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诱因:

建筑施工露天作业多,在夏天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和气湿高,气流小而导致人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失去平衡,体温调节受到障碍,而发生中暑事故。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等三种。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眼花、耳鸣、恶心、大量出汗、全身疲乏、体温略高(不超过37.5℃)。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表现有下列症状之一者: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博细弱而快等情况。

重症中暑: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防范措施:

1. 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或分部、分项工程,在炎热夏季施工中,应搭设防晒棚,避免太阳长期辐射;

2. 在炎热夏季调整作息时间,采取早晚工作,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3. 及时发放防暑降温防护用品,保证含盐饮料的供应;

4. 加强医疗卫生保健,配备个人防暑药品;

5. 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

应急处置:

1.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首先应迅速将患者撤离施工现场,送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安静休息,解开衣服,以利血液循环,喝含盐清凉饮料,吹吹风即可恢复。必要时可进行刮痧疗法,或针灸或服用清热解暑的中西药物等;

2. 对于重症中暑,除实行上述急救措施外,急送医院或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及时上报。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1?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1.1? 安全风险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1.1.1? 高温场所内作业; 1.1.2? 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1.1.3? 工作强度过大; 1.1.4? 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1.1.5? 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1.2? 发生事故的条件 1.2.1? 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1.2.2? 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1.2.3? 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1.2.4? 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1.2.5? 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2? 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2.1? 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2? 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2.3? 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2.4?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 2.5? 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2.6? 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 2.7? 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 2.8? 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应急响应 3.1? 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2?? 中暑后的症状 3.2.1? 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3.2.2?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工贸企业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精编版)

工贸企业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1事故特征 1.1高温中暑的起因 中暑 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 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 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 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1.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 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 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1.2.1先兆中暑, 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一般不超过37.5℃, 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 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轻度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 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 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 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 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 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1.2.3重度中暑, 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 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 体温常在40℃以上。 1.3高温中暑的危害 1.3.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 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 身体产热过多, 而散热不足, 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 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 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3.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 以及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 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 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1.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4.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 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 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1.4.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__(厂长助理)

高温防暑应急预案

高温防暑应急预案 高温防暑应急预案 1、目的: 为预防公司员工在高温气候环境下作业出现中暑现象,保证公司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员工出现中暑等紧急情况时,能迅速有效的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身体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职责及适用范围: 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为预案执行责任部门,本预案适 用公司所有部门,重点防范单位是:定型工序、复合工序、检验

工段、仓库、锅炉房、设备动力部、食堂等。 3、应急预案启动: 以当地报纸刊登的当日最高气温为依据,连续三天最高温在37C以上或当日最高气温达38C时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公司所有部门按应急预案执行各项工作措施。 4、应急预案实施 1)设备动力部应加强夏季水电供应的管理,保证车 间生产的用电和用水 需要。如遇特殊情况需停电、停水,应事先通知相关部门,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方案。

(2)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员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车间管 理干部每天应加强车间生产情况的巡回检查,及时了解车间的高温环境和职工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设备动力部负责预先采购一批降温药品,按要求 将药品分发给各工序 各岗位。公司在各饮水处设立凉茶桶,保证每天有凉 茶供应。 (4)车间各重点工序和重点高温岗位配备降温风扇每天上午10:30 分和

下午2:30 分安排员工到阴凉通风处休息20 分钟。 (5)公司食堂每天应向车间生产一线供应冰水二次,时间分别在每天上午 10:30 分和下午 2 点钟。每天中午免费向员工供应两 桶紫菜蛋汤。具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落实。 6)公司车队应保证随时预留一辆小车并配备好司机,以应付突发事件的 处理需要。具体由公司办公室负责。 7)中暑施救方法: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件六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故类型 类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1.2 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公司生产现场窑头、窑尾、窑中、篦冷机、预热器、水泥磨等高温及露天各作业现场在夏季高温作业时均可发生中暑。 1.3 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危害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事故发生的坑时间在夏季。中暑如发现或处理不及时,会出现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1.4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1.5 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职业病的发生。 2 应急工作职责 2.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 挥:事发部门负责人 成 员:事发部门副厂长(处长)、工段长、现场工作人 员、安全员 2.2指挥部人员职责 2.2.1总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中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2.2事发部门副厂长(处长)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 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2.2.3工段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 期处置。 2.2.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 好灼烫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2.2.5安全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 救处理,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 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

