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

合集下载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及经典作品的赏析作者:王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18世纪中后期,哥特式文学以小说体裁出现于西方文学,在当时,哥特式文学受到了大部分文学作家的青睐,他们用这样文学表达发生创造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出现,为哥特式文学奠定了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哥特式文学;文学特点前言:哥特式文学是西方极为传统的文学表达方式,而大部分的哥特式文学作品中往往以吸血鬼、巫术、古堡等阴暗面的事物为代表元素,故事的场景大部分都以凄凉、黑暗为主基调。

哥特式文学在浪漫主义小说中运用较多,其文学表达方式有悖于传统的浪漫小说,以描述人性的阴暗面来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的险恶,而这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为浪漫主义小说开创了全新的视野,并出现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如:《修道士》、《简爱》等。

一、经典英美文学作品中哥特传统的特点在大部分的西方哥特式经典文学作品中,故事的在荒凉原野开始,并伴随着极端恶劣的天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幽暗的古堡、古墓和残破的钟楼等场景。

在故事的情节方面,大都会出现靓丽的女主角被邪恶势力所控制,而代表正义的男主角会在几经波折之后抱得美人归。

而其在文学的表达形式上则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更强逻辑学的表现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着重描写人物性格,意图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释放人性,通过恶劣的环境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下,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描绘出来。

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其体会到在特定的情况下,人性中是存在很多变数的。

性格坚强的人在重压之下,会变得非常顽强,并可以沉着冷静处理复杂对面的环境,从而帮助团队摆脱困境;然而性格懦弱的人对于压力是毫无抵抗的,面对困难往往会选择逃避和退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会因为逃避现有的问题,而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可以体现出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故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二)作品更具吸引力哥特传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描绘出的凄凉的故事场景、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奇幻法术的应用,为作品注入了大量的神秘色彩。

暗夜中的心灵恐惧——谈美国小说心理哥特传统的三大坐标

暗夜中的心灵恐惧——谈美国小说心理哥特传统的三大坐标

暗夜中的心灵恐惧——谈美国小说心理哥特传统的三大坐标赵丽莉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美国哥特传统是从查尔斯·布朗的哥特创作开始的,19世纪的爱伦·坡开启了美国心理哥特传统的写作模式,把善恶主题和心灵恐惧结合起来,挖掘人类内心深处的挣扎.同时代的霍桑不仅延续了爱伦·坡的心灵恐怖传统,更注重批判狂热的清教信仰对人心灵和灵魂的践踏和毁灭;南方文学复兴时期,霍桑的继承者弗兰纳里·奥康纳把宗教、心理、暴力的美国哥特传统发挥到极致,通过血腥的死亡揭露现代工业文明的罪恶及人性的彻底沦陷.
【总页数】4页(P84-86,103)
【作者】赵丽莉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哥特文学中恐惧的现实起源
2.“走进这美丽的黑色”——论《心灵史》中的“暗夜”书写
3.“走进这美丽的黑色”-论《心灵史》中的“暗夜”书写
4.暗夜中孤寂的灵魂——君特·格拉斯《土星》赏析
5.暗夜中孤寂的灵魂——君特·格拉斯《土星》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哥特式艺术风格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开始并不为人们所认可,但是哥特式小说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了极度宣扬,赋予作品极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开始慢慢接受哥特式风格的文学作品。

“哥特式因素”在英美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哥特式小说”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对英美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有不少都是哥特式风格的,只要认真分析定能找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式因素,而要想真正理解文学作品,就必须抓住文学作品的哥特式因素。

下面,笔者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1.令人窒息的哥特式背景哥特式风格的艺术作品最倾向于将一些阴森封闭的场所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将气氛宣扬得异常神秘和诡异。

如,在著作《呼啸山庄》中,虽然稍微改变了故事中“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但作品创作者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更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需求,仍旧在该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

通过欣赏《呼啸山庄》,作品中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山庄是故事发展的主要场所,同时将晦暗、荒原等哥特式因子渗透进来,使原本就阴森的山庄变得更昏暗。

欣赏者抓住该作品中的哥特式因素,能够很好地体会创作品的创作精神,但是如果没有抓住哥特式因素则必定不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晦暗”和“荒原”,就不可能真正地体会到作品的精髓,失去欣赏的意义。

