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经济学

基本释义

传媒经济学(Media Economics,又称媒介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技术意义

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特征属性

传媒产品和服务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属性,这与人们对其它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迥然不同。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传媒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性,它同时服务于受众和广告商。由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对传媒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均衡的经济影响力。传媒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传媒产品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产生比初次使用更高和更持久的价值。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影、录音录像节目以及信息等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经济价值。还有必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传媒企业和组织来说,传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这与一般性的工业化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

影响力

经济力量影响所有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也应因市场和社会体制而异。传媒经济学分析不仅适用于理解自由和开放的市场,它也为许多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传媒活动提供观点和分析方法,包括在一些较为封闭或是具有很强管制及国家干预的市场,传媒经济学研究都能为其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编辑本段媒介经济学历史与发展

历史

初期的传媒学研究主要关注传媒的作用与功能,传媒学者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20世纪后半叶,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媒体的经济力量增强,报纸杂志日渐繁荣,商业广播电视不断获利,甚至公共广播电视也开始将广告作为其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这些变化加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和经济问题。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报业竞争和广播电视结构及管制。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媒学者开始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探讨传媒问题,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影响传媒的权力结构上。

从70年代开始,特别在有线电视的发展和报纸行业诸多问题出现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工商学者开始探究传媒。法国的Desmoulins从经济学角度具体分析了传媒产业;Nieto在西班牙推出了关于杂志出版的早期著作,并在 1985年完成了西班牙语的传媒经济学术著作Lopez。在美国,Owen,Beebe和Manning的作品对于研究电视中的经济学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Ovcen,etal,1974)。

到80年代,越来越多的传媒经济学研究著作开始涌现。这条新的研究路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那种忽视传媒企业作为商业和经济机构的状况。从80年代开始,很多研究为传媒企业的组织运营、传媒企业之间的竞争、传媒产品的消费以及一系列经济和金融问题提供了参考,特别是为集中和垄断等议题提供了理解和认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包括:探讨传媒行业的经济结构和组织问题(Picard,1989;Albarran,1996),关注世界范围内传媒的经济问题(Al-barran and Chan-Olmsted,1998)和具体传媒领域内的经济问题(Owen and Wildman,1992;Picard,etal,1988;Collins,Garnham and Locksley,1989;Dunnett,Lacy and Simon,1993,etc)等。

尽管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兴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增加,但是在该领域活跃的学者数量仍然十分有限,他们散落于世界各地,分布在不同的学术项目中,包括新闻学、广播学、传播学、经济学、工商学以及政治学等。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地的传媒经济学者开始融合。每年举行的电信政策研究会议、广播电视教育协会年会、新闻学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年会以及每两年召开的世界传媒经济大会使学者们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频繁和便利。

同时,这一领域的学术刊物也开始创建。1987年,在罗伯特·皮卡特(Robert.G.Picard)等人的倡导下,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传媒经济学学刊》)在美国创立。这一刊物在1988年春出版了它的第一期,从此成为传媒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刊物。1999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 edia Management(《国际传媒管理学刊》)在瑞士圣加伦面世并更明确地集中研究管理问题。2004年,随着Journal of Media Business Studies(《传

媒管理研究学刊》)在瑞典延雪平的创刊,这一领域的研究再一次得以加强。这些刊物所涵盖的研究方法、研究议题和趋势为传媒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

重要指标。 80年代以后,研究传媒经济学的著作往往以介绍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主,例如探讨传媒支出(Wood,1986)、研究传媒的财务绩效(Litman& Bridges ,1986)、研究预报收入(Ad-alTIS,1987)、研究福利经济学与传媒关系(Bustema,1988)、衡量集中化(Picard,1988)、通过传媒公司支出衡量质量 (Lacy,1992)、分析消费行为(McCombs& Nolan,1992)以及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解析传媒(Gandy,1992)等。

到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无线和有线媒体中的结构变革问题成为

关注焦点。学者们利用研究行业组织与竞争的方法,解释和探讨了有线电

视行业中的融合问题(Chan-Olrrmted & Litman,1988)、多样化问题(Albarran & Porto,1990)、电视辛迪加市场问题(Chan- Olmsted ,1991)广电入行壁垒的市场影响问题(Berry& Waldfogel,1999)、信息分布的垂直融合(W aterman,1993)以及集中化(Sparks,1995: barran& Dimmick,1996)等。

到了90年代,学术重点从基本的市场导向研究转移开了,新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新的议题包括战略分析(Barett,1996;

Chan-Olmsted,1997)、对传媒公司价值的探讨(Bat ,1995;Miller,1997)以及定价问题(Shav-er,1995)等。同时,国际化问题也成为一个研究中心(Gets-hon,1993;Holtz-Bacha,1997)。世界范围内的传媒经济分析包括了图画艺术行业的生产力问题(Paasio,Picard,& Toivonen,1994)、变化中的欧洲电视市场的竞争(Powers,Kristjarksdotti,& Sutton,1995)、杂志全球化(Hafstrand,1995)以及公共服务广播如何受到政策和

市场变化的影响 (Boardrnan and Vining,1996)等。

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之初,宏观经济问题,譬如经济萧条对传媒的影

响(Picard,2001)以及全球经济中的传媒制约 (Picard& Rimmer,1999)开始被关注。学者们更加强调分析传媒公司的市场环境和行为而不是单论

市场,这一时期开始涌现了对传媒帝国的研究(Picard,1996)、对公司继

承的研究(Wolfe& Katx~r,1998)、对兼并收购的研究(Chan-Olmsted ,1998),对公司比较战略的研究(Shrikhande,2001)、对公司选择的研究(Picard,2002b)以及对公司经济学和财务学的研究(Picard,2002a)等。