人员中暑发生后,现场人员迅速做急救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3.2.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3.2.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3.2.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2.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

中暑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中暑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1 中暑 因身体过度受热,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2 中暑的主要症状 2、1 中暑多发生在夏季高温环境,如通风不良的高温车间、露天作业现场等。 2、2 中暑初期表现为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口渴等,随后出现体温显著升高,脉搏快速,面红、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呼吸急促等,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3 如伴有因大量出汗所致的氯化纳丢失,可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最常见的为小腿抽筋。 3 中暑的预防 3、1 合理处理热源。改革工艺,减少热源,将强热源移出车间或安放在下风口。采取隔热措施,将热源分开。 3、2 加强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根据单位的情况,使热空气自然流出,冷空气自然吹入。机械通风,采用风机,冷却处理,电风扇、空调等进行通风高温。 3、3 加强个人防护。根据作业环境特点,采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 3、4 适当饮用含盐清凉饮料,以补充氯化纳和水分。

3、5 如果在阳光下作业,可适当避开中午强烈的日光。 4 中暑的现场救护 4、1 轻度中暑的救护:如果因热而感到头痛、乏力、口渴等时,应自行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适当休息,并饮用冷盐开水,冷水洗脸或吹电风扇等。 4、2 中度中暑的救护: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解开衣服,用冷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吹电风扇等方法降温。 4、3 严重中暑的救护:如果是严重中暑,就要用冷水冲淋或在头、颈、腋下、大腿放置冰袋等迅速降温。 4、4 如果中暑者能饮水。则让他喝冷盐水或其他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分。 4、5 对病情较重者,应迅速转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模板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模板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当前,已进入夏季,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工程施工,极易发生作业人员中暑和食物中毒。为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我项目部特制定防高温中暑、防食物中毒应急预案,要求管内各施工班组、项目部各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一、坚持预防为主、关爱生命 1、结合施工实际调整作息时间,有条件时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根据条件在作业场所增设遮荫设施;长时间露天作业的发放遮阳帽。 2、防暑降温饮品、药品要及时发放给现场人员;集中作业的施工项目,要安排人员将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品送到作业现场,教育作业人员不饮生水。 3、高温时段发现有身体感觉不适的作业人员,及时按防暑降温知识急救方法办理或请医生诊治。 4、各施工班组食堂暑期必须采购符合卫生标准的新鲜蔬菜、食品,严禁购买和食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饮料。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进入暑期施工,需加强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项目部要成立防高温中暑和防食物中毒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贺加付(项目部经理) 副组长:金从想(项目部施工员) 组员:项目部所有成员 (钢筋班组长)(木工班组长)(泥工班组长)(水电工班组长) 职责:组长对工区内防中暑、防食物中毒工作全面负责。原则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要索取施工所在地途径最近医院的值班电话,一旦发生职民工中暑或食物中毒,可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就医条件,果断采取急救措施。 组长不在,由副组长负责,发现作业职工中暑或食物中毒时可采取非常措施和有效办法,尽量防止事态扩大。 二、通信联络 急救中心电话:120 项目部负责人电话:(金培新)。

各工种施工一旦发生施工人员中暑和食物中毒,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将具体情况上报项目部相关部门,以便采取妥善措施。 四、其它意外情况及控制措施 1、加强各班组食堂卫生管理,不采购腐烂变质食品,不食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防止肠道疾病及食物中毒。各工区要配备急救箱,备足防中暑、防肠道疾病药品,及时发放。 2、非常时及时启用本预案。预想不到的要结合实际制定并采取准对性措施,尽量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附:防暑降温常识。 防暑降温知识 一、防暑保健措施: (1)对暑期出勤工作的生产人员提供必要的含盐或含酸饮料; (2)及时发放仁丹、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 清凉饮料、防暑药品是防暑期间采取的一保健措施,可因地制宜,统一配制,集中供应,现场饮用。项目部必须保证生产现场需要。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67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详 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诱因: 建筑施工露天作业多,在夏天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和气湿高,气流小而导致人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失去平衡,体温调节受到障碍,而发生中暑事故。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等三种。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眼花、耳鸣、恶心、大量出汗、全身疲乏、体温略高(不超过37.5℃)。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表现有下列症状之一者: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

