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容,涉及的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题2 溶解度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 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氮气? 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 (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九年级化学教师用书

说明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2化学肥料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本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从教学目标来讲,涉及到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腐蚀条件初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以及合理利用金属资源、金属材料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意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注意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课后习题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A. 烧杯、玻璃棒 B. 大试管、集气瓶 C. 酒精灯、铁架台 D. 导管、单孔橡胶塞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1)固体药品的取用可以用匙子、食盐、瓶子完成;将瓶子倾斜,用药匙将食盐伸入 瓶子底部,再缓慢竖立起来 (2)液体倾倒可用瓶子、杯子和水完成;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瓶口和杯口紧挨,缓慢 倾倒 (3)排水集气法可用碗、杯子、吸管和水完成;在杯子中装满水倒扣在碗中,将吸管 伸入杯子中,呼气将杯子中的水排出,即可收集到呼出的气体
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为 26.0 mL, 该同学的 读数 27.0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实际体积。
10.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导管末端可能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如
果装置的气密性好,很快会出现的是 a (填字母,下同),冷却后会出 现的是 b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c
3. 判断下列操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闻气体气味时,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 (2)取用固体试剂后,立刻擦拭药匙或镊子。 (3)用量筒取液读数时,量筒没有放平。 (4)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5)将刚结束加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6)连接试管与橡胶塞时,将试管抵在桌上使劲塞进塞子。 (7)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目录
走进化学世界 空气和氧气 物质构成的奥秘 自然界的水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碳和碳的氧化物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1单元
九年级粤教版化学教科书填答参考答案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
页码 101 104 109
111
112
113
116 117
课文项目或问题 “检查站” 【实验 4-1】 【实验 4-2】 【实验 4-3】 【实验 4-6】
“探究活动”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 练习 “检查站”
参考答案
(1) 极度缺水的有河北、河南;重度缺水的有辽宁
观察:有无色无味的气泡逸出 判断:石灰石和稀盐酸作用,生成新物质 观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生成蓝色液体 判断:氧化铜和稀盐酸作用,生成新物质 观察:可乐瓶内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澄清石灰水逐渐出现白
色浑浊 判断:可乐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作用,生成新物质 现象:隔绝空气受热的铜片没有变黑 预测 1 错误,预测 2 正确 现象:黑色物质逐渐溶解在稀盐酸里,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反色评价:黑色物质是氧化铜;“解释与结论”正确
1. 需要有可燃物 2. 可燃物必须接触空气等支持燃烧的气体 3. 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各物质的着火点不相同 a. 喷水使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b. 降温并隔绝空气 c. 隔绝空气 d. 形成隔离带,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离开
1.(1)煤的着火点比较高,为使煤炉温度升高,故用着火点 较低的木条先燃烧产生热量,引燃炉火
【实验 3-4】
“讨论与交流”
【实验 3-5】
参考答案
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冷凝成淡蓝色液体和固体;密度比空 气稍大,不易溶于水。
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前的 物质
产生亮黄色光, 【实验 3-1】
发热
发出强烈白光,产生 碳和氧气
强热
加热发红,不能 【实验 3-2】
引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上册初中化学教案第1-7单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诏安县霞葛中学林辉祥编写 (2010/09)[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5)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 (7)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8)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 (10)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 (11)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14)课题2 氧气(第一课时) (15)课题2 氧气(第二课时) (17)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17)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19)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21)课题1 水的组成 (21)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23)课题2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26)课题3 水的净化 (27)课题4 爱护水资源 (30)课题5 最轻的气体(拓展性课题) (33)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36)课题1 原子的构成 (36)课题2 元素(第一课时) (40)课题2元素(第二课时) (43)课题3 离子 (44)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 (50)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二课时) (53)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三课时) (54)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55)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55)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56)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57)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58)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60)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60)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一课时) (61)课题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第二课时) (62)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63)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64)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65)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65)课题一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67)课题三燃烧与热量(第一课时) (69)课题三燃烧与热量(第二课时) (70)课题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7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堂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像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要求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完整篇.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_九年级上册_教师教学用书(附课本习题答案及讲解)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像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要求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基本实验 技能
元素化合物知识
教材识 体系的一个单元 ,是后期学习化学反 应的基础。
制备 碳单质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钙
第六单元的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的 方式。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 景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科技。 4:图文并茂,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是 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 知识准备 已经学习:空气成分、对人体呼出气体的 探究、对木炭、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等 稍有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温 室效应、干冰等
学情分析
方法技能 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具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技能 (演示实验,4次学生实验) 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方面不足,可 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培养锻炼学生这方面 的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内容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及二 对氧 环化 境碳 的的 影性 响质 一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碳 的 单 质
碳 的 化 学 性 质
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标准 2.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3.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本单元可供选择 1.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 的学习情景素材 2. 金刚石、石墨和C60 。 一级主题3 二级主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 离子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像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使学生从开始学习化学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建议如下:1.这是一个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题,尽管教材中出现了原子、分子、元素等,但仅仅是作为名词出现,并不要求了解它们的涵义,不要不恰当地把属于后面单元的教学内容提前到这个课题中完成,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可以采用多种媒体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可以放映相关的教学录像带、计算机软件和幻灯片,展示实物、图片和数表等;可以请化学家来畅谈化学和展望化学的未来;也可组织学生分头搜集资料,到课堂上展示和演讲,谈他们对化学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等等。
3.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展览和化工厂等,鼓励学生对专家、工程师等进行访谈,并利用板报等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资料1.我国化学发展前景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
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构成了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化学在我国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从事化学研究的科研机构有近千个,大学的化学系(院)有250多个,石油与石油化工企业有80多万家,加上其他化学化工和相关行业,我国参与化学研究与工作的人员队伍,其规模是国际上少有的。
这正是我国化学科学发展的背景和动力。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其中的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视,农业和食品中的化学问题研究,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上述研究所涉及到的若干基本化学问题及交叉学科将成为21世纪我国化学研究的新方向,成为我国化学家有所作为的突破点。
(1)若干化学基本问题①反应过程与控制化学的中心是化学反应。
虽然人们对化学反应的许多问题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还有更多的问题尚不清楚。
化学键究竟是如何断裂和重组的?分子是怎样吸收能量的?并是怎样在分子内激发化学键达到特定的反应状态的?这一系列属于反应动力学的问题都有待回答,其研究成果对有效控制反应十分重要。
复杂体系的化学动力学、非稳态粒子的动力学、超快的物化过程的实时探测和调控以及极端条件下的物理化学过程都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向生命学习,研究生命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和调控机制,正成为探索反应控制的重要途径,真正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规律将指日可待。