对于互动电视收入流和商业模式(Pagani,2000)、网上内容(Picard,2000)及免费报纸 (Ba kker,2002)的探讨也开始出现。

随着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传媒经济教育也开始兴起。课程教育的

内容囊括了90年代的全日制学习,美国西北大学、美国Fordham大学、瑞士St.Gallen大学的MBA项目、芬兰图库大学高级经理MBA项目等。硕士专业项目也在西班牙Navarra大学、南加州大学和苏格兰Stirling大学开设。传媒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博士课程在印第安那大学、延雪平国际工商学

院、密西根大学、科隆大学、Dortmund大学、Navarra大学、佛罗里达大学、St.GalIen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开设。

传媒经济学方面的非英语教科书在90年代迅速发展。Picard的书作被翻译成中文、韩语和西班牙语;原版教科书以法语、德语、波兰语、俄语和匈牙利语出版。很多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教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许多过去媒体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国家也纷纷引入其他国家的经验,希望为本国的传媒市场改革和体制转型提供参考。

发展

综观西方传媒经济学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范例有三种:理论型范例,应用型范例和批评型范例(见表1)。理论型和应用型范例在研究中常常相互胞生,但批评型范例却往往与其他两个独立开来。这些范例基于不同的学术基础,关注着不同的研究议题和研究重心。

理论型范例最早由经济学家所创导,始于一些对传媒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以及对其选择的研究。这种范例基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要用来探讨制约和推动传媒体系的媒体力量。它常见于对传媒发展的前景和影响力进行预测的研究,对传媒经营人决策的研究,或是对政策优化选择的研究。

应用型范例主要来自于大学里的企业经济管理系以及传播行业协会。它目前是传媒经济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范例常常探究传播行业及其市场结构,强调对趋势和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它的研究目的是应用型的,旨在为公司或政府制定战略和政策,以便对经济和消费者行为中的变化进行控制并作出快速反应。运用这种范例,学者们研究了传媒消费行为者和广告业趋势、媒体公司、单一或是整体的传媒产业等。

批评型的范例始于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批评家,它集中应用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福利经济学等问题。应用批评型范例的学者一般都有强烈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这使他们能专注于诸如传播的集中化和垄断、文化影响、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所带来的问题的研究。这一范例受到了英国文化研究学者和新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影响。

理论型范例和应用型范例都使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方法来探讨传播机构与互动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方法常常被用来分析国家层面的经济制度运行。然而,随着传媒市场中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这种方法也更加趋向在区域或全球的层面上探讨问题。微观经济学方法往往侧重特定市场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市场活动。它主要对诸如购买决策、价格行为、财务流程、成本结构以及财务绩效等问题进行研究。它的基本观点是,媒体是一个经济机构,如果不认识到媒体的这种必须在市场上运营的特性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认识媒体。媒体企业为消费者提供内容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广告商提供与消费者交流的平台。而相对来说,宏观经济学的方法则更多研究广泛的行业问题和市场结构。它们探讨的是竞争与垄断、经济变化以及政府政策对于传播行业的影响等。

批评型范例的学者则持有更宽泛的观点,他们研究传播制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整体影响以及制度的制约性等。他们探究制度或是政策性制约的终端结果,考察由此引发的问题,寻求通过公共政策来克服效率低下的办法。

上述三种研究范例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间经常存在很多争论,但是冲突既无必要,也于事无补;因为实际上每种范例都贡献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而且这几种范例之间也存在着互补,它们的共存使彼此更具说服力,并为彼此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研究传统存在着差异,随着传媒经济学的发展,一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研究方法也已形成。它们被归纳为:行业市场研究、公司研究和影响力研究(见表2)。这些方法大多运用了常见于经济和企业研究的理论和技巧,为行业中的经济行为的分析提供了基本的途径。

