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号基础知识(三)VGA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基础知识(三)VGA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基础知识(三)VGA视频信号

视频信号基础知识(三)VGA视频信号

1. VGA显示原理

VGA(Video Graphics Array)作为一种标准的显示接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VGA在任何时刻都必须工作在某一显示模式下,其显示模式分为字符显示模式和图形显示模式,而在应用中讨论的都是图形显示模式。

VGA的图形模式分为三类:CGA,EGA兼容的图形模式;标准VGA图形模式;VGA扩展图形模式,后两种图形模式统称为VGA图形模式。文中基于标准VGA模式来实现。工业标准的VGA显示模式为:640×480×16×60。

常见的彩色显示器一般由阴极射线管(CRT)构成,彩色由GRB(Green Red Blue)基色组成。显示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解决,阴极射线枪发出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粉的荧光屏上,产生GRB基色,合成一个彩色像素。扫描从屏幕的左上方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行扫描,每扫完一行,电子束回到屏幕的左边下一行的起始位置,在这期间,CRT、对电子束进行消隐,每行结束时,用行同步信号进行行同步;扫描完所有行,用场同步信号进行场同步,并使扫描回到屏幕的左上方,同时进行场消隐,并预备进行下一次的扫描。VGA显示控制器控制 CRT显示图象的过程如图1所示。

2. VGA信号时序

图2所示是计算机VGA(640×480,60 Hz)图像格式的信号时序图。图2中,V_sync为场同步信号,场周期TVSYNC=16.683 ms,每场有525行,其中480行为有效显示行,45行为场消隐期。场同步信号Vs中每场有1个脉冲,该脉冲的低电平宽度tWV=63μs(2

行)。场消隐期包括场同步时间tWH、场消隐前肩tHV(13行)、场消隐后肩tVH(30行),共45行。行周期THSYNC=31.78μs,每显示行包括 800点。其中,640点为有效显示区,160点为行消隐期(非显示区)。行同步信号Hs中每行有一个脉冲,该脉冲的低电平宽度tWV=3.81 μs(即96个DCK);行消隐期包括行同步时间tWH,行消隐前肩tHC(19个DCLK)和行消隐后肩tCH(45个DCLK),共160个点时钟。复合消隐信号是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号的逻辑与,在有效显示期复合消隐信号为高电平,在非显示区域它是低电平。

图2:VGA时序

3. 实际使用

图3:VGA信号示意图

如上图,是我制作的实际的一帧VGA图像示意图,比上述信号时序图更加形象。

4.结合EDID进行实际说明

以下是从我本地Linux中获取到的EDID片断(位于/var/log/Xorg.*.log中):

(II) NVIDIA(0): Validating Mode "1024x768":

(II) NVIDIA(0): 1024 x 768 @ 75 Hz

(II) NVIDIA(0): Mode Source: X Server

(II) NVIDIA(0): Pixel Clock : 78.75 MHz

(II) NVIDIA(0): HRes, HSyncStart: 1024, 1040

(II) NVIDIA(0): HSyncEnd, HTotal : 1136, 1312

(II) NVIDIA(0): VRes, VSyncStart : 768, 769

(II) NVIDIA(0): VSyncEnd, VTotal : 772, 800

(II) NVIDIA(0): H/V Polarity : +/+

(II) NVIDIA(0): Mode is valid.

其中的参数说明如下:

Pixel Clock:一秒钟可产生多少个像素点;

HRes: 行分辨率,对应于图3中的“有效图像区域”的宽;

HSyncStart:行同步开始标记,对应于图3中的“行同步信号”的左侧,意思是从“有效图像区域”的左侧开始,数多少个像素开始同步;

HSynEnd:行同步结束标记,对应于图3中的“行同步信号”的右侧,意思是从“有效图像区域”的左侧开始,数多少个像素同步结束;

HTotal:一帧VGA画面一共宽多少个像素,其包含“行同步信号”的宽、“行消隐前肩”、“行消隐后肩”和“有效图像区域”的宽。

计算关系:

行消隐后肩宽 = HSyncStart – Hres;

行同步信号宽 = HSyncEnd – HsyncStart;

行消隐前肩宽 = HTotal–HSyncEnd;

类似于“行”的机制,“场”的参数说明如下:

VRes: 高分辨率,对应于图3中的“有效图像区域”的高;

VSyncStart:场同步开始标记,对应于图3中的“场同步信号”的上部,意思是从“有效图像区域”的顶部开始,数多少个像素开始同步;

VSynEnd:场同步结束标记,对应于图3中的“场同步信号”的底部,意思是从“有效图像区域”的底部开始,数多少个像素同步结束;

VTotal:一帧VGA画面一共高多少个像素,其包含“场同步信号”的宽、“场消隐前肩”、“场消隐后肩”和“有效图像区域”的高。

计算关系:

略。

刷新率的计算:

FrameRate = (int)( fPixelClock / (fHTotal * fVTotal) )

音视频VGA信号采集卡自动检测VGA分辨率,能够很好的适应常见的4:3屏或宽屏显示分辨率、刷新率,并能自动将画面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逐行采集1920 x 1440 x60HZ的VGA信号,采集VGA信号分辨率可达逐行高清效果(1920×1080P)。

第08章_数字视频基础

第八章数字视频基础 本章开始讨论视频技术。视频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无论是数字电影与电视,还是网络与移动视频,所有这些应用的核心都是视频技术。从数据形态来看,视频就是图像序列,视频技术的基础当然就是图像处理技术。但是由于视频表现为序列化的数据流,这使得视频的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时间关系也变得十分重要。本章首先介绍模拟视频的基本概念,因为数字视频是从模拟视频转换而来的,对模拟视频的了解会有助于全面把握数字视频技术。其次介绍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是采样格式问题。第三部分对数字视频数据的形态进行分析,这是本章的重点,也体现了本教程的一贯风格。 8.1 模拟视频 模拟视频的典型代表就是模拟电视。模拟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信号采集与处理、网络传输、接收和呈现等等。与其他信息技术类似,数据或信号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本节以电视信号为线索,介绍模拟电视系统的几个关键概念。 8.1.1 扫描 扫描是通过信号去控制显示屏以得到电视图像的过程。从形成图像的方式看,扫描分为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ning)和逐行扫描(progressive scanning)两种。图8-1表示了这两种扫描方式的差别。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都用隔行扫描,而计算机显示图像时一般都采用非隔行扫描。 (a) 逐行扫描 (b) 隔行扫描 图8-1 图像的光栅扫描

在逐行扫描中,电子束从显示屏的左上角一行接一行地扫到右下角,在显示屏上扫一遍就显示一幅完整的图像,如图8-1(a)所示。 在隔行扫描中,电子束扫完第1行后回到第3行开始的位置接着扫,如图8-1(b)所示,然后在第5、7、……行上扫,直到最后一行。奇数行扫完后接着扫偶数行,这样就完成了一帧(frame)的扫描。由此可以看到,隔行扫描的一帧图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奇数行组成,称奇数场(field),另一部分是由偶数行组成,称为偶数场,两场合起来组成一帧图像。因此在隔行扫描中,无论是摄像机还是显示器,获取或显示一幅图像都要扫描两遍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图像。 在隔行扫描中,扫描的行数一定是奇数。如前所述,一帧画面分两场,第一场扫描总行数的一半,第二场扫描总行数的另一半。隔行扫描要求第一场结束于最后一行的一半,不管电子束如何折回,它必须回到显示屏顶部的中央,这样就可以保证相邻的第二场扫描恰好嵌在第一场各扫描线的中间。正是这个原因,隔行扫描的总行数是奇数。 每秒钟扫描多少行称为行频;每秒钟扫描多少场称为场频;每秒扫描多少帧称帧频。 8.1.2 电视制式 全球有三种主要的模拟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式、PAL制式和SECAM制式。 NTSC(N ational T elevision S ystems C ommittee)彩色电视制是1952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定义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式。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采用这种制式。 由于NTSC制式存在相位敏感造成彩色失真的缺点,因此德国(当时的西德)于1962年制定了PAL(P hase-A lternative L ine)制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式。德国和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以及中国大陆、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法国制定了SECAM(法文:Se quential C oleur A vec M emoire)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式。法国、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制式。 NTSC、PAL和SECAM制式都是兼容制式。这里说的“兼容”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黑白电视机能接收彩色电视广播,显示的是黑白图像,另一层意思是彩色电视机能接收黑白电视广播,显示的是黑白图像,这叫向后兼容(或逆兼容)。为了既能实现兼容性而又要有彩色特性,彩色电视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必需采用与黑白电视相同的一些基本参数,如扫描方式、扫描行频、场频、帧频、同步信号、图像载频、伴音载频等等。 (2) 需要将摄像机输出的三基色信号转换成一个亮度信号,以及代表色度的两个色差信号,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进行传送。在接收端,彩色电视机将彩色全电视信号重新转换成三个基色信号,在显示器上重现发送端的彩色图像。 PAL制式信号的主要扫描特性是:(1) 625行(扫描线)/帧,25帧/秒(40 ms/帧) ;(2) 高宽比(aspect ratio):4:3 ;(3) 隔行扫描,2场/帧,312.5行/场;(4) 颜色模型:YUV。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625,分两场扫描。行扫描频率是15625Hz,周期为64μs;场扫描频率是50 Hz,周期为20 ms;帧频是25 Hz,是场频的一半,周期为40 ms。在发送电视信号时,每一行中传送图像的时间是52.2μs,其余的11.8μs不传送图像,是行扫描的逆程时间,同