2.善恶交织的哥特式人物英美文学作品中体现的哥特因子,既强调了理性,更赋予了文学创作以颠覆性。

英美文学作品具有哥特式风格,刻画的人物必定表现冲动和脆弱、残酷和敏感、邪魅和诱惑,将人性邪恶黑暗的一面生动形象地展现于眼前,让读者的内心产生恐惧心理,以实现读者和文本作品的共鸣。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加入哥特因素,能够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激发读者阅读和欣赏的兴趣。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肖明翰内容提要 英美文学中存在着一个影响广泛、持续发展的哥特传统。

自18世纪中叶哥特小说在英国出现之后,不仅通俗作家热衷于它的创作,许多第一流的作家也对它充满兴趣,他们或者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哥特式作品,或者将哥特文学的手法大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本文首先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起源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进而概括了哥特小说创作的一般性特征,即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

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悬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

本文进一步指出,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传统,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

哥特小说中的许多优秀之作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

哥特小说的产生及其整个发展同英美二百多年来的社会、宗教、文化背景及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哥特小说 黑色浪漫主义 壮美 恐惧感 道德探索 尽管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G othic tradition )。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据笔者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到2000年9月为止,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其中1970年以后为126部,仅90年代就达59部,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探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探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

探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一、哥特的由來“哥特”原指居住在北欧的一个古老的条顿民族,哥特部落。

公元3世纪起,条顿民族源源不断地从北方南下,剽悍的哥特人成为与南欧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这场改变欧洲历史的民族大迁徙中,西罗马帝国被条顿民族坚不可摧的铁蹄践踏,于公元5世纪最终灭亡,而当时被南方人称作“北方蛮族”的哥特人也在南欧、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可其武力征服的是先进的罗马文明,因此逃不掉被先进文明同化的命运。

最终在公元7世纪以后,作为一个民族湮灭在历史中。

然而哥特人“野蛮”“凶狠”“嗜杀成性”这些特质并未被人们遗忘。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又被当时的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用来蔑视被人们所厌恶憎恨的黑暗时代流行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而这种风格对立于被思想家们崇尚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时代的建筑风格。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在教堂和城堡高耸入云的尖顶、厚厚的城墙石壁、比例失调的狭小窗户、幽暗阴森的内部空间,五颜六色的玻璃,这种建筑的落后恐怖气息,极其贴切地代表了背离古希腊罗马时代辉煌文明的黑暗时代。

而哥特一词,是对北方蛮族的蔑称,用来比喻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再合适不过了,因此作为一种建筑风格的代名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不喜欢“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热烈呼吁人本主义,也就是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反对和抨击一切有悖于理性的事物,例如神秘的超自然现象,感性情感,模糊的直觉等等。

然而理性主义至上的18世纪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时代,自然诗人和墓园派诗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们尽情发挥想联盟象,抒发情感,探讨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体验,挑战理性主义。

在如此的文化背景下,一种新的小说应运而生。

其背景通常为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其小说创作的基调以恐怖刺激为主,激发读者的强烈情感和情绪反应,内容多充斥着凶杀、复仇、暴力、强奸、乱伦等,甚至会有鬼怪、超自然现象的出现。

贺拉斯·瓦尔普的《奥特龙多堡》是这种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以居住古堡的古老家族的没落为线索,充斥了恐怖的预言、死亡、杀戮、阴森、神秘、超自然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奠定了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模式。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它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

独立战争之后,没有历史沉重包袱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迅速发展,同时也亟需独立的文学想象来表达这个国家和人民独特的社会现实和心理特征。

哥特传统正是十八世末从欧洲传入美国,在极具创作才华的美国作家的笔下,哥特传统经历了本土化过程,民主制度的确立、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家庭生活和结构的变迁为哥特传统提供了新的、更具美国特色的养料,令哥特传统成为了作家们剖析美国社会问题和心理恐惧的一把利器。

论文从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民主制度、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入手,分别阐述了布朗、爱伦·坡和霍桑三位代表作家笔下心理哥特传统的恐惧来源及其艺术特色,结合经典文本细读,展示了作家如何通过复杂文本剖析美国社会问题和人们心理危机,达到针砭时弊、捍卫正义的目的。

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哥特小说以及哥特传统的发展历程。

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创作的《奥特兰托城堡》出版,作者在第二版的序言中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哥特小说由此得名。

