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连除连加连减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对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之间的类比,理解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方法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回顾旧知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

(2)

(15分钟)

1.借用计算器计算,写出计算结果。

1÷11=

2÷11=

3÷11=

4÷11=

5÷11=

二、自主探究。

1.根据计算结果探究规律

(1)仔细观察上面的结果,商的规律是()

(2)1÷11=0.0909……的循环节是();2÷11=0.1818……的循环节是();3÷11=0.2727……的循环节是()

(3)我的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倍,循环节也扩大()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2.根据发现的这一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

7÷11=w

8÷11=

9÷11=

3.你写出上面商的根据是什么?

我的依据是:()。

4.小试身手(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0.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知识应用

至少2个例题

(15分钟)练习题与例题知识点内容、难度、题型匹配

至少2个习题

(5分钟)打印版和手写版,每个不少于3行

(20分钟)

答案

记忆再现

一:0.090909... 0.1818... 0.2727.... 0.3636... 0.4545...

二:1、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几倍09 18 27 几几

2、0.5454... 0.6363... 0.7272... 0.8181...

3、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循环节就扩大几倍

4、2.1 22.11 222.111 2222.1111 22222.11111 222222.111111

知识应用

一:(1)45 5445 554445 55544445

(2)54 6534 665334 66653334

(3)63 7623 776223 77762223

(4)888888887111111112

二:0.1919 0.2020 0.2121 0.2222

三:99997.00002 999997.000002 9999997.0000002

四:88888 888888 8888888

五:36 4356 443556 44435556 4444355556

六:0.1428571 0.2857143

0.4285714 0.5714286

0.7142857 0.8571429

七:(1)0.4 0.16

(2)0.875 0.4375

八:(1)9 9.8 9.87 9.876 9.8765 9.87654 9.876543

(2)12 11.22 111.222 1111.2222 11111.22222

111111.222222 1111111.2222222

追踪演练

一、1、9 11 19 16

2、0.555... 0.666.... 0.777... 0.888... 0.999....

二:B C B C

三:4444.2222 44444.222222 444444.222222

四:1001001 11.22

3003003 111.222

8008008 1111.2222

4004004 11111.22222

9009009

五、1、 1 11 111 1111 11111 111111 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

2、 1 1.21 1.2321 1.234321 1.23454321 1.2345654321

六、0.1188.... 1.2288.... 12.3388... 123.44888... 1234.5588... 12345.668....

任务B

一、1、720 120 3600 60

2、240 40 40 40

二:1、5;2、800,3、360 2400,4、300 3000 90 三:√√×√×

四:1、40 7 15 8

6 13 1

7 21

6 16 1

7 3

2、29 12 11 (10)

3、2 15 15

五、1、36900千克369吨

2、300支

3、10辆

4、224千克

5、4500

6、6

1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说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难点: 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说教学过程: (一)比赛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谁赢了 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补充课题) (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第【1】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 三、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请大家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给每组不同的数字)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明确最后答案都是6174。 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小组交流,探索规律 1.探索规律 出示例题: 1÷11 2÷11 3÷11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尝试应用规律 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 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4÷11=0.3636…… 5÷11=0.4545……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 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3.验证规律 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规律。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独立思考,探索规律 1.出示一组算式: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什么?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组有规律的算式。第一个因数小数部分的位数不断增加,增加的每一位都是3,第二个因数整数部分从低到高位数不断增加,增加的每一位都是6。 这组算式的乘积有没有规律?乘积与两个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带着问题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结果,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后两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的后两题的结果。 3 × 7 = 21

【学霸笔记】第3章 小数除法 第5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人教版(含解析)

【学霸笔记】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重难点讲练 第3章小数除法第5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认识计算器 2、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3、能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4、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四舍五入”法:例 25 ÷1.5 ≈16.7(保留一位小数) “去尾法”法:例 25 ÷1.5 ≈16 “进一法”法:例 25 ÷1.5 ≈17 。 例1.用计算器依次按48+33÷3,当按“÷”时,屏幕上会出现() A.÷B.33C.11D.81 【分析】依次按48+33÷3,那么先算的是48+33,按完48、+、33后再按一个运算符号屏幕上会出现48+33的和,由此求解. 【解答】解:当按“÷”时,屏幕上会出现48+33的和; 即:28+33=81,所以屏幕上的出现8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熟练运用计算器,可以拿计算器试一试,由此求解. 例2.在计算器上只需按键,就能显示出0.95.√. 【分析】计算器在待机状态下,上面显示0,如果先按小数点就表示0点几,由此解决问题.

