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知识:犯罪构成的概念

合集下载

五、犯罪构成

五、犯罪构成

但是,这些情况对于判断这个人是否构成 犯罪,不具有任何价值。因为,行为人脸 黑或脸白对于其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是没 有影响的,我们不能因为行为人脸黑就认 为他构成抢劫罪,也不能因为行为人脸白 就不构成抢劫罪,抢劫罪对于行为人的脸 色没有任何限制。所以说,脸黑或脸白对 于判断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不具有刑法 上的意义。
二、犯罪构成要件
(一)犯罪构成的要件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 按照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构成要件 分别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 分别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要件、犯罪 主体和犯罪主观要件四个有机组成的部分 。
首先,犯罪客体是用以说明犯罪社会危害 性有无的要件,它是犯罪本质特征在犯罪 构成中最集中的反映,是我国刑法所保护 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第三,犯罪构成是由证明行为的社会危害 性及其程度的要素组合而成的。 在社会生活中,与犯罪有关的事实特征形 形色色、千差万别。这些事实特征都从不 同的侧面及意义上说明、证实了犯罪。
比如犯罪的对象、时间、地点、方法、痕 迹,行为人的相貌、衣着、体态、身高、 年龄、口音、习惯动作,以及犯罪者的身 份、人数等等,他们对于侦破、证实和认 定犯罪,都有不同的作用。
我们认为:医生应该构成相关受贿犯罪。 医生为病人开处方收取“回扣”和医生为 病人开刀收取“红包”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些区别最主要有两点。
其一,医生手里掌握的处方权,既有医疗 因素,同时又有医生行使权力的因素。因 为,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开处方药,一 方面是为病人治病,这体现了该行为的医 疗性;另一方面,医生可以为病人多开药 ,这体现了医生行使职务赋予的权力。
其次,犯罪客观要件是用来说明我国刑法 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是通过行为人怎样的行 为受到侵害,在怎样的情况下受到侵害, 以及受到怎样的侵害的要件。它分别包括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犯罪构成的名词解释

犯罪构成的名词解释

犯罪构成的名词解释
犯罪构成是法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和犯罪形成的过程。

犯罪构成是研究犯罪构成的学科,也是研究犯罪构成理论的分支。

犯罪构成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犯罪的人,包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2.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犯罪所侵犯的特定对象,如财产、人身、权利等。

3. 犯罪的行为方式:犯罪的行为方式是指犯罪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包括犯罪行为的形式和手段。

4. 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对于犯罪的发生和结果的认识和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过失。

5. 犯罪的因果关系:犯罪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的发生与特定条件下的因果关系,包括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行为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犯罪构成理论对于理解犯罪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构成的分析也是判断犯罪性质和情节的重要标准。

此外,犯罪构成理论还可以为刑法设计和修订提供理论支持。

除了犯罪构成理论外,犯罪构成还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犯罪构成要素理论等。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认为,犯罪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而犯罪构成要素理论则将犯罪构成要件分解为多个要素。

这些理论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犯罪构成的本质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构成理论是研究犯罪构成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对于理解犯罪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犯罪构成理论还可以为刑法设计和修订提供理
论支持。

《犯罪构成》课件

《犯罪构成》课件
行为人使用暴力或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构成 抢劫罪。
犯罪构成的辩护
1 无罪辩护
辩护人可以通过证据证明被告人没有犯罪构成,从而获得无罪判决。
2 正当防卫辩护
被告人可以主张自己是在合法情况下进行正当防卫,从而削弱犯罪构成。
3 精神障碍辩护
如果被告人患有精神障碍,可以辩称其无法辨认或控制行为,削弱犯罪构成。
故意与犯罪构成
在犯罪构成中,故意是一个重要的主观要件。只有当犯罪主体具备故意,才 能成立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实例
盗窃罪
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情节较重,构成故 意伤害罪。
诈骗罪
行为人用虚假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构成 诈骗罪。
抢劫罪
《犯罪构成》PPT课件
通过本次PPT课件,我们将深入探讨犯罪构成的定义、要件、实例、辩护以及 刑罚,以求对这一重要课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犯罪构成的定义
在刑法中,犯罪构成是指构成犯罪的各项法律要素,包括行为、客观方面和 主观方面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
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行为要件、结果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以及因果关系要件,这些要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犯罪。
犯罪构成的刑罚
不同的犯罪构成将面临不同的刑罚,例如监禁、罚款、缓刑等。刑罚的大小 与犯罪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结论和要点
通过探讨犯罪构成的定义、要件、实例、辩护和刑罚,我们加深了对刑法中 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为未来的法律实践做好了准备。

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点: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考点: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第⼆节刑法分则的条⽂结构 刑法分则条⽂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什么⾏为是犯罪,以及对该犯罪⾏为应当适⽤何种刑罚,具体的犯罪条⽂反映具体的罪刑关系,它的构成⼀般包括三部分,⼀是罪状,⼆是罪名,三是法定刑。