此后哥特小说便在欧洲盛行起来,并于十八世纪末传入美国。

哥特小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虽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哥特小说已经开始消亡,但是小说中的哥特传统流传至今。

美国作家们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着重刻画人类内心世界,心理哥特传统便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探索人性、批判社会的强有力手段在美国小说发展历史的各个阶段延续下去,显现出了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章论述了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及其哥特传统的创作。

他的哥特传统带有美国特有的社会背景和主题,为美国哥特传统的创作定下了基调。

布朗关注年轻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敏锐地洞察了美国建国后由于政治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民族身份、法律公正和女性权利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恐慌。

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

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

哥特小说,一种起源于18世纪英国的小说流派,以阴森的城堡、家族恩怨、 诅咒、灵异事件等元素描绘,通过外在力量的推动来展现故事的发展。尽管爱伦 坡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这一传统,但他的作品中却有着明显的哥特元素。
爱伦坡的许多作品都以哥特式背景和氛围为主题,例如《厄舍屋的倒塌》、 《红死病的假面具》等。这些作品中,他运用了哥特文学传统的元素,如家族诅 咒、恐怖氛围和神秘事件等,但同时,他也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心理分析相结合, 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哥特传统的在现代美国的嬗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哥特文学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美国的哥特小说更是呈现出 多样化、混合性和跨文化的特点。一方面,现代美国哥特小说继承了欧洲的传统 元素,如阴暗的城堡、邪恶的巫术、浪漫的爱情故事等;另一方面,它也融入了 美国的本土文化元素,如西部小说中的硬汉形象、黑帮小说的罪恶世界等。此外, 现代美国哥特小说还结合了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如电影、音乐、动漫等,创造 出更加多元化和富有现代感的作品。
总之,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为我们揭示了哥特文学 在美洲大陆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通过深入研究这一主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能为喜爱哥特文学的读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资料。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 和深刻的主题引起了广泛的。这部作品深受哥特小说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多 方面进行了创新。本次演示将探讨《呼啸山庄》与哥特小说传统之间的和差异, 并分析这部小说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创新的。
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体现出了她对传统 和创新的独特理解。她既保留了哥特小说传统中的精华,如恐怖、惊悚、神秘等 元素,又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使作品具有更强的个性和现实意义。 这些创新使《呼啸山庄》成为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杰作,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重要的启示。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作者:潘杨来源:《卷宗》2018年第29期摘要: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起源在 18 世纪中叶的哥特小说,当时对作家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延续到了现在。

很多优秀的哥特小说也改编成影视剧等各种形式,并受到广泛赞誉。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志性作品,艾米莉·勃朗著作的《呼啸山庄》被看作视为英国文学作品的瑰宝。

小说在起初虽未得到大众认可,但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其魅力不断显现。

关键词:英美文学;起源;哥特传统1 引言受哥特小说影响,很多杰出的恐怖文学经典在英美文学中涌现,形成了一种哥特传统。

在英美文学领域中,哥特文学也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哥特文学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而且在深度、广度上也有很大拓展,并将英美文学及欧洲历史、文化、社会和文学的发展同哥特传统连接起来。

英美哥特文学作品里笼罩着很浓的神秘色彩及阴森恐怖的氛围,不同的悬念涌现,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2 哥特概念追寻哥特的本源,其本是部族名称。

哥特人原来属于北欧民族中条顿人的一支。

后来条顿人迁移到欧洲。

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中,凭彪悍的性格,哥特人成为条顿族中的主要部分。

罗马帝国于5世纪被摧毁,并且在很多地方建立王国。

哥特人却迅速丢掉了民族特性。

7世纪后,哥特人消失在历史中。

哥特人生性好战,在欧洲南部的民众心中留下了强烈的创伤。

南欧人,尤其作为意大利人对哥特族又怕又恨。

很多年以后,法萨里把文艺复兴时期不受思想家钟意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称作为“哥特”。