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博细弱而快等情况。 重症中暑: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防范措施: 1. 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或分部、分项工程,在炎热夏季施工中,应搭设防晒棚,避免太阳长期辐射; 2. 在炎热夏季调整作息时间,采取早晚工作,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3. 及时发放防暑降温防护用品,保证含盐饮料的供应; 4. 加强医疗卫生保健,配备个人防暑药品; 5. 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 应急处置: 1. 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首先应迅速将患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布勒机械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 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1.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

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可恢复正常; 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1.3高温中暑的危害 1.3.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3.2在室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车间、食堂、锅炉等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1.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4.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1.4.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八金 副组长:狄建军 成员:金顺云红明石磊戌云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 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理方案 1.目的 为了在发生高温中暑事故时,能迅速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事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高温中暑事故的应急处理。 3.程序 3.1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3.1.1 高温场所内作业; 3.1.2 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3.1.3 工作强度过大; 3.1.4 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3.1.5 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3.2 发生事故的条件 3.2.1 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3.2.2 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3.2.3 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3.2.4 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3.2.5 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3.3应急准备 3.3.1应急电话及公告 生产现场应安装电话,无条件安装电话的现场应配置移动电话。并对员工进行公布,以便现场人员在应急时能快捷报警求救。 3.3.2现场应急中心 现场设置急救箱,配备的急救药品、器械应以简单适用的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3.4 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 (3)改进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室外高温作业时间。 (5)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6)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配置供水点,发放防暑降温冷饮。

中暑应急处置预案演练方案

** 高温中暑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夏季天气炎热,室外温度可高达37℃左右,从事电焊工作的操作人员,随时可能会发生中暑事故。为能及时有效对中暑人员进行抢救,减少、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公司制定了本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二、适用围 本演练方案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从事生产作业的员工,当作业场所有人员中暑时,能及时有效地对中暑人员实施紧急救护。 三、模拟演练情况 场景:假设设备部有一名焊工在露天焊接时中暑倒地。 四、演习时间 演习时间定于2016年6月15日下午。 五、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1、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机构指挥人员及其职责 总指挥:**(公司经理)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急救工作;

(2)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3)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副总指挥:**(公司副经理) 主要职责: (1)组织应急急救工作; (2)协调各救援小组调度工作; (3)负责调查、监测及急救方案的确定。 现场指挥:**(安环办副主任) 主要职责: (1)传达、联络各部门演练人员; (2)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事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 (3)做好演练前的培训工作; (4)负责与120急救中心联系。 2、各组人员及其职责: (1)事故抢险组:设备部**(负责人)及部门人员,主要职责是第一时间给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并在现场配合相关部门抢救中暑人员; (2)医疗救护组:运行部**(负责人)及部门人员,主要职责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抢救中暑人员,视伤情决定在现场或送就近医院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警戒联络组:保安队**(负责人)及部门人员,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疏导交通线路,对外联络告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概况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 昏、头疼、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 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上升。----A级应 急预案。 2、轻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 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到38.5度以上- ---A级应急预案 3、重度中暑: 1)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 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以高热、意思障碍、无汗为主要 症状

2)热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 3)热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和短暂晕厥。----B级应急预案 二、易中暑的工作: 线路上的工作包括箱变处的工作,风机塔筒内的工作、机舱内的工作以及其他在露天高温下的工作。 三、危机事件的预防 1、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工作,使所有人员掌握防暑降温的知识、常识 2、夏季前做好各生产场所、办公室、值班室的通风设备的维护,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 3、在夏季高温作业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可以调整主要时间,提供含盐0.3%的清凉饮料、发放防暑降温的药品如人丹、藿香正气水‘ 4、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 事件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1.1.1 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在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和盐分,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消失。 1.1.2 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 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1.1.3 重度中暑: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或突然晕倒、痉挛,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1.2 事件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 通风条件差的室内、室外设备维修养护及日光暴晒下露天的施工作业时,易发生中暑事件。 1.3 事故危害程度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及时地治疗,可能引起抽搐、永久性脑损伤或肾脏衰竭,严重的可致人死亡。 1.4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4.1 工作场所高温及通风条件差。 1.4.2 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发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 1.4.3 劳动强度过大、连续作业时间过长或作业人员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 2 应急工作职责 2.1 应急处置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2 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3)事故现场人员负责开展前期现场抢救。 (4)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 应急处置