传媒经济学

1-15章 1.传媒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念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 2.从受众注意力的凝聚到媒介影响力的发挥,都是以受众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投入为前提的。 3.媒介受众有三个分身: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和实际受众。 4.规模经济是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5.需求可以分为个人层面需求与市场层面需求。 6.报纸“负定价”或免费的奥秘在于其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发行;一是广告。 7.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是最重要的三种生产要素。 8.市场结构是根据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和进入壁垒进行考察的。 9.当政府规制的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会出现政府失灵。 10.媒介产业是指从事大众传播媒介生产和运营的企业的集合。 11.文化折扣,指的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在不同文化市场上所遭受的减损。 12.传媒资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资本、实物形态资本、价值形态资本和无形资本。 13.传媒并购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的方式包括交易式无形资产运营、融资式无形资本运营、扩张式无形资本运营和投资式无形资本运营。 15.媒介产品的三要素为:载体、资讯和规则。 1-15章 1.传媒经济学主要有三种视角:微观经济学视角、管理经济学视角和政治经济学视角。其中基础性的视角是微观经济学视角。 2.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 3.受众碎化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受众差异性;第二是技术先进性;第三是政策许可。 4.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5.媒介产品市场中卖者改变产量的伸缩性和考场时间长短会影响到媒介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 6.“相对常数”理论认为广告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稳定。 7.工作态度的改变、备择机会的改变和移民以及就业政策的改变则会引起传媒产业劳动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8.媒介产业中的大部分属于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 9.公共物品有两大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0.媒介产业的融合由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等阶段构成。 11.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不同的要素禀赋。 12.传媒资本运营从形式和内容划分,可分为实业资本运营、金融资本运营、产权资本运营以及无形资本运营。 13.传媒反并购可以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等。 14.传媒无形资本运营,是指传媒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类无形资产的使用进行运筹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传媒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 《了解传媒经济学》学习笔记】 《了解传媒经济学》笔记 《了解媒介经济学》(以下简称《了解》)这本书在图书馆是被放在新闻传输学书架上, 英文原题是《understanding media economics》。本书介绍了现代传媒因为其零边际成本和特殊市场失灵, 而含有与众不一样经济现象和对应经济规律, 以及传媒各产业基础情况, 是一本普及型教材类读物。因为自己本科学习经济学, 感觉《了解》深入浅出, 比起大部头经济学著作要浅显, 又充足表现着经济学逻辑与理性。 即使只有百来页,不过《了解》用相当清楚思绪从报业、广电和网络四大媒介上做了深入探讨, 该书前段关键结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媒体和经济学相关“两种商品”、成本、价值实现和外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 并实化至产业链分析等? 后半部分关键内容集中在: 电影业, 着重分析美国在全球电影市场主导地位和欧洲堡垒制度; 新媒体, 包含新媒体经济学价值、对传统媒体冲击和所存在迷惑(如p2p问题等); 各国对于传媒资源集中化应对方法(促进资源整合or维持公平)。该书知识系统, 叙

述条理, 几乎每一个章节都需要另外参考很多资料以达成触类旁通效果, 比较于中国号称唯一一本媒介经济学专著, 《了解》更为切实, 更让人轻易了解。 《了解》清楚而具体地介绍了与传媒相关关键经济学概念, 并以非经济专业人士需求为基点,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与传媒经济学研究相关基础概念; 探讨了当今传媒产业所面临关键问题; 联络经济理论与商业实践, 叙述了多种传媒行业——广告、电视、电影、印刷媒体和新媒体; 审阅了经济学对公共政策影响。 第一章中对传媒经济学基础内容进行了分析。 对传媒内容分析能够作为了解我们身处社会以及我们价值体系一个手段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研究与传媒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一门学问, 它所研究是在传媒业中不停改变经济原因, 这些原因是可知道或约束着从业人士如经理人、决议人进行抉择。商业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低潮期、恢复 期、高潮期和衰退期。经济总体表现对于包含传媒在内各行各业企业业绩和前景有着非常关键含义。“全球化”意味着对于开放国家来说, 越来越难仅仅考虑中国情况而制订货币和其她经济政策。 经济就是“一个决定生产什么, 怎么生产, 何时、何地、为谁生产机制”。边际效用递减: 一个消费者每个月刊电影越多, 它所取得满足感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 传媒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传媒行业的经济现象和规律。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本文将探讨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式,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传媒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随着技术的不断 进步,传媒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的转型。经济全球化使得传媒产业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领域。数字技术的崛起为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为传媒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传媒产业的经济行为、产业结构和市场规律等。其核心概念包括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原理和经济效益分析等。竞争机制是传媒市场中最为重要的规律之一,它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影响市场格局;资源配置原理则是传媒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优配置;经济效益分析则是对传媒企业或项目的投入产出进行量化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传媒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功案例。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为例,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研究,精准推送广告内容,实现了广告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广告效益。还有学者运用传媒经

济学理论对传媒行业的产业结构、数字版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传媒经济学研究在探索传媒行业的经济规律和现象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然而,面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传媒经济学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未来,传媒经济学研究应更加新兴技术和全球市场的融合,以及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传媒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指导价值。 媒介经济学还是传媒经济学: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发展历程 在当今社会,媒介经济学或传媒经济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的研究领域。本文将探讨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发展历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学科。 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媒介经济学或传媒经济学的定义。媒介经济学或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媒介市场和媒介产业的经济学,主要媒介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律、媒介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媒介产品的价值创造与分配等问题。这一学科的研究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等各种媒介形式。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

