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核天体物理的追梦者
2024中考语文三模试卷语文(河南卷)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河南卷)语文(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种其华,秋收其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hóng 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新时代的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加快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shū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更开放的胸怀和独特的魅力拥抱世界,发展成效令人刮目相看。
(1)依次给语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fúmēi B.fǔméi C.fúmèi D.fǔmèi(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hóng( )扬shū( ) 纽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4分)一幅完整的书画,需要使其更加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__________________。
装裱也称为“装潢”“装池”“裱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的技术。
国际空间大学

国际空间大学
郭霞
【期刊名称】《天文爱好者》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空间的探测活动越来越频繁。
太空科学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希望这些活动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参与。
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空间大学(ISU),除了培养专业的空间研究和空间管理硕士研究生以外,还举行每年一度的研讨会,促进公众空间意识的普及。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郭霞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13
【相关文献】
1.造梦空间——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潮流趋势透视
2.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特点与可拓展之空间——基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十年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3.伍斯特理工大学在国际空间站开展燃烧试验研究
4.马里兰大学发布国际空间站火灾研究报告
5.2010年IAA(国际航空空间论文摘要)九个月收录中国科技大学、China UMT、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七校各1个收录在30行以上的摘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百校202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福建省百校202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千帆极轨01组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低轨互联网星座计划之一“千帆星座”的首批组网卫星。
大型低轨互联网星座,是世界各国正在发力研发建设的基于航天技术的天基通信系统。
我国目前已经明确建设的低轨互联网星座,除了“千帆星座”,还有一个“星网星座”。
低轨互联网星座如其名,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身处地球的手机用户提供全方位覆盖的电信服务。
对普通用户而言,星座组网投用之后,人们就能在任何地方使用手机连接卫星信号上网。
位于太空中的星座卫星能够大范围覆盖用户,让偏远地区、海洋等更多区域实现信号覆盖。
当然,低轨互联网星座的出现并非要替代当前5G 或 4G 通信网络。
除了让广大手机用户有 新的电信服务选择外,建设星座对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还有多重意义和价值。
比如全球服务。
有了 星座,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所有我国用户提供电信服务支持,对物联网、物流业等诸多相关行业 产业发展大有助益。
再如通信安全,少量卫星的损毁并不影响星座网络运行。
这一系列优势的打 造,是我国科学家从祖国的战略高度出发,精心设计和研发的结果。
因此,低轨互联网星座建成,意味 着我国拥有多个稳定安全有效的通信服务网络,这将为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摘编自陈城《星座组网.建设迈出关键一步》)材料二: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向全社会提供了直观、互动和跨学科的 月球学习资源,是最新的月球百科全书,显著提升了我国月球知识和航天知识科学普及的“可视化”和“可及性”。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冲刺素材《不负热爱》

高分素材03 不负热爱一、【热点话题】奔赴心中所爱;追逐理想;探索兴趣“天文老博士”刘博洋:拍下中国空间站的“十二变”浦东中国空间站在建造阶段的12种构型被一位“90后”抓拍了下来,成为珍贵的民间影像。
这位“90后”就是天体物理学博士、天文摄影师刘博洋。
刘博洋于1990年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他从小喜欢看星星,经常做与星星和月亮有关的梦。
父母发现儿子的这一爱好后,便买了一台入门望远镜送给他。
2007年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刘博洋坚定地选择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
本科毕业后,刘博洋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后来又去了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学攻读博土学位。
学成归来后,他选择成为一名天文科普创作者与天文摄影师。
2020年,还在西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刘博洋惊讶于国外的摄影师能够在地面拍出国际空间站的精细影像,作为一名天体物理学的“专业选手”和天文摄影的“忠实爱好者”,他暗下决心也要拍出那样的照片。
拍摄中国空间站的计划始于2022年3月。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关键之年。
当年5月上旬,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迎来在轨建造阶段。
从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到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再到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伴随每一次发射任务而来的,是中国空间站构型的不断变化。
其间,每个月甚至每一天,中国空间站的形态都可能不一样。
刘博洋说:“我觉得这是特别值得记录的历史性时刻,如果有一件事我觉得跳一跳能够着,中国没有人干,但又需要它,我觉得我应该把它干了。