数字视频技术基础复习题

数字视频技术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MPEG-1视频流采取分层式数据结构,包括视频序列、、图像、 像条、、块共六层。 2、已知HDB3码为-1000-1+1000+l-l+l-100-1+l,原信息代码 为。 3、以在上一帧图像中找到相似的块,这两个宏块之间的位移,称为。 4、数字复接过程中,按各支路信号的交织情况来分,可以分为复 接、复接和复接。 5、视频基本码流(ES)层次结构由视频序列层、、、像条层、 宏块层和。 6、当前宏块与它匹配的宏块之间的差值称为。 7、模拟彩色电视信号,世界存在三种制式,它们分别是制、制 和制。 8、PAL制式彩色电视信号中,为了节省频带宽度,一般将色度信号调制在 -----MHZ的频率上,再安插在信号中。 9、在NTSC制式电视信号中,色度矢量的幅度代表,初 相位代表。 10、标准清晰度电视演播室标准规定,亮度信号每行的取样点 数,取样频率为MH Z。 11、基带传输时,接收波形满足取样值无串扰的充要条件是:仅在本码元的取 样时刻上有,而在其他码元的取样时刻,本码元的值为。 12、准同步复接中一般采用正码速调节,其方式为当缓存器即将读空时,禁止 读时钟输出,使缓存器读出一位,在输出码流中插入一个,可以把码速调高。 13、某一信道传输二进制时,速率为a,如果利用这一信道传输8进制时, 传输速率将是。 14、MPEG-2结构可分为和层,针对不同的环 境,MPEG-2规定了两种系统编码句法,分时是流和流。 15、H.264标准算法在概念上分为2个层次,分别是层和层。 16、H.264除了有I、P、B帧之外,还有2个切换帧,分别是帧 和帧。 17、SDH帧结构由和两大部分组成,他们的字长分别 ()和。 18、在一个STM-1中,可包容的基群个数为。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基础知识详解 视频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比照相技术历史时间短,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最重要的媒体。 由于互联网在新世纪的崛起,使得传统的媒体技术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应运而生了新的多媒体技术。而多媒体技术不仅涵盖了传统媒体的表达,又增加了交互互动功能,成为了目前最主要的信息工具。 在多媒体技术中,最先获得发展的是图片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来源更加广泛,生成速度高生产效率高,加上应用门槛较低,因此一度是互联网上最有吸引力的内容。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视频技术的制作加工门槛逐渐降低,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同时由于视频信息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的先天优势,在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主流。 那么我们就对视频信息技术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模拟时代的视频技术 最早的视频技术来源于电影,电影技术则来源于照相技术。由于现代互联网视频信息技术原理则来源于电视技术,所以这里只做电视技术的介绍。 世界上第一台电视诞生于1925年,是由英国人约翰贝德发明。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套电视拍摄、信号发射和接收系统。而电视技术的原理大概可以理解为信号采集、信号传输、图像还原三个阶段。 摄像信号的采集,通过感光器件获取到光线的强度(早期的电视是黑白的,所以只取亮度信号)。然后每隔30~40毫秒,将所采集到光线的强度信息发送到接收端。而对于信号的还原,也是同步的每隔30~40毫秒,将信号扫描到荧光屏上进行展示。 那么对于信号的还原,由于荧光屏电视采用的是射线枪将射线打到荧光图层,来激发荧光显示,那么射线枪绘制整幅图像就需要一段时间。射线枪从屏幕顶端