文艺复兴的很多思想家喜欢古罗马及古希腊的文化,但是哥特建筑则代表了落后,黑暗的元素。

哥特的代表词是“蛮横”、“阴森”、“滞后”、“神秘”、“黑暗”等。

3 哥特小说哥特小说源自于英国18世纪后半阶段的小说。

哥特小说的情节丰富变化、惊悚具有刺激性,有时会联系到大自然的超能力。

小说给读者的审美感觉是痛感和快感两种感觉并有。

哥特小说主要设置在中中世纪时期的阴森古堡、荒郊的废弃屋子及城市里的穷街僻道等隔离光亮的地点,并且制造出神秘的感觉和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中心理哥特传统的研究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繁荣时期,它始于十八世纪末,到内战爆发为止。

独立战争之后,没有历史沉重包袱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面迅速发展,同时也亟需独立的文学想象来表达这个
国家和人民独特的社会现实和心理特征。

哥特传统正是十八世末从欧洲传入美国,在极具创作才华的美国作家的笔下,哥特传统经历了本
土化过程,民主制度的确立、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家庭生活和结构的
变迁为哥特传统提供了新的、更具美国特色的养料,令哥特传统成为
了作家们剖析美国社会问题和心理恐惧的一把利器。

论文从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民主制度、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生活三方面入手,分别阐述
了布朗、爱伦·坡和霍桑三位代表作家笔下心理哥特传统的恐惧来源及其艺术特色,结合经典文本细读,展示了作家如何通过复杂文本剖
析美国社会问题和人们心理危机,达到针砭时弊、捍卫正义的目的。

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哥特小说以及哥特传统的发展历程。

十八世纪后半叶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创作的《奥特兰托城堡》出版,作者在第二版的序言中为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哥特
故事》,哥特小说由此得名。

此后哥特小说便在欧洲盛行起来,并于十八世纪末传入美国。

哥特小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虽然十九世纪二十
年代哥特小说已经开始消亡,但是小说中的哥特传统流传至今。

美国
作家们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着重刻画人类内心世界,心理哥特传统
便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探索人性、批判社会的强有力手段在美国小说发展历史的各个阶段延续下去,显现出了其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章论述了查尔斯·布鲁克登·布朗及其哥特传统的创作。

他的哥特传统带有美国特有的社会背景和主题,为美国哥特传统的创作定下了基调。

布朗关注年轻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敏锐地洞察了美国建国后由于政治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民族身份、法律公正和女性权利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恐慌。

布朗在继承欧洲哥特传统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哥特传统描写人们在各种幻想下的心理活动,他的创
作更具人类灵魂的深度、心理的复杂和理性的思考,奠定了美国心理哥特传统的创作模式。

第三章对埃德加·爱伦·坡的哥特创作进行分析。

坡在布朗的创作基础上,将哥特小说中世纪的古堡迁移到了美国城市生活中,揭示出美国十九世纪上半叶城市化进程中人类所遭遇的精神危机。

工业革命也使美国传统的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美国传统的小农场生产方式被大机械化生产取代,东部的大城市也变得拥挤不堪,由此引发了生存空间拥挤、阶级矛盾激化等社会问题。

面对这城市化的发展给人们固有的生存方式带来的强烈冲击,爱伦·坡通过刻画黑暗、颓废和死亡等哥特主题,
书写了现代人的精神实质,向世人展示了扭曲异化的心理空间,试图
以此抵制生存危机,实现对人类心灵的救赎。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位大师级作家。

第四章从霍桑的“哥特心理罗曼司”入手,阐释了他以新英格兰为创作背景的哥特书写。

霍桑对家族历史尤为关注,认为祖辈所犯下的罪恶行径会令后代子孙时刻背负着愧疚之情,成为他们终生的心理负担,这正是哥特传统最擅
长表达的文学想象。

霍桑通过细腻神秘的哥特描写,捕捉家庭成员内
心不为人知的隐私和微妙的家庭关系,在家庭舞台上上演一个个带有明显美国历史阴暗和罪恶哥特故事。

通过对三位代表作家的哥特传统创作的各自梳理,可以得出浪漫主义时期哥特传统的共同特征:从表
现内容上看,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哥特传统在小说中承载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是美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生活现实在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哥特传统将外在现实和内在心理联系起来,成为作家们揭露社会弊端、释放心理恐惧、警醒麻木世人的强有力的武器。

从叙事方式上看,作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物理哥特空间外化心理哥特空间的叙事方式,散发着荒凉颓败气息的物理空间正是人类内心极度恐惧的外化。

三位作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建构了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心理哥特传统以及创作模式,对美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作家心理哥特传统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