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备份登记表

电子数据备份登记表
电子数据备份登记表

电子数据备份登记表

移动存储介质:盘符号: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国家档案局令第5号 1999年6月7日颁布) 1.总 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

企业数据备份管理制度(适用任何企业)

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备份管理工作应由系统管理员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完成。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我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3.流程: 3.1公司服务器等主要设备均由公司授权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管理和备份。 3.2根据公司情况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比如服务器共享文件夹下面的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各部门日常表单记录,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商务部标书、合同、K3服务器数据等。 3.3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经理负责整理归档后刻盘,系统管理员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3.4重要数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具体细则如下: 3.5财务部每月底将当月电子帐、表格等数据统一整理,系统管理员负责刻盘,由财务部保存。 3.6技术部门已定稿的图纸、商务部标书须在每月底前,由各部门的专员给系统管理员做光盘和硬盘备份。 3.7服务器的K3数据由系统管理员在服务器硬盘做每周做软件备份,并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统一保存,每一个季度刻录光盘保存。 3.8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3.9备份数据所使用的刻录机、光盘均由系统管理员保存,当刻录机故障或光盘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联系维修或购买,确保备份工作的正常进行。 3.10所有数据备份工作由系统管理员进行详实记录,并建立档案。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电子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电子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电子文件记录。 3、各部门及各项目承办人员应保证项目及相关文件的系统完整(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项目结案后及时归档。 4、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归档范围 1、公司资料:规章制度、资质证书、宣传资料、合同档案等资料。 2、技术资料:设计规范、产品施工图、项目资料。 3、模板资料:文字类、图纸类及程序类资料。 4、学习资料:读书、技能及拓展学习资料。 三、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严格按照本制度的“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进行分类、编号,每周一上午将上周文件资料交管理负责人进行归档储存。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四、归档要求 (一) 文件的登记 1、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A表A.1)。 2、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首页(见附录B的表B.1),以各文件夹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B的表B.2)。 3、电子文件登记表为树式链接,在上级电子文件登记表中建立链接,通过鼠标点击可查看下级电子文件登记表。 4、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二) 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 1、档案管理负责人按照“附录C”对文件进行分类。 2、电子文件稿本代码:M (manuscript)—草稿性电子文件;U (unofficial)—非正式电子文件;F(formal) —正式电子文件。 3、电子文件类别代码:T(text)—文本文件;I(image)—图像文件;C(chart)—图形文件;V(video)—影像文件;A(acoustical)—声音文件;H(hypermedia)—超媒体链结文件;P(program)—程序文件;D(data)—数据文件。

信息系统数据备份与管理办法

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研所”)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管理,避免信息系统数据的丢失,确保生产、经营、管理等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历史数据的有效保存,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数据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有效技术手段,是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备份的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中的所有关键数据,具体是指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第三条数据备份与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动研所所有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 第六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是数据备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动研所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运行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七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设立数据备份岗位,并实行主、副岗制度,具体负责本单位数据备份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检查、监督、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第八条动研所应明确各种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已正式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由信息化技术研究部负责;正在建设但未经正式验收投运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备份与管理工作原则上由该信息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委托开发商进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给予必要的配合。 第九条数据备份技术及相关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设备或技术更新,或者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发生变化后,要及时进行培训。

第三章数据备份 第十条数据备份应根据系统情况和备份内容,采用不同的备份方式: 1.完全备份:对备份的内容进行整体备份。 2.增量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备份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3.差分备份:仅备份相对于上一次完全备份之后新增加和修改过的数据。 4.按需备份: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具体所采取的备份方式,应能确保真实重现被备份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数据。 第十一条在规划设计以及新建信息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备份需求,填写《数据备份需求登记表》(附录1,)在系统投运前完成备份策略(附录2)和恢复预案的制定并在系统投运后同时开始执行;已投运的信息系统备份需求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数据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备份策略和恢复预案的制定与调整需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在对计算机和设备进行软件安装、系统升级改造或更改配置时,应进行系统、数据和设备参数的完全备份;系统更新后,应实现数据的迁移或转换,确保历史数据的完整性,并对原系统及其数据进行完全备份。 第十三条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应统一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按分层分级 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数据备份系统及介质的选型要满足各系统的备份策略及保存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性能和服务质量、冗余等,确保通过数据备份能及时恢复各种故障情况下造成的数据丢失。 第十五条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应制定相关运行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备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确保数据备份系统可靠运行。 第十六条应对数据备份操作进行记录,填写《数据备份记录表》(附录3),操作可能影响到信息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报该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信息化技术研究部审查,并经主管领导批准。 第十七条数据备份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数据备份的文档工作,完整地记录备份系统的配置和备份数据源的系统配置;做好备份工作的运行日志和维护日志;建立备份文件档案及档案库,详细记录备份数据的信息。要做好数据备份的文卷管理,所有备份应有明确标识,包括卷名、运行环境、备份人。卷名按统一的规则来命名,即由“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组成。 系统名称数据类型备份方式存储介质备份时间序号 ABC 0操作系统0完全备份1光盘YYYYMMDDXXX 1应用软件1增量备份2硬盘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Company's electronic file fil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前言: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本文档根据合同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设立目的 为使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电子文件 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本公司经营与发展提供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负责部门 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 工作,由_____部门进行指导与监督。部门领导统一协调,指 定专门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条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 一、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方法 (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备份。 (2)需在登记表中登记。