【解答】解:在待机状态下,按.,9,5,这三个键就可以显示出0.95.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的实际操作问题,可以在用计算器时多观察,积累经验. 在计算器上找0.8时,只能先按0再按小数点和8.×.(判断对错) 【分析】在计算器上按出0.8,按照顺序,先按0,再按小数点,再按8,;也可以先按小数点,再按8,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在计算器上找0.8时,只能先按0再按小数点和8,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属于基础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直接写出后面几题的得数. (1)0.6×0.6= (2)0.66×0.66 (3)0.666×0.666= (4)0.6666×0.6666= (5)0.66666×0.66666= (6)0.666666×0.666666= 【分析】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个算式,从答案中发现规律,小数部分3的前面依次多一个4,小数部分6的前面依次多一个5,据此写出剩下算式的答案即可. 【解答】解:(1)0.6×0.6=0.36 (2)0.66×0.66=0.4356 (3)0.666×0.666=0.443556 (4)0.6666×0.6666=0.44435556 (5)0.66666×0.66666=0.4444355556 (6)0.666666×0.666666=0.444443555556 【点评】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从中发现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再利用规律解答. 一.选择题(共5小题)

五年级数学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连除连加连减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对笔算和用计算器计算之间的类比,理解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方法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回顾旧知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 (2) (15分钟)

1.借用计算器计算,写出计算结果。 1÷11= 2÷11= 3÷11= 4÷11= 5÷11= 二、自主探究。 1.根据计算结果探究规律 (1)仔细观察上面的结果,商的规律是() (2)1÷11=0.0909……的循环节是();2÷11=0.1818……的循环节是();3÷11=0.2727……的循环节是() (3)我的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倍,循环节也扩大()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2.根据发现的这一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 7÷11=w 8÷11= 9÷11= 3.你写出上面商的根据是什么? 我的依据是:()。 4.小试身手(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0.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知识应用

至少2个例题 (15分钟)练习题与例题知识点内容、难度、题型匹配

至少2个习题 (5分钟)打印版和手写版,每个不少于3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小数除法 第八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积或商。 2.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探究规律的过程,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发现规律的乐趣,感受到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2÷11=3÷11= 4÷11=5÷1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这座宏大的宫殿中,有许多神奇的数和算式都存在规律。今天,就让我们利用数学工具计算器去领略数学的魅力,探究神奇的规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 7÷11= 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小数除法 第7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 【教学目标】 1.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来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用计算器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P35例9。

1.探索规律。 (1)独立计算。 师:用计算器计算出各题的答案。 (2)交流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情预设】预设1:商是循环小数。 预设2: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应用规律。 师: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是如何写出来的。 3.思维拓展。 师:如果我们继续往下探索,这样的规律还适用吗?算出下面各题的商。(可以借助计算器) 10÷11= 11÷11= 【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第一个适用规律,第二个不适用。 4.跟踪训练。 完成教材P35“做一做”。