”传统的空间站“凌日凌月”的拍摄方式是找到太阳或月亮等显著标志物,在天空中标记空间站经过的位置,在它经过的瞬间抓拍。
但在不到半秒内,由于大气抖动等因素,大概率很难拍到清晰的高质量画面。
要想突破就必须找到能够实现光学跟踪的软件,控制望远镜跟踪拍摄。
“开发出光学跟踪程序,自己编程!刘博洋不想错过记录中国空间站“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的最佳阶段。
【202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王浩泽、蔡旭哲、宋令东

【2025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王浩泽、蔡旭哲、宋令东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
而蔡旭哲曾经执行过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有经验,担任此次飞行的指令长。
而另外两人均是90后新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王浩泽:逐梦太空“铁姑娘”王浩泽,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其非凡的成就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家庭深厚的熏陶。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的唯一一名女性,王浩泽说:“训练中,我从未感到特殊,我觉得我有底气,也有实力,和大家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
”一路奔跑,王浩泽从滦平小县,跨越到浩瀚太空。
运用示例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折射的就是父母的影子。
王浩泽的母亲,一边干农活一边自学,最终考上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
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王浩泽深刻理解到努力与坚持的价值,这些宝贵的品质如同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璀璨的花朵。
可以说王浩泽的辉煌成就不仅是个人不懈奋斗的结晶,更是家庭言传身教力量的生动体现。
运用示例二:“梦想犹如阳光,给生命以能量。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王浩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再迷茫。
运用示例三:每一项航天技术“闪亮登场”的背后,都有无数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勇闯技术“无人区”。
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有一批航天科技工作者身兼使命,奔赴星空。
淮安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七年级地理测试卷

地理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2024年7月3日22时51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第二次出舱,完成了舱外巡检任务。
图1为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的星空图,图2为太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太空探索使我们认识到()A.地球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B.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一颗卫星C.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似的是月球 D.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2.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是因为()①地球距离太阳位置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②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空气和水③地球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④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3.我国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①开发利用太空中所有的生物资源②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③探索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④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方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形状是()A.圆形 B.球体 C.方形 D.椭圆5.地球最大周长约为()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D.6357千米6. 现在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千米 D.6357千米7.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面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③④①②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8.下面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是()①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③月食现象④流星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地理活动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乒乓球和铁丝制作简易地球仪。
完成下面小题。
9.地理课上制作建议地球仪的顺序应该是()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①③10.有关地球仪上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条经线的形状都是一个圆 B.不同经度数的经线长度不同C.在地球仪上,0°经线是赤道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11.有关地球仪上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 B.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C.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12.本初子午线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0°纬线 D.180°经线13.下列四组经线中,能够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A.20°E和130°W B.135°E和25°W C.120°W和60°W D.20°W和160°E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我国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九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约为(40°N,100°E)发射成功。