高温中暑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一. 高温中暑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枢。 1.2 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枢。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 表(一) 3.高温中暑的危害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

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 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三. 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表(二) 2.高温中暑应急机构职责 2.1 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2.2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时间后,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2.3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2.4负责布置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2.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高温中暑工作小组职责 3.1现场处置小组:在高温中暑事件发生后,现场处置小组负责在应急领导小组的带领之下,赶赴事发现场,按照现场救援方案,进行现场抢救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2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年初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同时,做好防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暴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地点和装置 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场所和区域。 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高温中暑事故主要发生高温季节,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智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事故影响范围主要在生产岗位。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持续高温天气; 2)现场作业人员没有采取降温措施; 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4)作业人员身体不适; 5)防暑药品未及时发放。 6)安全管理存在疏漏。

1.5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高温中暑事故可能会引发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次生、衍生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岗位负责人 成员岗位操作人员 2.2工作职责 2.2.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2.2各成员职责主要负责人员现场抢救,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对受害人员实施救护、转移等工作。 2.2.3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伤亡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抢救物资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险范围的扩大。 2.2.4利用专业器材完成救援等任务,并对其他具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2.2.5侦察、核实、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范围,并掌握其变化情况。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1.目的 为了在发生高温中暑事故时,能迅速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事故,特制定本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高温中暑事故的应急处理。 3.程序 危险源与危险分析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中暑事故。 3.1.1 高温场所内作业; 3.1.2 日光曝晒环境中作业; 3.1.3 工作强度过大; 3.1.4 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3.1.5 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发生事故的条件 3.2.1 高温场所内通风条件差; 3.2.2 日光曝晒下作业且无防暑降温措施; 3.2.3 在高湿度环境下作业; 3.2.4 作业人员患有相关疾病; 3.2.5 作业人员精神紧张或身体状况不良。 应急准备 3.3.1应急电话及公告 生产现场应安装电话,无条件安装电话的现场应配置移动电话。并对员工进行公布,以便现场人员在应急时能快捷报警求救。 3.3.2现场应急中心 现场设置急救箱,配备的急救药品、器械应以简单适用的原则,保证现场急救的基本需要,并可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增减,定期检查补充,确保随时可供急救使用。

高温中暑防治措施 (1)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室内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有条件的安装空调。 (2)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及相关信息。(3)改善高温作业条件,加强隔热、通风、遮阳等降温措施。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室外高温作业时间。 (5)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 (6)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配置供水点,发放防暑降温冷饮。 (7)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应急响应 3.5.1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3.5.2中暑后的症状 a.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 b.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c.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 (1)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2)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着。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3)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3.5.3中暑后的处置方法 a.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b.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

高温中暑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例

高温中暑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示例 1、事故特征 1.1高温中暑的起因 1.1.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1.2高温中暑的类型 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

复正常; 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1.3高温中暑的危害 1.3.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环境中发生的中暑一般为具有热射病症状特点,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1.3.2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煤仓、锅炉、汽机房及输煤皮带等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产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1.4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 1.4.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1.4.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高温中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xxx(厂长助理)

中暑的应急处理措施

中暑的应急处理措施 中暑: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中暑-临床表现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 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 处 的 状 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劳力性(或 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 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诊断 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痛、 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 , 出现 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38.5℃以上。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可 合 型。 一、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 然发病,体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 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二、热痉挛 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肌肉及腹肌等, 尤 以 腓 肠 。 常 呈 对 称 性 。 时 而 发 作 , 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三、热衰竭