⼀、罪状 罪状,是指刑法分则中包含罪刑关系的条⽂对具体犯罪及其主要构成要件的描述。

刑法理论⼀般根据罪状对具体犯罪描述的⽅式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将罪状分为以下四种: (⼀)叙明罪状 即在罪状中,对具体犯罪构成的主要特征,作出较为具体的描述。

例如,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鉴定⼈、记录⼈、翻译⼈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或者隐匿罪证的……”,就是最典型的叙明罪状,它对伪证罪的主客观特征作了具体、全⾯的描述,完全符合⽴法明性原则,便于⼈们理解和执⾏。

(⼆)简单罪状 即在罪状中对具体犯罪构成的主要特征进⾏简单描述⽽没有超出罪名的概括。

例如,第302条规定“盗窃、侮辱⼫体的”,构成盗窃、侮辱⼫体罪,第295条规定“传授犯罪⽅法的”,构成传授犯罪⽅法罪,等等,都是典型的简单罪状。

刑法采⽤简单罪状,⼀般是因为⽴法者认为,有些罪的必要法律特征较少,且为群众所熟知,如故意杀⼈罪、故意伤害罪等,⽆须在罪状中作更多的描述。

简单罪状的优点是简练性,可以避免刑法条⽂庞杂。

但是,不适当地采⽤简单罪状,造成简⽽不明,则不利于依法正确定罪判刑,影响刑法定原则的实现。

因此,简单罪状不可不⽤,但也不宜多⽤。

(三)引证罪状 即引⽤同⼀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或确定某⼀具体犯罪构成的特征。

例如,刑法第124条1款规定“破坏⼴播电视设施、公⽤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构成破坏⼴播电视设施、公⽤电信设施罪;第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后⼀款的罪状即为引证罪状。

所谓“前款罪”,主要是针对前款⾏为的客观特征⽽⾔的。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特征: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

虽然大多数人一生之中,是不会用到刑事法律规范,但是对于各位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会较为平常的遇到犯罪行为,故而对于此种类型的工作者,知道并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基本要求,此外,还需要了解其他的法律名词。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通说认为,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联系在于: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1)作为犯罪概念基本特征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

(2)犯罪构成又是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的具体化,它通过一系列主客观要件具体而明确地体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同时使犯罪概念的法律特征得以具体化,反映出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相异:犯罪概念的功能是从整体上回答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揭示犯罪行为的社会、政治本质,以便从原则上区分罪与非罪的;而犯罪构成的功能是解决构成犯罪的具体规格和标准问题,进一步明确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构成犯罪需要具备哪些要件。

▲二、犯罪构成的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成立或者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有的属于犯罪客观方面,有的属于犯罪主观方面,它们有机统一形成某种罪的犯罪构成。

例如,刑法典第三百○三条赌博罪的构成要件是:(1)犯罪客体是公共秩序;(2)客观上必须实施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者以赌博为常业的活动;(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上出于直接故意,且具有营利的目的。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是刑法中用于确定一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概念。

在刑法中,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一系列规定,满足这些规定才能认定一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而犯罪构成的特征则是指犯罪构成要件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

首先,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刑法规定的一系列满足条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和事实,如其中一行为是否危害了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利益。

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心理状态,如行为人使用暴力是否有故意或过失。

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和事实以及主观意图和心理状态满足相应的要件,才能认定为犯罪行为。

其次,犯罪构成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犯罪构成要件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和行为的,而不仅仅是基于个人的主观意愿。

无论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意图,只要其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即可认定为犯罪行为。

2.满足法定要件:刑法对每个罪名都有明确的构成要件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必须严格符合刑法规定的这些要件,才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法定要件的明确性是刑法确定的犯罪构成的特征之一3.具体性:犯罪构成要件是具体而明确的,它们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构成犯罪。

具体性使得犯罪构成要件不仅对行为人具有约束力,也使得司法机关有法可依、依法办案。

4.相对稳定性:犯罪构成要件是通过立法确定的,一旦确定以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这种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司法机关和行为人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事,而不会因为法律频繁变动而导致判断的风险。

总之,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对于理解刑法的适用和犯罪行为的认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犯罪构成的要件和特征,有助于使个人避免犯罪,同时也有助于司法机关正确地认定犯罪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概念?

犯罪构成是指什么概念?

How self-discipline you are, how free you ar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犯罪构成是指什么概念?犯罪构成是指依照中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犯罪构成又是一种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中的具体规定来判断这个具体行为对于社会、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来判定犯罪人需要承担多少的刑事责任。

是审判的一个依据和标准,结合了主观和客观,相互统一。

下面就带着大家来了解一下犯罪构成是指的什么概念。

一、概念所谓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二、解释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是使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

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的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方面要件,有些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特定的犯罪目的。

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某些特定犯罪的构成还要求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者损害特定的对象等。

犯罪构成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对准确、合法、及时地同犯罪作斗争,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无罪者不受非法追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要件在众多的事实特征中,哪些可以作为犯罪构成的要件,是由立法者加以选择之后,由刑法加以规定的。