媒介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将稀缺的媒介资源在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中合理配置的问题。 2 目标受众 媒介的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指的是媒介产品所对应的人口群体。他们属于某一相同特征或属性的群体,如男性、女性、24-40岁的男性、学生等等。 3 千人成本 千人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总频次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千人次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收视总人次(千人) 点收视成本将媒介产品的曝光频率与所需成本关联起来:媒介产品或广告的相关信息每到达一个收视点所花费的广告费用。千人成本=广告总费用/总收视点(GRP) 4 收视率 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收看了某电视节目或某一频道的目标观众人数占该时段收看电视总人数的百分比。 如:在晚8:20—9:00之间,全国收看电视的平均人数为5亿,而同一时间段收看中央1某节目A 的平均人数为500万,则此时间段节目A的收视率为1%。 传阅率:指的是印刷类媒体(报刊或杂志)平均每份有几人阅读过。例:传阅率为5,表示有五人阅读过(某报纸共卖出100万份,每名购买者阅读后又传给其他四人阅读,则传阅率为5)。 5 价格弹性 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或者说,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幅度对自变量相对变动幅度所做出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商品需求对自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 如:食盐等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而高档品、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很大,降价促销策略较适合用于后者。 6 媒介效用 媒介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选择媒介商品时所能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度量效用的方法:基数效用法和序数效用法。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示例:图中所示,随着媒介产品消费效用的增长(X轴),媒介总效用(TU)与边际效用(MU)的变化曲线] 7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企业或工厂的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是基于信息公开传统所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媒介经济学:主要是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媒介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媒介经济学兴起的原因:媒介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新闻传播媒介的日渐丰富,一般信息传播产业的逐渐强盛媒介经济的特殊功能:舆论引导信息满足娱乐消费 媒介经济的应用:1.为建立特定的媒介制度提供理论基础2.提供指定媒介产业政策的依据3.为媒体的市场运作提供具体的咨询服务 传媒经济性的发展历程概述:1、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报业竞争和广播电视结构及管制研究2、20世纪50年代以后,广告业的兴盛所带来的影响传媒运营的权力结构研究3、20世纪80年代之后,传媒企业的组织运营、企业竞争、产品消费的研究4、20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传媒国际化中的经济问题研究 传媒经济学的两种研究传统 马克思主义对传媒业的经济分析:马克思:否认出版自由就是否认人类的自由;出版的最主要的自由就是在于不要成为一种行业。列宁: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将是由共产主义者建立的制度。在此制度下,不会有靠别人发财致富的可能性,不会有直接或间接使报刊屈从于货币权力的客观可能性,不会有任何东西能够阻碍每个劳动者享有并使用公有印刷所及公有纸张的平等权利。 媒介产品的基本内容 “媒介即讯息”。大众媒介通过收集、加工并向社会公众传播各类信息产品作为自身的核心任务。根据信息产品的供给方式不同,媒介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1、免费的公共服务:新闻、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等等 2、有偿的信息传播服务:广告服务 媒介信息产品的公共性 (1)公共物品和公共性 公共物品或服务。判断标准:产品在消费中的外部影响性(外在性)大小消费中竞争性大小消费中排除性大小 首先,大众媒介产品中除了新闻之外的其它信息产品的公共性都比较弱,而私人物品的性质则随着这些产品与个人兴趣、偏好以及个人利益关联度的增加而增加。 其次,在大众媒介产品中新闻的外在性最强,而且,社会制度的基本逻辑也是要求尽可能消除新闻这种特殊信息产品的可排除性,因此,新闻具有显著的公共性产品的特征。 新闻成为公共物品的原因 新闻与信息一样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新闻是一种重要的环境状态描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态度和社会选择,因此,在所谓“民主政体”中,使全体社会成员尽快获取这些信息是社会管理当局的责任和义务 新闻在消费过程中能够产生重大影响 新闻作为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 政府直接生产公共物品 由政府补贴、私营部门产生公共物品 媒介广告服务的商业性特征 (1)大众媒介的最终产品是广告服务:广告服务表现为报纸版面、电视的广告时段 广告服务的价值在于其对特定消费市场的影响,表现在收视率、收听率、发行量等等。 (2)广告服务的经济性特征外部影响小争夺性强广告服务的形成需要投入大量资源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初识传媒经济学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传媒经济学的三种研究视角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传媒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传媒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传媒产品的性质 传媒产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传媒产品性质动态模型 “二元产品市场”概念的提出 传媒产业的重要经济特征 “二元产品市场”在传媒产业中的表现 广告支撑型 传媒产业两大商业模式 内容支撑型 传媒商业模式的动态性 传媒的影响力 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影响力经济 传媒产业价值链 传媒生命周期与影响力 【重点难点归纳】 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初识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概述

百科名片 传媒经济学(Media Economics,又称媒介经济学),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报业竞争和广播电视结构及管制。相关图书《传媒经济学》中,作者既着眼理论又观照实践,以娴熟的笔端,扎实的学理和对业界精深的理解,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国传媒经济的全景式理论画卷。 传媒经济学概述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传媒经济学 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传媒产品和服务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属性,这与人们对其它产品和服务的理解迥然不同。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传媒产品和服务具有双重性,它同时服务于受众和广告商。由于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对传媒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因此经常会产生不均衡的经济影响力。传媒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产品的另一个特征是传媒产品可以被多次重复利用,能够产生比初次使用更高和更持久的价值。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电影、录音录像节目以及信息等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经济价值。还有必要认识到的是,对于传媒企业和组织来说,传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这与一般性的工业化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 经济力量影响所有的媒体,而这种影响力也应因市场和社会体制而异。传媒经济学分析不仅适用于理解自由和开放的市场,它也为许多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传媒活动提供观点和分析方法,包括在一些较为封闭或是具有很强管制及国家干预的市场,传媒经济学研究都能为其提供很多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 初期的传媒学研究主要关注传媒的作用与功能,传媒学者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20世纪后半叶,随着广告业的发展,媒体的经济力量增强,报纸杂志日渐繁荣,商业广播电视不断获利,甚至公共广播电视也开始将广告作为其增加收入的一种手段。这些变化加上行业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和经济问题。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媒学者开始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探讨传媒问题,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影响传媒的权力结构上。