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出射线,一直到屏幕底端。然后继续从顶部开始一行一行的发射,来显示下一幅图像。但是射线枪扫描速度没有那么快,所以每次图像显示,要么只扫单数行,要么只扫双数行。然后两幅图像叠加,就是完整的一帧画面。所以电视在早期都是隔行扫描。 那么信号是怎么产生的呢? 跟相机感光原理一样,感光器件是对光敏感的设备,对于进光的强弱可以产生不同的电压。然后再将这些信号转换成不同的电流发射到接收端。电视机的扫描枪以不同的电流强度发射到荧光屏上时,荧光粉接收到的射线越强,就会越亮,越弱就会越暗。这样就产生了黑白信号。 那么帧和场的概念是什么? 前面说到,由于摄像采集信号属于连续拍摄图像,比如每隔40毫秒截取一张图像,也就是说每秒会产生25副图像。而每个图像就是一帧画面,所以每秒25副图像就可以描述为帧率为25FPS(frames per second)。而由于过去电视荧光屏扫描是隔行扫描,每两次扫描才产生一副图像,而每次扫描就叫做1场。也就是说每2场扫描生成1帧画面。所以帧率25FPS时,隔行扫描就是50场每秒。 模拟时代在全世界电视信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电视场的标准有很多,叫做电视信号制式标准。黑白电视的时期制式标准非常多,有A、B、C、D、E、G、H、I、K、K1、L、M、N等,共计13种(我国采用的是D和K制)。到了彩色电视时代,制式简化成了三种:NTSC、PAL、SECAM,其中NTSC又分为NTSC4.43和NTSC3.58。我国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式中的D制调幅模式,所以也叫PAL-D 制式。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百科“电视制式”来详细了解。 另外你可能会发现,场的频率其实是和交流电的频率一致的。比如我国的电网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而电视制式PAL-D是50场每秒,也是50Hz。这之间是否有关联呢?可以告诉你的是,的确有关联,不过建议大家自己去研究。如果确实不懂的同学可以@我。 彩色信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数字视频基础

数字视频基础 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及数字化标准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包括不少技术问题,如电视信号具有不同的制式而且采用复合的YUV信号方式,而计算机工作在RGB空间;电视机是隔行扫描,计算机显示器大多逐行扫描;电视图像的分辨率与显示器的分辨率也不尽相同等等。因此,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包括色彩空间的转换、光栅扫描的转换以及分辨率的统一。 模拟视频一般采用分量数字化方式,先把复合视频信号中的亮度和色度分离,得到YUV或YIQ分量,然后用三个模/数转换器对三个分量分别进行数字化,最后再转换成RGB 空间。 一、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 根据电视信号的特征,亮度信号的带宽是色度信号带宽的两倍。因此其数字化时可采用幅色采样法,即对信号的色差分量的采样率低于对亮度分量的采样率。用Y:U:V来表示YUV三分量的采样比例,则数字视频的采样格式分别有4:1:1、4:2:2和4:4:4三种。电视图像既是空间的函数,也是时间的函数,而且又是隔行扫描式,所以其采样方式比扫描仪扫描图像的方式要复杂得多。分量采样时采到的是隔行样本点,要把隔行样本组合成逐行样本,然后进行样本点的量化,YUV到RGB色彩空间的转换等等,最后才能得到数字视频数据。 二、数字视频标准 为了在PAL、NTSC和 SECAM电视制式之间确定共同的数字化参数,国家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制定了广播级质量的数字电视编码标准,称为CCIR 601标准。在该标准中,对采样频率、采样结构、色彩空间转换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13.5MHz 1、采样频率为f s 2、分辨率与帧率 的采样率,在不同的采样格式下计算出数字视频的数据量: 3、根据f s 这种未压缩的数字视频数据量对于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来说无论是存储或传输都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多媒体中应用数字视频的关键问题是数字视频的压缩技术。 三、视频序列的SMPTE表示单位 通常用时间码来识别和记录视频数据流中的每一帧,从一段视频的起始帧到终止帧,其间的每一帧都有一个唯一的时间码地址。根据动画和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Society of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视频信号基础常识