这也就决定,当某人的行为符合了刑法规定的某犯罪构成的要件时,也就意味着触犯了刑法。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

2017法硕考研刑法重点: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分类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包括许多要件,这些要件的总和就形成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

1.基本犯罪构成、修正犯罪构成:依据犯罪构成形态方面特点基本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则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既遂)规定的犯罪构成。

修正犯罪构成:刑法总则规定的:1)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直接故意犯罪中的犯罪未完成形态2)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2.标准犯罪构成、派生犯罪构成:依据犯罪行为社会危害程度的特点标准犯罪构成(独立犯罪构成):符合刑法分则对具有标准的社会危害程度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它是犯罪构成的基本形式。

派生犯罪构成:在标准犯罪构成基础上,刑法分则对标准犯罪构成个别特别规定。

派生犯罪构成种类:加重犯罪构成、减轻犯罪构成。

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犯罪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一定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的本质特征。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只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而且也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很多,主要有:(1)行为侵犯的客体。

(2)行为手段、方法以及时间、地点。

(3)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

(4)行为人的个人情况。

(5)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反映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了国家将一定行为规定为犯罪并加以刑罚惩罚的理由,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内容。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在我国刑法中,刑事违法性不仅是指违反《刑法》的规定,而且也包括违反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单行刑事法律的规定和行政、经济法律中规定的刑事责任条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知识:犯罪
构成的概念
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很重要的作为与不作为、因果关系、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犯罪故意和过失、认识错误等与犯罪成立与否直接有关的主、客观要素。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犯罪概念从宏观上揭示犯罪的本质与基本特征,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

(一)犯罪构成的法定性
尽管我国刑事法律中没有出现“犯罪构成”这一术语,但刑法确实规定了构成各种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刑法理论也正是将刑法的这种规定概括为犯罪构成,所以,刑法实际上规定了犯罪构成。

在我国,刑法总则与分则作为有机整体规定了犯罪构成,表现在总则规定了一切犯罪必须具备的要件,分则只规定具体犯罪所特别需要具备的要件。

由于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刑法规定犯罪构成的目的在于禁止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因此,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其行为具有了刑事违法性。

(二)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
犯罪构成由一系列主客观要件所形成,其中的要件就是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

这里的“客观”包括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要件,
“主观”包括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构成不是各个要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件的有机统一;各个要件按照犯罪构成的要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协调一致,形成为一个整体。

如果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没有内在联系,也不能形成为犯罪构成。

例如,盗窃罪的客观要件与放火罪的主观要件,不可能形成为一个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统一性告诉人们:如果某种行为只是符合某个或者某几个要件,而不符合全部要件,则该行为不符合犯罪构成,因而不成立犯罪。

例如,不满14周岁的人故意杀害他人的,不符合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不成立故意杀人罪,也不成立其他犯罪。

(三)犯罪构成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性
犯罪构成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而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认定犯罪的实质标准是行为所具有的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如果司法机关直接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定为犯罪,必然陷入罪刑擅断的局面。

因此,必须由立法机关规定出犯罪的法律标准。

犯罪构成要说明行为在何种条件下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成立犯罪,所以,必须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实质依据。

正因为如此,只有那些对说明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才会被刑法规定为构成要件;基于同样的理由,如果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四)犯罪构成的重要性
由于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是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因此,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任何行为,凡是符合某种犯罪构成的,就成立犯罪;凡是不符合犯罪构成的,就不成立犯罪。

就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而言,除了犯罪构成之外没有别的标准,也不能在犯罪构成之外附加其他任何条件。

所以,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

由于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因而与符合犯罪构成的事实(犯罪构成事实)有别:前者是法律规定,后者是具体事实。

二者的联系也显而易见:具体事实符合法定的犯罪构成时,才能称为犯罪构成事实。

犯罪构成及其理论是罪刑法定主义的产物。

罪刑法定主义要求刑法明文、明确规定各种犯罪的成立条件与法律后果,犯罪构成正是犯罪成立条件,因此,犯罪构成使罪刑法定主义得以实现。

罪刑法定是法治在刑法领域的体现,又是保护合法权益与保障公民自由的要求,所以,犯罪构成对实现法治、保护合法权益与保障公民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犯罪构成具有针对犯罪人的恣意而保护社会、针对社会的恣意而保障犯罪人的双重保障机能。

犯罪构成作为法律规定,对刑事司法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
1.它为区分罪与非罪提供了法律标准。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成立犯罪,否则便不成立犯罪。

2.它为区分此罪与彼罪提供了法律标准。

不同的犯罪存在各自不同的犯罪构成,符合不同的犯罪构成就成立不同的犯罪。

3.它为区分一罪与数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区分行为构成一罪还是数罪,基本上是以犯罪构成为法律标准的:行为符合一个罪的犯罪
构成就成立一罪;行为符合数个罪的犯罪构成便成立数罪。

4.它为区分重罪与轻罪提供了法律依据。

犯罪构成的内容不同,其所反映的社会危害性就不同,人们从某种犯罪构成便可知道该罪的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