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教案 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 教案 教学设计

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各种家用电器电能的转化和电源的分类.

2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4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电路的组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按要求画电路图

三、教学难点

按要求画电路图

四、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科学探究、讲解、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现在是电器化时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器,电器为我们服务。下面请同学们

讨论和交流电脑、电灯、空调、电扇、电熨斗等电器的把电能转化为何种能。

在学生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家用电器的功能。

2、用电器的使用需要电源,在学生阅读信息快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电源进行

分类。

3、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利用多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和安装过程,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4、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安装及利用开关控制手电发光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电

池、小灯、灯座、开关和导线连接起来,使开关也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5、通过学生阅读信息快递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6、组织学生实验“怎样使小灯亮起来。开关如何控制小灯的发光和熄灭”

7、通过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8、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9、教师重复实验,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短路问题学生理解比较困难,适当进行练习)

10、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

图(出示电路中常见元件示教板),而画实物图是很麻烦的,为了简便用国家统—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元件画图,即电路图: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①让学生自学电路符号表,根据电路符先尝试画一画自己连的实物电路

②根据学生画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

a、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按一定顺序)

b、连线要画成横平竖直;

c、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

d、有字母的要标上字母。

③示范画出的电路图

11、小结

12、当堂训练

教学反思

作为电学第一节课,我觉得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兴趣,二是简单,三是自己从错误中总结。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头,所以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实验以及很多让学生眼前一亮的多媒体动画,如电脑的能量转化,交流电源的发电过程,手电的安装过程等。

电学是很有意思很简单的一单元,但很有可能在第一节课上因传授过深的知识而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我尽量从简入手,一个小灯,一个开关,电源短路从细处把它讲透,要求学生会把电源短路从电路中找出来并用红笔描出来。力求第一节课解决电学第一个难点——电源短路。

连接电路前要把开关打开,实验结束后也要把开关先打开;连实物图要一个接线柱入另一个接线柱出,不能两根导线连在一个接线柱上;画电路图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定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电学初学者很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光靠

上课反复强调起不了多大效果,于是我安排了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部分内容,尝试自己连,自己画,再自己找错,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注意点。

一节课下来感觉还有很多地方不满意,如学生动手连了实物小灯亮了后要提示接下来要把开关断开节约能源,若能在纸上再动手练一练实物图连接就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引导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时学生启而不发,等不及就自己把结论讲出来,还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再是细节处还需要在修炼,在学生总结三种电路前应把电路连接注意点先归纳好,而我把这部分放在讲解电源短路之后,总觉得教学顺序有点乱。

一次上课,一次反思,一次成长,我将在教学道路上不断总结,自我调整,力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装修房子为主线,将串并联的教学融入其中。第一步,通过安装“镜前灯”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点“如何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回忆了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熟悉了连接电路的方法;第二步,学生设计“卧室的吊灯和壁灯”,老师要求“只要灯泡能亮就可以”,小组先设计电路图,各个小组设计的电路图尽可能和其他组不同,然后动手连接实物图并展示,老师引导学生从灯泡的连接方式上分析各个实物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引出串并联的定义;第三步,学生设计“书房中吊灯和壁灯”,老师提出“既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又能让两个灯泡单独工作”这一要求,学生先展示在上一步活动中设计的串联电路,发现它们只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工作,不能让它们单独工作,老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接着学生展示在上一步活动中设计的并联电路,发现仅有一个开关的时候只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或者仅能让其中一个灯泡工作,学生分析要达到要求,我们还需要两个开关,最后学生利用两个灯泡、三个开关等器材,设计电路图并完成了实物连接;第四步,“探究客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老师准备了一串小彩灯,剪掉其中一个灯泡,发现其它都不亮,老师提出问题

“这串小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学生设计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体会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整节课从设计新房电路这个生活情境出发,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②通过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特点;

③通过探究,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定义和特点”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②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

2、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中开关的作用。。

【教学难点】

归纳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资源】

电池组9组、灯泡18只、开关27个、导线63根、磁性小黑板9块、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师出示家中毛坯房的图片

师:年前,我家买了新房,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装修,现在整个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还有几个电路问题没有解决,今天想请我们班的小设计师们一起帮我解决这几个问题

活动一设计镜前灯

师出示卫生间装修后的图

师:这是我们家的卫生

间,现在我想在梳妆镜前安装

一个“镜前灯”,如果给你两

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灯

泡,请你在磁性黑板的“设计

区”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

在“连接区”连接真正的实物

师通过白板的“学科资源

功能”当场画出电池、灯泡、

开关等元件。

学生在磁性小黑板上将电

池、灯泡、开关组成一个电

路,并展示。

学生说明连接电路的注意

事项: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

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2.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用导线

将电池的两极直接相连,避免

电源短路,以免损坏电源。设计“卫生间镜前

设计“卧室吊灯和壁

设计“书房吊灯和壁

探究客厅小彩灯连接

复习电路连接注意事项

认识串并联定义

了解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控制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计新房电路

师在学生连图的过程中,寻找学生连图的错误,并拍成照片传到白板上,师生共同分析

师:我们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有什么呢?