各种视频信号格式及端子介绍 RF/AV/SVIDEO/YUV/VGA/RGB/RGBS/DVI/HDMI/ 视频信号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显示信号,但您并不一定对各种视频信号有所了解。因为国内用到的视频信号格式和端子非常有限,一般就是复合视频和S端子,稍高级一些的就是色差及VGA。对于那些经常接触国外电器和二手设备的朋友,就会遇到各种希奇古怪的信号端子,我们也经常接到读者这方面的提问。请读者注意:我们这 里所说的视频信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带宽只有5MHz的视频信 号,而是泛指能作为输入输出的显示信号。本文试图把常用视频 信号做一简单叙述,有不全和不对的地方请读者朋友指出。 一、各种视频信号 复合视频信号(Video) 复合视频信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视频信号,它在 一个传输信号中包含了亮度、色度和同步信号。由于彩色编码的 不同,复合视频又有PAL、NTSV、SECAM制式之分。复合视频信号本身的带宽只有5MHz (NTSC制式带宽仅4.5MHz),中间又加了彩色副载波信号(NTSC制为3.58MHz,PAL 和SECAM制为4.43MHz),正好落在亮度信号带宽之内,占去了一部分亮度信号,又造成 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使得复合视频成为最差的视频信 号。复合视频信号一般用RCA插头连接,就是通常说的莲 花插头,见图1。欧洲也用SCART接口,老式的视频设备 也有用BNC插头连接。 S视频信号(S-Video) S视频信号俗称S端子信 号,它同时传送两路信号:亮度 信号Y和色度信号C。由于将亮 度和色度分离,所以图象质量优 于复合视频信号,色度对亮度的 串扰现象也消失。由于S视频信 号亮度带宽没有改变,色度信号仍须解调,所以其图象质 量的提高是有限的,但肯定解决了亮色串扰,消除图象的 爬行现象。S端子用四芯插头,见图2。欧洲也用SCART 插头,老式的视频设备也有用两个BNC插头连接,计算机 显卡也有用七芯插头,其外形与S端子一样,只是又包含 了复合视频信号。 隔行色差信号(Y、Cr、Cb)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一、能源统计介绍 能源统计是对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平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它反映能源的发展水平、利用效益、综合平衡等状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能源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能源的生产、供应有了较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7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32.4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03亿吨,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开采发展迅速,从1980年的143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948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2009年发电量达到3.7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 但能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

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四是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合理。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到70%,而世界平均只有28%,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5%以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4%,而世界平均却占到60%,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占到65%以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过多的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10年“十一五”末,单位能耗降低20%,并将其确定为重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加强能源统计,提供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统计数据,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第三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1 视频的基础知识 在人类接受的信息中,有70%来自视觉,其中视频是最直观、最具体、信息量最丰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VCD、DVD以及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的活动图像等都属于视频的范畴。 摄影机是指用胶片拍摄电影的机器,摄像机是用磁带、光盘、硬盘等作为界质记录活动影像的机器,广泛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家庭及其他各个方面。 摄影机使用胶片和机械装置记录活动影像,所采用的是光学和化学记录方式,摄象机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 1 视频的定义 ?视频(Video)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25或30帧/秒),所以视频又叫作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 ?一帧就是一幅静态画面,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能形运动的图像,每秒钟显示帧数越多,即帧频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 ?根据实验人们发现要想看到连续不闪烁的画面,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少要达到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视频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随时间而变化 ?有与画面动作同步的声音(伴音) ?图像与视频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静止的图片称为图像(Image),运动的图像称为视频(Video)。 ?图像与视频两者的信源方式不同,图像的输入靠扫描仪、数字照相机等设备;视频的输入是电视接收机、

