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局解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医学课件)局部解剖胸部

胸部淋巴结结核
胸部淋巴结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 结肿大、疼痛等症状,可伴有发热、盗汗等全身症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胸壁
胸壁的构成
胸骨
是胸壁最上部的骨骼,位于锁骨下方,与 两侧肋骨相连。
胸椎
是位于背部较上部的骨骼,与肋骨通过关 节相连。
肋骨
是长条形的骨头,分为前侧的肋软骨和后 侧的肋骨体。
肌肉
胸壁肌肉包括肋间肌、膈肌、胸大肌、胸 小肌等,主要协助呼吸运动和胸部保护。
胸壁的肌肉与神经
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主 要作用是协助吸气和呼气。
纵膈的相关疾病
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胸骨 后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等。
炎症
如急性纵膈炎、慢性纵膈炎等,可 由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
血管病变
如主动脉瘤、腔静脉阻塞等,可导 致血液循环障碍。
其他疾病
如神经病变、结核病、囊肿等,均 可发生在纵膈。
05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
胸部淋巴结的分布与结构
淋巴管的分布与作用
淋巴管的分布
淋巴管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与血管伴行 ,分为浅、深两组。浅组位于皮下组织内 ,深组位于深部组织内。
VS
淋巴管的作用
淋巴管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通道,可将组 织液中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回收到 血液中,同时将代谢废物和病原微生物运 输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被清除。
胸部淋巴结与淋巴管的相关疾病
作用
胸部还参与呼吸运动,辅助肺部进行呼吸,并维持身体姿势 和外观。
胸部的相关疾病
01
02
03
肺炎
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常 见的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 性肺炎。

局部解剖学10胸部课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课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5
胸膜腔穿刺:
在胸前外侧壁应 在肋间隙中部进 针,以免伤及肋 间血管神经。
在胸后壁应稍靠 下位肋骨上缘进 针。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6
胸膜腔穿刺: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7
(四)胸廓内血管
胸廓内动脉 胸廓内静脉 胸骨旁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8
(五)胸内筋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9
2.壁胸膜的分部
分4 部: 肋胸膜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0
壁胸膜 parietal pleura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胸膜顶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31
肋胸膜被覆在肋骨、胸 骨、肋间肌、胸横肌及 胸内筋膜等结构内面的 浆膜。
膈胸膜附于膈上面并 与其紧密结合
贴附于胸廓内面。向上覆盖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 上膜;向下贴于膈上面,称膈上筋膜。
胸膜腔手术入路: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胸廓外肌层、 切断肋骨或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19
第三节 膈 diaphragm
位置和分部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20
分部 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 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
肺门:肺的内 侧面中央凹 陷的长椭圆 形区域。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6
肺根:
出入肺门的主支气 管、肺动静脉、支气管 动静脉、淋巴管、神经 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构成肺根。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47
肺根结构的排列:
从前到后,左右肺都为: 肺静脉 肺动脉 支气管
•局部解剖学)10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

局解资料(胸部)一、名词解释1.乳房悬韧带(1)位置:在乳腺的腺叶之间,一端连于乳房的皮肤,另一端连于胸肌筋膜。

(2)构成:致密的纤维束。

(3)作用:对乳腺起固定作用。

(4)临床意义:乳腺癌时,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使乳房皮肤出现凹陷,呈“橘皮样变”。

2.锁胸筋膜(1)位置: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三者之间的深筋膜。

(2)穿经结构:有胸肩峰动脉的分支、胸外侧神经、头静脉和淋巴管等穿过。

3.胸膜腔(1)构成: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围成的腔隙。

(2)特点:左右各一,互不相通,密闭,为负压,有少量浆液。

4.肺韧带(1)位置:在肺根下方。

(2)构成:脏、壁胸膜的移行部分。

(3)作用:有固定肺的作用,当人工呼吸时,由于韧带的附着,肺固定于纵膈而被压向内侧。

5.心包裸区(1)位置:心包前壁仅在左侧第4-6肋软骨前端距胸骨侧缘2-2.5cm 处直接与胸前壁相邻的区域,此区域无胸膜覆盖。

(2)临床意义:是心包穿刺及注射急救药物之处。

6.食管静脉丛(1)位置:在食管壁的粘膜下层和食管周围。

(2)注入:奇静脉、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3)临床意义:此丛向下与胃左静脉属支有丰富吻合,当门静脉高压时,经此途径建立门-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而使食管静脉丛血流量加大,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7.动脉导管三角(1)位置: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