活动二 设计卧室的吊灯和壁灯

师出示卧室图片

师:谢谢同学们成功帮我解决了“卫生间镜前灯”的问题,来一起看看我家的卧室吧,在卧室里我想装一盏吊灯和一盏壁灯,要求很简单,两盏灯只要能亮就行,请大家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吧,你们组所设计的图尽可能和其他组不同。

请把设计的实物图画在小黑板上的“设计图”区,元件连在“实物图”区。

师在白板上画出三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

师找几个不同的设计图,拍成照片后在后传到白板上

师: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幅实物图,虽然它们在灯泡、开关的位置上各有不同,但是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设计并连接各种实物图,有串联,有并联,开关有的在灯泡和电源之间,有的在两个灯泡之间,有的在干路中,有的在支路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利用放大镜功能分别

将①②图和③④图中的两个小灯泡放大,引导学生分别寻找两个图的共同点;从而引出串联和并联的定义。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

带领学生认识并联电路中分支点、干路、支路的定义。

学生交流讨论发现①②两幅图中两个小灯泡依次连接,③④两幅图中两个小灯泡并列连接 师:同学们的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强,下面一起到我

活动四

探究客厅

小彩灯的

连接方式

师:这串小彩灯是如何连

接呢?我们应该设计什么电路

来探究这串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呢?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

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师:那我们刚刚的那串小

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为什

么?

师:现在的节日小彩灯还是

采用串联的方式,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在灯丝的支架上加了

一个带绝缘层的金属丝,灯丝

正常工作的时候,没有电流通

过金属丝,灯丝烧断之后,金

属丝的绝缘层被击穿,电流通

过金属丝,从而不影响其它小

彩灯的正常工作。

生:应该连接一个串联电

路和一个并联电路,然后分别

拧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

泡是否亮。

学生一半连接串联电路,

另一半连接并联电路,

生: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相

互影响,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相

互不影响。

生:串联,因为各个小彩

灯之间相互影响

课堂总结

师:本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了四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串并联的定义、特点等。

1.如图所示,两灯泡属于并联接法的是()

连接特

工作特

开关的

控制特

依次逐个相连,无分支

各用电器工作有关联:任意一个

用电器不工作,其他用电器均停

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开关的控制

作用与其所在的位置无关.

连接特

工作特

开关的

控制特

各用电器(包括跟用电器相连的

开关)并列连接.

某一条支路断开时,其他支路上

的用电器仍然工作.

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

路,支路上的开关只控制该条支

路.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

3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4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对比等方法,学习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使用

5通过实验,对比活动,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电流概念,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教学仪器:电流表,电路示教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电路示教板,演示:闭合开关,灯泡亮了,为什么灯会亮?

二、新课教学

(一)电流

1演示水路与电路的类比(实验)

示意图:

要点:水流通过水轮机,能使水轮机转动起来,类似,电流通过小灯能使小灯亮起来

得出第一种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的方法:用电器是否工作

2演示不同的示教板电路(改变干电池节数),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不同

3结论:各种不同的电路电流的大小通常是不同的,在物理学中用电流强度

(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字母I表示。

4电流(I)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进率关系

5介绍身边的电流值

6学生练习几个单位换算(实物投影)

(二)学习使用电流表

过渡:生活中的一些电流值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得出第二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的方法:用仪表测量。实验室专门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表——电流表,。

1出示电流表实物,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结构,谈谈你的发现?