用热爱抒写理想——“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

用热爱抒写理想——“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作者:毛芸来源:《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24年第06期在貴州省平塘县的深山里,有一口巨大的“锅”嵌入大地,它便是号称“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令人骄傲的是,它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精度最高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我们在感叹FAST这一巨大工程的同时,不得不提起它背后的首席科学家李菂——曾担任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
李菂从小受身为天体物理学家的父亲李惕碚的影响,对天体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其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学系核物理专业,后又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天文系深造。
毕业后,李菂主要从事天体物理及空间科学方面的研究。
2010年,他参与了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赫歇尔空间望远镜项目,并获得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优秀团队奖。
然而为了参与建设FAST,李菂放弃了美国的工作,毅然回到祖国。
在建设FAST的过程中,李菂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从不抱怨。
那时候,他每年要在贵州的山区待上4个多月。
贵州山地昼夜温差大,冬季尤其寒冷,而建设工地上只有用于办公和住宿的活动板房,没有洗浴间,李菂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只能去外面洗澡,有时洗完回来,头发上的水已经结成了冰碴儿。
虽然建设条件艰苦,但李菂对天文的热爱支撑着他渡过一道道难关。
FAST建成后,李菂凭借敏锐的学术判断力充分发挥了FAST的优势,在他的带领下,FAST 以惊艳世人的能力捕获了一次次重要的科学信息: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等等。
作为“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一直很谦虚,总是强调同事和前辈们的功劳,认为自己只是“中国天眼”这项成果的使用者。
他常常说,“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位置,尽可能把它用到最好”,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快速射电暴是当今天文学界非常热门的前沿领域之一,科学家认为,一次快速射电暴爆发产生的能量理论上能够供人类使用1万亿年。
2005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资奖励项目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国防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等级
1 轻核反应新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双微分截
面文档的建立
张竞上,韩银录,段军锋,闫玉良 1 2 X射线与中子在非理想单晶中的衍射、
消光及其应用
胡华琛 1
3 基于串列加速器的放射性核束与核天体
物理实验研究柳卫平,李志宏,白希祥,连钢、
陈永寿,王友宝,郭冰,曾晟、
颜胜权,王宝祥
2
4 在线时间微分扰动角关联研究朱升云,朱佳政,徐勇军,郑永男,
周冬梅,王志强,骆海龙,储诚节
2
5 混合式K边界/X荧光测量技术应用研
究金惠民,许小明,辛标,张文良,
矫海洋,朱荣保,谭亚军,吕钊,
李纪民,迪莹
2
6 核设施退役γ源项现场测量技术研究肖雪夫,廖海涛,宋利军,班莹,
李瑞香,夏益华,文富平,王玉来,
李航,涂兴明
2
7 β-核磁共振和β-核四极共振研究朱升云,周冬梅,朱佳政,郑永男,
袁大庆
3
8 石墨晶体预衍射X荧光仪研制及其分析
方法研究吴继宗,郑维明,金立云,黄清良,
宋游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冰:核天体物理的追梦者
作者:何胜男
来源:《军工文化》2018年第07期
近20年的科研生涯,他与团队一道,凭借着勤奋、执着和毅力,攻克了多项核天体物理领域的重要科学难题,在核物理这条科研道路上,格物穷理,钻坚研微,做一个脚踏实地的追梦者。
慎思笃行,奋进不休
提及郭冰走过的科研之路,“勤奋”和“执着”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关键词。
核天体物理作为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宇观世界的天体物理交融而成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核过程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核合成的过程、物理环境和丰度分布,要求研究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以及一定的天体物理基础,才能够将微观与宏观有机结合并研究其规律。
2002年,在山西师范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就读的郭冰来到北京,开始了在原子能院核物理所的硕士课题研究,而他选择的研究方向就是核天体物理。
初次接触核天体物理这样一个对自己而言崭新又陌生的领域,郭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尽快迈出自己在核天体物理领域的第一步,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知识,从读研究生的第一天起,郭冰常常就是实验室里第一个到的,也是最后一个走的——“当时大家住的是学生集体宿舍,晚上关门时间有要求,因为我回来得比较晚,经常被关在门外,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我就又回到实验室,当时实验室有一张简易行军床,可以休息,然后第二天早起又继续看书,继续做实验。
”正是凭借着这样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郭冰逐渐感受到核天体物理的奇妙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门学科。
2004年,他顺利完成了硕士阶段的研究工作,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原子能院继续攻读核天体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师从柳卫平研究员和李志宏研究员,继续他已经“爱不释手”的核天体物理研究。
博士研究生阶段,郭冰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核天体物理研究工作中。
在选择博士论文的选题时,郭冰选择了当时核天体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爆发性氢燃烧过程中丰质子不稳定核的(p,γ)反应。
他研究了一种确定不稳定核(p,γ)反应率的方法——电荷对称性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氢燃烧阶段的四个核反应。
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属于国际上首次测量,有的大幅度修正了现有数据,有的为现有结果提供了独立的交叉检验。