(1)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结果。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练习八”第12题。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三题的结果。 2.教材“练习八”第13题。 (1)交流规律,根据规律写得数。 (2)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3.教材“练习八”第14题。 (1)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时目标导航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第35页例9) 1.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一、情景引入 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揭题: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学习新课 1.用计算器计算。 (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1÷112÷113÷114÷115÷11 (2)提问:看到这些题你有什么想法? 回答:①计算太麻烦,可以用计算器。 ②用计算器算出结果,这样既省时间,又能保证答案正确。 (3)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用计算器独立完成计算任务。 (4)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全班订正。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 1÷11=0.0909…,循环节是09; 2÷11=0.1818…,循环节是18; 3÷11=0.2727…,循环节是27; ……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揭示规律: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3)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写商。 独立完成,略有困难的,可请同伴帮助完成,也可询问教师。 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38页“练习八”第12、13题。 第12题:11111.111122222.222233333.333344444.4444 55555.555566666.6666 第13题:444.2224444.2222 四、课堂小结 如何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9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 1.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计算器找出规律。 2.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归纳他们所发现的规律,学生对于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有一章节是让学生探索数的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拥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探索思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的规律,本次教学将使用计算器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能够发现简单数列的规律。 2.能够举一反三,将数列规律应用到其他类似数列中。 3.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通过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 2.数的规律与运算法则的联系 3.应用数的规律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教师拿出计算器,询问学生是否都知道如何使用它,有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探究 1.教师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列规律。 2.学生自行操作计算器,探索以下数列中数字的规律:

1 3 5 7 9 1 4 7 10 13 2 4 6 8 10 5 10 15 20 25 3.学生将探究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向全班展示自己探究的过程和发 现的规律。 3. 拓展应用 1.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其他类似 数列中。 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内的探究结果和应用成果。 4. 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检查学生对规律的掌握 情况。 2.学生总结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仍然不熟悉的地方,以便老 师进行课后辅导。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与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 1.教师观察课堂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态度、能力表现等方面。 2.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3.发放小测验,评估学生的学科水平。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能够初步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如开/关机、加/减/乘/除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究数列的规律。 1.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方法 •数列的规律探究 2.2. 教学难点 •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熟悉 •数列规律的探究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教学准备 •准备好使用的计算器;

•提前准备好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相关性; 3.2.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知 首先,老师为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开根号等。然后,老师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计算器来探究数列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提出答案。最后,老师用简单的实例来展示计算器探索数列规律的操作过程。 第二步:分组实验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列,然后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探究规律的方法。 第三步:分组交流 每个小组就探究到的规律,进行小组内讨论,再就探究到的规律,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 3.3. 教学总结 最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教学评估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规律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同时,课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中,教师采取了分组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灵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在评估方面,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表现,避免评估单一的指标与方式,以降低偏差。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含反思和作业设计有答案)

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9,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和P37~38“练习八”第12~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 2.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计算器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师: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别说出来。如我最喜欢的数字是“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你们相信吗? 学生试验,教师验证。 师:计算器是人们发明的一种使计算快捷、方便的计算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较大数据,还能帮助我们发现数学计算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用游戏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互动解疑 课件出示教科书P35例9。【教学提示】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商,但是计算器上得出结果的小数部分位数比较多,引导学生用循环小数表示。

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题(含答案)

7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本课导学 知识点:通过计算器能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在观察中找到规律并应用. 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4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 2÷7= 3÷7= 4÷7= 5÷7= 6÷7= 特别提醒:在独立思考和交流中培养自己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快乐训练营】 一、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填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二、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1.6×7=42 6.6×6.7=44.22 6.66×66.7= 6.666×666.7= 2.99.99×1=99.99 99.99×2=199.98 99.99×3= 99.99×4= 【知识加油站】 三、根据101×43=4343,43×202=868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47×101= 26×101= 101×82= 17×202= 202×35= 32×202= 四、根据12345679×9=111111111,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2345679×18= 12345679×27= 12345679×45= 12345679×63= 12345679×72= 12345679×81= 五、找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1234.5679×126= 1234.5679×135= 1234.5679×144 1234.5679×153= 六、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发现规律. (1)4×9 = (2) 5×9 = 44×99 = 55×99 = 444×999= 555×999= 4444×9999 = 5555×9999 = (3) 6×9= (4) 7×9= 66×99 = 77×99= 666×999 = 777×999= 6666×9999 = 7777×9999= 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结果: 888888888×999999999=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是现代社会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工具,其计算功能不仅能帮助我们高效完成数学运算,同时也可以用来探索规律。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间的关联,揭示隐藏在数学中的规律,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将从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基本概念、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应用以及例题分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基本概念 探索规律是数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通过观察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规律性的结论。计算器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图像的绘制,从而探索数据之间的规律。探索规律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于一组特定数据,通过计算和观察,总结出这些数据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第二类是对于具有固定规律的数列或函数,通过计算和分析其特性,揭示出其规律性。探索规律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通过探索规律,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二、计算器在数学中的应用 1.探索函数的特性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函数,可以将一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变量,从而研究它们之间的规律。在探索函数的特性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绘图,更加直观地了解