(3)登记表应与备份一同保存。 (4)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2.具体收集流程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由______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等硬拷贝件保留。

备份管理制度

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备份管理工作应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 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或计划任务自动完成。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公司内所有关键系统的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节备份策略 第四条备份频率: 一.数据被大规模更新前后,须对数据进行备份; 二.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发生重大改变前后,须对系统和应用程序进 行备份。 三.具体备份策略请参见附件一。 第五条备份数据保留时间: 服务器共有文件数据保存6个月,财务数据十年,追溯数据参考公司规 定。 第六条备份存储和备份介质管理: 一.备份介质,存放必须确保存放场所的安全,保证只有授权人员可以 访问; 二.在备份介质上,须有唯一标识,标明备份的内容和日期; 三.建立一份备份介质目录清单,用以记录备份介质的位置、内容和数 据保留期限等。 第七条备份恢复测试: 备份介质中的数据须至少每季度进行恢复测试,以确保备份的有效性和 备份恢复的可行性。 第八条备份截至销毁: 一.备份介质销毁必须经过相关管理人员授权后才可执行,并由专人对

该销毁行为进行记录; 二.若备份介质中存放机密数据,在销毁之前,须对备份介质进行处 理,使备份介质中的数据处于不可读取状态; 三.备份介质销毁后,须在《备份介质登记表》(附件五)中注明已销 毁。 第三节备份操作管理 第九条备份申请及备份策略的制定需要经过申请部门填写《数据备份申请表》(附件二),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交由 申请部门负责人及生产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条IT人员如需下属各站点配合备份工作,需要填写《数据备份通知表》(附件三),提出具体的备份要求,包括备份内容、备份周期等,在部 门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由IT人员执行数据备份操作。 第十一条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对不同备份对象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备份对象根据类别制定备份策略。 第十二条备份策略制定后应制订相应的备份操作手册(包含备份失败的处理办法)指导备份工作。同时备份操作日志也应进行备份。 第十三条备份操作人员须检查每次备份是否成功,并填写《备份工作汇总记录》(附件四),对备份结果以及失败的备份操作处理需进行记录、汇报及 跟进。 第十四条备份对象发生变更后,应及时评估和调整备份策略、备份操作手册。备份策略的变更应得到申请部门以及信息技术部相关负责人审批。 第十五条《数据备份申请表》和《备份工作汇总记录》必须由专人妥善保管,生产管理部负责人每半年安排专人对备份工作进行审核,核对系统中的备 份策略与备份申请是否吻合,以保证备份是按照要求进行的;核对系统 中的备份日志与备份工作汇总记录,以保证备份的有效性、完整性以及 出现的问题能得到适当的处理。 第四节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第十六条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信息技术部门相关负责人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设立目的 为使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本公司经营与发展提供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负责部门 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由_____部门进行指导与监督。部门领导统一协调,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条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 一、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方法 (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备份。 (2)需在登记表中登记。 (3)登记表应与备份一同保存。 (4)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 并附有纸张打印件。 (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2.具体收集流程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由______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等硬拷贝件保留。 (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5)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6)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相关软件。 二、电子文件的归档 1.电子文件的整理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