媒介经济学复习资料

绪论及第一章: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①资源的稀缺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人类欲望的增长比满足欲望手段的增长要快得多。 ②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 ③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量分析,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如:家庭如何满足效用最大化,企业如何利润最大化。 ④微观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生产: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交换:如何发挥价格的机制,使供求趋于平衡(价格机制)分配:如何分配生产成果(要素报酬) 消费:如何实现最大的满足 ⑤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实证表述、必要假设、利用模型。 ⑥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完全信息: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都能够了解到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一切信息完全竞争:不存在足以影响价格的企业或消费者群体 市场出清: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 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是均衡理论的基础产权明晰:资产的产权明确,私有资产得到保护 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和预测行为后果的一种方法,力求说明是什么。具有 客观性,结论可以被检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前提,提出行为标准,探索符合行为标准的理论和政 策,力求回答应当是什么。 第二章、影响力经济——传媒产业实质的经济学解读 ①媒介产品:信息内容与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具有二元属性。 ②媒介商业模式 1、广告支撑型:实质是二次售卖性模式 2、内容支撑型 3 、混合型 ③注意力与影响力: 注意力资源的配置:个体(成本与收益的均衡)、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介间的议程设置) 提升注意力资源价值的两种途径: 1、通过受众媒介接触行为与日常生活的彼此渗透提高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时间长 度 2、提升内容与广告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与传播环境在培育社会偏好过程中的内在一致性来提高媒体所凝聚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的使用效果。 影响力(广告):注意媒介负定价和零定价的原因。 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 ①消费者的消费影响因素: ⑴欲望:消费者想得到某样商品或服务 ⑵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的特点::1、是中性的 2、效用只能自身相比,不能人与人比。 3、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

传媒经济学 学科门类

传媒经济学学科门类 传媒经济学学科门类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传媒产业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传媒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规律以及经济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传媒经济学涉及经济学、传媒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市场、政策、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应用。 一、传媒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传媒产业,包括新闻、广播、电视、电影、音乐、出版等媒体形式。传媒经济学主要关注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产业链、商业模式、利润分配等经济问题,以及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媒介经济效应等传媒学问题。 二、传媒产业的市场特征 传媒产业具有一些独特的市场特征,例如信息不对称、网络外部性、垄断竞争等。信息不对称使得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需求方面主要表现为信息选择、信息过载等问题;供给方面主要表现为信息控制、信息操纵等问题。传媒产业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市场效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 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是指传媒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而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和运营模式。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通常包括内容生产、传输、分

销和营销等环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例如数字化转型、内容付费、粉丝经济等。 四、传媒产业的利润分配 传媒产业的利润分配是指传媒产业中各个环节参与者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传媒产业的利润分配涉及到版权分配、广告收入分配、平台利润分配等问题。在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的利润分配更加复杂,例如平台对内容创作者的收益分成、广告主对平台的投放费用等。 五、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是传媒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媒介技术、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政策环境等。传媒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密切相关,供给的变化会影响到需求的变化,而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供给的变化。 六、传媒经济学的应用领域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传媒政策制定中,传媒经济学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在传媒企业经营中,传媒经济学可以指导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与运营策略;在传媒产品创新中,传媒经济学可以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与商业化思路。 七、传媒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媒经济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数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 由于传播媒介受众面的不断增大,传媒体系逐渐构架而成,传媒经济也因此营运而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传媒经济学论文篇一 传媒经济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传媒经济在未来五年内应该如何发展,这是我国传媒人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传媒业的走向和传媒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发挥。 传媒经济“四化”发展方向 在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政策环境、科学的理论环境、市场化的实践环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要求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未来五年我国传媒经济将沿着服务化、产业化、融合化、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路径顺畅地发展。 传媒服务化主要是从文化产业或信息产业的角度对传媒产业的走势所作的判断或预测。传媒产业是一种文化产业,它的核心任务就是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传媒产业通过提供服务的形式,保证传媒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的实现。传媒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产业部门,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传媒产业的服务化走势将会更鲜明地表现出来,而且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在我国,传媒产业化在传媒界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这种共识还仅仅停留在对传播媒介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层面。这是传媒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已在观念上得到了初步解决。传媒产业化作为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就不能把传媒产业化停留在初级阶段,应该把传媒产业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所谓传媒产业化高级阶段是指在传媒产业化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传媒产业应实施跨部门、跨行业、

媒介经济学整理资料

1、什么是媒介? “媒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为了沟通信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去生产、消费各种各样的非物质产品。 2、什么是媒介经济学? 媒介经济学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解释媒介现象的交叉学科. 3、媒介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学科性质 媒介经济学,它关注的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媒介的使用. 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可分为两大系统:物质产品系统和非物质产品系统.非物质产品系统表现出与物质产品系统不同的特征.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媒介经济学仍然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只是它的研究对象从一般性的资源使用和人类行为缩小到一类特殊的系统而已。 媒介经济学是传播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是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媒介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其研究对象是满足人们精神所需的非物质产品,故而很多经济学基本理论在解释这一领域的现象时必须进一步发展、完善和创新。同时,由于研究的对象是非物质产品,往往需要借鉴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多领域学科理论和科学方法,所以媒介经济学也是一门在多学科基础上的独立学科。 4、经济学家看媒介与传播学家看媒介有什么不同? (1)、经济学家看媒介看成是生产和消费非物质产品的一个系统,这类非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对信息和精神的需求,经济学家主要关注这一系统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 (2)、传播学家将媒介看成是传者与受者之间承载信息的某种介质,或广义上的传播者——媒介——受者这一传播系统。它关注的是这一传播系统的形态、传播方式、效率、传者与受者的关系问题。 5、广告市场 ⏹广告市场 ⏹皮卡德指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媒介产业与种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一个双重产 品市场中运行.它生产出一种产品,但却参与两个性质迥异的市场——产品市场与服务市场.这两个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品在一个市场中的表现都会影响他在另外一个市场的表现." ⏹传媒产业的两大商业模式 ⏹广告支撑与内容支撑 ⏹广告支撑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点 ⏹1、受众注意力是广告价格的关键 ⏹2、受众与消费者身份的重合 ⏹公营媒体的商业模式 ⏹1、受众为接收媒介产品或服务向政府缴纳执照费 ⏹2、政府将执照费拨付给媒体或从财政收入中拨款

