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一、总则

第一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关键。

第二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任务观,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自己的任务。课堂教学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帮助学生掌握和形成良好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意志情感、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条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实践活动。

第四条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管理),探索简明、适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员性、民主性、活动性、创新性,还课堂于学生。

二、课前的准备

第五条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认知基础和个性差异,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科学地确定课题目标、课时目标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明确,具体。

第六条坚持集体备课制。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提前一周进行,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知识点、能力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思路,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学法指导;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内容。第七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所有教师都必须再进行个体思考,写好课堂教学详案。不得生搬硬套他人教案。

第八条要认真准备好课堂上使用的资料、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和其它物品。

第九条坚持"先学后教",对学生的预习、自学要有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十条教学内容科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心理过程和认知规律;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十一条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精神;要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剥夺学生的听课权、实验操作权、活动参与权。

第十二条课堂上要体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同一教学目标提出多级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层级和难度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第十三条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多向交流的活动方式。

第十四条教学中,要向学生展示学科思维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让学生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暴露学习的思维过程,及时点拨、启发;要注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跨学科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要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五条注重教学信息的反馈与矫正。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的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质疑,扩大反馈面,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难度。

第十六条课堂训练要精要,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促使学生及时巩固,形成技能。课后作业应形式多样,分层要求,难易适度,份量适中,促进每个学生各有所得。

第十七条课堂小结要突出重点,疏理教学内容,揭示规律,指导方法。

第十八条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做到精讲精练。一般情况下,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课堂时间的1/2。准时上下课。

第十九条课堂语言要准确、精练、生动、易懂;课堂设问要精当、富有启发性;学生回答后应及时点拨评价,给予激励;要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教学仪表端庄大方。

第二十条充分恰当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教师要能熟练使用常规教学设备,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第二十一条认真组织教学,严格课堂管理。教师要理智、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四、课后的辅导和总结

第二十二条组织、参与、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了解社会,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及时、认真、规范地批阅学生作业,及时反馈;重视作

业的订正与讲评。

第二十四条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辅导,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

第二十五条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建议,认真分析教与学的情况,反思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写好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