函数在不同取值下的特性。比如,对于一个二次函数 y=ax^2+bx+c,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器计算出它的表达式、定义域、值域、对称轴、顶点坐标等特征,从而得出函数的基本特性。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绘制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其开口方向、顶点位置、零点、极值等特性,并推导出函数的规律。 2.探索数列的规律 数列是指由有限或无限个数所组成的序列,其中每个数都有特定的位置和数值。在数学中,数列是研究数学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和观察,揭示数列间的规律性关系。在探索数列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绘图,更加清晰地展现数列的特征。比如,对于一个等差数列 a1,a2,…,an,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器计算出其公差d,首项 a1,末项an,项数n 等特征,并绘制出其图像。通过观察 等差数列的图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时间、距离、速度等方面的应用。 3.探索二次方程的解 二次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程形式,可以通过计算和观察,探索其解的规律。在探索二次方程解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器计算方程的系数和根据公式求解方程的解,从而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对于x^2+bx+c=0这种形式的二次 方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器计算出其判别式D=b^2-4ac,再根 据判别式 D 的取值,判断方程的解的情况。通过计算器,我 们可以更加简洁地计算和推导出方程的解的规律。

太原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第3单元-第7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1、能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学习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发现规律。 课前游戏体验。 阅读课本38页的《什么是数字黑洞》,并亲自体验数字黑洞。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 2÷11= 3÷11= 4÷11= 5÷11= 6÷11= 观察上面6道算式,说出你发现的规律。 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再交流。

7÷11= 8÷11= 9÷11= 4、及时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规律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2)课本35页的‘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前4道,试着写出后两道的积。 3 ×7 =() 3.3 ×6.7 =() 3.33 ×66.7 =() 3.333 ×666.7 =() 3.3333 ×6666.7 =() 3.33333 ×66666.7 =() 二、达标检测 〈一〉、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就在后面的括号里打上“√” 1÷6()3÷8()10÷56()

3.8÷5.4() 5.5÷9() 6.6÷1.8()〈二〉、解决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火车用轮渡过江要1.25小时,大桥建成通车后,过江只要0.28小时。过去过江用的时间是现在过江用的时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4.5千米,30天完成,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1.2倍,。完成这项任务,实际需要多少天? 3、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是货车速度的1.5倍。甲乙两城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4、小明在做练习题是,不小心把一个数除以3.2计算成乘3.2,结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数学五年级上第三章小数除法第节人教版

第三章小数除法 第5节—用计算器探究规律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35页例9及“做一做〞。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2过程与方法: 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觉察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2.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在引导觉察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究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3.2 教学难点: 觉察规律。 3.3 考点分析: 会用计算器探究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究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1〕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规律。

〔2〕尊重学生差异,逐渐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寻找规律的作用。 4.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算理以及今后自主探究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打算。 4.3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具有肯定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也对计算器有肯定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本节课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究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并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今后自主探究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打算。 5 专家建议 〔1〕结合生活中的大数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计算器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对规律的觉察要经历一个观察、比较、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肯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4〕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借助计算器探究规律。 〔5〕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究和觉察数学规律的根本方法,获得探究数学规律的经验,开展思维能力。 6 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探究新知——稳固总结——练习提高 7 教学用具 计算器、多媒体。