天道酬勤,2007年博士毕业时,郭冰已发表11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其中包括8篇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国际会议论文。
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利用(d,p)反应确定不稳定核的天体物理(p,γ)反应率》,被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当年物理学一
级学科中仅原子能院和北京大学获此奖项,2009年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术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为他的学生时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年一剑,厚积薄发
博士毕业后的郭冰,成为了原子能院核物理所的一员,也真正成为了核天体物理的追梦者。
“当时如果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还会有很多成果,但是我觉得那样激发不出更大的兴趣和激情了。
为了能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我选择了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课题《恒星中子源13C(α,n)16O反应的研究》。
”站在崭新的起点,郭冰为自己的科研道路选择了崭新且更加艰巨的挑战。
重元素的产生问题被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列为“物理学的11个未解之谜”之一,而恒星中子源13C(α,n)16O反应能够为从铁到铀的重元素的产生提供中子作为燃料。
这个反应,国际上现有的3个研究结果(东京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巴黎大学)之间存在高达25倍的分歧。
为澄清这一分歧,郭冰和核天体物理研究团队一起,利用原子能院串列加速器首次建立了利用(11B,7Li)转移反应测量13C(α,n)16O反应截面的方法,高精度地得出了反应的激发函数和反应率,在澄清国际结果分歧的同时,解决了低事件率的核反应测量问题,节省了加速器束流时间,为核工程相关的基础数据测量,尤其是不稳定核数据测量方面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五年磨一剑,2012年9月,郭冰和同伴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核天体物理领域顶级期刊《天体物理杂志》上,这是我国实验核物理研究成果首次在该杂志上刊登,并且引发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评价。
亚洲核物理学会理事Dao T.Khoa教授认为“北京完成的实验是解决这项分歧的里程碑”。
该工作也引发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乌克兰科学院等国际研究机构纷纷开展中子源反应研究,这些后续实验均印证了郭冰他们的结果。
他们的数据也被国际权威核天体物理数据库REACLIB选为唯一推荐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郭冰作为核物理所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恒星中子源反应的研究》荣获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中核集团青年创新成果一等奖、胡济民教育科学奖等。
可想而知,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无数个日夜的执着与坚守,是对核天体物理研究的满腔热忱和无悔付出。
率先垂范,同心戮力
2016年,对于郭冰来说,是充满挑战、突破自我的一年。
这一年,他来到了核物理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担任研究室主任一职,新的环境、新的团队、新的学科领域,也充满了新的挑战与责任。
“当年,王淦昌先生组织以王乃彦院士为首的十八名志愿者,建立了研究室的前身。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研究室已经成为一个以开展氟化氪准分子激光驱动器技术、高功率激光等离子体物理、飞秒超快激光技术、激光核物理以及激光光谱技术等为主的激光综合研究室。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王老‘以身许国’的报国热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发扬光大。
”说到这里,郭冰的目光里,充满了身为科研工作者的坚定与执着、对未来科研工作的憧憬与希冀。
作为研究室的带头人,郭冰时刻践行、传承老一辈科学家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
他不仅注重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也积极鼓励研究室的每一位成员培养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虽然身兼行政与科研的双重职责,但他常常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人,也是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的人,研究室的每位成员都被这种敬业精神感动和鼓舞着——“郭冰主任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动大家、影响大家,带领我们一道面对难关,完成一项项科研任务!”
青年科技人才將成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中流砥柱,如何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严谨求实、吃苦耐劳的基础上,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十分关键。
谈到青年人才培养的心得体会,郭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在他刚到原子能院时,由于办公条件紧张,实验室里的一个角落成为了郭冰的办公室。
“那里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光线差,周围都是实验用的仪器和设备,就我一个人在那里,内心很孤独。
当时组里的元老白希祥老师知晓后,主动在自己的办公室腾出一张桌子,让我和他一起办公。
白老师的办公室原本就不大,里面已经有两个人办公了,他硬是把一些书籍和物品整理到箱子里,腾出一片空间给我。
”郭冰十分感慨,“这对我的内心触动非常大,也倍感亲切。
所以我现在管理团队时,特别注重换位思考。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关心后辈、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操,使我受益终身。
”也正是在这样的科研氛围中,研究室的青年同志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科研骨干力量。
通过不断攻坚克难,解决科研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强流离子束与激光研究室在2018年获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金牌青年突击队称号。
投身科研近20年,郭冰一直奋斗在核物理事业的最前线,而这项事业承载了他多年来的梦想、执着、责任与信仰。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郭冰,这位核天体物理的“追梦者”一定会永不停歇、勇往直前,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