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人身伤亡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伤亡,物体打击伤亡,触电伤亡,高温中暑伤亡,密闭空间窒息伤亡。危害程度:可引起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二、事故征兆及发生条件: 1、高出坠落伤亡事件。 (1)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2)脚手架架设不规范架设后未经专业人员验收,未挂警示牌。(3)高处设备间休息平台不完善、不牢固。(4)安全带使用前未检查。(5)安全带未定期检查或使用不合格安全带。(6)在有6级大风的情况下,露天作业。 2、物体打击伤亡事故。 (1)设备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志,多人指挥,设备捆绑不牢固,人员在起吊的设备下方逗留。(2)人员在各种转动设备的联轴器附体及转子的裸露部分逗留。(3)各种在同一垂直上面上存在交叉作业的区域。 3、触电伤亡事件。 (1)人员操作。(2)大雾、雷雨等自然灾害。(3)设备绝缘受损放电现象。 4、高温中暑伤亡。

(1)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2)烈日直射头部,环境温度过高,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等可以引起中暑现象,其症状一般为恶心、呕吐、胸闷、眩晕、嗜睡、虚脱,严重时抽搐、惊厥甚至昏迷。(3)日光暴晒环境中作业。(4)工作强度过大。(5)作业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过长。(6)作业人员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 5、密闭空间窒息伤亡事件。 (1)作业人员工作期间,感觉精神状况不好,如眼睛灼热、流涕、呛咳、胸闷、头晕、头痛、恶心、耳鸣、视力模糊、气短、呼吸急促、四肢软弱乏力、意识模糊、嘴唇变紫、指甲青紫等。(2)工作监护人离开工作现场,切没有指定能胜任的人员接替监护任务。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组长:刘春锋 职责:全面负责人身伤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组长:孙立国、张玲、张伟、徐长伟、李相东、马卫东 职责: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协助组长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承担指挥职责。 成员:安全保卫股、稽查股、财务股、中心站一班、二班 职责:具体现场处置。 医院:安达市人民医院联系方式:0455— 职责: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治。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中暑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诱因: 建筑施工露天作业多,在夏天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和气湿高,气流小而导致人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失去平衡,体温调节受到障碍,而发生中暑事故。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等三种。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出现头晕、心慌、眼花、耳鸣、恶心、大量出汗、全身疲乏、体温略高(不超过37.5℃)。 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表现有下列症状之一者: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现象;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博细弱而快等情况。 重症中暑: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防范措施: 1.有条件的施工现场或分部、分项工程,在炎热夏季施工中,应搭设防晒棚,避免太阳长期辐射; 2.在炎热夏季调整作息时间,采取早晚工作,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3.及时发放防暑降温防护用品,保证含盐饮料的供应; 4.加强医疗卫生保健,配备个人防暑药品; 5.保证休息和睡眠,注意饮食营养。 应急处置: 1.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首先应迅速将患者撤离施工现场,送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安静休息,解开衣服,以利血液循环,喝含盐清凉饮料,吹吹风即可恢复。必要时可进行刮痧疗法,或针灸或服用清热解暑的中西药物等; 第 2 页共 4 页

2.对于重症中暑,除实行上述急救措施外,急送医院或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3.及时上报。 第 3 页共 4 页

(完整)人民医院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于都县人民医院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卫生部中国气象局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于都县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于都县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做好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2、加强管理,规范有序。根据我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加强相关培训等工作,确保及时、规范、有序地处置高温中暑事件。 3、依靠科技,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高温中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知识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于都县人民医院突发高温中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

小组” 组长:钟文林 副组长:龙启明雷宏孙世忠 成员:周华袁文卿曾玉英周小军 领导小组负责我院高温中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承担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院感科,负责高温中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成立“于都县人民医院高温中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家小组” 组长:陈鹏 副组长:周华曾玉英 成员:陈文勇孙援林袁红新阳景明邬志广邓勇 专家组负责对全院高温中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职责: 1.根据气象部门的预警级别,做好中暑救治药品储备,抽调一定专业人员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床位,以便有效应对高温中暑事件发生。 2.负责高温中暑病例诊断、治疗、转运和报告等工作,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本单位内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3.、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指导做好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及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对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