五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班级: 组别: 组号: 学生姓名: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导航】 预习要求 ☆ 预习课本,用观察、发现的方法自主学习,你将会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温馨提醒:根据规律写商和积。 旧知回顾 1.和同学一上进心做一些有规律的游戏。 如:拍手 × × ×××│× × ×××│…… 跺脚 左 右 左右左│左 右 左右左│…… 2.看算式你会接着往下写吗? 1÷9=0.1 2÷9=0.2 3÷9=0.3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1.探一探 1÷11=0.0909…→循环节是09联想到:1×9=9 2÷11=0.1818…→循环节是18联想到:2×9=18 3÷11=0.2727…→循环节是27联想到:3×9=27 4÷11= →循环节是 联想到:( )×( )=( ) 5÷11= →循环节是 联想到:( )×( )=( ) 6÷11= →循环节是 联想到:( )×( )=( ) 7÷11= 8÷11= 9÷11= 2.试一试 (1)用计算器先计算前3题,试着写出后面几题的商(A 档) 0.9÷9= 1.08÷9= 1.107÷9= 1.1106÷9= 1.11105÷9= 1.111104÷9= (2)试着完成第35页的“做一做”(B 档)

3.小结 4,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精练反馈】 A档: 1.奇妙的循环小数。 1÷37=0.027027… 5÷37= 2÷37=0.054054… 6÷37= 3÷37=0.081081… 7÷37= 4÷37=0.108108… B档: 2.先计算出前三道题的得数,然后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再把其他算式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商,最后用计算器检验。 5.32÷7= 5444.11÷7= 54.25÷7= ()÷7= 544.18÷7= ()÷7= 3.先找出规律,再填数。 (1)1,1.1,1.3,1.6,(),(),3.1,()。 (2)0.81,0.64,0.49,0.36,(),(),()。 (3)1.5,0.75,0.375,(),()。 【学习小结】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拓展延伸】 C档 在循环小数0.ABC中,小数部分前90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80,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A、B、C为3个不同的自然数) 易错收集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比赛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

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谁赢了? 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补充课题) (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 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 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我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计算的结果。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6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也就是说,在一道乘法算式中,只要保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了几,那么它的积……(也跟着乘几)(板书)这就是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和我们刚才xxx同学的猜想是不是一致的? 3.那么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在其它的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小小数学家,再举更多不同的例子来进一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P31 7-9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数学计算方面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使枯燥的计算课上得生动,使学生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采用新旧知识的比较,在引入时,让学生练习两题:36.18÷18 4.5÷15将例题改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用我们学过的本领解决今天的除法是小数的除法?小组讨论。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也有的组联想到化成较低单位的数。通过讨论,实践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都来自学生,是学生主动获得的。激发了兴趣,培养了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在练习中错误较多,将学生的错误案例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习,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通过学生自己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

小学数学五年级《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P29例10、做一做,P31练习五第7—9题。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 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引导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 请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 反馈:积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中有几个3,积就由几个2与几个1组成。 根据规律很快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全班交流校对。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课堂练习:P31第7-9题。 激发学生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问学生,通过以上学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③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第三单元 第7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奇妙的循环小数。 1÷37= 2÷37= 3÷37= 4÷37= 5÷37= 6÷37= 二、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1.12÷4=3 1122÷34=33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22222÷33334= 111111222222÷333334= 2.54÷9=6

45.54÷6.9=6.6 445.554÷66.9= 4445.5554÷666.9= 44445.55554÷6666.9= 444445.555554÷66666.9= 三、先用计算器计算每组中的前3题,再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1.1999.998÷9= 2999.997÷9= 3999.996÷9= 4999.995÷9= 5999.994÷9= 6999.993÷9= 2.3×9= 3.3×6.9= 3.33×66.9= 3.333×666.9=

3.33333×66666.9= 四、用计算器计算。 1.08÷0.9= 11.07÷0.9= 111.06÷0.9= 1111.05÷0.9= 想一想它们的得数有什么规律。你能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11111.04÷0.9= 111111.03÷0.9= 1111111.02÷0.9= 11111111.01÷0.9= 商都是一位小数,商中的数字按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并且商整数部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整数部分的位数。 五、找规律填数。

1.18+9.8×0.9= 11.17+98.7×0.9= 111.16+987.6×0.9= 1111.15+9876.5×0.9= 11111.14+98765.4×0.9= 找规律。 (1)9.8 4.9 2.45 __ __ __ __ (2)4 10 25 __ __ __ __ 390.6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