喻国明传媒经济学教程知识点

第一章初识传媒经济学 一、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的定义 传媒经济,是指由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引发的相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当代的传媒经济特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媒介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践。 2.国外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关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运营者,如何在各种资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满足受众、广告业者与社会在资讯和娱乐等方面的各种欲求与需要。 (2)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产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一定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公众各种不同的欲求与需要。 总之,上述两种表述在内涵上是十分接近的,都肯定了传媒经济学是运用关键的经济概念来分析传媒产业。 3.国内学者关于传媒经济学的定义 (1)传媒经济学是研究传媒的社会功能及其生产消费过程的规律和经济关系的科学。它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信息和娱乐内容,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需求。 (2)传媒经济学主要从事对信息传播活动所消耗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和补偿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以及传媒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 (3)传媒经济学“研究的是媒介经济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总之,应用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来分析传媒产业中的包括资源配置问题在内的各种议题,即是传媒经济学。 二、传媒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西方传媒经济学的演进历程 (1)西方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世纪20至30年代 传媒活动与传媒产业初步进入经济学、管理学视野,传媒经济学科开始孕育。这一时期涉足无线电广播、广告、电信等传媒领域的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如杰米、维尔等。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闻史上“喧

理解传媒经济学

理解传媒经济学 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介绍 一、什么是传媒经济学 1、传媒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的研究与传媒学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门学问,研究的是在传媒业中不断变化的经济因素。传媒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制作内容……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和需求。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着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该国国境内所创造的所有产品和效劳价值的总和。 2、商业周期:经济并不是以稳定或是始终如一的速度增长,而是以一系列上下波动的商业周期运行,可分为四阶段:低潮期、恢复期、高潮期、衰退期。 3、边际效用:指消费更多或更少*一特定产品所带来的满足感的变化。〔03名解〕 4、边际效用递减:一个消费者消费*一特定产品越多,他或她逐次从每个单位的产品中获得的满足感就越少。 三、经济理论中的公司 1、生产:是一种资源的转化,即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转化为商品和效劳。 2、传统公司理论的核心:所有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 3、对传统公司理论的有关传媒的两种批判: 一是商业活动纯粹受利润驱动的假设过于粗糙和简单,传媒常常还追求政治利益等。 二是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公司的规模和组织构造。 由公司所有人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经理人经营: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公司开展目标; 4、时机本钱:以特殊用途使用*物的本钱就是不以最正确用途使用该物所被忽略的利益。比方把资源从电脑游戏部调配到光盘生产部所产生的时机本钱,可以被计算成为生产更多的光盘而必须放弃的电脑游戏的产量。 5、生产函数:描述了本钱投入和不同规模产量之间的关系。 6、边际产量:在其他条件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或减少,公司总产品〔总产量〕产生的变化。 7、收益递减规律:如果在一定量的固定要素〔如车间和设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可变要素〔如技术人员〕的增加,这个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随之降低。〔在传媒公司中,常常是递增,因为复制本钱根本为0或很少〕 四、竞争市场构造 1、竞争市场构造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 不完全竞争又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2、完全竞争:许多卖家提供同质产品或效劳,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控制市场,即完全竞争。每家公司都被认为是价格的承受者,产业具有竞争者自由进入和退出的条件,没有准入壁垒。〔现实中少〕 3、垄断:市场中只有一个卖家,没有竞争,准入壁垒高。 4、垄断竞争:许多卖家销售相似的产品和效劳,而这些产品是有差异的,每件产品只能从制造该产品的公司获得。公司有控制产品价格的能力。 5、寡头垄断:一个市场内只有少数几个竞争者,产品无论是同质还是异质,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6、集中率:衡量一个市场寡头垄断程度最常用的方法,用最大的四五家公司在*行业中所占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理论概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 理论概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理论概述 媒介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媒介在经 济活动中的运作机制和经济效应。本文旨在为上海市考研的新闻传播 学学生们提供一份媒介经济学的复习资料,对于理解媒介经济学的基 本理论和概念有一定的帮助。以下将从媒介与经济的关系、媒介市场、媒介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媒介经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 媒介与经济的关系 媒介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载体。媒介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行业,不仅具有商品性质,还有公共性 和文化性的特点。媒介通过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对经济市场产 生重要影响。同时,经济也对媒介运营产生着深远影响,例如广告商 对媒介的需求和投放行为,以及政府对媒介行业的政策调控等。 媒介市场 媒介市场是媒介经济运作的重要场所,它经历了从传统媒体时代到 新兴媒体时代的巨大变革。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介市场主要由报纸、 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组成,而在新兴媒体时代,互联网媒体迅速崛起,改变了媒介市场的格局。媒介市场的竞争激烈,广告投放、媒介 收入、市场份额等成为衡量媒介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媒介经济的运作机制

媒介经济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媒介资源的获取与配置、媒介经营管理、媒介效益的实现等方面。首先,媒介经济需要获取并配置媒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其次,媒介经营管理是媒 介经济保持稳定运作的基础,包括媒介企业的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和 财务管理等。最后,媒介效益的实现是媒介经济的核心目标,通过提 供优质的媒介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媒介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迁,媒介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兴起给媒介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方式。 另一方面,媒介经济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传统媒体的衰退、 广告市场的多元化等。未来,媒介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媒介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媒介经济学作为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媒 介在经济运作中的机制和效应。了解媒介与经济的关系、媒介市场的 特点、媒介经济的运作机制以及媒介经济的发展趋势,对于考研学生 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本文提供的媒介经济学的概述能够帮助考研 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为他们的复习提供参考。 祝愿大家考研顺利!