②合成化学未来化学发展的基础是合成化学的发展,21世纪合成化学将进一步向高效率和高选择性发展。
新方法、新反应以及新试剂仍将会是未来合成化学研究的热点。
手性合成与技术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类催化合成研究将会有更大进展。
化学家也将更多地利用细胞来进行物质的合成,并且相信随着生物工程研究的进展,通过生物系统合成我们所需要的化合物之目的能够很快实现,这些将使合成化学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仿生合成也是一个一直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将产生高效的模拟酶催化剂,它们将对合成化学产生重要影响。
③基于能量转换的化学反应太阳能的光电转换虽早已用于卫星,但大规模、大功率的光电转换材料的化学研究则开始不久。
太阳能光解水产生氢燃料的研究,已经受到更大的重视,其中催化剂和高效储氢材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关于植物光合反应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燃料电池的研究也已在一些单位展开并取得进展。
随着石油资源的近于枯竭,近年来对燃烧过程的研究又重新被提到日程上来。
细致了解燃烧的机制,不仅是推动化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键,我国现阶段注重研究催化新理论和新技术,包括手性催化和酶催化等。
④新反应途径与绿色化学我国现阶段研究,一方面注意降低各种工业过程的废物排放、排放废料的净化处理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另一方面重视开发那些低污染或无污染的产品和过程。
因此,化学家不但要追求高效率和高选择性,而且还要追求反应过程的“绿色化”。
这种“绿色化学”将促使21世纪化学发生重大变化。
它要求化学反应符合“原子经济性”,即反应产率高,副产物少,而且耗能低,节省原材料,同时还要求反应条件温和,所用化学原料、化学试剂和反应介质以及所生成产物均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与环境友善。
毫无疑问,研究不排出任何废物的化学反应(原子经济性),对解决地球的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高效催化合成、以水为介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介质的反应研究将会有大的发展。
⑤设计反应综合结构研究、分子设计、合成、性能研究的成果以及计算机技术,是创造特定性能物质或材料的有效途径。
分子团簇,原子、分子聚集体,已经在我国研究多年。
目前这些研究正在深入,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等研究相结合,以获得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结果。
21世纪的化学家将更加普遍地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反应设计,人们有望让计算机按照优秀化学家的思想方式去思考,让计算机评估浩如烟海的已知反应,从而选择最佳合成路线以制得预想的目的化合物。
⑥纳米化学与单分子化学从化学或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纳米级(10-9m)的微粒,其性能由于表面原子或分子所占的比例超乎寻常地大而变得不同寻常。
研究其特殊的光学、电学、催化性质以及特别的量子效应已受到重视。
纳米化学的研究进展将大大促进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另一方面,借助STM/AFM和光摄等技术进行单分子化学的研究,将能观察在单分子层次上的许多不同于宏观的新现象和特异效应,对这些新现象和新效应的揭示可能会导致一些科学问题的突破。
⑦复杂体系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研究21世纪的化学不仅要面对简单体系,还要面对包括生命体系在内的复杂系统。
因此,除了研究分子的成键和断键,即研究离子键和共价键那样的强作用力之外,化学还必须考虑复杂体系中的弱相互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等。
虽然它们的作用力较弱,但由此却组装成分子聚集体和分子互补体系。
这种超分子体系常常具有全新的性能,或者可使通常无法进行的反应得以进行。
基于分子识别观点进行设计、合成及组建新的、有各种功能的分子、超分子及纳米材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而深入研究控制分子的各种作用力,研究它们的本质并深刻了解分子识别,是一个颇具重大意义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
研究分子、分子聚集体的结构以及纳米微粒与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特别是分子电子学的研究在21世纪初将会有较大的进展。
⑧物质的表征、鉴定与测试方法研究反应、设计合成、探讨生命过程、工业过程控制、商品检验等等,都离不开对物质的表征、测试、组成与含量测定等。
能否发展和建立适合于原子、分子、分子聚集体等不同层次的表征、鉴定与测定方法,特别是痕量物质的测定方法,将成为制约化学发展的一大关键。
可以说,上述研究方向的转变,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化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将由此引发这一学科自身在各个层次上的变革,同时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与技术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2)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化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趋势在21世纪将会更加明显。
更多的化学工作者会投身到研究生命、研究材料的队伍中去,并在化学与生物学、化学与材料的交叉领域大有作为。
化学必将为解决基因组工程、蛋白质组工程中的问题以及理解大脑的功能和记忆的本质等重大科学问题做出巨大的贡献。
化学的发展已经、并也将会进一步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会反过来推动化学本身的不断前进。
化学家已经能够研究单分子中的电子过程与能量转移过程,探讨分子间的作用力和电子的运动。
化学家不但能够描述慢过程,亦能跟踪超快过程,而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化学家在更深层次揭示物质的性质及物质变化的规律。
化学家还不断地汲取数学、物理学和其他学科中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方法,非线性理论和混沌理论等将对多元复杂体系的研究产生影响。
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学科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化学计量学,以此实现了用计算机模拟化学过程。
运用量子力学方法处理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按照预定性能要求设计新型分子,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确定新型分子的合成路线,使“分子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合成方法,化学家开始摆脱纯经验的摸索,为材料科学开辟了新的方向。
绿色化学、组合化学、能源化学、天体与地球化学、化学芯片的开发与应用等等,都是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这些交叉领域的研究也将是21世纪化学领域研究的亮点。
化学研究的深入,还将带动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
因为仪器仪表既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也是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我国过去曾忽视对仪器研制,导致了分析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
经过我国科学界和工业界等的共同努力,2010年我们将看到自己研制、生产的分析及测试仪器如:微型气相色谱仪、新型毛细管电泳仪、电化学传感器,还可能出现多功能组合仪器、智能型色谱等,我国的仪器仪表工业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