(电流表的外形,符号、接线柱,量程:0—0.6A,0—3A)

2读数

(1)认清所选量程

(2)认清分度值:0—3A,一大格1A,一小格0.1A;0—0.6A,一大格0.2A,一小格0.02A

3学生练习读数(实物投影)

4学生阅读课本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讨论电流表的使用

5归纳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校零

(2)串联在所测电路中

(3)电流从“+”入,“—”出

(4)绝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两极

(5)试触选量程(先试大量程)

6学生活动:①用电流表测简单电路中的电流

②改变干电池节数,测量相应的电流值

三知识小结

四当堂反馈

教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二、教学设想

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设想的: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引出电流,再用水轮

机与电路进行类比,使学生对电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介绍这个新物理概念的单位,身边的一些电流值,然后重点来了解电流表及电流表的使用。在电流表的读数时,了解电流表的接线柱、量程和分度值我本来是想让学生自己对照电流表看书,然后学生说一说。但后来和教研组一起讨论以及请教朱老师后决定让学生直接观察电流表,自己提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电流表的使用,在学生学会电流表读数的基础上,我打算让学生自己阅读电流表的使用注意点,通过阅读来概括说明电流表的使用过程有哪些注意点,教师

在学生讲完成一条注意点后可以用实物演示,从而来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一条清晰的线:工作的电路中有电流,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表来测量,使用电流表有几条注意点。电流表是重要的电学仪表,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还必须要有动手操作,所以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电流表来测量一个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并记下测出的电流值。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有哪些不当之处,并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一起来讨论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怎样解决?

三、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但在学生主动学习及情感教育这两块还要改进。

(二)教学设计的达成情况

这节课上下来,基本还比较顺利,整个流程还是比较清楚,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改进:

(1)学生的主动学习还不够。整堂课还是不敢放开,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与新课程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例如:在认识电流表这块内容,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由于这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仪器,学生缺少了解,所以他们提不出什么问题,这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发现:我发现电流表有正负两极。我就问他,在哪儿?他说,在上面。原来是表盘上最左端和最右端标的“+”和“—”。在学生提出这个发现时,我引导的不好,我只说是不是表示正负极?我们等会再看。我想等到学生能讲了接线柱后再来讲这个“正负极”问题,没有把握好这个契机,让学生继续观察,讨解决这一问题,而我在讲了正负接线柱之后也没有强调与正负极的区别。

(2)对学生的预习工作认识不够。这节课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把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规则讲解清楚,学生还是比较能接受的。所以事先我并没有布置预习,只是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简单翻了书,这样导致学生在对电流表的认识这块知识几乎为零,影响到整堂课的安排。

(3)对课堂的组织引导不够。主要还是体现在对电流表的认识、读数这块,这块内容设想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一个

点拨作用。但这个“点拨”虽然可能只是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却需要老师精心、充分的准备,由于这方面做的还不够,所以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老师还是多讲了。

四、今后的教学方向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反思,我认为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做到了解透彻,把握标准,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备课。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结构,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使课堂教学过程更流畅,知识的形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研组、备课组多多开展活动,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每节课的备课,在备课时要对各种因素做好预设。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并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备课,精心准备,一定能上出一节好课。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了解电压的概念,知道电压的单位。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实验器材】电学实验组合箱、(电池两节、小灯泡、开关、电压表、导线共30组)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实验、观察、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媒体

提问

引入

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会

亮?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

样?

讲解

(1

水流、电流类比,得出电压概

讨论回答多媒体

保持形成保持形成水泵———水压——水流电源——电压——电流

小灯泡亮是因为有电流通过灯

泡。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的作用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

定的电压。

电压的符号:U

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

(mV)

单位换算:1 KV =103 V

1V=103 mV

理解记忆多媒体

介绍身边的常用电压值

干电池:1.5V,蓄电池组:6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照明电

路电压:220V

看书

讲解(2)

演示

怎样知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呢?

介绍 1、测量工具:电压表

2、符

号:

3、使用方法:

①电压表使用前要“调

零”;

②电压表与被测电路并联;

③电流从电压表“+”接线

柱流入,“-”接线柱流

出;

④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

的量程。

电压表量程有两个:

0 –3V 每小格

0.1V

0 –15V 每小格

0.5V

⑤电压表能直接与电源两极

相连,测电源电压

观察方法多媒体

指导(1)

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讨论方法和步骤:

1、如右图连接电路;

2、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ab、bc、

ac位置,测出它们的电压,记入

表格

U

a

/v U

b

/v U

c

/v

分组实验

(1)

归纳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每个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

1

=U

2

指导(2)

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讨论方法和步骤:

1、如右图连接电路;

2、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L

1

、L

2

两端,测出它们的电压,记入表

U

1

/v U

2

/v U/v

分组实验

(2)

归纳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中支路两端电压相等(U

1

=U

2

=U)

作业P-79 WW W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