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重要理论解析

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 重要理论解析 媒介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研究的是 媒体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陕西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中,媒介经济学的相关内容不可或缺。本文将对媒介经济学的几个重 要理论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媒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意义 媒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媒体产业,它包括新闻机构、媒体公司、 广告公司等。这些媒体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 仅传播信息、推动经济增长,还对社会形态和文化变迁产生着深远影响。 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媒 体产业的内在运行机制,进而提高媒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决 策水平;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指导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促进媒 体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媒介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1. 媒介竞争理论 媒介竞争理论是研究不同媒体之间竞争与合作关系的重要理论。通 过分析竞争市场中的媒体机构行为和策略,研究媒体之间的竞争程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产业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媒介竞争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市场份额,它表示一个媒体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市场份额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媒体的广告收入和影响力,因此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媒体竞争的首要目标。 2. 媒介效应理论 媒介效应理论是研究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效果的重要理论。根据不同媒介形式和内容特点,媒介效应可以分为认知效应、情感效应、行为效应等多个方面。 认知效应是指媒体对受众知识、信息和态度的影响。通过传播各类新闻信息和广告内容,媒体可以帮助受众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观点,并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效果。 情感效应是指媒体对受众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媒体所呈现的新闻内容和广告形象可以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加深情感体验,并通过情感共鸣来推动消费决策和社会行为。 行为效应是指媒体对受众行为的直接影响。媒体广告的宣传力度、营销方式和互动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众的购买行为、生活方式等具体行为。 3. 媒介发展理论 媒介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对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从印刷术的发明到互联网的兴起,媒体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媒介经济学教学大纲

《媒介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经济新闻方向)的专业主干课。从现代意义上的传媒产生以来, 其在经济领域内的影响,从来没有现在那么突目,传媒产业本身也已经成为传媒报道的重点。最近的经济和产业的变化表明,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有潜力成为全球传媒中日益重要的参与者。《媒介经济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重点在于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媒介现象进行解剖,深 入浅出地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与传媒的特殊性,充分阐述传媒运作中的市场概念和角 色,对传媒的市场需求和生存条件、传媒经营与成本、传媒市场竞争与联盟、传媒市场与政 府干预、微观传媒产业进行剖析,并铺以生动鲜活的传媒案例,解析诸多扑朔迷离的传媒经 济现象。 二、课程目的 现代传媒组织之间的竞争很激烈,传媒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传媒组织不仅需要优秀的新闻人才,更需要优秀的传媒经营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神秘的现代传媒组织经济运作的窗户,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传媒经济学的概念和问题培养出既懂得新闻采编规律又熟悉现代传媒经营规律的新闻传媒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多媒体方法授课。经济学理论一般比较抽象、枯燥,为防止学生因太抽象、枯燥而对传媒经济学失去兴趣,在进行理论阐述时,将以生动具体的传媒案例加以说明。止匕外,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堂讨论,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获得信息的反馈,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媒介经济学》课程概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传媒经济学的概念,了解传媒经济区别于其它产业经济的特征,加深对学习传媒经济意义的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传媒经济学的观念一、经济学的概念 二、什么是传媒经济学三、传媒经济学关注的四个基本问题 四、国内外对传媒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五、对传媒经济本质认识的演进 六、学习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第二节传媒经济的特征一、传媒经济创造两种商品

媒介经济学中的三次售卖理论

电影三次售卖案例分析——以《变形金刚》为例 会计罗亚伟学号: 媒介经济学中的三次售卖理论认为:一个媒体在经营过程中包含三次售卖:第一次售卖是“卖内容”,对电影来说就是银幕价值层面的票房收入。票房是商业电影永远的话题,从产生到现在,无论经济和科技如何进步和发展,票房收入都是电影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虽然现在票房收入已经不再是商业电影盈利的唯一来源,但仍在电影收入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第二次售卖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消费对象是广告主.对电影来说就是基于银幕价值层面和娱乐时尚价值层面的广告收入。广告收入也是电影盈利的重要形式之一。华谊兄弟的王中军对于在电影中植入广告乐此不疲,《手机》在拍完的时候,得到的商务赞助,在发行之前已经将近万元了。《唐山大地震》尚未上映,即已卖出近万元的贴片广告,包括酒、银行、保险、手机、汽车以及运动衣等。随着植入性广告这种新型广告形式的出现和普遍运用,电影作品中广告的安插和运用越来越普遍。年,探宝动作片《刺陵》里林志玲反复提到“起点中文网”的名字;在《非常完美》中更是给了蒙牛广告牌一个独立的镜头,奔驰汽车也作为演员的主要道具反复出现。现在广告收入成为了国产商业电影除票房收入外最重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第三次售卖实质是利用媒体的品牌资源挖掘更大的市场价值,形成无限延伸的市场价值链,带动更多的价值创造.对电影来说就是其他媒介层面和娱乐时尚价值层面为一体的授权开发收入。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又出现了网络互动和版权利润等形式.前两次售卖是第三次售卖的基础,第三次售卖为媒介创造远远超过广告收入的利润,对于媒介经营有重大意义。 下面将以《变形金刚》为例,分析电影三次售卖理论: 一、第一次售卖: 票房从季军到冠军,《变形金刚》只用了一天时间。年月日,《变形金刚》在北美家影院试映,票房达到万美元。这对于周一的电影票房来说是个庞大的数字。历史上只有两部在同样时间试映的电影拿到了比《变形金刚》更多的钱,它