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管理规程 1.目的:本规程定义了GMP 计算机及自动化系统关于数据备份恢复的基本通用规程。规程涉及了数据的产生,存储和归档,采用独立的物理介质备份机制以避免系统因意外事故,网络中断,病毒恶意攻击,系统或软件参数修改等造成重要数据的丢失。 2.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GMP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电子数据管理,此类系统用于或为GMP法规环境提供支持。 3.职责 4.术语和定义 4.1备份/恢复:备份是指复制记录、数据和软件的过程,用以预防原始记录、数据和软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损失。恢复是指随后在需要时还原己备份的记录、数据或软件 4.2存档:存档是指通过将记录和数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或系统,以使其不可在当前工作中使用的过程,这通常能使这些记录和数据不再变动。有时还需要同时保存支持这些记录和数据的应用程序。存档记录应该可以很容易地获取,以用于商业目的或监管目的。 5.程序 5.1应将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和软件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并做好记录(见附件1)。所有备份介质存放在档案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Q/CDGK3.18)》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更不得私自再备份。归档的备份介质取用,需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并填写《档案借阅审批表》。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档案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好。 5.2独立的数据文件,数据每次以独立的数据文件产生,可以由应用程序直接从磁盘分别调用,如HPLC Chemstation 产生的数据文件,这样文件的备份可以只备份新增的文件。 5.3文件型数据库的应用程序通常不提供备份功能,备份时需要从磁盘上直接复制数据库,比如Access 数据库。由于所有数据存贮与一个数据库内,需要对数据库全部复制。 5.4关系型数据库是同时存放数据及其关系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通常由应用程序提供备份功能或自动备份功能,对于这类数据库应采用完全备份的方式进行备份,备份后的文件复制在备份磁盘上。 5. 5备份周期通常可以设定为一个月,如果程序自动备份,异地备份的周期可为一年。 5.6可通过备份前后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文件数量来核查被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完整性,并进行登记,表格见附件1。 5.7每半年应对之前的备份介质进行一次检查,应随机抽取至少一份备份介质,在该备份介质上调用至少1个备份数据,并打印相关报告,作为附件并登记,检查表格见附件2. 5.8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标识必须使用统一的命名规范,注明介质编号、介质的启用日期、保留期限和系统管理员等重要信息。 5.9 备份文件的保存时间至少为产品效期后一年,出口的原料药保存时间为该批产品销售后三年。过期或不能使用的备份媒介应通过受控的方式进行销毁或处置,由数据使用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现场见证销毁或处置过程,并提供

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章制度OK

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电子文件的归档及管理工作,保障归档的电子文件安全有效地利用,根据《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档案局令第6号)、《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国标GB/ti1889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电子文件,是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讯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第三条、档案室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均必须归档。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参照国家有关纸质文件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电子文件一般应在办理完毕后,即时向单位档案部门归档。 第六条、电子文件物理归档的基本要求: (1)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应在三个月内进行物理归档; (2)电子文件应按照本单位纸质文件的分类方案和整理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下载到耐久性的载体上,(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3)经过过程中的情况随时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 (4)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转换为通用型电子文件; (5)归档的电子文件载体应标明载体编号、类别、密级及保管期限; 第七条、电子文件归档时,《电子文件登记表》、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第八条、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制

成纸质文件,与原电子文件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并使两者互联。 第九条、电子文件在无纸化办公过程中,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不会非正常改动。 第十条、各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应在运行电子文件处理系统的硬件环境中设置足够容量,安全的专用存储器,存放处理完毕应当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以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与安全。 第十一条、归档电子文件移交前,文件形成单位必须认真检测电子文件,并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检验表一式两份,一份随电子文件移交给档案室,一份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保存。 第十二条、电子文件的检验应包括以下项目: (1)载体有无划痕、是否清洁等; (2)有无病毒; (3)核实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审核手续; (4)核实登记表、软件、说明资料等是否齐全; (5)对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核实其相关软件、版本、操作手册等是否完整; 第十三条、档案室按照检验要求对进馆电子文件逐一验收,对检验不合格者,应退回形成单位重新制作。 第十四条、移交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应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第十五条、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除应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归档载体应作防写处理,避免擦、划、触摸记录涂层;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完整篇.doc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11 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电子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电子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电子文件记录。 3、各部门及各项目承办人员应保证项目及相关文件的系统完整(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项目结案后及时归档。 4、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1、公司资料:规章制度、资质证书、宣传资料、合同档案等资料。 2、技术资料:设计规范、产品施工图、项目资料。 3 4、学习资料:读书 三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电子档案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严格按照本制度的“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进行分类、编号,每周一上午将上周文件资料交管理负责人进行归档储存。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四、归档要求 (一) 文件的登记 1、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部门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A表A.1)。 2、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首页(见附录B的表B.1),以各文件夹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B 的表B.2)。 3、电子文件登记表为树式链接,在上级电子文件登记表中建立链接,通过鼠标点击可查看下级电子文件登记表。 4、电子文件登记表应与电子文件同时保存。 (二) 文件分类及编号方法 1、档案管理负责人按照“附录C”对文件进行分类。