摄象机、录象机、影碟机以及可以输出连续图像信号的设备。 2.视频的分类 ?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视频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 ?模拟视频(Analog Video) ?模拟视频是用于传输图像和声音的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早期视频的记录、存储和传输都采用模拟方式,如在电视上所见到的视频图像是以一种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再用盒式磁带录像机将其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模拟视频的特点: ?以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 ?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 ?使用磁带录象机将视频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传统视频信号以模拟方式进行存储和传送然而模拟视频不适合网络传输,在传输效率方面先天不足,而且图像随时间和频道的衰减较大,不便于分类、检索和编辑。 ?要使计算机能对视频进行处理,必须把视频源即来自于电视机、模拟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等设备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要求的数字视频形式,这个过程称为视频的数字化过程。 ?数字视频可大大降低视频的传输和存储费用、增加交互性、带来精确稳定的图像。 ?如今,数字视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包括直接广播卫星(DBS)、有线电视(如图5.2)、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通信应用均需要采用数字视频。 ?一些消费产品,如VCD和DVD,数字式便携摄像机,都是以MPEG视频压缩为基础的。 数字化视频的优点 ?适合于网络应用 ?在网络环境中,视频信息可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视频数字信号便于长距离传输。 ?再现性好 ?模拟信号由于是连续变化的,所以不管复制时精确度多高,失真不可避免,经多次复制后,误差就很大。

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

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一) 电视的实现,不仅扩大和延伸了人们的视野,而且以其形象、生动、及时的优点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在当今社会,信息与电视是不可分割的。多媒体的概念虽然与电视的概念不同,但在其综合文、图、声、像等作为信息传播媒体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电视中没有交互性,传播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不是数字信号。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数字化、大容量、交互性以及快速处理能力,对视频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传播和存储是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追求的目标。可以说视频是多媒体的一种重要媒体。与视频有关的名词如下: 视像(visual image):电视信号或录像带(videotape)上记录的连续的图像。 伴音(audio):伴随视像的声音信号。 数字视频(digital video):包括运动图像(visual)和伴音(audio)两部分。 一般说来,视频包括可视的图像和可闻的声音,然而由于伴音是处于辅助的地位,并且在技术上视像和伴音是同步合成在一起的,因此具体讨论时有时把视频(video)与视像(visual)等同,而声音或伴音则总是用audio表示。所以,在用到“视频”这个概念时,它是否包含伴音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本章首先介绍模拟视频信号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视频信号的数字化标准,数字视频的几种主要格式MPEG、AVI和MOV,以及格式间的转换。 模拟电视制式及信号 电视系统是采用电子学的方法来传送和显示活动景物或静止图像的设备。在电视系统中,可以说视频信号是连接系统中各部分的纽带,其标准和要求也就是系统各部分的技术目标和要求。电视的发展前景是数字彩色电视,数字视频系统的基础是模拟视频系统,而彩色电视又是在黑白电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黑白电视信号 一、电视原理:电视同样也是采用动画的视觉原理构造而成的,其基本原理为顺序扫描和传输图像信号,然后在接收端同步再现。电视图像扫描是由隔行扫描组成场,由场组成帧,一帧为一幅图像。定义每秒钟扫多少帧为帧频;每秒钟扫描多少场为场频;每秒钟扫描多少行为行频。 二、场频和帧频:我国的电视画面传输率是每秒25帧、50场。25Hz的帧频能以最少的信号容量有效地满足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50Hz的场频隔行扫描,把一帧分成奇、偶两场,奇偶的交错扫描相当于有遮挡板的作用。这样,在其它行还在高速扫描时,人眼不易觉察出闪烁,同时也解决了信号带宽的问题。由于我国的电网频率是50Hz,采用50Hz的场刷新率可以有效地去掉电网信号的干扰。 三、全电视信号:电视信号中除了图像信号以外,还包括同步信号。所谓同步是指摄像端(发送端)的行、场扫描步调要与显像端(接收端)扫描步调完全一致,即要求同频率、同相位才能得到一幅稳定的画面。一帧电视信号称为一个全电视信号,它又由奇数场行信号和偶数场行信号顺序构成。 四、分解率:电视的清晰度一般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解率来表示。垂直分解率与扫描行数密切相关。扫描行数越多越清晰、分解率越高。我国电视图像的垂直分解率为575行或称575线。这是一个理论值,实际分解率与扫描的有效区间有关,根据统计,电视接收机实际垂直分解率约400线。 水平方向的分解率或像素数决定电视信号的上限频率。最复杂的电视图像莫过于黑白方块交错排列的图案,而方块的大小由分解率决定。根据这种图案,可以计算出电视信号逐行扫描时的信号带宽约为10MHz;而隔行扫描时的信号带宽约为5MHz。我国目前规定的电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能源统计基础知识 一、能源统计介绍能源统计是对能源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平衡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统计。它反映能源的发展水平、利用效益、综合平衡等状况,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能源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管理提供可靠资料,同时也为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能源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能源的生产、供应有了较快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9.7 亿吨标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产量32.4 亿吨,列世界第一位,原油产量2.03 亿吨,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气开采发展迅速,从1980 年的143 亿立方米提高到2010 年的948 亿立方米,列世界第六位,2009 年发电量达到3.7 万亿千瓦时,均列世界第二位。 但能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 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 ,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二是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消费量较大,所以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