传媒经济学

传媒经济学LT

的社会行为所打上的术语自己的那种渠道的‘烙印’”。影响力是传媒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传媒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它能使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有效结合。传媒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在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取措施构建产业的影响力。所以,利用传媒产业价值链是构造传媒影响力的一个思路。传媒产业的影响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一般而言,某一类别传媒的影响力在引入期、成长期表现出上升趋向,至成熟期到达顶点,随衰退期的到来而下降。 8.影响力经济——关于传媒产业本质的经济学解读 (1)传媒行业的特殊性 ①传媒经济在研究给定假设的特殊性上,社会偏好结构和个人偏好的不断嬗变,使媒介产品的价值衍生和价值界定呈现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使传媒产品与其他产品的核心差异凸显出来。 ②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支持传媒业发展所必须的游行的生产要素并不难获得,真正稀缺的是当代人的“注意力”资源。因此,传媒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除了作为稀缺资源的“生产要

素”的配置之外,更重要的是稀缺注意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媒介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除了有效可支配收入外,同时还有有效可支配注意力。由于大量媒体内容以免费或负定价形式发行,并且有效可支配收入存在着提升的可能性,而作为同一个个体,其媒体的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则面临着刚性约束,因此个体注意力的预算约束与优化配置是传媒经济的分析重点。 (2)媒介注意力资源的配置 媒介要赢得主体的注意力资源,需要在形成媒介自身特色、降低主体接触媒介的各种成本、提高现实和预期回报等方面作出努力。 而对于社会层面注意力资源的配置,我们重点从特定媒介的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两个方面着手。 同时,社会注意力资源在媒介牵引下流向不同的焦点领域,其对社会资源配置所引发的“乘数效应”是不同的。 (3)从注意力到影响力的转化机制 传媒对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其所凝聚的那群具有社会行动能力的人了解社会、判断社会乃至作出决策、付诸实践的信息

媒介经济学 对媒介节目进行分析 八百字

媒介经济学对媒介节目进行分析八百字 人们自古都在进行文艺作品的改编活动,像中国古代的史书发展为演义,话本改小说,甚至是题画诗、诗意画、小说插图都可视为是改编行为。但古代的这些大多是在同一媒介上进行,像史书、演义、话本、小说等都是语言文本。即使题画诗、诗意画、小说插图可以视为跨媒介改编的情形,但通常被改编出的内容要和改编对象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无论是题画诗还是小说插图,都是要被置入被改编的诗和小说中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复合性作品改编活动。相较而言,因为人类所使用媒介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文艺作品改编则出现了更多的跨媒介可能,从而出现更多的改编样态。 一、跨媒介改编与文艺IP价值 文艺作品的跨媒介改编在古代既已存在,但这种改编活动更多地是遵循文艺价值的规律,也即是说在古代的文艺改编中,通常是因为文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被进行相关的跨媒介改编。这种改编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长久的历史跨度来看,古代的改编对象通常具有较为深刻文化影响,甚至来源于历史史实等内容。像传统的《三国志》内容,在后世成为评话、戏剧等体裁的改编来源,之后被改编为《三国演义》小说形式,再接着也存在小说插图、连环画等其他跨媒介的文艺改编活动。但这种改编活动很多时候具有民间性或不自觉性。

但就当前的文艺跨媒介改编而言,其改编行为更具有自觉性,并且存在更加频繁的改编行为。这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前文艺作品的呈现媒介更趋多样化。在传统文艺作品存在形态中,文字、静态图像以及现场的身体表演是其主要的呈现手段,但在当前的文艺表达手段中,动态图像、多媒体、程序编码等都是不断更新的媒介呈现形式。具体而言,摄影发明于19世纪40年代,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数字摄影时代。电影出现在20世纪初,并逐渐从黑白默片走向彩色有声电影,甚至现在的3D电影形态,而且电影事实上构成了影音结合的媒介形态。电视的发明也带来一系列相关的媒介节目形态,像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同样随着计算机编程的发明,出现了多媒体技术,一些文艺作品甚至可以改编为全新的媒介形态——游戏。可以说,正是媒介形态本身的多样化,使得文艺作品的跨媒介改编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促成了其更多的发生。 细审当前的文艺改编行为,与古代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对于文艺IP 价值的追求。所谓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即知识产权。这个词最近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热门话题,其含义就是指无形的文化资产以及这些资产的衍生物,比如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如《仙剑系列》;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如电影《小时代》,网络剧《法医秦明》;漫画改编成电影如《十万个冷笑话》《蝙蝠侠》《X战警》;海外作品改编翻拍如《奇怪的她》《重返20岁》;综艺节目同样存在这种跨媒介的IP改编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