电子文档归档办法

XX燃煤发电有限公司现场指挥部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1.总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工程部档案管理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工程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2.2 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2.2.3 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井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或缩微胶片拷贝件保留。 2.2.4 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2.2.5 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2.2.6 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2.2.7 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2.2.8 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2.2.9 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2.2.10 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电子文件归档办法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管理体系文件 QB/MEDJ-206-04-2006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 2006-01-01 发布 2006-01-01 实施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制度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本办法起草人:苑书林 本办法校核人:苑书林 本办法审核人:靳江崇莉杨浩维王占军本办法批准人:武斌

目次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依据 4.术语 5.职责 6.管理内容和方法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 QB/MEDJ—206— 04 —2006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管理,保障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公司各项工作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企业电子档案的管理。 3. 引用依据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3.2 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3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 4. 术语 4.1 电子文件:是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4.2 电子档案: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经鉴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归档电子文件。 4.3 电子文件的物理归档:指把电子文件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移动硬盘或光盘等),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4.4 电子文件的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有的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5. 职责:

档案资料使用登记表

档案资料使用登记表
序 号
资料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原因 / 事由
借/领用人
借用 时间
归还 时间
备注

美文欣赏
1、 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 果累累。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秋天是甘美的 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 储存了快乐。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 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 3、 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 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 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 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 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 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人生没 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沧桑不是自然, 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 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阑珊灯火,映照旧阁。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 缘落。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 7、 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流年为祭。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寂寞琉璃,荒城繁心。流逝的痕迹深深印骨。如烟流年中,一抹曼妙娇羞舞尽半世清冷傲然,花祭唯美。邂逅的情劫,淡淡刻心。那些碎 时光,用来祭奠流年,可好? 8、 缘分不是擦肩而过,而是彼此拥抱。你踮起脚尖,彼此的心就会贴得更近。生活总不完美,总有辛酸的泪,总有失足的悔,总有幽深 的怨,总有抱憾的恨。生活亦很完美,总让我们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

公司数据录入及备份管理制度

公司数据录入及备份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数据录入及备份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公司正常的信息数据储备,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所有部门关键数据的录入及备份管理工作。 第二章数据录入 第三条公司行政部负责对所有录入数据实行监督和审查。 第四条数据录入作为各业务流程的岗位职责,落实到个人。其原则是:“谁录入、谁检查、谁录入、谁负责”。如数据复核人员对录入数据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后,仍发现数据错误,由录入人员与数据复核人员共同负责。 第五条数据录入必须在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无故拖延或推迟数据录入时间,确保数据录入的及时性。 第六条数据录入必须按业务规范要求进行录入,不得缺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录入数据原则上必须与原始材料一致,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七条数据录入质量责任追究: 1、对于不按时录入的,尚未造成不良影响的,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 2、对过错情节较轻,造成影响较小的,对责任人处以行政罚款50元。 3、对过错情节较重,对工作造成较大影响的,对责任人及责任