(2)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

(3)临床意义: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重要标志。

二、问答题1.乳房在结构上有哪些特征?乳房脓肿切开引流时如何选择手术切口?(1)乳房结构特征:乳房在结构上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又分若干小叶。

每一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

(2)乳房脓肿手术切口的选择: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作放射状切口,避免损伤过多腺组织和输乳管,并注意分离结缔组织间隔,以利引流。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九)胸部局解

(二十九)胸部局解问:试述第四胸椎下缘平面(胸部)的解剖结构?(中大2001)答:胸骨角 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

该角两侧平对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标志。

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纵隔内一些重要器官在此平面行程和形态改变,如主动脉弓与升、降主动脉的分界,气管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等。

1.胸壁的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一)皮肤胸前、外侧区皮肤较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的活动性。

胸前部皮肤面积大,颜色和质地与面部相近,可用于颌面部创伤的修复。

(二)浅筋膜浅筋膜内含脂肪、皮神经、浅血管、浅淋巴管和乳腺。

1.皮神经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部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约2-4支,属于颈丛皮支,自颈丛发出后向下跨越锁骨的前面,分布于胸前区上部和肩部皮肤。

(2)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在腋前线附近(或腋中线)发出外侧皮支,分布于胸外侧区和胸前区外侧部皮肤;在胸骨两侧发出前皮支,分布于胸前区内侧部皮肤。

肋间神经的皮支分布具有两个特点: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自上而下按神经序数排列,第2肋间神经皮支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的皮肤,其外侧皮支分出肋间臂神经分布于臂内侧部皮肤,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至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至肋弓平面。

根据皮神经的阶段性分布,可判断麻醉平面和脊髓损伤节段。

②重叠分布,相邻的三条皮神经互相重叠,共同管理一带状区的皮肤感觉。

一条肋间神经受损,其分布区的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在相邻两条肋间神经受损时,才出现这一共同管理带状区的感觉障碍。

2.血管(1)动脉:主要是胸廓内动脉、肋间后动脉和腋动脉的分支(如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在距胸骨侧缘约1cm处穿出,一般与肋间神经前皮支伴行,分布至胸前区内侧部。

肋间后动脉的前、外侧穿支:与肋间神经前、外侧皮支伴行,分布于胸前、外侧区的皮肤、肌和乳房。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PPT课件

胸部局解的影像学研究
总结词
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在胸部局解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胸部 局解的影像学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位置、范围和性质,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
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胸部局解的临床治疗研究
总结词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VS
详细描述
胸部局解的知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手术技巧和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胸部损伤的救治
胸部损伤是常见的急症之一,需要及时救治。通过对胸部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位置 关系的了解,医生可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
在救治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与肋骨相 连,形成胸廓,对胸腔起 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胸壁的肌肉结构
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起自锁骨、 胸骨和肋骨,止于肱骨结 节间沟,主要作用是使上 臂屈、内收和旋内。
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起自第 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 主要作用是使肩胛骨向前 下方运动。
肋间肌
位于肋骨之间,包括肋间 外肌和肋间内肌,主要作 用是使肋骨运动,协助呼 吸。
03
胸腔器官与功能
肺部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细描述
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部 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和支气管,肺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和淋巴管等。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核心
详细描述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心脏内部由四个腔室 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得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生命活动。

