态度就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