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三是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四是能源消费结构虽然有所优化,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合理。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量占到70% ,而世界平均只有28% ,一些发达国家都在25% 以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4% ,而世界平均却占到60%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占到65% 以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急剧增加,过多的煤炭消费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压力。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到2010 年“十一五”末,单位能耗降低20% ,并将其确定为重要经济指标和约束性指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加强能源统计,提供全面科学的节能降耗统计数据,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 年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能源统计的指标体系、考核体系。温家宝总理在2006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反复强调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能源统计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统计部门的光荣使命。2005 以来,在

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的区别

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的区别 视频信号可分为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两大类。 模拟视频是指每一帧图像是实时获取的自然景物的真实图像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都属于模拟视频的范畴。模拟视频信号具有成本低和还原性好等优点,视频画面往往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它的最大缺点是不论被记录的图像信号有多好,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之后,信号和画面的质量将大大的降低;或者经过多次复制之后,画面的失真就会很明显。 数字视频信号是基于数字技术以及其他更为拓展的图像显示标准的视频信息,数字视频与模拟视频相比有以下特点: (1)数字视频可以可以不失真的进行无数次复制,而模拟视频信号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误差积累,产生信号失真。 (2)模拟视频长时间存放后视频质量会降低,而数字视频便于长时间的存放。 (3)可以对数字视频进行非线性编辑,并可增加特技效果等。 (4)数字视频数据量大,在存储与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压缩编码。 随着数字视频应用范围不断发展,它的功效也越来越明显。 -------------------------------------------------------------------------------- 模拟摄像机 模拟摄像机所输出的信号形式为标准的模拟量视频信号,需要配专用的图像采集卡才能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模拟摄像机一般用于电视摄像和监控领域,具有通用性好、成本低的特点,但一般分辨率较低、采集速度慢,而且在图像传输中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所以只能用于对图像质量要求不高的机器视觉系统。常用的摄像机输出信号格式有: pal(黑白为ccir),中国电视标准,625行,50场 ntsc(黑白为eia),日本电视标准,525行,60场 secam s-video 分量传输 模拟跟数字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1、前端。 模拟:只有模拟摄象机即可,视频没有经过压缩,图象质量好,但占用资源极多,存储和检索不方便,反复查看录像会造成录像效果越来越差。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数字视频技术总复习题