11胸部局解

11胸部局解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因膈向上隆凸, 因膈向上隆凸,故胸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腹腔上部脏器紧贴膈 下方, 下方,被胸壁下部覆 盖。 胸下部损伤时, 胸下部损伤时,除累 及胸腔外, 及胸腔外,还可能会 累及腹腔脏器(胸腹 累及腹腔脏器 胸腹 贯通伤) 贯通伤
返回
样征” 样征
乳房后隙
乳房基底面的浅筋膜深 层与胸肌筋膜间有一间 隙。 乳腺癌如侵及此间隙, 病变部分即固定于胸前 固定于胸前 壁而不易移动。 壁而不易移动 此间隙若感染化脓,则 形成乳房后脓肿,切开 引流时,须在乳房下缘 作弧形切口。
返回
乳房血供: 乳房血供
乳房外侧份有 较为 粗 大的 胸 外侧 动脉分支以及第3~ 5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肺根由支气管、肺动脉、 肺门 肺根 ( 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 脉以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等 上叶 组成。 由前向后: 、 、 由前向后 V、A、支 水平裂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斜裂 、 左: A、支、V 中叶 右: 支、A、V 、 下叶
肺尖 肺门 水平裂 斜裂 肺底
返回
肺尖 上叶 肋面 斜裂 心切迹 下叶
返回
胸膜的神经 胸膜的神经 壁胸膜由脊神经支配。肋间神经分布于肋胸膜 和膈胸膜的周围部分,膈神经分布于胸膜顶、纵隔 胸膜和膈胸膜中央部。对机械刺激敏感,痛阈低,定位 准确,胸膜炎时可引起胸腹或颈肩痛(牵涉性痛 ) 。 脏胸膜由肺丛的内脏感觉神经支配。
返回
四、肺
位置 形态 肺内支气管 和肺段
返回
返回
乳房的淋巴
女性乳房的淋 巴管十分丰富,互 相吻合成网,可分 浅、深二组。 浅组位于皮内和 浅组 皮下; 深组位于乳腺小 深组 叶周围和输乳管壁 内,两组有广泛吻 合。

胸部局部解剖

胸部局部解剖
上方为主动脉弓及 其分支:左锁 骨动脉和左颈 总动脉。
纵膈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 脉弓丄缘与脊柱前面 围成食管上三角,内 有胸导管和食管胸段 上部;
胸主动脉、心包和膈 围成食管下三角,内 有食管胸段下部。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 弓前方下行,发出左 喉反神经,绕主动脉 弓至其后方上行。
纵膈右侧面观
肋间外肌:肋间隙 浅层,肌纤维斜向 前下,自肋结节至 肋骨前端接肋间外 膜。
肋间内肌:肋间外 肌深面,从胸骨侧 缘至肋角接肋间内 膜。
肋间最内肌:肋间 内肌深面,肌纤维 方向与肋间内肌相 同,存在于肋间隙 中部1|3处,肋间 血管神经直接与其 内面胸内筋膜相贴。
肋间肌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动脉 上支 肋间后静脉
剑突:剑胸结合,平对第九胸椎。
锁骨和锁骨下窝:窝深处有腋动 静脉和臂丛经过,可摸到肩岬骨 喙突。
肋和肋间隙; 肋弓和胸骨下角
乳头:肋中线与第四肋间隙相交 处(男性)
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标志线
胸壁
胸壁旳层次构 造
胸膜反折线
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部位,前 界、后界有主要临床意义。
胸膜前界:肋胸膜前缘胸膜前 缘反折线。在第2-4胸肋关节间 相互靠拢,而上下分开,形成 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上方为 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为 心包三角,内有心包、心。
胸腔穿刺常选部位: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主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韧带
支气管肺段
肺旳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肺动静脉 功能性血管