部门负责人均处以行政罚款100元。 第三章数据备份 第八条数据备份介质,由各部门负责人按照部门实际使用情况填写《存储介质申购单》(见附件一)申请,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由设备管理员统一购买。 第九条各部门所用存储介质均由部门负责人负责管理。所有数据备份工作及存储介质使用情况需进行详实记录并填写《备份资料存储介质使用登记表》(见附件二)。 第十条根据公司情况将关键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客户数据等。 第十一条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由部门人员负责整理归档,设备管理员每半年对一般数据资料存储介质进行检查维护。 第十二条重要数据由部门负责人负责,具体细则如下: 1、综合组 财务每月底将当月电子帐、表格等数据统一整理备份,由财务负责人保存。 行政人事档案、公司规章制度等资料每月底统一整理备份,由行政负责人保存。 2、入网组 入网资料、日常办公数据等资料每月底统一整理备份,由组长负责保存。 3、维护组 自主商户巡检数据、工行巡检数据等资料每月底统一整理备份,由组长负责保存。 4、机具组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长辉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备份管理工作应由系统管理员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完成。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我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3.流程: 公司服务器等主要设备均由公司授权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管理和备份。 根据公司情况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比如共享文件夹下面的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合同、监控数据、用友U8-ERP服务器数据等。 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经理负责整理归档,系统管理员每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重要数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具体细则如下: 财务部每月底将当月电子帐、表格等数据统一整理,系统管理员负责备份,由财务部保存。 研发部门已定稿的图纸,由各部门的专员做光盘或硬盘备份。 监控数据定期检查是否有自动备份。 定期检查U8-ERP数据是否有自动备份,每年对数据做好整理备份归档。 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如遇网络攻击或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处理,同时将集体情况记录到备份档案中。 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公司规定,如发现不及时上传资料、故意隐瞒资料或没有及时执行备份任务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4.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附件二)。借用人员使用完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doc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设备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归档,指将处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事情或文件经系统整理后交档案室(馆)保存备案(备查)的过程。下文是关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电子文件基本特征 第一,电子文件是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和处理,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因此亦可称为"数字文件"。这是电子文件与以往所有其他形式文件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信息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共同点。数字信息使用0和1两种两种数码的组合来记录信息,每一个0或1叫做1个比特,需要记录的信息用一串比特存储于计算机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和各种外存储器)中,并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第二,电子文件是文件的一种类型,应该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这是电子文件与其他数字信息的基本区别,也是电子文件与其他形式文件的共同点。 从逻辑上说,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两个概念的交集,它是具有文件特征的数字信息,又是以数字信息为特征的文件。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 1.总则 1.1 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

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1.2 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档案部门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1.3 电子文件的管理由档案部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1.4 应明确规定归档时间、归档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档案的质量。 1.5 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1.6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则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1.7 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2.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2.1 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按国家关于文件归档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2.2 收集积累要求 2.2.1 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数据备份管理制度(整理过)

长辉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数据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公司正常的知识产权利益和技术资料的储备。备份管理工作应由系统管理员安排专人负责。备份管理人员负责制订备份、恢复策略,组织实施备份、恢复操作,指导备份介质的取放、更换和登记工作。日常备份操作可由备份管理人员完成。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我公司所有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3.流程: 3.1公司服务器等主要设备均由公司授权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管理和备份。 3.2根据公司情况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比如共享文件夹下面的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等。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技术部门图纸、合同、监控数据、用友U8-ERP服务器数据等。 3.3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经理负责整理归档,系统管理员每年对一般数据资料进行选择性收集归档。 3.4重要数据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具体细则如下: 3.4.1财务部每月底将当月电子帐、表格等数据统一整理,系统管理员负责备份,由财务部保存。 3.4.2研发部门已定稿的图纸,由各部门的专员做光盘或硬盘备份。 3.4.3监控数据定期检查是否有自动备份。 3.4.4定期检查U8-ERP数据是否有自动备份,每年对数据做好整理备份归档。 3.5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3.6如遇网络攻击或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系统管理员进行处理,同时将集体情况记录到备份档案中。 3.7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公司规定,如发现不及时上传资料、故意隐瞒资料或没有及时执行备份任务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4.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 4.1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附件二)。借用人员使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细则 3管理体制和职责 3.1各单位应根据本细则,建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制度和管理网络。 3.2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形成、承办、运转、收集、登记,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定期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规定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检测数据等要求。 3.3为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应按照制度要求,妥善管理,以确保其不散失、不损毁、不失真。 3.4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与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部门要确保电子文件能有效机读。 4电子文件的收集 4.1收集范围 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及相关软件均属收集范围。按照电子文件的信息类型包括: 4.1.1文本文件:指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文字文件、表格文件等。 4.1.2图像文件: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得的静态图像文件。 4.1.3图形文件: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获得的静态图形文件。 4.1.4影像文件:指用视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4.1.5声音文件:指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计算机处理的文件。 4.1.6多媒体文件: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影像等两种以上的复合信息形式。 4.1.7超媒体链结文件: 指用超媒体链结技术制作的文件。 4.1.8计算机程序:指计算机使用的商用或自主开发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的资源、支撑软件等。 4.1.9数据文件:指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数据、参数等。4.2电子文件收集要求 4.2.1归档电子文件应与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并存,并在内容及相关描述上保持一致。 4.2.2在“无纸化”办公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随时备份,存储在能够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