数字视频技术总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填空题 1 摄像机在拍摄时,通过光敏器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就是(RGB)信号。 2 模拟彩色电视机的制式主要有(NTSC制、PAL制和SECAM制);中国、朝鲜等国家采用(PAL)制式彩色电视机标准。 3 电视机的扫描方式有(隔行扫描和非隔行扫描(逐行扫描))之分。 4 行频f H是指(每秒钟扫描多少行);场频f f是指(每秒钟扫描多少场);每秒扫描多少帧称为(帧频)f F。 5 PAL制式电视的场扫描频率是(50 Hz),周期为(20 ms);帧频是25 Hz,是场频的(一半),周期为(40 ms)。 6 彩色电视中,用Y、C1, C2彩色表示法分别表示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C1,C2的含义与具体的应用有关。在NTSC彩色电视制中,C1,C2分别表示(I、Q)两个色差信号;在PAL彩色电视制中,C1,C2分别表示(U、V)两个色差信号;在CCIR 601数字电视标准中,C1,C2分别表示(Cr,Cb)两个色差信号。 7 电视图像数字化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复合彩色电视图像中分离出彩色分量,然后数字化);另一种是(用一个高速A/D转换器对彩色全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然后在数字域中进行分离,以获得所希望的YCbCr,YUV,YIQ 或RGB分量数据)。 8 NTSC制、PAL制和SECAM制共同的电视图像采样频率是fs=(13.5MHZ)。 9 目前数字电视图像使用(MPEG-2)video标准。 10 目前传输数字电视的主要方式是(卫星,地面广播和电缆);用它们传输的电视分别称为(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 11 数字彩色电视机的制式主要有(ATSC DTV、DVB和ISDB)。中国等国家采用(欧洲DVB)制式数字彩色电视机标准。 12 数字电视的视频接口主要有(DVI、HDMI、UDI和DisplayPort)四种接口。 13 模拟电视信号转换为数字电视信号的过程是(模拟/数字转换编码过程),称可为(PCM调制脉冲编码调制),由(A/D转换器实现)。数字电视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则称(PCM解调过程),由(D/A转换器实现)。 14全数字电视系统的信源编码采用(MPEG-2标准对数字化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其目的是(降低数字信号的传输码率)。 15全数字电视系统压缩编码后的数字视频信号在调制前,为了保证在传输工程中尽可能减少差错,通常还要加入(用于纠错的RS码和卷积码)。其目的是(提高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可靠性)。 16 为了在编码中实现最大的压缩比,MPEG使用三种类型的图像,分别是(I 帧、P帧和B帧)。 17 VCD视频压缩采用(MPEG-1)标准,图像分辨率为(352×240);DVD视频压缩采用(MPEG-2)标准,图像分辨率为(720×480). 18 信息熵表示的是(信源产生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熵越大,不确定度越大,所含信息越多。

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

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 刘怀林 数字视音频的大潮已经向我们涌来。数字小岛、数字视音频中心、数字转播车已陆续在我国不少电视台出现。甚至数字播出与发射已不再是纸上谈兵。数字化及计算机化将引起电视技术领域的极大变革。本文将从一个非常小的侧面谈一下这个数字大潮。因为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在系统设计与安装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目前,设备间、系统间的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多使用串行信号。其接口为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这是因为该方式较简单易行。传送距离较远。因此本文所谈的数字信号的传输实质上就是串行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 数字视频信号的传输在某种意义上讲与模拟信号相似。分为同轴电缆传送,三同轴传送和光纤传送三种。 但由于两者信号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其处理手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同轴电缆传送 在数字环境中,设备间、系统之间的数字视频信号的传送多采用同轴电缆,其接口为SDI。它由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串行数据发送: 串行数据发送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将数字视频并行信号变成串行信号,通过扰频(scrambler)和NRZI(NonreturntoZeroInverfed)编码,可限制信号的直流成份,前者还有利于接收端回收时钟信号。图2是其示意图: 我们知道,数字分量并行数据率为27MB/秒,10比特。当变成串行数据时,27MHZ10倍频成为270MHZ时钟。在并──串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就变成了270Mb/s的串行数据。 2、电缆和连接器 目前模拟环境下使用的高质量视频电缆可以运行于数字系统。模拟环境下的视频电缆从直流到10MHZ都呈现很低的阻抗。这在数字领域也是需要的。但由于串行数字信号频率很高,这种电缆传输对数字视频信号将有明显的衰减。由于SDI接收端设有自动电缆均衡,另外串行数字信号对这种衰减不敏感。因此现在使用的优质电缆原则上可用于数字环境。为了更好地传输数字视频信号。电缆厂家已生产出专门为串行数字信号设计的新的低耗泡沫介质电缆。比目前电缆更细、更柔软,并且对数字信号有更好的电特性。如Belden1505A。有关连接器,直至目前,视频电缆采用BNC连接器。阻抗为50欧姆。而同轴电缆阻抗为75欧姆。这种看上去不合理的现象为什么能保持至今呢?其主要原因是在视频信号所涉及的频率率上。这种失配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在数字视频信号频率很高的情况下会不会引起脉冲畸变或比特率误差呢?经测试表明,只要接收端输入阻抗看上去为75欧姆。这种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