局解胸部知识点

局解胸部知识点
2.胸壁的层次
①皮肤
②浅筋膜
动脉,胸廓内A的穿支、肋间后A的外侧穿支、胸肩峰A分支、胸外侧A分支。
静脉,胸腹壁静脉(起自脐周静脉网,在胸外测区上部汇成胸外侧静脉,注入腋静脉)
皮神经
③深筋膜
④胸廓外侧肌
第一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第二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前锯肌
⑤胸廓及肋间肌
肋间肌分为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10.中纵膈
①心包的毗邻:
前壁:与胸膜、肺、胸骨、第2~6肋软骨为邻。是心内注射和心包穿刺的结构基础
心包裸区直接与左侧第4~6肋软骨、胸骨体下部相邻。
后面:主支气管、食管、胸主A、奇V和半奇V等
两侧:纵隔胸膜、膈N、心包膈血管
下面:下腔V和膈。上方:升主A、肺A干和上腔V。
②心的体表投影:
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cm。
后方7: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主动脉、右肋间后动脉、食管后丛。
左侧5: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份
右侧1:奇静脉弓
②胸导管:
行径:平12胸椎下缘高度起于乳糜池,经主A裂孔入胸腔,在胸主A与奇V之间上行,至第5胸椎高度斜行向左,沿食管左缘与左纵隔胸膜之间上行至颈部, 平第7颈椎弯向前下,注入左V角。胸导管上段与左纵隔胸膜、下段与右纵隔胸膜相邻(食管后隐窝)。
上 方
主A弓、左颈总A、左锁骨下A
奇V弓、右头臂V、上腔V、气管、食管
下 方
下腔V
9.①上纵膈内器官和结构的排列关系::
前层(胸腺静脉层):胸腺、头臂V、上腔V
中层(神经动脉层):主A弓及其分支、膈N、迷走N
后层(管层):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膈的功能
主要呼吸肌,收缩时助吸气;膈肌松弛时, 助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可使腹压增高,协助 排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
返回
三、胸腔及其内容
胸腔 thoracic cavity 是由 胸壁和膈围成的空腔,内衬 以胸内筋膜。 胸膜 pleura 是一簿层浆 膜分为: 脏胸膜visceral pleura紧贴 于肺的表面并伸入肺叶间裂 内。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 衬于 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侧 面。
胸部以胸廓为支架。 胸廓与附于其上的软 组织共同构成胸壁。 胸壁与膈围成胸腔。
因膈向上隆凸,故胸 壁下界比胸腔下界低; 腹腔上部脏器紧贴膈 下方,被胸壁下部覆 盖。
胸下部损伤时,除累 及胸腔外,还可能会 累及腹腔脏器(胸腹 贯通伤)
骨性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角:
相当第2肋,肋 骨计数标志
右肺根前方:上腔静脉,心包、右心 房、右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奇静脉和右迷走神经 上方:奇静脉弓跨过 下方:肺韧带。 返回
左肺根前方:左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后方:胸主动脉和左迷走神经 上方:主动脉弓跨过 下方:肺韧带。

返回
肺 段
◆支气管肺段由肺段
支气管的分支与所属
的肺组织构成。
◆呈锥形 ,尖朝向肺门
返回
肋间血管 和神经

1. 肋 间 动 脉
分肋间后 动脉和肋间前 支。第1和第2 对肋间后动脉 来自锁骨下动 脉的肋颈干, 第3 ~11 肋间后 动脉和肋下动 脉由胸主动脉 发出。肋间前 支来源于胸廓 内动脉和肌膈 动脉。
返回
肋间后动脉初 行于肋胸膜与肋间 内肌之间,横行向 外,约在肋角处分 出一较小的下支沿 下位肋上缘前行; 而本干即为上支在 上位肋下缘前行于 肋间内肌与肋间最 内肌之间。
肋骨切除术 时,应沿肋缘顺 肋间内、外肌纤 维方向剥离骨膜 ,即沿肋下缘从 前向后,沿肋上 缘从后向前剥离
返回
肋间隙:
肋间外肌 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降肋助呼气
肋骨切除术时, 应沿肋缘顺肋间内、 外肌纤维方向剥离骨 膜,即沿肋下缘从前 向后,沿肋上缘从后 向前剥离。
返回
肋间最内肌
位于肋间内肌深 面,肌纤维方向与肋 间内肌相同,二肌间 有肋间血管神经通 过。 该肌薄弱不完整, 仅存在于肋间隙的中 1/3部,而前、后部 无此肌,故肋间血管 神经直接与其 内面 的胸内筋膜相贴。 当胸膜感染时,可刺激神经引起肋间神经痛。
胸部局解
基本内容
◆ 胸壁和乳房 ◆ 膈
◆ 胸腔、胸膜、胸膜腔
◆ 肺
◆ 纵隔
胸部 thorax
位于颈部和腹部 之间。 上界为颈静脉切 迹、锁骨上缘、肩 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 连线; 下界为剑突、两 侧 肋 弓 、 第 11 、 12 肋 前 端 至 第 12 胸 椎 棘突的连线; 两侧上部以三角 肌前、后缘上份和 腋前、后襞下缘的 连线与上肢分界。
◆段间有 V通行 ,为肺 段切除的标志 ◆左肺8~10个; 右肺10个
返回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主支气管
返回
尖段 后段
前段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肺的血管
功能血管:组
成肺循环的肺动、
静脉,起气体交换 作用 营养血管:属 于体循环的支气管
动、静脉、供给肺
的营养物质
返回
肺的淋巴管 ◆肺淋巴管很丰富 ◆分浅、深二组
胸骨体及剑突 肋弓
一、胸 壁
thoracic wall
皮肤
浅、深筋膜
胸上肢肌、腹肌
上部
胸廓、肋间组织
及胸内筋膜等
返回
返回
返回
乳房breast
由乳腺、脂肪组织 和皮肤组成。 ◆外形、位置和范围 青春期女性乳房呈半 球形,其基底位于第 2~6肋高度,在浅筋
膜浅、深二层之间。
返回
乳头 输乳管
返回
2. 肋间后静脉与肋间动脉伴行,向后右侧汇入奇 静脉,左侧汇入半奇静脉或副半奇静脉
返回
3. 肋间神经 即胸神经的前支, 下5对肋间神经 及肋下神经则斜向下 内,进入腹前外侧壁, 分布于腹壁的肌、皮 肤和腹膜壁层。 排列次序: ◆肋角内侧:位于肋 间隙的中间,其上 下排列次序不定 ◆肋角前方,自上而下:静脉、动脉、神经,并分别发出下支行 于下位肋的上缘。
返回
肋胸膜 脏胸膜 胸膜腔
肋膈隐窝
胸膜顶
心包腔 纵隔胸膜 膈胸膜
肋胸膜 脏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腔
心包腔
胸膜腔
脏、壁胸膜在肺根处 互相移行,共同围成左、 右各一的密封腔隙。 ◆腔内含少量浆液 ◆无脏器 ◆腔内为负压 ◆胸膜隐窝 1.肋膈隐窝 直立时胸 膜腔的最低处 2.肋纵隔隐窝 左侧与 左肺心切迹相对处更 为明显
乳房各部的淋巴流向:
③乳房下内侧部的淋巴:与
腹前壁上部及膈下的淋巴管
相吻合,与肝上面的淋巴管 相联系。 ④乳房深部的淋巴:穿胸大、 小肌直接注入尖淋巴结。
⑤乳房浅淋巴网:两侧乳房可
借浅淋巴网相互交通。
返回
多乳头畸形
多乳房
返回
返回
胸壁肌层
返回
肋间隙:
肋间外肌 提肋助吸气 肋间内肌 降肋助呼气
返回
◆肋间隙后部进行胸膜腔穿刺,进针部位应在下位 肋的上缘。 ◆肋间隙前部穿刺,为避免损伤其下支,进针部位 应在肋间隙的中间 返回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椎动脉
颈总动脉 甲状腺下动脉
甲状颈干 锁骨下动脉
肋颈干
第一肋
腋动脉 胸廓内动脉 肋间内膜 肋间内肌 奇静脉 肋间后静脉 肋间后动脉 肋间外肌 胸廓内动脉 交感干神经节
返回
胸内筋膜
胸内筋膜是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膜,衬于肋
和肋间肌内面。
胸内筋膜向下覆于膈的上面,称膈胸膜筋膜
,向上覆于胸膜顶上面,称胸膜上膜 , 即Sibson膜 。
返回
二、 膈diaphragm
位置 位于胸腹之间。 分部 膈的中央部为腱膜, 称 中心腱, 周围部为肌纤维。 1. 胸骨部 起自胸骨剑突 的后面,为一对小肌束。 2.肋部 宽大,起自下6对 肋及肋软骨的内面。在肋部 与胸骨部之间,有一个三角 形区,仅有胸内筋膜及腹内 筋膜覆盖而无肌纤维,称胸 肋三角,有腹壁上血管通过。
浅组位于皮内和
皮下; 深组位于乳腺小 叶周围和输乳管壁 内,两组有广泛吻 合。
返回
乳房各部的淋巴流向:
①乳房外侧和上部的淋巴:→
胸大肌下缘的胸肌淋巴结→
腋中央淋巴结 → 腋尖淋巴结 。 ②乳房内侧部的淋巴:胸骨旁 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或 在右侧直接注入右淋巴导管, 左侧直接注入胸导管。
返回
肺尖 肺门 肺动脉 主支气管 肺静脉
肺尖 上叶
肋面
斜裂 心切迹 下叶
肺底
水平裂 斜裂
肺底
返回
前缘 心切迹
后缘
下缘


第二肺门 各肺 叶的叶支气管和 肺血管的分支或 属支等结构出入 肺叶处
返回
毗 邻
臂丛 交感干 右迷走神经 交通支 右主支气管 肋间后动脉 肋间神经 奇静脉 胸导管 内脏大神经 颈内静脉 锁骨下动脉 颈总动脉 锁骨下静脉 上腔静脉 迷走神经 心包膈动脉 膈神经 喉返神经 右肺动脉 左肺动脉 支气管肺(门) 淋巴结 膈神经 心包 心包膈动脉 右肺静脉 左肺静脉 食管 心包 膈 食管 纵隔后淋巴结 膈 肋间神经 食管 锁骨下动脉 胸导管 交感干 肋间后动脉 支气管支 左主支气管 交感干神经节 食管支 半奇静脉 主动脉胸部 内脏大神经
返回
膈的血管 膈的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膈 上、膈下动脉、心包 膈动脉与肌膈动脉。 其伴行静脉分别汇入 上、下腔静脉。 膈的淋巴 主要 回流至膈上、膈下淋 巴结。
返回
返回
膈的神经
颈丛的膈神经
(C 3~5)支配。
返回
膈的神经 右膈神经穿中心腱,左膈神经穿肌部。
返回
膈的神经
◆来自颈丛的膈神经(C 3~5)支配。混合性; ◆右膈神经穿中心腱,左膈神经穿肌部; ◆膈神经在膈上方分支至膈的各部,除运动纤维 外,还含感觉纤维分布于膈中央部上方和下方的 胸膜及腹膜; ◆右膈神经还分布至肝和胆囊; ◆膈的外周部的上面和下面的胸膜和腹膜则接受下6 对胸神经的支配; ◆损伤后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胆道、胃底病变刺激产生呃逆(hiccup); ◆副膈神经44.8%,左侧多见。 返回
准确,胸膜炎时可引起胸腹或颈肩痛(牵涉性痛 ) 。
脏胸膜由肺丛的内脏感觉神经支配。
返回
四、肺
位置
形态
肺内支气管
和肺段
返回
肺门 肺根由支气管、肺动脉、 ( 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
脉以及神经、淋巴结、淋巴管等 上叶 组成。 由前向后: V、A、支 水平裂 自上而下: 斜裂 左: A、支、V 中叶 右: 支、A、V 下叶
返回
壁胸膜 分部
1.肋胸膜 贴于胸壁内面。 2.膈胸膜 覆盖于膈上面。 3.纵隔胸膜 肺根下方延伸形成双层的 肺韧带 4.胸膜顶 随肺尖突向颈根部,因无 胸廓保护,在颈部胸膜顶 的表面有一层特别增厚由 胸内筋膜延续而来的筋膜 覆盖。
返回
胸膜的配布
脏、壁层两层之 间的间隙称胸膜 腔。
壁胸膜的分部 胸膜顶 肋胸膜 膈胸膜 纵膈胸膜
层与胸肌筋膜间有一间 隙。
乳腺癌如侵及此间隙,
病变部分即固定于胸前
壁而不易移动。
此间隙若感染化脓,则
形成乳房后脓肿,切开 引流时,须在乳房下缘 作弧形切口。
返回
乳房血供:
乳房外侧份有 较为 粗 大的 胸 外侧 动脉分支以及第3~ 5肋间后动脉的穿支
返回
乳房的淋巴
女性乳房的淋 巴管十分丰富,互 相吻合成网,可分 浅、深二组。
脉的分支,壁胸膜则来自于肋间后动脉、胸廓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